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蜂蜜丰收了
□ 特约通讯员a 文/图 夏秋交替,头渡镇柏枝村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采蜜季。 在这片被茂密森林和茫茫竹海覆盖的山林里,一排排蜂箱整齐摆放,成群的蜜蜂忙碌飞舞,蜂农打开蜂箱,蜂巢被蜂蜡密封,蜂蜜在蜂房自然转化成熟。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错落有致的蜂箱上,蜜蜂忙碌地穿梭其间,采集着来自野黄柏和南川柯等植物的花蜜。柏枝山,作为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被大自然极尽宠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茂密植被孕育出了丰富的蜜源,为当地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采蜜现场,蜂农轻手轻脚地打开蜂箱,小心翼翼地取出蜂巢。每一块蜂巢都凝聚了蜜蜂的辛勤和蜂农的汗水。他们用手中的工具轻轻刮下蜂蜡,那金黄色的液体缓缓流淌,仿佛是山间流淌的清泉,纯净而甘甜。 在柏枝村,养蜂带头人唐洪的故事广为流传。他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最初的一箱蜜蜂到如今拥有500多箱中蜂,不仅实现了个人致富,还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发展养蜂事业。今年,他将200多箱中蜂转移到海拔近2000米的柏枝山山顶,以期获得更加优质的黄柏蜜。 “今年的收成特别好,蜜蜂也特别勤劳。”蜂农说话时满脸笑容,眼中闪烁着喜悦和自豪。他们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大自然的丰厚回报,每一勺蜂蜜都蕴含着大山的精华和蜂农的心血。今年,该村预计收获蜂蜜5000斤,产值50万元。 在这片山间,蜂农们不仅仅是在收获蜂蜜,他们更是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书写着“靠山吃山”的生动故事。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让这片山林成为了蜜蜂的天堂,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甜蜜。
2024-09-05区农业农村委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现场培训
南川融媒讯(记者 李崎君)7月11日,区农业农村委组织乡镇(街道)农服中心工作人员、水稻种植大户、农药经营批发企业负责人到兴隆镇金花村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现场培训会。 “纹枯病就是我们俗称的烂脚脚,很容易导致水稻早衰,造成水稻减产。”培训上,农技专家结合区域特点和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详细介绍了纹枯病、稻飞虱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危害,重点对防控关键期和防控技术措施、防控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科学指导。 “通过实地观看和讲解,学到很多东西,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时间节点、如何去防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太感谢他们了。”种植大户汪文奇说。 “今年我区雨水整体偏多,田间湿度比较大,而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病虫害繁衍滋生,据调查,今年稻飞虱虫量是去年同期1.4倍左右,纹枯病病株率比去年同期高约3个百分点,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影响产量,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区植保植检站站长赵亮表示,开展培训主要是为了提升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辨识病虫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检查、监测,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 据了解,区农业农村委还将加强水稻监测、优化防治技术,同时组织农技人员、专家下乡包村包片,指导业主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今年粮食丰收。
2024-07-16“南川大树茶”获评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茶叶”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近日,第十三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茶叶”评选结果出炉,我区龙蝉香大树茶股份合作社选送的“南川大树茶 碧玉龙芽”被评为“金奖茶叶”。 金佛山大树茶分布在金佛山以南、柏枝山以东、三界山以北的德隆、合溪、古花、大有、三泉等乡镇,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南川大树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2年其被列为“重庆十大优异农业种质资源”。在大树茶发展中,我区将其纳入“一主两辅”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保护优先、开发并重”的原则,围绕“稳面积、优结构、提品质、拓市场”,采用仿原生境栽培建成南川大树茶基地1.3万亩,年产干茶产量150吨,产值2亿元左右。 位于德隆镇的龙蝉香大树茶股份合作社建有我区最大的大树茶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了1680亩。2020年,合作社与西南大学建立南川大树茶优势品种遴选繁育试验基地,观察及保障南川大树茶品种基因稳定性及提高产量。一方面,加强茶树种植和管理,提升了品质品相,另一方面,通过对大树茶的生长环境进行保护,基地土壤肥力、水土质量和空气质量得到提高。此外,合作社的茶叶基地地处高山地区,冬季寒冷,因冻凝时间长而形成茶树自然杀虫防病免疫力,春季基本无病虫害,生产出的茶叶品质非常好,受到市场普遍欢迎。
2024-06-04我区强制免疫畜禽112.9万头(只、羽)
