春光

    鹰空非舞  山溪水暖花绽放,  向阳枝头吐芬芳。  君染华发添新愁,  春光还是旧模样。

2024-04-18

花开故土香

    □ 李成炎  春天,是记忆里最鲜活的香气。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我思念着故乡那独有的花香,它们在我心里盛开,绽放出无尽的乡愁。  每当踏入繁花似锦的四月,我的思绪便随着飘渺的馨香,穿越千山万水,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正如杜甫所写:“花气袭人知骤暖”,那股花香宣告着春的到来,也唤起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我记得,故乡的春天总是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绚烂而热闹。梨花、桃花、杏花、樱花以及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野花,仿佛都听到了春天的召唤,争先恐后地展现出自己的魅力。白色的梨花宛如初雪,它们在枝头簇拥着,仿佛要将春天的清新和纯净都献给这个世界。粉色的桃花则宛如害羞的少女,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流露出一种温柔的妩媚。  杏花则像是春天的精灵,它们小心翼翼地点缀在枝头,每一朵都如同精心雕刻的艺术品,细腻而精致。而樱花,那如梦如幻的樱花,它们以短暂的生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华,仿佛在为春天的离去谱写一首悲壮的挽歌。  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脚下是柔软而湿润的泥土,那种触感仿佛可以直通心底,让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耳边是鸟儿欢快的歌唱,它们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那种香气不同于任何香水的浓重,它是大自然的馈赠,清新而自然,仿佛能够洗涤心灵。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能够感受到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每一片叶都在低语着属于它们的诗篇。故乡的春天,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是一首美妙的诗篇,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好。  我常怀念那些日子,那时的我会躺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仰望着湛蓝的天空。风轻轻吹过,带来了阵阵花香,仿佛能将人的灵魂带往云霄之上。那时候,我总相信,只要闻一闻故乡的花香,就能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春风得意马蹄疾”,我曾踏着这春风,追逐着那遥远的梦想。如今,虽然我已远离故乡,但那独特的花香仍旧深植于心。它们成了我心灵的慰藉,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闭上眼睛,那熟悉的香味就会回到我的身边。  故乡的花,不仅仅是春天的使者,更是家的温馨象征。它们告诉我,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家乡的美好始终不变。就算岁月蹉跎,那些花儿依旧年复一年地开放,仿佛在等待着迷途的孩子归来。  花开故土香,那是对故乡最深切的思念,是对春天最美好的赞歌。让我们在这春光灿烂的日子里,不负韶华,不负花香。让那故土的香气,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绽放,成为引导我们回家的灯塔,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迷失方向。

2024-04-18

月光下的田野

    □ 马英闵  那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洒在无垠的田野上,如同银色的海洋,波光粼粼。田野里的万物都被月光笼罩,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在这个深夜,我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月光透过稻谷的叶子洒在地面上,每一片稻叶都闪烁着银白的光辉,仿佛是大自然的珍珠。微风拂过,稻谷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一首轻柔的乐曲。不远处,一片草地延伸到天际,月光下,它们变得如此柔软,仿佛是丝绸一般。我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星星点点的光点在夜空中闪烁,仿佛是遥远星球的使者,传递着宇宙的秘密。在这一刻,我感到自己是如此渺小,而宇宙是如此浩瀚。  在田野的另一边,一片树林静静地伫立着。树叶在月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树枝投下斑驳的影子。我走进树林,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树叶间传来微弱的鸟鸣声,仿佛是它们在夜晚中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月光下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水面泛起微弱的涟漪。我蹲下身子,伸手轻轻触摸着溪水,那凉爽的感觉让我感到宁静和舒适。月光下,小溪的水变得如此清澈,仿佛可以看到它的底部,那里生活着各种鱼类和水生生物。  走出树林,我来到了一片麦田。麦穗在月光下闪烁着金黄的光辉,它们仿佛是大地的珍宝,静静地等待着收获的时刻。我轻轻触摸着麦穗,感受着它们的生命力。这片麦田是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在月光的照耀下,一只兔子跳跃着穿越田野,它的白色毛皮在夜晚中格外醒目。我静静地注视着它,它的灵活和机警让我感到钦佩。这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的生存本能,让它们在月光下自由自在地生活。  远处的村庄散发着微弱的灯光,仿佛是一个遥远的梦境。村庄里的人们正在享受着宁静的夜晚,或是入睡沉静。月光下的田野仿佛是一个宁静的宇宙,将人们连接在一起,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我继续漫步在月光下的田野中,每一步都充满了宁静和喜悦。这个夜晚,月光将一切都照亮,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迹。我沉浸在这美丽的画面中,心灵得到了治愈和慰藉。在这宁静的夜晚,我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宇宙的辽阔。月光下的田野,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为了我心灵的一片净土。

2024-04-18

晨练遇雨

    □ 王自亮  早上,天阴阴的,收拾了一下就出去跑步。  早上的小园,人并不多,可能知道要下雨了吧。天上雷隆隆响,偶尔还有几道电光,划破厚厚的云层。空气湿湿的,透着一股凉气。  突然,雨下起来了,密密斜织着,落在人身上凉凉冷冷。依然一圈圈跑着,身上淌落了雨水,顺着额头落下来,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  人都回去了,以前热闹的公园一片安静。有两个人撑了伞在慢慢散步。看见我,扭头看着,那目光中似乎带着一些惊奇。  一圈又一圈,雨越来越大了,衣服湿湿的,躲到旁边的亭子里避雨。  在这早上的公园,这样的雨,还是一种诗意呢。  面前的水塘布满了荷叶,一片淡白,那是睡莲;稍重一点的,是荷。已是初秋,叶片都已残,但绿意不减。天地间像有万道丝线从天上垂下来,银银亮亮。水面布满一层细密的麻点。  赏雨茅屋,于古人是一种诗意,而今,在这公园里避雨,心中却是清爽的。  喜欢雨,雨洗去酷热,雨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了诗意,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新奇。它让人匆匆忙忙的脚步舒缓了,可以回味反思。  因为雨,秋虫快乐鸣叫,似乎在享受着这种清凉和雨的润泽。草木也更清润,发出一种光亮。  而雨中的荷叶上,汇聚了大小的雨点,真如万点水银。倏忽淌落,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想起这个小园,想起平日的喧闹,还有那些美丽的人。而今,都消失了。走在这小园,安安静静,似乎这园子就属于自己。  人与园,更有了一种心灵的感应和相契。  忽然想起一句诗:一夜雨声凉入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这首诗,契合了当下的意境。

2024-04-18

故乡的老井

    □ 徐晓霞  在故乡,有一口古老的水井,曾经是全村人的生活中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每当晨光熹微,故乡的天空如同洗过般清澈,在那个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村口那方古老的水井,为乡亲们提供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帮助大家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它见证了无数日出日落,也沉淀了我童年的成长经历。  老人们说,这口井是很久很久以前由村里的先祖们一砖一瓦砌成的。他们从几十里外的山泉引水而来,经过数月的辛勤劳作,终于建成了这口水井。自那以后,村里的人们便不再为缺水而烦恼,老井成了我们生活的源泉。  老井的水清冽甘甜,仿佛蕴含着故乡的灵魂。夏日里,我们将西瓜放入井水中浸泡,待到傍晚取出时,西瓜变得冰凉可口,成为消暑的绝佳美味。冬天,我们将腌制的咸菜放入井水中,以保持其鲜美的口感。老井不仅是我们的水源,更是我们的天然冰箱。  岁月流转,老井见证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村里发生了旱灾,河流干涸,庄稼枯萎,村民们焦急万分,不知所措。然而,老井却依旧涌出清泉,为村民们带来希望。大家纷纷赶来挑水,用井水灌溉庄稼。不久后,天空降下甘霖,旱情得以缓解。从那以后,老井被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成为村民心中的守护神。  记忆中的老井总是热闹非凡。清晨,天刚蒙蒙亮,就能听见井边响起清脆的打水声。长辈们挑着空桶,一步步走向井台,那是一幅勤劳的画面。他们俯身,用力一摆臂,辘轳便飞快地旋转,绳子随着水桶快速滑入井底,然后“噗通”一声落入水中。水花在井中溅起,像是珠串散落,又似笑声四溢。  老井旁,故事层出不穷。记得有一次,姥爷在挑水时不慎滑倒,桶中的水泼洒了一地。我吓得赶紧跑过去把姥爷扶起来,担心他摔坏了身子,可姥爷却没有气馁,反而笑着对我说:“水泼出去是福气,说明今年会有个好收成。”那时的我不太懂,只觉得姥爷的笑容里藏着太阳般的温暖,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更有趣的是,有一年夏夜,我在井边玩耍时发现了一个秘密,表哥的一位女同学去井边挑水,可是她没有将水桶放入井中,而是放在井边就离开了,我正纳闷,只见表哥挑着水桶过来,他放下肩上的扁担,先将同学的桶放入井中装满水,放到一边才给自己的水桶打水,当时我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状况,后来才明白,原来那是水井浸润培养的爱情。  岁月如梭,我渐渐长大,也慢慢学会了平衡扁担,终于可以替年迈的姥姥挑水了。每当我缓缓提起装满清水的桶,就仿佛挑起了生活的希望,心中会涌上满足与骄傲。水桶里的那些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闪着光亮,如同时光的镜子,印照着我所有的童年片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用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的水龙头滴滴答答响个不停,老井渐渐闲置下来,它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并未消失。它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静静地守护在村口,见证着村庄的变迁和成长。而那些关于老井的记忆,依然深刻而难忘,它们如同泉水一般,永远在我心中涌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闭上眼,耳边又会响起那清脆的打水声,心中又会浮现出那片熟悉的天空。

