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课改先锋学校隆化一小

隆化一小课堂展示。记者 梁向红 摄
3月16日,隆化一小五年级(1)班的教室里,学生黄小蕊正在讲台上为同学们讲解课文内容。
学生上台展讲是该校课堂学习的环节之一。该校副校长蒋明权介绍,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形成自学、互学、展学的课堂常态。
据介绍,随着全区课程改革区域整体的深入推进,该校在原有“361快乐体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构实施“问学·体验”阳光课堂教学范式,精心设计问题导学、小组互学、全班展讲、老师导学的课堂教学环节,形成了课堂实施操作要领、分学科四个问题预习策略、三单(《引学单》《问学单》《拓学单》)制作策略、小组问学可视化操作指南、阳光课堂文化操作指南、全班展讲及教师导学操作指南、小组团队建设指南、课堂评价操作指南等9大课堂行动策略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改倡导‘学生中心,学习中心’,但课堂教学‘教师中心,讲授中心’依然存在。课堂研究与改革措施处于一种点状、不系统的状态。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实地访学——文献自学——课堂互学——团队研学’的‘四学行动’,促进‘真学真研’。”该校校长庞涌洪介绍说。
同时,该校还先后组织教师到人和街小学、巴蜀小学、璧山实验小学、谢家湾小学等学校实地访学,通过职工会、办公会等方式传递名校课堂经验、提出学校变革切入点。购买课堂深度变革文献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定期召开专题读书交流会和阳光讲坛读书分享会从试水课、研讨课、新教师见面课再到人人开放课堂的“转转课”,根据范式课堂观察量表开展针对性的课堂观察,深入领会范式理念,学习探讨操作环节。教研组线上线下组内结构化教研均以范式的落地为主要研究内容,加强教材解读、教学案设计、辅学工具单的开发与研究,加强各类开放课堂的反思研讨与改进研究;范式骨干团队研学,利用寒暑假先后召开7次专题学习研讨会,分板块研究完善范式理论框架和实操体系。
此外,该校采取“1+6”的课题研究模式,“1”即学校核心研发团队,对课堂范式进行整体研究,引领涵盖学校各学科、各年段。“6”即6个小课题研究团队,通过进一步梳理课例、查阅文献、观看实录等途径对有“模式化”倾向的环节或做法,及时开展微研究,通过“阳光讲坛”“专题培训”“组内研讨”等途径及时发布研究成果,引导教师“活学活用”,解决教师实践中因“模式化”而带来的系列困惑。,将“关注学情”由口号转化为课堂上切实的行动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