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开展喜迎二十大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喜迎二十大)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郑海鸥  金秋,收获时节。  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喜迎二十大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  重庆市南川区德隆镇银杏村的一栋栋农房前,挂满了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说起年年丰收,聊起幸福生活,村民们喜上眉梢。  “南川这十年来的变化真是可喜啊,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旧城东街华丽转身……”当地宣讲志愿者姚震生动地讲述着。村民们围坐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变化我们都有切身体会!”返乡创业村民韦毅站起来说,“以前从城区到德隆镇的公路坑坑洼洼,回一次家要走一整天,现在宽敞平整的乡村公路通到了家门口。”  “来旅游的人也多了。今年8月,我把老房子改造成农家乐,常常客满。”村民韦登睿谈起自己的收获,双眼笑成一条缝。  “还要继续奋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笑声、掌声,飘得很远。  “来,把幸福拍出来、笑脸晒出来!”旁边的“百姓影棚”志愿者架好照相机,热情邀请村民们拍起合影。  话变迁、晒幸福,重庆市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小喇叭”“小板凳”“小背篓”等特色宣讲队伍,706名“百姓名嘴”、致富带头人等走进全区820多个文明实践所、站、点,以及群众家门口建设的“坝坝加油站”,开展1200余场“话变迁·晒幸福”——“喜迎党的二十大 幸福生活我来讲”系列宣讲活动和“幸福照出来”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遍布城乡基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充分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独特优势,持续开展喜迎二十大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浅出讲理论、抚今追昔说变化、潜移默化聚人心,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  10月6日,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初一学生荆恩走进刘谦初红色文化园,他说:“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让我触动很深,也备受鼓舞,我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接续奋斗。”  大巴车上深情讲述,场馆里声光电移步换景,实物中见人见事见精神……山东省平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喜迎二十大 追寻红色足迹”红色打卡活动,通过把党史馆、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整合升级为文明实践基地,设计“红色护照”、绘制“红色地图”、丰富“红色线路”、开通“红色公交”,组织全市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观打卡,引导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传承红色基因,以昂扬姿态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平度市实验小学教师王秀霞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参加红色打卡活动,孩子们把艰辛辉煌的过去与光明远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心中和笔下,多了红色和家国情怀。”  “想起了黄花塘,那里是生我的地方,水那么甜,米那么香。那里有我很多的乳娘,一家一家把我喂养……”在江苏盱眙县盱城街道城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县黄梅剧团“展演轻骑兵”正在演出新四军老战士创作的歌曲《想起了黄花塘》,观众凝神静听……  市民刘仁红说:“我父亲也曾是一名新四军战士,一听到这首歌,我就感动得流泪。要多多传播红色文艺作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号召大家在党的领导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红色血脉永赓续 喜迎盛会向未来”,江苏盱眙县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 追忆铁的新四军”红色故事展演系列活动,组织“红太阳”“铁军娃”等本土民间艺术团队走进基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公园广场、中小学校、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200多个场所,以快板、“三句半”等文艺形式讲述革命故事,受到群众欢迎。  上海静安区开展“百年初心路 文明实践行”系列活动,组织文明实践骨干志愿者,聚焦群众需求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疫情防控、帮困助残、法律服务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动文明实践融入基层治理;浙江宁海县举办“喜迎二十大 文明在身边”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微党课、地方文化展演、便民服务、传统文化实践等,在为群众提供组团式文明实践服务同时,让群众感受家乡发展变化、昂扬奋进新时代……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8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8万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8万多个,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各地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开展彰显文明实践特质、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平实务实、温暖热烈,在润物无声中引导群众自信自强、踔厉奋发。

2022-10-13

南川政务服务创新举措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房地产开发项目线上委托测绘,测绘中介服务机构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测绘任务并形成用地测绘成果。  这样的测绘效率,让某房地产开发项目负责人赞不绝口,“他们的测绘工作效率太高了,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该房地产开发项目位于南川西城街道,建设用地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通常情况下,完成全部测绘至少要半个月时间。  此次项目测绘任务何以能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  这得益于南川推出的分阶段测绘事项整合服务,通过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所涉及的10项测绘事项,整合为4项综合测绘事项,实现了为企业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减跑动次数。  这样的例子,在南川政务服务中并不鲜见。近年来,南川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持续改革创新,打通政务“堵点”,化解企业“痛点”,解决群众“难点”,让政务服务更暖心。  竣工验收“多测合一”  实现“交房即交证”  分阶段测绘事项整合服务不仅大幅节省了建设用地的测绘时间,也推动实现了房地产项目规划审批面积与不动产登记面积事项的有效衔接。  “以往购房者接房后,需要等待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拿到《不动产权证》。”南川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助理张静静介绍,竣工验收“多测合一”,将不动产登记附图制图、合图前置,通过综合测绘服务系统进行成果数据共享互认,根据前期建设单位相关资料的准备情况,购房者在接房的同时就可以依建设单位的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实现“接房即领证”。  “对于老百姓来说,现在接房就能拿证,真正实现了买得放心。”8月25日,新东邦晓悦湾项目业主何女士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也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与何女士一样,新东邦晓悦湾项目有100多名业主享受了“接房即领证”的服务。  深化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  为企业省时省钱  8月下旬,南川页岩气田阳春沟区块页岩气采出水处理项目的负责人得到一个好消息,他们的项目评估审批在节省了大量时间的同时还节省了费用。  “以前,采出水处理项目需要逐一进行环评、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的技术评估和审批,时间较长。”南川区生态环境局审批科副科长吴文楠介绍,去年年底,《南川区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创新推行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和入河排污口等论证报告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统一进行技术评估和审批。  由此,南川页岩气田阳春沟区块页岩气采出水处理项目的环评、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的技术评估和审批,不仅可比原有用时至少节约10天时间,同时还能节省费用近万元。  吴文楠介绍,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已有55个需办理排污许可的建设项目,实现“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审查、一次性审批”。  “建设单位一次委托即可完成全部环保手续办理,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为企业、群众节约费用30万元以上。”吴文楠介绍,实施方案的出台,在为建设单位节省环保投资费用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企业产生未验先投、无证排污等违法行为。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爱心摊位”一举多得  9月25日,南川城区上海城小区外,南川福寿镇果农陈新跃早早就在“爱心摊位”上摆放了各种当季水果,等待着顾客光临,“这个摊位既能遮风挡雨,过往的人也多。”  陈新跃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今年7月,他家种的60亩瓜果收获不错,却发愁找不到摊位销售瓜果,“听说南川城区搭建了‘爱心摊位’,专门方便我们瓜果种植户的销售,我就拉着一车西瓜过来看看。”很快,陈新跃就在上海城小区外找到了“爱心摊位”,“这里人流量较大,特别是每天傍晚,在这里耍的人多,水果销路也好。”  南川城区为何会有“爱心摊位”呢?  “南川瓜果种植户比较多,一到瓜果上市季节,城里大街小巷都会有水果摊贩沿街销售,既堵塞交通、影响市容市貌,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南川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西城大队副大队长杨旸介绍,为此,南川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上海城小区、杨泗桥、金科小区等7个地方设置了“爱心摊位”16个,免费提供统一规格的遮阳棚等设施,抽派执法队员在各“爱心摊位”附近巡逻、维持秩序,保障果农货物夜间存放安全。  今年,福寿镇全镇种植了1500余亩西瓜,产量约450万公斤,瓜农们借助“爱心摊位”销售的西瓜就超过100万公斤,销售额400余万元。

2022-10-11

南川 用好改革法宝 变出金山银山

    农村改革能为乡村振兴带来多大的能量?通过改革村民又能获得多少收益?走进山水林草资源丰富的南川,就能找到这两问的答案。  数据显示,通过改革,去年南川244个村(社区)总收入达6331.70万元,村平均收入25.95万元,比2020年增长1.09倍。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5967.42万元,比2020年增长3.2倍。  成绩背后是南川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的结果。  自2018年全市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以来,南川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三变”改革的相关精神要求,把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最大限度盘活乡村长期沉睡的资源资产,真正实现把绿水青山变成更多的金山银山,蹚出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  摸清家底  沉睡资源变资产“再生金”  水江镇山水村海拔在600米至1400米之间,距离城区30公里。由于多丘陵、大山,村里的土地、山坪塘等资源很难受到城市资本的青睐,优质的生态资源慢慢沉睡。  “我们也曾想过办法,但地势偏僻,怎么‘变’也变不出钱。”山水村党支部书记潘洪志说。2020年,当地村民无意间看到地下河的水资源,便萌生了盘活利用的想法。最后通过村支两委的讨论研究,大家觉得可行,于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上争取项目支出,出资修建了蓄水池和管网。  此后,山水村将地下河的水资源卖给当地自来水厂,自来水厂按照约定每月给予集体经济组织1.5万元。通过盘活地下水,沉睡资源真正变成了无价资产。  事实上,把沉睡多年的地下水资源变成“真金白金”,只是南川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缩影。而“三变”前提都在于摸清自己的家底,掌握村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资源。  近年来,为做好“三变”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南川坚持分类清理资源,摸清“变”的基础,对全村的林地、耕地、池塘、废弃学校、废弃村办公室、医院等资产进行系统性摸底,做到家底清,心中有数。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共核实资产总计达17.8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66亿元,为资源变现奠定基础。  找准对象  农民变股东吃下“定心丸”  家底摸清后,成员身份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该如何公平、公正确定?南川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量化股权,按照股权享受分红。  兴隆镇金花村的1324户股东对此有深刻体会。金花村面积13.18平方公里,辖9个农业社,有1325户4320人。经清理核实,全村有耕地8078亩、林地7866亩,集体资产1919.55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5万元。  如何让村民变股东?  金花村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因地制宜,确定了土地股和户籍股,并将资产进行了量化,以户为单位,为1325户农户颁发了股权证,由此过去的农民真正变成了股东。  这一变效果立马显现。  村民将土地等资源交给村里的股份经济联合会社,联合会社通过招商引资,联合10多家农业公司先后发展蓝莓基地3000亩、白茶基地3000亩、再生稻种植基地400亩、果蔬基地1300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200亩等,不仅壮大了产业,村民凭着股权证也实现了按股分红。2021年,户均获得固定分红(流转费)4000元左右,另外在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分红200元左右。  “别看农民变股东有了收益,但如何确定身份一直是‘三变’改革的难点。”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在成员确认上,当地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原则,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做到成员资格应确尽确。  截至目前,全区为15.3万户农户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真正为农民“确实权、颁铁证”,让农民吃下了土地承包的“定心丸”。  去年南川区获得全市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先进集体,今年南川区的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获评市级优秀等次。同时,全区1918个集体经济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34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1684个),是全市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最多的区县,占全市10%。  善于经营  发展资金变股金捧上“金饭碗”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硬如铁。  村级闲置资源变成的钱是给大家分了,还是作为村级发展资金投资项目的股金?金花村党支部书记陈阳之前一直为此发愁。  金花村由于毗邻渝湘高速大观互通,交通便利,村里的部分土地、池塘等资源被农业公司流转,盘活成了资产,村集体账上因此多了一笔钱。同时,为了支持金花村“三变”改革试点,国家还给予支持试点资金100万元。  为了放大资金池,金花村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的50万元和“三变”改革试点资金打捆入股重庆市巨昌农业有限公司,每年按照6%的固定比例进行分红,每年能有9.5万元分红,不仅盘活了资金,还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同时,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南川还结合实际探索了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5种发展模式。  以“资源入股+乡村旅游”模式为例。山王坪镇山王坪村利用1800平方米闲置废旧学校赚来的集体资金,作为避暑养老产业发展的股金,变成了可盈利的经营性资产;头渡镇前星村依托金佛山景区旅游热点,将村里的集体资产作为股金,统一打造前星大峡谷露营旅游基地,不仅做活放大了资产,还找到了一条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的新路。  与此同时,南川区还积极实施集体经济“领头羊”计划,培育壮大三类人才,以更好地盘活集体资产。比如从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中挑选业务骨干、乡村能人、有经济经营能力的人加强培训,使之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导员,成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敢创新的中坚力量。  如今,通过资金变股金,南川有49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达1万~5万元,51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达5万~10万元,144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盘活了“三变”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  陈钰桦