2024-04-18

赏花,不只在春天

    □ 信鸽  南川地处重庆南部、大娄山脉西北侧,群山环绕、空气湿润,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借四季之笔,用花朵串联,勾勒出一幅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漫步城区街道,你可以处处见绿,处处闻花香。想来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随时能享受鲜花织就的视觉盛宴,感受花开带来的自然之美。以至于外地游客来到南川,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不愧为重庆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仲春时节,倘若遇上一阵春风,樱花、紫叶李的花瓣相继凋谢,然而位于尹子北路的黄花风铃木却很自然地接过季节的接力棒,在春雨的洗涤下焕然新生。你瞧,那一朵朵黄花,形似小巧玲珑的金色铃铛,相互簇拥,随风轻摆,仿佛奏响了一曲春之声,充满了梦幻的气息,惊艳了时光。它们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构筑成一片“黄金花海”,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也为这个时节的城市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前不久,我和朋友去半溪河步道散步,河边杨柳依依,桃花红得耀眼夺目。一旁的环卫工人清扫落叶,一位老大爷路过,掏出手机,拍下了眼中的美景,这些画面和城市的花儿融为一体,美美与共。  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南川城区的花卉逐渐多了起来,无论哪条街道都令人赏心悦目;随便哪个季节,抬头、低头就会发现花开满城。近年来,园艺师们精心规划,让各类花卉在不同的季节里有序交替开放,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绿意与花香。家乡以“花”为媒,做足“花文章”,无论是主干道两侧的行道树,还是小区花园里的点缀花草,抑或是公园绿地的大片花海,无不展示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呵护。  春天的离去并不会带走色彩的斑斓,夏日的月季、蓝花楹也会像黄花风铃木一般,接踵而至,次第绽放。红的、紫的,它们将以各自的颜色演绎着夏的热情与奔放。秋意渐浓时,丹桂飘香,菊花争艳,无论是在公园的角落还是街头巷尾,都能寻觅到那份属于秋天的醇厚与恬静。每至寒凝大地、风雪载途之际,红梅艳丽、寒梅傲雪,它们以冷峻的姿态抵御着严寒,久放不凋,给人带来温暖与鼓舞,让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春夏秋冬,总有那么一抹鲜艳的颜色悄然在城市绽放。城市的花不仅记录了时间的流转,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与自然交融的魅力,以及那无处不在的生生不息的花卉赞歌。  赏花不只在春天,期待夏季的蓝花楹,秋天的丹桂,冬天的腊梅。此时此刻,我想制作一份城区赏花地图,约上好伙伴,一年四季都漫步城市花海中,静下心来欣赏花之美,沉醉沉醉,不知归路。

2024-04-18

月季花开的地方

    钟华  湿地公园,  沿着凤嘴江修建,  两岸的步行道又长又远。  凤咀江两边,  月季花呀昂首怒放,  花瓣鲜艳,十分香甜。  月季花呀,  在晨风中盛开,  清香飘渺悠远。  人们心情舒畅  称赞月季花好乖,  愿它盛开在人们心间。

2024-04-11

山居

    鹰空非舞  房前溪泉房后岭,  行看青山坐看云。  斜阳西下远茅屋,  风推柴门明月生。

2024-04-11

浪淘沙·春访南川

    曦里  细雨绿荒峦,寒意阑珊。  猿歌荡谷笋香泛,碧柳亸亸黄莺穿。  日影斑斑。  花山繁英满,似霰如岚。  凤水拥城倚金山,和风弄波水潺潺。  春光熳漫。

2024-04-11

濯濯烟条拂地垂

    □ 卢海娟  走在河堤路上,此时夕阳正好,光影被柳枝筛了,点点金钱一样的光斑落到地上。踩着如画的树影,行走在一幅水墨丹青里。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柳枝丝丝缕缕垂下来,在风里欢快地摇荡,让人想要卷起这细软的珠帘。柳枝上长满了灰绿的、细小的柳毛狗,用不了多久,老柳树就要开花了,这小小的柳毛狗上米粒大小的花朵将迎来蜂飞蝶闹。不错,柳树的花儿又甜又香,我们小时候就常常撸柳毛狗吃,大把大把的柳毛狗被我们按到嘴巴里,含着,咂出那一丝丝的甜润之后,再把湿漉漉的柳毛狗吐掉。  春天的绿,如绵绵邈邈的烟,已被谁悄悄点燃,绿的烟笼着这一排柳,近看,是赭褐色的柳枝,是苍灰色的树干,树干上光秃秃的,连柳毛狗也只是小小丑丑的芽孢,仿佛还是寒冷的冬日,生命没有一点回暖的模样,可是,回眸,就见一团的绿氤氲了一路,梦一样恍惚,画一样迷离,也是个即将到来的烟柳长堤了。  先是犀利的罡风,再转作料峭的剪刀风,最后变成温柔的杨柳风,春风里,藏着富庶大方的天使,一扬手,便赏给大千世界一份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生命被唤醒,千姿百态,灼灼其华。那树上的嫩芽,哪里是从树身上长出来的,分明就是春风随手拈在树枝上的;那遍地的花朵,哪里是从黝黑的土里钻出来的,分明就是春风调皮再簪到大地头上的。  柳是最先响应春天的树种,春风一到,柳树就绷不住了,它的根最先行动起来,源源不断地把水分向上输送,干巴巴的树皮润泽了,僵硬的枝条柔媚起来,枝条上最初的疤痕,都是生命的出口,不久,柳芽破开坚硬的甲壳,颤巍巍地面对风的世界。它们见风就长,转眼,柳叶如眉,柳花结籽,便到了柳絮飞扬的时刻。造物弄人,这么雄壮粗憨的老树,结的籽却细若柔丝,还要随风飘扬,一团团的柳絮借着风的力量到处飞跑,赖在行人的衣裳上、头发上,甚至钻到人的鼻孔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它们都在风的宠爱下飞到天上去,飞过之后,才会择地栖落。  “老柳树,要开花,美丽的公主要出嫁……”不由得想起唱着童谣吹着柳笛疯跑的日子,曾经,我可是个制作柳笛的高手。那时,放学后总是折许多柳条抱回家,用手轻轻拧,用牙齿咬住雪白的木质部分,把苍绿的皮筒完整地撸下来,两头剪了,再把粗壮的一头捏扁,削下一点点外皮,含在嘴巴里吹。又粗又长的柳笛吹起来很费劲,要鼓着腮帮子红着脸膛吹,声音粗憨低沉像牛叫,我们叫它老牛哞;短小的柳笛吹起来高亢嘹亮不费力气,小孩子最喜欢;年轻人喜欢吹半寸长的,不着痕迹的把柳笛含在嘴里,用嘴唇啜了吹,尖细响亮的声音破竹一样袭来,寻找柳笛的来处时,那青年一定会把小小的柳笛藏在舌下,张开嘴巴证明柳笛并不存在。  柳笛,就是春风里的歌谣,吟唱着记忆,充满了希望。

2024-04-11

莺歌燕舞间

    □ 李成炎  春光乍泄,乡村便如被点睛之笔轻轻一抹,便拥有了生机与活力。此刻,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尤其是那归巢的燕子和欢歌的黄莺,它们为这季节注入了别样的色彩和韵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从层层叠叠的嫩绿树叶间洒落,乡村便迎来了它最宁静而美好的时刻。此时,乡间的小道上,黄莺开始它们悠扬的歌唱。那纯净悦耳的歌声,像是从天堂传来的天籁之音,轻轻唤醒沉睡中的万物。  黄莺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细腻悦耳,飘荡在清晨的微风中,给这片大地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尽管它们的歌声如此美妙,但黄莺的身影却仿佛调皮的精灵,难以捉摸。  它们时而轻盈地停息在树梢之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每当微风吹过,枝叶轻轻摇曳,黄莺也随之轻轻摆动,仿佛在与风共舞,展现出一种优雅从容的姿态;时而又会穿梭于田野之间,身影时隐时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而那悠扬的旋律,更是令人陶醉,它似乎无处不在,弥漫在空气中,渗透进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我抬头仰望,只见飞檐之下、窗棂之旁,一群群燕子正翩然归来。它们忙碌而有序地在蓝天与大地之间穿梭,每一次振翅高飞,都显得那么优雅坚定。燕子的嘴里叼着泥土和稻草,这是它们筑巢的原材料,每一口都承载着对家的热爱与期待。  我仔细观察着它们筑巢的过程,不禁为它们的精细和用心所折服。燕子们先用泥土和稻草搭建起巢穴的基础,然后一层层地往上叠加,每一层都经过精心打磨和修整。它们的巢穴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安定,这是它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它们对家的向往和依赖。  午后的阳光变得温柔而懒散,田野里传来阵阵耕作的声音。耕牛悠闲地行走在田埂上,牵引着农人手中的犁铧深入土壤。在这忙碌的田间地头,黄莺与燕子的歌舞更显得生动活泼。它们或停或飞,或歌或舞,与劳作的农人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画卷。  放学回家的孩子们,也总会被这些小精灵所吸引。他们停下脚步,好奇地观察着燕子的飞行舞蹈,聆听着黄莺的歌唱。有时候,他们会尝试模仿那清脆的鸟鸣,想要与这些生灵对话,分享这个季节的快乐。孩子们的笑声与鸟儿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乡村中最动听的乐章。  傍晚时分,当夕阳染红了半边天际,村庄里升起袅袅炊烟,燕子们开始回到自己的巢中,准备休憩。而黄莺却似乎更喜欢这个时候,它们在枝头跳跃,婉转的歌声在宁静的村落上空回荡。那歌声如同天籁之音,为即将到来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祥和与安宁。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在偶尔的深夜里,你仍能听到黄莺细软的梦呓或是燕子在梦中展翅的声音。那是它们对这个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在这静谧的夜空下,这份感情显得格外真挚和珍贵。  莺歌燕舞间,不仅是春天最美妙的乐章,也是乡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让我们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聆听那些莺歌燕舞,感受那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在这美好的时光中,我们的心灵得以安放,我们的身心得以滋养。无论世事如何变换,只要心中有爱,我们的生活就能如这乡村一般充满和谐与欢乐。