防疫员在实验室讨论检测结果。记者 陈姗 摄 南川融媒讯(记者 陈蕗颖)春季是畜禽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传播的重要时期。近日,记者从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获悉,今年我区春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全面达成免疫、消毒、普查等行动目标,强制免疫畜禽112.9万头(只、羽),对3.7万户养殖户、494个养殖场的10.5万余间养殖圈舍进行了消毒,做到了应免密度100%、疫情普查面100%、消毒面100%。 入春以来,我区扎实开展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深入落实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切实筑牢动物防疫屏障,保障畜牧业发展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据统计,2024年春防期间共强制免疫畜禽112.9万头(只、羽),其中免疫猪口蹄疫11.7万头,牛口蹄疫O型-A型1万头,羊口蹄疫1.3万只,小反刍兽疫0.7万只,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96.9万羽,犬狂犬病1.3万只。对3.7万户养殖户、494个养殖场的10.5万余间养殖圈舍进行了消毒。落实专人负责非洲猪瘟监测排查,2024年以来共排查养殖户0.8万户,排查生猪11.8万头(次);排查屠宰场460场次,排查生猪5.3万头(次)。做到了应免密度100%、疫情普查面100%、消毒面100%。 犬狂犬病是重庆市动物强制免疫病种之一。今年春季动物疫病防控期间,我区强化狂犬病防控工作,将全区34个乡镇(街道)畜牧兽医水产站设为接种点,悬挂“犬狂犬病接种点”标识牌,鼓励城区4个宠物医院常年提供免费接种服务,悬挂“犬狂犬病接种点”标识牌,采取“定时定点”+“走村入户”以及设置常年接种点三种方式提供便民接种服务。同时,在免疫接种时,为犬只填发《动物免疫证明》、建立免疫档案,并将免疫信息录入“重庆畜牧兽医云”系统,及时将全区犬只信息进行更新。 “针对农村犬只散养特点,我们除了定时定点集中提供接种服务,还走村入户提供接种服务;而在城区部分养犬较为集中的社区(小区),则在小区门口集中提供接种服务,确保将接种服务送到家门口。”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疫病防治科科长、高级兽医师覃志初介绍。
2024-05-23“金佛山”品牌入选全国案例
南川融媒讯(记者 陈蕗颖 黎明)日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名单,我区“金佛山”品牌入选。 2003年,区供销社牵头组建了南川区金佛山方竹笋协会,协会在区供销社的指导下,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金佛山”商标102件,其中已核准注册87件,品种包含9个大类50多个小类,涉及各种农副产品、部分旅游产品、工业品等。目前使用“金佛山”商标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0多家,产品包括方竹笋、玉米、野生食品、老盐菜、西瓜、梨、大米、植物油、辣椒、禽蛋等60多个种类的农产品及制成品。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2009年“金佛山”商标被重庆市工商局认定为著名商标,2010年“南川方竹笋”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多年运营,“金佛山”品牌蕴涵的巨大商业价值已初步显现。“金佛山”系列农产品曾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第七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优质农产品”、“重庆名牌农产品”及“消费者喜爱产品”等称号,推动南川特色、优质、原生态的农产品销往我国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日本、新加坡、美国等海外市场,年销量达15000吨以上,销售额近3亿元,在推动我区品牌战略实施、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05-23一颗青菜头串起村民“增收链”
工人在剔除青菜头表面的菜筋。记者 陈姗 摄 南川融媒讯(记者 陈蕗颖)5月8日,位于民主镇狮子村的重庆胖子妈食品有限公司厂房内,二十多名工人忙着进行榨菜加工,有的在剔除青菜头表面的菜筋,有的在对发酵前的青菜头进行调味,还有的将已经制作好的榨菜装箱准备运往全国各地。青菜头这碟看似普通的“小菜”,却给村民带来了收益,给企业带来了效益,给产业带来了发展。 青菜头是榨菜的原料,涪陵榨菜品牌效应大,与涪陵接壤的民主镇深受影响,许多村民有种植青菜头的传统。“原本我们村里就有一家榨菜厂,一直稳定收购村里的青菜头,利用冬闲田种植青菜头也是狮子村村民的一笔重要收入。”民主镇狮子村党支部书记冯先文说,由于受到各种影响,厂子在几年前关闭停业了,虽然每年仍有人来村里收购青菜头,可村民觉得没有稳定的产业作为支撑,担心突然没人来收购,一季的辛苦就白干了,种植热情也大大减退。“利用冬闲田种植青菜头每亩的毛收入在1600元左右,如果白白损失,实在可惜。如果能够引进一家新的企业恢复生产,既能为村民增加收入,也能帮助村里发展产业。” 2022年,狮子村引进业主成立重庆胖子妈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榨菜厂生产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主营榨菜收购成品加工,已拥有年加工青菜头2万吨,年生产精加工榨菜1万吨的生产能力。 狮子村2组村民韦会芳告诉记者,她家里就有几亩地,平时不影响正常种植,在下半年就开始种植青菜头,将青菜头卖给厂里是一笔收入,榨菜厂收购并腌制好青菜头后,会聘请周边的村民来务工,她在榨菜厂工作又是一笔收入,一个月仅工资就有3000多元。 像韦会芳这样依靠青菜头就能挣几份钱的村民并不少。“目前在榨菜厂长期务工的村民有近30人,收购时需要50多人,平均工资150~200元一天。”冯先文说,企业关停后,不少缺乏信心的村民都放弃了继续种植,村里的青菜头种植面积缩减到只有六七百亩,可是在引进了企业后,村民陆陆续续又都恢复种植,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500亩,而且企业还为村民出种子、保价收购,保障了村民的收益,大家对这项产业的发展很有信心。 如今,狮子村依靠青菜头产业也有着自己的新规划。“今年,我们村300亩榨菜基地的项目已经落地,目前正在完善基础设施,9月就能够赶上今年的青菜头种植。”冯先文说。
2024-05-20小小蓝莓果 致富大产业
