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美 插秧忙

    4月27日,大观镇铁桥村村民在水稻实验田里插秧。特约通讯员 夏于洪 摄  “五一”劳动节前后也是春耕繁忙的季节,我区各地村民抢抓农时进行稻田翻耕和水稻插播,村民忙碌的身影、乡村田园里群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劳作画面。

2024-05-06

区农业农村委开展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现场培训会

    南川融媒讯(记者 李崎君)4月23日,兴隆镇金花村一处连片农田里机声隆隆、热闹非凡,一场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现场培训会正在田间地头举行。  演示现场,抛秧机在农机手的操作下,灵活地穿梭在水田之间,细小的秧苗在机器尾端迅速插种下来,一排排水稻秧苗被快速均匀地植入水田中,分布成行成距。演示结束后,农业技术专家、水稻种植业主分别就水稻育秧、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等作介绍和经验分享。  “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返青快、分蘖多、抗倒伏能力强等优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敏介绍,与传统机插秧相比,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使用的独立秧盘使秧苗素质更好,在抛秧时秧苗根系没有受损,抛秧后只需2~3天就能达到返青期,能促进秧苗早生快发,达到稳产高产效果,同时抛秧速度也更快,一台机械每天能抛秧50亩以上。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技术,加快补齐农机作业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举办农业机械化种植现场演示会和培训会,让农户们真正感受到机械化作业的速度和便利。作为全市5个试点示范区县之一,今年,我区将水稻精量有序机械抛秧技术示范推广500亩,明年在生产条件好的地方,依靠种植大户,还会加大推广面积。

2024-04-29

蓄水肥田备栽秧

        暮春时节,夜雨天气增多,我区农民抢抓时节整田蓄水,为水稻栽插做好准备。4月14日,石墙镇汇仓村,村民在蓄满春水的田间劳作。  记者 陈姗 摄

2024-04-18

智能水肥一体化助力蔬菜提质增效

  南川融媒讯(记者 刘晓娟)打开手机,点击“开风”,蔬菜大棚里的卷膜器自动卷起棚膜,开启通风模式。近日,大有镇水源村蔬菜基地里,发现棚内温度上升,冯秋容立刻拿出手机,通过远程控制,为羊肚菌大棚通风降温。  这是冯秋容新安装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功能之一。该设备在能够控制大棚内的通风设备,在农作物不适应温度的时候,通过控制大棚棚膜进行通风,达到升、降温效果。  “这套设备只要有网络,就能够控制。”冯秋容说,大棚内的通风设备分为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就是通过手机终端远程控制系统和卷膜器;自动模式则是设定一个数值,当大棚温湿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标准值时,系统自动向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数据,随即控制卷膜器开启或者关闭,并自动采取大棚通风、降温或保暖等措施,使温室大棚始终保持最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和湿度。  冯秋容介绍,水肥一体化设备将可溶性固体及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及特点,与灌溉水配制成肥料溶液,通过灌溉系统均匀、定时、定量浸润蔬菜根系发育生长区域。  “现在有了这套设备,蔬菜需要什么,我就可以给他补什么。”冯秋容说,比如番茄在生长期间出现“烂屁股”的情况,就可以判断它缺乏钙元素,只需要在控制室内通过该设备,配兑好肥料溶液,直接滴灌到番茄苗的根部为番茄补钙。  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灌溉和施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进一步提高灌溉和施肥效率。  “现在有了智慧农业,工作要轻松好多。”冯秋容感慨道,以前基地人工施肥、补水二十个人要补三天,现在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理,再也不用浇水施肥分开干了,三个小时就能浇完整个基地。  这几天,冯秋容正计划增加20亩大棚,并都安装上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他说,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水肥配合得更为精准,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帮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2024-04-15