2024-04-11

最好的时光

    □ 耿艳菊  花香袭人。嫩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正开得嫣然,宛若古意幽幽的女子轻启笑颜。“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天气好得让人嫉妒,白云白,蓝天蓝。太阳朗朗的,阳光暖暖的,偶尔一两声清幽的鸟鸣,在不远处的柳树颠。时光似静止,似回溯,恍若误入了念念于心的世外桃源。  席地而坐,地上有落花。一本清新有趣的散文摊开于膝上,就着一缕一缕散发着花香的阳光,不紧不慢地读。孩子在我身边,蹲在那里,与小蚂蚁玩耍,一脸真诚,他真的是把小蚂蚁当作朋友了。  几个看花的年轻游人,轻轻地,蹑手蹑脚地在桃花树下流连,似乎怕惊扰了这静静的时光。有人提议,要留住这时光,留住这美妙的光景,要在桃花树下合影留念。他们轻声细语,请我帮忙。  欣然接过相机,望着一张张笑盈盈如桃花般灿烂的年轻的脸,心底却想:果真留得住吗?  留住的不过是一个场景,一树桃花,青春里的一个小片段而已。经年之后,赚回的也不过是一声叹息,几句感怀。好时光不再,纵使年年岁岁花相似,桃花依旧在春风里微笑,而年年岁岁人也会不同。时光总是在不停地改变着我们,从容貌到心境。  十几年前的春天,我曾和他们一样年轻,二十来岁的年纪,大学校园里晃荡着,总以为春光无限,总以为好时光绵绵无尽,可直到有一日我从不朝阳的、又阴又冷的机房里出来,与明晃晃的、温暖的阳光撞了个满怀,心里猛生一种疼惜感。再看看正当春天的校园,花草树木,无限明媚,便在阳光下,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行字:莫辜负这春日的好时光!  到底是辜负了,那个春天是我在校园中的最后一个春天了。很快,我就离开了花草丰茂、阳光明媚的大学校园。毕业了,读书生涯从此告一段落,滑入了烟尘茫茫的尘间。那样的好时光,也只能在记忆里千般珍存。等双肩沾满灰尘,一身疲累时,才翻箱倒柜找出当年的笔记本,轻轻摩挲那一行字。  侯孝贤有一部电影叫《最好的时光》,三个故事,三段爱情。他说,所谓“最好的时光”不只是指美好的时光,而是不能再发生的时光,只能用记忆召唤回来的时光。不只是爱情的好时光,我们身边,这样不再来的“最好的时光”,也总是在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正如此时,花开得恰好,天晴日朗,有幼子在旁戏耍。一本书,一颗洁净安然的心,几声鸟鸣。这算得上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吧。也许明天我保证依旧会带着幼子来玩耍,来看书,可是天会依旧晴朗吗?花还开得这么好吗?我的心情依旧很佳吗?而此刻,天时地利,万物和,多好的时光啊!  “最好的时光是上天注定的,是老天爷给人的礼物。最好的时光都是被辜负的。侯孝贤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对人生,他是熟透了。”洁尘这样说。  我曾经年少无知,在最年轻的时候辜负过那么好的春光。如今,对人生,我依旧是懵懂的,半生不熟。面对眼前的好时光,我只想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去拥抱,告诉未来的自己:不负时光不负卿。

2024-04-11

茶事

    □ 陈放平  刚大学毕业那会,我偶然进入茶行业,在重庆一家茶叶杂志社做编辑,每天跟着主编一起走访茶市、茶企,浸泡在各种各样的佳茗之中。  最难忘春天。三月万物复苏、繁花似锦,茶树在经历寒冬之后默默生长芽头,带着不争春色的高洁。这个时候,是茶企最为忙碌的时候。主编带着我到重庆各个产茶区县采访,我们奔走在一个个山头与生产车间,拍下一张张丰收的照片,然后与茶企管理者品茶聊天,主题总是聚焦一个:如何振兴重庆茶?  我的感受很简单:就重庆的茶叶而言,尽管各个区域的气候、海拔等各有不同,但大都差不多,生态是其最大的特点。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倾听每一个茶企管理者分享创业故事,从他们的讲述中我才明白,扎根乡村发展农业,特别是要依托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极不容易、任重道远,是一颗初心支撑他们坚定前行并越做越好。  走遍大大小小的茶山,还是觉得家乡南川的最好。木凉、大观、乾丰、南平等乡镇的茶园,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到一处,都觉得绿浪般的茶园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与青山、田园、云雾融于一体的清新景物。  “南方有嘉木,最上南川茶”。据史料记载,南川已有3000多年的产茶历史,近几年更陆续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殊荣,是重庆三个茶叶综合示范区县之一,如今“金佛玉翠”“南川大树茶”等品牌茶叶已走进了千家万户。  书写茶文章、发展茶经济,家乡从来没有停止脚步。2020年3月,南川惠农文旅集团发挥国企示范带动作用,进入河图镇长坪村、冒水村,以现代化标准发展茶叶产业。那时我已回到家乡,就在惠农文旅集团工作。巧啊,我又与茶有了联系。  当地老百姓十分支持家乡发展产业,心甘情愿用优惠的价格流转土地,并主动投身参与基地建设。开荒、平土、种茶、管护……没两年,近3000亩的茶叶基地就在河图镇的山乡铺开,焕发绿色希望。  去年春天,集团生产的第一批春茶上市,多款茶叶在“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六届斗茶大赛全民斗茶赛中获评“重庆好茶”,这个荣誉让大家高兴了好一阵。实际上,万事开头难过程也难。回想茶树刚种下那年,遭遇了高温连晴干旱季,管护基地的同事们心急如焚,翻山越岭到处寻找水源,每天眼巴巴等着太阳落山,在深夜就着月光给茶苗浇水,像呵护婴儿一样,保住了茶苗。  有企业在自家门口发展产业,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每个人都成为采茶的行家里手,单是春茶季,一个人就大概可以收入一万元。尤其是对当地村民王伦来说,这片茶叶基地对他帮助很大。他对我讲,在他因要照顾家中患病的母亲和两个上学的孩子,不得不放弃务工机会回到老家的时候,茶叶基地的开发建设让他舒展了眉梢。从基地开荒建设开始,王伦就参与其中,一直到后来的茶苗种植、基地管护,再到现在采收投产……他一干就是三年,成为基地“资深”建设者和“骨干”管理员,一年的收入在三万元左右。  又是一年春茶季,茶园中数十个采茶工挎着竹篓,手指翻飞,有说有笑,远远望去,如一群五彩的蝴蝶在茶树间汲取春天的养分。对土地和茶树来说,他们的到来,又何尝不是一种亲近和馈赠?  前几天,一个摄影朋友去了一趟河图,回来后对我说,茶园里种下的桃树、樱花、海棠等观赏林木布局很精妙,数量也多,部分迎来初次绽放,好看得很。等到明年春天群花盛开,我们一定要好好策划宣传,这里绝对会是一个热门打卡地。  这位朋友说的,正是集团正在谋划推进的茶旅融合的事,也是下一个春天的收获的事……  我手握一杯清香的新茶,品茶也品茶事:我们行走大地,用双脚感受土地的辽阔、茶芽的怒放;停下脚步,在一杯茶里品尝自然的恩赐、勤劳的收获。

2024-04-11

春天次第来

    陆清华  山脚的春天  脱去了妩媚的衣衫  山腰的春天  正如阳光一样鲜艳  山顶的春天  还在催促花蕾完成作业  一个胜利的手势鼓励着  花丛中老去的马耳杆  亲密无间的春风春雨  哺育着这座金佛山  以及它的178环线

2024-04-02

明前细雨绣春景

    □ 汪海珍  明前一场雨,唤醒半山绿。  春分过后,春山还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人们也徘徊在冬的余味中,身心都没能得以舒展。一阵春雨过后,心情格外舒畅,我想叫几个年轻人和我一起到山上去转转,无奈他们不愿同往,我只好一个人沿着到矿山的盘山公路慢慢行走,东张西望,左顾右盼。雨后的空气里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路边的小草、低矮的灌木经过一场细雨的沐浴,从长长睡梦中清醒来,竞相展示着生命的力量,像刚刚经历一番畅饮,让它们格外精神抖擞起来,贴近它,似乎能听到它们吐绿的声音。  我看着这些美丽的生命,多么希望自己是一个诗人,用诗意的语言,把春色淋漓尽致地描绘;或者是一名画家,用手中的画笔让这春日的山水,“浓妆淡抹总相宜”地晕染成迷人的长卷;又多么希望自己是一名摄影师,让最美春景定格在某一瞬……  我慢慢地走着看着,感叹着陶醉着,一不小心惊动了路边的一群麻雀,它们好像并没有怪我打扰它们,唧唧的叫着,欢快地扇动着翅膀,很乐意地让出地盘,飞到林里的另一个枝头去,把这一路的春色让给我尽情享受。  路边的鸡窝草,刚刚发出新芽,嫩嫩的紫红色,每一片小叶子都好像一个生命在颤动,叶子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的露珠,像水晶、又像钻石,亮晶晶的,绝非珠宝店里那些凡间俗物可以比拟,它们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恐怕只有大自然的妙手才能设计出如此美妙绝伦的造型。枝条上的垂露更是让人怜爱,我轻轻地动了一下枝条,想让叶面上的露珠滚动起来,谁知,那些玲珑剔透的“玉坠儿”一颗颗的坠落,然后破碎,我正想伸手拘起,可它们在我还在期盼滚动的那一瞬间化为乌有,顿时心中开始追悔莫及,深深地痛惜……  带着几分懊悔,带着几分惋惜继续前行,路里边那黄栌木,叶子还没有伸展开,一簇一簇嫩红嫩红的,在一片片绿树中间,你准会把它们当成正在怒放的山花,在他们嫩嫩的叶子上也闪烁着亮晶晶的露珠,这会儿我刚刚打碎“珠宝”的罪恶感稍稍减轻,因为心中又绽放着感叹生命的快慰。  一场柔润的春雨过后,一切都充满了活力,一切都显得那么可爱,就连那黄柏刺也变得温柔可爱了,绿的那么醉人,因为小时候经常被它细长的刺和刺叶刺痛,对它总是望而生畏,此刻对它敬而远之的情愫一下荡然无存了,忍不住伸手轻轻摸了摸它那嫩嫩的刺叶儿,软软的刺儿扎得手心痒痒的,麻酥酥的,好像被少女的朱唇亲吻,又好像是被温柔的双手轻抚……  我贪婪地吮吸着春的清新,放眼看那远山,或浓或淡的绿色使人忘记了时间,也使人忘记一切尘世的烦扰,时不时看看脚下那九曲连环的公路,心里只有一个概念:路在脚下!  不知不觉画眉在连声叫着:“都回去,都会去……”它在催促劳作的人们收工呢。记得小时候放牛,中午和傍晚听到这样的叫声,就应该收牛回家,大人们说这叫“画眉关山”。那时候上山没有表来计时,就用大自然的和谐之音来掌控我们简单的、和谐的生活节奏。  在画眉鸟的一再催促下,我开始往回走,你看那些小草、小灌木,不管是在岩石上,沙砾中、还是在岩石的夹缝中间,他们都在使劲的展示着自己生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的平凡与不起眼呢,有什么理由因为自己的平庸或渺小而悲叹呢?它们正在为了装点赋予自己生命的阳光雨露而怒放,为春天报以绿色。难道我们还不如一棵小草懂得感恩吗?  忍不住一次次回头看枝头和地上,那一簇簇新绿,心中涌起一种冲动,为自己拥有生命而冲动,为自己融入了春色而冲动!  极目四望,山峦重重叠叠,苍苍茫茫,淡淡的绿色,如薄雾,如轻烟……这是明前的一场雨,在用细密的丝线,为山川田野绣着美丽的衣裙,一针针、一丝丝添加色彩。  明天,春色一定会更加浓艳、明丽。