立夏过后,大观镇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内,3000多亩蓝莓树长势葱郁,低矮翠绿的枝头上缀满了蓝莓,紫色果实上覆裹着薄霜,颗颗饱满。果农趁着天气晴朗,加紧采收蓝莓。采收的鲜果将会被运送到冷藏库,在全冷链环境下完成分拣包装、仓存等工序后销往全国各地。记者 甘昊旻 摄
2024-05-20劳动美 插秧忙
4月27日,大观镇铁桥村村民在水稻实验田里插秧。特约通讯员 夏于洪 摄 “五一”劳动节前后也是春耕繁忙的季节,我区各地村民抢抓农时进行稻田翻耕和水稻插播,村民忙碌的身影、乡村田园里群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劳作画面。
2024-05-06区农业农村委开展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现场培训会
南川融媒讯(记者 李崎君)4月23日,兴隆镇金花村一处连片农田里机声隆隆、热闹非凡,一场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现场培训会正在田间地头举行。 演示现场,抛秧机在农机手的操作下,灵活地穿梭在水田之间,细小的秧苗在机器尾端迅速插种下来,一排排水稻秧苗被快速均匀地植入水田中,分布成行成距。演示结束后,农业技术专家、水稻种植业主分别就水稻育秧、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等作介绍和经验分享。 “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返青快、分蘖多、抗倒伏能力强等优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敏介绍,与传统机插秧相比,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使用的独立秧盘使秧苗素质更好,在抛秧时秧苗根系没有受损,抛秧后只需2~3天就能达到返青期,能促进秧苗早生快发,达到稳产高产效果,同时抛秧速度也更快,一台机械每天能抛秧50亩以上。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技术,加快补齐农机作业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举办农业机械化种植现场演示会和培训会,让农户们真正感受到机械化作业的速度和便利。作为全市5个试点示范区县之一,今年,我区将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示范推广500亩,明年在生产条件好的地方,依靠种植大户,还会加大推广面积。
2024-04-29蓄水肥田备栽秧
暮春时节,夜雨天气增多,我区农民抢抓时节整田蓄水,为水稻栽插做好准备。4月14日,石墙镇汇仓村,村民在蓄满春水的田间劳作。 记者 陈姗 摄
2024-04-18智能水肥一体化助力蔬菜提质增效
南川融媒讯(记者 刘晓娟)打开手机,点击“开风”,蔬菜大棚里的卷膜器自动卷起棚膜,开启通风模式。近日,大有镇水源村蔬菜基地里,发现棚内温度上升,冯秋容立刻拿出手机,通过远程控制,为羊肚菌大棚通风降温。 这是冯秋容新安装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功能之一。该设备在能够控制大棚内的通风设备,在农作物不适应温度的时候,通过控制大棚棚膜进行通风,达到升、降温效果。 “这套设备只要有网络,就能够控制。”冯秋容说,大棚内的通风设备分为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就是通过手机终端远程控制系统和卷膜器;自动模式则是设定一个数值,当大棚温湿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标准值时,系统自动向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数据,随即控制卷膜器开启或者关闭,并自动采取大棚通风、降温或保暖等措施,使温室大棚始终保持最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和湿度。 冯秋容介绍,水肥一体化设备将可溶性固体及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及特点,与灌溉水配制成肥料溶液,通过灌溉系统均匀、定时、定量浸润蔬菜根系发育生长区域。 “现在有了这套设备,蔬菜需要什么,我就可以给他补什么。”冯秋容说,比如番茄在生长期间出现“烂屁股”的情况,就可以判断它缺乏钙元素,只需要在控制室内通过该设备,配兑好肥料溶液,直接滴灌到番茄苗的根部为番茄补钙。 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灌溉和施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进一步提高灌溉和施肥效率。 “现在有了智慧农业,工作要轻松好多。”冯秋容感慨道,以前基地人工施肥、补水二十个人要补三天,现在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理,再也不用浇水施肥分开干了,三个小时就能浇完整个基地。 这几天,冯秋容正计划增加20亩大棚,并都安装上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他说,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水肥配合得更为精准,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帮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2024-04-15春茶飘香采摘忙 茶园吐绿送希望
错落有致的河图镇茶叶基地,春茶长势喜人。记者 甘昊旻 摄 南川融媒讯(通讯员 陈放平)近日,位于河图镇长坪村、冒水村、中图村的约3000亩生态茶叶基地茶芽涌动,多名采茶工熟练地采着“巴渝特早”鲜叶,不时传来谈笑声。 据基地负责人唐永松介绍,3月7日,基地正式启动春茶采摘,第一批组织了当地50多名采茶工,这些采茶工全部都是专门培训过的熟手,每天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7点结束,一天下来可以采收近100公斤。清明节前后,将会有200名左右采茶工同时到基地采茶,单是春茶季,每个人可以收入约1万元。 唐永松则分批将鲜叶转运到加工厂生产干茶,在基地和生产线两头忙碌。在这片基地的管理上,他费了不少心血,例如实行分片集中作业、“工头”责任制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人们的收入。 茶叶是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惠民有感的富民产业。说起茶叶产业,五十出头的“工头”王伦充满感慨。 