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一园一廊一馆一基地”强化廉教效应
□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周尤 “交友不慎、贪欲作祟,掉入不法商人‘五步围猎’陷阱……”近日,南川区税务局组织干部到南川监狱“激浊扬清·警钟长鸣”警示教育基地开展纪法教育,看到南川区残联党组原书记、理事长陈某,因未能把好“交友关”,由“好干部”沦为“阶下囚”,在场干部无不为之惋惜。 融廉于景、廉景交融。近年来,南川区借力新城开发、乡村振兴、文化地标建设等,探索建立了“一园一廊一馆一基地”廉洁文化教育平台,打“组合拳”、搞“大合唱”,“巧融妙串”形成廉教叠加效应。 因地制宜 因势打造 南川凤嘴江畔有座廉政文化公园,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依托原有的小游园而建,将廉政元素与园林景观相结合,融廉于景、寓教于游。 公园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莲花地雕,寓意人应当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地雕两旁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石雕。公园中,颇具古意的铜镜雕塑和司南雕塑相对而立,提醒大家“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人做事要找准方向。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是南川区廉政文化公园建设的初衷。 近年来,南川区纪委监委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在建立“一园一廊一馆一基地”廉洁文化教育平台的同时,打造“金山清风”文化品牌,不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一园’指融廉于城市中心,依托城区原有游园,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廉政文化公园;‘一廊’指融廉于乡村振兴,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观镇,建立‘乡村振兴、与廉同行’文化长廊;‘一馆’指融廉于‘文化地标’,在尹子祠公园,建立‘守住勤廉、行稳致远’南川中华家风馆。”南川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在注重正面引导、熏陶感染的基础上,建立“激浊扬清·警钟长鸣”警示教育基地,形成反面警示,震慑唤醒“梦中人”。 各有侧重 互为补充 平台建好了,内容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 记者发现,“一园一廊一馆一基地”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位于大观园龙川江畔的文化长廊,就是依托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而建设的。记者在现场看到,借助原有竹林、亭子、湿地等景观,长廊植入了题刻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清心亭、推进乡村治理的“村规民约”石书等廉洁元素,设置充满诗情画意的竹园、玉兰花园、菊园、梅园、荷园,让人在移步换景中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 而位于城区尹子祠的南川中华家风馆则注重传统与科技、文化与艺术有机结合,设置四水归堂、圣贤书斋、红岩家书等展物,巧妙点缀圣贤家风、红色家风、当代家风,注重准确性、时代性、地域性、艺术性。 在城区廉政文化公园“廉洁故事长廊”,设置六个廉洁小故事“活页”宣传栏,适时更换本地廉洁故事及新时代全国出现的先进典型勤廉人物故事,在绿荫树下开展“讲廉洁故事、当先进人物”活动,使其成为赋能勤廉干事的“加油站”。 建好用好阵地 延伸廉洁触手 建设不是目的,用好才是关键。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南川区内外190余家单位到“一园一廊一馆一基地”开展廉洁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受教育干部群众达1.7万余人次。 同时,南川还绘制廉洁文化教育地图,将廉洁触手延伸连接南川中医院(作为市级清廉医院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大观镇金龙村(作为市级清廉村居试点示范单位)、南川区司法局(作为市级清廉政法试点示范单位)、木凉镇汉场坝村等区内15个廉洁文化示范点,以及N个廉洁文化细胞,形成“4+15+N”的廉洁文化教育矩阵,相关单位根据开展活动的需要,进行“自助点餐”或“综合配餐”。 下一步,南川将以打造市级清廉文化建设试点示范为统揽,按照清廉文化建设要求,建设以“四个一”市级廉洁文化教育平台为引领,15个区级廉洁文化示范点为支撑,N个廉洁文化细胞为补充的廉洁文化矩阵,全面提升清廉文化的传播力、引领力、辐射力。
2023-09-18重庆南川区:巧借山地资源打造户外运动“首选地”
参赛队员攀着绳索向上攀爬。记者 甘昊旻 摄 □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柯高阳 5、4、3、2、1,砰!”一声令响,在重庆南川金佛山,绳索救援邀请赛参赛选手迅速攀着绳索向上攀爬。百米高空,蓝天、白云、青山为幕布,绳索为琴谱,选手作音符,如天降神兵般在空中奏响速度与力量的乐曲。 9月1日是第四届“金佛山·绳命LifeLine国际绳索救援邀请赛”首个比赛日,体能赛“百米上攀”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选手们默契配合,快速从桥底攀爬至近百米高的桥面,观众加油鼓劲,对手观摩学习,呐喊声、欢呼声响彻山间。 金佛山,以雄、奇、险、峻而著称,拥有洞穴、峡谷、绝壁、湖泊以及云瀑、佛光、冰雪等众多地质奇观和气象奇观,是山地旅游、户外探险的天然沃土。“金佛山能模拟大部分户外救援可能遇到的场景,是国际精品体旅赛事的绝佳举办地。”赛事总监郑凯说。 “百米上攀是绳索救援的传统保留项目,考验选手的体能、耐力以及队友间的默契度。”郑凯介绍,攀爬能力是绳索救援的基础,借由绳索,通过快速攀爬,尽快接近被困人员,减少被困时间,提升救援效率。 金佛山绳索救援邀请赛为期三天,来自比利时、日本等国家,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多个省市的22支专业救援队伍齐聚金佛山。他们当中,既有专业的消防救援力量,也有热爱探险的绳索救援爱好者。在比赛中,着重考察了团队现场研判、救援计划、救援实战等综合协作救援能力。 今年是南川区自2018年以来举办的第四届“金佛山·绳命LifeLine国际绳索救援邀请赛”。目前,该赛事已经永久落户金佛山。 近年来,随着精致露营、房车生活、户外运动等“山系生活”的兴起,南川区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地开发出了一批户外运动特色项目,建成投用金佛山滑雪、漂流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55个、露营基地83个、森林康养运动基地8个,不仅切实提升了金佛山“含金量”,更开创了中国山地资源体旅融合发展新范式。 户外运动发展如火如荼,但其风险不容小觑,提升户外生存技能和急救技能迫在眉睫。在众多户外救援技能中,绳索救援以其灵活性和高效性备受青睐,如今,绳索已成为救援人员的必备工具之一。万米高空、幽深洞穴、悬崖峭壁、荆棘密丛……只要是绳索能延伸的地方,生命就有了被延续的可能。 金佛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地质形态有助于构建多种救援场景,提升赛事实战化、专业化水平。接下来,南川区将继续围绕升级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目标,以赛促训,以赛强能,通过该赛事,引进先进的救援理念,展示专业的绳索救援技术,为国内外官方及民间救援队,提供国际化、高水平的救援技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国际绳索救援技术的接轨,为户外运动保驾护航。 (原载《新华每日电讯》9月5日5版)
2023-09-07从小煤窑里“钻”出来的新农人
冯秋容在采摘水果番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周闻韬 他是不幸的。幼年丧母,书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十几岁就下煤窑讨生活,攒钱20万创业却一年赔光,三年负债到“再也无处可借”…… 他是幸运的。好像每一次“危难”时刻,总有“贵人”愿意帮他:研究所老板拿他当家人传授技术,煤矿老板提拔他当队长助他攒钱,濒临破产时两个菜贩子主动送来20万让他挺了过来…… 他是冯秋容,“万企兴万村”行动中重庆市南川区大有镇水源村“名誉村主任”、当地有名的“蔬菜大王”、重庆市劳动模范。他的故事讲述着当下新农人们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方向,他的勤劳、质朴、执着,更让我们看到了优秀乡土文化蕴藏的绵长生机。 闯 你实在无法把眼前的人和一个知名企业家联系起来:瘦削黝黑的脸上皱纹深刻,一身老农的行头上沾满了泥土,枯树般的大手不安地搓着大腿面——他有些紧张和不好意思,腼腆地冲记者笑了笑,“还在地里干活呢。” 冯秋容的人生,底色是苦,回味却甘。 1983年,不到10岁的冯秋容年幼丧母。父亲为人木讷,家里还有个妹妹,生活格外苦。14岁还没读完小学四年级的冯秋容,不得不辍学跟着村里人到附近的小煤窑下井。 越没机会读书,就越渴望读书。即使在矿上挖煤,他也在枕头下藏着本字典。后来,冯秋容边挖煤边读了成人夜校,在矿上小有“文名”。老板喜欢他让他改行记账,工作轻松挣得还多一些。这更坚定了冯秋容靠知识“翻身”改变命运的决心。 上世纪90年代初,外出务工潮兴起,冯秋容和老乡一起来到广州。别人都进了工厂,只有他四处打听,想学一门技术。正赶上汕尾市果蔬研究所招工人,虽然是干体力活儿,但是想到有机会接触技术活儿,他便义无反顾地去了。 在这里,冯秋容震惊了。那时,他出一天苦力才挣14元。而老板几刀下去,嫁接出来的荔枝、龙眼等优质果树苗,一棵就要卖16元。“没想到务农这么赚钱!”冯秋容说从这时起他心里种下了一颗返乡创业的种子。 核心技术永远都是“不外传”的秘密,哪有那么容易学到手。冯秋容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老板的青睐。一起招进来的10多个工人中,他起得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无论是不是分内活,只要叫他,决不推辞。 一次,老板接了个200多公里外山里农场的订单,需要工人在那儿待两个多月,工资一样,条件艰苦,责任又大,其他人都不愿意去,冯秋容去了。活干完后,农场结了4万多元的费用,让冯秋容带回来。那时还不流行微信支付宝转账,冯秋容揣了现金,一路小心地坐客车回到研究所。老板接过钱时吃了一惊:“你要是跑了我还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你。”冯秋容嘿嘿笑着说:“不会的。” 半年后,老板认冯秋容当了“兄弟”,手把手教他嫁接技术,荔枝、龙眼、蔬菜,一点不藏私。他眼明手快,爱问爱记,又肯下苦功,常常一个人在果园里比划琢磨。 创 学会了技术,生活稳定了下来,冯秋容在广州娶妻生子,把孩子送回老家,想着能更心无旁骛地赚钱,早日过上好日子。但过年回家看到儿子,他的心被戳中了。儿子头发像杂草,衣服破成条,还打着赤脚,活脱脱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冯秋容深切体会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痛。 “背井离乡不得行,得回家!”冯秋容心中早已埋下的那颗回乡创业、产业富农的种子发芽了。可是创业需要资金,冯秋容做了一个决定:到煤窑当矿工攒本钱!“现在想想好像很傻,但当时想得简单,自己以前挖过煤,熟悉这行当,那几年煤炭行情正好,只要肯吃苦,应该行!” 认准了的事儿,冯秋容就会“一条道跑到黑”。这次,他去了四川一家更大的煤矿,还是从下井挖煤做起,还是那条原则:不管是不是分内事,只要让他干,他绝不推辞,并且想办法干好。慢慢的,冯秋容又从几百人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干上了小队长、片长,第三年开始给老板帮忙管事儿,年薪超过了10万。正当工人们都羡慕他时,他却提出了辞职,因为他始终没忘为什么来挖煤。 返乡后的冯秋容选择了种高粱,一是听说高粱行情好,二是他之前种过高粱、有把握。冯秋容把自家的地全种上高粱,流转了部分村民的土地,还去开荒,一口气种了100多亩。耕地、种苗、施肥、防虫,每个步骤他都亲力亲为。从春天开始,他几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天黑才回家。然而,汗水却没换回好收成。旱季缺水,高粱收成大减;市场低迷,高粱销路难找……20万的投资,一年就亏光了。 第二年,亲友劝他还是外出打工更保险,他却很固执,“我觉得靠农业一定能致富。”为了降低风险,他“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按不同季节分别种植了辣椒、白菜、花菜、茄子等不同品种作物。他发现,在水源村种菜有个天然优势,这里的正季,恰好是低海拔地区的反季,种出的蔬菜就是高山反季节蔬菜,错峰上市,销路不愁。 情况似乎在好转,在广东学到的技术一点点与当地实际结合,菜的品质越来越好,口碑越来越好。但另一方面,情况又似乎越来越糟: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像是一个无底洞。冯秋容先是把能抵押的东西都抵押到银行贷了款,然后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眼看着到了“借无可借”的地步。“心里压力大极了,整晚在地里干活,因为躺下也睡不着。”但即使是这样,他都没放弃,“我想着再去挖煤,攒够钱回来接着干!” “好运气”终于来了。一直在冯秋容这儿拉菜的两个菜贩子看中了他。“我们在你这儿拉了几年菜,你这个人,这个技术,丢了可惜了。”他们主动提出借冯秋容20万元最后搏一次,只需要种出的蔬菜低价优先卖给他们。就是这笔“天使投资”,让冯秋容挺了过来,最后需要投入的蓄水池、发电机等基础设施逐个完善了。 兴 在菜贩子的帮助下,冯秋容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实现了盈利。可是真正实现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国家接连实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冯秋容说,农业产业化对连片土地、道路、水利设施的投入都很大,仅靠自己白手起家,真是杯水车薪。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接连实施以来,村里不仅通了柏油马路,田里也通上了水泥路,水利设施、产业化发展基金、惠农信贷政策、产业合作社等纷纷落地,冯秋容的事业一下子插上了翅膀,实现了“腾飞”。 在南川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的扶持下,冯秋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的一名本地乡村企业家,当上了“名誉村主任”,帮助水源村整体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没有后顾之忧的他完成了嫁接技术在本地的运用发展。 “只用黄瓜苗,要把下面的黄瓜摘了,上面的黄瓜才长得好。但是用南瓜嫁接的黄瓜,一根藤上挂四五根黄瓜都没问题,因为南瓜根系更发达、供养更充足。”说起蔬菜嫁接,冯秋容就显得很自信。几百亩的菜地,一个小山包连着一个小山包,绿油油一片,藏着冯秋容的许多心血:南瓜藤上结黄瓜、几种农作物套种防病害…… 几年下来,水源村蔬菜产业基地已逐渐壮大,形成以冯秋容为代表的十几户种植大户,带动附近上百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冯秋容个人年利润也超过了50万元。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在水源村建立了实验基地,将各自的新技术与冯秋容的基地进行对比验证,发展出一条“乡村+企业+高校”同心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越来越多村民返乡发展,水源村兴盛起来。 南川区委统战部部长陈光辉说,冯秋容的故事反映出,发展现代农业振兴乡村,一方面需要技术,另一方面需要更多人能像冯秋容一样沉下心来真正扎根农村、扎根农业。土地不仅需要投入,更需要我们传承传统乡土文化中吃苦耐劳、朴实无华、执着奋斗的精神,用双手一寸一寸去抚触我们的土地,了解它、耕耘它、热爱它。 原载《新华每日电讯》8月4日6版
2023-09-04“山沟沟”展新颜 “水陆空”游小镇
□ 光明日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滑翔伞、品茶香、吃鲜笋、湖畔乡村“音乐会”……今年夏天,重庆市南川区不少乡镇的居民发现,自己家乡多了不少新鲜事,往来的游客也有了不少新体验。一个个昔日“无人问津”的小山沟,如今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度假地。 小镇蝶变环游驿站 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金山湖横卧在金佛山群峰之中,青山似锦、碧水如带。 因金山湖水库的蓄水,一个全新的水库移民小镇建成,“山高路又远”“穷得叮当响”等老一辈的记忆也翻了篇。 傍晚时分,行走在沥青环湖路上的集镇居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清晨醒来,在陶坪露营基地可以领略壮观唯美的日出云海,真的非常治愈!”在陶坪怡景高山露营基地的游客说。 南川区德隆镇陶坪村精雕细琢,提档升级古银杏景区、茶树鼻祖景点,推出秘境陶坪乡村旅游景区,既保留了绿色家底的原汁原味,也将现有生态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穷山区”到“美景区”的蝶变。 一个个干净美丽的集镇,共同打造“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品牌,引领山乡巨变。 土货带来丰收喜悦 “方竹笋飘香在金佛山上,嘿啰哩~”进入秋季,金佛山深处的竹林里响起了悦耳的采笋歌。凉风习习的竹林间,满是笋农忙碌的身影,阳光下,众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背靠方竹笋资源丰富的金佛山,金山、德隆、合溪等乡镇的笋农有了靠山吃山底气。如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南川区委区政府大力扶持方竹笋产业,通过改造低效林,创新种植加工技术,实现了方竹笋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和市场化发展。同时,还推出“竹笋贷”解决竹笋行业融资难题,鼓励区内企业创新采用液氮保鲜技术,实现一年中,天天都能吃到鲜笋。如今笋农背下山来的方竹笋,经过生产车间,早已“飞”向了海内外,可谓“一笋吃遍天下鲜”。 山地成为游客乐园 这个夏季,“特种兵”式旅游“狂飙”计划让“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火爆“出圈”。“上午在金山镇吃了小河米粉,中午在头渡镇游玩金山湖,下午在德隆镇游万亩茶海、品千年古树茶、感受深厚茶文化、探秘秘境陶坪,晚上到大有镇轿子山露营听清风鸟鸣,是非常奇妙的体验……”不少游客照着这篇攻略,都来体验了一把“山沟游”。 “我们已建成攀岩、滑翔伞、滑雪场、漂流等运动项目,正在筹备溪降、热气球、水上运动等体验项目。”重庆奥悦公司体育总经理周明君说,以头渡镇为例,游客可以通过“水陆空”体验小镇,从集镇背后的山坡乘坐滑翔伞“起飞”,可到集镇正前方的露营基地草坪降落;在湖对岸,体验飞拉达的“勇士们”在悬崖陡壁间攀缘,纵情感受山水的乐趣。 如今,在“金佛山半程马拉松”“金佛山·绳命LifeLine国际绳索救援邀请赛暨国际山地户外救援交流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汽车环金佛山178定向赛”等赛事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流连忘返在南川这片山水之间。 (原载《光明日报》8月27日10版)
2023-08-29南川稻米优质率提高至70%
8月13日,南川区兴隆镇的耕地安全利用与优质高效水稻示范片,8个新优水稻品种稻穗饱满、长势喜人,吸引重庆本地及云贵川等地百余种粮大户前来参观。 打量植株形态、结实情况,再剥开稻壳观察稻米品质,一来到田间,种粮大户们就迫不及待牵出稻穗仔细查看并交流起来:“这个品种产量一看就高。”“你看这个米,晶莹剔透的,米质真好。”“这个品种我们那里已经开始种了,产量高、抗性好,农户反映都还不错。” 不宽的田间便道上,市农科院水稻所的专家们也被业主们“追”着咨询。“李专家,神农优422和神农优452哪个产量更高一些?”“这个品种出米率真的能达到60%以上吗?” 能吸引这些业主冒着酷暑跨省赶来观摩,这几个品种究竟有什么特别?“这些品种有些是高产的,有些是米质好的,还有些是重金属低吸附的,能满足当下不同的生产需求。”市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李贤勇介绍,此次集中展示的8个品种皆是该所针对近年来生产急需选育的新优水稻品种,在西南稻区具备推广价值。 重庆气候高温寡照,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市加快选育耐高温伏旱的水稻新品种,在保产量的同时稳步提升稻米品质。通过品种选育,目前全市稻米优质率已提高至70%。 “这些品种不仅能解决重庆自己的问题,还能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相似生态区域推广,助力整个西南稻区的粮食生产。”李贤勇说,因此今年市农科院水稻所与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共同实施了耕地安全利用与优质高效水稻示范展示项目,对这些新优品种进行集中展示。 当天在大观镇,市农科院水稻所还将目前最新研究的水稻品种作了展示,如对标泰国香米选育的一级香稻Q香优266等,令大家收获满满。 四川乐山泓青农业公司有关负责人孙建说:“现在农户对大米品质、安全生产更看重了,所以这次我最感兴趣的是神农优28等几个重金属低吸附品种。”云南美益嘉种业公司的苟强则对最新的香稻品种充满期待:“国内消费者对大米香味很看重,香稻的潜力很大。”(据《重庆日报》)
2023-08-22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为南川木波罗“解危” 让金佛山方竹“下山”
