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难办事科室”亮出黄牌 重庆南川区用干部“紧张指数”换取群众“满意指数”

对“最难办事科室”亮出黄牌 重庆南川区用干部“紧张指数”换取群众“满意指数”     ■ 法治日报记者 吴晓锋 董凡超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推行“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的亮黄牌考评机制,作为全面依法治区重要抓手,提升了公共权力法治监督效能,用干部的“紧张指数”换取了群众“满意指数”和地方“发展指数”。   制定规则倒逼依法履职   当“评最优”遇上“佛系”干部时,正向激励往往会大打折扣。近年来,南川区同时开展“评最优”与“评最差”,不断完善评议规则。   南川区将户政、车管、法律援助、公证及教育、住建、交通等35个职能部门(单位)、102个科室作为参评对象,做到全区具有行政审批及服务职能的部门科室全覆盖。根据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细化为“冷、懒、推、乱、贪”5种表现和22个具体事例,形成负面清单,每半年评出10个最难办事科室。筛选出与参评科室业务接触最多的市场主体、服务对象、警风(行风)监督员及法学专家、律师等,建立参评人员数据库,每次抽取1000人参与评议。同时请群众匿名为参评科室打分,线上线下分别抽取300份纳入结果统计。   把控过程确保客观公正   传统的考评监督多是体制内循环,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行方便”现象。南川区通过外部监督、负面反馈、逆向追查,严格过程把控,确保评议公开公平公正。   在评议前充分发动群众,借助报、台、网提前15天发布评议公告,加强宣传报道。在评议中保证客观准确。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全区统一公开发布102个科室的权责清单,评议中群众对照清单,列举最难办事具体事例,既防止随意评价,又为后期整改提供方向。在评议后加强监管计票。在计票环节,坚持随机抽取监督员、评议人员,全面甄别纸质评议票、网络评议票,相同IP地址只计一票,坚决防止刷票,严肃查处了林业局等单位的刷票行为。   运用结果促进整改提升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人。工作中,南川区切实加强结果运用、问题整改,真正达到以评促改目的。   ——即评即用。区委常委会审议评议结果运用,让评议直接影响“面子”“票子”“帽子”。评出最难办事的10个科室在全区曝光,与绩效奖励挂钩;连续两次前3名的免去科室负责人职务,连续3次前3名的免去分管领导职务。截至目前,已评议19次,谈话提醒323人次,免职4人,纪律处分两人,多名拟提拔干部暂缓提拔。   ——即评即改。有关单位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10个最难办事的科室人员分级分类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和教育整顿。区委组建暗访督查组,采取模拟办事、走访群众等方式加强回访跟踪,检验整改成效。   ——即评即建。区委组织法治观察团,针对评议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依法行政的法律建议,推动长效机制建设,真正实现从“群众围绕窗口转”到“窗口围绕群众转”的转变。   (原载《法治日报》3月29日1版)

2022-04-01

南川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旅游名城

          金佛山桌山凌云霄 摄        东街夜色 甘昊旻 摄        大观原点夜景 汪新 摄   重庆城里金佛山,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中有东街,东街城外是原乡。   2021年南川旅游交出漂亮成绩单,全区接待游客31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0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50%、99%,较2019年分别增长23.9%、62.7%。南川旅游为何发展如此迅速?   答案在南川“三优”禀赋里,这里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旅资源优厚;   答案在南川的保护、打造里,这里是“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答案在南川旅游发展中克服困难、打通痛点堵点、积极创新的改革里。   体制改革 提升金佛山含金量   金佛山,主城都市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云蒸霞蔚、日出佛光、玉树琼枝等自然气象奇观神秘而多彩,吸引人们纷至沓来,乐游其中。   刚刚过去的元旦节,金佛山冰雪旅游人气爆棚,每天上午不到11点,景区接待量就达到游客最大承载量,滑雪赏雪已成为金佛山最具影响力、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冰雪游的火热,不仅是借了冬奥会的东风,背后更是南川对提升金佛山“含金量”的执着,是对金佛山敢为人先的体制改革。   2020年以来,南川实现了区惠农文旅集团整体收购金佛山北坡景区、控股金佛山西坡景区,彻底理顺金佛山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打通了长期制约金佛山旅游开发的痛点堵点,彻底解决“一山二主、各自为政”、企业投入乏力、政企合力不足等问题。   金佛山管委会副主任王兵介绍,南川高起点编制《金佛山旅游总体规划》,并按照规划,对已不适宜景区发展现状的旅游产品进行了提档升级,实施金佛山景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营销。   以提升冰雪旅游品质为例。南川新增设了制雪设备,延长滑雪期近5个月,新增一条初级赛道、一条中级赛道,还开设了咖啡吧、热饮吧。2020年冰雪季,金佛山旅游综合收入、旅游人次分别是2019年同期的4.1倍、2.8倍;2021年冰雪季景区经营收入占全年收入的35%,同时带动全区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该项目成为南川打造“南国雪原”名片、重塑金佛山旅游发展新形象的一个缩影。   在提档升级中,北坡索道升级为双线编组式吊厢索道,古佛洞、拜佛台、金佛山假日酒店改造提升等项目加速推进,景区形象由外到内刷新变靓。北坡快速公路等旅游通道项目提速建设,旅游交通体系不断完善,“1小时从主城上金佛山”步伐加快。   今年元旦假期,南川金佛山接待游客7.03万人次。天星两江假日酒店副总经理杨珊说:“去年国庆、今年元旦,我们酒店164个房间全部满员,房间更是在节前10天就全部预订完,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金佛山体制改革后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也有了更好的建设、宣传,对景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旅游体验感   2018年5月,围绕“研究金佛山的含金量,城区与景区要一体化规划,推动城区与景区互动、景区与农民得益”的要求,南川迅速作出回应,提出推动景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不仅突破了南川游客不过夜、旅游资源不平衡等发展瓶颈,也顺应了文旅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了南川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带来新气象,行至南川,处处皆有耍事;目之所及,处处皆为美景。以2021年的国庆长假为例。金佛山景区,游客尽情享受温泉的洗礼,参加活字印刷、国潮面具绘制、令牌投壶、金元宝套圈等互动游戏,乐在其中。南川东街,金秋晚会、年代走秀、窗户音乐节举行,火车头处、文创菜市场的泡泡秀平添乐趣,让游客仿佛置身上世纪80年代的热闹之中。金佛山万卷书台,游客在星空下露营,听着溪流潺潺、虫鸣鸟叫,在夜色下共聚天伦。大观原点,游客们在乡颂风物集尽情选购琳琅满目的商品,买到的是乡愁,也是天然……南川已经从过去“一日游”变成了“深度游”。   这不仅仅是因为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活动,更是因为南川为了留住客人,做了一系列改变。   城区难留客?南川就将老东街改造成了以平凡人的生活样板为蓝本的青年文化记忆小镇,一举填补了南川城区特色文旅项目缺乏的短板。开街至今,已实现各类综合收入近10亿元。   大观园旅游项目多、分布比较散,景区景点各自为政,留不住客?为了方便游客、提升游客体验,南川打造了集游客集散、特色餐饮、休闲购物、民宿体验、沉浸式游戏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大观原点。   万卷书台山美水美,这里却不是景区,留不住客?南川综合沿线景区布局、周边发展,全新的金佛山万卷书台应运而生,鲜花盛开。   “游客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2018年以来,南川大力实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旅游升级版,从理念、产品、业态、服务、品牌上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南川区文化旅游委主任曾祥友说,同时,南川也按照“要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把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好,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品,推动观光旅游向康养旅游、体验旅游、深度旅游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切实把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精准发力。   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2021年,八大康养度假综合体加快建设,22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56.4亿元,康养物业销售收入实现16亿元,发展康养型乡村酒店、旅游民宿、星级农家乐110余家,文旅带动2.7万人致富。   营销改革 提升“金佛山·福南川”影响力   去年,知名文旅企业浙江蓝城集团在南川大有、城区、大观园分别布局了康旅项目,总投资60亿元。看似是企业投资行为,却能在该企业布局点位读出“金佛山·福南川”景城乡一体化发展宣传营销的深入人心。   过去,南川拍摄宣传片在电视台投放,花大力气说自己好,却不能让人直观地感受。要如何“春风化雨”地让人知道南川、了解南川、走进南川?南川开始了自己的营销改革。   大平台展示,让大家看到“活”起来的南川。2018年,南川带着自己独有的魅力登上央视参演《魅力中国城》第二季,南川区委主要领导率领“出征队伍”,充分展现“金佛山·福南川”的大美形象,让“天下第一桌山”“中华药库”“南国雪原”等名片深入人心,荣膺“2018《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   借助全市两次“双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和融媒体平台的创新宣传推广,“金佛山·福南川”获评“2019中国大三峡文化旅游最具吸引力城市形象宣传口号”,走进澳大利亚、新西兰、粤港澳大湾区营销推介,与奥地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开展国际项目合作,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加强对外交流,是南川提升宣传力的又一举措。去年,2021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遗产名山(金佛山)峰会在南川举行,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约300人线上线下参加盛会,50余家新闻媒体向世界推介不一样的金佛山、不一样的新南川。南川还与上海复星旅文、驴妈妈、印尼林贾尼—龙目岛等签订合作协议,成果丰硕。据统计,南川区累计举办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和国际性赛事论坛等50余次,对外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面对疫情的影响,南川全方位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大了网上宣传推广力度,坚持文旅活动以直播+短视频为切入口,结合VR、景区直播等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将宣传从单一平台到全平台宣传转变,从线下到线上线下联动宣传转变,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全民参与”转变。各级各类媒体报道南川文旅资讯6000余条,新媒体宣传网友点击量超过3亿余次。   下一步,南川还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媒体文旅传播体系,让每一个市民成为南川文旅向导,打造文旅全域营销时代,持续提升“金佛山·福南川”品牌影响力。   王静 刘廷   (原载《重庆日报》1月17日21版)

2022-01-20

景城共融 魅力南川

景城共融 魅力南川

2022-01-04

立足特色化 面向同城化 建设先行区

立足特色化 面向同城化 建设先行区

2021-12-30

冬来金佛山 滑雪泡温泉

冬来金佛山 滑雪泡温泉

2021-12-29

南川 推进城市提升 建设花园城市

     作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南川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始终把打造主城都市区后花园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城市规划高起点、城市建设高标准、城市管理高效能,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宜居指数。   提升规划水平   描绘美好蓝图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作用。“精读一座山、深耕一座城、心居一片田”是南川独特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南川高水平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全面提升规划水平,科学引领城市发展和品质提升,逐步实现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美好愿景,让城区、山水、田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方面,建立完善全区统一协调、功能互补、相互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合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形成全域“一张蓝图”。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和城市有机生长,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永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探索建立适应南川特点的功能结构体系、标准导则体系,引领城市量的增长、质的提高、品位提升三者并重。   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方面,着力打造“一区一带两片”的城乡空间,规划形成“一带一心三组团”的城市空间,着力构建“九高八铁多环线”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全域旅游、南北分异、景城乡一体化”的旅游发展体系,大力发展“3+3+6”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4+3”支柱工业产业体系。   按照规划定位,南川全面贯彻落实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部署,紧扣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要求,将南川建设成为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   提升建管能力   塑造城市风貌   凤嘴江河道蜿蜒,水面开阔,在滨江步游道上,市民游客三五成群散步休憩、打卡拍照,俨然已成为一个文化旅游休闲打卡点。   凤嘴江两岸景观提升整治是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能力,塑造安全、智能、和谐城市风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川依托独具特色的山水人文本底资源,系统开展城市设计,优化城市空间层次,提升城市建设实施水平,使城市建筑彰显实用美、个性美、整体美的统一。   为此,南川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实施城市路灯及夜景灯饰智能化建设,新建停车场30余座,新增停车位2.3万个,新建市政公厕23座,改建公厕16座,推动38座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城区公共厕所达165座。强化城镇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日常巡查、维护和应急管理提高运维水平,完善管网系统,提升管网污水厂运行效率。   提档升级智慧城管建设,积极探索运用科技手段,全力开发“城管大脑”,大力推进智慧城管在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城管执法、市政环卫等方面的应用。建设试用违章建筑视频分析系统,综合利用视频一体化技术,探索快速处置、非现场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   同时,南川还在全市率先探索“城管+公安”管理模式,健全文明规范执法机制,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妥善解决了违法停车、生活噪音、损毁市政设施等诸多城市管理顽疾,提升了城市品位。   统筹城乡协调   共建文明大城   高质量的文明城市不只是在城区,更是协调推进农村地区文明程度协同并进,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深化推行“马路办公”制度。在城市区域定期研究解决城市日常管理问题,以路为岗,现场整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组织专人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日常管理问题专项整治,确保城区干净整洁有序。   推广“门前三包”“五长制”,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南川区城市综合管理“五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南川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方案》,建成投用集智能科普中心、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两网融合示范中心。在农村地区,建成3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村,持续推进73个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治理。将三街三镇的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统一交由市环卫集团收运处置,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按照“五有”标准,采取“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持续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目前南川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均采取“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治理模式,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南川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正努力实现大城众管、大城细管,让主城都市区后花园花开更繁盛。   陈钰桦   (原载《重庆日报》12月14日6版)