2022-09-27

南川 以改革“小切口”撬动教育大发展

     南川区隆化六小学生挑战并打破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传统篾艺的传承捡拾家乡味道  核心提示  “双减”是教育发展改革棋局上的重要一步,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和价值所在。  以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新篇章为目标的南川区,深刻理解“双减”对撬动基础教育整体变革的重大意义。全区教育系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立德树人谋全局,深化新时代立德树人区域实践范式探索,深入实施中小学减负提质南川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让教育回归本真。  统筹规划,多措并举,蹄疾步稳,南川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落到点上,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强德育综合改革  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日前,南川区沿塘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开展“我为生命负责”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学校通过教育氛围营造、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方式加强学生消防和防溺水主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沿塘小学“我为生命负责”主题教育活动是南川区打造“四有八为”德育精品课程的一个缩影。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对南川而言,如何兼顾区域和学校实际,规划区域德育课程;如何确定各学段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德育要素?  实践分析、深入探究,南川区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中找到了破解问题的办法:以深化中学、小学、幼儿园德育综合改革为抓手,以学生适应生活实际为切入点,构建并实施符合社会需求、富有时代气息、彰显区域特色、适应个性发展的“四有八为”区域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顶层设计着手。南川区出台《关于构建区域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实施意见》规划实施路径和战略目标。制定《南川区中小学德育精品课程规划一览表》,确定以“我为祖国骄傲、为集体添彩、为家庭尽孝、为自己鼓掌、为生命负责、为学习加油、为规则点赞、为社会服务”等“八为”德育精品课程,涵养学生“四有”言行,即“口中有德、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的德育实施路径。  以区域规划为主线。南川区各学校因时、因地、因年段开发实施符合学校校情、学情的“八为”德育课程,借助课堂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活动、德育课题研究等多元化载体和“四有八为”德育工作室,开发德育课程,推进课程实施,推动德育课程形成“一校一品”新格局。  如神童镇中心校开展“我为家庭尽孝”主题教育活动;河图镇中心校以国旗下的个性展示开展“我为自己鼓掌”课程;北师大南川附校的小志愿者们走街串巷,开展“小眼睛看大世界——我身边的文明和不文明现象”评议活动等。  以评价机制为抓手。作为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重要一环,南川区以“七评两展一督导”评价机制助力区域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上下联动,通过学生评、家长评、教研机构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等多元评价,全方位、多角度确保德育实效。  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5年来,南川区“四有八为”区域德育课程开发及区域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认可,受到重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报表扬。  “四有八为”区域德育课程等成功创建为市级德育品牌,其中17门德育课程获市级精品课程,6门德育课程获全国奖项,其区域德育探索立项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和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课题。同时,南川区作为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示范区”之一,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  另外,为深化区域“四有八为”德育品牌培育,南川区还着力打造出极具辨识度与影响力的“礼好·金山美少年”礼仪教育品牌,创新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各校建设成果已开始显现。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质增效赋能“双减”  “双减”的内核是减负增效提质,一增一减之间考验的是一个区域的教育智慧与担当。“双减”落地一年来,南川教育在强化顶层设计、加大专项投入的同时,狠抓作业育人功效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探究课堂教学深层变革。  从多个维度评价、从量的堆积到注重质的提升、从孤立科目到跨学科内容设计、从作业检查走向作业监控……在南川隆化一小,作业布置逐步过渡到作业设计,要求作业内容明确、过程共研、成果共享。例如“虎年画虎”海报设计作业,从插画、文字到虎文化三个评价纬度展开,考查学生多项能力,同时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将作业设计作为一项重要改革来做文章,隆化一小并非孤例。去年来,南川区出台《南川区作业管理十六条》,着力管、究、查、备4个环节,做好培训交流、大赛展评、主题教研3个叠加,推进作业分层分类实施,建立学有困难帮扶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常规校本教研,确保学生当天作业不出校,提高作业育人功效。  减负增效,对课堂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南川区聚焦“问课”行动,紧扣课前、课中、课后、作业4个关键环节,持续全覆盖推进三级“问课”行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夯实课堂主阵地地位。  何为“问课”行动?简言之就是领导走进课堂听课记录、交流探讨。“问课”人可以是学校领导“自己问”,也可以是校外专家“请人问”,还可以是教研员、管理干部“主动问”。  例如在南川一中,学校要求领导干部每学期现场听课不低于30节,听课后和授课老师交流,重点探讨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及作业设计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同时,学校还通过开办“文运大讲堂”,“外请专家”“内推行家”,不断强化“问课”实效;对于新教师采取“师徒制”结对帮扶,让老师们切磋教学艺术、提升教学技术。  “问课”行动成为南川教育系统的一大特色,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课堂提质的重要途径。  截至目前,南川区已开展1000余次规模问课,97个课堂教学范式优化,2轮全员课堂验收,3次随机课堂考评和干部听评课大赛,21次区级课堂展评,实现2项市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新跨越。  构建课后服务体系  多元融合五育并举  去年12月,南川区隆化六小学生同时打破了“最快时间解4×4数字华容道”“1分钟内解最多的4×4数字华容道(25人一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亮眼成绩背后的原因,源于“双减”政策落地后,隆化六小积极探索“完成作业、培优辅差+社团活动、个性发展”的课后延时服务模式,打破纪录的学生们正是利用这一时间段进行了集中练习。  这是隆化六小将特色教学模式和课后延时服务模式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更体现出南川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带来的教育生态改变。  “双减”之下,课后延时服务被重新定义。南川区按“5+2”“1+1”服务方案,开展“保底+特色”的“点餐式、走课式”课后服务,实施“家长学生双评价”机制,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方案指导下,南川各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每天下午5点左右,南川各大校园内,学生兴趣高昂,积极参加特色艺术课程、体育运动课程、劳动实践课程……课后延时服务开展有声有色。  目前,南川区已开设70余门“保底+特色”课程,引入“家长学生双评价”机制,惠及全区义务教育学生。  优化机制家校协同  合力提升育人实效  以《南川区中小学减负提质实施办法》为行动指南,南川区借力“双减”撬动全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  其中,“五大机制”有力保障了“双减”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据悉,为优化教育管理机制,南川教育系统用“十个一”科学做好“五项管理”,清单化减负;细化“两巡一访”督导机制,围绕“五育并举”“双减”全覆盖、全时段、全要素督查;夯实研训机制,深化蹲点帮扶和集团化订单式培训,聚焦课堂核心,开展听看查访全方位视导和培训;改革评价机制,即时性、阶段性、综合素养等评价三维共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考核机制,调整学校综合考核办法,适时启用降等和一票否决,专项考核“双减”“五项管理”。  “双减”工作的落实,不仅需要工作机制的牵引与推动,更需要家校社多方协同、统筹推进,合力提升育人实效,让“双减”任务在家庭得到落实,实现家校社“同步”。  为凝聚家校育人合力,爱心家访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南川附属学校的一项常态工作。每次家访,老师都要向家长认真细致介绍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详细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向家长介绍了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积极解答家长对“双减”政策的困惑,让教育新政策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南川区大观镇中心校,学校开学初便会分年级召开专题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解读课后延时服务相关文件政策,争取家长支持。同时,开展“走进千家万户关爱万千心灵”的大家访活动,全体教师深入每家每户与家长面对面,掌握制约课后服务推进的“堵点”,对症下药,解决家长、学生的所需所盼。  除了校内改革提质,南川区坚持齐抓共管,以压减培训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风险管控为抓手规范校外培训治理,全力推进校内校外“一盘棋”,系统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立德树人谋全局,落实“双减”提质量。深化改革不停步,攻坚克难立潮头。南川区以“双减”为“小切口”撬动教育大发展,可谓定标明确,发力精准,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数说“双减”  作业设计  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  作业时间控制达标100%;  全区学校展示63篇作业咨政论文;  597篇区级精品作业设计;  67份作业管理先进经验;  3000件学生实践体验劳动锻炼跨学科综合类作业。  课后服务  70余门“保底+特色”课程;  全区课后服务教师参与率97.8%,学生参与率99.2%;  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分别为97.63%、97.9%。  压减校外培训  全区40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清零;  其中转型26所、注销或停办14所,压减率100%。  陈明鑫 张颖  图片由区教委提供

2022-09-21

南川文明花开香满城

       文明南川,满城馨香瞿明斌 摄     志愿者助农抗旱保苗瞿明斌 摄     打造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记者 甘昊旻 摄     “百姓影棚”志愿者走进农家院坝为群众免费拍照任前蔚 摄     志愿者走进“坝坝加油站”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理论“微宣讲”     “户连网”志愿者帮助农户背运稻谷瞿明斌 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赋城文明,满城馨香。  南川,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也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如今,这里正涌动着一股股文明实践的热潮。  2018年底,南川入选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2019年10月,又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  中央有部署、重庆有要求、南川抓落实。  锁定目标、先行先试、坚定出发。致力于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着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离百姓最近、群众最喜爱的活动阵地,南川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强力推进。南川区委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列为全区重大改革事项重点推进。区委书记主抓,一抓到底,多次走进镇街村社、农家院坝,与全区群众一起开展“百讲进百村——六讲”志愿服务活动。打破部门界限,七大平台牵头单位整合资源,实现部门联动、队伍联抓、阵地联用、活动联推,全区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合力向前推。  创新方式、丰富载体、服务于民。凤江习语、乡村小喇叭、科普田秀才等基层宣讲有声有色,百姓影棚、乐善天使、“莎姐”普法、巾帼巧学堂、金山青优伴等志愿服务用心用情,荷仙姑、“六个”龙济、“夜猫子党建+”等移风易俗社会治理有力有效。  在这里,民有所需,即有所应;民有所困,即有所帮;民有所惑,即有所解。志愿服务“户连网”问生计、问诉求、问建议、问良策、问经验,红白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与群众需求无缝衔接,真正“服务到群众心坎上”。  在这里,一个农家院坝、社区广场就是一个“坝坝加油站”,传播知识、学习技能、问询政策、解决困难,时时可“充电”、处处能“加油”、人人得实惠,真正走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这里,志愿服务有规范、有课程、有培训、有礼遇。文明实践培训基地100多名专兼职教师、30多门培训课程、自主编印的教材,孵化出2万多名既懂志愿服务理念,又具备志愿服务能力的初、中、高各层次志愿者。健全的志愿者嘉许、激励、回馈制度,让有德者亦有得。全区志愿服务既有源头活水,更有未来可期。  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一座桥梁、一根纽带,搭建起百姓学习交流的平台,架设起党群、干群之间沟通的桥梁,凝聚起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如今,行走在南川的广袤城乡,环境优美、底蕴深厚的文明新景随处可见;扶危帮困、互助互爱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守信践诺、向上向善的文明之花次第盛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描绘出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大美画卷,奏响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乐章。  打造“志愿服务孵化器” 把文明的种子育出来  “群众最喜欢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什么?最喜欢用‘知心话’传播科学理论,用‘平凡事’弘扬文明风尚,用‘好榜样’引领人人参与,用‘邻里情’倡导关爱互助,用‘小板凳’汇聚治理智慧……”在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培训讲师通过互动引导的方式,结合典型案例对志愿服务项目策划设计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  当志愿者不难,凭着一颗热情奉献的心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就可以。当一个优秀的志愿者却不容易,既要上接天线,懂政策懂知识,还要下接地气,懂得群众的语言、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更要具备熟练的技能和高超的技巧,才能促成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连接、融合,赢得服务对象的心,发挥志愿服务的最大效用。  为了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南川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率先探索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将志愿者服务理念、服务技能、团队合作、项目策划等纳入课程,编写《新时代文明实践“微”读本》一套7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案例选编》等特色教材,开设网络文明加油站、爱我国防、小小志愿者等39项课程,根据志愿者岗位需求,设置初、中、高三级培训班,实行“线上+线下”“课堂+研学”“队伍+活动”多样教学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分层分类培训,不断推动志愿者“志智”双强,为全区志愿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今年虽然经历了连晴高温,但园里的李子没受到很大影响,收成还不错,这主要得益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晚熟李产业发展培育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从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我们技术指导,我家亩产达到了1500公斤。”9月5日,石墙镇楼岭村4组的赵中德背着背篼到李子园摘李子。只见园里的李子挂满枝头,赵中德一把一把地直往背篼里装。  通过培训基地的孵化,全区1017支志愿服务队伍近10万名志愿者走遍城乡各地,开展活动3.6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00万余人次。  在城区公园、广场,81支文明“益”起舞志愿服务队吸纳志愿者4300余人,经过统一规范的培训,将“坝坝舞”队员转化为宣传能手,常态开展文明创建宣传、文明劝导、“大手拉小手”等志愿服务活动,带头示范并号召市民争做文明南川人,践行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文明行为;在木凉镇汉场坝村,“巧农夫”帮帮队志愿服务着力在“旅游+”上做文章,这里成为“重庆市宜居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观镇中江村,由留守妇女组成的“荷仙姑”暖心志愿者服务队撑起了“半边天”,使过去出名的“家家扯皮、户户瞪眼”的吵架村变成了“鸟语花香地,不闻吵闹声”的乡村游打卡地……  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南川区在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的同时,也着力提升对志愿者的礼遇,让有德者亦有得。推出系列志愿者嘉许、激励、回馈制度,用“反哺”的方式鼓励志愿者培训成长和技能升级;探索群众参与机制,解决志愿活动“人气”的问题。建立《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指导办法》,在乡村“益心益行”驿站,志愿活动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物资、图书、服务等;在景区,志愿者持专属的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身份证”,可免费游览;在餐饮店,志愿者可享受折扣优惠……志愿服务正能量实现“双向循环”,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更富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志愿者持久参与的活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热度,更有温度。  广设“坝坝加油站” 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  “我是一个普通农民,既然大家把我推选为劳模,我也有责任带动你们一起致富。”6月25日,南川区大有镇大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坝子上,市级劳模、逢秋荣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秋容严肃而坚定地向乡邻们承诺。冯秋容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户,他学习琢磨出的番茄嫁接技术让优良番茄品种增强抗病能力,种植收入也大大增加。镇里希望他到“坝坝加油站”当志愿者,给村民们讲技术,他二话不说放下手上的活儿就来了。回答完村民们的问题,他主动邀请大家到他的蔬菜基地去实地学操作,他说:“只要你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种出来我还可以帮助销售。”  木凉镇云都寺村民陈玉兰种出高山蔬菜却因为区位、产量等种种因素,销售无保障,看不到发展的出路。区农业农村委的专家志愿者帮她“会诊”,指导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庄,优美的乡村环境、生态的种植方式、多样化的农家体验让游客纷至沓来。自家的困难解决后,陈玉兰主动申请担任附近“坝坝加油站”的站长,带动周边的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大家抱团发展,红红火火搞起了乡村旅游。  ……  如何在乡村建更多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如何吸引老百姓愿意来、喜欢来?如何让阵地的作用发挥更有力有效?南川区瞄准乡间最常见的农家院坝、村社广场,利用老百姓茶余饭后喜欢在院坝聚集闲谈的习惯,把“坝坝会”打造成“加油站”。  “坝坝加油站”的站长有的是德高望重的乡贤,有的是勤劳致富的能人,有的是能言善道的退休教师,有的是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服务的志愿者除了站长,还有区级部门懂理论、懂政策、懂技术的各类专家,以及附近住户中热心的党员干部。人群聚集的赶集日、农事轻松的农闲时,将附近的村民们聚在一起,一张桌子十几条凳子,“坝坝加油站”就正式启动了。坝坝宣讲,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讲政策,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耳中;坝坝学技,通过讲实例讲技术,把种植养殖技术送到群众手上;坝坝议事,村里的发展群众自己说了算;坝坝解难,群众的烦心事扯皮事现场调解现场解决;坝坝问计,提前收集群众的需求,再根据需求组织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阵地建设既省又有,作用发挥既有又优。  几年来,南川区在全覆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基础上,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00多个,设立“坝坝加油站”2600多个,为群众“加油充电”近2.3万场次,以独具特色的方式搭建起全员宣讲、全民参与的政策理论传播舞台、技能学习平台、文明提升讲台,引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一起充电、共同加油、共建文明。  畅通志愿服务“户连网”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8月18日,艳阳高照,南川区冷水关镇杉楠村村民马康安看着地里熟透的稻谷发了愁。马康安年龄较大,劳动力欠缺,好不容易种了几分地稻谷,眼看着成熟了,自己却没法收割。上午9点多,同村村民汪东涛带着3名村民和一台小型收割机出现在马康安的稻田里,几个人分工合作,不一会儿就颗粒归仓了。帮马康安把稻谷晒在地坝上,汪东涛连水都没来得及喝,又和几个人匆匆离开了。  汪东涛为什么主动带着村民来帮忙?原来,他不仅是马康安的乡邻,更是其所在小家的“家长”。结合当前农村常住人口较少、年龄普遍偏大、劳动力欠缺等实际情况,南川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创新探索了“户连网”新模式。纵向层面,根据“地缘相邻、感情相近、方便管理”的原则,“户连网”构建了“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群小家”三级网格;横向层面,根据“志趣相投、产业相融、自愿参与”的原则,“户连网”组建了产业、科普、健康、文化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小家”。小家由党员志愿者、产业带头人、新乡贤、先进典型等担任家长。这样一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中各类小家让每家每户都身处其中。家人有困难,家长自然有义务帮忙。  家长帮家人,家人间互帮。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是参与者。“小家”家长人熟、地熟、民意熟,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实施“问生计、问诉求、问建议、问良策、问经验,红白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合理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的“五问五到”服务。目前,全区2万余名骨干志愿者通过“五问五到”遍访工作,征求群众意见7560余条,帮助解决各类急事难事1600多件,真正做到“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诉有人听、苦有人问、喜有人贺”,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温暖送进群众心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  今年夏天全市各地高温干旱,森林防火一度成为全区干部群众心上绷得最紧的弦。南川区鸣玉镇文化社区“蔬菜小家”家长严群英就发挥家长作用,利用晚上的时间录制了森林防火及蔬菜秋种注意事项的微视频,不仅在小家群里得到大家的积极回应,还在全镇范围内广为传播,为森林防火工作作出积极贡献。依托“鸣玉稻香渔歌”抖音视频号及微信公众号,开展“石牛播报”理论微宣讲,由骨干志愿者、“小家”家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和认可。  在石溪镇盐井村,“百姓名嘴”刘建红组建起“耕读人家”,梯田田坎上、热门民宿里,一张板凳、一把蒲扇就是他的宣讲道具,不时组织村民和游客开展读书活动、理论宣讲,用乡音乡语传递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关切。  在德隆镇陶坪村,村民通过“陶坪人家”议事会共商发展大计,齐心协力发展乡村旅游,开设农家乐19家,解决了100多人就地就业,带动了土特产就地销售10多万元。同时,成立了洞砦察探、游客服务、环境卫生等3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吸引了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在周末回村参加志愿服务。  “户连网”连户连人更连心。“户连网”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提振了用好富民政策、创建美好生活的信心,织就一张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之网。  余凛凛 龙博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