春茶飘香采摘忙 茶园吐绿送希望

  错落有致的河图镇茶叶基地,春茶长势喜人。记者 甘昊旻 摄  南川融媒讯(通讯员 陈放平)近日,位于河图镇长坪村、冒水村、中图村的约3000亩生态茶叶基地茶芽涌动,多名采茶工熟练地采着“巴渝特早”鲜叶,不时传来谈笑声。  据基地负责人唐永松介绍,3月7日,基地正式启动春茶采摘,第一批组织了当地50多名采茶工,这些采茶工全部都是专门培训过的熟手,每天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7点结束,一天下来可以采收近100公斤。清明节前后,将会有200名左右采茶工同时到基地采茶,单是春茶季,每个人可以收入约1万元。  唐永松则分批将鲜叶转运到加工厂生产干茶,在基地和生产线两头忙碌。在这片基地的管理上,他费了不少心血,例如实行分片集中作业、“工头”责任制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人们的收入。  茶叶是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惠民有感的富民产业。说起茶叶产业,五十出头的“工头”王伦充满感慨。  2020年3月,区惠农文旅集团进入河图镇长坪村、冒水村发展茶叶产业。这个时间点,也正是王伦心里充满焦愁的时候——父母均已年近八十,老母亲突然患上老年痴呆;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庭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无奈之下,王伦只能放弃工作,回到老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作为一家的顶梁柱,没有了工作和收入,怎么办?  有企业在自家门口发展产业,这让王伦看到了希望。从基地开荒建设开始,王伦就参与其中,一直到后来的茶苗种植、基地管护,再到现在采收投产……他一干就是3年,成为基地“资深”建设者。由于他干活实在、眼活手巧,没多久,公司就决定让他担任“工头”,负责管理二三十个工人,具体负责田间管理、工人调度等工作,他也干得有声有色。  “这片基地开发以来,不仅给我带来了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给这里的老年人创造了就业增收的条件,解决了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我现在既有了工作,也照顾了家庭,一年的收入在3万元左右。我们都很支持公司把产业搞好,公司有了效益,我们就有收入。”王伦说。  笔者还了解到,基地建设以来,受益的不仅仅是这些就近务工的村民。常年在重庆做家具生意的陈小愉,前年回到家乡长坪村,在紧邻茶园的一处依山傍水之地建设“茶家乐”,占地面积约50亩,布局了茶空间、特色农家餐饮、乡野露营等业态,即将开门迎客。  不止陈小愉这一家,单是在茶叶基地一带,目前已经建成的“茶家乐”就有2家。另外还有10多户本地人,都在原址重新修建起了小洋房,也做好了吃茶旅饭、农旅饭的准备……  “今年春茶干茶产量预计可以达到1万公斤,主要有金佛玉翠、金佛瑞芽等系列。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春茶就会全面上市,那时,会有更多人尝到我们南川茶叶的味道。”唐永松说。

2024-04-02

我区四个农产品入列中国绿色食品名录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日前,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核准,重庆大观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观原叶(绿茶)等4个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被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截至目前,我区有绿色食品企业19家、产品59个。  今年我区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分别为:大观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观原叶(绿茶)、大观炒青(绿茶)、大观老树红茶、大观金佛玉翠(绿茶)4个产品。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徐晓华介绍,近年来,我区全面加强南川优质农产品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等质量认证和可视化溯源工作,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全年新增农业品牌26个。同时,抓好“金佛山方竹笋”“腊梅葡萄”“彩丽猕猴桃”等一系列优质农产品的品控溯源体系建设工作。市场上销售的南川优质农产品大都拥有“身份证”,消费者通过微信扫描溯源二维码即可获得相关信息,实现农产品全链路透明。

2024-03-26

植保无人机飞防助力油菜增产增收

  近日,区供销合作社农技人员在黎香湖镇南湖村油菜田里开展植保无人机油菜病虫害统防统治飞防作业,通过科技手段防控油菜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油菜后续提质增效。  据了解,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具有高效、精准、环保等优点,能够大幅提高防治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轻农民朋友的劳动强度。  特约通讯员 罗川 摄

2024-03-25

我区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3月18日,我区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对今年的春耕生产及全年粮油生产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今年全区粮油生产目标任务为:粮食播种面积73.23万亩,产量3.1亿公斤;大豆播种面积3.38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4.5万亩。  会议要求,迅速掀起“战春耕、抓生产”热潮,把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组,分解到田到地,在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和盘活用好撂荒地等方面挖潜扩面,力争多种粮。要继续实施稳粮扩油行动,认真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调剂调运,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相关部门要指导农户提前做好沟渠清淤、耕田整地,及早组织蓄水保墒、备种育秧;继续加强农机安全检查和维修保养,确保大忙时节拉得出、用得上。要精心组织单产攻关,以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为抓手,以合理密植为要求,加快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建立5个万亩水稻示范片和20个千亩水稻示范片,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2024-03-21

春耕春播正当时

   3月9日,大观镇铁桥村村民在田里耙田,做好准备迎接栽秧季。  又是一年春好时。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好时节,我区多地春耕春播工作也逐渐展开,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特约通讯员 胡波 摄