2021-12-16

南川 让文明乡村“面子”美“里子”实

南川 让文明乡村“面子”美“里子”实

2021-12-14

让文明融入每个南川人的日常生活中

让文明融入每个南川人的日常生活中

2021-12-13

金佛山国家野外站:守护喀斯特地区的万物生灵

       11月12日,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的科研人员在水房泉地下河出口进行观测并提取样本。        科研人员冒着风雪前往水房泉地下河观测点。        科研人员爬上森林生态观测场的气象站铁塔采集数据。        科研人员在对移栽到野外的银杉苗进行测量。   ■ 重庆日报记者 邹密 李星婷   小雨伴随着簌簌飘落的雪花,将大地、山川、湖泊装扮得银装素裹,宛如美丽的童话世界。   11月11日清晨,金佛山迎来今冬第一场雪。重庆日报记者随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金佛山国家野外站”),来到海拔约2200米的药池坝一带。   今年10月,科技部公布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名单,其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一样,是属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创新基地。其中,依托西南大学建设的金佛山国家野外站入选,它是重庆市境内唯一入选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站。   金佛山有着怎样的生物多样性?科研人员在这里怎样进行工作?今后要实现怎样的目标?11月11日至12日,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的部分科研人员组队前往观测研究,重庆日报记者随团队进行了实地探访。   南北方的植物都到金佛山来“开会”   金佛山属喀斯特槽谷,其全貌像一个陡峭悬崖烘托起来的大方桌,分东西南北四个坡向。峰谷绵延数十条大小山脉,屹立着100多座峭峻峰峦,海拔高度从400多米爬伸到2238米,因此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逐渐过渡为山顶的温带气候。   茫茫雨雾中,团队穿行在金佛山的崇山峻岭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工程师任明波对这里如数家珍:金佛山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萃集了5900多种植物,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南方植物的代表南川木波罗和北方植物的代表珠子参等,都能在金佛山觅得踪影,山上还有2700岁的古茶树和2500岁的古银杏树。   “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导致南方的植被种子来到金佛山就不走了,北方的种子也不走了,南北方的植物就都到金佛山来‘开会’!”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党委书记雷治政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位于北纬29度的金佛山,是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我国罕见的生物基因库。   “大气、岩石、地下水、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这些都是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研究的对象。”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站长、西南大学地理科学院马明国教授告诉记者,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最大范围的喀斯特连续出露地区,也是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因此这片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金佛山国家野外站由西南大学、南川区金佛山管理委员会、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4家单位共建,采用“一站多点”的模式建站,“除金佛山外,多点主要布设在缙云山青木关小流域、中梁山槽上和武陵山龙潭,均是典型的低山槽谷地貌类型。”   人工繁育“植物界的熊猫”银杉   穿越密林,趟过溪流,爬上陡坡,记者来到金佛山海拔1600多米的一处大样地。样地是科研人员为了植被采样而划定的特定区域,面积较大的就称为大样地。而此处大样地是野外站在金佛山建立的第一个固定大样地。   这块大样地面积为1公顷,位于狭长的山凹之巅。它的物种丰富度高,主要有1.5万多株常绿和落叶树种。在每棵乔木和灌木上,都挂着一块白色的卡片,这是它们的“身份证”,包含误差不超过2厘米的地理定位、树龄、树高、树形等信息。   大样地周边有人工繁育的3600株银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棵高约4米、已生长30余年、人工培育出的银杉。   银杉,有“植物界的熊猫”之称,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它是冰川世纪留存下来的植物,目前全世界只在中国的重庆、广西、贵州、湖南4个省份存活有野生银杉,总数有1900多株,而金佛山就有400多株。   “银杉的生长极为缓慢,其种子成熟采摘期非常短。”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工程师周洪艳告诉大家,野生银杉生长在非常险峻的悬崖峭壁,最老的一株银杉,树干足有脸盆粗。   山里的护林员李光明、李光禄两兄弟承担为野外站采摘银杉种子的任务,光秃秃的悬崖,没有任何工具,只能徒手攀爬。   银杉种子生长有大小年的特点。大年能产400多颗种子,小年可能只产几十颗种子。葵花籽般的棕色种子,藏在榛子形状的银杉果粒里。   工作人员将种子带回实验室,精心处理,用于萌发、培育。不过,由于有的种子并未成熟等原因,发芽率不高。待部分种子发芽后,团队成员还会小心在“襁褓”里再培育苗芽几个月,待其强壮后再带回金佛山种植。   在金佛山,目前野外站已建有4个大样地。团队每年会完成1~2个大样地的调查,对树形、树冠、树叶以及其周围的土壤等进行记录和对比。每隔5年,团队还会对大样地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工作,对每一棵树进行仔细的“体检”。通过多次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竹子和杜鹃花的“博弈”   团队里的佘春燕博士,是做方竹经营管理研究的。她有一个新发现:金佛山的竹子,正在和当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进行空间和营养的“争夺”。   箭竹、平竹、方竹……在金佛山广泛分布的竹子有近20种,由于竹子是克隆繁殖特性,发展很快,在营养物质、水分利用和光照等方面,与杜鹃花形成了激烈竞争。   如何让竹子和杜鹃花在竞争中共存,达到动态平衡,这是佘春燕等科研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这类发生在金佛山密林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   如金佛山特有的树枫杜鹃是“变色龙”,它会在初开时为淡黄色,凋零时又魔法般变成草绿色;还有,生活在金佛山溶洞暗河里的雅鱼,细嫩无鳞,头骨似一柄宝剑,它偶尔也会出洞晒太阳,有着有趣的生活习性。   丰富的植被,也导致了金佛山动物的多样性。林麝、白颊黑叶猴、梅花鹿、红腹锦鸡……这些珍贵的动物,时时出没于山林之间。   “物竞天择,人与自然共生。”马明国深有感触地说,未来5年,金佛山国家野外站将重点进行森林群落动态与更新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活动对岩溶含水层影响、洞穴对气候变化响应等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获取高质量水—土—气—生立体监测数据,探索喀斯特槽谷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机制以及资源环境效应,开展综合治理理论研究与试验示范,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重庆日报首席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原载《重庆日报》11月16日7版)

2021-11-25

重庆南川“坝坝加油站”助力乡村振兴

     在重庆市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坝坝加油站”是村里人最喜欢去的地方。以前大家都喜欢来听志愿者“摆龙门阵”,现在自己愿意开口甚至还要抢着说的人越来越多了,家长里短致富经,大家一起议、一起学、一起干,日子越过越舒坦了。   南川区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全区探索在各村(社区)院坝建设“坝坝加油站”,将文明实践活动延伸到农家院坝,激活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完善志愿服务“需求清单”   “坝坝加油站”是什么?据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介绍,“坝坝加油站”由村(社区)文明实践站负责管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设置在农家院坝、村社广场和小区院落,引导附近住户中的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和致富能手注册成长为志愿者,采取“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互学、互帮、互助等志愿服务。   陈玉兰在南川云都寺村10组种植高山蔬菜,由于流转的土地位置偏低,每年雨季都被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此专门组织区农业农村委的专家志愿者,到“坝坝加油站”给陈玉兰的蔬菜基地会诊,指导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庄。转型后陈玉兰果然越做越顺,今年以来收入增长了3倍。尝到甜头的她主动申请担任生态农庄附近一个“坝坝加油站”的站长,带动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红红火火做起了乡村旅游。   为整合用好志愿服务资源,南川一方面通过“户提议、社收集、村实施、镇组织、区统筹”,根据群众急难愁盼完善“需求清单”,一方面结合“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清单”,将“坝坝加油站”建成提建议、调纠纷、学知识、促发展的综合实践平台。截至今年3月,各平台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00多场次,惠及群众近40万人次。   促进志愿服务“比学赶超”   “坝坝加油站”能为群众带来什么?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计了“坝坝宣讲”“坝坝学技”“坝坝问计”“坝坝忆史”“坝坝互助”“坝坝互评”等“固定栏目”,“坝坝加油站”还可以根据附近居民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评比、年年有奖励”,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这是我的个人建房用地申请表、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还有原来的土地使用证……”在大有镇石良村“坝坝加油站”的“政策微宣讲 为民办实事”现场,村民高仕强向志愿者提交了农村房屋拆旧建新手续。大有镇村镇建设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无误后,为高仕强办理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随后宣讲了农村在原宅基地上拆旧翻新的相关政策。“实事办到家门口,给我们省了很多事,政策也容易听得进。”高仕强说。   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南川区委通过“坝坝加油站”收集需求清单,每个月至少现场办两件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为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全区还以街镇为单位开展了以“晒志愿服务项目、晒文明实践成效”为主题的“双晒”活动。典型做法、有效经验、突出事迹面向全区干部群众发布,网络点击量近40万人次,形成了志愿服务以“晒”促学、以“晒”促改、以“晒”促干的“比学赶超”新热潮。   构建志愿服务“能量平台”   南川区金山镇的“巧手绣垫”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镇邀请传承人王小兰作为志愿者,到院星村“坝坝加油站”开展免费技术培训,第一个培训班就吸引了50多名妇女参加。“这双金福麻鞋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文创产品,图案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我们南川金佛山的睡佛和古银杏叶。”“坝坝加油站”的“课堂”有些简陋,但王小兰传授起来仍然得心应手,偶尔还会通过技能比赛活跃气氛。“来‘坝坝加油站’前,我也参加志愿服务的培训,给自己充了电加了油。”王小兰笑着说。   怎么保证志愿服务一次比一次更好?2019年,南川建成重庆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开设基层宣讲技巧等13门专业课程和理论教学、技能实训、户外拓展等分类项目,对志愿者进行以能力提升为根本的精准培训,实现了志愿服务队伍由“业余”到“专业”的转变。两年来,全区已培训孵化骨干志愿者1.8万余名,志愿者注册率增长了11%,活跃率增长了8%。   南川还在重庆率先启动“志愿学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星级志愿者“身份证”管理及礼遇制度,为全区星级志愿者颁发“志愿者身份证”及徽章,志愿者凭此在区内景区、公共交通、贷款授信等方面可享受礼遇和优惠,“让有德者亦有得”,激励更多人到“坝坝加油站”为基层群众提供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南川已设立“坝坝加油站”2600余个,围绕理想信念、技术技能等主题为群众“加油充电”近1.8万场次。通过“坝坝互评”,全区涌现出2.7万余个文明户等示范户。基层群众从“当观众”到“唱主角”,推动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原载《光明日报》11月14日3版)