2022-09-15

优化功能布局 提升城市能级

  优化功能布局 提升城市能级   南川 打造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的都市后花园      盛夏的南川,客流如织。今年入夏以来,南川区已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   人们或在金佛山上纵情山水,尽享18℃的清凉;或在大观的原乡别院里小憩片刻,体会心灵深处的静谧;抑或入夜后,到南川城里逛上一圈,在习习江风、灯火阑珊中,品味独特的城市记忆……   “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南川魅力愈发凸显。   近年来,南川区加快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步伐,坚持从大局中找准发展方位,着力优化功能布局,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在打造城市新地标东街文旅小镇的基础上,规划连接中心城区第一站的田园新城,布局高铁新城,建设商贸物流园区东部新城……   一座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的都市后花园正在崛起。   建设一百平方公里的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南川城品质越来越高。”这是近年来南川市民的直观感受。不光东街成为近悦远来的打卡地,尹子祠、金佛山书画院等文化地标也“拔地而起”。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功能布局渐次清晰。   向北,南川区正在以北固片区的渝湘高铁南川北站为原点,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左右的高铁新城,将重点布局TOD综合体、滨河公园、品质居住区等产城融合项目;   向东,依托商贸物流园区打造的6平方公里东部新城加速崛起,一大批高品质住宅拔地而起,妇幼保健院、南川中学初中部投用,东胜小学完成改扩建,金华体育公园即将开园;   在大观,正在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产城景、农文旅融合的大观田园新城,打造南川同城化发展的“第一门户”。其中,布局了约10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小镇片区,已与重庆工职院、重庆旅职院达成落地意向。   ……   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近年来,南川坚持贯彻景城乡融合发展理念,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通过持续实施金佛山景区提档升级、推动东街焕新重生、重塑大观园的形象和内涵等方式,串联起一个又一个节点性、支撑性项目,基本形成“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发展态势和格局。   对“金佛山—南川城—大观园”三个片区实施景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布局,加速构建“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格局,推动各区域组团式、特色化发展。   ——“一核”即以城区为核心,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为抓手,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   ——“两带”即以景城大道为主轴,构建城区至金佛山的“景城一体”旅游经济带;以大观原点为牵引,构建城区至大观的“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   当前,景城大道正在提速建设,有望年内完工通车。届时,南川区将以此路为联结,把沿线金佛山景区、天星温泉小镇、良瑜国际养生谷、东街等项目串珠成链。   ——“多点”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突出主体功能,分类推进重点镇、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当前,兴隆、木凉、黎香湖、河图等一个个特色鲜明、各美其美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呈现。   未来,这100平方公里的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将成为南川区同城化发展的主战场,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空间拓展首选地、功能疏解承接地。   同时,南川正在做足“含金量”文章,推进金佛山提档升级九大工程建设,形成“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东街之外是原乡”全域旅游格局,不断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区域发展之基。产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南川景城乡融合发展的成色和品质。   经过充分、深刻审视自身的使命定位和资源价值,近年来,南川区坚持把“三优禀赋”“三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践行和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之路,为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硬实力”支撑。   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积极培育中医药、康养等产业,是南川践行“生态产业化”的生动实践。   在南川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上药慧远庆龙药业的生产车间里日渐忙碌,一群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帽子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生产线设备做最后调试。正式投产后,将产出500多种药饮片、保健品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预计年产量可达5000吨。   近年来,南川区依托金佛山“中华药库”的宝贵资源,加速构建“种加销、产学研、医药养、教文旅”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全链发展格局,有序建设百亿级的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   同时,南川区还在聚力发展康养产业,培育壮大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打造重庆四季康养“第一居所”,加速形成“重庆康养看南川”态势,良瑜、兴茂、金佛东麓等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竞相发力,养老、温泉、运动等康养产品体系日渐完善。今年上半年,实现康养物业销售5.2万平方米、3.6亿元。   深耕旅游产业,是南川“生态产业化”的又一坚持。   近年来,南川区围绕“金佛山”这一核心资源,持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金佛山景区全面提档升级的基础上,推出山王坪、万卷书台、窑湾森林公园、金山湖等一大批新晋热门打卡地,在“四季观光”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运动体验、休闲康养、亲子研学、精品民宿等业态产品,推动南川旅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齐升”。   同时,以景城乡融合发展为引领,南川区还加大了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方面的探索。例如,东街、尹子祠、金佛山书画院、龙岩城等大批文旅项目持续上新;大观原点、盐井梯田、“稻香渔歌”等农旅项目加速涌现。   此外,南川工业、农业的“绿色嬗变”,正是推动“产业生态化”的真实写照。   工业领域,南川区坚持以绿色创新发展为引领,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聚焦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结构低碳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数字化转型等,培育壮大铝材料、页岩气、现代建筑、机械制造等四大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上半年,页岩气、新型建材等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88.5亿元、增长18.2%,占规上总产值比重提升至70.4%,支撑作用加强。   农业领域,南川区结合富氧、富硒、富锶的优势,加速构建古树茶、方竹笋、中药材、南川米、蓝莓“3+2”特色农业体系,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生产高品质、生态化的优质农产品。   打造内外兼修、城乡共美的都市“后花园”   城市里,大街小巷互联互通、干净整洁,老街区、老社区持续焕新,公园游园加速落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   乡村中,道路宽阔平坦,村舍院落焕然一新,房前屋后花团锦簇,田间地头生机盎然,随处都散发着巴渝风情的浓浓乡愁;   ……   以人为本,聚焦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城乡人居品质,让近者悦、远者来,正是南川推动发展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市品质提升,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   近年来,南川区按照“9+18+N”(9大板块、18个重点专项、N个子项目)的思路,持续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着力规划塑造“到城区就是到景区”的城市印象,加速建设美丽宜居的主城都市区后花园。   截至去年底,南川区累计投资274亿元,滚动实施景城大道、东街等175个城市提升项目。   其中,有别于传统的“微改造”或“大拆大建”,南川区在东街改造中积极探索出的既拆迁又改造的“留旧生新”之路,已成为未来南川区实施城市更新提升的范例和样本。   今年,南川区坚持将“城市更新提升”作为全区工作四大基本面之一,以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为目标,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   城市品质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为此,近年来,南川区坚持在“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人们更向往。   近年来,南川区坚持以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全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宜居宜业美丽乡村雏形初现。   一幅青山绿水间的“富春山居图”正在南川广袤乡村徐徐展开。   未来,南川区将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建设兼具现代功能、本土特色、乡土气息的品质乡村,并依托旅游产业实现农村高颜值、高品质的价值变现,让农村共享城市发展红利,真正实现景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品质、能级的加速提升,进一步拉近了南川与中心城区的距离。在同城化的相向而行中,一座山清水秀的都市“后花园”近在眼前。   王静 刘廷

2022-08-11

一片笋壳的“艺术人生”

         金山镇中心校,胡德厚老师在为孩子们讲授笋壳画制作要领。 (资料图片)   ■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我是一片笋壳。   确切地说,我是金佛山南坡的一片方竹笋壳。   伴随着幼嫩的竹笋破土而出,再看着它节节长高,直到长成迎风簇立的绿竹,我也从竹身上脱落,跌落竹林间。   零落成泥,然后腐烂、分解,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点养分供养这山林。   几乎所有的笋壳,都将以这样的方式走完自己短暂的一生。   我自然也无法逃脱这几乎不可改变的安排,直至那个阳光灿烂的清晨,我的命运突然有了转机。   笋壳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天清晨,一个12岁的小女孩走进竹林将我拾起,放进了背篓。背篓里,有许多和我一样的笋壳。   不,它们中的许多和我并不一样。   我是方竹笋壳,它们有的是金竹笋壳,有的是斑竹笋壳,还有楠竹笋壳、雷竹笋壳……   清晨的阳光下,不同的笋壳呈现着不一样的大小和形状,也呈现着不同的色泽和纹理。   小女孩为什么要捡拾我们呢?许多笋壳和我一样猜测着……是了,山里的村民自古有捡拾笋壳当柴火烧的生活习惯。或许,我们的结局不过是从腐烂成泥变成化为灰烬。罢了,既然结局已注定,能为这世间奉献最后一点光和热,我亦满心欢喜。   奇怪的是,小女孩将我们背回家后,并未将我们塞进灶膛。第二天一早,小女孩又将我们背进了一所学校。校门上,“南川区金山镇中心校”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   “胡老师早上好!周末我捡了些笋壳,您看看能不能用呢?”教学楼下,小女孩取下背篓,将我们递到了一位年近六旬的男老师面前。   “谢谢你,曾晓妍同学!这些笋壳都很不错,你放到三楼工作坊吧!”胡老师一边翻看着我们,一边和小女孩聊着。   曾晓妍走进三楼一间教室,将我们堆放在一张桌子底下。进门的一刹那,我瞥见了教室门上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笋衣艺术工作坊。那一瞬间,我隐隐有些预感:我们这些笋壳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一幅笋壳画,都融合了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午后,胡老师带着一群孩子涌进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笋壳画的制作。大家要先把曾晓妍同学带来的笋壳进行刷毛和熨烫。”胡老师的话,让我惊讶不已:我们这些笋壳也能用来作画?   不等我细想,我们已被孩子们七手八脚搬上了桌子。孩子们每人拿着一把刷子,开始清理我们身上细密的绒毛。给我刷毛的,正是曾晓妍。看着眼前忙碌的孩子们,胡老师慈祥的脸上满是笑容:“晓妍,你是六年级学生,也比较有经验。接下来就由你教其他年级的弟弟妹妹怎么熨烫笋壳吧!”   不一会,熨烫平整的笋壳,被一一分到了孩子们手中。“今天,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笋壳画,可以是卡通人物,可以是竹子、荷花等植物,也可以是蝴蝶、蜻蜓、鸟儿等动物。”胡老师说完后,有些孩子陷入了沉思,有些则成竹在胸立即动手作画……   “大家要想一想老师上节课交代的要点:楠竹笋壳的正面适合表现大面积的深色,背面则适合表现大面积的浅色;有些方竹笋壳的正面有彩色的条纹,适合裁剪后做鸟儿的羽毛……”在曾晓妍的手中,我被裁剪成了竹叶、竹枝,还有蝴蝶的翅膀、触须、眼睛……她又用胶水将各个部分细心地粘贴在白色的卡纸上。   渐渐地,我变成为一幅精美的画作:迎风招展的竹叶上,一只蝴蝶正扑闪着彩色的翅膀飞翔着。再看看四周,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一片笋壳都在孩子们手中发生着蜕变:有些变成了可爱的冰墩墩,有些变成了活灵活现的鱼儿,有些成了古灵精怪的孙悟空……   更让我惊讶的是,几乎每一幅笋壳画,都融合了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如此,每一幅笋壳画,也都由好几层笋壳粘贴而成。   笋壳画要真正变废为宝、形成产业,依然前路漫漫   孩子们的笋壳画有一部分被送进了学校的笋衣艺术作品展示室。几乎每一天,都有人到展示室里参观,也都为笋壳画的美轮美奂赞叹不已。这里,展示着众多精美的笋壳画,让我目不暇接,也让我疑惑不已:最初,是谁想到用笋壳作画呢?   从人们的叙述和介绍中,我慢慢了解了笋壳画创作的故事。   一切缘起,皆因为胡老师。今年56岁的胡老师名叫胡德厚,是土生土长的金山人,也是金山镇中心校的美术老师,擅长雕刻、绘画、书法等。   4年前,胡老师和家人在南川楠竹山公园游玩。家人玩得开心,胡老师却看着漫山遍野的楠竹笋壳陷入了沉思:这么多笋壳,能不能用来做点什么呢?   收集了一堆笋壳带回家,胡老师却并未想好要如何利用。直到有一天,胡老师突发奇想,开始尝试将笋壳剪裁作画。这一开始就收不住了,笋壳画越做越多。   也是这一年,胡老师带着自己的两幅笋壳画,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一个活动。两幅笋壳画当场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收藏。   2019年,新到任的金山镇中心校校长陈远江将笋壳画列为了学校的特色课程,“笋壳画创作选用的是自然脱落的笋壳,几乎是零成本,不会给学生家庭增加负担;同时金山的每个孩子几乎从小就接触笋壳,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由此,我们这些几乎毫无用处的笋壳,走进了孩子们的课堂,开启了“艺术人生”。   近三年里,同学们多次以笋壳画创作代表学校参加南川区的才艺竞赛,多次获奖。上个月,胡老师创作的一小幅笋壳画在南川大观原点景区展示时,被一名游客以300元的价格收藏。这让我们兴奋不已,也让大家看到了笋壳画从课堂走向市场的希望。   金山镇中心校年轻的美术老师廖雪飞在胡德厚的引导下,已基本掌握笋壳画制作技艺;毗邻金山镇中心校的小河中学也计划邀请胡德厚开设笋壳画课程;金山镇上的云溪酒店将笋壳画作为当地特产进行展示,并计划在暑假邀请胡德厚开设笋壳画体验课……可是,笋壳画要真正变废为宝、形成产业,依然前路漫漫。   “一是知道笋壳画的人太少,二是会制作笋壳画的人太少。”听金山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杨娟介绍,镇里准备组织留守妇女进行笋壳画培训,并通过镇里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我们这里有纳鞋底的传统,妇女都有一定的绘画和裁剪基础,经过培训应该会很快上手。”   或许,在各方努力下,会有更多的笋壳像我一样,变身为美丽的笋壳画。我们都充满期待。   (原载《重庆日报》7月11日6版)

2022-07-15

增强造血功能 激发市场活力 南川区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南川区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推动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上成效明显。重庆市将在老年人福利类项目的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南川区支持。 针对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年代久、提档升级筹资难、兜底保障功能差、养老市场不规范等情况,南川区通过引进国有企业作为投资建设主体,按照基础设施共建、服务质量共促、发展成果共享的原则,积极探索公办养老机构在中心化改造的基础上走向国企化改革,促进养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解决养老机构建设投入、特困群体养老保障、富余资源价值发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和弊端,充分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深化养老事业改革发展。 近年来,该区加快建成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7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15个村级互助养老点、3所片区中心敬老院,促成医养结合机构28家,撤销关闭22所“远旧小”的乡镇敬老院,达标提升2所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逐步形成以公办养老机构国企化改革为引领、社会机构养老规范化管理为补充、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架构。 与此同时,通过多元化养老模式有效配合,取得实际应用效果,在养老资金保障方面,随着融资渠道的不断增多,融资变得更加顺畅,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资金筹集渠道,促使在社会服务中享受养老服务的地区和范围逐步呈扩大态势,推动南川区养老体系发展不断完善。 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通讯员 李崎君 