2024-04-02

春天,去有植物的地方漫步

    □ 夏学军  逢春时节,生命勃发的力量也随着春意涌动,柳叶在微风中摇摆,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无声的呼唤。春天漫步,美不胜收,必是要去有植物的地方,赏花、拍花,静静地看一片花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我喜欢去植物园,每个城市里都会有的、闹市当中的幽静好去处。上次去植物园还是冬天,感叹冬日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没想到三个月之后再次入园,已是满园春色与生机了。  植物园里花事繁茂,装满了春天靓丽的样子,看那杏花吐蕊,金黄色的花蕊凝香,香气实在是清幽,美妙得仿佛内心关不住的歌声飘漫出来。  也不一定要去植物园,任何一个栽培得当、打理细致的植物角落,都能给人足够的欣赏空间。  出家门南行百米,便是一个小广场,这里是一个单位的“后花园”,有健身器械,有篮球架,四周是植物带,花草繁盛。在这里经常遇见园艺师,熟悉之后便饶有兴趣地与他聊天,他告诉我每天工作三个小时,我便发自肺腑地羡慕。  羡慕他整日里与植物们在一起,享受阳光抚慰,聆听天空鸟鸣,用双手去劳动,栽花种草、松土、修剪、浇水,有时候也会给那些娇弱的植物输营养液。植物们也很有灵性,你对它好,它们便会用郁郁葱葱的长势来回报你。  喜欢植物这件事是从幼年时开始的,奶奶家有院子,前院花草后院蔬菜,房间里也是各种观赏植物,我经常惊讶它们美得不知真假,必要用手摸摸。  奶奶非常有耐心地告诉我哪个是兰花、菊花、月季,早春之际便“迫不及待”地领着我去外面识花:梅花花期早;桃花两花夹一叶;樱花花瓣有缺口;杏花花萼向后折;李花的花和叶子一起开;梨花花期较晚。  犹记几年前那次“烟花三月下扬州”,漫步在街头,春风劲吹,杨柳吐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江南水乡的万千风情。印象深刻的是我从未见过那么美的玉兰花,有白、黄、紫红等多种颜色,与翠竹、灰墙相衬,尽展优雅。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年四季,春天似乎转瞬即逝,花间陌上,稍不留神,便落英缤纷。抓紧时间吧,去远处的森林公园或小山,一步一台阶,慢慢走,慢慢看。有指示牌显示负氧离子的数值很高,这都是植物们的慷慨恩赐,身在其中,光是呼吸就让你充满了元气,所以大自然是人类的“清肺机”。  到了山顶已是午间时分,气温不断升高,居然有了小初夏的感觉。放眼望去,植物与花草开得闹腾喜人,它们由你的眼走进你的心,你看到的是美好、蓬勃和生机,收获的是惬意、愉悦和对生命满满的热爱。  春天里漫步,一定要去有植物的地方,向植物靠近,抬头便是绿,低头就有花,视觉都变得饱满烂漫了,对美的感知会更深。

2024-04-02

清明陌上艾草绿

    □ 管淑平  今年的春天来得勤,农历二月中旬,原野、山坡就已经是一片浅绿伴着星星点点的花开了。玉兰、樱花、桃、李、杏等花木,接二连三展露姿容,纷纷登上春天的舞台。  而那些早来的艾草也悄然吐芽,冒尖儿,泛着一点点新绿,柔嫩,水灵。薅几缕,手上也沾了淡淡的草木清香。原本还比较困倦的身心,嗅到艾草的味道后瞬间清醒。是的,在农村,这种低调的野草,经常被当作驱赶蚊虫或者提神的草药。不过,它并不是如黄柏、黄连那样败味,苦得不行,而是微苦、略香、淡雅,像个不羁的山水居士。  我喜欢艾草散发出的这种淡香味道,大抵跟我童年吃过的艾草炒饼有关,口感软糯,气味香甜,滋味爽滑,对于农村的孩童来说,无疑是舌尖的一大美味。  童年住乡下,村里人家的生活条件也比较清苦。那时,我们也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嗅到肉的气息,于是,拮据的生活让我们对于饭菜也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求肚中有物可填,能吃一顿是一顿,吃好吃坏也无暇顾及。  艰苦的环境中其实并不缺少快乐。清明,雨后,我们常常带着小篮子前往山林捡拾菌菇,去竹林掰破土不久的鲜笋,或者带着网兜赶至一条小河滩,撒饵,甩网,静候着河里的小鱼落网。那种等候中的期待,漫长又悠远。  当时,家里几乎没有零食,但长辈们总能想办法用野菜来制作一些可口的吃食。比如,春日里,挖荠菜、采椿芽、掰刺笼苞……无一不是既能解饱又能吃出滋味的选择。这是真正地享受于自然又受惠于自然。  那时,奶奶很喜欢用艾草、茼蒿、苦蒿、飞蓬一类的野草,来做一些简单的小吃,而她最擅长的就是做艾草饼子。  春季一到,奶奶就会带着我们去田间地头采集鲜嫩柔软的艾草。成株的不要,只择取靠尖儿的最嫩的一撮儿,味鲜,微苦,开胃。似乎农村人对苦味都情有独钟,可能是吃苦的日子太多了,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小小的几亩土地上忙活着,靠天吃饭,靠地吃饭。  见到圆润、柔嫩的艾草,我们便赶上前,顺手捋下,迅速装篮。没过多久,我们的篮子里就已经满满当当了。回家后,奶奶将这些艾草洗净入锅再掺水用大火将其煮熟,煮的过程中奶奶还会放一些食用碱去掉艾草的苦性。煮好后放入凉水浸润,再捞上焯水,等苦水过滤掉,还得再用手一挤,直到水汽全无,然后剁碎,大火起锅,葱姜蒜爆香,下艾草,入锅翻炒,不一会儿香气就飘满了整个屋子。闻着那香,我仿佛就从苦日子中闻到了一种难得的幸福感。  接下来,奶奶又从口袋里舀了半碗糯米粉倒入盆中,添水,加糖,用筷子充分搅拌成糊状;之后,将那些剁碎的艾草,零散地撒在面糊上,再用一些花生瓣儿、松子仁、芝麻做点缀,小心地用锅勺铲起一点儿,迅速地放入滚烫的油锅中一炸,瞬间喷香酥脆。看着那小小的艾草饼子,我们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童年的我,并不喜欢苦味的食物。奶奶就慈祥地对我说:“娃,多吃点苦好啊,既能败火,又能磨炼耐性。”我却皱着眉头,小声嘀咕着:“这苦味儿也太不近人情了!”见我挑食,她就每次多添加一些红薯与土豆来中和苦味,于是,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苦中带着点清香的艾草。  那时,我在村校读书,每天天色蒙蒙亮,我们就得出发,翻山越岭前去学校。每天下午四点来钟,学校才放学,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来。奶奶最心疼我,见我无精打采,于是又给我做炒饼吃。闻到熟悉的味道,我也放下腼腆模样,只管大快朵颐,学校里遇到的种种烦忧全然抛之脑后。看着我一脸幸福的样子,奶奶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后来,我每次前去学校,奶奶就会往我的书包里塞几个炒饼和一瓶糖水,还叮嘱:“中午饿了就吃点,倘若同学在旁边,给他们分点,不要吃独食!”  四年级时,我转去了乡里的中心小学,告别了村小每天早出晚归的读书生活。那年,奶奶重病,卧床不起,父亲也放下外出打拼的活儿,留在家中照顾奶奶。每次周五从学校赶回来,我总能看到奶奶那满是沟壑的脸上泛着一缕慈祥的目光。可是,她的声音连同她瘦削的身体一样,愈发憔悴。我们一家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一天,我如往常一样准备收拾行李前往学校,却看到父亲的脸色紧绷、神情凝重。我从母亲口中得知奶奶过世了。奶奶平时最宠溺我,总是把最好的给我,我因调皮受到父母责骂时,奶奶就会出来护短;知道我喜欢吃甜食,空闲时她就会带着我去集市逛逛;回来时,我的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奶奶手里拎着一大包我爱吃的零食……得知这样的噩耗,我一阵悲痛炸裂开来,泣不成声。  从我有记忆起,奶奶就一直生活在故乡,很少出门,她的生活也极为简朴,衣衫简陋,粗茶淡饭,如原野中一株遒劲的野草,倔强又韧性地活着。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对奶奶说“等我长大了就带你去旅游,去看遍世界”,可是遗憾的是,如今我长大了,我能走遍世界、看遍世界的时候,奶奶却早已不在人世。  我忽然感觉到心里一种苦仄涌上来。其实,对于农村人来说,早已和苦味、苦楚有了一种良好相处的默契和方式,而我阔别故乡多年,在陌生的城市,在社会的围城,也经历了一些风雨,似乎和“苦”也已经相处融洽。  可为何如今又觉得苦呢?大抵,是与故土与亲人分别得久了,自己也像一株漂泊的草,被风吹得找不到北。像一株艾草,风吹雨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经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考验和磨炼。而离开的日子久了,才会有机会给想念有生芽和萌发的缝隙。  细雨又清明,陌上艾草绿,想起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有奶奶亲手做的艾草饼相伴的童年,心里就感到一阵疼痛……