2021-11-19

“3个100%” 感受南川一流营商环境

    开办企业手续,1天之内就可以搞定;多类证照一站式办理,还能包邮;大小事情,都可以寻求“12345”政府热线的帮助……南川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深化。   近年来,南川区坚持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抓手,聚焦政务服务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创新推动“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着力打通政务“堵点”、化解企业“疼点”、解决群众“难点”,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更满意,营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   入驻率100%   从“一窗综办”到“一网通办”   过去,面对各级部门的众多行政职能,“该找谁”成为群众和企业办事的一大困扰。   为此,南川区建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对全区各级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并推动区级部门、乡镇(街道)事项全面入驻服务大厅,目前入驻率已达到100%,真正实现了“一门受理、集成服务”。   在此基础上,南川政务服务大厅一改过去按不同单位设置不同窗口的方式,打通部门之间的限制,设置了9个“一窗综办”无差别综合窗口和9个分领域综合窗口,改“一事一议”为“一窗综办”,改“一事一批”为“前台接件、集成审批”,群众和企业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无差别综合窗口进行业务办理。目前,该区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1317项中,纳入“一窗综办”的事项有1259项,占比达到95.6%。   与此同时,南川区还在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提速办事效率。   截至目前,该区各部门上线政务服务事项5084项,上线率达96.2%;各乡镇(街道)上线政务服务事项6766项,上线率100%;依申请办理类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81%,平均到现场次数0.21次,全程网办占比80%。   综合多项线上指标,今年上半年,南川区的“渝快办”政务服务能力从1月的全市第13位上升至7月的全市第7位。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24小时不打烊,已经成为南川政务服务的“新常态”。   办结率100%   创新路径把事办成办好   “群众和企业只管交件给窗口,后面的事都交给政府来办。”南川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姚涛介绍,“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是政务服务的基本要求。今年以来,南川政务服务大厅事务办结率达到100%。   南川政务服务大厅对工作人员实行首问责任制,群众和企业将要办的事交给窗口,就由该窗口工作人员从接件到出件“一管到底”,后续的跑路、协调工作都由该工作人员跟进。   同时,服务大厅还尝试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即根据企业和群众眼中完整的“一件事”,整合多部门服务事项,集成115个主题套餐服务,设置2个“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实施一站办理。   由于部门之间的政策壁垒,连工作人员也很难办时又怎么办?该区创新推出第三种“审批+服务”方式,由区政务办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以出台会议纪要的方式,针对不同问题共同制定新的办事路径,使群众能够办成事。   截至目前,全区规范、解决各类高频问题50余项。这一创新探索获评全国优秀政务服务单位“模式革新金雷奖”。   此外,该区在政务服务大厅创新设立“大厅金融街”,引入7家银行集中入驻,在大厅设置专区开窗接件,为企业提供开户、融资等金融服务,避免企业在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来回跑”,节约企业开办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满意度100%   共建共享“七彩政务大厅”   按照“办一次、评一次”的要求,今年以来,南川政务服务大厅共办结业务60多万次,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通过全民建议、全民监督等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到政务服务水平提升中来。”在姚涛看来,群众满意度高,不仅是因为办事方便了、服务热情了,更是因为参与度更高、“主人翁”意识更强了。   去年,就“如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这一话题,南川开展了“问需于民”的调研活动,收回300多份调查问卷,梳理筛选出“信任、透明、改革、能办、满意”等提升诉求。   基于此,今年以来,该区提出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应急高效、便民利企、改革创新、政务公开、群众满意等七个方面举措为抓手,对应赋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打造“七彩政务大厅”,探索高效、精准、智慧、融合的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   与此同时,该区通过畅通线上线下信箱、微信公众号、渝快办APP、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多元渠道,鼓励群众对政务服务进行监督。   此外,南川区还创新开展了“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将35个区级部门具有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职能的102个科室作为评议对象,每季度评出10个“最难办事科室”,予以通报。   去年8月,该评选机制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国仅24个项目入围。   王静 刘廷 (原载《重庆日报》10月20日8版)

2021-10-25

南川 多措并举出实招 就业创业“两不愁”

        慰问重庆金鸿纬科技有限公司的外地农民工。   强保障“饭碗”送到家门口   “我原来在广东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常年照顾不到家里面。现在好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在今年7月刚举办的“都江堰市·南川区2021年‘百日千万行动’双城专场线下招聘会”上,南川区头渡镇居民朱丽蓉找到了一份装配流水线的工作倍感欣喜。   和朱丽蓉一样,在本次招聘会上找到心仪工作的还有70多人。近年来,南川区通过持续打造“一进一出”双向就业通道,持续提升群众就业水平。   “出”的方面,通过包机、包车、发放交通补助等方式,引导部分群众外出务工返岗,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进”的方面,针对农民工、退役军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不同的就业人群,举办一系列主题招聘活动,组织企业把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   今年1月至8月,南川区人社局依托南川人才网、区人力资源市场等平台,每月8日、18日、28日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共组织举办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场镇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各类招聘会56场。其间,南川区人社局还通过重庆智能就业管理系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3020条、用工岗位19279个。   除了畅通就业渠道之外,针对“就业困难户”,南川区人社局还采取了一揽子的“兜底托底”举措,例如落实就业帮扶车间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等。   此外,今年以来,南川区人社局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各项补贴和待遇“畅通领”工作,实现了现场申领失业保险待遇只需“核对一次信息、阅读一份须知、签署一个名字”。   今年1月至8月,南川区人社局累计发放失业金2661人、1838.87万元,缴纳医疗保险费555.13万元;发放农民合同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17人、24.04万元,为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树品牌扶上马还送一程   去年年底,南川区官地村居民杨显容参加了区里组织的特色菜培训班,现在经营着一家鸡汤面馆,每天营收一两千元,一家人生活有了起色。她也从一个对餐饮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巧媳妇”。   近年来,南川区人社局持续开展“南川巧媳妇”培训计划,按“善经营、懂管理、讲诚信、会做农家菜、会制土特产”的“五巧十标准”,免费为受训学员开展创业意识、扶持政策、菜品制作、客房服务、文明礼仪、互联网营销、金融知识、个人形象设计等全封闭式培训。   目前,培训范围已扩大到农家乐、月嫂、育婴、养老护理和家政服务员等劳务技能培训,并且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南川巧媳妇”采笋工、“南川巧媳妇”采茶工、“南川巧媳妇”手工编织、“南川巧媳妇”特色早餐等12个特色工种培训项目,并纳入市级特色工种培训项目,实现“南川巧媳妇”劳务品牌全技能覆盖。   “南川巧媳妇”已然成为南川喊得出、叫得响的特色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截至目前,南川区人社局已累计开展各类“南川巧媳妇”劳务培训6848人次。此外,南川区人社局创新开展的企业职工公共知识和综合素质特色工种培训,入选2020年度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十大创新事件;针对贫困人员、残疾人、低保户、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员工等重点群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技能培训让就业人员掌握了一技之长,让“饭碗”端得更稳。   自2019年以来,南川区作为我市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先行先试”试点区县,启动了为期3年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2115人次。   促衔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0年,推荐242名贫困人员到企业就业,累计结存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3399人;向37户贫困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多万元,为10662名贫困劳动力兑现跨区域就业交通补贴138.54万元;实现全区区外务工贫困人员就业交通补贴全覆盖……   本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过去几年来,南川区人社局持续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以稳就业促脱贫。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成为南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路径之一。   南川区大观镇居民姜国强通过在当地推广分享“蚯蚓粪+数字化营养小番茄”种植项目的相关经验和技术,带动解决了周边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问题,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同时还提升了当地果蔬品牌知名度。   姜国强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日,该项目又获得了重庆市第四届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二等奖。同时,作为重庆市选送的优秀代表项目,在四川省资阳市举行的第二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就业稳。聚焦就业创业,如今再度成为南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南川区人社局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2021年全区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清单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等多项指导政策。   未来,南川区人社局将重点从就业创业增收、职业技能提升、乡村人才开发、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定点帮扶暖心等多个方面,加快完善乡村地区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在困难帮扶、兜底保障的基础上,持续为脱贫人口提供就业领域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刘廷   图片由南川区就业和人才中心提供   (原载《重庆日报》9月29日14版)

2021-10-19

南川:守护好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鸳鸯。 特约通讯员 赵志 摄   ■ 通讯员 陈小翠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今年9月,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录》正式发布,金佛山的野生植物获得“更高级别的保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从6种增加到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从30种增加到86种。   “虽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只增加了麻栗坡兜兰这1种,但全市1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超过一半在金佛山都有生长和分布。”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研究员林茂祥说。   近年来,南川区厚植生态本底,守护绿水青山,守护金佛山“生物基因库”,守护好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留住300万年前的“来客”   银杉,300万年前的“来客”,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自然繁育困难、数量稀少,被称为“植物大熊猫”。   金佛山,银杉分布的最北界。   正值金秋,银杉结果,金佛山自然保护局工程师周洪艳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今年恰逢银杉结果小年,只收了400多颗果实。多少颗能成为种子、成功育苗,还不得而知。”   金佛山珍稀植物繁育科研基地,生长着200多株珍贵的银杉幼苗和少量的崖柏幼苗。周洪艳介绍,这些都是2018年采集的种子培育而成,经过两年的生长,大多才长到3~5厘米。很多人工繁育的银杉树苗,30年才能长到5米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南川着手开始银杉繁育,累计育苗3000余株,野外回归1700株。   同时,南川对野生银杉的保护从未停止。该区对每一株野生银杉的生长地点、树高等进行测量、记录,全部都编号在册,给予严格和精心的保护。   一次,周洪艳与护林员巡护时发现,长在斜坡上的一株银杉根部大半裸露出来,面临着被风吹倒、被雨水冲刷滑坡致死的危险。主管部门立即召集林业、土壤、植物等领域的专家研究制定救助方案,清除竞争植物,通过护坡、培土,修建树池,这株银杉得以存活。   去年10月,周洪艳牵头完成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次野生银杉调查,发现金佛山现存1米以上的野生银杉数量从362株增加到572株,是全市唯一的野生银杉分布地,也是全国野生银杉群落分布最多的地方。   为黑叶猴建“智慧家园”   山王坪镇庙坝村,金佛山支脉的天山坪深处。灰矸河峡谷和后河峡谷紧紧环绕,谷内峭壁上零星分布的天然岩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日常生活、繁衍后代的家。   黑叶猴身材短小,行动敏捷,一撮毛直立在头顶,拖着一条长尾巴,浑身乌黑,只有两颊至嘴边才有一道白毛。它对野外生存环境非常挑剔,是喀斯特森林或河谷里特有的灵长类野生动物。   据统计,全世界黑叶猴只有2000多只,庙坝村就有151只。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也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因峡谷水能资源丰富,1994年,庙坝村建立了龙塘水电站,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用上了电器,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改善。电站年产值60万元,每年还为村里分红。   但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由于电站处于黑叶猴的核心生活区域,电站的持续运行对黑叶猴的生存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一边是集体分红,一边是生态保护,庙坝村面临两难抉择。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生态环境。”2018年,庙坝村全体村民集体投票决定关停电站,全力守护黑叶猴的家园。   灰矸河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庙坝山水又成了黑叶猴的自由乐园。而庙坝村依托青山绿水,建设黑叶猴主题村,发展生态旅游业,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近年来,南川区还与高校合作,开展金佛山黑叶猴种群调查,运用智能化和网络技术建设“智慧保护区”,默默守护野生动物。随着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以恢复,黑叶猴、林麝等珍稀动物的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追鸟人”镜头下的260种鸟   龙岩河,摄影爱好者的追鸟基地。74岁的杨小萍习惯在河边搭起帐篷,等待鸟儿的到来。为了捕捉各种鸟儿的风姿,他可以坐等半天、连续蹲拍半月。   杨小萍说,吸引他长期在龙岩河拍摄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鸟儿们在这里筑巢、孵蛋、诞生……有大量的鲜活场景可以拍摄。   追鸟的浓厚兴趣源于6年前,杨小萍打开一本2010年出版的《重庆金佛山生物资源名录》,其中记录的金佛山鸟类共有228种。热衷摄影的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完整拍下这228种鸟。于是,他不拍风景人物了,成了专门“追鸟人”。   杨小萍每天早出晚归,蹲守进南川的山林里、溪水边。除了龙岩河,杨小萍坚持蹲守拍摄的地点还有半溪河上游的双河水库。今年开春后,成群结队的鸟儿常常出现在双河水库。杨小萍发现,不仅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鸳鸯,还第一次出现了凤头。   6年时间里,杨小萍的镜头不仅留下了各种鸟儿的俏丽身影,也记录了南川生态环境的变化。   南川划定以金佛山为核心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5.2%,天更蓝、水更绿,满目苍翠、鸟语花香。   “我镜头中的鸟儿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录里的228种,达到260多种。”杨小萍说,自己拍摄的数万张鸟类照片里,有猛禽,有水鸟;有花开鸟鸣的美好瞬间,也有鸟儿们在野外争斗的难得场景。“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让人惬意。”   (原载《重庆日报》10月14日1版)