2024-03-14

全区10万亩小春粮食长势良好

    南川融媒讯(通讯员 陈亚军)为掌握低温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近期,国家统计局南川调查队对区农业农村委、区气象局开展调研,并对部分种粮户、蔬菜种植户开展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调研,结果显示:冬春交替之际,全区局部地区出现降温,高海拔地区除金佛山景区出现降温降雪外,未出现大范围低温冰冻天气,全区小春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据区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我区气候波动较大,2月1日至25日平均气温为8.4℃,当月上旬、下旬共出现两次明显低温天气,中旬气温迅速回升。2月1日至25日全区降水总量为10.3毫米,全区农作物耕作层土壤墒情以适宜为主。今年春播期间热量条件总体较好,冷空气活动较弱,暂无明显“倒春寒”。  为全力保障春耕春播,我区加强政策宣传,发挥政策激励效应和约束作用,充分调动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稳定小春作物生产,确保种植面积只增不减。稳定播种面积,深挖冬闲田地资源,兼顾水田和旱地,盘活利用好撂荒耕地和“非粮化”整改。全区去年7月整治完成撂荒地复垦2570余亩,10月~11月完成存量“非粮化”整改荒地验收通过约900亩,种植小春粮食作物约639亩。优化小春种植结构,加快品种更新,大力发展优质豌、胡豆和蔬菜鲜食型、加工型马铃薯,扩大“双低”、早熟、高含油油菜品种。大力推广油菜“两减一增”(减肥、减药、增施硼肥)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提升产品品质。  目前,全区小春粮食作物和油菜已播种完毕,中低海拔地带春洋芋已经长出幼苗,豌、胡豆即将进入花期;高海拔地带春洋芋已发芽,豌、胡豆长出幼苗。本季小春粮食作物预计播种总面积约10.85万亩,增幅约0.6%,其中,豌、胡豆和春洋芋播种面积分别约为0.63万、0.6万和9.62万亩,较去年同期均保持稳中略增。预计全区冬油菜籽播种面积14.31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目前冬油菜长势良好,低海拔地区部分油菜已逐步进入花期。

2024-03-12

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严查农资安全保障春耕生产

    南川融媒讯(记者 李崎君)连日来,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深入各乡镇(街道)农资销售门店对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查,保障春耕生产。  在兴隆镇,执法人员在农资销售门店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备案记录情况及农用物资包装进行查看,重点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经营未审先推、未备案、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同时倡导群众要到正规门店购买农资、索取发票并保存好包装袋。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还仔细检查了包装袋上的审定编号。“对于国审字号,就要看种子适应种植区域里面有没有重庆,如果有重庆,那么国审种子可以销售。”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负责人邓维介绍,如果包装袋上没有国审编号,那么一定要有渝审、渝引或者渝备字样的审定编号才符合销售条件。  “种子包装主要检查是否标明主要性状、适应性以及风险提示三大项,缺任何一项,都是不符合规范的。”邓维提醒,群众购买产品时可以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查询结果是否与包装袋上标注的内容相符。  下一步,该支队将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全区200余家农资经营商户进行全覆盖检查,全力保障春耕备耕期间农业生产安全。

2024-03-05

注意!3月1日起河流进入禁钓期

    南川融媒讯(记者 聂灵灵)3月1日,记者从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悉,即日起至6月30日24时,我区21条禁捕河流全面禁止垂钓。  当天上午,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区公安局等单位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区部分渔具店、餐饮店、河流沿线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人员在城区一渔具店重点查看了是否销售禁钓渔具、捕鱼工具,饵料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向顾客宣传禁钓事宜等;在餐饮店,检查人员了解了其所售鱼类进货渠道,查看是否销售野生鱼类。  据了解,为巩固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果,禁钓期间,相关部门将联合开展水陆联动执法检查和普法宣传行动,聚焦涉渔餐饮市场等重点场所,长江干流支流等重点水域,强化执法检查强度频率,常态化开展暗查暗访,重点打击“捕运销”团伙链条,“泥鳅钓”、潜水电鱼、无人机无人船等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以更好维护良好禁捕管理秩序,确保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稳定恢复。  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提醒,违法捕捞、收购、加工、销售野生江河鱼类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禁钓期内非法垂钓的,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渔具,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024-03-05

区农业农村委在“178环线”新建20座公厕 建好“小公厕” 改善“大民生”