2024-04-02

三月桃花香

    邓盛勇  你是  芳菲三月的  朵朵桃花  盛开在  春风和煦的  祝福里  摇曳枝丫  灼灼芳华  是谁?  为岁月种下  这一世的情缘  是谁?  为春风留下  这粉红的刹那

2024-03-26

金佛山迷洞

    鹰空非舞  从来绝胜妙难讲,销魂迷景洞中藏。  明河遁形入地心,暗道隐曲通殿堂。  纵横幽洞含幽洞,无尽硝场连硝场,  万家兵勇何所祭,千古门坛一炷香。

2024-03-26

春天,杨树叶的味蕾记忆

    □ 赵雅静  不经意的春日午后,阳光透过树梢,斑驳陆离地映在老家那条青石小径上。我漫步于此,一阵微风拂过,飘来一股淡淡的清香。那是杨树叶的味道,是童年记忆中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每到春天,村里的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到杨树下,寻找那些嫩绿的、带着淡淡香味的杨树叶。它们是春天的使者,也是我们的美食。在物质并不是很丰富的童年,春芽就成了我们春天里的美味佳肴。  儿时,我和小伙伴们在杨树下忙碌着,采摘那些嫩绿的春叶。我们的笑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春天里美妙的乐章。我们比谁采得多,比谁采得嫩,甚至还比谁爬树爬得高。那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快乐,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采回家的杨树叶,母亲会用她那双巧手将它们变成一道道美味。她会先将杨树叶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去除那份苦涩,保留那份清香。杨树叶可以和熟土豆丝一起拌着吃;可以焯水后,倒入凉白开,撒入盐和葱花,直接吃;但我期待的是妈妈的做法:将杨树叶切成细丝,和上面粉、鸡蛋和各种调料,搅拌成糊状,然后将这些糊状的杨树叶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那是一种外酥里嫩、清香可口的美味,是我童年时代期待已久的春日飨宴。  那时候,我常常站在厨房门口,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闻着那股从锅中飘出的香味,心里充满了幸福。那种香味,不仅仅是食物的香,更是家的温馨和母爱的芬芳。每当我品尝那金黄酥脆的杨树叶时,总能想起母亲的笑脸,总能想起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春天。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离开了那个小村庄,去到了远方的城市。那里有繁华的街道,有五彩斑斓的霓虹,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尝过多少美味,心中总是忘不了那金黄酥脆的杨树叶,总是忘不了那个春天的味道。  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到那个小村庄,那些杨树依旧挺拔地站在那里,那些青石小径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我走到了那棵老杨树下,抬头望着那些翠绿的叶子,心中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情绪。我伸手摘下一片杨树叶,轻轻地放在鼻尖嗅了嗅,那股熟悉的香味瞬间带我回到了那个春天。  回到家,我向母亲提起了想吃杨树叶的念头。母亲笑了笑,说她已经很久没有做过那道菜了,但看到我渴望的眼神,她还是答应了。于是,在这个春天,我再次品尝到了那金黄酥脆的杨树叶,再次品尝到了那份来自童年的味道。  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春天,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我看到了母亲年轻的模样,看到了小伙伴们纯真的笑脸。那些记忆,如同这杨树叶一般,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却依旧保持着那份美好。  杨树叶的味蕾记忆,不仅仅是对美食的记忆,更是对家乡、对童年、对母爱的记忆。它让我懂得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经历了什么,那份来自根的呼唤和味道,永远是温暖动人的。  如今,每当春天来临,每当我看到那些翠绿的杨树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春天,想起那份金黄酥脆的美味,想起那份纯真的快乐。那是一种无法忘怀的情感,一种永恒的味觉记忆。

2024-03-26

春天的味道

    □ 朱三英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我们大饱口福的时候。  春之味,在野。荠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早春时节,大地回暖,荠菜从泥土中探出了头,它们一簇簇、一丛丛,嫩嫩的、绿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挖荠菜的人们,她们拿着铲,提着筐,在野外踏青采春,放飞心情。  荠菜茎叶鲜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无论是炒、煎,还是做馅、做汤,吃起来皆清香可口,尤其是荠菜馅的饺子,清雅中带着醇香,鲜而不俗,别有一番风味。在我们老家,每年三月三,有用荠菜煮鸡蛋吃的习俗,荠菜谐音“聚财”,吃了荠菜煮鸡蛋,寓意吉祥和健康。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春之味,在母亲的菜园里。一场春雨过后,韭菜破土而出,一个多月以后,韭菜就蹿到半尺多高,可以割下来尝鲜了。  母亲把割下来的韭菜洗净切碎,又去鸡窝掏两个鸡蛋,待锅里的油烧热以后,母亲把搅拌好的韭菜鸡蛋倒入锅中,伴着锅底“哧溜”一声响,一盘春意盎然的珍馐佳肴就出锅了。  春韭不仅味道鲜美,柔嫩多汁,还是提味增香的佳品。在母亲的食谱中,最是韭菜能百搭。无论是炒香干、炒豆腐、炒腊肉,还是包馄饨、包包子、包饺子、做菜盒、做春卷,无论是当主角还是配角,韭菜的地位都无可替代。母亲说韭菜皮实好种,割了还会长,一年四季都能吃。  “头角崭新露,江南四月时。”在南方,春天也是吃春笋的季节。春笋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白居易在《食笋》一诗中写:“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折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逐加餐,经食不思肉。”他将笋蒸熟吃,不添加任何调料,吃了笋之后,连肉都不想吃了。苏东坡更甚,他说:“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油焖春笋”是最常见的做法。挑选鲜嫩的笋尖,切成笋片,焯水去涩,在锅中倒入清油,锅烧热后放入笋片翻炒至金黄,然后加入黄酒、白糖、生抽、老抽和食盐入味,最后放入少量清水焖煮,这样做出来的春笋鲜香嫩滑,十分爽口。  南方还有一道有名的特色菜,名叫:腌笃鲜。把春笋、腊肉、火腿、百叶结等食材一起慢炖,腊味的咸香,加上笋的清香,互相中和,熬出来的汤色白汁浓,肉质酥肥,味道鲜而不腻,吃一口唇齿留香,让人欲罢不能,用其下米饭,轻松能吃两大碗。  细嚼清风还有味,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品尝着天赐人间的美味,用心去感受大地的温暖,实在是春天里最美好的事情。