2021-10-18

南川 着力打造主城都市区后花园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今年国庆期间,位于南川城区的东街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拍照。   近年来,南川立足特色化、抓住同城化发展契机,围绕“三优”(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旅资源优厚)谋篇布局,努力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   打造“1小时通勤圈”   南川是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和黔北地区的联结点,区位条件优越。   为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目标,去年以来,南川积极助推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开工建设西环高速、万正高速,协助做好市域铁路、城市快线规划建设工作。力争缩短南川与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实现“1小时从中心城区上金佛山”目标,打造“1小时通勤圈”。目前,从南川城区到中心城区车程缩短至50分钟。   同时,南川还优化区内旅游交通空间布局,构建“二环三快二索道”内部循环网络,提升现有178公里环金佛山干道至二级以上水平,以及升级金佛山北坡、南坡、西坡上山快速通道等,加快形成“快进、畅行、慢游”的游览格局。   实现景城乡融合发展   南川全域森林覆盖率5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2天、位列主城都市区第一。同时南川区拥有主城都市区唯一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生态公园山王坪、“十二金钗”大观园等景区,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得天独厚。   2018年,南川提出了“金佛山—南川城—大观园”景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着力打造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空间形态。   “景”是着重提升金佛山品质。通过实施旅游产品提升行动,培育山地运动、中医药养生、赏雪滑雪、休闲避暑等特色文旅产品,积极争取龙岩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重庆首个“双遗之城”。力争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到2025年游客接待突破5000万人次。   “城”是改造升级南川东街。南川区结合棚户区改造把东街作为引客入城的核心项目,将其打造成了文旅商业综合体,补齐景城乡融合发展中“城”的短板。如今,东街不仅成为游客慕名前往的打卡地,还入选重庆新地标10强。   大观原点旅游综合体是景城乡融合发展中“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综合体已完成景观打造,预计明年1月将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包含乡颂文旅商业街、太虚世界沉浸式数字自然剧场等,建成后将集游客接待、特色餐饮、休闲购物、民宿体验、花海景观等功能为一体,从而带动大观园乡村游提档升级,大幅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   形成大健康产业集聚   南川依托金佛山的资源禀赋以及药用植物种数占全国38%的优势,打造以中医药和康养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具有区域带动力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目前,该区正加快实施中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区、中国生命健康科学城等重大项目,构建“种、加、销、医、养、研”中医药全产业链,到2025年,力争实现产值600亿元。   同时,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市民的康养需求,培育起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4种业态,打造市民“第二居所”。如今已建设良瑜、兴茂、黎香湖等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培育健康养老、温泉疗养等康养产品,让游客体验“静的养心”、参与“动的康养”。   在“文旅+”的催化、融合、拉动下,南川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康养产业产值目前已突破100亿元,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形成10平方公里框架,引进医药企业43家,努力把南川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之城”。   (原载《重庆日报》10月14日5版)

2021-10-15

一颗小蓝莓 长成“致富果”

  ■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在南川,位于兴隆镇金花村的重庆嘉蓝悦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全市蓝莓种植、加工的明星企业之一。9月24日下午,正接受记者采访的副总经理王庆不断接到电话,打来电话的不少是预约参观的考察团。自从2019年底该公司实现蓝莓果的深加工后,各地来考察的人没断过,一年有两三千人次。   如今,南川已建成10000亩精品蓝莓基地,嘉蓝悦霖的进驻与发展,与南川对蓝莓产业的扶持密不可分。记者采访发现,政策配套、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等因素,让蓝莓长成了乡村振兴“致富果”。   出台政策扶持蓝莓全产业链发展   蓝莓刚进入人们视野时,可谓“贵气十足”——一小盒蓝莓能卖到七八十元。由于效益可观,我市部分区县近年来大面积种植蓝莓,其中就有南川。   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回忆,当时以返乡能人种植为主,后来陆续有公司进驻南川规模种植,嘉蓝悦霖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底,嘉蓝悦霖在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从山东引进了几百万株果苗,实现蓝莓规模化种植。“种蓝莓的业主不少,但大都以小规模为主,我们想通过规模取胜。”王庆说。   这与南川的产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该区认为,蓝莓虽是小众产业,但由于联农带农紧密、农民参与度高、劳动强度低等优势,能成为老百姓们的“致富果”。   2018年,一份支持蓝莓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出台。按照文件,蓝莓被纳入了南川“3+2”特色主导产业来扶持发展,将打造集种苗、种植、加工、采摘、仓储、研学、康养于一体的蓝莓全产业链。   精深加工让蓝莓价值倍增   政策加持下,当地开始向蓝莓深加工寻求突围。   作为龙头企业,2018年开始,王庆带着团队四处考察,但都没找到适合的设备。无奈之下,嘉蓝悦霖只好摸着石头过河琢磨深加工。   2019年底,在市农科院、吉林农大、大连大学、哈工大等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持下,由嘉蓝悦霖承接的南川第一款蓝莓深加工产品研制成功,并获得了蓝莓深加工若干项技术专利。“蓝莓价值至少提高了一半。”王庆说,目前嘉蓝悦霖4条加工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投产后,一天将有10余吨的生产能力。   同时,我市32家蓝莓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了蓝莓产业发展联合体,嘉蓝悦霖公司作为理事长单位,为其联合体成员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加工、销售等服务。   为振兴蓝莓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南川还牵头组建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金融+担保+保险”的发展模式,全面打通产业发展的人、地、钱、运营等关键环节。目前已吸纳农村劳动力万余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数千万元。   如今,南川已建成10000亩精品蓝莓基地、组培育苗中心、科研中心、万吨保鲜冷藏库、深加工生产线、旅游观光工厂,打造了全国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蓝莓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强强联手打造融合发展样本   事实上,近几年南川蓝莓产业能够异军突起,同样得益于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大观镇铁桥村的蓝莓种植核心区,一排排全基质栽培的蓝莓树亭亭玉立,在阳光的照耀下,和阡陌纵横的产业路遥相呼应,蔚为壮观。树下,智能化的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设备在基地蜿蜒,科技味十足。   “我们想通过高标准种植起到示范引领的效果。”作为南川区的融资平台公司,2019年,惠农集团在铁桥村流转了2000亩土地种蓝莓。   惠农集团旗下的瑞凯公司生产管家金波说,由于南方多黏土,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差,当地经营主体种出来的蓝莓大小、口感、产量参差不齐,影响口碑。为把控质量,他们特地买来草木灰、珍珠岩作为营养基质,实现蓝莓的盆栽种植。“按照这套办法,一亩地能多产近1000斤,口感更甜,大小也更均匀。”   如今,为实现蓝莓产业“接二连三”,南川正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提取蓝莓花青素开发研制蓝莓保健产品和医疗食品。同时,依托当地的乡村旅游景点大观原点,以及其他文旅资源,大力发展标准化示范,走休闲采摘、研学观光一体的农旅融合之路。   “接下来,我们想通过股权改革,将两家龙头企业进行整合,新成立一家蓝莓龙头化的现代农业企业,通过互补实现三产融合,力争到2025年,蓝莓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南川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   (原载《重庆日报》10月8日1版)

2021-10-13

南川 农村“三产”融合增添发展新动能

南川 农村“三产”融合增添发展新动能

2021-09-17

南川:“急难愁盼”无小事 一件一件都办实

       ■ 王静 刘廷   今年以来,南川区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实际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深入开展“以实学促实干、以实干出实绩”行动,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征集民生需求和意见建议4123条,梳理形成区级民生实事69项、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民生实事2599项、基层党组织民生实事795项,一件一件抓落实,变“问题清单”为“销号清单”,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该区69件区级民生实事已完成14件,完成50%及以上的37件;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的2599件民生实事已全面完成1141件,完成50%及以上的1336件;基层党组织的795件民生实事也有序有效推进。   24小时响应   成立专班解决“供水难”   位于大观生态园的中海黎香湖项目,是南川康养度假的一张名片,这里常住居民达到1600多户,每年还要接待20多万人次的游客。   去年年底以来,该片区供水水源由水库更换为大观水厂,供水水质虽然提高了,但停水、水压小等问题却时有发生。特别是今年入夏以来,前来避暑度假的居民越来越多,抱怨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水厂设施配套落后导致的供应难以稳定。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开发企业采取多举措临时保障供水,并于8月17日将“供水难”的问题集中反映给南川区相关部门。8月18日,南川区政府便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研究黎香湖区域供水问题,并当即成立了由区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以确保快速解决、彻底解决。   “目前,已确定了‘双管道、双电源、双水厂’的供水保障解决方案,即新增一条供水主管网、新添一套备用电源设备、改造或新建一座备用水厂。”中海黎香湖项目负责人朗洪波介绍,目前,政府新的备用电源设备已经采购到位,正在泵房内调试安装,预计10月可正常运行;新增的主管道也正在加速建设,计划明年上半年可以建成投用;新的水厂正在做相关前期论证工作,有望明年正式开建。   南川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快速反应,得到了开发企业和居民们的高度认可。   补齐弱项短板   一事一议解决“出行难”   “以前上学、放学,走路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坐班车便可以直达。”新学期开学,家住会峰村、在沿塘小学读书的20多名小朋友,终于圆了坐车上学、放学的梦想。   会峰村距离南川城区15公里,是西城街道辖区较为偏僻的乡村。前些年,途经该村的客运班车因经营困难而停运,导致该村群众只能通过步行、自驾、搭便车等方式,自己想办法进出村,非常不方便。   “通客车,是全村群众的强烈要求,街道了解情况后,想方设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会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熊敏说。   今年4月,该街道主动联系客运公司,反映群众的诉求,通过政策补贴、优化路线等方式,恢复了南川城区到会峰村的客运班车,每天3班,往返6趟,解决了该村2000多人的出行难题。   今年以来,南川区还陆续开通了福寿镇农胜村、马鬃村的通村客车,南川至金佛山北坡的客运专线,方便了8000多人的出行。   为大力解决“出行难”,南川区不断提升路网建设,共建成“四好农村路”2600多公里,184个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1226个村民小组通达率达到100%。今年,南川还计划建设“四好农村路”200公里,涉及的公路条数多达180多条,以“查漏补缺”的方式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优化南川的乡村路网体系。   回应“老有所养”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提升   “这里都是老年人,我们共同语言多,还可以一起唱歌跳舞,也不用自己做饭、做清洁,这才真正是养老生活。”今年7月底,东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刚开业,70多岁的杨奶奶便住了进来,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把亲家薛奶奶也拉了进来一起住。   作为南川首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东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有32张养老服务床位,为入住老人提供食宿、医护、娱乐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也为社区其他居家老人提供个人清洁、助餐、人文关怀等上门服务。   该中心开业1个多月,便吸引了20多名老人入住,入住率超过60%。鉴于需求量巨大,该中心立即实施了改扩建工程,预计明年将新增86张床位。   “粗略估计,东城街道80岁以上的老人有700人左右,全区60岁以上老人的占比接近20%,养老服务供给,已经成为众多群众的关注点和诉求点。”东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潘泽明认为,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正是回应群众所盼所思。   当前,南川区已建成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7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41个村级互助养老点,60个农村幸福院,全区养老床位达2535张,实现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60%以上。   (原载《重庆日报》9月10日8版)

2021-09-14

《以实干出实绩》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长坪村党支部:摘掉“长贫”帽 走上振兴路

     新华社记者 柯高阳   立秋时节,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长坪村,绿意盎然,果香四溢:新建的千亩茶园里,茶苗长势良好;蔬菜大棚里,一串串无土栽培的番茄惹人喜爱;猕猴桃基地迎来丰收,果实挂满枝头……   长坪村曾是河图镇唯一的重庆市级贫困村。过去,这里交通闭塞不畅,产业发展滞后,被当地人戏称“长贫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长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一系列脱贫攻坚实践探索,让乡亲们摘掉了“长贫”的帽子,走上宽阔的乡村振兴路。   “过去我们交通不通畅,村里的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长坪村党支部书记李秋明说,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宽敞的柏油路通到了村口后,长坪村距离重庆中心城区和南川城区近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为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带来宝贵的客流。“新农人”韦良中瞅准时机,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种下100多亩无花果。除了售卖鲜果,合作社还二次加工无花果干、无花果白兰地酒等产品,举办的“无花果采摘节”接待了游客上万人次。   搞产业大家都没经验,怎么办?长坪村党支部开办“长坪夜课”,为村民提供政策宣讲、创业培训,培养实用人才,动员在外发展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茶叶、猕猴桃、大棚蔬菜……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一个个适合当地的产业项目发展了起来。   长坪村的产业振兴之路,离不开配股分红这关键一步。为了让老百姓稳定持续增收,长坪村党支部经过多方咨询和反复商讨,决定将200多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农民合作社,通过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头上的方式,让贫困户当股东,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李秋明解释,村集体享有产业扶贫配股资金的所有权,业主享有使用权,贫困户享有收益权,这就变传统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村民王享群算了一笔账:“我把3亩土地流转给茶叶基地,同时还在基地上打工,工资加上土地流转费,还有配股分红,每年就能有2万多元。”   为保障扶贫资金精准使用,长坪村党支部还制订了《扶贫资金管理流程图》,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公心换人心,只要坚持公正透明,事事想到为民办实事,就能得到群众支持。”长坪村监委会成员李学芳说。   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乡风文明也要跟上。长坪村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村32名党员走在前做表率。80岁的老支部书记彭焱林第一个站出来整治美化自家院坝,带动全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为之一新。   为了整治“无事酒”,村里举行院坝会,制定完善禁止滥办宴席等村规民约,解决了老百姓“周周赴宴”、苦不堪言的问题;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设置光荣榜和曝光台,公示评比结果并与配股分红挂钩,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升级”。2020年,长坪村成为南川区首批“信用村”,村民无须抵押就能获得利率优惠的信用贷款。   如今的长坪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全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不到5000元,增加到如今的17000多元,长坪村党支部也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李秋明说,村党支部正在努力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为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让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新华社重庆8月20日电