2022-07-07

“变”则通,重庆这些区县抓住了关键

  有效激活、整合“地、钱、人”,“三变”改革正从根本上盘活土地、盘活产业、盘活乡村。   近日,重庆发文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沙坪坝区、渝北区、南川区、綦江区、梁平区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农业农村改革工作创新措施实、效果好,受到表扬。   事实上,“三变”改革一直是重庆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农村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重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要扩面深化“三变”改革。   那么,沙坪坝、南川、梁平等区县在“三变”改革中究竟蹚出了哪些新路子,总结了哪些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两江观察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沙坪坝回龙坝镇梁滩河风景。郭晋 摄/视觉重庆 资源如何变资产   “三变”改革的重点,是高效整合闲散的农村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实现经济价值变现。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重庆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增加到2234个,累计入股耕地、林地270万余亩,盘活集体林地、草地、水域、“四荒地”56万亩,闲置农房等5820套。   对农村而言,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当前农村仍存在耕地撂荒、农房搁置、生态资源浪费等情况,部分土地长期经济效益几乎为零。相关区县深知,只有让土地“活”起来,农村的经济才能“火”起来。   ——挖掘山水资源。沙坪坝累计盘活村集体土地、林地、山坪塘、溶洞等自然资源4.1万亩,中梁镇龙泉村、庆丰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合作,利用天然溶洞打造“一洞天藏”窖藏酒、“溶洞泉水豆芽”等生态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南川头渡镇前星村利用天生桥峡谷、瀑布、溪流等特色资源,打造前星大峡谷露营旅游基地;水江镇山水村依靠优质的水资源,建设原水采集厂,为城区供水公司供应原水,每年集体经济组织增收20万元以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盘活闲置房屋。其中,梁平猎神村就是一个典例。该村正参与打造明月山川渝民宿群,累计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14000余平方米、盘活田土山林近800亩。其中,重庆怡幽谷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梦溪湉园”民宿,闲置宅基地折价入股8%;老鹰窝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利用37户闲置农房,建设“墨林竹院”民宿……闲置农房焕发一新,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在沙坪坝中梁镇,50余栋闲置农房入股企业,成为别具特色的乡村民宿;在綦江石佛村,闲置废旧老办公楼被改建成避暑客栈;在南川山王坪村,1800平方米闲置废旧学校发展起避暑养老产业,“凉资源”变身“热产业”。   ——用好荒地资源。如沙坪坝就清理撂荒地6700亩,进行连片整治、成片打造,统筹种植粮油、蔬菜等农产品,其中凤凰镇五福村集中整治撂荒地150亩,引进业主合股联营开展粮食种植;歌乐村盘活600余亩闲置土地,打造生态观光果园,“荒地”变成“宝地”。   在南川,骑龙镇柏林村将农户200余亩闲置土地统一整理规划打造“红美人”柑橘基地,冷水关镇茶园村、平安村、幸福村303户农户也将1600余亩土地入股茶缘之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打造有机茶种植基地,荒山荒地变成了“生金之地”。   在綦江,横山颐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新寨村315亩撂荒地种植水稻,正浩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打通天星村156亩撂荒地种植玉米,市场化运作让土地综合效益大幅提高。 ▲綦江安稳镇山羊加工产品。颜安 摄/视觉重庆 资金如何变股金   “三变”改革的难点,在于资金能否长期留在乡村,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支点。   众所周知,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一个难题就是投入大、风险高、收益慢,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农村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源性问题。而“资金变股金”,将社会各界闲散资金力量形成合力,扭成一股绳,解决资金单打独斗的局面,为破解资金难找到突破口。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重庆农村“三变”改革集体经营性资产13.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7.1亿元,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比如,沙坪坝整合各级财政资金2428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000万元、集体资金500万元和村民自有资金200万元投入到“三变”改革;綦江统筹财政资金5205万元,634个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其中,形成股金1.9亿元……   这些“聚沙成塔”的资金,首先以“股金”的形式注入到各大生产型企业,为农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夯实基础。   比如,綦江安稳镇安稳村牵头,联合观音村、召台村等筹资300余万元成立重庆市綦江区鸿强食品有限公司,发展种养结合、屠宰加工、羊肉美食、全网销售的安稳山羊全产业链,2021年村集体实现经营性收入400万元;赶水镇麻柳村拉动新炉、双龙、洋渡和龙沧4个村集体组织投资100万元,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利用闲置用地新建泡菜厂,引进奇味佳食品公司联营合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和村集体带动农户种植优势,把赶水草蔸萝卜产业做大做强。   又如,南川金花村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试点资金100万元打捆入股重庆市巨昌农业有限公司,按照6%的固定比例进行分红,每年分红9.5万元。此外,按照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相关规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财政补助资金一定比例在企业配股,每年还可实现配股收益2.58万元。   除了将资金直接入股生产型企业,梁平还创造性将资金入股到金融保险公司,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以设立担保基金、贷款贴息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据悉,梁平财政出资2700万入股重庆市农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第2大股东;出资1.77亿成立梁平兴农融资担保公司,基本解决区农业经营主体涉农贷款需求;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000万元,坚持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承保生猪收益、梁平柚收益、水稻制种等险种,年保险额度6.5亿元……   有了资金保障和保险兜底,截止2021年梁平集体经济组织共持股1.3亿元,每年可分红52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1.1亿元。   ▲4月10日,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村民在采摘白茶。瞿明斌 摄/视觉重庆 农民如何变股东   “三变”改革的目的,是要让农民实现有活干、有钱赚、富起来。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重庆农村“三变”改革使355万农民成为股东,试点村人均增收达510元,农民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需要指出的是,农民之所以长期以来收入微薄,很大原因在于其力量分散和弱小,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三变”改革通过散户整合,让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形成利益共同体。也就意味着,实现“农民变股东”后,村民不仅是农民,也是产业工人,还是企业股东,与“全产业链”牢牢联结在一起,让农民的腰包真正鼓了起来。   在沙坪坝,5.5万农民入股变为股东,形成创业创新基地4个,创造就业岗位600个,农民股东就近务工年收入达到2000万元。丰文街道三河村,改革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万元,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后,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120万元,人均分红6015元。       在南川,金花村万余亩产业基地,涉及800余户3000余人,农户每年实现土地收益305万元,农村闲置劳动力参与基地务工,每年实现务工收益525万元,农户作为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股东,每年实现股东分红43多万元。此外,鸣玉镇中心社区统一开发打造稻香渔歌示范基地,2021年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收入140余万元,为108户农户实现二次分红8.48万元,还通过务工、旅游服务等收入达30余万元,实现财产性增收。   在綦江,全区累计18965人次由农民变股东,比如中峰村367户农户以700亩土地入股特色产业,其中58户入股100亩建设印子山蜂园,每年每亩保底分红400元;147户入股300亩发展中药材蜜源种植基地,每年每亩保底分红200元。此外,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劳务公司193个,有效盘活农村劳动力市场,2021年实现经营性收入7900万元,带动就近就业5500余人,增加农户务工收入1830万元。   以产业为平台,以股份为纽带,“三变”改革正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构建起农民参与的利益共同体,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村持续发展、农民稳步增收,让乡村实现美丽嬗变。 【来源:重庆日报】

2022-07-06

抓城市更新提升,重庆这些区县有妙招!

城市更新提升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强大引擎。 当前,重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0%,逐渐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入推动城市更新提升既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 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发布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名单,沙坪坝、北碚、南川、石柱、江津、铜梁等区县因抓“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城市更新试点示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设、深化“马路办公”等工作措施实、效果好,榜上有名。这些区县有何妙招,两江观察进行了采访。 ▲市民正游览北碚金刚碑古镇。 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喜新”不“厌旧” 抓城市更新提升,从根本上说,首先要把握好新旧转换的均衡度——既要“喜新”,抓好城市更新,又要不“厌旧”,抓实老旧小区改造,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更新提质,是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也是促投资稳增长的关键抓手,在推进初期尤其要注重由点及面推进,充分发挥“模范生”的示范带动作用。 围绕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各区县施展了哪些招数? ——统筹各方力量,变存量资源为增量效益。如北碚在细化推进城市更新试点示范中,注重创造性落实,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共建共享,建立了“政府+社会资本”融资运营模式,为城市更新提供“源头活水”,变“要我抓”为“我要抓”,增强内生动力。引入重庆九街文化产业集团投资5亿元打造集文化保护、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引入重庆壹贰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建设文化创意园区等,实现以点带面串联起周边存量资源,带动片区历史底蕴、商业价值等实现整体增量提升。 ——分类精准施策,让改造更新可持续有活力。老旧小区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是保证改造效果的重点。石柱根据实际情况分类精准施策,实施长效管理:对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成立业委会等自治组织,引进物业实施专业管理;对不具备引入专业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由街道办组建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提供日常保洁、设施设备管护、公共秩序维护等物业服务;对不具备成立“物业服务中心”的老旧小区,建立街道—社区—网格(居民小区)—楼栋(店铺)四级责任体系,共同决定实施居民自治物业管理。 不只是北碚和石柱,全市各地的城市更新试点都逐步从点到面延伸。渝中、九龙坡去年还入选了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因地制宜地对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截至目前,重庆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已达103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400亿元,渝中戴家巷、渝北紫薇路商业街、江北“九街有个单位”等一批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已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休闲游乐打卡好去处。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点赞,“重庆的城市更新工作思路清、路径明、办法实,总体来说,走在全国前列”。 南川东街青年文化小镇。(受访者供图) 强能又提质 把城市功能品质塑造好,是重庆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迈向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关键一环。要抓好城市更新提升,一靠强能,二靠提质,既要增强城市功能,让城市发展更有韧性,又要提升品质,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在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上,各区县也“大招”频出。 ——立足特色化,让抓落实操作性更强。南川在推进落实城市更新中,以位于南川老城区核心区的东街片区更新改造为样本,区别于传统的“微改造”或“大拆大建”,积极探索出既拆迁又改造的“新路”,将部分街区用于拆迁安置,部分修缮改造为具有老旧特色的旅游景区,实现“留旧生新”;打造创新创业基地、社区邻里中心等,让棚户区“变废为宝”,既避免城市更新后的“空心化”,也实现棚户区的演化升级。提档升级后的东街,不仅聚人气还添财气,目前已吸引游客6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成为引客入城和城市旅游的新引擎。 ——统筹化落实,释放重大政策红利。近年来,沙坪坝着眼于生态、安全、生活、人文需要,深入推进磁器口滨江片区治理提升工程,做到“三统筹”:统筹空间与安全,提升抗洪减灾能力,增强应急疏散和空间缓冲能力;统筹生态与生活,治理提升绿化,完善片区滨江休憩功能;统筹发展与人文,打造具有山城特色的城市景观,将“两江四岸”项目升级成展示红岩精神、古镇人文的“窗口”。如今的磁器口空间有效拓展,亲水码头环境优美,防洪能力明显提升,市民游客打卡体验感满满。 南川、沙坪坝等区县的探索实践,是重庆“以人为本”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各区县以《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出台为契机,积极用好城市美学、城市哲学,抓特点、显特色,进一步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让城市有“颜值”更有“内涵”。 ▲沙坪坝区磁器口码头,市民在此赏景玩水。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赋能且添智 城市更新提升,不仅要改造好、建设好,更要通过治理水平的提高,助力重庆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美好城市。在为城市赋能、提升城市智慧化上,各区县又有啥招数? ——下足绣花功夫,让重大政策落实精细化。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江津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设,城市管理部门上线了能自动发现、自动分类上报、自动核查的“城管机器人”,改变过去只能通过信息采集监督员上报、热线投诉、网络舆情、人工查看摄像头等途径发现市民身边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让城市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如今有了“城管机器人”,哪里有问题,一目了然,城市管理盲点无处遁形,智能化管理反应快、效率高的优势尽显无遗。 ——用好智能手段,提升抓落实的智能化水平。信息多跑路,百姓就能少跑腿。铜梁城管执法部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联合重庆大学搭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智慧勤务管理系统,实现集执法勤务随行、案件一网通办、证据云端固定、罚款电子支付、劝诫普法精准为一体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智慧办案“云端”处理新模式,不断丰富城市管理智能化场景应用,监管执法效能、源头治理水平、全民普法效果、执法队伍形象等提升效果明显。 在市级层面,重庆持续深化大城“三管”,将“马路办公”与城市智慧管理相融合,不断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城市管理升级,让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目前,重庆全市全部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城市综合治理“一网统管”、城市运行安全“一屏通览”、融合智慧调度“一键联动”、便民惠民利民“一端服务”,加快构建城市“智”理体系。 概言之,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环境品质,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接下来,全市上下要把城市更新提升这项“常更常新”的大文章做好,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来源:两江观察 【来源:重庆日报】

2022-07-06

青年教师在南川有个“家”

青年教师在南川有个“家”

2022-06-29

南川区发展改革委开展“信用记录关爱日”主题宣传活动

南川区发展改革委开展“信用记录关爱日”主题宣传活动

2022-06-29

重庆南川:金佛山喀斯特夏日云雾风光

重庆南川:金佛山喀斯特夏日云雾风光

2022-06-29

留住青年教师要设身处地留心留人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6/28/content_611473.htm?div=-1

2022-06-28

“留不住心就留不住人”

       前年秋季学期临近开学,7名教师集体申请工作调动,这事触动了南川区教委一班人,他们沉下心来解决问题——   “留不住心就留不住人”   本报记者 陈维灯   教师张鹏和消防员杨一的孩子,将在今年暑假出生。夫妻二人从素昧平生到相识相爱,最想感谢的“媒人”,就是南川区青年教师协会。   南川区青年教师协会尽管2021年5月才成立,但已促成38名青年教师走进婚姻的殿堂。这个协会,也让南川的广大青年教师拥有了一个可以学习、交流、交友互相促进的温暖“大家庭”。   “留不住心就留不住人,留不住人就无法提升教学质量”   南川区青年教师协会的成立,源于7名青年教师的集体工作调动申请。   2020年8月,距新学年开学仅有几天时间,南川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黎富志的办公室,来了7名特殊的“客人”。   “7名青年女教师,都是来申请调动工作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集体申请工作调动,黎富志有些措手不及,“新学年马上就开始了,各项教学工作都已安排就位,临时的人事变动会对工作计划产生很大影响。”   然而,看到7名教师申请调动的理由后,黎富志沉默了。   “7个人都不是南川人,因为在老家处了对象,都申请调回老家工作。”黎富志心如刀绞,万般无奈批准了她们的申请,“这事情不能耽误啊,一耽误很可能就是一辈子。”   随后,在黎富志的建议下,南川区教委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方式,对南川区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情况有了详细了解。调查发现,这些教师往往面临交友圈狭窄、休闲活动相对单调、城区无住房、单身教师成家困难等诸多问题。   “留不住心就留不住人,留不住人就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解决青年教师面临的问题,成为摆在黎富志等南川区教委领导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交友的平台”   “一到周末,这些留在学校的女娃娃就成了‘留守老师’。”南川区金山镇中心校校长陈远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学校所在地是“三山夹两溪”,周末在校的老师除了家访,就只能沿着两条溪边闲逛。   2020年9月,黎富志到校调研,与陈远江促膝长谈后,萌发了成立一个松散组织、吸纳青年教师加入并定期组织活动的想法,“这个组织肯定是非正式、非官方的,但要能够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交友的平台。”   让黎富志没想到的是,想法一提出就赢得了各方支持。有人建议成立“南川区青年教师协会”,由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单位会员原则上为教育系统的各单位,个人会员原则上为年龄在35岁以下的在职在编教师。   “青年教师真是踊跃加入啊,全区未婚青年教师409人全部加入;全区教育系统70余个单位全部成为会员;还有很多友好单位捐赠物资和现金60余万元。”黎富志说。   如今,南川区青年教师协会已开展与政法系统、电力公司、中石化、团区委等单位的联谊活动20余次,兴趣小组活动15次。   正是在2021年5月底的一次联谊活动上,河图镇中心校教师张鹏结识了南川区消防系统的杨一,并喜结连理。来自万盛的张鹏也由此安家南川区,“现在赶我走,我都不走了。”   “城里有地方住,我们就不用周末当‘留守老师’了”   “我们开设了瑜伽、舞蹈、手工、茶艺等诸多课程,青年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南川区青年教师协会会长赵弟明介绍,协会还为青年教师开展多形式的能力培训,如课件制作、微课制作、课程建设等。   张鹏是音乐教师,正是在一次交流培训活动中,她学会了用敲打纸杯让学生认知音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简单易懂,很受学生欢迎。”   喜欢摄影的陈婕老师则认识了许多美术老师,并在互相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构图、曝光等摄影技能。   “协会的各项活动,不仅让这些老师结交了朋友、找到了爱情,还让他们打开了心扉,更愿意倾诉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河图镇中心校校长李令介绍,在青年教师协会这个平台帮助下,学校一些原本性格内向的教师变得开朗活泼,“陈婕原本不太喜欢表达,现在都成了学校各项活动的主持人了。”   除了组织联谊和兴趣小组活动,南川区青年教师协会还组织各乡镇学校在南川城区相对集中的地方统一租房,让单身青年教师能回到城区过周末,也便于他们参加协会的各项活动。   “租房的费用主要由学校负担,区教委给予一定的补助,对青年教师往返城区和乡镇的路费我们也给予一定的补助。”黎富志介绍,南川区教委已与南川城投公司达成初步意见,用教育系统的门面房置换城投公司的闲置房,为青年教师在南川城区提供约200套单间配套住房。   河图镇中心校教师周欢、杜玉娇等都来自南川区外,如今到了周末就跟着“本地导游”陈婕逛南川城,“城里有地方住,我们就不用周末当‘留守老师’了。”

