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茶叶生产总值达7亿元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日前,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2020年,我区茶叶生产总量达到4221.6吨,茶叶生产总值达到7亿元。   “增产主要来源于投产茶园面积的增加。”区特色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李伟介绍,2020年,我区投产茶园面积达6.7万亩。   我区积极向上争取更多资金投入2020年茶产业,争取到中央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资金1000万元,实施10000亩茶园有机肥替代,提高了我区茶叶生产能力。   同时,我区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茶产业技术水平。组建强大的区级农技随访队伍,重点对示范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进行产业规划和田间管理指导。   在产品研发方面,我区在西南大学的指导下,开展了高香红碎茶、高香工夫红茶以及安吉白茶、红茶、沱茶等产品的研制。   随着“3+1”特色产业的打造,近年来,我区更加注重加强茶品牌建设,提高茶产品知名度。   2020年,我区组织茶叶企业参加了第三届“巴味渝珍”杯斗茶大赛、重庆市第十三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暨第五届重庆市十大名茶评比活动。我区的重庆市能健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洪福齐天工夫红茶”获第三届“巴味渝珍”杯斗茶大赛红茶类金奖。在重庆市第十三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中,我区参评茶样获三金四银的好成绩,金佛玉翠蝉联第五届重庆市十大名茶,大观牌金佛玉翠同获十大名茶提名。   在去年举办的中国(重庆)国际茶叶博览会、西部农交会等节会上,南川茶产品表现良好,受到消费者好评。   2020年,大观农旅融合产业园建设项目茶叶产业基地在河图镇长坪村、冒水村种植了2000亩茶苗,该项目以“国有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发展新茶园,计划种植5000亩茶叶,辐射周边乡镇5000亩,规划打造10000亩茶叶基地。   2020年,我区新建成茶叶基地10000亩,其中新发展南川大树茶基地2000亩。截至目前,我区茶园面积达12.05万亩。

2021-02-03

霍彰敏 绿水青山育好茶 一片茶香飘四方

          南城街道松林社区能健茶叶基地里,村民正在进行茶叶冬管。 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近日,走进南城街道松林社区8组的重庆市能健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茶树顺着山势向山谷间迤逦而去,满山的茶树已经抽出嫩芽,茶叶长势喜人。田间生产道路纵横交错,茶农躬身其间管理茶树。   过去的2020年,对于霍彰敏来说,可谓喜事连连——重庆市能健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洪福齐天”功夫红茶在重庆市第十三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暨重庆市第五届“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重庆市能健茶业有限公司果树种植家庭农场被评为市2020年度创业孵化基地;霍彰敏入围重庆市“百名新型职业农民”……   “作为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的实施基地,2020年冬天全茶园都施了农家肥。目前茶叶长势良好,2月中旬就可以采收新茶。”霍彰敏说。   霍彰敏用7年的时间扎根深山,只做了一件事——制茶。在他的带动下,松林社区8组原本荒草丛生的山坡换上了“绿装”,山间处处弥漫着茶香,附近群众也在基地就近务工,有了收入。   “最开始我在外做茶叶生意,看到南川茶叶在外面销量很好,又想到家乡的地理位置、土壤、气候也很适宜种茶,所以就想自己创业,还可以带动家乡老百姓增收。”霍彰敏说。   2014年,霍彰敏成立了重庆市能健茶业有限公司果树种植家庭农场,2020年公司新建600亩茶园,截至目前,全茶园面积接近2000亩。   为确保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更优质,霍彰敏对茶叶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也因此受到顾客青睐,每年春茶采摘的季节,都有不少外地茶商找上门来购买茶叶。   “茶山管理好,茶叶口感好,我们来这里购买茶叶很放心。”前来收购茶叶的茶商梁先生说。   松林社区8组贫困户李文会59岁,长期在霍彰敏的茶叶基地打工。她说:“每天务工费100元,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外出挣钱不容易,在家门口打工好多了。”像李文会一样,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有12人。   霍彰敏说,基地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项目,所以一到用工时,会优先聘用村里的贫困户,现在常年有固定工人30人左右,采茶时节用工人数有200多人。   霍彰敏说,因发展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帮助协调以及扶贫政策的惠及下,公司贷款扩大茶叶种植和加工规模,成功注册了茶叶商标,主要生产绿茶和红茶。   为了把家乡茶产业做得更好,在区农技部门支持和指导下,公司更研制出“洪福齐天”功夫红茶。霍彰敏介绍,该茶采用海拔800米以上中小叶种鲜叶为原料,结合现代制茶工艺推陈出新,其品质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浓爽,叶底嫩匀红亮,还一举夺得重庆市第十三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暨重庆市第五届“十大名茶”金奖。   目前,能健茶叶申报的茶叶文化项目已经成功获批。站在重庆市能健茶业有限公司的观景平台,可鸟瞰南川城区及九鼎山全景。如今,霍彰敏正着手将茶园打造成休闲纳凉、品茶、游玩、体验农业的好去处。

