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新农村|依靠绿水青山,南川唱响“米粒经济”田园歌
发布时间:2023-02-02 11:33:56 来源:重庆晨报
新闻摘要:

当一粒白米,在富氧富硒富锶的青山绿水里萌芽生长,用生态优势叠加产业发展模式,便带来10倍身价,数亿产值——由此及彼,深山里的一片茶叶,竹林里的一根笋子,摇身一变黄金叶、玉如意,其增值密码又是什么?

2月1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重庆新农村”主题宣传媒体报道组走进南川区,探访该区亮生态家底、促产业发展、探索“两山”转化的制度路径,最终唱响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之路。

▲南川田园

利用“三富”资源 发展优质稻米产业

“南川米好!”袁隆平的亲笔题写,是最好的评语。也让外界认识到,南川山好水好,米也好。

以前,头渡生产的大米曾被定为贡米,南川大米在重庆范围内很有名气。据南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稻田基本分布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之间的倒置山区,水稻孕穗结实期气温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因此口感较好,还富含硒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但是,这么好的米,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南川米没有形成整体品牌之前,在市场上没有辨识度,也就没有竞争力。好米价贱,卖不了好价钱,农民就不愿意种,“种水稻不划算,宁愿买米吃”。

近年来,南川区牢记粮食安全责任,充分利用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稻田+产业发展模式,以稻为媒,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正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重庆春洪米业有限公司就是随着南川米的名气打响,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大企业,拥有2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一套水稻数控精米加工生产线,年产上万吨。现在,他们加工的金佛山贡米在超市要卖13元一公斤。绿色高端米价格可达40元一公斤,与原来相比增值10倍。

“这些优质大米销往全国各地,其中百分之五十通过电商销售。”公司负责人刘春洪介绍。

稻田+模式 带动粮食稳产农民增收

▲南川米定制基地

南川米好,知名度提升了,南川还玩出了大米增值新玩法——私人订制。

在南川福寿镇大石坝村,针对农民种田积极性逐年下降现象,成立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农民稻田,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规范栽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控等措施,推出订制水稻,以产供销一体化模式,让当地农户对种植稻谷的热情逐渐转高,带动水稻产业发展。

订制稻火热之下,带动其他稻米价格水涨船高,大石坝村普通新米也从过去的平均每公斤6元卖到12元多。

据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类似订制水稻模式已在全区10余个村推广近2万亩,实现产地直销,带动种粮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思维活了,渠道就宽了,方法也多了。在南川,在水田里种水稻,收入渠道却不止这一项。 “稻鱼共生、一田多收”种养结合模式,既增收又生态,目前已在全区推广。围绕稻鱼、稻虾、稻鳅、稻蛙等开展的稻田+模式,在全区9个乡镇建设鱼稻共生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基地10个,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亩均效益达到4000元以上。

▲福寿优质稻基地

截至去年底,南川全区优质稻米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已实现连续5年增长,以金佛山贡米为代表的系列南川米享誉重庆市场,稻米产业延伸成链,综合产值已达6.6亿元。南川米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评“中国十大好吃米饭”。

稻田+农旅 村民就近吃上旅游饭

▲南茶村千亩生态梯田

南川米好景也好!稻田也能玩出农旅融合新花样:刚卖完大米,又端上旅游饭碗。

南川石溪镇盐井的梯田,早已被游客和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熟识。每年丰收后,4000余亩梯田集中连片,层层叠叠,形状各异,引得游人打卡。

每年3月底到5月初、8月底到国庆前这两段时间,是盐井村的旅游旺季。连片田野因其秀丽、大气、独特风光,吸引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与游客纷至沓来。

乡村产业振兴被赋予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也打开了盐井村的眼界:“种”水稻就是“种”风景。

盐井梯田面积占全村80%,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根基。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农户闲置地,以红枫、罗汉松、樱花等为主打品种,实施梯田彩绘工程,绿化美化环境,助力乡村旅游,成功打造盐井梯田。同时,还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既有稻谷飘香,又有美丽风景。

农旅融合火了,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到来,村民就近吃上旅游饭。截至目前,盐井村村民用自家房屋发展民宿14家,年均实现纯收入近10万元。原本需要村民挑往集市售卖的农特产品,也被游客一抢而空。

据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积极倡导“稻米基地就是花园、公园”理念,大力推动稻旅深度融合,也赋予南川稻作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新内涵。

探索“两山” 转化产出好茶好笋

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共同富裕新的增长点。在南川,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助力共同富裕的故事比比皆是。

▲兴隆镇金华村白茶基地

▲大茶树基地

南川德隆镇茶树村,全市最古老的、最多的野生大茶树多达15000多株,最老树龄2700年。以前粗放式管理下,茶叶不值钱,被人形容为“麻袋装茶叶去卖,纸袋子装钱回来”。现在,该镇大力发展古树茶产业,培育完成古树茶产业8200亩,年产鲜叶10万公斤,建成金山红、龙禅香两家古树茶生产龙头企业,综合产值超过3000万元,茶农收入逐年递增,古树茶品牌声名鹊起。

该镇对古树茶产业的统一规划发展,进行产业化运作,古树茶两叶一心的价格每公斤15~20元,因为产量大,是村民茶叶收入的大部分,真正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现在村民们形容:“纸袋子装茶卖,麻袋子装钱回”。

有茶树,有专业合作社,有茶厂——在德隆镇,这条完备的产业链带来的是产业发展健康有序,珍贵稀有的古树茶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如今,南川古树茶与永川秀芽、巴南银针列入重庆市主推三大茶叶品牌。

不少重庆人烫火锅离不了的方竹笋,在南川也是特产。过去,南川方竹笋只限于销售鲜笋、干笋,对产业壮大形成制约,村民们增收不明显。

为破除短板,南川区政府与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协议,研发出以超低温液氮技术、智能精准控制为核心的保鲜技术,让方竹笋原生态的营养成分、口感味道可以保持一年以上,打破了新鲜方竹笋上市的传统规律,为错峰销售、精深加工、提质增价提供了保障,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南川区现有方竹24.2万亩,年产毛壳笋2.34万吨,产值近4.5亿元。

好生态成就好产业,好产业涵养好生态!南川区在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改善生态品质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两山”转化路径,把“三优”禀赋、“三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南川人民真正吃上生态饭。

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