2022-06-28

南川 提升产业能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鸿璐钢构生产车间 摄/甘昊旻   一季度,南川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稳”:主要指标稳健运行,主导产业稳量提质,发展动能稳中有升,市场活力稳步释放……“稳”的背后,是产业能级提升给予的强大支撑。   近年来,南川区按照全市深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要求,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培育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大健康产业、做好现代农业特色文章,产业能级加速跃升。   培育产业集群   全力推进工业强链补链延链   工业是南川产业能级优化提升的主战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是南川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南川区加快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铝材料、页岩气、现代建筑、机械制造等四大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实载体支撑。规划构筑起15平方公里“一园四组团”,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入驻企业253家,投产企业210户。2021年,完成工业投资77亿元、增长25%。   加快串珠成“链”。抓住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以商招商,补链成群,集聚发展。引入铝器时代、超群工业等企业,延伸铝产业链条,由单纯卖铝原料升级为出售环境友好、附加值高的铝材料、铝产品;打造南平现代建筑产业园,首先定向招商引进鸿路钢构、隆富远大等行业龙头企业,然后瞄准预制混凝土部件、功能板材等关联产业招商。如今,产业园签约关联项目12个,协议引资132.8亿元,去年实现产值39.05亿元。   强化创新引领。高新区创建全面启动,去年新增“四上”企业39家,累计拥有有效期内高新企业3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547家,鼓励和引导恒亚铝业等5个企业成功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   凭借这样的发展思路,南川工业发展后劲十足。以页岩气产业为例。南川区目前已探明页岩气地质资源储量3300亿立方米,今年预计将投产新井50口以上,年产气量预计达到20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仅此一项,年产值就将达到30亿元。   发展大健康产业   绿色资源催生百亿元产值   大健康产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   南川区厚植“三优”禀赋“三富”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向大健康产业这片“新蓝海”进发。   6月,金佛山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即将投用,作为《南川区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重点项目,中心将全面提升中药材初加工、展示、交易、仓储、物流等功能。   依托金佛山“中华药库”之优势,南川在全市率先建立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加快实施中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区、中国生命健康科学城等重大项目,构建“种、加、销、医、养、研”中医药全产业链。目前,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落地企业40余家,华润三九等开工建设,上药慧远等企业投产在即,预计新增产值10亿元。   在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同时,南川康养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   2018年以来,围绕“养生、养心、养老”,南川区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胜势,打好气候牌、森林牌、温泉牌、医养牌、运动牌,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4种业态,“世遗净土·康养胜地”引人瞩目。   亲子家庭农场、网红悬崖游泳池、森林步道……每逢周末,良瑜养生谷好不热闹,吸引了众多中心城区市民前往打卡。作为森林康养的产品之一,良瑜养生谷已然成为都市人回归自然、养生度假的世外桃源,赢得了市场和口碑。近两年,南川区规划建设良瑜、兴茂、黎香湖等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逐步构建了八大康养组团,推出养老、温泉、运动等产品体系,打造重庆四季康养“第一居所”。   目前,以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康养产业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南川获评“2020年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00强区(县)”,“重庆康养看南川”的态势正在加快形成。   做好特色文章   现代农业加快富民兴村   5月,南川数千亩蓝莓进入采收季节,前往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加工厂里,蓝莓汁、蓝莓酱、蓝莓酒等从生产线上下来快速走向市场。   2018年以来,南川蓝莓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成为重庆最大的蓝莓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区县。不仅是鲜果的采摘和果品加工,南川蓝莓已形成育苗栽种、精深加工、冷链储存、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建成了全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南川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都市休闲农业,培育形成以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为主的“3+2”特色优势产业,2021年综合产值达到33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08元,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注重丰富农业发展新内涵,南川通过“农业+”融合发展,推动由“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体验”等转变,为富民兴村注入了强效持久动能: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零突破”,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区县;   农产品精深加工快速发展,建成投用特珍食品方竹笋速冻、金山红古树红茶、大观茶业紧压茶、嘉蓝悦霖蓝莓、庆酒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   乡村游、体验游、生态游成为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4个、示范村12个、示范点15个,2021年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8.7亿元。   今年“五一”,南川大观原点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住民宿、逛集市、游乡村,后备箱被塞得满满的。据介绍,大观原点正在打造乡村振兴共创集群,整合20个乡镇、60余家合作社和加工企业的150个农特产品,创建“乡颂”文创品牌,两年来累计带动8万余名村民增收,成为推动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互动的强力引擎。   南川大地,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王静 刘廷

2022-05-31

南川 民生大事件件抓实 幸福答卷张张暖心

五年来整合资金138亿元,累计实施重点民生实事163件 南川 民生大事件件抓实 幸福答卷张张暖心     美丽的乡村学校 摄/汪新     家庭医生为居民体检 摄/任前蔚     凤嘴江健身公园 摄/夏于洪   核心提示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   近年来,南川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累计实施民生实事163件,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困难群众告别土墙房,住进崭新的房屋;创业政策变好了,就业培训增多了,腰包鼓起来了;塑胶运动场、美丽的教学楼,城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南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聚一份力量。民生实事清单就像一张张答卷彰显了南川区委、区政府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而“幸福”,就是这份答卷最美的底色。   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基层首诊率达60%以上,城区内就诊率90%以上;优化大规模核酸采样点134个;孕产妇死亡率为0;公共场所母婴室配置率达100%;19家医疗机构分别与29家养老机构全覆盖实行医养签约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65.02%……一个个健康水平指标的变化,犹如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书写着2021年南川卫生健康系统在全民健康领域的坚守和奋进。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南川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以外防输入为重点,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方位构筑疫情防控屏障,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南川成为重庆唯一、全国少有的“零疫情”区县。   同时,南川全覆盖核酸检测卫生、文旅、交通、教育、商务等重点行业工作人员8400余名,常态开展市外低风险区返南来南人员核酸检测8万余人。   南川还按照《202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全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任务,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19年,南川试点大观中心卫生院托管河图镇、木凉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不仅节省了开支,还提高了诊疗服务水平,受到周边村民的一致认可。   2021年,南川在鸣玉、大有中心卫生院推广实施“大观”医共体模式,初步构建起公立医院为主导、民营医院参与、中心卫生院为枢纽的“三位一体”医共体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南川完善区域“智慧健康”平台,推进三期“医防融合”建设,完成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院的数据接入,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业务的“功能融合”,升级改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植入个性化体检包,建成数据集成交互统一入口管理;整合医疗信息数据,融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居民电子健康卡“川渝互通”;管控药品通过售药管理系统实现常态化运用,“学生晨午检监测系统”助力疫情防控;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移动支付管理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不仅是医疗,在同样事关千家万户、关系民生福祉的教育领域,南川围绕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着力补齐教育短板,办好优质教育,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未来走向,攸关民生幸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一直以来,南川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凝心聚力促改革、求真务实谋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惠及每一名学生,造福每一个家庭,让教育优质均衡的春风吹拂南川大地。   近5年来,南川加大投资力度,教育投入年均增幅近10%,新(改)建学校38所,建成寄宿制学校35所,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今教育事业面临的根本问题。   南川区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多措并举,将“五育并举”的道路走得更宽更广。   南川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实施“校园文化提升”“校园保洁”两大行动,学校内涵发展与硬件建设同步提升,建成市级及以上特色学校40余所,全区学校一校一品、百花齐放,学生多元成才有了保障。   不仅如此,南川秉承“要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的承诺,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福祉。   杨力(化名)此前一直在福建和父亲一起打工。   为把杨力从校外“拉”回校园,东胜初级中学的老师可真费了一番功夫。   得知杨力退学外出打工,老师千方百计联系到他的父亲,苦口婆心做工作,还将书本、考试卷子快递给杨力,随时答疑解惑。   回到校园后的杨力在老师的关心辅导下,没把功课落下,后来还顺利通过隆化职中春招,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   教育是一份责任,一份关爱。守好教育初心,让教育路上的孩子一个都不落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南川建立了学生资助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8个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精准摸排,对标对人按时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资助6大类25项,受助学生35万人次、资金3.5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全区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失学。   回应群众所盼所思   事事有回应件件抓落实   今年,南川计划投资16亿元,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就业创业、住房改善、养老扶助、文体惠民、便民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实施区级民生实事19件。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2021年,南川在学习教育中开展“以实学促实干、以实干出实绩”行动,既立足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2021年,南川征集“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需求和意见建议4379条,梳理形成区级民生实事69项、各级各部门拟办实事3040项、基层党组织拟办实事983项,并建立“一制两化六定”(“清零”销号管理制,项目化、清单化,定目标、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定人员、定责任)工作机制,倒排工期、打表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这里都是老年人,我们共同语言多,还可以一起唱歌跳舞,也不用自己做饭、做清洁,这才真正是养老生活。”去年7月底,东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刚开业,70多岁的杨奶奶便住了进来,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把亲家薛奶奶也拉了进来一起住。   作为南川首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东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有32张养老服务床位,为入住老人提供食宿、医护、娱乐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也为社区其他居家老人提供个人清洁、助餐、人文关怀等上门服务。   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正是南川回应群众所盼所思,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体现。   位于大观生态园的中海黎香湖项目,是南川康养度假的一张名片,这里常住居民达到1600多户,每年还要接待20多万人次的游客。   此前,该片区供水水源由水库更换为大观水厂,供水水质虽然提高了,但停水、水压小等问题却时有发生。   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开发企业采取多举措临时保障供水,并将“供水难”的问题集中反映给南川区相关部门。   随后,南川为其新增一条供水主管网、新添一套备用电源设备、新建一座备用水厂,彻底解决了区域供水问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近5年来,南川整合各类资金138亿元,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累计实施民生实事163件,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王静 刘廷

2022-05-29

南川 景城乡融合发展 扮靓主城“后花园”

    金佛山东坡马嘴云瀑 摄/陆清华     大观原点 摄/汪新     东街夜景 摄/李康   核心提示   重庆城里金佛山,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中有东街,东街城外是原乡。   近年来,南川区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依托独特的景、城、乡资源禀赋和空间优势,以金佛山、东街、大观原点等为支撑,精读一座山、深耕一座城、心居一片田,推动景城乡融合发展,“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空间格局加快构建,景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协调互补”新格局逐步显现。   金佛山含“金”量不断提升,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东街入选重庆新地标10强,大观原点入选“2020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南川,正向着打造重庆文旅新的增长极、四季康养“第一居所”、中心城区空间拓展首选地和功能疏解承接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目标奋力迈进,绘就景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核两带多点   打造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金佛山片区,高端康养项目加速汇聚、两大滑雪场改造完成;北坡上山公路、游客接待中心、上山索道等大批项目正在提档升级;金山湖水库完成蓄水,“高山平湖”引人入胜;   南川城片区,“老东街”焕发新活力,崛起城市会客厅,打破过去南川旅游不进城、不过夜的痛点堵点,成为南川城市更新的典范;凤嘴江滨河公园、尹子祠公园落成投用,景城大道建设正在加速实施;   大观园片区,“大观原点”正式开门迎客,梅花园、蓝莓园、油茶园等项目全新亮相,以中医药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加速聚集,农文旅体验越来越丰富;   ……   近年来,依托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个又一个节点性、支撑性项目在“金佛山—南川城—大观园”三个片区加速落地,带动大量的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要素资源向这些区域加速汇聚、流动,南川景城乡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协调互补”发展态势。   而这,也为未来南川景城乡融合发展走深走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南川将对“金佛山—南川城—大观园”三个片区实施景城乡一体规划、“多规合一”,加速构建“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格局,打造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各区域组团式、特色化发展。   其中,“一核”即以城区为核心,推动永隆新城和高铁新城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   “两带”即以景城大道为主轴,推动城市功能向景区延伸,构建城区至金佛山“景城一体”旅游经济带;以大观原点为牵引,依托城区至大观快速通道,构建“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   “多点”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突出主体功能,分类推进重点镇、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   塑造“到南川就是到景区”的城市印象   如今,在莺飞草长的时节,南川城里道路两旁,玉兰、桃花、紫叶李、海棠等竞相盛开、美不胜收,市民不用出城,也能尽赏繁花似锦。   作为“景城乡”的极核,南川城的品质,将直接决定景城乡融合发展的成色。   近5年来,南川区持续按照“9+18+N”(9大板块、18个重点专项、N个子项目)的思路,持续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着力规划塑造“到南川就是到景区”的城市印象,加速建设美丽宜居的主城都市区后花园。截至去年底,该区累计投资274亿元,滚动实施景城大道、东街等175个城市提升项目。   南川城中,一个个融合了“城市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城市地标正在拔地而起:   东街作为国内首个小镇青年记忆文旅综合体,进一步擦亮了“城市底片、记忆乡愁、休闲客厅”城市新名片;新建的凤嘴江滨河公园,成为美丽城市的“点睛之笔”;精心修缮的尹子祠文化公园、金佛山书画院等,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与此同时,一个个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项目也在加速落地:   建成南商广场、万达广场等品质商圈;北师大附校二期、人民医院儿科楼、妇幼保健院新院、南川中学初中部、花山公园停车场等一大批公共服务项目竣工投用;中医院住院部、东街公共停车场等项目加快推进。   城市品质,三分建、七分管。   近年来,南川以绣花功夫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一针一线,推动城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促进城市内外兼修,让这座城市更加精致。   未来,南川将坚持“一尊重五统筹”,立足“三山聚首、三江汇流”自然禀赋,促进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四态融合”,推动城市有机生长、内涵发展,在推动新城建设的同时有序实施老旧片区改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预计到2026年,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3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35万。   建设田园新城   打造同城化发展“第一门户”   从渝湘高速大观互通下道,一眼便能望见一个设计感十足的环形建筑矗立在乡野之间。   这正是成功入选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刚投用不久的南川乡村旅游地标项目——大观原点。   该项目由游客中心、商业街、精品酒店、特色民宿、浪漫花海、游戏剧场、农事体验等内容组成,打造乡村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和高端旅游综合体。   大观原点,正是南川谋划田园新城建设的一篇序章。   未来,南川将在大观片区,以重点承载中心城区空间拓展、产业转移、人口转移等功能为目标,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产城景、农文旅融合的大观田园新城,范围涉及到大观镇、兴隆镇、木凉镇、黎香湖镇、河图镇5个乡镇。   建设田园新城,大观片区是有基础和条件的——   区位方面,大观片区地处南川北部,地形平坦开阔,紧邻中心城区,是南川同城化发展的“第一门户”,渝湘高速设有收费站,当前正在积极争取渝湘高铁在大观设站;   产业方面,大观片区的一二三产业基础好、融合度高。例如建有2万亩以蓝莓、精品果蔬、茶叶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落地生产企业40多家,培育探索了“乡村休闲体验型、生态健康养生型、特色产业支撑型、景区景点依托型”4种农文旅融合发展业态;   建设方面,大观原点等地标项目已建成投用;中海黎香湖康养项目生态环境优势突出、设施完善、配套成熟,85%的业主来自中心城区;目前该区正在力争南川—大观—巴南快速干道、城市快轨等项目。   未来的大观田园新城,将重点突出“田园、大健康”主题和生态特色,其中既有“人在城中住,行在田野间”的田园生活场景,又有集“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中医药产业、消费品工业”于一体的卫星城功能特色,将成为南川同城化发展的“第一门户”、主城都市区“会客厅”。   链接>>>   “四态合一”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5月7日~8日,由重庆日报、南川区委、区政府共同举办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理论调研活动在南川区举行。   据了解,南川区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价值,推动生态、形态、文态、业态“四态合一”,探索“农业+文化+旅游”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构建优美形态,构建“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空间格局,搭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舞台。涵养宜居生态,“守”好一方绿水青山,“转”出一片金山银山,提高农文旅融合发展“含绿量”。彰显多元文态,坚持以文塑旅、以文促农,赋予农文旅融合发展“活灵魂”。培育特色业态,围绕乡村休闲体验型、生态健康养生型、特色产业支撑型、景区景点依托型4种类型,培优做强特色产业,打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组合拳”。   2022年南川旅游升级重点项目   新开工项目5个:金佛山西坡旅游接待设施提档升级、金佛山景区旅游、金佛山西坡游客接待中心迁建、蓝城·陶然里、蓝城·桃李春风。   续建项目19个:良瑜国际养生谷、山王坪国际旅游度假区一期、兴茂乐村旅游康养度假区、金佛·东麓、中海黎香湖、凤凰岭油茶康旅综合体、清凉山农旅融合一体化建设、山语涧·康旅度假村、荣盛·金佛山阿尔卡迪亚国际康养度假小镇、长青森林康养度假区、乐村归望云湖森林康养、蓝城·石人山康养度假、金佛山·龙凤村康旅小镇、金山湖康养小镇、金佛山万卷书台花院景区、人民坝至仙女洞公路工程、旅游民宿集群、金山湖滨湖公路、金佛山5A景区(北坡)游客服务中心。   王静 刘廷