2021-02-02

我区蓝莓规模化产业基地已达4000亩

          大观镇龙川村蓝莓种植基地一角。        一盆盆蓝莓苗整齐地排列在基地里。        工人正在给新栽种的蓝莓浇水。   2018年以来,我区累计建成蓝莓规模化产业基地4000亩。按照规划,到2022年,我区将成为全市最大的蓝莓生产加工基地。   记者 喻梵 摄

2021-01-28

打造茶叶产业园 做活茶叶大文章

         一月十四日拍摄的河图镇长坪村茶叶基地一角。记者 喻梵 摄   ■ 记者 黎明   近日,记者走进河图镇长坪村茶叶基地,放眼望去,新栽种的茶苗随着山坡层层铺展开来,新绿成行,长势良好,村民在茶山上为新苗培土固根,补栽补植。   该基地是大观农旅融合产业园建设项目茶叶产业基地,横跨长坪、冒水两村。该项目由区惠农文旅集团下属的瑞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以“国有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发展新茶园,以龙头企业牵头种植5000亩茶叶,辐射周边乡镇5000亩,规划打造10000亩茶叶基地。目前,长坪村已经栽植了1500亩白茶苗,完成了10公里的耕作道建设;冒水村已经完成了500亩茶苗栽植。   项目负责人及现场总指挥唐永松介绍,今年,该公司将在长坪村完善茶叶基地的道路、沟渠、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沿线主要通村公路栽花植树,还将新建茶叶加工厂及绿化工程、道路、广场,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大观农旅融合产业园建设项目茶叶产业基地将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区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万亩茶叶产业园,同时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构建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并坚持“农旅融合、一二三产互动”,深入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着力把项目打造成茶叶产业示范区,特色旅游示范区。

2021-01-27

冬季李子树管护忙

       眼下,正值李子树冬季管护的季节。1月18日,位于合溪镇九溪社区的李子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对李子树进行刷白、施肥等冬季管护。记者 喻梵 摄

2021-01-22

蔬菜过“暖冬” 群众好增收

         1月14日,在太平场镇河沙村夏软慧农智慧产业园,该村第一书记郭三辉在了解冬季蔬菜长势。近年来,该村蔬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当前,正值蔬菜冬季管护的重要时期,村干部到各蔬菜基地走访,了解蔬菜种植情况,并积极联系农技专家指导村民做好秋冬防寒措施,保障蔬菜“温暖”过冬。   记者 甘昊旻 摄

2021-01-19

冬季蔬菜管护忙

       1月14日,在太平场镇河沙村久宏蔬菜种植农场,农民抢抓农时加强蔬菜田间管护,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记者 甘昊旻 摄

2021-01-18

我区1万亩茶叶吃上“营养餐”