    □ 记者 王莹  小厕所连接大民生。近日,记者在三泉镇观音村杨柳嘴看到,一座崭新的公厕紧邻乡村公路主干道,路边洗手间标识标牌非常醒目。公厕整洁干净,洗手池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蒋龙说:“公厕投用后太方便了,比如我们去赶场途中,以前想上厕所都只能忍到回家,现在就不用了。”  如今乡村变化大,乡村旅游红火,特别是“178环线”自驾游客不断增多,但主干公路、景区公路都存在公共厕所严重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区农业农村委持续开展农村公厕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通过走访调研,选择以村庄、院落和村委会等村民较为集中、过往游客较多的区域新建公厕20座,涵盖16个乡镇,目前已经建成投用15座,还有5座正在建设完善。农村公厕的投用,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大大地方便了群众。“以前过路的游客就到处找厕所”,村民陈小会说:“现在有了公共厕所,开车去金佛山的游客就可以在干净舒适的公厕如厕,很多游客都在点赞。”  据了解,公厕在建设上,会根据各个乡镇人口、民风民俗和村落大小来进行配置,“公厕污水处理纳入了污水处理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了‘三格式’无公害化粪池,以此保证卫生条件。”区农业农村委人居生态科负责人陈弘宇介绍,“后续管理就由当地乡镇设置公益岗位,由专人管理公厕清洁卫生。”

2024-03-05

我区首批春茶开采

   茶农正在采摘春茶芽头。 瞿明斌 摄  南川融媒讯(记者 聂灵灵)随着天气放晴,气温回升,沉寂了一个冬季的茶园吐出新绿,春意盎然。近日,位于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的400亩春茶开采。  走进半溪河村茶叶种植基地,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一簇簇茶叶生长茂盛。茶农们有的背着竹篓、有的挎着竹筐穿梭在茶园间,双手娴熟地将一粒粒芽头收入囊中。  “今年的天气非常好,茶叶采摘时间提前7天左右,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约30%。”南城街道半溪河村南城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华说,目前首批开采的春茶芽头约400亩,采收时间将持续1个月。  据了解,半溪河村海拔近800米,该合作社茶叶基地面积约1300亩。近年来,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在茶树根部开沟,施用油粑和猪牛粪混合的有机肥,然后再用土覆盖,让茶树吃上“营养餐”。经过改良土壤,茶叶品质逐年提高,还获得了“富硒产品”认证。  当天,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今年我区茶园面积达到12.9万亩,预计茶叶年产量达5000吨、茶叶综合产值将达到11亿元。

2024-03-05

联合督查农资 确保用肥安全

   2月20日,驻区农业农村委纪检监察组紧盯春耕春种关键节点,与区农业农村委种子植保站一起对农资经营门店规范经营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开展联合督查,确保全区农户用种用药用肥安全。图为纪检干部和植保人员在重庆壹农同创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监督走访。  特约通讯员 彭应忠 摄

2024-03-04

花开正是农忙时

   2月25日,大观镇铁桥村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早樱、垂丝海棠等花正在盛开,工作人员忙着在基地翻土、安装大棚,为新一季的蔬菜种植作准备。  据悉,大观镇铁桥村的腾春蔬菜基地面积140亩,是我区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今春将建成116栋钢架大棚。大棚建成后,基地将开始种植丝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同时还可为当地15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特约通讯员:胡波 摄

2024-02-29

我区两款大米产品获评“重庆五大香米”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日前,市农业农村委举办了第三届“三峡杯重庆香米”评选活动,我区Q优香米和金佛山贡米两款产品荣登“重庆五大香米”榜单。  据了解,第三届“三峡杯重庆香米”评选活动吸引了全市19个区县的35个产品参评。经过初评推荐、质量与安全指标检测等环节,有10款大米进入食味评比环节。专家评委通过看、闻、尝等方式感受米饭的品质,然后按照气味、外观、口感、冷饭质地等为米饭打分。经过比拼,我区Q优香米和金佛山贡米获评“重庆五大香米”。  “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我区生产的稻米外观、食味品质俱佳,香气浓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敏介绍,2016年“金佛山牌南川米”被评为全国十大好吃米饭,2017年“南川米”获重庆十大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我区大力调整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推广“绿色稻+”高效种养模式与标准化生产技术,扎实推进稻米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提升稻米品质。着力抓示范基地、抓精深加工、抓科技支撑、抓品牌营销、抓联农带农,优质稻米发展势头良好,“南川米”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去年,我区水稻种植面积达38万亩,其中,建成绿色精品稻米基地7万亩。  接下来,我区将在提高“南川米”品质的基础上,着力开展品牌大米的创建、推广、宣传活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本地稻米品牌,让更多人知晓南川优质大米。