2021-08-26

南川 全力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智造崛起 智慧赋能   南川 全力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川城 摄/汪新        同昶科技全自动精密冲压线上,机械手臂的生产效率比传统人工提高10倍以上,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 摄/袁治卫        2021智博会南川展区        目的地“旅游+农特”智能化产业平台        工业园区龙岩组团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近年来,南川区坚持以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打造“千亿工业”为抓手,持续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着力提升“南川智造”竞争力和“智慧南川”新形象。   智能制造提质增效   去年刚落户南川的爱之窝科技公司,打造了5条智能化家具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平方米,同时还开发出集家具购物、全屋定制、虚拟预览、流程跟踪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家居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线上服务。   同样,作为南川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之一,生产金属及塑胶制品制造的同昶科技在投资建厂之初就决定配备同行业最先进、最智能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是传统工厂的10倍。   目前,该公司二期正在建设中,全部建成后将形成13条全自动精密冲压线、2条全自动烘烤线、3条全自动注塑线,实现年产家电金属制品1500万件。   “招大引强”,正是南川“智造”崛起的路径之一。   近年来,南川区大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核心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智慧企业,为南川工业的智慧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截至2020年末,南川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321家,建成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3个、规模以上工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65个。   与此同时,推动存量企业的“智慧提档升级”,成为南川“智造”加速发展的又一支撑。   专门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的铝器时代,通过购置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数控线等方式,对原有车间进行智慧改造,降低不良品率75%,降低运营成本23%,提高能源利用率30%,提高生产运营效率185%。   专注钢构生产的金鸿纬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生产线大面积智能化改造,用智能机器人工作站、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等设备替代传统劳动力,实现关键工序的智能化,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大幅提高。   ……   近年来,南川区积极推进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智能改造项目60余个,建成超群科技、铝器时代等5个市级数字化车间,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家,“智能基因”在企业中不断壮大。   智慧应用“多点开花”   “目前,基地内设有数据采集、数据设定和预警、自动化生产作业、病虫害收集和图像上传系统等智能系统,可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在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国强坐在家中,一边介绍情况,一边掏出手机,开始对菜地浇水施肥。   “智慧+农业”正是南川区各行各业积极推动智慧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川区以产业融合、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为重点,积极尝试和探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在旅游、农业、商务、政务、城管、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成效显著。   例如,在公共卫生方面,南川区打造了区域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聚合了全区40家公立医疗机构、12家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的服务和数据,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在内的26项日常应用,基本实现了“区—乡—村”三级医疗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   在政务服务方面,南川区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形成网上审批大厅与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目前,南川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政务服务事项上线率均达100%。   在城市管理方面,升级智慧城管系统、运行视频监控、路灯控制、危险源管理等8个子系统,智慧城管APP开通定位查看、搜索及投诉等功能。   在旅游方面,联合腾讯公司打造的全域智慧旅游2.0系统已经上线,届时将通过实时定位、信息推荐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全天候、智慧化的专属服务。   ……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行业、更多群体享受到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红利,南川区进一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建设。   当前,南川区5G建设及开通数量767个,实现城区、金佛山景区5G网络全覆盖,全域4G网络覆盖率100%;完成Wi-Fi热点建设,重点覆盖政府、商圈、医院、学校等人流密集区域。   “以创促建”驱动创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重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南川等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战略有指引,市级规划有部署,发展现状有要求,创建高新区,南川势在必行。”南川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川将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为契机和抓手,加快推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构建千亿工业集群。   今年7月,南川区委、区政府印发《南川区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方案》,明确了举全区之力推进高新区创建工作,提出“以创促建”,力争2023年创建成为重庆市级高新区;“以升促建”,力争2026年创建成为国家高新区。   创建高新区,园区平台是载体。   按照规划,南川高新区将涵盖龙岩、南平、水江、大观组团和商贸物流园等范围。下一步,南川将进一步优化“一园四组团”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升级园区生产生活配套,推动园区平台的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发展、协调化发展、联动化发展。   创建高新区,产业集群是基础。   未来,南川将坚持集群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以中医药、新型建材、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页岩气、精细化工、铝材料为特色产业,智能产品、消费品为新兴产业的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前不久,南川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市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的意见》,绘制出南川进军“千亿工业”的时间表、路线图。   创建高新区,环境生态是支撑。   基于高新区的“高”“新”特质,创新生态势必成为关注焦点。   为此,今年下半年以来,南川区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又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金融人才政策》《南川区“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工作清单》等“一揽子”支撑政策,以进一步培育创新土壤,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王静 刘廷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2021-08-24

南川区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拼”

     重庆日报讯(记者 左黎韵)每周通报、每月约谈、季度督查,定期发布“排行榜”,对进度滞后的重点项目发出“温馨提示”和任务“催办单”——今年以来,南川区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拼”,推进“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项目建设大比拼’聚焦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围绕签约率、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等关键指标,差异化开展项目大比拼。”南川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西环线高速公路起于南两高速(沿塘场),止于渝湘高速(兴隆镇永福村),全长11.05公里。项目建成后,将连接渝湘、南两高速公路,形成南川城区高速环线,缓解渝湘高速南川段过境压力。   “负责项目的7家企业在联合中标后,迟迟拿不出统一方案,导致施工方无法进场,项目进度滞后。”该负责人称,在连续几次的“比拼”结果中,西环线高速公路项目都排名靠后。南川区发改委为此专门向项目主管部门发出了“温馨提示”。在“温馨提示”中,详细说明了该项目的年度计划、目前进度等内容,请项目主管部门加快组织项目业主,积极协调解决问题,把进度赶上来。与此同时,南川区发改委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多层级、多形式、高频率的项目调度,切实解决用地、资金、征迁、前期手续办理等一大批卡点难点问题,推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现在,西环线高速公路已全面进场施工,项目建设得以加速推进。   8月16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南川区“项目建设大比拼”最新的一次周报中看到,原本连续几个月进度滞后的项目,在这一次“比拼”中都有了新的进展。   今年7月,南川区三泉镇风吹村风力发电项目与页岩气外输管道建设工程出现施工交叉,其部分路段与页岩气管道铺设产生冲突,导致两个项目均进度缓慢。南川区组织双方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结合项目进展情况,优化了交叉路段的施工顺序,僵持了半个多月的施工问题得以解决,两个项目很快又步入正轨。   据介绍,截至目前,南川区已发布3次“项目建设大比拼”排行榜,有两个市级重点项目因进度滞后收到“温馨提示”,10个项目被派发了任务“催办单”。在“项目建设大比拼”的带动下,南川经济实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今年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支撑GDP实现178.86亿元,同比增长12.9%;中央预算内项目执行情况综合得分列全市第四。   (原载《重庆日报》8月20日1版)

2021-08-23

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1米以上野生银杉达570多株

        保护区科研人员查看野外回归的人工繁育银杉幼苗。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新华社重庆8月11日电(记者 李晓婷 周文冲)记者从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银杉因数量稀少,繁育难度大,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最新调查显示,保护区内高度1米以上的野生银杉共572株。   银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珍稀树种,多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陡峭山脊。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周洪艳介绍,保护区于2018年3月启动了第三次野生银杉种群调查,实地调查摸排适合银杉生长的21座山峰。近期,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归档工作已全部完成。   调查结果显示,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银杉野生群落增至9个,1米以上野生银杉共计572株,其中最高一株树高达16米。此次调查较2015年调查数据增加187株,其中新增野生银杉群落1个,由16株银杉组成。   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每株银杉的生长地点、树高、胸径等进行了测量和记录,逐一挂牌保护。   自1979年金佛山设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先后开展了三次野生银杉调查。   同时,为了扩大银杉种群数量,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人工繁育银杉。目前,已累计育苗3000余株,野外回归1700多株。

2021-08-13

女工程师三十二年“历险寻杉”:发现“植物大熊猫”有多难?

        周洪艳在重庆南川金佛山对野生银杉进行挂牌监测(2018年7月19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重庆8月5日电(记者 王金涛 李晓婷 周文冲)背上干粮,穿上胶鞋,上山。   周洪艳的工作如大海捞针。她要在莽莽林海中,寻找一种三百万年前的植物——银杉。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自然繁育困难、数量稀少,被称为“植物大熊猫”。在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种来自远古的植物找到了庇护之所,数百株野生银杉从第四纪冰川期延续至今,隐藏在金佛山的21座山峰之中。   53岁的保护区工程师周洪艳,32年来,负责监测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消长变化,银杉是重中之重。“每一株银杉我们都要找出来,保护起来。”周洪艳说。   七月,金佛山中树荫蔽日。胶鞋踩在满地的落叶上,发出沙沙声响。周洪艳脚步轻快,额头渗出汗珠。   除了雨天,一个月中至少半个月,周洪艳都要进山,一走就是一整天。山里没信号,无法架设摄像头远程监控。为了及时了解银杉生长状况,周洪艳就靠“土办法”——走到银杉跟前,看个真切。   走到跟前绝非易事。在金佛山,野生银杉多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陡峭山脊和悬崖边上,无路可达,周洪艳手脚并用,拨开层层密林,攀上近乎垂直的崖壁。   “以前工作环境艰苦,科研手段也不先进。”周洪艳回想当年,“坐两个小时大巴,再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单位,每月只能回一次家。夜里森林鸟兽声骇人,都不敢上厕所。”   考虑到野外工作危险,起初周洪艳被安排在后勤保障部门,她笑称自己为“伙食团长”。“那时有什么工作我就跟着去。”年轻的周洪艳常跟在一行男同事身后穿梭于林海,“既是帮忙也是学习。”   渐渐地,周洪艳在林子里越走越快,越走越熟。对她来说,山中寻杉就像一场充满乐趣的探险之旅。她说,自己喜欢上山,“做什么事,如果喜欢就轻松。”   从当年青涩稚嫩的“小女生”到现在保护区里的“大姐大”,周洪艳从没觉得“女性”是她的标签,也并不得意于自己获得的奖项和荣誉。“我只是个喜爱研究植物的保护工作者,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的工作成果。”周洪艳说,“研究植物,就要扎根在山里,耐得住寂寞。”   如今更多女性工作者投入保护工作。“以前只有我一个女性,现在基地半数都是女性,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周洪艳说,“有国家政策做后盾,科研环境不断改善,让更多女性走入银杉保护基地。”   走了一个多小时,周洪艳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三年前,她在老龙洞一株野生银杉附近发现了10多株野生银杉幼苗,当时苗上只有三片叶子。   “长势不错。”周洪艳蹲下身,轻轻拉出卷尺。一株幼苗细长的叶片四散开,像一只绿色蜘蛛伸出的脚。   “就是长得慢。”周洪艳说,三年了,还只有七八厘米高。野生银杉幼苗不容易存活,几乎每个月,她都要来看看这些新生命。   2020年10月,周洪艳牵头完成了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次野生银杉调查,彻底摸清了金佛山上所有野生银杉信息,保护区现存1米以上野生银杉共572株。除了15株长在悬崖上的银杉,周洪艳给每一株银杉都挂上了牌子。   更多的保护着眼于未来。每年银杉挂果季,周洪艳和同事们从野外采回银杉种子,人工繁育出幼苗后,再移归自然。“以前我们没有任何可参考的人工繁育经验,全凭大家的反复实验,现在我们有技术、有条件、有保障。”周洪艳说。重庆市林业局和金佛山所在的南川区也大力支持银杉人工繁育。目前,金佛山珍稀植物繁育科研基地已累计人工繁育银杉幼苗3000余株,1000余株银杉幼苗已经回归野外。   下山路上,周洪艳一边走,一边对银杉轻声抱怨:“你们为什么都长在山脊上?你们知不知道,这路有多难走啊……”   (参与采写:王晓曈)