位于南川区南城街道官地村的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野外种植基地,丁显平(左)与同事走在方竹林小道上(摄于2023年2月6日)。 重庆日报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位于南川区的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丁显平(中)正在查看实验数据(摄于二○二三年二月六日)。 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是2012年8月由重庆市科委(现重庆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厅联合批准,由四川大学、重庆金佛山高等研究院以及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共同组建的全国首个省际共建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特色生物资源与生态、特色生物资源与大健康、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验室成立以来,围绕金佛山特色生物资源(主要包括金佛山杜鹃、金佛山方竹、南川木波罗、山桐子、南川玄参、农业微生态等)以及人类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HPV、男性不孕不育等)和干细胞开展了系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了基础学科与应用基础学科间交叉融合。 ■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云钰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漫步在重庆南川区合溪镇、南平镇的街头巷尾,一种随处可见、名叫“南川木波罗”的树木很有特色。据了解,2018年,它被正式确定为南川的区树。 南川木波罗曾是“极危”树种,差一点就绝迹了。经过科学家10余年的不懈努力,南川木波罗最终得救,有了如今欣欣向荣的景象。 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团队,就是南川木波罗的“救命恩人”。 2012年,由四川大学、重庆金佛山高等研究院以及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共同组建的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首个省际共建重点实验室,由知名生命科学家、四川大学教授丁显平担任实验室主任。 “成立实验室的目的,就是想把川渝两地的科研力量整合起来,推动特色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日,在丁显平的带领下,重庆日报记者探访了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物种保护 化解“传宗接代”危机,让南川木波罗“起死回生” “金佛山是一个了不起的‘生物基因库’,拥有8000多种生物资源,其中6000多种植物、4000多种中药材、40多种道地药材,甚至有的名贵药材只有金佛山才拥有。”丁显平是南川人,对金佛山蕴藏的生物资源如数家珍。他说,尽管如此,如果人们没有去认识它、研究它、开发它,就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巨大价值。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南川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过去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发展之路已然行不通。”丁显平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川渝两地共建实验室的建议,并以引领川渝两地的“地下资源”向“地上资源”转移为发展定位。 2012年,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由重庆市科委(现重庆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厅联合批准成立。 南川木波罗正是实验室最早研究的对象之一。 “南川木波罗是中国特有珍稀植物之一,最早发现是在上世纪60年代,零星分布在南川及周边地区。当时没人认真去数,可能只有几百株。”在位于南川工业园区的实验室大楼,丁显平讲述了他们与南川木波罗的故事。 他回忆,过去,人们对它知之甚少,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当时连林业部门的人都说,这个树没办法,不好繁殖,基本上栽不活,不晓得啷个办。” 2004年,南川木波罗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定为“极危”树种。 可是,丁显平不甘心。实验室一成立,他就把南川木波罗繁育问题作为优先研究课题。 通过基因分析,破解“遗传密码”,仅5年的时间,他们就化解了南川木波罗“传宗接代”的危机,成功繁育出数万株,让这一“极危”的树种“起死回生”。 “不论是组培,还是嫁接,我们都成功了,让南川木波罗被保护下来。如今,在南川,已经有几十万株。”丁显平说,由于南川木波罗高大挺拔、四季常绿,且极具地方特色,逐渐成为优质的城市行道绿化树种。 不仅如此。实验室团队还完成了南川木波罗的全基因组测序,2022年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iga Science》上。 “目前我们仍然在做南川木波罗的功能基因,发现它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菌、抗炎、抗过敏、调节胃肠道等功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正在进行深入研究。”丁显平介绍。 良种选育 金佛山方竹低海拔驯化后,竹笋亩产提高10倍 从南川工业园区驱车出发,半个多小时后,记者跟随丁显平来到海拔900多米的南城街道官地村。这里是占地100多亩的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野外种植基地。 眼前的一大片金佛山方竹,郁郁葱葱。“看,这是我们培育的金佛山方竹1号,还有2号、3号。”丁显平用手指向一片片竹林向记者介绍说,这3个新品种都可以达到3年成林,方竹种苗卖10块钱一根被抢着要。 “以前有句广告词,‘世界一绝,中国独有,金佛山方竹笋’,意思就是金佛山方竹笋的品质非常好。”他告诉记者。 不过,把金佛山方竹种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地区,以前想都不敢想—— 长期以来,金佛山方竹因其生长海拔高,竹笋存在产量低、采摘难、运输难、加工难等问题,不宜规模化种植,更无法量产。 当地百姓一直希望能将金佛山方竹移下山,但一种植在低海拔地区,它就会出现变异、枯死等情况。 为了更好地实现金佛山方竹的规模化种植,扩大经济效益,从2014年开始,实验室团队就在重庆市科技局的专项支持下,利用川渝两地的科研资源,采用分子遗传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对金佛山方竹进行低海拔驯化。 这并非易事。丁显平带领团队走访全国各地,收集到23个方竹品种或种样本,并对每个样本进行分子检测和亲缘关系分析,把这些方竹当中与金佛山方竹品质相当,但产量高、可低海拔种植的方竹品种或种找出来。再通过分子遗传育种技术,最终成功选育出上述3个金佛山方竹品种,让金佛山方竹在海拔1400米以下地区扎下了根。 如今,在南川海拔900~1000米的大有镇、800~900米的南城街道官地村和500~600米的神童镇,都有金佛山方竹的种植基地。 “原来金佛山方竹笋的亩产只有两三百斤,现在可以达到两三千斤,足足是原来的10倍!”丁显平说,如今,为了保护好方竹种质资源,实验室还建立起中国方竹种质资源库,并在600~1200米海拔范围内继续进行优良品种选育应用。 变废为宝 烂果“变身”有机肥,让耙耙柑产量品质双提高 在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里,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发酵仓库”,里面有6个大型发酵罐正在“工作”,周围的地上还摆满了100多个塑料桶,里面装有3种不同颜色的液体。 “发酵罐里装的其实是不同类型的细菌群。”丁显平介绍,微生物也是实验室的研究对象之一。这些含有不同细菌群的液体,经后期加工,可以制成高端有机肥,或者用来净化水质治理鱼塘、河道等。成都蒲江的耙耙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成都蒲江是耙耙柑的重要产区,目前,种植面积约18万亩,年产40万吨左右。 每年12月底至次年3月,是蒲江耙耙柑的成熟季。耙耙柑销路好,为当地带来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当地的耙耙柑种植基地,每年烂果率在20%~25%。如果采用传统的深埋处理方式,每年要投入几千万元,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丁显平说。 为此,实验室团队利用烂果、落果或者次果,加入细菌群等,装入密封的容器中发酵,产生出像“橙汁”一样的液体,变废为宝开发出一款高端液态有机肥。 烂果“变身”有机肥,不仅节约了深埋处理的“巨资”,解决了当地的烂果烦恼,他们还发现,这款有机肥再用来给耙耙柑树施肥,可以让耙耙柑的产量提高10%,果子的甜度提高5%,口感更好、品质更高,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丁显平介绍,目前,当地已经在修建有机肥厂,不久之后将投产。相关技术成果还将在四川葡萄种植基地、新疆棉花种植基地等推广应用。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实验室规模也不断壮大。 “最开始我们只有几个人,什么都要自己干。”丁显平称,实验室建设之初,丁显平每个星期都要在成渝两地来回跑两三趟。在四川大学上完课后,就赶紧开车奔向南川,处理完实验室的事情后,又匆匆忙忙往回赶。头两年下来,他的车开了近30万公里。 “如今不一样了,我们逐渐聚集了专兼职人才40多人,包括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市级优秀人才等,我们还培养了南川首个博士后。”丁显平表示,各类科学家和优秀人才的聚集,将为川渝两地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只有和生产相结合,才能实现其生产力的价值。”丁显平说,这是实验室的发展理念,也是建设实验室的意义,只要依靠科技,推动特色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就能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23-05-25南川“露营+”激发旅游新活力
游客在万卷书台花海露营基地休闲、小憩。瞿明斌 摄 ■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近日,由南川商务委主办的2023年相约金佛山·惠享福南川“露营+美食”展活动在南川区南商广场举行。 在“露营+美食”展现场,既有烧烤、火锅、卤菜、小吃、中餐等餐饮商家推介可打包带走、方便露营加工的美食,也有露营基地、旅行社、户外露营装备商家现场宣传南川热门露营地、网红景点、经典露营线路等。 “露营+美食”展活动举行的背后,是南川呈加速爆发态势的露营经济。 统计数据显示,南川已建成开放露营地达到35家,营位9260个,全年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2022年的“五一”、中秋、国庆等假期,南川各个露营地全员爆满,一“营”难求。 南川的露营经济兴起于2020年,许多露营地一跃成为“网红”。如何让“网红”变“长红”?带着这样的思考,南川抓住露营旅游发展机遇展开了系列探索。 良好生态是露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五一’假期每天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南川睡佛山森林公园露营基地总经理阳敏谈起营地的经营状况,信心十足。 9年前,阳敏与朋友一起流转了睡佛山8000亩林地,将其打造为露营基地,并在2021年7月对外营业。如今,睡佛山森林公园露营基地共有松涛、鸟瞰、飞瀑、童趣、日出5个营地,可同时容纳7000名游客露营。 清新宜人的空气、浑然天成的瀑布、气势磅礴的大山、郁郁葱葱的植被、超过93%的森林覆盖率、23℃左右的夏季平均气温,让睡佛山森林公园露营基地一经推出便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如何让游客在舒心畅意的同时,保护好睡佛山良好的生态,让露营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露营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阳敏介绍,露营基地在建设森林超市、森林餐吧、公共厕所、自动沐浴间、移动设备充电站、消防器材室、奶茶店时,坚持做到不毁一树、不修建1平方米永久性建筑、不对地形地貌做大的改动,尽可能将山、水、林、路、草融为一体,利用景区生态资源打造较为完善的功能区。 据调查,在金佛山区域内的数十家露营基地,都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露营等生态旅游。 不断升级露营基地的基础设施 “露营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项目,比如烹饪食物易引发火灾,夏季容易遇到暴雨或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荒山野地面临防蚊防蛇等问题,这也是过去多年露营一直局限于‘专业玩家’圈子的原因。”南川区文化旅游委主任曾祥友介绍,南川不断升级露营基地的基础设施,让普通家庭也能在南川轻松露营。 “去年营地里新安装了7台沐浴机,目前一共有21台,完全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阳敏介绍,睡佛山森林公园露营基地内,水、电、购物、餐饮、沐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每个营区内还配置了数名营地管家,“营地管家按照40个营位1个管家进行配置,目前共配置25个营地管家。管家为游客提供服务、解决困难,同时引导游客文明露营。” 不仅是睡佛山森林公园露营基地,南川其余34家露营基地同样是水、电、厕所等一应俱全。 为了让露营经济更加健康有序发展,南川还出台了《露营营地管理暂行规定》《露营营地建设和服务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并发布了《“无痕露营”倡议书》,对全区露营营地建设开展标准化指导和常态化检查,着力推动露营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露营基地进行差异化建设 南川金佛山万卷书台景区悬崖绝壁、溪流瀑布、峡谷跌水,还有花卉观光基地,游客露营其中,仿若“世外桃源”;天星星空露营基地建设了松果屋、鸟巢屋、树节屋等造型各异的营房,以及以北斗七星为主题的帐篷区,并配有森林秋千、梦幻巴士等娱乐设施,凸显温馨浪漫情调…… “为给游客带来不同的露营体验,我们对露营基地进行差异化建设,打造出风格各异的营地。通过‘露营+’激发旅游新活力。”曾祥友介绍,南川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探索培育出“露营+体育”“露营+研学”“露营+演艺”“露营+休闲农业”等场景适配度高、内容丰富多样的露营消费新业态:融合夏夜、星空、房车、露营、音乐等元素,打造高山房车露营基地;在露营基地推出古风巡游快闪、沉浸式游戏体验、飞跃丛林、越野卡丁车等户外体验项目,为露营者带来更加多元的游乐体验。 “我们将以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为定位,以露营产业为切入口,整合区域资源要素,加强优质露营产品供给,带动旅游度假、生态养生、休闲农业、文化创意、运动娱乐、特色餐饮等多元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曾祥友表示,南川一年四季气候特征明显,自然景观丰富多变,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观红叶、冬玩白雪。南川将把一年四季的山水资源用足用好,让游客看不够、玩不完,让春夏秋冬都拥有露营“黄金时段”。 (原载《重庆日报》5月15日6版)
2023-05-17新重庆新农村|组图带你打开重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
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437&id=1346307
2023-02-02新重庆新农村|茶树村里嗅茶香 南川大树茶长出致富绿荫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7128&newsId=5159972&staticUrl=https%3A%2F%2Ft.cqcb.com%2F0s4Fy
2023-02-02新重庆新农村|唤醒南川古树茶 激活经济“绿宝藏”
https://news.cqnews.net/1/detail/1070456640617394176/app/content_1070456640617394176.html
2023-02-02《重庆新闻联播》新重庆 新农村 | 南川:激活古树基因 发展生态产业
https://cqxyh5.cbgcloud.com/pages/details/details.html?companyId=cqxwzx&productId=6B1BEE01515143AFAF290F6044E54A89&docid=63db9ae1cef31d19a700b21e&isNew=yes&downloadTips=true
2023-02-02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写在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https://epaper.cqrb.cn/cqrb/2023-02/01/001/content_rb_312272.htm
2023-02-02新重庆新农村|依靠绿水青山,南川唱响“米粒经济”田园歌
当一粒白米,在富氧富硒富锶的青山绿水里萌芽生长,用生态优势叠加产业发展模式,便带来10倍身价,数亿产值——由此及彼,深山里的一片茶叶,竹林里的一根笋子,摇身一变黄金叶、玉如意,其增值密码又是什么?2月1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重庆新农村”主题宣传媒体报道组走进南川区,探访该区亮生态家底、促产业发展、探索“两山”转化的制度路径,最终唱响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之路。▲南川田园利用“三富”资源 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南川米好!”袁隆平的亲笔题写,是最好的评语。也让外界认识到,南川山好水好,米也好。以前,头渡生产的大米曾被定为贡米,南川大米在重庆范围内很有名气。据南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稻田基本分布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之间的倒置山区,水稻孕穗结实期气温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因此口感较好,还富含硒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但是,这么好的米,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南川米没有形成整体品牌之前,在市场上没有辨识度,也就没有竞争力。好米价贱,卖不了好价钱,农民就不愿意种,“种水稻不划算,宁愿买米吃”。近年来,南川区牢记粮食安全责任,充分利用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稻田+产业发展模式,以稻为媒,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正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重庆春洪米业有限公司就是随着南川米的名气打响,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大企业,拥有2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一套水稻数控精米加工生产线,年产上万吨。现在,他们加工的金佛山贡米在超市要卖13元一公斤。绿色高端米价格可达40元一公斤,与原来相比增值10倍。“这些优质大米销往全国各地,其中百分之五十通过电商销售。”公司负责人刘春洪介绍。稻田+模式 带动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南川米定制基地南川米好,知名度提升了,南川还玩出了大米增值新玩法——私人订制。在南川福寿镇大石坝村,针对农民种田积极性逐年下降现象,成立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农民稻田,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规范栽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控等措施,推出订制水稻,以产供销一体化模式,让当地农户对种植稻谷的热情逐渐转高,带动水稻产业发展。订制稻火热之下,带动其他稻米价格水涨船高,大石坝村普通新米也从过去的平均每公斤6元卖到12元多。据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类似订制水稻模式已在全区10余个村推广近2万亩,实现产地直销,带动种粮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思维活了,渠道就宽了,方法也多了。在南川,在水田里种水稻,收入渠道却不止这一项。 “稻鱼共生、一田多收”种养结合模式,既增收又生态,目前已在全区推广。围绕稻鱼、稻虾、稻鳅、稻蛙等开展的稻田+模式,在全区9个乡镇建设鱼稻共生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基地10个,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亩均效益达到4000元以上。▲福寿优质稻基地截至去年底,南川全区优质稻米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已实现连续5年增长,以金佛山贡米为代表的系列南川米享誉重庆市场,稻米产业延伸成链,综合产值已达6.6亿元。南川米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评“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稻田+农旅 村民就近吃上旅游饭▲南茶村千亩生态梯田南川米好景也好!稻田也能玩出农旅融合新花样:刚卖完大米,又端上旅游饭碗。南川石溪镇盐井的梯田,早已被游客和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熟识。每年丰收后,4000余亩梯田集中连片,层层叠叠,形状各异,引得游人打卡。每年3月底到5月初、8月底到国庆前这两段时间,是盐井村的旅游旺季。连片田野因其秀丽、大气、独特风光,吸引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与游客纷至沓来。乡村产业振兴被赋予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也打开了盐井村的眼界:“种”水稻就是“种”风景。盐井梯田面积占全村80%,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根基。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农户闲置地,以红枫、罗汉松、樱花等为主打品种,实施梯田彩绘工程,绿化美化环境,助力乡村旅游,成功打造盐井梯田。同时,还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既有稻谷飘香,又有美丽风景。农旅融合火了,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到来,村民就近吃上旅游饭。截至目前,盐井村村民用自家房屋发展民宿14家,年均实现纯收入近10万元。原本需要村民挑往集市售卖的农特产品,也被游客一抢而空。据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积极倡导“稻米基地就是花园、公园”理念,大力推动稻旅深度融合,也赋予南川稻作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新内涵。探索“两山” 转化产出好茶好笋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共同富裕新的增长点。在南川,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助力共同富裕的故事比比皆是。▲兴隆镇金华村白茶基地▲大茶树基地南川德隆镇茶树村,全市最古老的、最多的野生大茶树多达15000多株,最老树龄2700年。以前粗放式管理下,茶叶不值钱,被人形容为“麻袋装茶叶去卖,纸袋子装钱回来”。现在,该镇大力发展古树茶产业,培育完成古树茶产业8200亩,年产鲜叶10万公斤,建成金山红、龙禅香两家古树茶生产龙头企业,综合产值超过3000万元,茶农收入逐年递增,古树茶品牌声名鹊起。该镇对古树茶产业的统一规划发展,进行产业化运作,古树茶两叶一心的价格每公斤15~20元,因为产量大,是村民茶叶收入的大部分,真正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现在村民们形容:“纸袋子装茶卖,麻袋子装钱回”。有茶树,有专业合作社,有茶厂——在德隆镇,这条完备的产业链带来的是产业发展健康有序,珍贵稀有的古树茶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如今,南川古树茶与永川秀芽、巴南银针列入重庆市主推三大茶叶品牌。不少重庆人烫火锅离不了的方竹笋,在南川也是特产。过去,南川方竹笋只限于销售鲜笋、干笋,对产业壮大形成制约,村民们增收不明显。为破除短板,南川区政府与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协议,研发出以超低温液氮技术、智能精准控制为核心的保鲜技术,让方竹笋原生态的营养成分、口感味道可以保持一年以上,打破了新鲜方竹笋上市的传统规律,为错峰销售、精深加工、提质增价提供了保障,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南川区现有方竹24.2万亩,年产毛壳笋2.34万吨,产值近4.5亿元。好生态成就好产业,好产业涵养好生态!南川区在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改善生态品质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两山”转化路径,把“三优”禀赋、“三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南川人民真正吃上生态饭。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2023-02-02新鲜方竹笋为何能全年“通吃” 南川走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