2024-02-26

我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入选全国技术模式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公布2023年百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重庆市南川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入选全国农技中心2023年100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重庆市两个入选模式之一。  区植保植检站站长赵亮介绍,近年来,我区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线,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融合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稻田养鸭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种出来的水稻也更绿色、安全。  位于东城街道三秀社区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基地的水稻种植面积为3000亩,其中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示范面积为1000亩,防治技术模式为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利用高效植保器械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农药+农药减量助剂,实现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100%,统防统治覆盖率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目前,全区拥有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81个。去年全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6%,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0.7%,实现了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

2024-02-22

油菜花开春意浓

    近日,东城街道三秀社区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散发浓浓春意。蓝天白云下,金浪翻滚,蝶舞蜂飞,清香四溢……  图为2月18日游客用相机拍摄油菜花美景。  记者 甘昊旻 摄

2024-02-22

冬季茶园管护忙

  1月15日,木凉镇香炉寺茶园茶农正对茶园进行管护。  眼下正值茶园冬季管护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我区各茶叶种植基地组织茶农抢抓农时,加紧实施冬季茶园管护,为今年茶叶增产、茶农增收、茶企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 喻梵 摄

2024-02-01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打造“现代农业增长极”

   记者 黎明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1343”总体思路,把现代农业作为三个增长极之一,要求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壮大“一主两辅”乡村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在促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  放眼南川广袤田野,振兴的种子已经蓄积力量奋力生长,踔厉奋发的身影正在谱写乡村振兴“奋进曲”。做强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  近年来,我区围绕“全产业链、功能拓展、数字赋能、平台支撑”发展思路,以种植、研发、加工、储运、营销等环节为重点,扩大优势农产品市场规模,加快形成品牌效应。  目前,我区已建成绿色精品稻米基地7万亩,推进1.3万亩大树茶基地、1.1万亩蓝莓基地提质,有力推动“南川米”、大树茶和蓝莓“一主两辅”乡村产业实现链条延伸、富民兴村。去年,我区进入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近年来,我区从加强水稻品种管控、推进示范片建设、强化品牌效应等方面推进“南川米”产业发展。“南川米”先后获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获重庆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区《以“稻”为媒开辟乡村振兴新“稻”路》获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经验做法。  在大观镇龙川村的蓝莓产业园数据管理中心,该基地每块土地的水肥、灌溉、产品数据、产量等均实现智能化管理。目前,我区已建成蓝莓组织培养育苗实验室,1.1万亩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蓝莓加工厂,并配套建成1万吨冻藏冷冻库,同时围绕蓝莓良种繁育、规模种植、休闲采摘、预冷保鲜、深度加工、品牌营销、旅游观光、食品开发、包装物流等链条环节,持续推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现已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蓝莓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区县,正努力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蓝莓加工中心。  绿叶变金叶,深山出好茶。近年来,我区围绕大树茶选种育种,持续开展基础研究,为大树茶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产出的大树茶,不仅销往国内各地,更远销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一片“大树叶”逐步成长为年产值1.5亿元的“大产业”,让古茶树变成了“摇钱树”。延链补链创牌以科技创新赋动力  走进位于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的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车间,只见一瓶瓶白玉菇菌罐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簇簇饱满的虫草花长势喜人……华绿生物食用菌项目是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去年一期工程实现食用菌产量1.5万吨,产值约1.5亿元。  截至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5家,其中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多家,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75%。  去年我区培育市农产品加工业“双百”企业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8.37亿元、增长10.5%,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获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赛马比拼第1名。  金佛山方竹笋被誉为“笋中之王”,但保鲜时间短成了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为突破制约,我区建成年产1.5万吨蔬菜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季季丰食品方竹笋液氮速冻加工项目,有“冷”技术的加持,新鲜方竹笋和蔬菜实现了供应自由。  方竹笋的冷链延长,是我区农业产业科技赋能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建成智慧农业项目6个,打造智慧农业市级示范项目2个,建成益农信息社217个。培育本土电商主体,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2亿元,全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信息化技术覆盖率达75%。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创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72个,着力打造了“南川米”“金佛玉翠”“南川大树茶”“南川方竹笋”和“南川鸡”五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南川米”“南川玄参”入列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立足资源禀赋以农文旅融合增效益  去年,“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火“出圈”,该线路将我区14个镇街60多个村(社区)串联成线,实现了旅游业整合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  随着热度的增加和配套的完善,“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自驾游线路、南茶春韵重庆生态大观园自驾游线路先后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高标准蓝莓示范基地、大树茶基地、方竹笋基地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热门打卡地;“大观原点”入选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逐渐成为我区的“旅游线”“产业线”“振兴线”。  去年,我区新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村3个,成功举办首届茶旅文化节、第二届“千年金山红”大树茶采摘节,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我区获评“2023年全国特色魅力茶乡”,茶旅融合促乡村振兴项目入选第三届重庆市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木凉镇汉场坝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接下来,我区将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依托良好气候及生态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品质,因地制宜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体验研学、避暑康养、健康食品、户外运动、体育赛事等进一步融入乡村发展,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经营主体以综合改革添活力  我区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经营的主力军。  近年来,我区通过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举措,扶大扶强新型经营主体,切实发挥农业合作社的引领和带动能力。  截至目前,我区有农民合作社140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个,市级示范合作社26个,家庭农场851家,其中市级示范场17家,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居全市前列。  同时,通过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农商银行)“三社”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村金融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去年,我区成功获批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区县。  强化人才保障。逐步完善“让人才留在乡村、流向乡村”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复员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到乡村发展,已累计回引各类人才2.2万人。同时,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现高素质农民超过8400人。  接下来,我区将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推动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村“四进三回”行动,让乡土人才在增产增收中成长起来。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力量,切实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在农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2024-01-22