2020年3月,区惠农文旅集团进入河图镇长坪村、冒水村发展茶叶产业。这个时间点,也正是王伦心里充满焦愁的时候——父母均已年近八十,老母亲突然患上老年痴呆;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庭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无奈之下,王伦只能放弃工作,回到老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作为一家的顶梁柱,没有了工作和收入,怎么办? 有企业在自家门口发展产业,这让王伦看到了希望。从基地开荒建设开始,王伦就参与其中,一直到后来的茶苗种植、基地管护,再到现在采收投产……他一干就是3年,成为基地“资深”建设者。由于他干活实在、眼活手巧,没多久,公司就决定让他担任“工头”,负责管理二三十个工人,具体负责田间管理、工人调度等工作,他也干得有声有色。 “这片基地开发以来,不仅给我带来了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给这里的老年人创造了就业增收的条件,解决了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我现在既有了工作,也照顾了家庭,一年的收入在3万元左右。我们都很支持公司把产业搞好,公司有了效益,我们就有收入。”王伦说。 笔者还了解到,基地建设以来,受益的不仅仅是这些就近务工的村民。常年在重庆做家具生意的陈小愉,前年回到家乡长坪村,在紧邻茶园的一处依山傍水之地建设“茶家乐”,占地面积约50亩,布局了茶空间、特色农家餐饮、乡野露营等业态,即将开门迎客。 不止陈小愉这一家,单是在茶叶基地一带,目前已经建成的“茶家乐”就有2家。另外还有10多户本地人,都在原址重新修建起了小洋房,也做好了吃茶旅饭、农旅饭的准备…… “今年春茶干茶产量预计可以达到1万公斤,主要有金佛玉翠、金佛瑞芽等系列。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春茶就会全面上市,那时,会有更多人尝到我们南川茶叶的味道。”唐永松说。
2024-04-02我区四个农产品入列中国绿色食品名录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日前,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核准,重庆大观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观原叶(绿茶)等4个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被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截至目前,我区有绿色食品企业19家、产品59个。 今年我区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分别为:大观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观原叶(绿茶)、大观炒青(绿茶)、大观老树红茶、大观金佛玉翠(绿茶)4个产品。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徐晓华介绍,近年来,我区全面加强南川优质农产品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等质量认证和可视化溯源工作,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全年新增农业品牌26个。同时,抓好“金佛山方竹笋”“腊梅葡萄”“彩丽猕猴桃”等一系列优质农产品的品控溯源体系建设工作。市场上销售的南川优质农产品大都拥有“身份证”,消费者通过微信扫描溯源二维码即可获得相关信息,实现农产品全链路透明。
2024-03-26植保无人机飞防助力油菜增产增收
近日,区供销合作社农技人员在黎香湖镇南湖村油菜田里开展植保无人机油菜病虫害统防统治飞防作业,通过科技手段防控油菜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油菜后续提质增效。 据了解,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具有高效、精准、环保等优点,能够大幅提高防治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轻农民朋友的劳动强度。 特约通讯员 罗川 摄
2024-03-25我区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3月18日,我区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对今年的春耕生产及全年粮油生产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今年全区粮油生产目标任务为:粮食播种面积73.23万亩,产量3.1亿公斤;大豆播种面积3.38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4.5万亩。 会议要求,迅速掀起“战春耕、抓生产”热潮,把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组,分解到田到地,在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和盘活用好撂荒地等方面挖潜扩面,力争多种粮。要继续实施稳粮扩油行动,认真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调剂调运,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相关部门要指导农户提前做好沟渠清淤、耕田整地,及早组织蓄水保墒、备种育秧;继续加强农机安全检查和维修保养,确保大忙时节拉得出、用得上。要精心组织单产攻关,以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为抓手,以合理密植为要求,加快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建立5个万亩水稻示范片和20个千亩水稻示范片,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2024-03-21春耕春播正当时
3月9日,大观镇铁桥村村民在田里耙田,做好准备迎接栽秧季。 又是一年春好时。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好时节,我区多地春耕春播工作也逐渐展开,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特约通讯员 胡波 摄
2024-03-14全区10万亩小春粮食长势良好