2021-08-09

南川打通政务服务“堵点”让群众办事少跑路

    重庆日报讯(记者 颜安 实习生 千禧月)“啥?我可以回去了?不用再来取证件了?”7月19日,南川市民杨仁柱来到区政务大厅,为贵州遵义的妻子办理户口迁移事项,当听说交了材料签了字就可以回家等户口簿邮寄上门,且邮费都不用自己付时,他还有些不敢相信,问了一连串问题。  这种高效而便捷的体验,得益于南川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探索。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南川区政务大厅围绕群众办事更便利、更高效、更满意的目标,着力打通政务“堵点”,上千事项实现了“零跑腿”和“最多跑一次”,群众办事方便多了。  政务大厅是群众、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最多的地方,以南川区政务大厅为例,每天线下办件3000多人次,线上2000多人次,政务服务便捷与否,不仅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更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后,我们就在琢磨,怎样才能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和高效。”南川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姚涛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思来想去,他们决定还是先听听群众的意见。  “我们发放了300多份调查问卷,结果群众勾选的高频词是‘信任、透明、能办和满意’。”姚涛说,“反过来看,是不是我们此前提供的服务就不够让群众信任、不够透明、办得不太让群众满意呢?”  问卷调查,让南川区政务大厅的改革有了方向,即搭建“七彩连心桥”,打造红色先锋型、橙色数字型、黄色应急型、绿色便捷型、青色奋进型、蓝色公开型和紫色满意型的政务大厅。例如,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多单位多窗口“来回跑”的问题,该区设置了10个“一窗综办”无差别综合窗口和9个分领域综合窗口,群众和企业可以在任何一个无差别综合窗口进行办理,便捷了许多。目前,南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1317项中,纳入“一窗综办”事项1259项,占比达到95.6%。又比如,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聚焦经济、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以企业和群众眼中完整的“一件事”整合多部门服务事项,集成117个主题套餐服务,设置线下“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  通过改革,南川区政务服务全面提速增效。目前,该区政务服务事项即办率达47.2%,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达82%,各类事项平均跑动次数压缩至0.14次,网上可办事项达99.7%,“零跑腿”“最多跑一次”事项1056项,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原载《重庆日报》7月29日3版)

2021-07-30

昔日棚户区变身文旅综合体——看南川老东街改造如何实现“皆大欢喜”

     7月25日,南川区,改造后的东街街景。      7月25日,南川区东街废墟民宿区一瞥。本组图片由记者卢越摄/视觉重庆   “东街变了,变得更漂亮、更时尚;东街又没变,青砖瓦房、厂区粮站仿佛还是曾经的样子。”7月25日,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南川区东街,68岁的周锡蓉仿佛回到年轻时生活的地方。   当初,带着不舍和期待的心情搬离,周锡蓉不曾想到东街会华丽变身。作为南川曾经的商业中心,东街历经繁华却日渐破败成为棚户区。如今,经老旧棚户小区改造,它成为城市新客厅,成为游客追捧的文旅新地标,原住民也将搬进附近的安置小区共同见证繁盛再现。   老东街改造是如何实现“皆大欢喜”的?   原来,南川区在老旧棚户小区改造中,通过政策集成、产业导入、商业模式创新等,在保留城市肌理和历史记忆基础上,改造提升东街棚户区打造文旅综合体,实现提升人居环境、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传承街巷文脉留住城市“乡愁”、吸引过境游客等多重目标,让新城不再“空”,而是充满更多烟火气。   老东街片区改造,一批批开发商望而却步   东街片区是南川的母城。上世纪90年代前,曾是南川最热闹的商业中心,每一条街巷都有各自的“经营主题”。每到赶集日,人们都聚集到这里,不到东街根本不算进城。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容,东街逐渐沦为拥挤破旧的棚户区。   “老东街片区房子大多是穿斗式建筑,老了、旧了、破了的居多,有的甚至成为危房,各种配套设施也跟不上,我们早就盼着快点搬入新居。”今年51岁的李召华是土生土长的东街人,城区其他地方的居民住上新楼房让他和左邻右舍看着眼热。   不是没有人过来“勘察”过,多年来,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等陆续引进过多批开发商,但都是来了又摇头走了——东街虽然位置好,但片区拆迁体量有500余亩,涉及居民达4000余户,很多人家还都是门面房,征迁开发成本高,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位于城区好地段,却在一轮轮城市建设发展中掉了队。“房屋漏雨愈发严重,一下雨就漏水,只能不停地用扫帚往外扫。”李召华介绍说,因为老房子缺少卫生间,很多居民洗澡都要排队,加上道路老旧经常积水,不时停水停气,“不少居民因生活不便陆续搬走。”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为解决片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南川区结合国家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安排该区城投集团对东街片区实施保护开发。同时,为力避城市更新后的“空心化”和新城变“死城”,南川以“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的空间定位,创新“棚改+产业+小镇”模式精心打造东街。   东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涉及东城街道4个社区,占地504亩,涉及房屋征收4000户、约57万平方米。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当地采取货币安置和就地回迁两种形式实施征迁。目前,东街片区已签约4135户,签约金额32.1亿元,签约率98.38%。   看着东街花园安置小区按国家棚改有关政策标准正在施工建设的安置房,住在过渡房里的周锡蓉、李召华们充满了期待。“安置小区就在东街文旅街区旁,不但有电梯和两层停车库,其他基础配套设施、健身娱乐设施都是按标准建的,房子还没建成,隐形的价格比周边高不少呢。”   传承城市记忆,带着乡愁的东街又回来了   在东街片区改造项目中,最吸引人的当属核心区占地120多亩的东街文旅项目。   青砖瓦房、木格子玻璃窗、怀旧商铺和海报随处可见,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街区。在由机械厂房改造而成的家庭记忆体验馆里,一个个老房间再现上世纪60-90年代的家庭生活场景,还有照相馆、理发店、裁缝店等市井生活再现,以及三大件、小人书、自行车……这些体现时代风格的老物件,让游客近距离体验过去的家庭生活。   作为首个以小镇青年文化记忆为主调的文旅体验项目,东街文旅街区地点为包括文旅商综合服务区、文化博览体验区、开心麻花演艺区、时光街巷体验区、亲子户外教育区、解放路怀旧商业区六大板块,设置有家庭记忆馆、东街文创菜市等文化体验场景。   将城镇历史文脉与新的文旅体验项目“合二为一”,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东街呈现别样的年代感和时尚感。   旧物件、老照片里能瞥见过去,糖画扎染葫芦灯里能感受传承,巨大的摩天轮则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保留原有城市空间肌理和文化记忆,“修旧如旧”再造而成的东街,让不少南川老人感叹:生活了多年的老街变成了景区,记忆中的东街又回来了。如今,东街已入选重庆10强新地标,自年初开街至今,吸引市内外游客400万余人次。   这背后,是南川对城市历史传承的孜孜追求。   “旧城改造不是简单拆了重建、推倒重来,而是肩负着传承南川历史,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该区城投集团党委委员张侃介绍,区委、区政府把东街旧城改造作为“一把手”工程,专门成立了东街旧城改造项目指挥部,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同时,区里还引入了中青旅负责东街项目的策划和运营,深度挖掘东街项目潜在的商业价值,为项目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后续服务。   中青旅东街项目运营部总经理缪寅佳介绍,通过企业自身资源整合、创新营销方式,加上便捷交通与金佛山、大观园等景区实现联动,进一步聚集了东街的人气。如今,不仅是本地人,周边区县及四川、贵州的游客都来逛东街了。现在,东街正在打造更多沉浸式场景体验,丰富文旅业态。   吸纳居民就业留住游客,东街充满烟火气   在东街文旅街区一家名为聚福源的私家菜馆里,50多岁的彭雪梅正在招待主城的客人。作为东街片区的老住户,她和姐妹们利用经营餐馆的经验,租用文旅街区场地开了这家菜馆。“每天接待一二十桌客人,营业额差不多有1万元,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彭雪梅说。   南川区东城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1000多位当地居民通过清洁工、保安等形式在东街景区就业,像彭雪梅这样算是出类拔萃的。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搬入带有门面的回迁房,东街将会给原住居民带来更多收益。   “按照旅游业1位游客需6位服务人员的规律,以后吸纳就业数量将进一步提升。”缪寅佳介绍,目前,东街项目招商面积约2.37万平方米,招租在90%以上,签约商家包括贰麻酒馆、杨丽萍艺术学校等知名品牌57家,目前已开业47家。   东街开街后,为南川打造了含金量、影响力较高的城市旅游景区。同时,东街项目也一改过去金佛山游客“不进城、不过夜”的状况。随着东街逐渐走上正轨,“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的招牌越来越响亮,以金佛山为目的地的游客逐渐被东街吸引下山,白天游山上、晚上宿东街的趋势日益明朗。自开街至今,东街已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6000万元。   南川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街改造,成功串起了景区、城区和乡村,成为当地旅游“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项目。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在南川停下脚步,汇聚在东街,寻找城市乡愁记忆,感受南川城的烟火气。     本报记者 王亚同

2021-07-28

看见·变化——魅力南川

看见·变化——魅力南川

2021-07-26

南川开展“以实学促实干、以实干出实绩”行动

南川开展“以实学促实干、以实干出实绩”行动 群众盼什么 干部就干什么   南川网讯 (记者 彭瑜)“群众盼什么,干部就干什么。”7月22日,南川区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川区开展“以实学促实干、以实干出实绩”行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实际工作,以及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以实学促实干、以实干出实绩”行动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围绕项目建设大比拼,提升签约率、达产率、投资完成率等,确保全面完成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开展企业困难大走访,及时帮助重点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民生实事大落实,压实责任、强化举措,打表督办,把事办好办实;推动矛盾纠纷大化解,全方位排查矛盾纠纷,多渠道畅通群众信访。   重庆爱之窝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11月落户南川,半年后就顺利投产。公司负责人王帅称,南川区“一对一”服务人员既代办供电供水手续,还协调新增电缆和临时水管,为企业落实了6套人才公寓,“南川的实干精神确保了项目的快速推进。”   既要招商引进来,更要服务发展起来。南川区委统战部通过筑牢平台支持、优化服务支持、引入金融支持“三个支持”,11家金融机构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联手打造“大厅金融街”,同时将89种信贷产品信息发放给中小微企业,主动攻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将金融活水持续引入中小微企业。今年,全区11家金融机构已累计为4347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4.8亿元,续贷2.65亿元,减少贷款利息19106万元。   解难题、顺心气,集聚人心才能促发展。南川区信访办把“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多措并举化解“陈年老案”。比如该区兴隆镇就探索以老百姓要求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对老百姓的苛责要让他解气为内容的“三解”工作法,将群众的烦心事变成了顺心事。   前不久,南川区木凉镇干部在走访中得知,农村很多老人、残疾人因行动不便理发困难。随即,木凉镇实施“精彩人生·从头开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招募理发志愿者,免费为全镇70周岁及以上常住村民、城乡低保对象和一、二级残疾人理发。   实学促实干,实干出实绩。今年上半年,南川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增长1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全区党员干部排查企业实际困难近400个,69件重点民生实事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1件、多年积访案件138件。