卢朝建:稻鳅养殖守初心 诚信餐饮惠乡亲

2024-01-08

药材飘香地生“金” 2万亩玄参全面开采

2023-12-21

我区2万亩玄参全面开采

    近日,德隆镇银杏村古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玄参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采挖玄参。  目前,我区种植的2万亩玄参全面开采,预计总产量5万吨。近年来,我区通过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和种植大户栽种的玄参均采用统一的种苗,并通过了中药材GAP种植管理规范认证,今年“南川玄参”还被列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形成“南川玄参”知名品牌。  记者 黎明 摄

2023-12-14

今年我区蔬菜总产值实现23亿元

  大观镇金龙村村民在采收丝瓜。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12月4日,走进大观镇铁桥村腾春蔬菜基地,虽然是冬季,但成片的塑料大棚内绿意盎然,随处可见村民正在采摘绿油油的蔬菜。  近年来,我区围绕南城街道、鸣玉镇、大观镇等特色蔬菜产业带,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23年,预计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34.83万亩,产量达59.41万吨,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16万吨;蔬菜总产值实现23.3亿元,预计全年蔬菜自给率达到100%。  以市场为导向做好“菜园子”  “我们南川的丝瓜在重庆市场的占比达30%,今年总收入比往年都可观。”腾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国强介绍,2018年起,大观周边6家农业企业成立农业产业联盟,通过采用自主研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丝瓜落蔓密植栽培技术,做到了重庆丝瓜类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第一,亩产值4.5万元、纯利润1.3万元以上,今年联盟总收入达600余万元。  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峰介绍,近年来,我区坚持内涵式发展的蔬菜现代化之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在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纷禹蔬果种植家庭农场落实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据介绍,我区现有设施蔬菜基地4125亩,主要分布在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南平镇、鸣玉镇、大观镇等乡镇街道,主要种植丝瓜、茄子、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和香菇、平菇、蟹味菇、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设施蔬菜产量4.29万吨,产值2.92亿元。  以技术为支撑壮大“菜园子”  日前,南城街道双河场村的黄学令种植的甘蓝在重庆市首届“三峡杯”优质蔬菜(甘蓝)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我区逢秋荣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甘蓝获得铜奖。  我区在发展蔬菜产业中,强化群众种植技能培训,并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在示范带动、订单收购等方面发力,让群众种植甘蓝心里有底,干劲十足。  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的同时,我区还着力推进蔬菜政策性保险落实,防范农业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蔬菜种植保险已是第二年纳入我区政策性保险范围,今年已落实蔬菜保险面积4000亩。  长短结合丰富全区“菜篮子”  近年来,我区依托蔬菜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优势,不断完善产业链,打出“长短结合”组合拳。  走进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见两条生产线上,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企业的产品有蟹味菇、白玉菇、鹿茸菇,另外还有虫草花。  华绿生物食用菌项目一期工程2022年底竣工投产,今年逐渐达产,目前主要产品为海鲜菇和虫草花,今年预计实现食用菌产量1.5万吨,产值约1.5亿元。  在加工方面,目前我区建成方竹笋大型加工企业4家,速冻生产线累计生产3500吨,已研发竹纤维森林食品2种,注册商标47个;建成榨菜加工企业2家:重庆胖子妈食品有限公司和屯聚蔬菜股份合作社,年生产加工榨菜8000吨,辐射带动群众增收约400万元。  目前,我区正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真正让“小蔬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2023-12-07