2024-03-26

赶 山

    □ 冯敏生  “嗨吆,嗨吆,那个奔山坡,去采药,唤来大哥和二哥,叫上四叔和五叔,穿山林,走山坡,采来连翘二花五味子,挖下桔梗柴胡狗山药,换来今天好生活,那个奔山坡,去采药,﹍﹍”  山很大,连绵起伏,重重叠叠,一眼望不到尽头。看不见采药人奔走于大山深处的影子,只听见山谷飘荡着采药人奔山坡那悠扬的山歌声。  山是有情怀的,山哺育了万物,涵养了水源,呈现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放眼望,到处山花烂漫,峰峦叠翠,溪流淙淙,鸟语花香;满眼绿意盎然,勃勃生机,到处是怡人的风景。  山是慷慨的。随处依山傍水,可以建立家园,可以造田种植稼蔬。如果你肚子饿了,酸葡萄、五味子、野李子等满山的野果,会让你吃个饱;如果在雨后云雾缭绕的日子,你可以在山林里采集新鲜的木耳、蘑菇、猴头和鹿茸,带回家做上一桌美味佳肴;如果你孤独寂寞时,那些在林间散步的野兔、猪獾、山鸡等小动物定会陪伴你……正如山里人常常如此讲:“大山是个天然的绿色宝库,是个聚宝盆。山里人是困不死的,祖祖辈辈,与山川、飞鸟、走兽、森林等万物为邻,风霜雪雨,和谐共生。”  山林生长的中草药,是大自然的精华,是大自然恩赐给人们的绿色天使。小时候,山里人多半是“土郎中”。村里的父辈爷爷辈人,大都会念叨中草药“汤头歌”“四季歌”。记得村里牙口不好的四爷,常在村口的老核桃树下,边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边口齿不清地为我们这些放学归来的山里娃们念叨中草药“四季歌”。什么“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  记得在当时,我们小孩子有的喜欢听,有的爱胡乱打岔,常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我在四爷的普及下,至今还能背诵上几句中草药“四季歌”来。我们山里娃,大都在大人们的熏陶下,能简单说出几种中草药的功效来,比如,清热解毒的连翘和柴胡,清肺除湿热的黄芩等等。我从小就喜欢跟着父亲去山上采药,好为我家添补生活用品,或者为我交学费。山里生长的许多中草药,我大都能辨认出来,还能讲出关于诸如“桔梗花仙子和柴胡王子的浪漫爱情”等一些有关中草药的传奇故事,  奔波在家乡大山里的采药人,一般从中草药的开花情况就能辨认出中草药的生长之处。比如清明后,山坡上一串串紫色的丹参花开了,人们就去采挖丹参;三伏天里,绿草如茵的山坡上,盛开着淡黄色小花朵的柴胡花,远远望去,一片金黄;瞧那崖畔上的苍术花,毛茸茸的小白花,洁白无瑕,叶片周围长着许多小刺儿,容易扎人的手;尤其那暗蓝色圆筒状的桔梗花,喜欢长在树林下,黑色土壤的岩石上和岩缝里,桔梗的根白胖,须根飘逸,如同大兴安岭出产的“人参”;还有那缠绕在树上的丛丛葛藤花,如绿色瀑布,就在婆娑的繁枝嫩叶间,倒挂着许多紫红色的小花朵。葛根深埋在地下,采药人往往要花大力气,才能挖出粗壮的葛根来。  记得在我上小学有一年初夏,我和父亲在的溪边一片幽静的树林里,发现了三四株野生天麻。只见红嫩的茎秆,偷偷地钻出厚厚的腐枝枯叶,沐浴在林间太阳斜射的微光里,棵棵直立,红嫩透亮,弱不禁风。父亲欣喜万分,小心翼翼地用手轻轻拨开松软的腐殖质土,只见一窝土黄色的野生天麻,如硕大的“土豆”一样,横七竖八地躺在松软黑砂土坑里,可爱极了。我们将天麻采集回家,蒸熟,再捏成扁圆形晒干。父亲说,野生天麻药用价值大,价格高,可以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还可以用天麻熬小米粥、清炖“天麻土鸡汤”,这可是上等的天然保健食材。  我很羡慕辗转山野的采药人。他们远离喧嚣,以山为家,不畏艰险,行走山林,总是把那些稀缺的中草药,送给那些急需治病的人。这些采药人,一身迷彩服装束,一个发白的帆布口袋,一把绿色军用水壶,一根手柄磨得黝黑发亮且一头是带着月牙形镰刀的小镢头,这些是他们采药人的全部家当。这些采药人经年累月,风餐露宿,饱经风霜,个个脸色酱红,攀岩爬树,身体矫健硬朗。采药人采药一般是没有目的地的,寻药、找药、采药,从这座山坡,奔到那座山坡,树林、溪边、悬崖、河谷、石洞,到处有他们奔波的足迹和身影。  在山里,我遇见一个年长的采药人,他曾对我说,越是名贵的中药材,越是生长在人迹罕至,或者悬崖峭壁、老树古藤等诸多危险的地方。每当他们采集到灵芝、天麻等名贵中药材,他们采药人都要聚在一起庆贺,焚香敬山林,放鞭炮喝大酒,以此来表达对山林的敬畏。  那位年长的采药人,遥望着对面的群山说,我们草药人的生活自由自在,充满着幸福快乐。遇见草药就采药,没有遇见就满山遍林地奔波赶山,既能欣赏山野里那云雾缭绕,青山翠谷壮美的风景,又能与山林会晤,与鸟雀走兽对视。寂寞时候,凝望蜿蜒起伏的群山,扯起嗓子,高歌几曲,让自己的歌声在山峦上回荡。在即将分手时,我曾担心地问道:“既然采药这个职业如此艰辛危险,你为什么现在还去山上采药呢?”他神色凝重地说:“凡事总得有人去做吧,我们采药人既然选择了采药,再苦再危险,也要一直做下去!”  “凡事总得有人去做!”我不禁被这位年长的采药人,以及常年奔走在大山深处的采药人肃然起敬。是呀,采药虽然是针对大自然的一种采集行为,但也是大自然回报人类,人们尊重大自然利用大自然最美的体现。这时,山风“飒飒”作响,树叶婆娑起舞,眼前的山峰巍然屹立。此刻,我恍然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纵情青山绿水之间的采药人了。  这时,远处的山谷上,忽地飘来采药人那优美的歌声来:“嗨吆,嗨吆,那个奔山坡,去采药,唤来大哥和二哥,叫上四叔和五叔,穿山林,走山坡,采来连翘二花五味子,挖下桔梗柴胡狗山药,换来今天好生活,那个奔山坡,去采药……”

2024-03-26

“双城绿动话发展·中国作家川渝行”走进南川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3月18日,参加“双城绿动话发展·中国作家川渝行”生态文学采风活动的作家来我区采风。  当天,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作家先后前往山王坪镇和德隆镇,参观了解我区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以及大树茶保护及产业发展等情况。  在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道路两旁,水杉和柳杉笔直挺立着。这片树林是生态修复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初,南川人开始在这里种树。为了选择合适的树种,技术人员在石漠化土壤中反复试验,最后确定了柳杉、水杉等适宜品种。如今40多年过去,当初种下的柳杉、水杉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并随着一张航拍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缤纷秋色的照片出圈,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地。德隆镇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东麓,平均海拔1300米,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村庄、古茶树时常被云雾萦绕。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的古树茶叶片肥厚、芽体壮硕,汤色透亮、滋味鲜醇,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也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熊焱说:“我折服于山王坪喀斯特地貌的雄奇俊秀,更佩服40多年前栽下这片山林的人;我感受了南川大树茶这份天然的馈赠,也看到了当地村民对大树茶的保护和珍惜,南川自然生态保护得很好,让我想起海德格尔所说的,诗人天职就是回乡,我想这次在南川的行走就是一次回乡之旅。”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者说:“每到冬天下雪的时候,中心城区不少市民会来南川看雪,夏天最热的时候又来南川避暑,可以说南川的乡村已经成为我们重庆人的灵魂栖息地。”  据了解,参加此次采风活动的作家们将在充分感受我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奋斗实践后,从鲜活的文学视角切入,创作一批文学作品,反映生态环境改善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03-25

听,那声音如天籁

    □ 赵文静  从单位出来时,已是华灯初上,不着急回家,骑着单车在街上慢慢地转。突然一声底蕴悠长的吆喝在不远处响起,一声“辣椒咸菜”,喊得意味深长。这是一个老人的声音,如果没猜错,辣椒咸菜或许从年轻时就是他赖以生活的营生,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那很多年前走街串巷的生意人,才能把一声吆喝喊得如此沁人心脾。他的声音拉得长长的:“辣—椒—咸—菜”,每一个字都透着浑厚的生命力。  如今,做生意的摊贩,只要需要喊的,都备了喇叭,每日里街道上,红的蓝的喇叭里传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只觉聒噪,令人心烦。而听到这地道的吆喝声,似乎一下子跌进了那个纯净的童年。  我小的时候,村子里经常会传来叫卖声。农家人过日子急,正功夫没人在家闲着,那些小贩似乎也是要去赶集的,而早上和傍晚,小村便成了小贩们卖弄吆喝的舞台。一大清晨,伴随着公鸡的啼鸣,小贩已来到了村庄。卖油条的那个矮个子中年人,每天都来,孩子们还在被窝,卖油条的吆喝声已经悄悄爬进了熟睡的耳朵眼儿。他是这样吆喝的:“果—子—咧,新—炸地—果子。”他的喊声前半截一字一顿,后半截两字一顿,铿锵有力,不急不缓。他的油条是那种极为标准的北方果子,四条“腿”,肉厚且软,老人们极喜欢。另一个卖油条的也来,与矮个子中年人的吆喝不一样,他的喊声显得颇为急切,他喊:“果子,果子,果子,大果子咧!”前面像热锅炒豆子,噼里啪啦地爆,后面一个“咧”字,拉得老长,然后上扬,扬到最高处,再戛然下降。这人卖的油条与那一个也不同,他家的其实都是果子片,有的还沾了糖,又香又甜又脆,小孩子们都爱吃。小贩很聪明,早摸清了哪家人爱买,又根据自己家油条的特色,专门去有小孩子或是老人的地方转着喊,所以,他们也不存在太大的竞争,各人自有市场。  卖豆腐的,卖香油的,也喜欢早上来,他们不喊,他们打梆子。我小时候总是分不清卖香油和卖豆腐的有什么区别,只要听到梆子一响,就喊卖豆腐的来了,可父亲经常会纠正我,说是卖香油的,出去一看,果然如此。我很奇怪,为什么父亲总是猜对了,而我却猜不对。后来父亲告诉我,卖香油的打梆子有节奏、讲究,是这样的:“梆梆—梆—梆梆—梆”;而卖豆腐的是打乱梆子,就是“梆梆梆梆梆梆”,乱打一气。哦,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春天或秋天的傍晚,卖辣椒咸菜和臭豆腐、红豆腐的小贩常来。那时候农村人舍不得吃菜,除了自家腌的咸菜和做的大酱外,辣椒咸菜和腌豆腐也成了美食。傍晚,村子里炊烟袅袅,母亲们坐在灶台前生火做饭,孩子们得了令,端着粗瓷碗,寻着一声声“臭豆腐”的吆喝,大街小巷地跑。五毛钱,给十小块豆腐,再给一勺汤。两只小手紧紧地捧住,小脚不敢走快,一步一步,轻抬慢落,生怕洒出半滴。  虽然贫穷,偶尔也会来卖小孩子吃的零食或玩具,吃的无非是爆米花,或是甜冰棍儿、甘蔗。那时候“甜”似乎就是一切好吃的代名词,所以那些吃的吆喝法类似:“甜—米—花咧,甜—冰—棍儿—咧,甜—甘蔗—咧。”一个甜字,喊得你直流口水。  至于玩的东西,我记忆尤深的是一个老人,他在背后背一个筐头,筐头上永远盖着一块灰头土脸的粗布,筐头里放着神秘的令孩子们无限向往的东西。他背着筐头,像是某个刚刚下地回来的老人,边走边喊:“长头发,换娃娃!长头发,换娃娃。”他的喊声,就跟唱歌似的,婉转悠扬,不着急,声音也不大,但足以吸引一群孩子跟在他屁股后面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只盼着他,快点停下来,看一看他筐头里那个放到嘴边一吹就“呜呜”响的用油彩画了眉眼儿的泥娃娃。  那些或悠长或婉转的吆喝声,与那些乡村的清晨和夜晚一起,埋藏在了时光里,却在这样一个傍晚,在闹市的街头,一声韵味悠长的“辣椒咸菜”,一把将我拉进了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我就那样静静地,静静地,站在时光里,听,那声音如天籁。