1月30日,南川区德隆镇茶树种植基地,5000亩大树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有好土,才能孕育出优质的土特产。近年来,南川区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让方竹笋、大树茶等南川特色农产品在消费市场更走俏,甚至远销海外。 南川富硒的土壤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笋中之王”方竹笋。 方竹笋是南川金佛山的特产之一,一年只有八九月份出产,采摘时间极短,且易变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 然而,记者发现,春节前后,市场上仍能买到新鲜的方竹笋,这是为何? “我们建立了一套由液氮机、液氮罐、冻库等组成的液氮保鲜系统,保护了笋的生物组织,只需自然解冻,就能还原95%以上的口感和营养。”重庆市轩瑞食品有限公司(简称轩瑞食品)负责人贺族刚介绍,这套系统从2021年开始试运行,至去年已逐渐完善。 在过去,金佛山每年产笋近3万吨,其中只有10%是作为鲜笋销售,剩余的90%被炕成干笋销售。炕成1斤干笋需要约12斤鲜笋,刨除人工、时间等成本后,利润比鲜笋降低了不少。 轩瑞食品的液氮保鲜系统,让当季生产出的一部分方竹笋保持了鲜度,使其销售期延长到全年,弥补了春笋断季的市场空缺,尤其是在冬季很有市场。通过错季销售,原本一斤五六元的鲜笋可以卖到近20元一斤。 利用这套系统,轩瑞食品去年储存鲜笋超过800吨,大规模的存储量也让其在市场开拓方面更有底气。春节前,该公司运送了一个货柜的鲜笋到韩国首尔,逐渐打开海外市场。 “今年,公司存储鲜笋的规模预计将扩大至3500吨,让更多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鲜笋。”贺族刚说。 不仅要实现生态产业化,也要实现产业生态化。德隆镇茶树村近年来通过种植5000亩大树茶,让昔日的荒坡变成了片片茶林。 一大早,村民朱文兵便起床来到自家的大树茶种植基地进行管护。朱文兵今年56岁,打他记事起,村上家家户户都种有大树茶。 南川大树茶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将其定为贡茶。《茶谱》中就有记载:“涪州出三般茶,宾化(即南川)最上,十月採贡。” “但在过去,大树茶的价格并不高,一斤鲜茶才卖20元。”朱文兵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种茶效益不高,村民们把茶树砍断,改种玉米、红薯等作物。后来,村里的青壮年大多数出去打工,村里大部分坡地荒废,只有少数大树茶保留。 南川大树茶的品质极高,属于富锌、富硒的优质茶。2011年,茶树村举办国际茶文化节,外界再一次了解了南川大树茶的价值。 “茶文化节后,南川大树茶的价格一下子就起来了!”朱文兵介绍,一斤鲜茶的价格最高可以达到200元。 也是在这一年,茶树村开始大规模种植大树茶,荒坡又一次重新披上绿装。但大树茶需要种植5年才可采摘,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2016年,德隆镇引进重庆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大树茶加工厂,收购村民种植的茶叶。 “目前,全村5000亩大树茶已有3000亩实现投产,户均增收近2万元。”茶树村党支部副书记邹小敏介绍,去年村里还举行了首届千年金山红古树茶采摘节。接下来,茶树村还将围绕茶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游客现场采茶、制茶,感受南川大树茶的魅力。
2023-02-02南川 推进“五个振兴” 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秋收时节的石溪镇盐井梯田稻谷飘香遍地金黄 摄/瞿明斌 兴隆镇金花村蓝莓基地 摄/汪新 十二金钗大观园樱花园 摄/汪新 坝坝加油站走进乡村 核心提示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伴着天气回暖,连日来南川晨曦如画,平流雾宛如薄纱在山野间流淌,星罗棋布的民居、青葱翠绿的茶垄、环山入村的道路,一幅春和景明祥瑞如画的“早春图”。 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南川拥有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适农条件优越,是全市农业大区。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南川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精准协同、因地制宜,全力创建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春天如约而至,放眼充满希望的南川广阔田野,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在谱写“振兴奋进曲”。 做强特色产业 激活乡村“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 近年来,南川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3+2”特色优势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产业、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链条升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 1月28日,全新的美食纪录片《最是一抹中国味》第三集在央视科教频道同全国观众见面,重庆火锅如约登场,鲜嫩的南川方竹笋成为镜头的聚焦对象。 方竹笋是南川金佛山的特产之一,一年只有八九月份出产,采摘时间极短,且易变质。“毛笋可保存一个星期,剥了壳最多放3天。”在金山镇金狮村经管了4000多亩方竹笋的村民李传发介绍。 方竹笋被誉为“笋中之王”,因富含大量粗纤维而口感脆嫩,但也让它极易氧化。保鲜时间短就成了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我从低温保存药品和海鲜的案例上得到灵感,又从西南大学得到了技术支持,建立起一套由液氮机、液氮罐、冻库等组成的液氮保鲜系统。”从1993年就开始销售方竹笋的重庆市轩瑞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族刚介绍。 采用该技术后,在采笋季节,毛壳笋经分拣、洗净后,再注入零下196℃的液氮,送进零下18℃的冻库储存。 “液氮速冻的优势在于保护了笋的生物组织,只需自然解冻,就能还原95%以上的口感和营养。”在贺族刚看来,液氮鲜笋更大的价值在于打破了方竹笋秋采、秋卖的局限,让“一月食”变为“全年吃”,为错季节销售、提质增价提供了保障。 利用这套系统,去年企业存储鲜笋在800吨以上,今年有望增加到3500吨。 方竹笋的变化,折射的是南川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川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主抓手,聚焦“3+2”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以蓝莓为例,依靠科技,种植实现了智慧管理,经过精细加工后延伸出零食、饮品、洗面奶等新产品。 2022年,南川全区“3+2”特色产业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40.3亿元,同比增长22.1%。 向品牌提升要口碑 近日,三泉镇半河社区4组的茶园里,业主朱贵强正在查看茶叶长势。他承包的1200亩茶山即将进入盛产期。 “茶园长得好,是根据农技人员的指导,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朱贵强介绍,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讲究科学施肥,让茶叶吃上了“营养餐”,保证了茶叶品质。 品质是品牌化发展的前提。2022年,南川围绕粮油、果蔬、茶叶等产业推广配方肥128.8万亩、实施有机肥推广示范项目1.15万亩。 品质向好、品牌则兴。2022年一项项对南川茶叶品质的赞誉接踵而来——“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五届斗茶大赛茶叶品牌推介活动中,“南川大树茶”获五星冠军;第十四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南川大树茶”产品获亚太茶茗大奖特别金奖…… 茶叶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绝非偶然。为进一步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近年来,南川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和消费升级新变化,持续引导经营主体参加南川“金佛山”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提升“金山红古树红茶”“金佛山方竹笋”“金佛山蓝莓”等重点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2年,南川区新增农业品牌7个,有效期内农业品牌达125个。 在“质”上立得住,让牌子叫得响,更要让销路走得远。为此南川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以“方竹笋、南川米、南川茶”为主的电商拳头产品。2022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5.2亿元。 向农文旅融合要效益 2023年川渝春晚重庆南川分会场,12位舞蹈演员化身“大观十二金钗”,为观众淋漓尽致地展现大观原点的诗意与文化。人与画的融合,正是如今游客步入大观原点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南川依托山水自然、乡村田园特色优势,举办农文旅融合研讨会,挖掘乡村的生态、旅游、文化价值,探索培育乡村休闲体验、生态健康养生、特色产业支撑、景区景点依托4种类型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以“大观原点”为引领,培育新业态,建设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示范带,推动乡村旅游迭代升级,以此为蓝图,全区累计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35个。 聚焦生态健康养生型,突出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规划建设高端健康养老园区,打造养老、温泉、运动等产品体系,大健康产值突破100亿元。 聚焦特色产业支撑型,坚持“稳粮强特”,以“3+2”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聚焦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落地南川。 聚焦景区景点依托型,依托金佛山、山王坪等景区景点,策划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游线,形成以景点串线路、以线路带区域的发展格局,打造主城近郊游、周末游和乡村度假首选地。 2022年,乡村旅游接待2326.9万人次、增长14.9%,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6.83亿元、增长26.4%。 向综合改革要活力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如何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南川的答案是改革。 为此,该区对85个乡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分类清理,全面摸清资源资产。 以兴隆镇金花村为例,该村面积13.18平方公里,辖9个农业社,有1325户4320人。经清理核实,全村有耕地8078亩、林地7866亩,集体资产1919.55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5万元。 家底摸清是基础,农民变成股民才是关键。为此该村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确定了土地股和户籍股,将资产进行了量化,以户为单位,为1325户农户颁发了股权证。 身份一变,效果明显。 村民将土地等资源交给村里的股份经济联合社,联合社通过招商引资,联合10多家农业公司先后发展蓝莓、白茶、再生稻、果蔬等万余亩产业基地,涉及800余户3000余人,农户每年实现土地收益305万元,农村闲置劳动力参与基地务工,每年实现务工收益525万元,农户作为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股东,每年实现股东分红43多万元。 金花村只是南川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川把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创新探索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全程托管”、“资源入股+乡村旅游”等“三变”模式,最大限度盘活沉睡资源资产,让土地“活”起来,让经济“火”起来。 当这种变化放大到全区,成效更为明显。2022年,南川为13.94万户农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真正为农民“确实权、颁铁证”;全区24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7210.97万元,平均收入29.55万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76.23%。 文化润心振乡村 “春临大地花开早,福满人家喜事多。老人家,祝你身体健康新年快乐。”前不久,南川区民主镇一片欢乐喜庆的氛围,该区书法家协会在此开展文化下乡送春联活动,闻讯赶来的村民络绎不绝。 活动现场书法家们一字排开,铺纸研磨,各显身手,共赠送春联300余副,并将书法、贴春联等传统文化一并送达,让村民在年味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推进文化惠民服务,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大餐”。去年,南川区在184个行政村开展送流动文化服务3066场次,打造大有山歌、曳步舞、莲萧特色品牌3个,开展“一村一品”展示活动3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南川区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抓紧、抓实、抓细。从建设农家书屋到送文化下乡,从赓续乡土文化到培育文明乡风,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既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乡村新风尚。 将“乡村小舞台”搭建到农家门口,鼓励群众自创自编自演,吸引群众上台互动3.2万余人次;开展“幸福照出来·一起向未来”活动,发动群众拍家乡新貌、讲百姓故事……随着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该区坚持“送文化”“种文化”相结合,为基层文化“补血益气”的同时,激发群众的“造血”能力,迸发出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文化下乡“送”“种”结合,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去年,南川区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投入专项资金270万元提档升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乡情陈列馆5个,打造“耕读人家”40余个。 近年来,该区将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延伸到农家院坝,创新在农家院坝、村社广场等群众“家门口”建设“坝坝加油站”2600余个,牢筑精神文明“新阵地”。去年,开展党的二十大主题微宣讲、文明直通车等活动1.4万余场次。 链接>>> “数读”2022年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南川米和蓝莓“3+2”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40.3亿元,同比增长22.9%。 文化振兴——获评重庆好人2名;开展家庭建设活动17场次;评出“南川好人”5名、集体1个,星级文明户等545人(户)。 人才振兴——培训新型农业服务主体97家,新增龙头企业5家;开展工种培训3174人次、创业培训132人次。 生态振兴——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280户;新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8公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4%。 组织振兴——选派10名区政协委员挂任“名誉村主任”;组建区级党建工作指导团;组建“党群小家”1300余个。
2023-02-02南川 澎湃乡村产业活力 夯实共同富裕根基
http://ncrb.cqncnews.com/html/2023-02/01/content_24566_15753380.htm
2023-02-01南川 注重文旅融合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东街街景。汪新 摄 金秋时节,漫步于南川东街,青砖瓦房、怀旧商铺、海报标语、情怀美食随处可见,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街区。 东街,是南川老旧城区更新提升的一个样板。 近年来,南川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城区、老旧小区更新提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日益显现。截至目前,南川累计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23个,惠及53个小区、10545户,改造建筑面积111.71万平方米。 探索“棚改+产业”建设路径 东街是南川的母城,因年代久远,街区日显破旧,改造东街成为几代南川人的夙愿。 为进一步打破多年来游客“不进城、不过夜”的困局,南川把东街作为老旧城区有机更新的试点,创新“棚改+产业”模式,打造文旅商业综合体,实现金佛山景区、生态大观园和城区的一体化链接,让“老东街”焕发出新活力。 棚改方面,坚持“以旧修旧”模式,既不搞“微改造”也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探索既拆迁又改造、植入文旅元素的“第三条路”。具体而言就是将一部分街区用于拆迁安置,一部分街区修缮改造为具有老旧特色的旅游景区,并依托年代建筑与街巷肌理,整合城墙碥等历史文化遗存,留住了南川母城记忆。 产业方面,南川把东街作为城市“会客厅”来打造,围绕“生活、旅游、文化”三大主题,植入吃、住、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培育怀旧商业街、家庭记忆馆、梦想摩天轮、废墟民宿、东街文创菜市等特色文旅业态,打造集互动体验、文博艺术、演艺秀场、户外体育、研学教育、主题游乐等消费场景,推出多条包含东街的精品旅游路线。 探索“地方文化+专业团队”运营路径 “东街老旧城区改造完成并不是终极目标,改造后的运营和管理才是关键。”在运营方看来,东街的改造不仅包括对硬件的提升,还要实现注入文化内涵和运营的同步升级。 尊崇道法自然的城市美学,南川坚持以旧修旧,以充满烟火气和记忆感的市井生活为蓝本,用传统建筑语言讲述东街故事,还原近40年的大众生活印记。 在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沉浸式旅游项目家庭记忆体验馆里,一个个房间摆满了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家具和物件。改造后的东街保持了老城格局尺度,延续了老街的特色风貌,老建筑和新业态相得益彰,历史文脉与文旅体验互融互动,年代感和时尚感一体呈现。 在埋好文化的伏笔之后,南川着力于运营,探索“地方文化+专业团队”运营路径,实现产业育城。 引入中青旅负责东街项目的策划和运营,通过资源整合、技术集成、产业跨界等方式,打造文化交流平台、智慧文旅平台和产业融合平台,实现传统优秀文化有效传承、日夜不同客流有效导入,推动农文商多产业有效互动,并建立了专业团队营销模式,探索知名品牌与街区融合发展。 如今的东街,人居环境改善了,旅游功能完善了,人气商气财气不断攀升。开街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210.8万人次,带动南川餐饮住宿业增长72.58%。 探索“党建+项目”治理路径 东街老旧城区更新从进场施工到开街运营,仅用了1年半时间,其速度在国内同类项目、同等体量中堪称一流。 其秘诀就是,以党建引领项目建设,相继成立东街老旧城区更新临时党支部、项目建设临时党支部、悦景文旅公司党支部和两支党员先锋队。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宣传引导方式,上门一起与群众算“经济账”“生活账”“环境账”“就业账”,赢取群众理解和支持,提质提速项目建设。 比如,因为群众的参与,东街改造推进迅速,4个社区、4000多户居民、500多亩地、60多万平方米,两个月拆迁完成,创造了拆迁和施工的“东街速度”。 鼓励居民参与东街老旧城区更新,推行东街老旧城区更新“意向群众提、项目共同定、过程群众督、效果群众评”。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多次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座谈会,反复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当主人、拿主意,确定项目建设方案。推选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群众代表为义务监督员,全程参与监督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让群众安心。原住居民积极参与继续经营东街文旅综合体门店50余个。 同时,激发社区自治活力,以“多元共治”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党委主心骨作用、居委会的自治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与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如今的东街,实现了提升人居环境、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传承街巷文脉留住城市“乡愁”、吸引过境游客等多重目标,成为“近悦远来”的文旅新地标和热门打卡地,成为引客入城的核心项目和城市旅游的新引擎,有效链接景城乡,推动南川构建起以金佛山、东街、大观原点为支撑的景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格局。 王静 刘廷