南川融媒讯(通讯员 陈亚军)为掌握低温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近期,国家统计局南川调查队对区农业农村委、区气象局开展调研,并对部分种粮户、蔬菜种植户开展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调研,结果显示:冬春交替之际,全区局部地区出现降温,高海拔地区除金佛山景区出现降温降雪外,未出现大范围低温冰冻天气,全区小春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据区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我区气候波动较大,2月1日至25日平均气温为8.4℃,当月上旬、下旬共出现两次明显低温天气,中旬气温迅速回升。2月1日至25日全区降水总量为10.3毫米,全区农作物耕作层土壤墒情以适宜为主。今年春播期间热量条件总体较好,冷空气活动较弱,暂无明显“倒春寒”。 为全力保障春耕春播,我区加强政策宣传,发挥政策激励效应和约束作用,充分调动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稳定小春作物生产,确保种植面积只增不减。稳定播种面积,深挖冬闲田地资源,兼顾水田和旱地,盘活利用好撂荒耕地和“非粮化”整改。全区去年7月整治完成撂荒地复垦2570余亩,10月~11月完成存量“非粮化”整改荒地验收通过约900亩,种植小春粮食作物约639亩。优化小春种植结构,加快品种更新,大力发展优质豌、胡豆和蔬菜鲜食型、加工型马铃薯,扩大“双低”、早熟、高含油油菜品种。大力推广油菜“两减一增”(减肥、减药、增施硼肥)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提升产品品质。 目前,全区小春粮食作物和油菜已播种完毕,中低海拔地带春洋芋已经长出幼苗,豌、胡豆即将进入花期;高海拔地带春洋芋已发芽,豌、胡豆长出幼苗。本季小春粮食作物预计播种总面积约10.85万亩,增幅约0.6%,其中,豌、胡豆和春洋芋播种面积分别约为0.63万、0.6万和9.62万亩,较去年同期均保持稳中略增。预计全区冬油菜籽播种面积14.31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目前冬油菜长势良好,低海拔地区部分油菜已逐步进入花期。
2024-03-12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严查农资安全保障春耕生产
南川融媒讯(记者 李崎君)连日来,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深入各乡镇(街道)农资销售门店对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查,保障春耕生产。 在兴隆镇,执法人员在农资销售门店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备案记录情况及农用物资包装进行查看,重点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经营未审先推、未备案、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同时倡导群众要到正规门店购买农资、索取发票并保存好包装袋。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还仔细检查了包装袋上的审定编号。“对于国审字号,就要看种子适应种植区域里面有没有重庆,如果有重庆,那么国审种子可以销售。”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负责人邓维介绍,如果包装袋上没有国审编号,那么一定要有渝审、渝引或者渝备字样的审定编号才符合销售条件。 “种子包装主要检查是否标明主要性状、适应性以及风险提示三大项,缺任何一项,都是不符合规范的。”邓维提醒,群众购买产品时可以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查询结果是否与包装袋上标注的内容相符。 下一步,该支队将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全区200余家农资经营商户进行全覆盖检查,全力保障春耕备耕期间农业生产安全。
2024-03-05注意!3月1日起河流进入禁钓期
南川融媒讯(记者 聂灵灵)3月1日,记者从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悉,即日起至6月30日24时,我区21条禁捕河流全面禁止垂钓。 当天上午,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区公安局等单位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区部分渔具店、餐饮店、河流沿线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人员在城区一渔具店重点查看了是否销售禁钓渔具、捕鱼工具,饵料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向顾客宣传禁钓事宜等;在餐饮店,检查人员了解了其所售鱼类进货渠道,查看是否销售野生鱼类。 据了解,为巩固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果,禁钓期间,相关部门将联合开展水陆联动执法检查和普法宣传行动,聚焦涉渔餐饮市场等重点场所,长江干流支流等重点水域,强化执法检查强度频率,常态化开展暗查暗访,重点打击“捕运销”团伙链条,“泥鳅钓”、潜水电鱼、无人机无人船等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以更好维护良好禁捕管理秩序,确保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稳定恢复。 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提醒,违法捕捞、收购、加工、销售野生江河鱼类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禁钓期内非法垂钓的,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渔具,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024-03-05区农业农村委在“178环线”新建20座公厕 建好“小公厕” 改善“大民生”