2022-05-29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 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唐余方   春节假期结束后,南川区全区上下都呈现出开局争先的干劲: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至黔江铁路站前5标项目启动了“百日大战”行动,确定要完成39个桥梁墩台身建设等任务,全力做好渝湘高铁南川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月,金佛山管理委员会确定了2022年工作要点,将抓住同城化契机,重点推进生态旅游资源改革、四大类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金佛山“两山”价值转化机制等任务;   时隔5年,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启动了新一轮国家一级二级动植物专项调查行动,将进一步更新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信息……   高效率才能赢得高效益,快节奏才能换来大发展。无论是“百日大战”行动,还是新一轮国家一级二级动植物专项调查行动,都体现了南川牢牢把握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的“两化路径”,加快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铿锵步伐。   特色化,是南川独有的资源禀赋;同城化,是南川新的发展契机。如今的南川,正加快进入同城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交通同网   在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至黔江铁路站前5标项目经理部办公楼前,一进门就能看到“高标准、高质量倾力建造西南艰险山区生态铁路、精品工程”的标语。   “生态铁路、精品工程”是指渝湘高铁。而渝湘高铁南川段正是这条“生态铁路、精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渝湘高铁南川段是南川交通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南川境内约50公里,设南川北站、水江北站。其中,5号标段全长29.7公里,包含5.5条隧道,17座桥梁,23段路基,1座车站。   “自2020年3月进场至今,隧道工程已完成一半,桥梁下部结构和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60%,50余个施工作业点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5标项目计划部部长李栋介绍。   渝湘高铁南川段建成通车后,南川与中心城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南川也将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络,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联系。   如果说渝湘高铁南川段是南川交通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那么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则是推动南川行稳致远的交通骨架。   如今,这副骨架正日趋强健。   前不久,南川西环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凤嘴江特大桥2号墩的桩基施工基本完工。与此同时,渝湘复线高速南川段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是实现“快进”金佛山的基本保障,金佛山周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则是“畅行”“慢游”金佛山的现实需求。   “南川在不断强健交通骨架的同时,还在持续打通环金佛山交通的‘毛细血管’。”南川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南川正在加快建设环金佛山道路、上金佛山快速通道等,全面构建金佛山“快进、畅行、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1小时从中心城区上金佛山”的同城化时空愿景即将实现。   产业同链   作为主城都市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拥有世界一流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南川推动旅游从“小我经营”向“景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金佛山也在持续释放它的潜力。   位于金佛山西坡的良瑜国际养生谷,正是金佛山稀缺性价值的受益者。   在良瑜国际养生谷营销副总经理钟轶看来,良瑜国际养生谷与金佛山的适配度非常高。一方面,金佛山为其提供了众多优质的康养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南川正在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更让良瑜国际养生谷走出了一条“森林康养+中医康养”的发展路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等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链条。   目前,良瑜国际养生谷布局了休闲娱乐、运动健康、森林康养、谧林度假四大功能板块,配套建设大地花海、星空露营基地、智慧康养平台、中医文化长廊等文化旅游项目,深受市民喜爱。   “得益于地处‘1小时从中心城区上金佛山’的区位优势,来此度假和置业的市民80%来自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南川有效承接了中心城区的康养需求和人口流动。”钟轶说。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是南川产业能级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川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正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六大主导产业集群雏形渐显,“一园四组团”工业格局逐步形成,40多家企业落地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页岩气产业从无到有;   在文旅康养方面,累计引进重点文旅项目103个,完成投资192亿元,打造四季康养品牌,布局“森林康养、文旅康养、中医康养、运动康养”四大业态,“文旅商农学养”融合发展,逐步形成“重庆康养看南川”的态势,助力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消费集聚区;   在现代农业方面,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3+2”特色农业体系实现规模和品牌“双提升”,综合产值超过30亿元,南川因此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区县。   生态同保   2021年4月,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安装的红外线监测设备拍到了珍稀鸟类白鹇,这是金佛山境内首次观测到白鹇。   这一发现,让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钟伟激动不已。   “第一次发现白鹇,而且还是一雄两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群体,说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钟伟说。   这样的激动时刻,过去5年里时常出现在钟伟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中。   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市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种类极其丰富,被誉为国家珍贵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珍贵就意味着要倾心保护。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自建立以来,就肩负起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监测、巡护等工作。,2018年以来,钟伟见证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生态监测队伍的持续壮大和管护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   得益于完善的制度体系,2018年以来,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主要保护物种数量稳步提升、栖息地面积明显增加,主要保护区自然遗迹状况稳定。   生态是南川独具特色的“家底”。近年来,南川一直在坚决守好“家底”。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南川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源头管理防范污染和精准施策治污相结合,出台《南川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等24个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关制度,率先在全市建立生态环境领域信访投诉举报工作制度等责任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坐拥金佛山“天然宝库”和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全域森林覆盖率达5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领跑主城都市区,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如今的南川,正逐渐成为主城都市区一抹靓丽的生态底色。   (原载《当代党员》2022年第08-09期)

2022-05-25

南川区河图镇长坪村党支部:摘掉“长贫”帽 走上振兴路

     ■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5月,南川区河图镇长坪村,草木繁茂、绿意盎然,一座座整饬一新的农家小院坐落其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今年我们筹集了资金实施美丽乡村提升行动,要完成20户农家院落的整治。”长坪村党支部书记李秋明告诉记者,美丽乡村提升行动主要是对房屋外立面、院坝、沟渠、厕所等进行整治,提升乡村的整体颜值,“摘掉了贫困帽,我们现在要走上乡村振兴路。”   长坪村,曾是河图镇唯一的市级贫困村。   过去,这里交通不畅,产业发展滞后,被当地人戏称为“长贫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长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一系列脱贫攻坚实践,让乡亲们摘掉了“长贫”的帽子,走上乡村振兴路。   “过去村里的产业几乎一片空白,交通不便是重要原因。”李秋明说,如今沥青路修到了村口,长坪村距中心城区和南川城区近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为农产品销售和发展乡村旅游带来机会。   搞产业大家都没经验,怎么办?长坪村党支部开办“长坪夜课”,为村民提供政策宣讲、创业培训,培养实用人才,动员在外发展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茶叶、猕猴桃、大棚蔬菜……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一个个适合当地的产业项目发展起来。   长坪村的产业发展之路,离不开配股分红这一步。为让老百姓稳定持续增收,长坪村党支部经过多方咨询和反复商讨,将200多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农民合作社,通过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头上,让贫困户当股东,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李秋明说,村集体享有产业扶贫配股资金的所有权,业主享有使用权,贫困户享有收益权,这就变传统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村民王享群算了一笔账:“我把3亩土地流转给茶叶基地,同时还在基地打工,工资加土地流转费,还有配股分红,每年能有2万多元收入。”   今年,长坪村又把村里的边坡地充分利用起来,新栽8000多株桃树和李树。   如今的长坪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1.7万余元,长坪村党支部也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李秋明说,村党支部正努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产业发展、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建设美丽幸福宜居新家园,让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原载《重庆日报》5月12日5版)

2022-05-16

南川 “三个转变”探索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2022-05-11

看南川旅游如何挖掘“三种味道”

https://epaper.cqrb.cn/cqrb/2022-05/05/001/content_rb_300261.htm

2022-05-05

南川 持续夯实生态家底 绘就绿水青山画卷

南川 持续夯实生态家底 绘就绿水青山画卷

2022-04-20

南川 重点项目提速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勤春来早,实干开新局。   今年以来,南川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要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通过创新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拼”、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提速实施、投资放量,助力经济增长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以“稳”促“进”   重点项目助力首季“开门红”   重点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抓项目就是稳增长、促发展、谋未来。   在南川坤煌装备制造园项目现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的忙碌着,现场一派施工热潮。   坤煌装备制造园位于南川区工业园区龙岩组团,总投资5亿元,规划占地220亩。规划建设55栋现代化独栋单层厂房和1栋配套功能楼,新建标准厂房约9.4万平方米,以打造机械加工、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为重点的产业集聚板块,大力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装备智造园。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于明年5月竣工,届时坤煌(南川)装备制造园将通过厂房出售等方式,招引企业入驻南川,预计新增产值6亿元。   “目前,我们围绕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开展定向性、精准性招商,在谈企业接近20家。”制造园相关负责人,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坤煌装备制造园项目是南川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截至3月底,南川中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1.13亿元,建成产能33亿方/年;累计缴纳税收5.97亿元;   鸿路(南川)绿色建筑产业园(三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一期、二期项目累计实现产值25亿元,带动近3000人就业;   ……   近年来,南川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聚力“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用一批”,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提速实施、投资放量,助力经济稳定增长。   目前,南川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稳中向好。2022年,南川区共推动重点项目152个,年度计划投资331.3亿元。其中27个项目入列2022年市级重大项目名单(重大建设类21个,重大前期类6个)。截至目前,21个重大建设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9.7%。   以“进”固“稳”   “项目大比拼”助推高质量发展   周通报、月约谈、季督查,定期发布“排行榜”。   南川区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拼”,对进度滞后的重点项目发出“温馨提示”和任务“催办单”,助力“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深入推进。   一季度,南川接续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拼”,新开工重点项目25个,渝湘高铁等95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77.1亿元(2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达年度计划的29%),带动固投增长13.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7%。   “‘项目建设大比拼’聚焦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围绕签约率、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等关键指标,差异化开展项目大比拼。”南川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西环线高速公路项目是南川重点项目,去年该项目在连续几次的“比拼”中都排名靠后。为此,南川区为助力高质量发展,在向该项目发出“温馨提示”,督促项目建设的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多层级、多形式、高频率地开展项目调度会,切实解决用地、资金、征迁、前期手续办理等一大批卡点难点问题,推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现在,西环线高速公路已全面进场施工,项目建设得以加速推进。   西环线高速公路项目的加速推进是南川扎实推进“项目大比拼”的有力佐证。   目前,南川已发布6次“项目建设大比拼”排行榜,有效带动经济实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15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5.2亿元,完成年计划25.7%;15个中央预算投资项目总体有序,累计完成投资13.74亿元,投资完成率75.3%;16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总体有序,累计完成35.28亿元,债券资金支付率达84%。   创新引领 强化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护航   “项目大比拼”仅是南川推进重点项目,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有力举措。   今年以来,南川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一个项目、一名牵头区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方式,推进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措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为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南川区结合当前实际,突出“奖罚并重、过程管理”,对《南川区重点项目管理办法》(2019年版本)进行了修正完善,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围绕13项营商环境考核硬指标和软环境,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推动自查更改,通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全区营商环境持续好转,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招商引资等创造良好条件。   为提高全区项目“储备池”的质量和深度,盘活发展的“源头活水”,南川区把4月确定为“项目储备月”,要求全区各行业、各地区围绕国家投向及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全力开展项目策划储备,合力做强做优全区三年滚动计划库,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机制,进一步压实各部门责任,不断规范和优化行政权力运行,为项目落地提供支撑。   此外,南川区还聚焦营商环境难点、痛点和堵点,启动营商环境视频督查活动,围绕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等主题,通过暗访拍摄,访问企业实际感知等方面,查找问题短板,督促职能部门切实整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接下来,南川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项目建设为关键抓手,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窗口期”,用发展破难题、促振兴、增福祉,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刘廷 (原载《重庆日报》4月14日4版)

2022-04-19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巴渝新篇】南川:努力打造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来看南川区牢记殷殷嘱托、谱写巴渝新篇的生动实践。作为主城都市区四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近年来,南川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统筹推进“金佛山——城区——大观园”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空间形态,谱写同城化发展新篇章。   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让积雪期长达四个月的金佛山十分火爆。这个冰雪季,当地共接待93.4万人次,旅游收入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104.5%。   而随着东街老城的改造完成,南川区又多了一个新景点。作为南川城市的“会客厅”,它弥补了游客不进城、不过夜的短板,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旅游打卡地。     南川区东城街道居民周艳平说,东街的变化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她售卖的小吃“麦耳朵”,卖得好的时候,一天要卖400多碗。      重庆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严七三透露,他们在南川建设西南最大的钢结构加工基地,明年第四期全面投产后,产值可以达到100亿元以上。     南川区委书记丁中平表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城、景深度融合,农、文、旅一体发展,打造文旅融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三个升级版”,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同城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1眼-重庆广电特约记者 任永宁 谢峁燃 陈彬 吴科锋 李彬 王莹)