2022-11-14南川 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休闲景观扮靓城市空间。 瞿明斌 摄 城市路面干净整洁、背街小巷清爽宁静、休闲景观别出心裁……城市环境美化了,生活更加舒心了,已成为南川人的一种共识和骄傲。 近年来,南川区围绕提升城市经济、人文、生态和生活品质要求,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中抓起,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和基础设施,打造“干净整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的南川城,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主动靠前服务 助力城市经济蓬勃发展 今年夏天,南川区福寿镇1500余亩西瓜上市。该区城市管理局在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搭建爱心摊位,并免费提供遮阳棚等设施,帮助瓜农销售西瓜超过100万公斤,实现销售额400余万元。 在繁荣的城市经济背后如何保障市容环境?南川区城市管理局深入挖掘细化“721”工作法,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服务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为瓜农开辟销售绿色通道,在上海城小区、杨泗桥、金科小区等7个区域设置了爱心摊位16个,并抽派执法队员常态巡逻、维持秩序。 出台《南川区促进消费七条措施》,在城区适度放开部分区域设置临时占道经营疏导点18个,其中夜市临时开放点4个,引导商户规范经营,加强执法保障。 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规范城区装饰装修垃圾收运处置工作的通知》,构建城管监控平台、城区建筑工地、新建住宅小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和建筑垃圾运输路线“五点一线”全过程智能监管体系,全面整治建筑垃圾非法运输、非法倾倒、非法处置等行为。同时,简化渣土运输车审批办证手续、优化路线审批,由“一车一证一线”调整为“一车一证双线”,解决了运渣车辆频繁审批换证、经济效益不高、运输效能低下等问题。 提高幸福指数 打造城市生态宜居空间 金秋送爽,不少市民都来到凤嘴江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锻炼身体。这里不仅安装了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休闲座椅,还设置了羽毛球场、篮球场等。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我锻炼的话要去很远的公园。现在家门口建了‘口袋公园’,里面锻炼设施也多,实在是太方便了。”说起这个公园,市民吴阳伦难掩心中喜悦。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这是群众的期盼。南川区城市管理局努力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让山水草木与城市相融,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街头绿地提质、城市园林绿化补缺提质以及山城花境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利用旧城改造、修建安居工程等契机,精细化利用土地资源,建成投用“口袋公园”19个,打造休闲健身10分钟生活圈。 解决城市停车难突出问题。印发《南川中心城区停车治理实施方案》,围绕机非分离、停车资源调控、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制定了3大类12项措施。目前已在城区23个物业小区完成安装电子提示牌;在商业密集区、学校、医院周边合理规划增设限时停车位211个;搭建“4+1”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盘活城区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规划建设多个小微停车场,增加车位200余个。 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顺利完成全区7个乡镇片区压缩站的移交工作,提前实现南川城乡生活垃圾零填埋、全量焚烧处置。打通“生活垃圾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有效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通过“市场化+自主运营”模式,深入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垃圾分类示范全域覆盖。 完善提升城镇功能及环境。实施大观镇、石墙镇、头渡镇环境提升工程,针对居民最关心的道路交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整治提升,加强规划设计引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容镇貌品质,发挥小城镇助推城乡发展、乡村振兴的桥梁纽带作用。 聚焦急难愁盼 共建共享美好城市生活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南川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厕是民生小事,也是每个人的急事。近年来,南川区结合城区现有公厕运行情况和新建小区及商圈人流量增大等实际,新建公厕29座,升级改造老旧公厕22座,并安装感应式节水便器、高低洗手池、干手器、新风系统等设施,推进公厕精细化管理。 为了实现城市管理的精度,南川区城市管理局还探索推进将党支部建在马路上,建立党员红色网格,全局71名党员人人都有马路阵地,人人都是群众的“城管蓝”贴心人。 同时,将路面上的城市管理执法队员、环卫保洁工人、绿化养护工人、市政设施维修工人全部划分到红色网格,由“马路支部”统一进行日常监督和协调,对各科(所)职责存在交叉的进一步规范以提升效率,形成“工作千条线、全局一张网”。 对在“马路办公”中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由道路所在区域党支部牵头,把问题梳理成督办事项,清单化交办到具体党员,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诉求在第一时间回应,矛盾在第一时间解决,服务在第一时间到位。今年9月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3个,城市满意度大幅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明显向好。 王静 刘廷
2022-11-10“期待它得到更多扶持,焕发新活力”
坚守“金佛山打闹”33年,4次上央视表演,南川非遗传承人黄朝文说: “期待它得到更多扶持,焕发新活力” “金佛山打闹”亮相央视舞台,左四为黄朝文。(受访者供图)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 重庆日报记者 赵迎昭 “清晨出门上坡早,背锣打鼓随小娇,乡亲一同来薅草,几位师傅来打闹……”10月21日,暖洋洋的午后,南川区金山镇和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镇交界处的金狮桥旁传来一阵高亢、悠扬的歌声,一曲“金佛山打闹”唱罢,在卡点值守的工作人员倦意全无。 歌者名叫黄朝文,58岁,金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当天在这里值班。近日,南川区第三批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共12人入选,黄朝文是其中一位。在传承“金佛山打闹”这条路上,他已坚定行走33年。 “金佛山打闹”是流传在南川金佛山地区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又被称为“薅草打闹歌”。顾名思义,就是群众在薅草、薅秧劳作时唱的歌,主要形式是一边唱山歌,一边敲锣打鼓嬉闹。2011年,“金佛山打闹”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朝文是在“金佛山打闹”歌声中长大的。他父亲兄弟三人都是“金佛山打闹”打闹师,在父辈们的影响之下,他对这项民间艺术萌生了兴趣。“每逢薅草季节,田间地头总会传来打闹歌的声音,这山唱给那山听,大家的情绪特别高涨。有多高呢?唱歌时脖子上青筋都会暴起来。”黄朝文回忆起往事心情激动,声调明显高了几度。 从1989年6月在当地文化站工作起,黄朝文就开始了收集、整理打闹歌的历程。他介绍,打闹歌大约有1000首,曲牌分为十多个类别,“打闹歌的歌词很多是即兴创作,比如看到哪个劳动者在偷懒,就可以随口唱几句,让他专心薅草。这些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音调高昂,情绪饱满,抒发着劳动者最真挚、最热烈的生活情感。” 随着时代发展,在田间集体薅草的场景逐渐消失,会唱、爱唱打闹歌的人也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在打闹歌的浸润中成长,并产生传承非遗的兴趣,成为不错的选择。 “打闹歌的腔调很特殊,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唱不了。要想把这项非遗传承下去,得靠传承人硬教。”黄朝文说,他曾和其他传承人一道走进金山镇中心校,连续5年教授三到五年级孩子学唱打闹歌,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还有个娃娃到区里比赛唱打闹歌获了奖呢!” 除了在校园传承非遗,黄朝文还走进重庆11个区县,并4次登上央视舞台展现“金佛山打闹”的魅力,让更多人通过这一非遗项目领略到南川的热情与开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让黄朝文非常振奋,“期待‘金佛山打闹’得到更多扶持,让它焕发新活力,助力本地文旅融合发展。” “下田薅秧水又深,捡个鹅蛋称半斤,你吃黄来我吃清,二回捡到又来分……”下午6点,黄朝文结束一天的工作,哼唱着打闹歌,走向落日与青山共同绘就的画卷中。 (原载《重庆日报》11月4日3版)
2022-11-08盐井村发展民宿有“三招”
开门是店,关门是家 盐井村发展民宿有“三招” 盐井梯田的秀美风景引得游客慕名而来,让当地民宿受益。特约通讯员 胡波 摄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 记者 邓的 层层梯田层层攀,山山水水美如画。近年来,石溪镇盐井村依托自然资源,持续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和高品质有机稻种植,不仅有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唯美的梯田造型更是带火了这里的旅游。 随着游客纷至沓来,这里的民宿业发展渐入佳境,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绝招”。 第一招: 自家房子自家经营 近几年,盐井梯田成为热门景点,许多游客、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但是也出现了来了之后没处吃饭、没处住宿的情况,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该村亮出第一招——鼓励村民自己开民宿。 梯田驿站老板卓伟就是开办民宿的其中一人。卓伟家住盐井村5组,离梯田只有五六百米的距离,平时他在外务工,每每被游客问到能不能住宿和吃饭时,都对开民宿非常心动。在和家里人商量之后,他花费15万元对家里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和改造,开起了民宿。 卓伟告诉记者,他的民宿很简单,就是将家里闲置的房间进行了布置,添置了一些家具,购买了新的床单被罩,新买了些餐具等,家里老小都搭把手生意就做起来了。今年3月,他家民宿正式开业,“五一”期间每天就有上百人在家吃饭,假期5天就收入了两万多元,开了几个月也挣了六七万元了。 石溪镇盐井村党总支书记刘建红介绍,村里村民自己办民宿已经有16家了,每个民宿都有自家的特色。“我们号召村民不要追求豪华,保留民居特色,方便自家生活。因为在游客多的时候那是店,游客少的时候就是他们的家,要达到‘开门是店,关门是家’的效果,既能生活也能生产,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旅游饭。” 第二招: 闲置民房打包招租 在家的村民可以就地开办民宿,不在家的村民任由房屋闲置岂不是浪费?盐井村又亮出了民宿发展的第二招——让闲置民房也变成民宿。 为此,该村开始梳理村里闲置民房的情况。“我们开始一户一户地了解,哪些是偶尔回来,哪些是过年回来,哪些是过年都不回来的。”刘建红说,梳理出名单后,他们一一与村民进行了联系,有20户村民同意将闲置房屋委托给村集体招商引资。 这种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村民将闲置的民房由村集体统一打包出租,村民每年可以获得租金,期满后还可以得到修缮后的房屋。此外,村集体以土地和民房入股民宿项目,每年以获得的经营收入分成壮大村集体经济。以5组村民胡志环为例,他已经在中心城区购买了房屋,几乎都不怎么回村,把自己村里510平方米的房屋交给村集体出租,村集体承诺在统一出租后每年他可以获得保底每平方米10元的租金,且随着民宿效益的增加还能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 “这样的模式,可以实现村民、村集体和投资方三赢的局面。”刘建红说,许多民宿投资者都很看重盐井的发展条件,目前,他们正在完善相关的招租事宜。 第三招: 委托村里整栋日租 比起常年不回村的情况,更多的村民是在外务工或者会回村过年,大部分时间房屋闲置却一年也要小住一段时间。为了将这类闲置房屋利用起来,村里有自己的第三招——日租。 刘建红介绍,这类房屋由村民委托给村集体托管,由村集体出钱完善房屋的基础设施,负责清洁卫生,以日租的形式整栋出租给游客,采用扫码入住的形式,让游客能直接体验“有天有地”的乡村生活。村集体将按比例分红给村民,在村民回村时也可以直接回家入住,还是坚持了“开门是店,关门是家”。 “凭借这三招,我们的民宿将发展得越来越好,明年全村民宿收入预计可达到3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宿打造过程中,该村坚持不破坏生态,不大修大建,注重体验,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让游客拥有安静的环境、贴心的服务,能回归大自然、了解当地文化、得到愉快的体验。
2022-11-08金佛山里好露营
万卷书台花海露营基地。瞿明斌 摄 ■ 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 绿野山林中,支一顶帐篷,三五好友一起打牌、聊天、喝茶……走进重庆南川区的睡佛山森林公园露营基地,不少游客正在各自营位里休闲娱乐,一派惬意景象。国庆黄金周期间,这里成为不少重庆市民近郊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达2000多人。 南川区的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睡佛山森林公园地处金佛山北坡,占地800多亩,是一个以常绿阔叶林等森林植被景观类型为主的森林公园。“这里交通便利、有山有水,是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选择。”来自重庆城区的游客张峰说,他常在周末空闲时陪家人到睡佛山露营。 完备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给游客带来舒适的露营体验。在睡佛山森林公园内,水、电、购物、餐饮、沐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整个营地划分为松涛、童趣、飞瀑等5个营区,每个营区内还配置了数名营地管家。“营地管家按照40个营位1个管家进行配置,目前共配置25个营地管家。管家为游客提供服务、解决困难,同时引导游客文明露营。”睡佛山森林公园总经理阳敏说。 在南川区,像睡佛山森林公园这样的露营场所有42个,可提供营位8000多个。近年来,南川区抓住露营旅游发展机遇,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打造特色露营基地、完善露营基础设施、培育露营消费新业态、培养文明露营意识等方式,多举措推动露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当地文化旅游业注入了新动力。 南川区文旅委主任曾祥友说,发展露营旅游,南川区具有独特优势。南川区地处重庆1小时经济圈,交通便捷。全域森林覆盖率达56%,拥有金佛山、山王坪、神龙峡等众多优质文旅资源,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依靠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南川重要的支柱产业,为露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完备的要素支撑。”曾祥友说。 露营走俏再加上有特色的产品,就更有吸引力。为给游客带来不同的露营体验,南川区对露营基地进行差异化建设,打造出风格各异的营地。南川金佛山万卷书台景区结合悬崖绝壁、溪流瀑布、峡谷跌水等自然景观,打造花卉观光基地,游客露营其中,仿若“世外桃源”;天星星空露营基地建设了松果屋、鸟巢屋、树节屋等造型各异的营房,以及以北斗七星为主题的帐篷区,并配有森林秋千、梦幻巴士等娱乐设施,凸显温馨浪漫情调…… “露营+”激发了旅游新活力。南川区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探索培育出“露营+体育”“露营+研学”“露营+演艺”“露营+休闲农业”等场景适配度高、内容丰富多样的露营消费新业态:融合夏夜、星空、房车、露营、音乐等元素,打造高山房车露营基地;在露营基地推出古风巡游快闪、沉浸式游戏体验、飞跃丛林、越野卡丁车等户外体验项目,为露营者带来更加多元的游乐体验。 如何让露营经济更加健康有序发展,是南川区委、区政府思考的重点。“关键在于‘练好内功’。”南川区文旅委副主任田兰说,南川区出台了《露营营地管理暂行规定》《露营营地建设和服务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并发布了《“无痕露营”倡议书》,对全区露营营地建设开展标准化指导和常态化检查,着力推动露营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当前,南川区正在进行露营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我们将以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为定位,以露营产业为切入口,整合区域资源要素,加强优质露营产品供给,带动旅游度假、生态养生、休闲农业、文化创意、运动娱乐、特色餐饮等多元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曾祥友说。 (原载《经济日报》10月30日7版)
2022-11-04迁新居 结新邻 乐新业
迁新居 结新邻 乐新业 南川河沙安置点群众过上新生活 ■ 重庆日报记者 苏畅 日前,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南川区太平场镇河沙集中安置点,看到这里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河沙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邹书令说,如今河沙集中安置点39户71名搬迁群众在新居结交了新邻居,找到了新工作,过上了新生活。 村民老秦圆了新房梦 村民秦家明一家以前住在河沙村8组,家里的老房子是土墙结构,晴天落灰、雨天漏水。“我好久才能住上城里那种漂亮的好房子哦?”秦家明时常看着墙上的土疙瘩自问。 2018年10月的一天,帮扶干部给秦家明带来一个好消息:“你要搬新家了,就在村里5组的集中安置点。” 2020年5月,盼了大半辈子的秦家明终于搬进新房——这是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三室一厅,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还有一个阳台。“这就是我想了好久的房子。”秦家明说。 不光秦家明一家圆了新房梦,在河沙集中安置点还有38户搬迁群众住进新房。安置点配套建设了水、电、气、路、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及晒坝、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村民们在这里过上了新生活。 豆花宴增进邻里情 在河沙村村委会展示墙上,一张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照片上,村民们有的手扶磨杆研磨,有的拿着水瓢添料,大家正围着一口石磨磨豆花,看上去十分热闹。 这是2020年6月20日,河沙集中安置点第一次举办豆花宴时的场景。“安置点的居民来自不同地方,我们想通过办一场豆花宴,让大家打平伙吃饭,拉近邻里距离。”村民赵兴学是豆花宴的组织者之一,从当年5月起,她就和村民秦家明、熊云杰为那一次豆花宴忙开了,一方面要联系落实场地,另一方面要提前联系好村民,还要准备菜品等。“大家的兴致都很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连在外地打工的人,也在当天赶了回来。”赵兴学说。 经过精心筹备,那天中午12点,在安置点空坝上,豆花宴如期开席。50多名安置点居民围坐在一起,桌上的回锅肉、香菇鸡、老鸭汤、豆花等菜品热气腾腾。大家吃着美味说着家常,其乐融融。 如今两年过去,吃豆花宴的节目被保留了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大家就会聚在一起搞豆花宴。除此之外,安置点还定期举办乒乓球赛、象棋比赛等,搬迁群众的业余生活更丰富,邻里关系更融洽。 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当天,在离安置点不到100米的久宏家庭农场内,村民王小会正在栽种菜苗。“工作的地方就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她笑着对记者说。 王小会是集中安置点的脱贫户,因背部做过手术不能干重活,刚搬进新家时,她曾担心生计而睡不好觉。得知情况后,村里帮她和久宏家庭农场牵线搭桥。这座家庭农场占地200余亩,常年种植水白菜、油麦菜等,日均产量4.5吨,用工需求大。 “我们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聘用脱贫户等困难群众,工资按天计算,平均每人每天工资110元左右。”久宏家庭农场负责人陈仕禄介绍。 “为了让搬迁群众有事做、有钱赚,集中安置点规划配套了300亩蔬菜种植基地、70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和50亩西瓜种植基地,让近40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邹书令介绍,接下来,河沙村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并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安排搬迁群众到附近工程项目务工,为搬迁群众特别是脱贫户提供工作机会。 (原载《重庆日报》10月31日4版)
