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中小学迎来开学季 “开学第一课”别样精彩

东胜中学举行开学宣誓活动,激励师生锐意进取。记者 喻梵 摄 隆化实验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家校合作共促学生健康发展。 记者 袁治卫 摄 木凉镇中心校开展“送你一朵小红花”活动,向全校师生致以新学期的祝福。 陈晓艺 摄 ■ 记者 刘晓娟 3月1日,全区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各学校举行了内容丰富、别具特色的“开学第一课”。 疫情防控不放松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疫情防控已经成为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是日上午七点半左右,在隆化五小校门口,学生之间相隔1米,在老师的指引下,经过测体温等环节后排队入校。据介绍,新学期该校校门口新增了一排带有视频功能的门禁系统,这套系统的投用,不仅能让家长远程掌握孩子的行踪,还能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 该校副校长田淑兰介绍,启用新系统后,学生上学和放学必须通过面部识别才能出入,同时出入信息同步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家长也能掌握孩子上学和离校情况。 除了硬件设施保障外,学校还加强了寒假期间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开学后学校也将把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和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纳入日常工作中,通过每天晨检和午检,关注学生的健康情况,全面普及科学防范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传承红色精神 开学第一天,神童镇中心校,同学们的开学第一课从观看“永远跟党走”的视频开始。 教室里,老师和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观看“永远跟党走”的视频。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兼程。 据了解,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重庆市教委制作了《开学第一课——永远跟党走》,加强中小学生爱党爱国教育。我区中小学师生都将以教室的多媒体系统、移动端等方式收看。此外,新的学期,各校还将继续开展以“永远跟党走——红领巾心向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安全知识进校园 是日上午,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城区交通勤务大队民警来到东胜中学,将交通安全知识送进校园。 讲座上,民警向同学们介绍了行走、骑车、乘车等出行中的注意事项及交通安全常识。提醒学生们一停二看三通过,未到法定年龄不能驾驶机动车辆上路,上下学路上尽量选择公共交通,不乘坐超载、超员、无牌无证的车辆等,教育同学们树立“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安全走路、文明出行的好习惯,并要当好家长的“小监督员”。 同时,民警还提醒同学们,在遇到交通安全事故时要头脑清醒,保持冷静,第一时间报警。
2021-03-02小野花
韦懿轩 小野花藏在茂密的草丛里, 白天想见太阳,见不到; 晚上想见月亮,也见不到。 但是,它是从不放弃的, 每天都悄悄向上长, 所以渐渐长高。 我们都想,有一天, 它想见到的,都会见到。 (作者系隆化一小学生,指导老师刘丹)
2021-03-01隆化职中:养老护理实训基地新学期投用

专业课老师正在实训基地使用护理仿真模拟人。 记者 梁向红 摄 南川网讯(记者 梁向红)2月24日,记者从隆化职中获悉,新学期,该校养老护理实训基地将投入使用。 该校养老护理实训基地设置了基护室、示教室、护士站、中医理疗室、心理咨询室、养老病房等12间功能室,添置仪器设备200余台(件)。 在示教室里,有一台仿真模拟人模型。养老护理专业课老师胡雯雯介绍,该模型为护理仿真模拟人,在授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模拟人上完成输液、吸氧、颈椎治疗、测量血压、心肺复苏等多项操作。该模型与电脑连接,安装有考试和测试系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出现操作错误,系统会自动提示并及时反馈,让学生能更直观、系统地开展练习。 除了护理仿真模拟人外,在基护室,还有手动护理床、组合式整体护理仿真标准化人、高级移动显示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老人行动模拟装置、洗头车等;在中医理疗室,有脉冲针灸疗仪、多功能理疗床、推拿治疗床、中医经络穴位针灸示教模型等;在康复治疗室,新增多功能训练器、滚筒、橡筋手指练习器、综合训练工作台等…… 据介绍,养老护理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包括四诊训练、肌肉注射、心肺复苏、人体脏腑功能判定、助行器具的使用帮助与指导、常见症状分析等20多项,承担《中医护理》《老年照护》《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技术》等课程的实训教学。
2021-03-01区教委督查开学工作
教育讯(通讯员 冉中成)2月23日起,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6个督查组,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以及教育培训机构,开展2021年春期开学工作全覆盖拉网式专项督查。 督查组通过听、查、看、访等方式,重点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开学工作、安全稳定工作等情况开展重点督查与指导。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具体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专项整治,做好校园环境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强化校园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全体师生员工安全,确保顺利开学。 下一步,督查组还将根据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学校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复查。