  有机肥替代化肥   我区1万亩茶叶吃上“营养餐”        能健茶业基地,村民正在给茶树施肥。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近日,南城街道松林社区能健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里,村民正在给茶树施有机肥。“这是在茶树根部开沟,施用油粑和猪牛粪混合的有机肥,然后再用土覆盖,让茶树吃上‘营养餐’,来年茶叶肯定长得好。”基地负责人霍彰敏介绍说。   今年,我区承接了农业农村部2020年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项目,选择特色明显、基础好、产业链条完善的茶叶产业作为试点产业,实施面积10000亩。结合茶园冬季管理深施有机肥的时间节点,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目前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区特色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李伟介绍,该项目实施区域主要布局在重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大观镇、木凉镇、兴隆镇,辐射乾丰镇、南城街道、三泉镇、冷水关镇等茶叶产业带。   经过公开申报,区农业农村委遴选了能健茶业、乾丰茶业、艾伦茶叶、沙景山茶业、茶缘之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等17个项目实施主体。   “我区选择茶叶为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品种,充分利用了茶叶因冬管需深施有机肥的契机,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付登伟介绍,根据《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经过征求专家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并与实施主体反复磋商,我区选择了“有机肥+机械深施”“茶+沼+畜”两种项目技术模式推广应用。   我区选择15个实施主体,共实施8280亩,施用有机肥4554吨,其中干畜粪3312吨、油饼1242吨,比上年化肥用量减少16吨。建设堆沤场12处近5000平方米,堆沤池35口4000立方米。购置施肥配套机械57台套。其中“茶+沼+畜”模式选择5个实施主体,共实施1720亩。建设肥效监测点两个,这是肥效监测点首次应用到南川茶树品种。   李伟介绍,目前,我区茶园面积达到12.05万亩,投产茶园面积6.7万亩,其中南川古树茶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2020年我区茶叶生产总量达到4221.6吨,干茶生产总值达到3.273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5.11%、3.66%,茶叶生产总值达到7亿余元。

2021-01-11

我区采取预防措施应对低温天气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据气象预报,本月初开始,我区将迎来一次降温降雨(雪)天气过程,预计低温天气仍将持续,高海拔地区或有降雪。低温天气将给蔬菜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为此,区农业农村委采取加强天气预警、改造修复蔬菜大棚、理沟排水等措施,预防及应对低温天气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在天气预警方面,区农业农村委积极与区气象局加强合作,运用大数据,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绘制气象灾害重点领域的“红橙黄蓝”四色等级风险空间分布图,分类建立重大风险隐患台账,建立动态数据库,形成“一图一表一库”,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定期研判和灾后评估机制,完善暴雨、大雾、高温、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气象预警响应机制,充分利用气象信息资源,提高实时监测、动态分析、预测预警能力,推进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的运用。   在海拔较高区域,增加草帘等防寒和保温设施,结合蔬菜生长状况,适时灌水增温,提高蔬菜抗寒能力,进行地膜覆盖保持地温,在大行间深挖松土以提高土壤蓄热能力,清沟理渠,防止渍水,提高蔬菜根系活力。目前我区在龙川江流域和大溪河流域等槽坝区域的蔬菜基地,该委指导业主理沟排水、筑牢沟渠共2.68千米,涉及蔬菜面积3.5万亩。   在提高设施蔬菜抗灾能力方面,指导村民对蔬菜大棚进行维护,提前固定好棚架、压好压膜线,加固棚体,及时修补损坏的棚膜。提醒农户和业主如遇到下雪天及时清除棚上积雪,防止设施被雪压塌。目前,我区已经改造修复大棚325个,面积10.7万平方米,主要涉及大观生态农业园区以及水江镇长青社区、山王坪镇等高海拔地区的香菇基地。   该委还制定了预案,准备适时对受灾严重菜地改种抢播,补种小白菜、菠菜、莴苣等速生叶菜类蔬菜,以减少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

2021-01-07

我区引进两个茶树新品种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日前,记者在大观镇铁桥村9组的重庆市瑞草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看到,新引进的保靖黄金茶1号和保靖黄金茶2号两个新品种长势良好。   该公司负责人李继洋介绍,本次从湖南省保靖县引进保靖黄金茶1号和保靖黄金茶2号两个茶树新品种,示范面积35亩。该项目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2020年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渝南试验站项目,基地将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引种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瑞草茶业有限公司配合实施,负责完成新品种示范园的开垦、建设、管护及数据观察记录等工作。在前期完成试验示范基地整地、开垦的基础上,市农技总站经济作物科农艺师还赴我区指导试验示范基地栽植茶树新品种,安排布置试验示范相关工作。   据介绍,本次引进的两个新品种氨基酸含量高,红绿茶兼制,引种成功既可提高春季名优茶鲜味,同时可以改善夏秋季绿茶、红茶品质,进一步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   去年以来,我区根据茶叶生产加工特点及技术需求,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机械化采摘、绿色综合防控、茶树蓄稍留养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引进茶树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为全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