□ 记者 王莹 小厕所连接大民生。近日,记者在三泉镇观音村杨柳嘴看到,一座崭新的公厕紧邻乡村公路主干道,路边洗手间标识标牌非常醒目。公厕整洁干净,洗手池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蒋龙说:“公厕投用后太方便了,比如我们去赶场途中,以前想上厕所都只能忍到回家,现在就不用了。” 如今乡村变化大,乡村旅游红火,特别是“178环线”自驾游客不断增多,但主干公路、景区公路都存在公共厕所严重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区农业农村委持续开展农村公厕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通过走访调研,选择以村庄、院落和村委会等村民较为集中、过往游客较多的区域新建公厕20座,涵盖16个乡镇,目前已经建成投用15座,还有5座正在建设完善。农村公厕的投用,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大大地方便了群众。“以前过路的游客就到处找厕所”,村民陈小会说:“现在有了公共厕所,开车去金佛山的游客就可以在干净舒适的公厕如厕,很多游客都在点赞。” 据了解,公厕在建设上,会根据各个乡镇人口、民风民俗和村落大小来进行配置,“公厕污水处理纳入了污水处理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了‘三格式’无公害化粪池,以此保证卫生条件。”区农业农村委人居生态科负责人陈弘宇介绍,“后续管理就由当地乡镇设置公益岗位,由专人管理公厕清洁卫生。”
2024-03-05我区首批春茶开采
茶农正在采摘春茶芽头。 瞿明斌 摄 南川融媒讯(记者 聂灵灵)随着天气放晴,气温回升,沉寂了一个冬季的茶园吐出新绿,春意盎然。近日,位于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的400亩春茶开采。 走进半溪河村茶叶种植基地,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一簇簇茶叶生长茂盛。茶农们有的背着竹篓、有的挎着竹筐穿梭在茶园间,双手娴熟地将一粒粒芽头收入囊中。 “今年的天气非常好,茶叶采摘时间提前7天左右,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约30%。”南城街道半溪河村南城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华说,目前首批开采的春茶芽头约400亩,采收时间将持续1个月。 据了解,半溪河村海拔近800米,该合作社茶叶基地面积约1300亩。近年来,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在茶树根部开沟,施用油粑和猪牛粪混合的有机肥,然后再用土覆盖,让茶树吃上“营养餐”。经过改良土壤,茶叶品质逐年提高,还获得了“富硒产品”认证。 当天,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今年我区茶园面积达到12.9万亩,预计茶叶年产量达5000吨、茶叶综合产值将达到11亿元。
2024-03-05联合督查农资 确保用肥安全
2月20日,驻区农业农村委纪检监察组紧盯春耕春种关键节点,与区农业农村委种子植保站一起对农资经营门店规范经营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开展联合督查,确保全区农户用种用药用肥安全。图为纪检干部和植保人员在重庆壹农同创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监督走访。 特约通讯员 彭应忠 摄
2024-03-04花开正是农忙时
2月25日,大观镇铁桥村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早樱、垂丝海棠等花正在盛开,工作人员忙着在基地翻土、安装大棚,为新一季的蔬菜种植作准备。 据悉,大观镇铁桥村的腾春蔬菜基地面积140亩,是我区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今春将建成116栋钢架大棚。大棚建成后,基地将开始种植丝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同时还可为当地15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特约通讯员:胡波 摄
2024-02-29我区两款大米产品获评“重庆五大香米”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日前,市农业农村委举办了第三届“三峡杯重庆香米”评选活动,我区Q优香米和金佛山贡米两款产品荣登“重庆五大香米”榜单。 据了解,第三届“三峡杯重庆香米”评选活动吸引了全市19个区县的35个产品参评。经过初评推荐、质量与安全指标检测等环节,有10款大米进入食味评比环节。专家评委通过看、闻、尝等方式感受米饭的品质,然后按照气味、外观、口感、冷饭质地等为米饭打分。经过比拼,我区Q优香米和金佛山贡米获评“重庆五大香米”。 “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我区生产的稻米外观、食味品质俱佳,香气浓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敏介绍,2016年“金佛山牌南川米”被评为全国十大好吃米饭,2017年“南川米”获重庆十大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我区大力调整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推广“绿色稻+”高效种养模式与标准化生产技术,扎实推进稻米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提升稻米品质。着力抓示范基地、抓精深加工、抓科技支撑、抓品牌营销、抓联农带农,优质稻米发展势头良好,“南川米”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去年,我区水稻种植面积达38万亩,其中,建成绿色精品稻米基地7万亩。 接下来,我区将在提高“南川米”品质的基础上,着力开展品牌大米的创建、推广、宣传活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本地稻米品牌,让更多人知晓南川优质大米。