2021-07-26

山岳南川,金佛山下城亦燃

     金佛山云海      任筱楠   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水之城,无论是流光溢彩的山城夜景、“轻轨穿楼”的魔幻场景,还是闹市中琳琅满目的巴蜀小吃、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江边民居都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去打卡。近来,重庆连续登上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根据重庆文旅委发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重庆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019.8万人次,同比增长146%,按统计口径较2019年增长10.4%。在后疫情时代,这座城市依然火热。   如果将目光向重庆中心城区周边拓展,你会发现这里山川旖旎、自然秀美。76%的山地面积不仅成就了山城的魔幻多姿,更是造就了金佛山、武隆等世界遗产。山地是重庆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开展山地旅游的重要依托。如何将这些优质的山地资源转化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让多元丰富的山地旅游产品成为目的地从城市打卡观光游到深度体验休闲游转变的推动力?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南川,或许能给出答案。   自然遗产:守护与开发并行   从重庆中心城区一路向南,便来到了花园之城——南川。1300平方公里的金佛山占据了南川区的一半面积。金佛山是典型的台原喀斯特地貌,因其巍峨的山峰神似一尊仰卧的大佛,在落日余晖下映射出万丈霞光而得名。2014年,金佛山凭借其“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和美学价值”和“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行至金佛山,你能感受到自然景观的迤逦多姿,数步之间,景致已变化万千。一路上碧野修竹、绝壁瀑布、溶洞石林令人目不暇接。更令人赞叹的是一条凌空栈道横挂绝壁之上,行走其上恍如凌波微步,一侧是云海蒸腾、层峦叠嶂,另一侧是万丈绝壁、燕飞溶洞。此外,金佛山中自然形成的巨大喀斯特溶洞——金佛洞也堪称一绝,其已探明的长度达11.8公里,面积约9万余平方米,洞内还有两尊高达十多米的巨型天然钟乳佛像。除了自然的鬼斧神工,金佛山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也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的重要因素。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5%,25万亩原始常绿林为5900余种植物、2200余种动物提供了栖息之地。良好的生态使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万多个,年平均气温为16.6℃,非常适合休闲康养。而在金佛山之东,还有山王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山之西,是拥有碧潭飞瀑的神龙峡。自然之美,生态之佳,让金佛山成为南川旅游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让旅游业饱受冲击,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健康和养生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山地凭借清新自然的户外环境满足着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旅行需求。今年,金佛山旅游的逆势增长也从一方面反映了这一态势。据金佛山管委会主任梁正忠介绍,目前金佛山整体的旅游态势已经完全恢复到疫前水平。“尤其是进入2021年以来,金佛山接待的游客呈井喷态势。截至目前,金佛山接待的游客数量同比翻番,旅游收入达去年同期近3倍。”除了疫情让游客更加重视自然和健康这个原因以外,金佛山和南川抓住疫情对旅游业重塑的机遇,加快文旅融合和产业升级,推出更加多元的产品也是其旅游业得以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南川已经形成了“春赏高山杜鹃,夏享避暑天堂,秋观层林尽染,冬品南国雪原”的全季节产品格局,并培育了完整的康养产业链,构建了中药康养、文旅康养、森林康养、运动康养四大业态,还打造了集冬季滑雪、山地越野、滑翔伞、飞拉达、瀑降、漂流、自驾等于一体的山地户外运动品牌。   其实对于金佛山这座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除了开发,南川强调更多的是保护。“生态保护永远是首位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梁正忠说道。因为山地生态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和脆弱性,必须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善加利用。南川区也在积极主导绿色发展之路。据了解,南川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达456平方公里,在发展山地旅游的同时,坚守生态保护的底线。“在保护中发展,于发展中保护。”南川在平衡名山保护与山地旅游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连接山地精彩,提升国际影响力   拥有独特丰富的山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南川也在尝试着通过共享与交流进一步提升自身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2021年5月29日,2021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遗产名山(金佛山)峰会在南川举行。此次峰会以“世界遗产保护与山地旅游绿色发展”为主题,聚焦山地旅游、温泉旅游、康养旅游新发展,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来自16个国家的驻华机构、国际组织、专家学者、目的地管理机构及旅行商代表齐聚南川,共同探讨山岳型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推动世界遗产名山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可持续山地旅游发展之路,实现山地旅游发展与世界遗产名山保护的良性互动和同生共济。   据了解,“国际山地旅游日”是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于2018年正式发起设立的国际性山地旅游纪念日。此次于南川举办的峰会也是第三个国际山地旅游日活动。在活动开幕式的致辞中,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提到,“作为以保护山地资源、传承山地文明、促进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有责任促进山地旅游业界形成共识,引领山地旅游领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这也正是本次活动主题定位为‘世界遗产保护与山地旅游绿色发展’的出发点。”他还代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布了《2021国际山地旅游日金佛山倡议》。该倡议呼吁:利用世界名山资源,发展可持续山地旅游,让社会关注名山及山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让公众了解世界遗产名山的自然和文化价值;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丰富山地旅游业态、活化遗产资源;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在山地旅游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开展山地旅游与名山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共生共济。在主题论坛环节,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作题为《新时代旅游治理和山地旅游振兴》的演讲。他提出:“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世界旅游业需要重振旗鼓,以全新姿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新时代旅游命运共同体。”   南川也在这个国际平台上更进一步地推进了国际合作。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与世界地质公园印度尼西亚林贾尼——龙目岛线上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打造国际化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南川区文化旅游委与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复星旅文集团、托迈酷客国际旅行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布局和整合旅游全产业链,为旅客创造独有的出行旅游品质体验。通过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南川不仅将旅游发展和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与世界共享,也进一步擦亮了“金佛山·福南川”的品牌,让南川和金佛山的国际范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景城交融,南川不止金佛山   “游客奔山而去,下山即走。”对于不少名山而言,这是一个常态,甚至很多游人都不知道山下的城市在何方。曾经的南川也面临这样的窘境。游客停留时间短,过夜游客少。不过,随着南川老城中心东街的重新亮相,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   夜晚,走进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的东街,儿时的记忆顿时化成现实的画面。屏幕上闪着雪花的黑白电视机、小巷上空挂满衣服的晾衣绳、布满墙壁的电影海报……眼前的一切将人带回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旧时的家庭场景、别有意趣的景观小品让人忍不住打卡拍照;傅记米粉、韦豆花、油茶、油醪糟、方竹笋排骨等美食让人品味到“最南川”的味道。南川的风物和记忆就在街巷间一一展开。据了解,崭新亮相的东街是南川打造的以小镇青年文化记忆为主调的文旅体验项目。这里曾经是城中的棚户区,却也承载着厚重的南川记忆。因此,东街在开发过程中,本着修旧如旧、记住乡愁的原则,在保持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将南川人生活点滴和金佛山上的山水奇观、草药文化、植物生态等特色融入其中,开发多个主题性创意业态,让游客在东街游憩过程中,更能体验南川的文化特色。   东街的夜有着满满的烟火气。川流不息的人群里有从梦想摩天轮上走下的情侣、街边大快朵颐的游人、巷尾嬉笑玩乐的孩童、家庭记忆馆中给孩子讲述曾经的父母……东街不仅仅是一个能提供多种体验的文化景点,更是一个最能感受南川记忆的“城市会客厅”。东街也让游客能够慢下来,去触摸和体味这座城市的肌理。南川区文旅委主任曾祥友表示,未来南川还将继续丰富东街的内容和业态,“做实东街,让它的生命力越来越强”。东街的兴起让南川城更添趣味,也让“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的图景更为具象。如今,一条景城大道将东街与金佛山连接起来,“山”“城”联动、景城融合,在推动城市景区化的道路上,全域南川逐渐展现。   乡野宜游,助推乡村振兴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进南川的乡野,这句话便跃然脑海。有山有水,亦有花有林,位于渝湘高速大观互通口的大观镇依托与重庆中心城区、南川城区距离较近的位置优势,早已有了成熟的乡村田园观光项目基础,而一个崭新的项目——大观原点的落地,让人对乡村旅游的更多可能产生期待。据了解,大观原点是重庆首个乡村旅游游客集散中心,项目集合了一流的游客中心、乡村文旅商业街、沉浸式自然剧场、沉浸式主题游戏、乡村会员制酒店等示范功能区与创新体验项目,是一个“一站式”的乡村旅游服务平台。依托这一项目,南川的乡村旅游有了新面目,游客不仅能够更加便捷地畅游大观园,还能体验到特色民宿,购买到特色文创产品,感受到南川的乡村之美。   在大观原点的“风物集”,方竹笋、中医药、玄参、南川大米、古树茶等当地农副产品经过统一的标识设计和包装成为了“乡颂”系列文创产品,吸引了很多游客的注意。其实农副产品只是一个缩影,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大观原点这一项目融合带动了大观园的文化、农业、中医药业、工业等产业,可以说整合联动了大观园及南川全域旅游资源。   据了解,去年南川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等特色产业实现年产值30多亿元,入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先导区。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南川乡村人口人均纯收入较往年有了显著的增长。文旅相融、农旅相融。山水相依、山城一体的南川如今还在打造“景城乡”一体的南川经济带,未来景城乡旅游交相辉映的景象将在南川呈现。   (原载《环球时报·环球旅游周刊》7月5日B4版)   图片为资料图片

2021-07-13

重庆南川东街昔日棚户区的“华丽转身”

          这是7月8日拍摄的重庆市南川区东街一带景象(无人机照片)。   重庆市南川区东街曾是南川的城市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容,逐渐沦为拥挤破旧的棚户区。2019年3月,南川区开始实施东街保护开发计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持东街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打造以青年记忆小镇为主调的文旅综合体验项目。2021年1月,东街正式开街,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2021-07-13

南川 描绘景城乡融合 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别有洞天 摄/瞿明斌        大观原点 摄/汪新        花海漫家园 摄/汪新        蓝莓基地 摄/任前蔚   金佛山,以其“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和美学价值”和“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惊艳世界,成为主城都市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南川全域森林覆盖率55.2%,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4天,集“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多项美誉于一身,四季宜居宜游宜养。   大观园,网红“新秀”频出,“十二金钗”、油菜花海、盐井梯田,唤醒都市人的山水乡愁,大美原乡正在成为大都市居民的第二居所。   2018年以来,南川区依托“三优禀赋”,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建设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空间格局愈加明晰。   如今,“金佛山·福南川”享誉中外,“世遗净土·康养胜地”引人瞩目。今年端午小长假,全区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创历史新高,较2019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长29.4%,旅游综合收入增长55.3%。   精读一座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金佛山,因其神似一尊仰卧的大佛,在落日余晖下映射出万丈霞光而得名,又因其山顶形似一张展开的桌面,被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定义为喀斯特桌山。   金佛山的美,美在气候稀有。   最高海拔2238米,森林覆盖率超过95%,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6℃,良好的生态使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和森林氧吧。   金佛山的美,美在景观独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金佛山的梦幻神奇。这里层峦叠嶂、风光旖旎,瀑布、溶洞、绝壁、石林星罗棋布,山奇、水灵、石秀、物华移步换景。春赏高山杜鹃,夏享避暑天堂,秋观层林尽染,冬品南国雪原,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金佛山的美,美在和谐共生。   这里为5900余种植物、2200余种动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栖息之地。真山真水原生态,洗尽铅华唯纯真,山水、田园、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维护金佛山自然生态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南川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为发展底色,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于发展中保护,挖掘金佛山的稀缺性价值,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观光游向康养游、体验游、深度游拓展,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在南川大地徐徐展开。   围绕“1小时从中心城区上金佛山”,“快进、畅行、慢游”综合交通体系正加快构建。景区提档升级全力加速,智慧旅游管理开启,金佛山假日酒店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北坡滑雪场面貌焕然一新,较2019年冰雪节,游客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分别增长2.8倍、4.1倍。   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南川区属平台公司收回金佛山北坡资产,接管经营平稳过渡,对重庆旅游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山水公司进行增资扩股,景区一体化运营和一体化营销同步开展。   成功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金佛+春夏秋冬”系列旅游产品体系,构建起中医康养、文旅康养、森林康养、运动康养四大业态,打造了高山滑雪、飞拉达、山地越野等山地户外运动品牌,举办博鳌国际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等国际性活动,进入全域旅游时代。   2019年以来,南川区八大旅游综合体投资总额达100亿元,在南康养、度假、租住农家乐等休闲避暑人数超过50万人,位居主城都市区各大休闲避暑、旅游康养地前列。2020年,销售康养度假物业16.93万平方米、金额12.71亿元。   深耕一座城 三宜之城让生活更美好   如果说金佛山是上苍赠予南川的自然瑰宝,那么东街则是历史文化留给南川的精神财富。   东街是南川解放文化的起源之地。解放战争时期,东街曾是南川县委的秘密联络点。南川和平解放时,当地群众在这里自发修整道路,在街道两旁迎接刘邓大军入城,“解放路”由此而来。南川从此走上了百废咸举、改革开放、富民强区的康庄大道。   东街,曾是南川最热闹的商业中心,商贸往来,络绎不绝。然而,随着城市发展,东街沉寂了。   改造东街,成为南川区委、区政府一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也成为了几代南川人的夙愿。   如何让老东街焕发新活力?如何恢复往日的车水马龙?如何回归寄托了70万南川人乡愁的“城心”地位?   2018年,南川抓住棚户区改造最后的政策机遇,下定决心、转变思路,以建设文旅商业综合体的理念对东街实施改造。   “东街之变”一片初心为民。坚持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在拆迁安置、规划设计等过程中,充分征求意见,多方调研论证,让群众当主人、拿主意。   有别于常规的旧城改造项目,东街尊崇道法自然的城市美学,摒弃了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方式,修旧如旧,以充满烟火气和记忆感的市井生活为蓝本,将上世纪50至80年代城市记忆的缺失保留下来,使其成为唯一的稀有资源。目前,东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中介机构评估市值达26亿元。   涅槃重生的东街成为了城市“会客厅”,完善了南川旅游供应链,成为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弥补了南川过去“景强城弱”的短板,变游客“不进城、不过夜”为过夜游、深度游。今年1月开街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其中春节期间日均接待5万人次以上,“引客入城”效果明显。   老城区换新颜,新城区不断长大。2018年以来,南川城区完成棚户区改造116.57万平方米,万达广场等城市地标拔地而起,城市规划区范围竣工规划核实建筑面积达到559.39万平方米。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4%。   城市品质提升的同时,南川规划建设景城大道,快速连通景区与城区。“景城大道不仅是一条交通道路,更是一条风景线路。”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景城大道已将天星温泉小镇、良瑜国际养生谷、凤嘴江滨河公园、尹子祠等串珠成链,串联起“景城一体”旅游经济示范带。   即将开工的荣盛金佛山国际康养度假区项目就位于示范带上,项目总投资50亿元,将打造集亲子度假休闲、田园生态旅居、本草温泉康养等深度结合的金佛山西门户全域旅游康养旅居目的地。   心居一片田 大美原乡让人们更向往   如果说东街承载的是南川城市的生活记忆,那么大观园则安放着许多人关于乡村的念想和期待。   大观园是全市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通过多年发展,乡村旅游虽然红火,但园内旅游项目多、分布比较散、留不住客等问题“堵住”了瓶颈。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2018年,围绕“人、地、钱”接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景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思路,南川区决定打造集游客集散、特色餐饮、休闲购物、民宿体验、沉浸式游戏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大观原点。   “项目主体工程现已全部竣工,预计国庆前正式对外开放。”大观原点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观原点以精品乡村旅游为牵引,整合联动生态大观园及南川全域旅游资源,推动大观园的农业、中医药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目标是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进行示范和引领。   比如,在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上,大观原点整合南川的各类农特产品,通过文化创意提升档次,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等方式,加快农产品出村进城。   以大观原点为展示和销售窗口,南川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推出南川米、方竹笋、古树茶、中药材“3+1”特色产品,建成全市最大的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特色农业实现年产值30亿元,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先导区。“金佛山珍”系列产品成为游客首选,农旅融合更加紧密。   大观原点综合体建有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综合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4项基本功能,将大观园的各个景点串联起来,整体提升大观园乡村旅游度假区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进而推动南川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   “通过高品质的游客中心打造,重塑乡村旅游在城市人心目中的印象。”大观原点相关负责人说,现已策划乡村小资游精品路线,吸引大都市居民到南川“看田园风光 享城市生活”。   重庆城中金佛山,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南川城外有原乡。   这是南川构建景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也是南川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崭新蓝图。精读一座山,读出金佛山的交通之变、景点之变、体制之变,读出金佛山沉甸甸的含金量;深耕一座城,耕耘东街、尹子祠,耕耘城市文化,耕耘城市管理,耕出近悦远来的三宜之城;心居一片田,居在大观原点,居在盐井梯田,居在黎香湖,大美原乡渐成主城人的第二居所。   如今,“金佛山—南川城—大观园”景城乡融合发展布局正加速构建,方圆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初见雏形,南川向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王静 刘廷