2022-11-02南川 开启现代化教育强区新征程
北师大南川附校学生在体育课上撒欢儿,享受畅快与青春 隆化三小百人书法现场展示活动 九鼎山小学新生入学礼之入启智门 在南川这片沃土上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共享公平优质的教育,既是百姓心声,也是所有南川教育人努力的方向。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国家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实验区”六大国家级项目相继落地南川,加快推进建设,南川教育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启了优质均衡发展新征程,课程改革走向全国示范,教育督导获赞全国一流,职业教育跻身全市高水平。 立足民生办实事 坚持教育优先强基底 关乎千家万户的“大教育”是民生之重。 一直以来,南川区委、区政府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用情用力投身于教育事业,真正把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全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南川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近30个区级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调整完善区领导联系学校和区级部门帮扶学校制度,形成全区“一盘棋”抓教育工作机制,区级部门对口支持学校1亿元,为学校办好事实事600余件。 “党建强”引领“教育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持续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近3年,新发展党员108名,全覆盖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360人次,打造党建+品牌22个。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开展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进校园”宣讲600余场,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宣讲100场,带领全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真金白银”重教兴学。近年来,南川区教育投入累计近79亿元,年均增长4.6%,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特色多样的高中教育、融通融合的职业教育全学段体系共同发展。 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战略上建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南川区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发展新篇章。 均衡发展出实策 迸发优质教育新活力 南川人民期盼的南川中学校半溪口分部建成投用。教学楼外立面由天蓝色和米白色拼组而成,清爽美观;教室里,大大的窗户、整洁的水磨石地板,宽敞明亮;所有的教室、功能室全部配置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可满足初中三个年级、108个教学班、5400名学生的上学需求,同时可容纳2000名学生在校住宿。 南川中学校半溪口分部的新建是南川教育的重点项目之一,打好了南川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第一仗。 持续推进城乡一体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中小学6所、维修改造学校83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35所;“全面改薄”20项要求全达标,城乡学校运动场地全软化、照明工程全改造、标准食堂全建成、卫生厕所全覆盖、直饮水机全配备、教育装备全配齐,保障每个学生就近“好上学”及“上好学”。 义务教育阶段,优化布局,城区初中2所、小学3所,扩建城区小学3所,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规范开展城区小升初电脑派位,100%安排来南川工作及务工人员子女、特殊群体学生入学,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高中阶段,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南川一中、南川三中、水江中学初高中办学比例,创建市级特色示范高中,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动普高教育特色多元发展。 学前阶段,新增改建学校附设幼儿园18所,新建城区公办园8所,清理整治小区配套幼儿园30余所,学前教育普惠率89%。 与此同时,南川区与成都锦江区及都江堰市,重庆沙坪坝区、南岸区等相关中心城区开展教育改革合作项目7个,建成融合型、引领型、联盟型教育集团24个,形成“1+1>N”的雁群效应,激起教育发展“一池活水”,城乡学校整体提升。 一串串数据令人欣喜,其背后是一道道促进教育公平的“加减乘除法”组合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愿景变成现实。 一幅“学有所教,人人出彩”的美丽图景,正徐徐展开。 教育改革不停步 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 今年秋期开学以来,南川区内问课专家深入多所学校开展问课指导,了解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情况。各学校立足校情,制定新学期课堂验收和问课方案,积极推进校内问课行动。 何为“问课”?就是围绕“四步十问”问课要点走进课堂交流探讨,可以是学校领导“自己问”、也可以是校外专家“请人问”,还可以是教研员、管理干部“主动问”。 目前,“问课”行动已成为南川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课堂提质的重要途径。 自“双减”落地以来,南川区持续狠抓作业育人功效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探究课堂教学深层变革。开展小学数学、体育健康等学科的“基于标准的教学”专题培训活动;组织相关项目学校参加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举办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如何用教材教与学”等研修活动;邀请上海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重庆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等区外专家,为教师进行课例指导培训……以“双减”为契机,用课程改革推动“双减”落地,课改工作走深走实。 在抓好课改的同时,南川始终把德育摆在首要位置。构建市级德育品牌“四有八为”区域德育体系,对标“四有”德育目标(即“口中有德、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实施涵盖中小幼各学段系统化“八为”德育课程,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目前,全区已建成44个市区级德育品牌。 育人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师资。为此,南川区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人才引进及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教师待遇保障及评职评优机制、优秀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提升。 依托“四名”工程,随着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立德树人任务全面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全区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之路。建成市区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24个,获评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特级教师、市级名师、市级学科名师、市级骨干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南川区金山英才158名,充分发挥“四名”工程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南川中学、道南中学分别被遴选为重庆市及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南川中学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隆化职中被教育部评为“一校一品”特色校园,隆化一小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及“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马嘴实验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之一,南川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区域实践成果获2021年市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 如今,南川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全国实验区”升级为“全国示范区”,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誉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面旗帜”。 职教发展亮实招 点燃人才培养新引擎 8月,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学生李洋、夏浩然团队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夺得中职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全国一等奖,实现南川学子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令人欣喜的成绩,得益于南川区奋起“职”追,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南川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主动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双元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室、共同组织教学,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目前,由隆化职中牵头,已联合市内外101家企业及院校成立重庆市金佛山职教集团,落实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立项建设国家级及市级重点专业6个、市级骨干专业6个,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成隆化职中标准化实训大楼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训基地73个,打造国家、市级、区域实训基地4个,保证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总结形成的教学改革经验《名企引领、定岗双元——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名企引领、双元协同、四体融通——电子技术人才“S-U-C”培养模式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如今,隆化职中已成为重庆市新职业从业人员培训站点,创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为市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双优”项目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隆化职中立足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内地西藏中职班融合育人实施路径,通过与高校民族科研部门联动、生源地职校三方协同培养重要举措,探索出人才培养新模式,打开了融合共培的崭新局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藏区学生内地中职学校‘整合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国家级称号和授牌,受到国务院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开展注入强大活力。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南川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要素构成和布局结构上合理配置,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让技术更新与时代需求更加契合,培养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为加快“同城化”、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迈步“十四五”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十四五”期间,南川将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度回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 2024年创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 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优化整合高中教育资源,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推动普高教育特色多元发展。 ● 构建综合型特殊教育办学体系,提高特殊教育服务能力。 ● 加快职业教育专业融合发展,升格发展高职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水平。 ●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陈明鑫 陈锐 图片由南川区教委提供
2022-10-24南川 增绿添景绘生态 绿水青山带笑颜
培育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 南川正全力打造金山湖“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石漠化治理后的山王坪成为全国首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颊黑叶猴在金佛山东麓天山坪栖居 近年来,南川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牢绿色政绩观、生态财富观,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不断夯实绿色生态本底。 全区林地面积24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较5年前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6%,并列主城都市区第一。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4天,连续5年位居主城都市区第一,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南川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质富锶,城乡大地呈现出天蓝水碧、满目苍翠、鸟语花香的生态图景。 增绿 生物朋友圈热闹起来 很多时候,回望走过的路,才能看清走了多远、抵达何处。 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南川从绿色出发,找寻发展与保护的出路。 “曾经,夏季山洪冲刷煤矸石,山间的小溪变成烂泥沟,一直流到山下的木渡河。”南平镇天马村村民李朝华回忆。 “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清新空气、清洁水质、清丽山川。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直面时代课题,南川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寻找发展和保护兼顾的路径,把守护金佛山作为最大生态担当。 关停煤窑、修复环境、清漂河道、整治污染……南平镇曾是南川煤矿采空区和石漠化地区之一,一系列治理组合拳打出后,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如何造绿,又成了当务之急。 从高粱到金银花,从石斛到花椒,寻寻觅觅,反复试验,一种又一种经济作物被种下,只为那一片青绿。 耐干旱、耐贫瘠的九叶青花椒,脱颖而出。 为了扶持花椒产业发展,南川区林业局积极引导,由农户与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双方约定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各自享受补助政策。同时,业主按合同约定支付土地租金,实行先租后用。此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投入,新修产业路、边沟、蓄水池,建设烘干房、便民路、水肥一体化项目等,完善花椒种植基础设施。 各种政策综合作用下,花椒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南川15个乡镇、街道发展九叶青花椒2万余亩,今年鲜椒产量突破175万公斤,产值超2000万元。 产业转型发展,山上的生物朋友圈热闹了起来,山下的游人如织,采摘、研学、农事体验、漂流等,让曾经鲜有人光顾的地方成了热门景点。 生态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护绿 扎实守护林草宝贝 治理,仅仅是第一步。 林草兴则生态兴。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如何保护好既有和新的林草资源,对以生态为本的南川而言,至关重要。 如何“护绿”? ——加强自然保护地和森林资源监管。 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管理,配合实施保护区电子围栏试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中心项目。与西南大学共建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实施黎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编制《南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高质量完成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森林资源数据库年度更新等工作。 推进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开展野生动物致害保险补偿试点,扎实做好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启动外来入侵生物普查,加强陆生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在全市率先开展陆生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政策性森林保险覆盖面达160万亩。 ——把“林长制”落实再落实。 “现在我们建立了‘山林警长制’,大家生产生活的时候要注意遵守,如果遇到乱砍乱伐、乱捕乱猎的情况,要及时向我们公安机关举报。”10月17日早上,山王坪派出所民警刘陈来到山王坪镇龙泉村,继续为村民宣传“山林警长制”,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以及如何规范林业生产。 近年来,南川充分发挥林长制的统领作用,完善巡林护林工作相关制度,全面推行“智慧林长”,各级林长扎实开展巡林工作,累计巡林1.18万次。此外,该区还深入做实山林警长制、“林长+检察长”、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及公益诉讼检查衔接等机制,全面推动林长制落地见效。 科学实施国土绿化,自2021年以来,南川完成营造林24.7万亩,新增市级绿色示范村3个。实施永隆山1000亩森林景观提升工程,栽植彩叶、开花植物20.5万株。乐村林场森林经营纳入全国试点,启动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 ——向改革要活力要效益。 南川积极探索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赋予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更多权能。同时,探索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两权分离”办证,实行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分别办证,进一步放活了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和保障了收益权,激发了农户和企业的造林热情。 享绿 森林释放出生态红利 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共同富裕新的增长点。在南川,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助力共同富裕的故事比比皆是。 