2024-02-26我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入选全国技术模式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公布2023年百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重庆市南川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入选全国农技中心2023年100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重庆市两个入选模式之一。 区植保植检站站长赵亮介绍,近年来,我区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线,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融合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稻田养鸭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种出来的水稻也更绿色、安全。 位于东城街道三秀社区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基地的水稻种植面积为3000亩,其中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示范面积为1000亩,防治技术模式为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利用高效植保器械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农药+农药减量助剂,实现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100%,统防统治覆盖率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目前,全区拥有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81个。去年全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6%,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0.7%,实现了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
2024-02-22油菜花开春意浓
近日,东城街道三秀社区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散发浓浓春意。蓝天白云下,金浪翻滚,蝶舞蜂飞,清香四溢…… 图为2月18日游客用相机拍摄油菜花美景。 记者 甘昊旻 摄
2024-02-22冬季茶园管护忙
1月15日,木凉镇香炉寺茶园茶农正对茶园进行管护。 眼下正值茶园冬季管护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我区各茶叶种植基地组织茶农抢抓农时,加紧实施冬季茶园管护,为今年茶叶增产、茶农增收、茶企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 喻梵 摄
2024-02-01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打造“现代农业增长极”
记者 黎明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1343”总体思路,把现代农业作为三个增长极之一,要求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壮大“一主两辅”乡村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在促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 放眼南川广袤田野,振兴的种子已经蓄积力量奋力生长,踔厉奋发的身影正在谱写乡村振兴“奋进曲”。做强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 近年来,我区围绕“全产业链、功能拓展、数字赋能、平台支撑”发展思路,以种植、研发、加工、储运、营销等环节为重点,扩大优势农产品市场规模,加快形成品牌效应。 目前,我区已建成绿色精品稻米基地7万亩,推进1.3万亩大树茶基地、1.1万亩蓝莓基地提质,有力推动“南川米”、大树茶和蓝莓“一主两辅”乡村产业实现链条延伸、富民兴村。去年,我区进入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近年来,我区从加强水稻品种管控、推进示范片建设、强化品牌效应等方面推进“南川米”产业发展。“南川米”先后获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获重庆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区《以“稻”为媒开辟乡村振兴新“稻”路》获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经验做法。 在大观镇龙川村的蓝莓产业园数据管理中心,该基地每块土地的水肥、灌溉、产品数据、产量等均实现智能化管理。目前,我区已建成蓝莓组织培养育苗实验室,1.1万亩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蓝莓加工厂,并配套建成1万吨冻藏冷冻库,同时围绕蓝莓良种繁育、规模种植、休闲采摘、预冷保鲜、深度加工、品牌营销、旅游观光、食品开发、包装物流等链条环节,持续推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现已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蓝莓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区县,正努力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蓝莓加工中心。 绿叶变金叶,深山出好茶。近年来,我区围绕大树茶选种育种,持续开展基础研究,为大树茶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产出的大树茶,不仅销往国内各地,更远销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一片“大树叶”逐步成长为年产值1.5亿元的“大产业”,让古茶树变成了“摇钱树”。延链补链创牌以科技创新赋动力 走进位于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的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车间,只见一瓶瓶白玉菇菌罐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簇簇饱满的虫草花长势喜人……华绿生物食用菌项目是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去年一期工程实现食用菌产量1.5万吨,产值约1.5亿元。 截至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5家,其中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多家,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75%。 