2022-04-02

南川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文旅融合快速升级

金佛山滑雪   森林康养    大观原点   核心提示   文旅融合,是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积极回应,是南川同城化发展的先行路径。   2018年以来,南川区委、区政府审视变局、谋划大局、开创新局,主动破除发展瓶颈,顺应大众旅游新时代要求,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以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气质”,来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推动观光游向康养游、体验游、深度游拓展,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   5年来,南川发掘、梳理、提炼本土特色文化,探寻植入、共生、活化和创新4种文旅融合模式,推动旅游业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生态文化等相加相生相融,催生了新业态,创造了新产值。   “十三五”,南川旅游综合收入翻了两番。   在时代潮流中谋定思路   ——颜值与气质齐飞   南川拥有山清水秀的“美丽素颜”。金佛山、山王坪等生态景区,神龙峡、灰阡河等峡谷景观,龙岩城、尹子祠等文物资源,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金山大地、凤水河畔。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南川旅游风生水起。金佛山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4年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凝聚厚望、饱含重托,南川旅游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开了步伐,但在一段时间,由于偏重于卖风景、卖门票的经营模式,守着金佛山这个天赐的宝贝却打不开快速发展的局面。   破局始于2018年。   2018年5月,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等部署掷地有声。   同年5月,市委主要领导在南川调研时指出,南川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取得新进展。   南川区委、区政府迅速落实,把“旅游升级”作为全区四项重点任务之一,提出“立足‘三优’禀赋,提高旅游含金量”的思路。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2018年6月,南川区委主要领导率队出征,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在国家级的舞台上,南川旅游姹紫嫣红、绚丽多姿、令人目不暇接,极具特色和个性的生动表演赢得了专家学者和评委的高度赞赏,被评为“十佳魅力城市”。   “不光是赢得荣誉,更为重要的是打开了视野。”南川区文化和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竞演回来,大家都有感触:要想发展好旅游,不能没有文化。   事实上,南川区委、区政府已做出分析判断:不管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需要,还是从旅游产业链条构建的需要、旅游消费升级的需要,以至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来说,文旅融合都势在必行。   2019年3月,全市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拉开序幕。一场关于颜值与气质的PK赛激烈上演,文旅融合渐成大势。   有文化,旅游才更有气质,变得更为丰满;有旅游,文化才更有颜值,走得更远。   至此,南川旅游寻找到了打破发展瓶颈和困局的答案:“颜值与气质齐飞”,走上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立足实际确定路径   ——从相加相生到相融   南川文旅融合的第一步,是梳理地方文化,以文铸魂。   在参加《魅力中国城》、全市两次“双晒”、海外文化交流等过程中,南川对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梳理发现,金佛山雄奇的自然风光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生态文化到中医药文化、竹文化、熬硝文化、温泉文化……   如何让文化与旅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南川探寻了4种模式:植入、共生、活化和创新。   ——对成熟的旅游景区景点,采取植入的形式,比如开展文化活动、推出文化产品等,丰富旅游的内涵和游客的体验。   金佛山是发展最早、潜力最大、经营最好的景区,是文化植入的首选之地。“我们在景点提升、旅游产品、节会活动、营销宣传等方面下功夫,让文化的元素迅速深入,效果明显。”南川区山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金佛+春夏秋冬”文旅产品迅速推出,博鳌国际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国际绳命救援赛、2021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遗产名山(金佛山)峰会等落户南川。“金山五绝”延伸出了福猴系列文创产品和金山红古树茶、中药精华护肤面膜等文创产品,伴随八方游客走入千家万户。   ——对规划建设中的旅游项目,采取共生的形式,让文化的根“长”在项目里,让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在文化的沃土中出生、成长、壮大。   东街文旅小镇,从棚户区“蝶变”重生,最大的底气就来源于保留了城市文脉。2018年,东街实施旧城改造,以充满烟火气和记忆感的市井生活为蓝本,还原近40年的大众生活印记,打造了一个收藏几代人生活记忆的博物馆。2021年开街后,游客发现,过去人们生活的院落、做工的作坊、出租的公寓……所有房屋全部保留原有风貌,就连原住居民的石磨、碗柜、泡菜缸子都成为了街角的风景。   ——对已有文化资源进行活化,开石取玉、雕琢成器,让原本散落微弱的文化遗存成为珍珠翡翠,成为新晋旅游景点或产品。   尹子祠是全市3个古书院之一,南川文化的发源地,因高楼大厦的建设,曾被遗忘。因文旅发展需要,在文化发掘过程中,尹子祠的重要文化地位再次确立。2019年,修缮工程被提上日程。2021年,投资4000万元修缮的尹子祠全新回归,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好去处,更是一座名人堂和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这既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更是一处游客深度游的重要场所。同样被“活化”的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金山红、刘氏烧鸡公、全笋宴等51种非遗文化成为游客餐桌上的美食和后备箱的好礼,更诞生了金佛山药膳坊等品质餐饮企业。   ——对一些老百姓目之所及、心之所想,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进行提炼提升,创新推出系列文旅产品。   自亮出“中华药库”“南国雪原”“地球生物基因库”城市名片后,南川就着手将被广泛认知的名片做实、物化,让游客能看见、能摸到、能品到。以“中华药库”为例,凭借金佛山下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南川打造金佛山药用植物博览园,成为以中药文化为主题的首个3A级景区。进入园内,游客不仅能看到崖柏、铁皮石斛、南川木菠萝等特有物种,还可以品尝天麻蒸桂鱼、香酥薄荷、凉拌柴胡等药膳菜品。这里还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   不仅如此,南川乡村围绕“山水乡愁”“农耕文化”,在整体打造“十二金钗”大观园的基础上,把田园诗意生活变成旅游产品,把村里的农产品升级为文创产品,乡村旅游迭代升级。   “诗与远方”牵手前行,南川旅游变得更为生动鲜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畅游南川山水、感受南川魅力。   文旅升级提升含“金”量   ——惠民富民产业兴   在与文化产生一系列“物理反应”“化学反应”后,南川旅游内涵式发展催生了新业态、延伸了产业链、创造了新价值。   观光游向康养游、体验游、深度游拓展。   全域南川,康养度假。发掘生态文化,发展养生、养心、养体文化,南川整体布局“两片多点”,培养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品牌,打造一批品质优良的医养、泉养、体养等康养项目,有序推动八大旅游综合体建设。生态康养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产值突破100亿元,获评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00强区县。   “以前,游客可能只听说过金佛山。近两年,山王坪、黎香湖、良瑜、乐村等旅游景点也打开了市场和局面。”南川区金佛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避暑季已完成升级、“四季康养”的南川模式正在开启。   在东街,新的文旅业态已在规划当中。“东街解决了过夜游的问题,我们更要推动深度游、体验游。”中青旅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东街将通过调研传统美食、“非遗”美食、药食同源等的系统梳理、包装、评定、布局,挖掘文化内涵,确立主打产品,正在积极构建东街美食IP。围绕“3+2”特色农产品、南川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工艺品等创立龙头品牌,打造购物消费高地。引进推出高品质的体验式、沉浸式主题产品、演艺节目、精品活动,构建文艺主题,“点亮”东街夜景,丰富消费业态,打造主题消费集聚区。   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齐升,环环相扣。   借助冬奥会的东风,金佛山的冰雪经济狠狠地火了一把。2022年春节,在冰雪运动的带动下,金佛山游客呈井喷式增长,金佛山滑雪一票难求。   “为了打好‘冰雪牌’,我们开展了冰雪文化相关策划、活动和宣传。”金佛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致力于打通旅游装备制造、交通运输、食宿购物、休闲康养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冰雪经济增长点。”   据南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在冰雪旅游的带动下,本地民宿有了一个数量和质量的飞跃,很多返乡创业青年加入这一行业,同时大大带动了村民就业。   “每到节假日,我们这里的客房就被一抢而空,其中不乏有周边省市前来游玩的客人,冬天上山滑雪戏雪的时候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重庆古韵廊桥假日酒店负责人说。   统计数据显示,冰雪旅游带动全区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本届冰雪季实现酒店住宿业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35%;餐饮业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28%。   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带动下,南川文旅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趋势也不断加深,正在成为多产业发展的“增效器”。农旅融合成效明显,“3+2”特色产业提升成为“南川好礼”。激活了商贸经济,“南川味道”消费显著增长。5年来,南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进入全市前列。   近两年,南川文旅融合步伐愈加稳健。南川“金佛山馆”入驻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打开新的对外开放窗口。争创“双遗”之城,推动龙岩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龙岩城遗址公园。“以文会友”,与都江堰、峨眉山等城市缔结友好。金佛山景区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金山福地,大美南川,近悦远来。   王静 刘廷 图片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重庆日报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第8版

2022-04-01

南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深耕厚植希望田野

盐井梯田    大观镇金龙村致富带头人和村干部研究产业振兴项目    兴隆镇金花村白茶基地   核心提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至关重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谋篇布局、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等都需要高瞻远瞩的眼光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全局意识。   在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多重返贫风险挑战下,南川干部群众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力量,继续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乡村环境不断改善,“3+2”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百姓腰包一天比一天鼓,成为我市唯一向国家乡村振兴局推荐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区县。   织密保障网   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摆脱贫困,千年夙愿。2020年,南川4万多名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夙愿得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的前提,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十四五”开局之年,扎扎实实稳住脱贫基础,南川“稳”字背后有千钧——   看自身,脱贫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部分脱贫户发展能力还比较脆弱,一些边缘户稍遇风险变故,就可能致贫。说挑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加之疫情、灾情等不确定因素,脱贫群众稳岗就业难度加大。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艰,不为不成——南川的探索由此开始。   去年1月,南川在全市率先建立和实施防贫返贫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建立“一张网监测、一条线响应、一揽子帮扶”工作机制,对脱贫群体尤其是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生活状况动态预警、精准判定、精确帮扶,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从那时起,木凉镇汉场坝村党委书记王远明就多了个新身份:防返贫监测信息员。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不定期到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家中走访,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并及时上报。目的只有一个: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走访,并不是漫无目的。“一看粮,二看房,三看家中的读书郎。”王远明说,这样的办法还挺管用。   木凉镇汉场坝村二组脱贫户罗仕勇,一直因病缺少劳动力,本就是低保兜底脱贫。去年,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病逝,两个人的低保变成了一个人,加之他本人突发脑溢血,本就不宽裕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王远明通过走访发现这个风险点后,镇里将罗仕勇纳入监测对象,并把他享受的低保“升级”为五保与残疾补助,每月领到的兜底保障费用从400多元增加到千元出头,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在南川,村社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组成的防返贫监测信息员队伍,只是防贫返贫监测预警响应机制的其中一环。除线下走访外,该区还运用大数据比对、个人邻里自主申报等方式,实现动态预警。同时,通过精准判定和帮扶,稳定消除风险点。   2021年,这套机制共帮助南川新识别监测对象14户38人,累计识别监测对象614户1982人,风险消除450户1591人,全区无一人返贫和新致贫,牢牢守住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跑好“接力赛”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起步稳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只是第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去一年,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此有法可依。从中央到地方,一个个行动方案密集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径更加清晰。   南川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着力抓重点、创特色、求突破。   脱贫攻坚精神接力——构建三级领导责任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当“一线总指挥”,各镇、村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专班,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建立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责任链体系;   精准方略接续推进——发展特色产业方面,持续做大做强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特色农业;育才引才方面,多元选派“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领航;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乡村治理方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四有十条”标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施;   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在资金保障、绩效管控、跟踪问效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建立财政衔接资金绩效“3334”管理模式,即以3个坚持为中心,实施3个强化、3项管控、4种机制,有效提高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绩效。   聚焦重点补齐短板——将三泉、山王坪、黎香湖、石溪、金山5镇以及观音、龙泉、南湖、盐井、龙山等10个村确定为重点帮扶镇村,由区领导定点联系,以资源协调、政策支持、智力支援为重点,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帮扶对象聚焦集中。   全面抓好衔接示范——将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除全区作为市级综合试验示范区整体推进外,还分别选择乡镇、村打造综合试验示范核心区、镇、村,并开展单项试验示范,全区构建形成“创新、开放、包容、务实”的示范带动格局。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年,南川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跑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加速度”。   就在去年,我市将南川作为唯一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区县,向国家乡村振兴局进行推荐。   打出“组合拳”   让脱贫群众的生活再上一层楼   春天是忙碌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河图镇长坪村村民李学芳早早完成道路保洁后,赶到金丝楠木基地务工,她要为家里多挣一份收入。事实上,李学芳已经连续5年收到金丝楠木基地的配股分红,加上公益性岗位和务工收入,全年收入超2万元。   李学芳的家庭收入构成中,超一半与村里的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这样的情况在长坪村已是普遍现象。近年来,该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依托资源、交通优势,引进农业企业3家,培育发展了茶叶、猕猴桃、金丝楠木、无花果、大棚蔬菜等产业2000余亩。   摘掉“长贫”帽,走上振兴路,长坪村的变迁是南川脱贫地区的缩影。   稳定增收,在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里——   南川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推动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种植中药材3万亩,新建茶叶基地2000亩,新建方竹林1万亩,“3+2”特色农业实现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8.2%;“大观原点”建成投用,与大观园4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互补联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2亿元、同比增长22%。   小康幸福,在富裕富足的希冀里——   2021年底脱贫人口人均收入1.71万元,较2020年增长7.6%;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万元,较2020年增长10.3%。   美丽画卷,在宜居宜业的乡村里——   秉承“景村一体、农旅融合”理念,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先手棋,打造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春回大地。东城街道黄淦村村民刘高木走村串户收购青菜头,脚不沾地;鸣玉镇脱贫户解晨晖在自家兔舍里清扫、喂料,忙并快乐着;福寿镇大石坝村种粮大户汪文奇试行水稻“私人定制”,订单接到手软……   “幸福要靠自己奋斗!”每一个平凡而又闪亮的南川人,正走在振兴的道路上。   王静 吴雪莹 图片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重庆日报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第7版

2022-04-01

南川 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南川工业园区 蓝莓组培中心    铝器时代生产线     核心提示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   今年1-2月,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南川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规模工业利润增长9.5%,实现“开门稳”。   成绩的取得,是南川区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壮大高质量发展引擎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南川区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厚植“三优禀赋”“三富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推动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做靓做响大健康产业,做新做优现代服务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绿色引领   创新驱动成就工业嬗变   工业,是南川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如果说铝材料、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是在南川原有产业基础上提档升级的成果,那么新型建材、新能源、中医药则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突破。   绿色引领、创新驱动是成就这场产业嬗变的最强催化剂。   绿色引领方面,引入铝器时代、超群工业、西友幕墙等企业,延伸铝产业链条,从过去单纯靠卖铝原料升级为出售环境友好、附加值高的铝材料、铝产品;引入绿色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鸿路钢构,打造鸿路钢构西部唯一基地,补链成群,目前该项目四期正在加速建设中,达产后将创造百亿级产值。   创新驱动方面,南川区鼓励和引导超群工业、恒亚铝业等5个企业成功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累计新培育高新企业28家、市级科技型企业84家,园区企业共拥有127项专利及新技术。   产业发展离不开载体支撑。   目前,南川已构筑起15平方公里的“一园四组团”工业发展格局,以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串珠成“链”、连点成“片”,其中包括南川工业园区及龙岩、南平、水江、大观4个组团。   当前,南川正在以“一园四组团”为主阵地,加速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续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为新能源的代表,页岩气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中十分重要的能源支撑,其本身的产业前景和价值甚为可观。   有数据显示,当前,南川页岩气产业的产值和税收贡献均已占到了整个南川工业的两成以上。   此外,南川还在探索发展页岩气设施设备生产、LNG氢气加工、分布式能源联供等项目,拓展页岩气产业链条,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产品价值。同时,南川区在成功布局风力发电基础上,加快推进光伏发电项目等,进一步做大新能源产业的市场蛋糕。   文旅康养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1年11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金佛山景区榜上有名。这为金佛山再添一块“金字招牌”。   金佛山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多项桂冠。如何保护好绿水青山,又换得金山银山,是南川区发展的重大课题。   南川拥有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三优”禀赋,以及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   发展大健康产业,正是南川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创新之举、关键一步。   中医药产业、康养产业将成为南川大健康产业体系里的两大主要支撑。   一方面,依托金佛山“中华药库”之优势,南川在全市率先建立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加快实施中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区、中国生命健康科学城等重大项目,构建“种、加、销、医、养、研”中医药全产业链。   其中,南川区将重点以重庆市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建设为主战场,培育壮大中药、保健品、生物医药等产业;以中国金佛山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初加工、展示、交易、仓储、物流等功能。目前,中医药产业科技园成功引进40多家医药企业。   另一方面,南川当前正在大力培育壮大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推进环金佛山、山王坪、乐村、大观等片区开发,高标准规划建设金佛山良瑜国际养生谷、中海黎香湖、兴茂乐村旅游度假区等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打造养老、温泉、运动等产品体系,打造重庆四季康养“第一居所”。   2021年,中海黎香湖项目交出漂亮成绩单。完成销售442套,销售合约额3.9亿元,其中85%的业主来自中心城区,承接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及人口转移的态势日益显现。   目前,以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康养产业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南川获评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区,“世遗净土·康养胜地”城市品牌愈加响亮,“重庆康养看南川”的态势正在加快形成。   “接一连三”   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时节临近清明,南川区茶树村的野生古树茶开始进入采收季。   以前,古树茶长在深山无人识,村民仅将茶叶采摘下来熬油茶喝,可谓守着“宝贝”过穷日子。   如今,在保护性利用千年野生古树茶的基础上打造的“千年金山红”古树功夫红茶获得第十届茶品牌金芽奖,千年金山红传统制作技艺也于2019年6月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古树茶声名鹊起,茶树村的年轻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纷纷加入到壮大古树茶产业的行列中,当地茶农依靠卖茶叶鲜叶就可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3万元。   南川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茶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茶叶王国”。   南川全区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投产面积7万余亩,年产茶约4000吨。   近年来,南川打好富氧、富硒、富锶“三富”牌,围绕古树茶、方竹笋、中药材、南川米、蓝莓“3+2”特色农业,持续打造“金佛山”区域公用品牌。   南川全区有中药资源4967种,其中药用植物282科4180种,占重庆市药用植物的77%,占全国已知药用植物的38%,常年中药材总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形成环金佛山中药材产业带,并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基地6个,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   南川方竹笋素有“世界一绝、中国独有、笋中之王”的美誉,但由于方竹笋产季短,不足1个月,且易变质,加上山势险峻,除了少量鲜笋销售外,此前大多以泡笋、干笋等初加工的产品销售为主。   随着南川建立了液氮保鲜系统,通过液氮锁住方竹笋的口感和营养,打破了方竹笋秋采秋卖的局限,使方竹鲜笋销售期延长到全年。   南川还按照北部农业园区、中部槽坝区、南部金佛山区布局优质稻产业,建设绿色精品稻米基地5万亩。   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南川将通过面积扩展、基地改造、品种改良、管护提升、装备升级等方式推进“3+2”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单位产量扩面提标。   此外,南川将紧抓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区县契机,持续发挥农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提升古树茶、蓝莓、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启动古树茶降脂助消化功效研究,尽早实现蓝莓花青素的提取应用,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同步发展产地初加工,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蓝莓产业是南川近几年重点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现有规模化种植基地5000余亩,建成全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已基本形成集种苗培育、规模种植、冷链仓储、精深加工、采摘体验、科普展示于一体的蓝莓全产业链,形成了“政策扶持引导推动、联合体成员互补联动、龙头企业引领驱动、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利益联结有效带动”的良好发展态势,将小蓝莓逐渐培育成为了大产业。   2017年,南川招商引进重庆嘉蓝悦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发展蓝莓产业,累计投资2.7亿元,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4000亩和以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展示、冷链仓储为主的蓝莓科技产业园。目前,已生产出蓝莓原浆果汁、果酱、果酒等产品。下一步,将围绕蓝莓功能性饮料食品、蓝莓花青素提取等方面组建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系列蓝莓保健品。   王静 刘廷 图片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重庆日报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第6版