方竹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质嫩肉厚、色美味鲜、营养丰富,被喻为“竹笋之冠”“笋中之王”。南川区现有方竹24.2万亩,年产毛壳笋2.34万吨,实现产值近4.5亿元。 但在过去,方竹笋只限于销售鲜笋、干笋,无疑对产业壮大形成了制约。唯有通过专业化开发,才能让方竹笋成为大产业。 南川区政府与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协议,通过近20次的反复试验和分析检测,研发出以超低温液氮技术、智能精准控制为核心的保鲜技术,2019年在重庆特珍食品有限公司新建1000吨方竹笋速冻生产线,让方竹笋原生态的营养成分、口感味道可以保持一年以上,打破了新鲜方竹笋只能在当年9月至10月集中加工、集中上市的传统规律,为错峰销售、精深加工、提质增价提供了保障,深受消费者青睐。2022年,相继新增重庆轩瑞食品有限公司2000吨、重庆联富食品有限公司500吨方竹笋速冻生产线并于今年国庆正式投产。 方竹笋之外,更多的山林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资产,让老百姓的“钱袋子”不断鼓足。 大有镇石良村,村民冯光成将自家的30多亩林地,通过量化确权后作为股份,交给思凡粮油专业合作社统一打理,不仅能领到林地的保底收益金,还能按股分红,从农民变成股东; 南城街道双河场村,林农汪启禄将承包经营的8560亩林地流转给重庆君态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净赚917万元。之后,他继续对剩下的2000多亩林地进行培育管护,成立南川区禄淑家庭林场,自己当老板,享受改革福利; 南川区乐村林场,通过森林经营和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一批康养项目正在成形、成熟…… 目前,南川已发展家庭林场24家、森林人家88家、林业专业合作社206个、林业大户85个,规模经营面积达43万亩,涉及特色经果林种植、用材林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加工等,解决剩余劳动力3000多个,年产值超10亿元。 积极作为、不懈探索,南川用实际行动、阶段成果诠释了一个深刻内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南川又定下了新目标:未来5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若干年后再度回首,相信人们会更清晰地看到:南川坚定不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讲故事 说变化>>> 变化就在一“念”间 秋高气爽,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青山绿水间掩映着田园农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夏天,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帐篷营地五彩缤纷、乡村集市人来人往,乡村民舍全部满员…… “要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概括起来就是‘两山论’理念落地生根,乡亲们的思想观念焕然一新。”庙坝村党支部书记程坤祥说,2017年,根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部署,庙坝村召集全体村民开会,确定了依托生态、发展旅游、富村富民的路子。 说干就干。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引景区的客人进村。近年来,全村建设骨干道路25公里,升级改造通社支路、入户路、院坝路15公里,打通了乡村旅游的“动脉”和“毛细血管”。 进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有6户人家办起了农家乐。按照村里制定的“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的要求,全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旧房整治、建公厕、清河道、评选清洁之星……村里村外焕然一新。“长了村里人的脸面,也鼓了村民们的钱包。”村民们表示。 2020年,庙坝村与四川美术学院达成课题研究合作意向,共同打造“白颊黑叶猴主题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后,黑叶猴雕塑在村里一个一个落地,黑叶猴的标识分布四处,村民当起了志愿者,向游客宣讲黑叶猴保护知识。 村民们也依托乡村旅游,发展起了自家产业。村民田应权是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人,现在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到外村当了20年上门女婿的梁大文,回到庙坝村养殖中蜂,年收入达20万元……如今的庙坝,绿色发展的红利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越来越绿的山水,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回报。 王静 刘廷 图/汪新
2022-10-21南川:加快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南川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摄/赵志 今年夏天,南川旅游又火了一把——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不少市民前来避暑消夏。仅6月~7月,全区接待游客606万人次,同比增长29.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36亿元,同比增长38.3%。避暑经济的火爆,为南川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南川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部署中,南川被赋予了“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新机遇、新使命,就要有新担当。南川锁定“一区目标”,突出“两化路径”,致力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 互联互通 加快融入“一日生活圈” 8月,来自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的消息称,《重庆中心城区至永川等4条市域(郊)铁路勘察设计总承包招标公告》已正式发布,这意味着4条市域(郊)铁路离开建又近了一步。其中的C6线正是中心城区至南川线路。 同城化发展,首先要缩短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 南川区坚持把交通作为同城化的先行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着力建设“快进、畅行、慢游”的交通体系,建设中心城区东向、南向出渝大通道门户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 “快进”,加快推动渝湘高铁、渝湘高速复线、西环高速建设,积极推进市域铁路前期工作,打造与中心城区快速衔接的多层次交通网络。 “畅行”,加快环金佛山道路和上金佛山快速通道建设,有序实施山王坪K线道路、金山湖左岸公路等道路建设。 “慢游”,打造环金佛山健康步道,构建景区骑行系统,新建南坡上山步游道,整修北坡、西坡上山步游道等。 在南川与中心城区之间,交通路网渐次铺开、向好而行。已建成南涪铁路和渝湘、南万、南涪、南道、南两5条高速公路,2025年渝湘高铁开通运行,渝湘复线高速中心城区至南川段建成投用,“一小时上金佛山”“一日生活圈”的愿景将得以实现,未来将形成7个方向高速公路、4个方向铁路大通道,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拓展空间 着力优化功能布局 近年来,南川区着力优化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大观田园新城、东部新城、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完善卫星城镇功能,打造中心城区空间拓展首选地,让更多的产业、人口在这里落地生根。 大观田园新城是南川同城化发展的“第一门户”。田园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24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含大观镇、木凉镇、黎香湖镇、河图镇和兴隆镇5个乡镇,全域平均海拔740米,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年平均气温16.6℃,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田园新城突出“田园、大健康”主题,布局休闲度假、生态康养、旅游观光、科研教育、乡旅休闲、研创孵化、文创艺术及品质人居的大健康产业。 目前,已成功引进重庆中医药研究院等中医药企业,蓝城集团桃李春风、中颐油茶小镇、长昇中国生命健康科学城等康养度假宜居项目,为新城建设奠定了项目及产业支撑。 未来,这里将发挥重庆大都市卫星城作用,承接主城区城市功能及人口转移,辐射渝南黔北相关区域。 此外,南川城区还将向东、向北延伸拓展。向北,以北固片区的渝湘高铁南川北站为原点,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重点布局TOD综合体、滨河公园、品质居住区等产城融合项目;向东,依托商贸物流园区打造6平方公里东部新城,为南川商贸发展和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 聚势发力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生态优势,是南川先行区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 南川拥有丰厚的生态家底,坚持把“三优禀赋”“三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践行和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提升“含金量”,擦亮金佛山“金”字招牌。先后接管运营金佛山北坡,完成西坡控股经营,打通体制机制障碍。重新高起点编制《金佛山旅游总体规划》,并按照规划对旅游产品进行提档升级。实施“金佛+春夏秋冬”产品提升行动,唱响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四季歌”。创新推出运动体验、休闲康养、亲子研学、精品民宿等业态产品,推动旅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齐升”。 聚焦大健康,依托金佛山“中华药库”的宝贵资源,加速构建“种加销、产学研、医药养、教文旅”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全链发展格局,有序建设百亿级的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40多家医药企业相继落地。打造重庆四季康养“第一居所”,培育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四种业态,推进123个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8亿元。良瑜养生谷、乐村兴茂、金佛东麓等一批文旅康养产品投放市场,销售康养物业7100套,生态康养产值首破100亿元,获评2020年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00强区县。 城乡一体化,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实施金佛山景区提档升级、推动东街焕新重生、重塑大观园的形象和内涵等方式,串联起一个又一个节点性、支撑性项目,基本形成“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发展态势和格局。金佛山旅游品质得到明显提升,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东街入选重庆新地标10强,成功“引客入城”,尹子祠、金佛山书画院等大批文旅项目持续上新。大观原点获评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盐井梯田、“稻香渔歌”等农文旅项目加速涌现。 王静 刘廷
2022-10-20南川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筑梦谱新篇
创新探索组建“书记工作室” 南川区网联会成员直播带货助农增收 开展廉洁主题教育 摄/汪新 办好南川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这是南川全区上下在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的坚定共识、一贯坚持。 近年来,南川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扛牢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不渝用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持续发力强队伍建设选贤任能,夯实党风廉政“压舱石”,做大网上网下统战“朋友圈”,坚持不懈抓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近年来,南川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始终,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南川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提供坚强引领和有力保障。 传递“好声音”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南川古驿站,位于三泉观音岩,高速公路门前过,又是一道风景线,还是党的政策好,如今旧貌换新颜,转告你的好朋友,欢迎常来古驿站。”近日,南川区三泉镇观音村观音岩驿站“坝坝加油站”,志愿者任隆兴开展理论宣讲时,一时兴起,作诗一首,引得大家拍手叫好。大家不仅愿意听、记得住,还能口口相传。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紧紧跟进一步。 近年来,南川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更加规范,推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读物,作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目,“学习强国”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思想、听新闻、品文化的“枕边书”。 全区开展各类宣讲3.6万余场,“坝坝加油站”“乡村小喇叭”等成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终端枢纽”,把中央精神讲全、讲准、讲透,送到人们心坎上。 守正创新,南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全市试点,“晋级”全国试点。“志愿红”从进村入社,到上门服务;从宣传宣讲,到回应需求;从走进车间服务生产,到走上田坎帮助春耕…… 同时,成功打造全市首个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孵化骨干志愿者18000余名,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6万余场,打造“百姓影棚”“凤江习语”“承铄讲堂”等品牌,创新工作案例入选中央文明办《工作方法100例》。 在“坝坝加油站”的基础上,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一步探索了“户连网”等新方法、新路径。 根据“地缘相邻、感情相近、方便管理”构建“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群小家”的“户连网”三级网格体系,按照“志趣相投、产业相融、自愿参与”在“户连网”中组建产业、科普、健康、文化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特色小家”,推行骨干志愿者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实施问生计、问诉求、问建议、问良策、问经验,红白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合理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的“五问五到”服务。 同时,把“户连网”建设与带领群众致富兴业、参与农村改革等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头人、农技能手为“领头羊”,成立“田秀才”“农博士”“金大嫂”等特色小家,形成群众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平台。 密织“能力网”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李叔,可以帮我接一下孩子,让他在你那里先做作业吗?”“老李,我老伴突然头晕得厉害,可否麻烦您去家里看看?”……自从当上泽京时代小区11栋“党群小家”的“家长”,老党员李永进的退休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 “党群小家”,成为南川46个党组、1376个基层党支部、3万多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南川区持续深化“五进五联”行动,采取“1名家长+1名红色物业管家+N名志愿者+N户住户”的方式,组建“党群小家”1300余个,把党的组织体系从支部、小组延伸至家家户户,让党员作用发挥在居民身边。 “在组织体系完善的同时,能力建设也至关重要。”在南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看来,队伍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抓好“关键少数”,强化带头人的能力建设。 其中,组建“书记工作室”便是创新探索之一。 在一个区域内,由一名得力的基层书记作为召集人,其余村(社区)书记以及重点储备培养的村级后备干部、本土人才参与,通过书记夜校培训、外出观摩学习、共商突出问题解决等方式,实现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 目前,南川已在34个乡镇(街道)组建35个“书记工作室”,实现城乡全覆盖,并扎实推进书记项目、书记清单、书记实训、书记论坛、书记述评等工作,其中实施书记项目300余个,大幅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除此之外,围绕基层党组织的“效能提升”,南川还展开了一系列大胆尝试—— 持续实施创新揭榜、课题领办、流动现场“三项机制”,推动多层级、多区域党组织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等活动,促进比学赶超,推动互看互学互比;打破制度藩篱,先后选派15名体制外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岗位;探索建立干部下沉常态机制,投入抗旱保收、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 另外,南川区坚持实施科技人才集聚、青年人才筑梦、产业人才培育、金山英才甄选“四大工程”,建立人才项目揭榜机制,实现了全区重点人才数量质量的“双提升”,也为队伍能力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筑牢“压舱石”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前不久,南川区纪委监委三楼会议室,多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被约谈警戒,红了脸,出了汗。他们所在乡镇“上榜”了南川区2022年“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第二季度评选名单。 反向评议,正是南川倒逼作风建设的一大创新举措。 近年来,南川就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持续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深受群众好评。今年开展的“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是南川针对基层管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又一次刀刃向内、自我施压。 与此同时,南川始终坚持“有重点、具体化”抓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中央部署到哪里,群众需求到哪里,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就跟进到哪里。 例如,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建立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示范村蹲点监督制度;集中整治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坚持“一领域一专项一方案”,开展粮食储备、疫情防控、大项目建设等专项监督巡查等。 “猛药治标,文化正本。”在南川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针方略的过程中,“不想”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难的,要靠理想信念教育,靠廉洁文化涵养。 走进大观镇龙川江畔的“乡村振兴·与廉同行”文化长廊,移步换景的廉洁文化让参观者印象深刻:广场上,一块石、一面旗、一把尺、一杆秤、一面镜,提醒党员干部心有戒、行其正庄重沉稳;“半鸭知县、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道台、四知先生”故事微雕生动形象…… 而这正是南川坚持以廉洁文化建设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南川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推动“一园一廊一馆一基地”廉洁文化阵地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廉政文化公园、“乡村振兴、与廉同行”廉洁文化长廊、“守住勤廉、行稳致远”清廉家风馆、“激浊扬清、警钟长鸣”反腐倡廉基地),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自觉,营造以文化人、以文润德、以文养廉的浓厚氛围。 画好“同心圆” 广泛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 “200多万元的贷款还款延缓一年,简直是雪中送炭。”近日,南川工业园区龙岩组团的一家机械企业在区委统战部的努力协调下,顺利申请到银行的“无还本续贷”政策。 近年来,南川区持续深入探索“统战+金融+协会”机制,搭建起融资对接、企业互助、银企合作三个平台,推出民营企业风险补偿资金、转贷应急周转金等多个融资新产品,累计为超过1.5万户的非公企业融资上百亿元。 而这正是南川凝聚非公经济人士力量的一个缩影。 