2021-03-01红色文化代代传

红色文化代代传 合溪镇中心校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合溪镇中心校全景。 学生在阅读校本课程《红色传承》。 合溪镇中心校教师为学生讲解韦奚成革命先烈的故事。资料图片 ■ 记者 袁治卫 一走近合溪镇中心校,红五星校门映入眼帘。校园里的“红色文化墙”,将合溪的红色文化跃然墙上,吸引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以先烈命名的凯庭阁,是孩子们静心学习成长的“摇篮”。 合溪镇素有“南川井冈山”之称,而合溪镇中心校则是红色的发源地。该校充分挖掘合溪特有的红色历史,将红色历史与校本课程融合编写出《红色传承》,是学校最大的特色。 红色印记新注脚 合溪镇是革命烈士韦奚成的故乡。他16岁考入重庆府中学堂,19岁加入中国同盟会,32岁任川军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刘伯承麾下警卫营长,36岁回到南川。这以后,他发动革命、创办学校、教书育人、改革乡政、领导革命,红色传承因他开始。 1928年3月,韦奚成在元合乡创办了合溪国民初级小学,以学校为据点传播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思想,开展武装革命斗争。1942年,在韦奚成的建议下,中共南方局再次以合溪小学为据点建立川黔边合溪特别党支部,负责领导川黔边九县党的革命工作,红色合溪从此有了“南川井冈山”之称。 合溪镇中心校既是南川的红色革命摇篮,更是川黔边教育的摇篮。“红五星校门”“奚成图书馆”是学校固有的历史性标志物,学校校园文化始终以“红五星”为魂彰显红韵,以“奚成图书馆”“凯庭阁”展书香人文之气,结合新时代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提炼出了“红星闪闪放光彩”的办学理念和“弘扬奚成精神,培育学识根基,成就群众英才”的育人目标。 在此基础上,校本课程《红色传承》在全校教职工的收集整理中诞生。该书分四个篇章,红色家乡、红色校园、红色故事、红色人物,展现了韦奚成等老一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让红色文化得到代代相传。 启迪后人不忘本 “我们要不断前进,互相团结,肝胆相照,看谁记得牢,中华儿女志气高……”这是韦奚成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词的合溪国民初级小学校歌,歌声穿过历史的长河,至今飘荡在学校上空。 合溪镇中心校开展“十八个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课前一支革命歌曲;班级每周黑板上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学校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班级每月一次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期每名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红色文化座右铭;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师生革命歌曲演唱比赛;每期一次全校师生“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红色故事演讲;每期一次全校师生红色文化征文比赛;每期上一堂红色教育课;每期读一本红色革命书籍;每期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每月学唱一首革命歌谣;班级每期出一期红色革命教育手抄报;每天一段红色舞蹈;每位学生崇拜一位革命人物;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每年组织一次师生扫墓活动。 “依托校本课程,达到人人都知晓红色文化,人人传承红色文化,人人建立文化自信,影响身边人,弘扬爱国精神。”合溪镇中心校校长韦朝阳介绍。 与此同时,该校以校本课程《红色传承》为蓝本,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红色德育课程,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德育校本课程。 红色基因得发扬 近年来,合溪镇以合溪中心校为中心,全力保护、维修奚成烈士园、红五星校门、奚成广场、奚成图书馆、奚成铜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建设、打造、提升红色文化,新树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志碑,并以相关革命烈士尊名对中心校教学楼命名为培根楼、群英楼,新建红色文化长廊,对奚成图书馆标准化设置图书阅览室、藏书室,组建红色合唱团,培养红色解说员,编印红色传承书籍,开设红色教育课堂。 合溪镇中心校一方面加强学校红色德育课程的落实,另一方面注重学校红色文化的宣传,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也是4个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累计接待区内外100多批次3000多人次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 去年,“南川井冈山”红色文化读本获重庆市社区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读本编写及微视频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立项,充分结合合溪镇的地方性红色文化,全方位展现“南川井冈山”风貌,扩大红色文化的辐射范围,推介我区红色旅游资源,为打造合溪镇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奠定基础。
2021-03-01上课铃声倒计时 全面“体检”迎开学