2022-04-01

南川 全面深化改革 “两个效益”倍增

东街    金佛山滑雪场戏雪区     核心提示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   近年来,南川区委、区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全局的思维审视自身,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改革攻坚,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下功夫、集中攻坚,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活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倍增。   破除改革瓶颈,完成金佛山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金佛山旅游”焕发生机;   创新旧城改造,老东街化身城市“会客厅”,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旅游打卡地;   凝聚发展合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政务服务大厅获得全国优秀政务大厅奖项……   以破茧化蝶之势   让金佛山旅游迎来新生机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如果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的话,到现在已有40多个年头了。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但在发展大局面前,再深的水也得蹚。   南川之美,金佛山为最,这句话应无太多争议。金佛山融山、水、石、林、泉、洞为一体,集雄、奇、幽、险、秀于一身,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被誉为巴蜀四大名山之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轮美奂的景色,吸引着众多旅游开发企业前来投资。   与国内不少景区一样,金佛山也曾同时有过几家经营主体。金佛山旅游景点点多面广,这样尽管减少了投资者的资金压力,有助于多点开花,但在保护与发展上很难做到步调一致。尤其是近年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自然保护地开发经营根本遵循的情况下,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只有通过改革,统筹开发经营管理,统一规划、定位、布局、监管和营销,实现资源、资产、运营一体化,才能更好地保护金佛山的生态资源。   正因如此,历届区委区政府不断在寻求和创造机遇,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完成,但也为金佛山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2013年金佛山成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2014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后,一体化经营这件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南川区金佛山管委会负责人说。   党的十九大之后,新一届南川区委区政府加快了金佛山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首先,争取市领导的明确支持,并与市国资委、市文旅委等相关市级部门进行联动,与市旅投集团充分协商,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其次,区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广泛征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形成改革共识,改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第三,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与各景区企业充分沟通,兼顾各方利益所求,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灵活改革模式。对金佛山北坡和西坡的经营主体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决定对北坡的民营企业进行整体收购,对西坡的国有企业进行股权重组,同时进行。   经过两年半的数十次谈判,金佛山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先是2020年3月17日,北坡收购完成。第二年5月29日,西坡又签订相关协议。金佛山旅游开发的体制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此后,接管经营平稳过渡,景区面貌提档升级,游客接待量及综合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最有说服力:2020年底,北坡景区改革完成后的第一个冰雪季,游客接待量及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80%和410%。今年春节长假期间,金佛山接待游客11.23万人次,同比增长148%,据市文旅委大数据显示,金佛山客流热度排名全市第一,南川旅游迎来虎年“开门红”。   “我们还准备新建3S索道、游客中心、改造上山公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金佛山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金佛山的旅游好戏才刚刚开始呢。   以问题导向之策   让老东街焕发新活力   景城乡一体化,是南川作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破题之举。   南有金佛山,北有大观园,比较起来,中部城区长期有些“羸弱”,发展呈现出“两头强中间弱”的区域结构,游客“不进城、不过夜”的尴尬,既不利于串联山与乡,更不利于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怎么办呢?   “我们从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大课题,指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仔细研究后,东街进入视野。   东街是南川的母城,因年代久远,街区十分破旧,改造东街成为几代南川人的夙愿。但由于体量过于庞大,让不少开发商望而却步。   “东街旧城改造不是简单地拆了重建、推倒重来,而是肩负着传承南川历史,推动南川城市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上述负责人说,“我们的思路是,既不搞‘微改造’也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探索既拆迁又改造、植入文旅元素的‘第三条路。’”   具体而言即“棚改+产业+小镇”模式,结合国家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安排区城投集团对东街片区实施保护开发,力避城市更新后的“空心化”和新城变“死城”。   棚改方面,采取货币安置和就地回迁两种形式实施征迁,安置小区就在东街文旅街区旁,不但有电梯和两层停车库,还有健身娱乐等设施。正因如此,从2018年7月正式启动拆迁签约到2019年底签约率达到90%以上。   产业方面,引入中青旅负责东街项目的策划和运营,深挖项目潜在的商业价值,将南川本地的文化资源转变成经济资源。改造后的东街项目设置了品牌区、地方小吃区、手工产品区、复古文化商业区、非遗商品区等业态板块,将人文记忆空间、艺术展演空间、社交体验空间、商业消费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巧妙结合,打造出富有时代印记的社交、休闲、娱乐、住宿、购物等消费场景。   东街正式开街后,为南川打造了含金量、影响力较高的城市旅游景区。同时,一改过去金佛山游客“不进城、不过夜”的状况,如今白天游山上,晚上游(宿)东街的南川全域深度游趋势和格局已经日益明朗,有力助推了南川景城乡融合发展。   以只争朝夕之功   打造政务服务新高地   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   南川的发展已入快车道,打通政务办理瓶颈,既是发展之需,也是民生之盼。   “我们决定从政务服务大厅入手。”南川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称,政务大厅是群众、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南川区的政务大厅每天线下办件3000多人次,线上2000多人次,政务服务便捷与否,不仅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更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   政务服务怎么样,要服务对象说了才算。为此,南川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群众勾选的高频词是“信任、透明、能办和满意”。该负责人反思:“是不是我们此前提供的服务就不够让群众信任,不够透明、有时办得不太顺利,有时候没能让群众满意呢?”   方向既定,思路更明。南川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应急高效、便民利企、改革创新、政务公开、群众满意七个方面举措为抓手,对应赋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在全国率先创新打造“七彩政务大厅”,构建高效、精准、智慧、融合的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   “七彩政务大厅”分为红色先锋型、橙色数字型、黄色应急型、绿色便捷型、青色奋进型、蓝色公开型、紫色满意型,旨在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办事提速、服务提质、便民利企等,激发政务服务体系改革活力,努力在企业、群众和政府之间搭建一道“七彩连心桥”,持续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例如,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多单位多窗口“来回跑”的问题,南川设置了10个“一窗综办”无差别综合窗口和9个分领域综合窗口,群众和企业可以在任何一个无差别综合窗口进行办理,便捷了许多。同时,办事人员热不热情、介绍业务全不全面等这些都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   用干部的“紧张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地方的“发展指数”、政府的“信任指数”,该评选机制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对处于战略机遇期、优势凸显期、跨越崛起期的南川而言,要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勇当探索者、闯关者、示范者,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平凡为非凡,“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事业。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南川改革正以燎原之势,蹄疾步稳、纵深推进。   链接>>>   南川重点改革创新成效   太平场镇军旅文化特色小镇:2020年太平场训练场项目正式落地,将依托该项目打造成集国防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国首个特色文化旅游小镇。   科技创新:出台《南川区激励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303家,建成企业研发中心23个,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多元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打破行政壁垒,拓宽选人视野,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动员,选派优秀干部人才挂任乡村振兴示范村“第一书记”。   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在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的基础上,拓展开展“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提升治理效能。   “坝坝加油站”:在各村(社区)院坝建设“坝坝加油站”,激活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特色做法入选中央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怎么干》。   王静 吴雪莹 图片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重庆日报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第5版

2022-04-01

立足特色化 面向同城化 南川加快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壮丽的金佛山云海景色。(南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黎香湖皮划艇大赛。(南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提示   近年来,南川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跨越崛起、率先突破”主调,始终锁定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目标,牢牢把握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两化路径”,紧紧围绕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五大定位”,奋力实施综合实力、开放水平、生态品质、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党的建设“六个提升”,以更加开放、更高平台、更大能级的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金佛何崔嵬,缥缈云霞间。阳春三月,微风送暖,金佛山绿意萌动,冈峦滴翠。上周末,摄影爱好者罗彬一大早就驱车上山,拍摄云海、流瀑、晚霞和落日。   这里雄奇峻峭的美景,已经成就了他多张“大片”。从北坡索道上山,拍摄古佛洞、药池坝、生态石林等景点后,罗彬一路游览,走到西坡地界,拍摄了牵牛坪、金佛寺、绝壁栈道等景点,再乘坐西坡索道下山,实现“不走回头路”的大环线游。   “一张门票,就能玩转整个大景区,在国内众多风景名胜中,并不多见。”罗彬获得感满满,不仅是因相机储存卡上一张张美景照,更因景区打破“一山多主”的经营管理体制桎梏,让游客“玩得起”“玩得好”。   提升含“金”量   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   在我国,不少自然资源类风景名胜区开发,由于规模大、投资多、开发周期长等,常常造成“一山多主体”,各自“圈景”卖票。这不但不利于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定位、统一布局、统一监管、统一营销,还会让游客“重复掏钱”,以及沿着围栏“走回头路”,体验感下降。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拥有世界一流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总面积1300平方公里,风景区规划面积441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522平方公里。   绝佳的风景、广袤的土地,数十年来,金佛山像自然磁石般吸引着众多市场主体“争抢”。   早在1998年,一家民营房地产开发公司(后变更为旅游公司)就与原南川市金佛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签订金佛山核心景区整体开发经营协议,经营期40年。   该公司随后以金佛山北坡为重点进行了开发建设,主要投资经营金佛山北坡上山索道、古佛洞、药池坝、假日酒店、滑雪场、生态石林等旅游设施和景观景点。   2006年,一家国有投资公司又正式入驻金佛山,实施了以金佛山西坡为重点的核心景区开发建设和运用,经营期为50年。   与国内不少自然资源类风景名胜区一样,此举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金佛山开发,也导致了“一山多主”“管理掣肘”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金佛山的统一规划。   如何厚植绿色本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向金佛山要“含金量”?“唯有改革,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打造、统一监管、统一营销,才能实现金佛山旅游的良性发展,才能成功打造金佛山旅游升级版。”金佛山管委会主任郝位翔称。   2019年9月,南川区成立以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旅游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金佛山旅游体制改革。经艰苦谈判,南川区惠农文旅集团于2020年对北坡实现整体收购,于2021年对西坡实现绝对控股。   金佛山景区提档升级的序幕由此全面拉开。2021年3月,金佛山北坡上山公路开工建设;同年12月,金佛山北坡滑雪场升级投用。与此同时,以“一索二路三中心”(一索即北坡3S索道,二路即北坡、南坡进山通道,三中心即北坡游客中心、西坡游客中心、南坡游客中心)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以滑雪场、药池坝、古佛洞等为代表的“金佛+春夏秋冬”产品提升项目加快推进。   “实践证明,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之后,金佛山不仅在开发建设上驶入快车道,资源保护、品牌提升、服务品质、游客体验等均得到质的飞跃。”郝位翔称,2021年,金佛山入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五年来,游客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2%、181%,游客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   城乡一体化   打造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内观青山、外观花海,与山石林田为伴,乡村集市琳琅满目,可尝遍地方美食,满足舌尖诱惑……走进南川大观原点旅游综合体,这里以山、水、林、田为基底,以赏花为特色,以旅游休闲和度假体验为方向,融山居村落、民艺体验、浪漫花田等于一体,用艺术手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文旅精品,吸引大量游客“回到故乡、回到原点”。   “不仅风景优美,体验项目也非常有趣,巨大的圆环酒店更是造型别致,太好玩了。”不少游客纷纷点赞。   事实上,作为我市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南川大观园经过多年发展,已涵盖大观、黎香湖、木凉、兴隆、河图5个乡镇,游客在这里可以赏花、摘果、划船、钓鱼、游湖、露营等,几乎满足了人们对乡村旅游的所有期待。   但随着南川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号角吹响,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功能布局、人口流动,更好传导、放大主城都市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南川区应尽之责。   为此,南川提出了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着力让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将南川打造成为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该区制定了《重庆市南川区景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景城乡一体化范围达到了1562平方公里。其中的“景”以金佛山景区为核心,“城”包括南川城区,“乡”以生态大观园区为重要功能区域。   景依托于做大旅游,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名山旅游度假目的地和世界遗产地;城以服务旅游为定位,打造专业旅游城市,景城一体发展先行区;乡则要融合旅游,争做全国乡村旅游度假典范。   大观原点旅游综合体就是南川发力乡村的一个大手笔,也是南川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节点。该项目以服务于大观园景区为核心,致力打造成为乡村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农文旅融合”高品质乡村综合体。   去年国庆节,大观原点甫一亮相,就成了热门打卡新IP。超大圆环钢结构的酒店绕山而建,村落、青山、梯田与主题民宿、风物集、商业街错落有序,自然野趣,诗意美好,建筑的美与自然的美浑然天成。同时,配套国内一流游客中心、特色商业街、乡村精品酒店等功能区和体验项目,以及行李寄存处、母婴休息室、医务室、残疾人卫生间、残疾人专用通道、咖啡轻餐厅、多功能会议厅、亲子空间等人性化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今年1月,大观原点入选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如今的南川大观园,新项目新业态频出,“十二金钗”、油菜花海、盐井梯田,唤醒着都市人的山水乡愁,已然成为大都市居民的第二居所。   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南川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步履更加坚实。   聚焦大健康   打造大健康产业聚集区   健康,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周五,下班出城;周末,和父母在林间漫步,与爱人在茶室品茗,陪孩子在农庄游戏;周一一早,再以全新的姿态出发。   对很多市民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美好理想,而南川正在让这一理想照进现实。   在金佛山西麓,良瑜国际养生谷就是秉持这种理念打造的集生活、休闲、娱乐、康养、度假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四季住假综合体。项目布局了休闲娱乐、运动健康、森林康养、谧林度假等四大功能板块,配套建设大地花海、特色民宿、星空露营基地、度假酒店、青少年营地中心、避暑疗养居住区、智慧康养平台、中医文化长廊等文化旅游项目。   2020年,经过国家度假休闲旅游发展案例课题组层层筛选,良瑜国际养生谷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编著的《中国度假休闲旅游发展示范案例精编》,向全国推广。   事实上,良瑜国际养生谷只是南川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一个缩影。大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作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南川拥有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旅资源优厚的“三优禀赋”,为发展大健康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南川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抢抓“健康中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顺应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聚集发展的趋势特点,加快建设中医药科技园区,培育壮大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建设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努力形成“重庆康养在南川”新格局。   做大“药”文章。近年来,南川中医药产业签约项目40余个,协议引资近500亿元。截至目前,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已形成10平方公里制造基地,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保健品、特色植物资源化妆品、特医食品等为特色的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建成生态中药材种植基地30万亩,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做精“养”文章。建立健全“健康+”产业新体系,促进医疗与文化旅游融合、医疗与养老融合、食品与健康融合,不断拓展健康旅游、健康旅居、健康养老、健康食品应用场景。目前,天星温泉小镇、良瑜国际养生谷、中海黎香湖、兴茂乐村旅游度假区、金山文旅小镇等项目,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   数据显示,南川以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康养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去年7月,《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南川入选“2020年度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100强县(区)”名单。   “世遗净土·康养胜地”品牌愈加响亮。   突破“天花板” 创新打造全国一流政务平台   重庆日报 记者 韩毅   “真没想到,材料交过来,施工许可证当场就办好了,效率居然这么高。”前不久,当南川一家公司负责人张庆民一身轻松地走出南川区政务服务大厅时,他看了看时间,前后用时不到两个小时。   近年来,南川区坚持“党务+政务+服务”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用干部的“紧张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地方的“发展指数”、政府的“信任指数”,持续改革创新,打通政务“堵点”,化解企业“痛点”,解决群众“难点”,不断提档升级政务服务,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   南川区政务办在全国率先推行介于行政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局之间的第三种“审批+服务”模式,切实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扇门”。   “该模式主要是为因部门之间的政策壁垒,造成群众办事难而制定的。”南川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沁逾介绍,具体做法是,遇到部门之间政策“打架”,造成群众办事难的情况,由区政务办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以出台会议纪要的方式,针对不同问题共同制定新的办事路径,使群众能够办成事。   不仅如此,南川区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创新和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模式,构建起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一站式收费、效能监察“四位一体”政务服务平台。   同时,南川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大厅金融街”,引进7家银行入驻政务服务大厅,让银行在大厅摆擂台、比政策、比服务、比效率,实现1家企业同时与7家银行谈判的先例,让企业融资变被动为主动。   数据显示,近年来,南川区政务办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中,即办件率89%、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6.66%,企业开办全流程缩减至1个工作日,施工许可、竣工备案等事项均当场办结。南川区政务服务大厅先后荣获全国政务服务优秀单位“模式革新金雷奖”、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接下来,南川区将进一步突破“天花板”,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办理时间,构建智慧化、标准化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全国一流营商高地。   重庆日报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第4版

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