2024-03-19

金色花海

    □ 信鸽  一年一度春风暖,一岁一茬油菜花。万物复苏,尽显芳华,盛开的油菜花为乡野大地铺满了黄金毯,成为乡村里最靓丽的风景线。稍微有一点阳光,人们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去郊区观赏油菜花。  其实,油菜花并不是什么罕见品种。它乃凡间种,很普通也很平凡,既没有玉兰花的花瓣丰满硕大,也没有贴梗海棠那样红得耀眼夺目。它的花瓣四枚呈十字排列,伴着金黄,自带阳光。  因为平凡,花开的时节,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它分布在小院里、田坎上,甚至是河两岸、公路旁,只不过有的是成片成片的,有的是星星点点的。  在家乡南川,成片的油菜花不得不提东城街道三秀社区的油菜花。这里是距离南川城区最近、面积最大的油菜花基地,核心区有100亩,展示区近1000亩。每年3月,金灿灿的连片油菜花,犹如一幅巨大的油画,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游客纷纷前来赏花拍照、打卡游玩。当然,除了三秀,南川观赏油菜花的地方还有鸣玉镇向家沟、峰岩乡千丘村等,总有一处能让你徜徉在金色的花海里流连忘返。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因为孩子还小,我们选择了距离城区最近的三秀油菜花。刚到花田,就看到街边支起了很多美食摊位,有卖油茶的、玉米粑的、洋芋花的、热灰粑的,好不热闹。这几年,油菜花开,游客增多,小小油菜花已逐渐绽放为村民的乡村振兴“幸福花”。  “看油菜花,喝南川正宗油茶喽。”在一处卖南川油茶的小吃摊位前,大喇叭循环地播放着这句吆喝,吸引了不少游客购买品尝。“油菜花真是太美啦!这里不仅可以赏花游玩,还可以吃到南川特色美食。”来自巴南区的游客李女士喝着油茶,兴奋地跟她的好伙伴打起了视频电话,邀请朋友来三秀赏花。  沿着步行道行走,缕缕清香荡漾而来,沁入肺腑、让人陶醉。这个时节,也是蜜蜂最忙碌的季节。你瞧,它们煽动着翅膀,在空中飞旋,忙着采撷琼浆,挥发出花的香甜;蝴蝶也翩翩起舞,传播淡淡的清香,把游客领进金色的花海。  万物尽染春味,花海温暖沉醉,乡村美景风光甚好,好的美景自然需要与人分享。我们也按捺不住了,捧上一朵,轻放脸颊,拿起手机,把春天记录下来。  浓浓的花香,金黄色的春天,赶紧来南川看油菜花吧!去闻一闻春天的气息,看一看春天的美景,尝一尝春天的美食,愿你遇见的都是温柔,奔赴的都是明媚。

2024-03-19

梅华踏青

    □ 刘邦伟  邂逅梅华园,是由河图镇回城途中的偶然机缘。如此雅致所在,闻名已久,却是一直未得参谒真容。顺广场徐步而行,迎面匾额鎏金“梅华园”三字,字体遒劲楷正,颇有龙蟠之势,显然是出自方家手笔。左右楹联平仄和谐,意境宏迈,衬托出古色古香,心头暗自共鸣,倒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雅地。  抬足欲越槛而入,心头灵光倏地穿越时空之缝隙,“梅华,温雅近梅,浮生若华”,金庸笔下名唤梅若华的纤弱女子此刻茕立眼帘,莲步微启,回眸欲语。瞬乎间真耶幻耶,一步天涯,一念武侠,平添一种江湖儿女之感,身心仿似遁入那个纯粹年代,梦幻之旅由此开启。  尘世界与梅世界只灰墙玄瓦相隔,极似道家所谓阆苑仙境,岭际暮霭沉沉欲降,湖面薰风娑娑而偎,天地大势扑面而来,似有灵气灌体,直欲御云遨游。索性信步放足,缘湖左施施然而行。见有石雕巍然肃立,趋近方知乃是北宋名宰介甫公,生平籍贯功绩憾无一字作表,及瞥见女墙镌刻有五言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虔心读罢,感慨良多,此诗所作背景大概略知一二,诗人于逆境中自喻为梅,虽凌寒而无畏,只为守得那暗香扑鼻。诗之文字纵然直白近俚俗,诗之风骨却是凛然具高节,复观尘世中碌碌我辈,成日为稻粱而谋,关于初心关于理想早已弃如敝履,古人警言在耳,荡彻灵魂,理当引为铜鉴,时时拂拭之。  青石板步道光滑如斯,隐隐倒映着梅之璀璨,缤纷花瓣投湖而去,浓郁幽香袭人而来,此情此景,那位梅妻鹤子的孤山遗老应有同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在他的眼中是疏影亦是暗香,绝美的诗句,绝美的意境,来自风华大宋的审美,至今余韵留存,若得千年穿越,先生美髯素袍,伴一张琴、一壶茶、一树梅。桃源何等令人向往,虽不得知,若似此梅园三分神韵,那位武陵人定然乐不思蜀,而此刻陶醉其间的我,又何尝不是武陵人。浮生若得阑梦,此梦只与梅相关,沉溺其中,不愿醒来。  骋目眺远,眼波随湖波而荡漾,湖心小岛竟也变得迷离起来。几树梅红胜霞,一袭草茵若锦,恍惚间舟舫里探出一个粉罗衣白丝鞋的女子,柔荑掀开画帘,凤目含情而望,是在践约新春,抑或是在作别旧盟。如若是不胜娇羞的唐婉,那么陆游于千百年千百度追慕而来,“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虽隔一岛,终究天各一涯,缘分红线又何尝不似这世间的情深缘浅,于梅开时节,诉说与梅的故事。  思绪放飞,躅步而行,石拱廊桥蜿蜒如龙,扶栏四望,尽收眼底。园林布局深得江南园林移步换景之妙,远处塔影重叠曲径回环,近处梅香扑面水色可人。所站立处廊桥,不禁遐想连连,若是修砌成西湖断桥式样,一侧是白衣胜雪的白娘子,一侧是青衣倜傥的许公子,于烟花三月,于油纸伞下,邂逅惊艳了世间的彼此……衬托着此刻西边天际的落落余晖,融入山水勾勒的水墨意境,梅园的绝美一面在此刻展露无遗。  梅华园,想起元代王冕著有《梅华传》,梅华一词大约来源于此处。古书所收录的是关于梅的典故,而我的一路行来,也是关于梅的典故,在不经意间与古书相契合,虽然没有古书所载那么荒诞离奇,但是关于梅的典故真切演绎了上千年。梅华园沿湖之旅,分明就是赴一场时光之旅,带着诗意而来,必然满载诗意而归,此时此刻,自由而活泼的心灵,不愿意再受古诗词的约束,借用现代诗人雷默的自由体新诗抒发此刻的心境——  梅花从枯枝上  吐出蕊  思想者的头颅  在夜里开花

2024-03-19

风从老屋吹来

    (外一首)  木易  那夜,故乡有风  一阵又一阵  将老屋的往事吹醒  没有人知道  那一刻我的心情  是一浪又一浪卷起的  惊慌、牵挂、担忧、疼痛  村口是否有一个  遥望的身影  夕阳点燃的情绪  能否平静夜晚的梦  叽叽喳喳的鸟鸣  插叙童年的事情  面对一轮满月  我欲言又止  欲罢不能  那条弯弯的土路  叠满匆忙的脚印  每一次  都让我心跳血涌  听得见老屋的呼唤  有风的夜晚  一定会有人打开  故乡的章节  让一阵一阵风声  彻夜不眠  怀念童年的麦秸垛  童年麦秸垛的高度  有着明显矮化的迹象  可固执的守候  蹲成执着的清香  那些绕着麦秸垛的蹦跳  那些躺进麦秸垛的幻想  那些靠着麦秸垛的欢笑  一次次和梦一样  都在星光里蹦跳  最后  沿一缕缕月光  返回温暖的窝巢  窖藏岁月的美妙  那些快乐的童谣和  缕缕草香  那些时光里的故事和  麦秸垛旁的欢笑  顺着皱纹悄悄流淌  阿狗和小花  以假乱真的爱和疼  麦秸垛做证  这么多年  天真、狂妄、调皮  依然像麦秸垛一样守望  当思念  穿过透明的忧伤  那些洒落在岁月里的  故事  都成了童年麦秸垛的  意象

2024-03-14

记忆里的篱笆

    □ 熊聆邑  开车路过一处村庄,出乎意料地看到一片篱笆,土地被划分成片,精致地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篱笆像是一道长龙绵延数里,守护着一方宁静。忽然间,记忆里的篱笆,也跟着浮光掠影般出现眼前。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时依山而居,门前半亩方塘,绕屋潺潺流水,穿梭在篱笆栅栏外,飞花逐蝶、痴痴望月的乐趣自然少不了,只是一味寻欢,悟不出诗中深意,更不知童年的珍贵。  母亲常说:“有篱笆,才有家的感觉。”在庭院里晾晒玉米、稻谷、豆角……把鸡赶到篱笆外,有“美食”的诱惑,它们既不会跑远,又进不来庭院,只能紧紧围绕着篱笆啄食。偶尔,我也会向篱笆外撒一把稻谷,看着它们为了抢啄散落的谷子扑腾起翅膀,乐得哈哈大笑。  记忆里,奶奶做的篱笆不仅结实耐用还极为美观。她先在菜园子周围打下木桩,再用几根铁丝围成一个圈,细长的树枝被整齐地固定在铁丝上像是一道网,紧接着,将废旧的塑料袋、塑料板、铁皮、布料……嵌入篱笆的缝隙,远远看去像是一双眼睛、一朵鲜花、一张笑脸,平平无奇的篱笆也好似活了起来,有了灵魂,有了生命。  篱笆总会和攀爬的藤蔓相“拥抱”。黄瓜、南瓜、丝瓜、四季豆…种在篱笆周围,不仅省去了搭架引蔓的烦恼,还别有一番风景。尤其是南瓜,起初只是一截小小的藤蔓,依附在篱笆上,生怕大风把它吹落,小鸡啄去嫩芽。可是,它像是铆足了劲儿,用不了多久,原本看起来柔弱的茎叶便长得极为茂盛,不知不觉就摇曳起一片翠绿的波涛。金黄点蔓绽篱门,幽境生香月舀盆,黄色的南瓜花散发出淡淡清香,清新自然,让人忍不住地喜爱。  夏季的傍晚日影西斜,余晖映照天空,浇灌了菜园,再向院子里泼洒几桶水,蝉鸣蛙叫柳枝摇,芙蓉出水流萤绕,月亮爬上山坡,清风云影携来阵阵微凉。一家人就挨着篱笆,嗅着花香,轻摇蒲扇,说着家长里短,看着星光闪耀,好不惬意。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烦躁、疲惫、不安都烟消云散,一切声音都显得动听、柔和。  年年岁岁,花谢花开。如今居住在城市,篱笆栅栏成了稀罕物,但农村老家的篱笆依然固守本色,就像祖辈们,为了幸福生活扎根土地,带着丰收的渴望和希冀,在寒暑交替中耗尽青春年华。  转念一想,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一道篱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当我们从父辈手中接过谋求幸福生活的“接力棒”,就勇敢承担起了“守护”家园的责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磨难、危机挑战,都会紧紧地站在家人身边,像是一道篱笆把危险阻隔在外,轻轻地告诉他们“别怕,有我!”