有数据显示,南川区非公经济主体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9%以上,非公经济对地区GDP贡献率超过70%,贡献城镇就业85%以上,支撑起了南川地方发展的“大半壁江山”。 围绕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南川尝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建立南川区商会大厦非公党委,成立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加强各类基层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区内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958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架起与非公经济人士沟通联系绿色通道;把非公经济人士纳入全区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举办“浙大班”“上海交大班”等,重点加强年轻一代青年企业家培养…… 在备受呵护的同时,南川的民营经济人士也在积极展现统战作为,主动“反哺”发展。 他们积极参与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15名企业家主动请缨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名誉村主任”,136家企业结对帮扶34个乡镇(街道),投入资金近7亿元,发展项目22个;积极参与防疫抗旱行动等。 另外,为了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新的社会阶层(网络)、民营经济界、民族宗教界及港澳台侨界等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南川区还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例如,创新成立统一战线“同心·夜校”,建成民主党派、统战团体、镇街分校15所,打造统一战线政治引领新阵地;探索创建党外人士“建言督办”机制,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其建言献策有人办、能落实、见实效,今年以来已提交高质量调研报告19篇,建言献策、社情民意等330余篇(条)。 一股推动南川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正在加速汇聚。 讲故事 说变化>>> 农家院坝话幸福 10月11日,南川区在鸣玉镇坝坝加油站开展“话变迁·晒幸福”——“喜迎党的二十大 幸福生活我来讲”系列宣讲活动,村民们围坐在院坝内,谈变化、忆发展、话幸福。 “这些年,乡村的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呀!咱们向家沟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见证,我们与四川美术学院进行校地合作,打造向家沟乡村振兴示范长廊,以艺术赋能乡村,因地制宜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面貌大变样,变得又美又有艺术范。”鸣玉镇中心社区第一书记韩楚与村民们聊起近年来中心社区的变化。 “环境改了,产业也就跟着发展起来。今年我就在2亩多稻田里养了鱼,水稻收了2000多斤,鱼还有几百斤,收益相当不错。”村民向华长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接过韩楚的话茬,笑着讲起自己的体会。他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向家沟乡村振兴示范长廊发展鱼稻共生产业,改变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方式,不仅能提高农副产品质量,还能提高农户的收入。 “向家沟的人和景都今非昔比,生活环境好,赚钱也不愁,生活有了新盼头。”“靠着这些产业,就近务工每月增收2000多元。”“游客多起来,我卖农副产品最多的一天卖了500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起身边的变化,院坝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王静 刘廷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2022-10-20南川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 绿色赋能产业发展
工业园区龙岩组团 铝器时代智能生产线 页岩气勘探开发 工业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 南川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工业提质”精准发力,全区制造业发展空间持续拓展、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智能发展成效初显、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南川工业坚定不移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为抓手,加快建设现代工业集群。 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135家,博赛集团荣登2021年重庆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榜首,鸿路钢构全面达产后将迈上百亿级台阶。 一园四组团 沿链聚合集群发展 纵观世界经济版图,产业集群形成的色彩斑斓、块状分明的“经济马赛克”现象突出,大多数财富都是在这些区域创造。 园区,自然是南川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近年来,南川区不断育龙头、补链条,推动既有产业加快串成“链”、连成“片”,加快工业集群化发展步伐,绘制出了一幅“一园四组团多基地”的工业版图,即龙岩、水江、南平、大观四大组团,鸣玉、神童、兴隆等多基地,控规达39.4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5.7平方公里。 每个组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其中,龙岩组团着力打造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智能产品、铝材料等产业,现入驻企业近100家,包括铝器时代、超群工业、西友幕墙、海塑南邦等一大批铝加工链条企业。 南平组团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智能化产品、部品部件、装备制造,形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引入了鸿路钢构、泰日建材等装配式建筑头部企业,并获授牌“重庆市特色产业(紧固件)建设基地”,配套有国家级紧固件检测中心、重庆市级研发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等。 水江组团重点发展以氧化铝精深加工、再生铝为主的铝材料产业,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精细化工产业,以及页岩气开采设施设备零部件加工及维修维护业,目前聚集了博赛矿业、江南化工、中望固废、吉鑫冶金等企业。 大观组团重点发展中医药、生物医药、美妆、保健品、食品等产业,目前引入有天圣制药、康美药业、中佳信集团等企业。 今年1-8月,工业园区新开工项目16个、新投产项目16个、新升规升限企业7户,采用“云签约”及集中签约方式,签约镁铝合金项目、对苯二胺及下游新材料生产、高端智能环保设备、磷石膏综合利用等项目20个,协议引资128.51亿元。 “产业聚集可以获得规模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南川工业园区‘聚光成芒、集火成炬’的效果正在显现。”南川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绿色 努力创建国家高新区 绿色发展是南川的标签。 在工业园区建设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特色,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集群,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则是南川向“绿色”要动能的表现。 近年来,南川区开启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双引擎”,锁定“高”“新”发展目标,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构建起开放创新、高端产业集聚的增长极。 落户于南川工业园区的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铝合金材料为基础,专注汽车轻量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有电池托盘、铝合金车厢、汽车尾板、高强度结构件等产品。公司研发制造了全球第一款铝合金挤压型材电池托盘,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挤压型材电池托盘生产商,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8亿元。 此外,重庆方略精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专为紧固件、轴承汽摩、笔电、建筑、军工等行业提供冷镦精线产品的专业制造商,工艺技术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重庆市超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3号厂房是市级数字化车间,生产的超轻量化铝合金汽车轮毂,深受国际知名品牌商家的认可和青睐,成功闯入F1世界锦标赛美国大奖赛舞台……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南川工业园区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31家、市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8家;新增市级数字化车间4个,新入库科技型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家评审21家,方略精控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南川区还全面启动了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 做靓园区平台,紧扣国家高新区“新城、产业、科技”核心内涵和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要求,优化园区功能布局、产业布局以及升级园区配套设施。 打造产业高地,大力推动以中医药为主的健康产业和以装配式建筑为主的现代建筑产业创新发展、集群发展、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页岩气产业、以汽车关键零部件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和以环境友好型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集群发展等。 打造创新高地,聚焦中医药、装配式建筑、页岩气、汽车关键零部件、环境友好型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引进培育创新主体;围绕提升中医药、装配式建筑、页岩气、汽车关键零部件、环境友好型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2023年创建成为重庆市级高新区,2026年创建成为国家高新区。”南川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宾至如归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滋养。 近年来,南川工业园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中心工作之一,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试金石”,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为“终点线”,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良好氛围,用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成立于2009年3月的园业集团主要负责工业园区开发管理及全区城乡道路建设,同时还承担全区工业产业发展资金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工作。现有下属11家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10家参股子公司,涉及金融、电力、建筑、物流、房开、环保、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 目前,按照服务南川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园业集团积极筹集资金,全力保障工业园区建设,已累计筹集资金337亿元,其中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累计投入130亿元,进一步优化升级了园区的配套设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南川工业园区更是坚持“一切围绕企业,一切服务企业”的理念,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服务机制,全力服务项目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程化、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家在南川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今年1-8月,园区协助坤煌装备制造园、高科技铝单板等10余个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帮助7家企业获得知识信用价值贷款1290万元,帮助海塑南邦等5家企业融资约5000万元,协助企业解决矛盾纠纷300余起。 南川工业园区还创新服务方式,为每个企业派驻“特派员”,主动靠前服务,抓好项目入驻的手续代办、政策争取等服务保障工作,为企业做好融资担保、减负增效、税收减免、物流保障、协调服务等工作,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同时,园业集团下属的鑫业园区运营管理公司还打造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培育“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 接下来,南川将进一步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瞄准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方向,以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抓手,突出补链、延链、强链,壮大铝材料、页岩气、现代建筑、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进一步优化“一园四组团”功能,培育形成3家以上百亿级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与此同时,南川工业将继续通过聚链成群、协同发展,朝着差异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谱写南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讲故事 说变化>>> 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鸿路钢构在南川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他们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重庆金鸿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七三谈到南川近年来的变化感触颇深。 鸿路钢构项目2016年落户南川区,相继成立重庆金鸿纬科技、重庆鸿路钢结构两家子公司,研发、生产、加工、销售钢结构、墙板等装配式建筑材料。目前,一、二期项目均已投产,形成了年产20万吨产能;三期20条生产线投产,正有序推进规划生产线建设,将形成50万吨产能;下一步,还将建设四期50万吨产能项目。 “从项目入驻开始,我们享受的就是‘一条龙’服务。”严七三说,鸿路钢构项目从招商、建设、投产、发展……全过程都有“特派员”进行一对一服务。为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南川区实行“一家企业、一名区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专班”的联系机制,为企业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从用工、用电、用气等方面入手优化要素保障供给,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一件件实事办到了企业的心坎上,严七三更加觉得当初选择在南川办厂兴业真的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更加充满信心。 王静 刘廷 图片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2022-10-18南川 景美城乡 全域入画
图1:2021年,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打造冰雪经济增长点,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焕发新的魅力。摄/汪新 图2:南川区依托绿水青山,建设了万卷书台等10余处露营地,成为游客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摄/瞿明斌 图3:近年来,南川区加快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内外兼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幸福城。摄/夏于洪 图4: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实施石漠化治理,依托地形种植水杉和柳杉,在秋季形成了“春秋同框”的彩林景观。摄/汪新 图5:近年来,南川区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大观原点成为乡村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全要素”旅游综合体。摄/汪新 图6:南川探索老旧城区更新新路径,打造东街文旅商业综合体,成为引客入城和城市旅游的新引擎。摄/汪新 重庆城里金佛山,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东街之外是原乡。 景城融合,城乡一体。2018年以来,南川以金佛山、东街、大观原点为支点,经纬景城乡,精读一座山、深耕一座城、心居一片田,匠心绘制出一幅“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景城乡融合发展的壮丽画卷。 “靓”景,完成金佛山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营销,打通痛点堵点;实施“金佛+春夏秋冬”产品提升行动,推进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山王坪双色彩林、石溪盐井梯田等一批景区景点以及山地户外运动新项目,推出一批精品旅游康养线路。 “塑”城,融会贯通城市哲学、城市美学和城市科学,在城市更新中厚植人文,打造东街、尹子祠、金佛山书画院等,提升城市颜值,留存城市文脉,“城市会客厅”迎客入城,历史在城市烟火中得以传承,人与城在这里互为景致。 “扮”乡,以建设“田园新城”为目标,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旅游度假产业;探索“农、文、旅”的融合发展,成功打造“内观青山、外观花海”的大观原点,休闲农业、精品民宿、乡村文创、非遗体验,让乡村令人向往。 融要容,融要通,融还要谋。南川还整体设计了“金佛山—城区—大观园”景城乡一体化发展布局,打造城区至金佛山“景城一体”旅游经济带、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推动景区、城市和乡村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营销、一体管理、一体服务,让田园成为城市内景、风景成为城市名片、城市闻到乡村稻香。 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从满目苍翠的金佛山走来,从尹子祠的琅琅读书声中走来,从龙岩城上的烽火岁月中走来,从大观园的泥土芳香中走来……南川,正在“诗与远方”中谱写新华章! 王静 刘廷
2022-10-17南川 四宜之城 魅力花园