去年我区培育市农产品加工业“双百”企业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8.37亿元、增长10.5%,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获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赛马比拼第1名。 金佛山方竹笋被誉为“笋中之王”,但保鲜时间短成了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为突破制约,我区建成年产1.5万吨蔬菜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季季丰食品方竹笋液氮速冻加工项目,有“冷”技术的加持,新鲜方竹笋和蔬菜实现了供应自由。 方竹笋的冷链延长,是我区农业产业科技赋能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建成智慧农业项目6个,打造智慧农业市级示范项目2个,建成益农信息社217个。培育本土电商主体,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2亿元,全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信息化技术覆盖率达75%。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创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72个,着力打造了“南川米”“金佛玉翠”“南川大树茶”“南川方竹笋”和“南川鸡”五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南川米”“南川玄参”入列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立足资源禀赋以农文旅融合增效益 去年,“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火“出圈”,该线路将我区14个镇街60多个村(社区)串联成线,实现了旅游业整合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 随着热度的增加和配套的完善,“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自驾游线路、南茶春韵重庆生态大观园自驾游线路先后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高标准蓝莓示范基地、大树茶基地、方竹笋基地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热门打卡地;“大观原点”入选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逐渐成为我区的“旅游线”“产业线”“振兴线”。 去年,我区新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村3个,成功举办首届茶旅文化节、第二届“千年金山红”大树茶采摘节,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我区获评“2023年全国特色魅力茶乡”,茶旅融合促乡村振兴项目入选第三届重庆市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木凉镇汉场坝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接下来,我区将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依托良好气候及生态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品质,因地制宜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体验研学、避暑康养、健康食品、户外运动、体育赛事等进一步融入乡村发展,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经营主体以综合改革添活力 我区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经营的主力军。 近年来,我区通过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举措,扶大扶强新型经营主体,切实发挥农业合作社的引领和带动能力。 截至目前,我区有农民合作社140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个,市级示范合作社26个,家庭农场851家,其中市级示范场17家,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居全市前列。 同时,通过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农商银行)“三社”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村金融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去年,我区成功获批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区县。 强化人才保障。逐步完善“让人才留在乡村、流向乡村”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复员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到乡村发展,已累计回引各类人才2.2万人。同时,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现高素质农民超过8400人。 接下来,我区将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推动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村“四进三回”行动,让乡土人才在增产增收中成长起来。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力量,切实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在农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2024-01-22卢朝建:稻鳅养殖守初心 诚信餐饮惠乡亲
2024-01-08
药材飘香地生“金” 2万亩玄参全面开采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