2021-06-30

双引擎激发新动能 南川工业跑出加速度

            高速路四通八达 摄/凌云霄        生产中的胜页二平台 摄/喻梵        超群工业汽车轮毂 摄/甘昊旻        鸿路钢构生产车间 摄/甘昊旻        腾飞的中医药产业园 摄/蒋小波       全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5.8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0%;完成工业投资15.2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67.1%,增速在全市排第6位;其中技改投资占比为58.6%,占比在全市排第2位……   今年一季度,南川工业发展迎来了“开门红”。这一连串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南川区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努力坚守和不懈追求。   “十三五”以来,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为目标,南川区始终把“工业提质”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提档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效明显。   促集群   “一园四组团多基地”的工业版图   园区,是南川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近年来,南川区加快了关于工业集群化的探索步伐,不断育龙头、补链条,推动既有产业加快串成“链”、连成“片”,基本绘制出一幅“一园四组团多基地”的工业版图。   “一园四组团”包括龙岩、南平、水江、大观4个组团;“多工业基地”包括鸣玉、神童、兴隆等。   目前,南川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由“十二五”末的110户增加到现在的244户。2020年实现产值178.2亿元,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成以上。同时,依托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龙岩、南平、水江、大观4个组团也各具特色,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其中,龙岩组团控规15.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机械制造、铝材料等产业,现有入驻企业90多家,其中包括铝器时代、超群工业、西友幕墙、海塑南邦等一大批铝加工链条企业。   南平组团控规面积6.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紧固件产业等产业。该组团是南川打造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区县”的重要支撑,引入了鸿路钢构、泰日建材等装配式建筑头部企业。同时,该组团还获授牌“重庆市特色产业(紧固件)建设基地”,配套有国家级紧固件检测中心、重庆市级研发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水江组团控规12.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和页岩气等产业,目前聚集了博赛矿业、江南化工、中望固废、吉鑫冶金等企业。   大观组团控规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产业。目前引入了天圣制药、康美药业、中佳信集团等企业。   优结构   从“一黑一白”到“六大主导产业”   驱车驶入南川南平镇,4栋白墙红底的高层住宅建筑格外显眼。   这个名为“南平杉树林安置房”的项目是我市首个“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示范项目。该项目所使用的装配式建材,基本实现了南平组团自给自足。   目前,南平组团入驻了鸿路钢构子公司金鸿纬、泰日建材等一批装配式建筑头部企业,同时聚集了装配式建筑相关加工企业约70家,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目前金鸿纬的三期厂房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实现试运营,这里未来有望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装配式绿色建筑基地。   面对这些新兴产业,很难想象,倒退20年,南川竟然是一座“靠矿吃饭”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黑色的原煤和白色的氧化铝,曾被誉为南川工业“一黑一白”两大支柱。氧化铝产业最高峰的时候,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全区煤炭相关企业最多的时候有50多家。   随着资源红利的时代逐渐过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南川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泥企业从过去的12家减到现在的1家;硫化碱企业从过去的5家减到现在1家。与此同时,绿色装配建筑、铝材料加工、固废利用等产业头部企业越来越多。”南川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毅勇见证了这些年南川工业的“腾笼换鸟”。   近年来,南川区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发展动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手抓工业存量的提质,一手抓工业增量的引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渐培育出中医药、铝材料、页岩气、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六大主导产业,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32家、规上企业54家。   数据显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中医药3个产业在南川工业总产值规模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10.74%、8.43%、3.82%,分别提升至2020年的18.76%、21.78%、7.31%;同时,铝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则从2015年的49.73%、18.16%下降至23.42%、6.4%。   由此可见,南川在不断做大工业规模的同时,工业结构优化效果也很明显。   强引领   开启生态转型、科技创新“双引擎”   当前,“生态效益”,已然成为南川招商引资的第一门槛和标尺。   “哪怕企业产值、税收再诱人,只要过不了生态这个门槛,都不会成为招商对象。”南川区招商投资促进局负责人介绍,过去招商首先看的是税收,如今选择标准变了,他们更看重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是否兼顾了生态效益。   近年来,南川区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路径。   此外,科技创新是南川驱动工业提档升级的另一个引擎。   金鸿纬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包括智能机器人工作站、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端面铣床、智能埋弧焊机等,基本实现关键工序的智能化升级;   铝器时代主要生产电动汽车电池铝托盘,坐拥80多项专利技术,年产能达到50万套,成为比亚迪、吉利、广汽、小鹏汽车和上海大通等品牌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企业,从2019年到2020年实现营业额10倍增长;   超群工业生产的超轻量化铝合金汽车轮毂,深受TSW、Wheel pros等美国汽车后市场知名品牌商家的认可和亲睐,成功闯入F1世界锦标赛美国大奖赛舞台;   ……   一方面是传统工业企业的高新改造;另一方面是高新企业的引进。截至2020年末,南川工业园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14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2.51%;市级科技型企业94家,年度实现工业产值100.79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6.53%;累计建成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4家,有35家企业获得104项发明专利。   此外,南川区还实施传统工业智能改造项目52个,建成超群轮毂、华仕威智能技术、铝器时代3个市级数字化车间;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   下一步,南川还将在发展数字经济上持续用力,敢于“无中生有”,大胆融合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南川工业结合,加强大数据智能化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推进企业经营活动加速“触网”“上云”,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插上智能翅膀、提供数字引擎。   前不久,南川区召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举全区之力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南川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即将开启新篇章。   精服务   让“营商环境”成为南川的一张名片   从2016年以来,南川工业园区龙岩组团企业服务科的韩玉龙,几乎每周都会到超群工业的厂区进行走访。由于太熟悉企业的情况,在企业负责人不在的情况下,他还会经常帮忙接待来访客商,客串一下“讲解员”。   “超群工业是我的‘一对一’服务对象,从项目前期的审批落地建设,到后期的运营,他们有任何要求和困难,都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随叫随到。”韩玉龙说,在南川,像他这样的“一对一”服务人员还有100多名。   近年来,南川区始终坚持“一切围绕企业,一切服务企业”的工作理念,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服务机制,全力服务项目建设,进一步压减审批事项、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税负,为入驻企业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家在南川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2020年,南川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18.45万件,即办件率89%、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6.66%;企业开办全流程缩减至1个工作日,施工许可、竣工备案等事项均当场办结;全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所有服务事项上网率100%,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减少81%以上;   ……   这一组组数据,正是南川区“营商环境”最直观的体现。   近年来,南川区坚持“党务+政务+服务”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用干部的“紧张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地方的“发展指数”、政府的“信任指数”,持续改革创新,打通政务“堵点”,化解企业“痛点”,解决群众“难点”,不断提档升级政务服务,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   2019年,南川区政务服务大厅荣获全国优秀政务大厅“服务优化奖”,全区营商环境考核排名全市第3位。“废除46项证明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入选2020年度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   此外,南川区还创新开展了“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将35个区级部门具有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职能的102个科室作为评议对象,每季度评出10个“最难办事科室”,予以通报。去年8月,该评选机制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国仅24个项目入围。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营商环境,正在逐渐成为南川区的一张城市名片。   南川页岩气日产500万立方米   为70多个城市提供清洁能源   綦南线、长南线,是南川当前正在使用的4条主要燃气外输管道中的2条,目前每天都有近百万平方米的燃气能源,经这两根管道,源源不断送到綦江、长寿等区域,以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   又有谁能想到,10多年前修建这两根管道时,初衷竟是为了给南川区域供气。目前,已然形成了“反输”的格局。那么,南川的气到底哪里来的?   2011年,我国举办首次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招标,中石化中标渝黔南川页岩气勘查区块。经过多年的前期勘探准备,2016年,中石化正式启动对南川页岩气的规模建设和商业开发。2017年9月,南川页岩气项目首次对外输气。   2020年,南川新增一个探明储量达到1918亿立方米的页岩气新区块,这也是中国国内首个得到确认的常压页岩气资源区块。自此,南川页岩气探明储量约3000亿立方米,预测储量5000亿立方米以上。   去年,南川区的页岩气产业虽然受到疫情和低油价双重影响,但依托全电力开采、常压页岩气开采等技术突破,有效降低成本,顺利完成增产增销预期目标。去年,该区页岩气全年产气量突破15亿立方米,是我市第二个年产量超过10亿立方米的规模化气田。   截至目前,南川区累计建成页岩气平台50个,开钻井188口,累计完成投资88.6亿元,已实现年产20亿立方米的产能,预计今年有望达到30亿立方米。   当前,南川每日的页岩气产量达到的500多万立方米,其中100多万立方米可覆盖南川本地工作、生活的能源需求,剩余的燃气将通过“长南线”“南涪线”“南武线”“綦南线”等外输管道,接入国家“川气东送”管网,向重庆至上海沿线的70多个城市提供清洁能源,为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王静 刘廷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