我区12万亩茶园进入冬管期

   茶农在管护茶园。记者 黎明 摄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时下正值茶园冬管关键期。连日来,南城街道松林社区、半溪河村等地的茶叶种植基地陆续开展冬季茶园管护工作,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南城街道松林社区能健茶叶种植基地,茶农正开展修枝、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大家要采取轻、深修剪相结合的方法,修剪后应保持茶蓬表面平整,做到剪口不重叠、平滑无裂口,保存茶蓬最大采摘面,尽量保留最多的有效枝条。”基地负责人霍彰敏给茶农们讲解茶叶冬季管护技巧和注意事项。  今年10月以来,区农业农村委派出技术员到基地开展培训,通过现场传授技术、相互交流管护经验等方式,有序推进茶园冬季管护工作。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5次,为300余名茶农讲授茶园冬季管护要点。  “茶园冬季管护主要从土肥管理、树冠管理、病虫防控等方面进行。现下我区各茶园的冬季管护工作已全面开启,明年3月将迎来第一批早春茶采摘。”区农业农村委特色产业中心主任李伟说。  近年来,我区走茶旅融合延伸茶叶产业链的路子助力乡村振兴,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同时,不断建优建强茶叶产业链,健全“企业+合作社+茶农”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写好“茶文章”,念好“致富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023-11-23

红薯收获忙

     近日,西城街道龙济桥社区,村民正忙着收红薯。眼下正是红薯丰收时节,村民们抢抓天气抢收、打包、运送红薯,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记者 陈姗 摄