2024-03-14

三月三的向家沟

    □ 朱洵  如果说千丘塝上那千丘田,从大溪河右岸的公路上遥望蔚为豪放壮观的话,置身其中却有“不识千丘真面目,只缘身在花田中”之憾。要真正感受油菜花的婉约之美,还得前往向家沟。  千秋田在南涪公路右边、大溪河右岸,而向家沟却在南涪公路左边、大溪河左岸的山腰上,但是比千丘塝平缓多了。  向家沟乡村振兴示范长廊位于鸣玉镇中心社区五组,去年前年春天很火,看油菜花时游人如织。今年三月三日这天,我哼着“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前往向家沟打探。  风和日丽的三月三,不冷不热,但放风筝的孩子不多。观光路边规范地支着一排摊位,是为“乡村集市”。有风萝卜、老盐菜、野葱、鹅蛋、鸭蛋、鸡蛋、折耳根、牛皮菜、红薯粉、油茶、榨菜做的咸菜、带壳煮熟的苞谷、粽子、糍粑……也有批发来的零食、水果,价格公道,老乡们十分热情,但不强求你买。  有两三个大山峁上开满了油菜花,菜花漫下山坡,铺满了山坳的平坝,步游道纵横交错,你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在你想观景的时候就有观景台配合你登台,远望油菜花。那有点“冲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全身自然就浸在油菜花香里了。  细看油菜花的颜色很是丰富:有鹅黄色的、金黄色的、浅粉色的、桃红色的、蛋白色的……每种花色的油菜都自成一片。花色不一,但每朵花都是四瓣,很平常;每枝花也不起眼,可是连成一片就不一样了。那是壮丽的彩色海洋!无数的蜜蜂飞来飞去,有的游人怕被蜇,可蜜蜂们正忙着采酿自己的甜蜜生活,哪有心情追赶红男绿女?就连我想给一只胖蜜蜂照个相,都跟随了好久好远。  除了观赏油菜花,还有稻田养鱼基地、少先队实践基地、丰收广场、稻香广场,可以驻足休息或观景。  在村头,遇上当地村民罗大娘、夏大爷,一阵交谈后,结合公示牌上的信息,得知他们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土地流转之后,每亩地或840元现金为1股入合作社,股东将打造后的田土给合作社(托管),由合作社转包给生产经营人,社上收取每亩1000元承包费,给股东每亩800元。合作社收益部分,按比例用于扩大生产、股东分红、公益金三项。  我看见公示栏上入股田土最多的股东有三亩多,一年收入2400多元,另外还有分红呢。  夏大爷开头不大理我,装了一根烟后,他便主动摆谈起来:“一年里这段时间最热闹,农家乐生意也好,养了一群鸡鸭鹅。鸡要关着养,要讲卫生,要不你们来了看起来不安逸。”  他是1946年出生的人,我说:“明年该泡八十酒了。”  “泡哪样酒哦,身体好就行了,少泡酒、不增加他人负担。”  看着那一群鸭鹅在水田里欢快地啄食,比起那些没有见过水田就过完一生的鸭鹅们,它们真是自由而快乐。  “三月三日天气新,向家沟边多丽人”,几个手舞足蹈的红衣女子终于拍完了视频,又一对白衣女子在远处开张了。  看着墙上公示的农户入股土地表,共有113户成了股东,其中姓向的就有76户,“向家沟”,果然名不虚传。

2024-03-14

南川有个桃花源

    □ 余道勇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到底在哪儿,许多地方说法不一。有的说在湖南的桃源县,有的说在重庆的酉阳县。但是,有美景有桃花不一定就是桃花源,我们应该回归到陶渊明所记述的场景中去寻找它。这么一找,竟然发现,南川金佛山下就有一处“小桃源”。  《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场景,大意是:渔夫缘溪而行,两岸桃花缤纷,中无杂树,溪流尽头是一山壁,山壁上有洞,往洞里望,仿佛有光亮。渔夫舍船进入狭窄的洞中,往里面走数十步后,豁然开朗,洞的另一侧,房舍、田土、男女耕作、阡陌交通一应俱有,鸡犬之声相闻。人们生活怡然自乐,却不知道秦朝已灭亡,历史已从汉朝到了晋代。  湖南常德的桃源县,认为其地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不然不会名为桃源县了。桃源建县于北宋初年,“因其境内有桃花源而得名桃源县”。重庆酉阳县有桃花源景区,也肯定认定那儿就是当年武陵人捕鱼为业并发现桃花源的地方,不然就不会打出“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酉阳”这样的广告了。  桃花源到底在哪儿,可能已经成为千古悬案。在桃源县也好,在酉阳县也罢,都没有必要去你争我夺,只要是好地方,大家都愿意去参观游览就行了。  就《桃花源记》所描述之场景来看,此两处未必就是陶渊明所述之桃花源。为什么呢?且不论桃花源是不是虚构,陶公所记是不是寓言或小说,只看其所述之场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便可知一二。我们游览湖南省桃源县之桃花源,有五柳湖、桃花山、渊明祠、秦溪谷等,景色虽然很美,但人工痕迹明显。秦溪谷被认为是当年武陵捕鱼人进入桃花源之溪谷,但并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的境况。再来看酉阳的桃花源,虽有溪有洞,出洞后俨然别有一番天地,较为符合《桃花源记》所述之情形,但其洞高广不知几许,显然不符合记中所述“初极狭,才通人”的情境。  我说重庆南川金佛山下也有一个桃花源,不是空穴来风和想当然,而是南川旧志书里确有记载。虽然此地没有打造桃花源景区,并早就被人遗忘掉了,以至于现在找不到一点儿踪迹,但是,这里曾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场景却是十分的相似。  这个地方在哪儿呢?它就在金佛山西坡之三汇场到天星小镇之间,石钟溪天生桥处,而所谓世外桃源,则是过了天生桥之后的天星小镇到西坡景区一带。但是,由于景区及公路建设,人们全然不知其常出入的金佛山西坡天星小镇一带,就是南川“小桃源”。  从南川城区出发,过万南高速公路到文凤下道,进入金佛山景城大道,又沿石钟溪上行十余里,到三汇场。三汇场是南川古场之一,因石钟溪在这里与另两条溪流汇合而得名三汇。石钟溪是凤嘴江的支流,其“石钟”名称由来,亦与南川的桃花源相关。  《南川县志·名胜》“小桃源”项记载:“石钟溪正源出金佛山老梯子下,行二十余里至三汇场后,左右两山骤合为一,名天生桥,隆起阻之……洞顶一悬石,上弇下侈中空,形圆如钟……钟内发声,虺虺如雷。人莫测其故,名其溪曰石钟水。”这是石钟溪名称之由来。  不禁想到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来:“‘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石水相搏,声如洪钟……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记录的也是一巨石发声,故名石钟山。不同的是,苏东坡所记石钟是在湖上,而南川石钟溪上巨石是在溪流之上。  这块巨石实际就是一个石壁,石壁很高,人们难以逾越。“昔日游者至此辄返,以为行到水穷处,疑即石钟溪之源,而不知此如黄河之星宿海。”古时人们把这里当作石钟溪之源头,就像有人把星宿海当作黄河的源头一样。由于极少有人穿过石洞去探寻新的路径,于是,南川的桃花源便隐秘在山间,数百年不被人们所知。  实际上,这块巨石虽拦住人们的去路,其上却形成一道天然的石桥,名为“天生桥”。现在,通往天星小镇和金佛山西坡景区的公路正是从天生桥上过去,人们不再记得其下是南川的“小桃源”洞口。现在的旅游公路从天生桥上通过以后,在天星小镇那一头,石钟溪仍然继续向上延伸,直达金佛山腹地。  让我们来看一下《南川县志》里是如何描述“桃花源”的。  在《南川县志·名胜》“小桃源”项,有如下文字:“三汇场后数里,自石钟溪天生桥入,山尽水穷,更得村落僻静,不闻外事,与陶记中甚似。陈氏世代居之,读书安贫,有隐士风。”说明,从天生桥处进入天星谷里,有陈氏一门在此隐居,读书安贫,以农为生。  陈氏为何人,已无可考。县人中有喜欢探奇者,乘小船缘石钟溪而上,两岸景色如梦如幻,如入异境。到了天生桥处,“山水皆戛然而止”。这就是《桃花源记》所谓“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于是从洞口进入洞中,“复前行数十步,仿佛若有光,则已至上洞口矣。”此地人迹罕至,出上洞口后,“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矣……前行里许,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诚如渊明所记者也。此中人多以种竹为业,不知人间有富贵争斗事。”“自民国以来,盗贼满天下。而此中未见一兵,未见一匪。”好一个真实的世外桃源!  而且,村中人有自号“桃源主人”的,说明村人读书风气盛行,能够取得这么一个有文化的名号。村人在其中怡然自乐,种田种竹为生,安贫而好读书,此景象十分符合陶渊明所追求的田园生活理想。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我们的天空更蓝、生态更美了,美丽的景色更多了,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桃花源。我们已没有必要去考证陶公是否到过桃源、酉阳或者是金佛山,他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如今,不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吗!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