上课铃声倒计时 全面“体检”迎开学 全区各中小学积极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小河中学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全面消毒。 记者 梁向红 摄 ■ 记者 梁向红 新春伊始,开学在即。沉寂了一个假期的校园,又将迎来熟悉的师生。 连日来,在区教委的统筹下,全区各中小学积极做好开学准备工作,把安全稳定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为师生返校创造良好条件。 防疫和安全隐患双排查 2月23日,区教委召开全区安全稳定暨疫情防控工作会,要求学校定期开展校园保安人员全覆盖培训,完善物防设施,优化技防系统,推行人脸识别系统,严格落实保安门卫安全查验制度、校园巡逻巡查制度、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寒假期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一律封闭管理,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新学期到来,将继续坚持门岗管理、一米线、上下学途中戴口罩、坚持洗手、做好消毒通风等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学校要做到全面掌握寒假离渝师生情况,“一人一档”建立信息台账,对离渝返南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核酸检测。 同时,全区各中小学,开学前要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全面清洁,按规范做好寝室、食堂、厕所、饮用水设施消毒,重新采购食堂原辅材料,配备口罩、手套、消毒剂、防护服等物资。开学后,依托“智慧医疗”平台晨午检系统开展好师生晨午检,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开学十四天内,学校不安排混班级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 现代化教学设备全覆盖 近年来,我区着力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中小学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电子教学设施,提供丰富的辅助教学工具,营造新型交互式教学演示环境。 开学在即,东胜小学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目前,该校的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智能教学一体机。 “智能教学一体机是一种交互式教学设备,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师生互动功能,它自带教学资源,方便老师备课和课件制作。同时,具有手机投屏功能,便于教师现场教学展示。”该校教导主任庞波介绍,新学期学校新增加设备6台,目前全校一共配置22台,实现班班都有智能教学一体机。 据介绍,智能教学一体机采用高清大屏显示,分辨率可达1080P,在相同大小的屏幕上,智能教学一体机屏幕展示的内容能够呈现更多的细节;教师可以用手或触摸笔直接在屏幕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批注、修改、擦除等,提高了教学效率;智能教学一体机中有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资源,老师备课的时候,可以直接参考里面的内容并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课程的编写,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老师的授课内容。 截至目前,我区教育宽带网络与重庆市教育城域网以10000M带宽连接,各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建成率达100%、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100%,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配备每100生达15台以上,实现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占比80%、优质资源班班通,数字校园网、无线网络全覆盖。 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新学期,区教委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热线电话,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师生心理疏导,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会同相关部门逐步推进社会心理问题服务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和谐学习生活氛围,建立和睦的师生、同学关系。 小河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00余名。为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该校从上学期开始就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并安排专职心理教师,着眼当前中学生存在的热点心理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 “我们从上学期开始,每个月每个年级集中开展心理教育主题讲座,内容涉及早恋、防性侵、网络、舒缓考前心理压力、了解抑郁症等。鼓励学生无记名向校长写信,反映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新学期,我们将通过家校联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该校校长赵弟明说。
2021-03-01我区“东坡教育联盟”教育集团成立
南川网讯 1月29日,我区“东坡教育联盟”教育集团成立。 “东坡教育联盟”是由大有镇中心校、古花镇中心校、庆元镇中心校和合溪镇中心校组成的教育集团。因这几所学校地处金佛山东坡,因此,各学校共同决定成立南川区“东坡教育联盟”,并签订合作协议。 今后,“东坡教育联盟”成员学校将秉承“共研共享,互学互助,区域联动,整体提升”的共同教育教学愿景,以提高办学水平为主要任务,以校际互助发展为基本目的,以校际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以教学教研、课程课改培训学习、教育科研、常规管理、环境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联盟成员学校轮流开展管理互鉴、文化共建、教学互学、教研互动、跟岗交流、师徒结对、学生联谊、名师引领等活动,达到“教育质量能增速、教师培养能快速、学校效应能提速”的效果,为区域三课联动、校际交流提供新的思路和平台,促进乡镇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近年来,我区先后成立道南集团、“隆化一小+东胜小学”教育集团等25个融合型、引领型、联盟型教育集团,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协同共建,全区40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形成“1+1>N”的雁群效应,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