金佛山喀斯特桌山地貌 摄/郑彬 重庆城里金佛山,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外是原乡。 南川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承载着中心城区功能疏解、产业分工和人口转移使命。为了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交好“南川答卷”、体现南川作为,近年来,南川区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提出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发展定位。 从市级部署到南川实践,从写入报告到成为全区上下的普遍共识,从一域探索到全面发力,南川区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旅资源优厚“三优”禀赋和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优势,锁定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后花园特质,厚植生态本底,促进产业转型,推动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川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坚持把交通作为发展“先行官”,实施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织密织牢快进、畅行、慢游交通网络,实现“1小时从主城上金佛山”,融入主城都市区“半小时通勤圈”“一日生活圈”,主城都市区后花园的空间形态加速构建。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快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守好一方蓝天、碧水、净土、宁静,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从资源依赖型城市变成环境友好型城市,主城都市区后花园的美丽颜值愈发亮眼。 坚持景城乡、农文旅融合发展,精读一座山、深耕一座城、心居一片田,持续提升金佛山“含金量”,打造大美南川城市名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空间格局雏形初显,文旅融合发展走深走实,主城都市区后花园的底蕴内涵更加深厚。 南川,一座近悦远来的花园之城正加速崛起! 宜居之城 守护绿水青山 人与自然相生相融 截至10月8日,南川区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2天,排主城都市区第一名。截至2021年,南川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连续5年位居主城都市区第一名。 大溪河、藻渡河等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Ⅱ类水质,全区所有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大溪河上榜“重庆十大最美河流”。 …… 南川依山傍水,因生态而美。全域森林覆盖率达55.2%,有大小河流56条。境内金佛山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海拔高差1000多米,负氧离子含量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山王坪春秋同框美景享誉全国,神龙峡、大观原点、黎香湖、金山湖、万卷书台、盐井梯田等景点各具特色。 绿水青山赐予南川优良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南川人感恩惜福、爱山护水,世代守护绿水青山。 持续涵养“绿水青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用好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平台,以更严制度和举措实施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为5900多种植物、2200多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衍环境。严格落实“6+1”责任,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让南川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依托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以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为目标,努力打造“到城区就是到景区”的城市印象,滚动实施景城大道、东街等175个城市提升项目。在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东街入选“重庆新地标10强”,尹子祠、金佛山书画院成为南川文旅新地标。 深入扮靓乡居田园。全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环境持续提升,广大乡村成为市内外游客的“乡愁”之所系。 底子厚,保护严,治理实,南川生态之美、城市之美、田园之美徐徐展现。 宜业之城 转出金山银山 产业与城互促互进 守好绿水青山,变出金山银山。 9月28日,南川区举行2022年第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集中开竣工项目28个,投资145亿元。其中,铝器时代二期建设、页岩气产能建设、新型建材、康养产业等新型、绿色、智能项目分外引人注目。近年来,南川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优的资源、最大的家底,全力推动产业转型,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用绿色助推发展、造福于民。 南川区坚持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聚焦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结构低碳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大力发展铝材料、中医药、新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中新(重庆)国际绿色发展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区页岩气、新型建材等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88.5亿元、增长18.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4%,支撑作用明显加强。 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依托金佛山“中华药库”的宝贵资源,加速构建“种加销、产学研、医药养、教文旅”为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建设百亿级的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5年来,南川中医药产业签约项目40余个,协议引资近500亿元。截至目前,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已形成10平方公里制造基地,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保健品、特色植物资源化妆品、特医食品等为特色的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建成生态中药材种植基地30万亩,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南川区坚持“一切围绕企业,一切服务企业”,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服务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政务服务工作获评全国“服务优化奖”“模式革新奖”。5年来,全区引进落地建设项目159个,完成投资309亿元,新投产项目110个,客商纷至沓来,产业发展蓬勃兴旺。 宜游之城 深化文旅融合 诗与远方相得益彰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南川区旅游市场在全区A级景区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的防疫背景下,依然交出亮眼成绩单:国庆假期7天共接待游客12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71亿元,全区重点监测的民宿全部满房。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南川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得益于南川区推进景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科学决策,得益于南川区坚持一山带全域,构建完善金佛山—城区—大观原点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格局。如今,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发展迅猛、令人向往。 近年来,南川区着力提升金佛山“含金量”,完成金佛山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金佛山+春夏秋冬”行动,培育壮大四季观光、冰雪体验、山地运动、温泉疗养、中医药养生、科普研学等业态,推进神龙峡、山王坪、黎香湖、万卷书台等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一山带全域,打造南川旅游升级版。坚持产城融合、旅城共兴,高品质改造东街、复建尹子祠,建设“美食城”“购物城”“娱乐城”“不夜城”,拓展完善旅游城市功能引客入城,成为重庆文旅新的魅力磁场。创新打造大观原点,实现游客集散、特色餐饮、休闲购物、民宿体验、沉浸式游戏等功能有机融合。以大观为核心,挖掘农耕文化,建设产城景、农文旅融合的大观田园新城,营造了“人在城中住、行在田野间”的田园生活场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成为主城近郊游、周末游和乡村度假首选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旅游业与生态文化、中医药文化、祈福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茶文化有机结合,以文化带动南川旅游行千里致广大。推出露营、垂钓、美食等南川特色文旅地图,打造冰雪运动、户外运动品牌。 如今,南川景、城、乡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齐升”,曾经的观光游拓展为康养游、体验游、度假游。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7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35.2%,南川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阔步前进。 宜养之城 培育四大业态 身与心安即是吾乡 10月3日,家住黎香湖的“新市民”张鹏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组南川秋色美景:波光粼粼的湖面,宁静闲适的村落,硕果累累的田野,山野无名的小花……几年前,张鹏在中海·黎香湖购买了住房,每年暑假带着家人从主城过来避暑。退休后,女儿外出求学,他和妻子干脆搬到黎香湖长住。他说,南川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周边大观镇、河图镇、乾丰镇等特色小镇闲适宁静,秋天还可到金佛山采笋拍照、徒步健身,动静皆宜,非常适合康养休闲。 在南川区,像张鹏这样的“新市民”越来越多。截至2021年,在中海·黎香湖、良瑜国际养生谷等八大康养旅游小镇及城区乡村,大约有4万人购置物业长期居住。除此以外,短期康养度假也备受青睐,睡佛山森林公园、万卷书台花院等地成为市内外游客露营休闲的热门地,民宿、农家乐短期租住等康养形态广受追捧。每到夏季,金佛山周边乡镇的农家乐、闲置农房一方难求、人满为患。据统计,全年到南川康养休闲人数达到近30万人,位居主城都市区各大休闲避暑、旅游康养地前列。 近年来,南川区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布局完善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品牌,推出医疗、健身、温泉、药浴等康养配套设施。运动健身、温泉疗养、中医理疗等各种康养方式齐备,养生、养心、养老功能兼得。国家重要中医药产业基地、全国知名四季康养胜地、同城化优质区域医疗中心的“两地一心”大健康产业格局逐步构建完善,全区康养产业产值已突破100亿元。 南川区通过举办博鳌国际文旅康养论坛金佛山峰会、金佛山国际登山赛、国际旅游日金佛山峰会等节会赛事,把南川康养推向更大的舞台。2020年,南川入选2020年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区)。2022年,良瑜国际养生谷、山语涧森林康养度假区获评首批市级康养基地。“金佛山·福南川”的品牌效应越发响亮,“重庆康养看南川”态势加强呈现。 余凛凛
2022-10-16南川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秋收时节的石溪镇盐井梯田稻谷飘香遍地金黄 瞿明斌 摄 中医药企业加工厂区 记者 汪新 摄 农家乐技能培训 李在华 摄 数说成绩>>> 金秋十月,正是抢抓经营生产的“黄金期”。走进南川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培育车间,一瓶瓶白玉菇菌罐整齐地排列在架上,一簇簇饱满的虫草花长势喜人。高度洁净无尘间呵护菌丝成长,数字化监控室24小时实时监测,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高速运转……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场景,令人惊叹。 “今年8月已建成投用的项目一期,总计230亩可实现年产食用菌4.5万吨,产值4.5亿元。与传统种植生产比较,相当于7万亩土地产出的效益。”南川区华绿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国磊算出一笔“丰收账”。 农业“种”出工业效益,这是南川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川稳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已探索出一条具有南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如今的南川,农业产业发展步履坚实;这里以产业高质量推动,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生产向优向好 聚焦强基提效 粮食产业连年增强 近期,艳阳高照,山乡间一片繁忙。 走进河图镇中图村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这里正喜迎收获。该基地将原来村民一家一户种植的田地集中起来,发展了186亩稻鱼共生综合种养业,经过村民精心管理,现在水稻和鱼均获得了丰收。 “水稻产量虽说和普通稻田差不多,但每亩多收了100公斤左右的稻鱼。”据中图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基地种植的是“宜香优2115”优质水稻,该品种大米市场售价每公斤24元~30元,稻花鲫鱼价格为每公斤30元。这一算,每亩比单纯种水稻增收1300元~1500元。 “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这是南川聚焦粮食产业提质提效的一个典型。 仓廪实,天下安。“推动农业现代化,在于稳住农业基本盘,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全链条生产力。”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川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守住耕地数量红线和质量底线,以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为路径,促进粮食产业全链式发展,为丘陵山区守住“饭碗田”。 干群合力吹响“集结号”,精准施策吹响“冲锋号”,南川全力夯实粮食生产根基“组合拳”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区82.44万亩耕地面积实现只增不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6万亩,占耕地总量的67.4%,累计实施宜机化改造59.5万亩,宜机化面积超过72%。 粮田变良田,农民心里甜。在新一轮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南川更加码提速,突出抓好产业链条提升和价值链条挖掘,用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敲响全区粮食产业前进的铿锵鼓点。 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南川区从“补链强链延链”这个关键上做文章。涌现出了南川储备粮公司、金禾米业、万库粮油等一大批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优质稻加工企业;率先在全市通过有机米基地和产品认证,“南川米”品牌越叫越响。同时,南川还深度挖掘稻田多层面价值,顺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探索发展出了定制水稻、稻鱼种养、稻旅融合等农业生产模式,助力产业增效。 “稻”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筑良田推良法、强链条促融合,稳粮食生产,南川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稻”路。 产业“接二连三” 精准扩规延链 特色产业争奇斗艳 高山之上,云雾之中,成片的方竹笋映入眼帘。9月,正是笋农们收获忙碌时节。 和笋农们同样忙碌的还有南川轩瑞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族刚。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他频繁来往于头渡镇方竹村、德隆镇茶树村等鲜笋集中产地。怎样更好地采挖竹笋保证质量?如何蓄留笋母?指导农户有序地收获鲜笋,他事事关心。 “过去关心这些是因为我是种植户,想要卖出好价钱。现在开办加工企业后,关心这些则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事关企业发展未来。”据贺族刚介绍,随着南川方竹笋产业的持续壮大,他所在的企业也跟进加码。目前新建成的厂房一期已接近完工,二期将于春节前建成。等到全部建成投用,其方竹笋年生产加工能力将从5000吨提升至15000吨,更将新推出2~3个新品上市。 从过去卖原料,到现在卖产品,再到卖品牌,贺族刚和他的轩瑞食品见证了南川特色产业的壮大。 南川大地产兴业旺,除了方竹笋,近年来这里还有中药材、古树茶、南川米、蓝莓等在乡村阡陌遍开“致富花”。这一项项带着“南川号”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百花齐放,截至去年底全区“3+2”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已实现32.8亿元。 “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最终要通过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的交叉重组,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据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南川区农业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新趋势,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告别“原字号”,发展深加工。南川区重点提升古树茶、蓝莓、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截至去年底,全区已累计发展相关加工企业超过110家,其中龙头企业超30家,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蓝莓生产、加工中心,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4亿元。 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南川区将“3+2”特色产业与地域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融合互动,形成了融农耕文化体验馆、金佛山贡米观光生产线、农耕农事体验基地、酿酒生产体验观光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南川区环金佛山自驾游线路、南茶春韵·重庆生态大观园自驾游线路先后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产业深度融合,融出发展“加速度”。塑特色、强连接,以工业理念大抓农业产业化,南川农业正在实现从卖资源走向卖产品、卖文化的华丽转变。 资源深度融合 靶向改革发力 乡村振兴足音铿锵 群山环绕,4000余亩梯田纵横连片,这里是石溪镇盐井村。 9月,已经成熟的稻穗随风摇曳,远看白云与梯田相映成趣。该村利用自己优越的自然条件,持续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高品质有机稻种植,不仅有了自己的优势产业,更成为了全国游客拍照打卡地。 “盐井梯田平均每年迎客近3万人,我们就近吃上了旅游饭。”据盐井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村实施梯田彩绘工程,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农户闲置土地,以红枫、罗汉松、樱花等为主打品种,绿化美化环境,助力乡村旅游,成功打造了“盐井梯田”,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抱团发展省心省力,就是好!”村民谭林说,自己土地都流转给了村里合作社,现在不但能享受分红,他也更加专心朝着“旅游业新农人”努力,利用自家房屋改造的民宿,在旺季时2个月就能收入近20万元。 从发展优势产业,再到农旅无缝连接,盐井村的整个农业生产线形成了一条利益相关的链条,在这条链条上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红利。 “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据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农村改革是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民财产增值效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体制机制创新,更是促进农村人口稳定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 为此,近年来南川区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一项项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南川区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财政、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乡镇和村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统筹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还结合实际探索了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5种发展模式。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联合体,探索农民入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 “三变”改革不断深入。南川区让优势要素在农村生根、优势人才在农村开花、优势产业在农村结果。截至去年底,全区“三变”改革试点村比例扩大到行政村的30%以上,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50%。 小农户融入产业链,农村各类资源加快汇聚。改革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正让南川农民从“为吃而生产”转向“为卖而生产”,唤醒农业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龙搏
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