2023-11-14

金秋“柚”丰收引来采摘客

     眼下正是柚子成熟上市时节,南城街道文华社区居民罗文彬种植的15亩官溪蜜柚进入采摘期,吸引不少游客来基地采摘柚子,品尝秋天的味道。  特约通讯员 彭应忠 摄

2023-11-06

重庆福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给三汇村带来新变化

    王万正向技术员李刚请教草莓种植技术。记者 陈姗 摄  □ 记者 邓的  日前,重庆市第一批“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名单公布,重庆福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生谷生态农场项目上榜“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名单。这一好消息让南城街道三汇村村民欢喜不已,大家都说:“他们来了之后,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幸福!”  2021年,重庆福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了位于南城街道三汇村杨兴坝(小地名)的“重庆南川养生谷生态农场”项目,进行以家禽饲养、水产养殖、水果蔬菜种植、谷物种植、技术开发及服务、休闲观光、共享农场、乡村旅游等一体化的开发经营。随着项目的建设、发展,给村庄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3.8公里”遛弯儿队  10月11日,阳光明媚,也是三汇村10组村民向秋会家的好日子,她请来了城里的设计师帮她看看怎么把自家小卖部装饰一番,变成个“有档次”些的小超市。  “现在可不比从前,以后肯定生意越来越好。”向秋会谈起自己“提档升级”小卖部的由来,也道出了福茂公司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杨兴坝位于良瑜·国际养生谷山下,也就是从南川城区往金山方向看到那一片最平整的村庄,这里依托良瑜·国际养生谷项目,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看中优势,福茂公司在该地流转土地1000亩,投资约1500万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启动了“重庆南川养生谷生态农场”项目。  项目初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既配套了自身发展,更改变了群众生活。  杨兴坝原本有一条长3.8公里、宽3米左右的环线毛路,串联了当地300多户2000余人的出行。这里只有向秋会一家小卖部,前十多年也就卖点最基础的调料、纸巾等,村里人都爱在这里买东西。  “过去出去一趟太麻烦了,路难走,大家都不爱出门,村里也很少有外人来。”向秋会说,现在可不同了,福茂公司把环线公路升级成了6.5米宽的炒油路,良瑜·国际养生谷项目的游客还会来这边逛逛,今年她小卖部的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  随着公路的提档升级,大家吃过晚饭后都会约着出来遛弯儿。因为是环线,每个人绕一圈回家的路程都是3.8公里,所以很多人叫他们“3.8公里”遛弯儿队。  不仅如此,现在杨兴坝不少村民家里因为路好了都购买了小汽车,能免费停在项目修建的停车场,大大提升了生活品质。  就在家门口挣钱  走进农场甘蔗种植基地,三汇村7组村民王光先正在熟练地进行管护,与一同劳作的工人时不时聊两句,忙碌又热闹。  福茂公司将项目落地到杨兴坝以来,从项目建设到现在的运营,通过产业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帮助村民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有效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半闲置劳动力就近充分就业问题,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流转土地每年收入2000多元,每个月在福茂公司打工收入2000多元,工作不算辛苦,自家地里的活儿也不耽误,大家都挺满意。”王光先告诉记者,家里环境越来越好,家门口就能上班,自然不想再外出打工了。  一旁的村民谈邦容接过话来:“除了这些,现在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家里的土鸡土鸭都是他们问起来买,比卖给贩子价钱还要好,收入更高了!”  据了解,农场工作简单易上手且相对灵活,主要吸纳周边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通过培训后,村民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目前,该项目解决周边150人就业,每天平均工作5~8小时,每天能收入100元~200元。  福茂公司相关负责人赵秀敏介绍,农民增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更是农民幸福的重要依靠。该公司坚持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制度措施,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有序向乡村流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不断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  授人以渔促发展  “麻烦你给我讲讲这个草莓防病虫害和油饼发酵的诀窍,草莓售价高,我也想种一些。”在农场草莓种植大棚,三汇村10组村民王万正在向技术员李刚请教草莓种植技术,李刚便开始了一对一的“培训”。  李刚今年60多岁,已经从事40余年的农业技术工作,从来福茂公司工作开始,当地村民就亲切地称他为“专家”,李刚不仅要在农场种植基地里忙碌,还常常给村民培训,有时还要到村民的种植大棚里进行技术指导,大家或多或少都在农场里学到了技术。  同样,村民李仕全也是个很好的例子。起初,有一定工作基础的他在良渝·国际养生谷生态农场给园艺师打打杂工,自己还不能上手修剪,当时每天的工资是100元。“我也想当园艺师,不想当杂工。”李仕全就把这一愿望告诉了领导。  于是,每次园艺师工作时都会认真地给李仕全讲解,有时还会让他上手练练,休息的时候也会发些网络上的教学视频给他。李仕全肯学肯干,现在,他已经是农场里独当一面的园艺师,工资也升为了每天300元。  在农场的烧烤露营基地,许多在这里打工的村民都学到了食材摆盘、烧烤料调配、食品安全等知识,很多都想以后自己也开个农家乐,让日子更好。  “村民只要想学,公司都会支持。”赵秀敏介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司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希望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实现多赢。

2023-10-19

山王坪镇:3000亩玉米“梯次上市”

    玉米丰收村民喜笑颜开。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平坝的玉米已经收完了,我们这里的糯玉米才开始收获,采收结束要到国庆节前。”近日,山王坪镇河嘴村村民王德华在采收糯玉米,他说,他种植的糯玉米鲜甜多汁,备受市场青睐。  记者跟随王德华来到玉米地,只见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随风摇曳,秸秆上的玉米棒结实地挂着。撕开一个浑圆的玉米棒的壳,只见里面颗粒饱满,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去年种了90亩,收益还不错,今年是我们第二年种,规模也扩大到了300多亩。我还用玉米套种黄豆,这样就有两份收益。”王德华说。  山王坪镇农服中心负责人梁明江介绍,2020年,该镇在市农科院及区农技部门的指导规划下,试种了以香甜糯玉米、紫玉米、水果玉米为主的鲜食玉米,当年种植8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后来发现玉米集中上市会拉低价格,我们便根据各个村的海拔及地理条件分批次种植玉米,既保证了市场供应,也最大化地增加了群众收入。”梁明江说,通过对鲜食玉米分批次种植,确保从7月开始到国庆节前都有新鲜玉米上市。而“梯次种植”玉米也有效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该镇3000亩鲜食玉米,预计可实现450万元收入,人均可增收500余元。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