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融媒讯(记者 王莹)10月15日,一辆密闭运输车驶入我区建成投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调试,这座承载着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动物疫病、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重任的现代化设施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步入集中化、规范化、资源化的新阶段。
科学处理:高温高压化制实现无害化资源化
在处理中心卸货大厅,来自合作养殖场的收运车辆正在进行精准称重。身着全套防护装备的工作人员对车辆及周边环境严格消毒后,将病死畜禽通过专用密闭滑道送入预处理料仓。清晰的工艺流程图展示着后续流程:料仓中的物料经破碎后,进入核心处理单元——高温化制罐。
该处理中心办公室主任谭华蛟介绍:“整个处理过程的关键在于高温高压化制,其原理类似于‘超高压灭菌锅’。物料在140℃高温、0.3兆帕的压力下持续蒸煮,可彻底灭活包括非洲猪瘟病毒在内的所有已知病原微生物,确保处理过程安全无害。”
化制后的物料经压榨实现固液高效分离。液态部分经精炼可转化为生物柴油或工业用油原料,固态部分则成为优质有机肥料原料。“处理1吨病死猪,可产出约100公斤生物油脂和200公斤有机肥原料,真正实现污染物向资源的转变。”谭华蛟补充道。
创新机制:“五位一体”闭环联动筑牢安全防线
为保证病死畜禽收集处理全程可控、可追溯,我区创新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五位一体”联动机制。通过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保险公司、乡镇(街道)畜牧兽医水产站、养殖场(户)及无害化处理中心五方紧密协作,实现从养殖场报告、现场勘察、专业收集、冷链转运、数据审核到最终无害化处理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目前已在南平、水江、黎香湖等8个乡镇设立标准化收集点,配备专用冷冻储存设施。”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质量安全科科长薛君忠表示,“养殖户只需一个电话,专业收运队伍便会迅速响应,确保病死畜禽‘产生即收集、收集即转运、转运即处理’,有效杜绝随意丢弃、非法贩卖等风险。”
该机制还实现无害化处理监管与保险查勘定损、理赔信息的实时互联互通,大幅提升“保处联动”效率与透明度。
多方认可:便捷安心提升畜禽治理效能
新机制的运行让各方从业者感受深刻。神童镇生猪养殖户胡文华坦言:“过去最头疼病死猪处理,深埋怕污染水源土壤,现在一个电话就解决,专业、干净、省心。”
处理中心一线操作工刘师傅表示:“深入了解科学严谨的处理流程后,认识到它对阻断疫病、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深感这份工作的价值。”
据了解,该中心设计年处理能力达1.1万吨,可产出工业油脂约1100吨、生物有机肥约2200吨。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已派驻官方兽医实施驻厂监管,重点监督清洗消毒流程和核验处理数据,确保所有接收的病死畜禽100%得到规范处置,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筑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