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武隆签订卫生健康对口协同发展年度协议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日前,区卫生健康委与武隆区卫生健康委签订卫生健康对口协同发展年度协议。   据了解,区卫生健康委贯彻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发展战略,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南川、武隆两区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与武隆区卫生健康委就推动两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达成共识,并签订了《南川区·武隆区2021年卫生健康对口协同发展年度协议》及相关附属协议。   协议从建立双向转诊、远程诊疗协作机制及人才互派机制,加强学科建设、等级医院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两区卫健系统的合作内容进行了明确。下一步,双方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为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合作搭好平台,促进两区医疗资源全方位互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推动服务全市卫生健康发展大局中共同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2021-07-29

新冠疫苗第二针接种热点问题最新解答

  新冠疫苗第二针接种热点问题最新解答   ——访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余小容   ■ 记者 李琦君   近来,不断有“6月接种新冠疫苗收费”“6月9日后不再接种第一剂”等说法在网上流传。针对市民关心的疫苗问题,6月8日,记者采访了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余小容。   记者:6月9日以后要暂停第一剂次接种?疫苗要收费了?   余小容:6月10号到30号,我区主要是针对已经接种过第一剂次的人群集中开展第二剂疫苗接种,但是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比如因出国和其他的疫情防控等特殊情况),经审批后可以接种第一剂次疫苗。7月以后会继续全面推进第一剂次和第二剂次的接种,有序做好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目前结合疫苗供应的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疫苗接种的工作安排,将按照梯次推进、突出重点、知情同意、自愿和免费接种的原则,来分步骤的对各类人群开展接种。   记者:不打第二针会怎样?   余小容:疫苗的免疫程序的确定是基于研发阶段和临床试验阶段的结果得出的。接种第一剂后,短时间内人体会产生抗体,但这个抗体滴度是不够的,无法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也较短。只有通过再次接种,再次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由于有了首剂的免疫记忆的存在,产生的免疫应答会比首次强烈很多,产生的抗体水平会大幅升高,持续时间也会大大延长。   记者:如果第二针超过规定时间没有接种,应该怎么办?   余小容:按照接种程序,北京生物和北京科兴的新冠病毒疫苗需要接种两剂,间隔时间为三到八周。智飞生物重组新冠疫苗(CHO细胞)接种三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如因个人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种的,依然可以继续接种,不会影响疫苗的安全性和疫苗保护效果,只需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接种。   记者:同一地区不能按时到同一接种点,第二针该怎么办?   余小容:原则上仍在原接种机构接种;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到同一地区不同接种点接种。   记者:前往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时,需携带什么证件?有什么注意事项?   余小容:符合接种条件的居民须戴口罩、着宽松衣服,带上居民身份证原件、手机或接种凭证,并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工作人员安排,有序排队领号接种,做一个文明的南川人。   记者:打完第一针生病了,第二针还打不打?   余小容:这个问题要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赶上慢性病发作或者患上了感冒、疱疹等急性疾病。对于这类情况,应该首先对疾病加以控制、治疗,等发作期过了或者慢性病控制稳定了,可以继续接种第二针。   第二种:接种第一剂次后,出现发热、轻微皮疹等不良反应。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通常这类反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第二针也可以照常接种。   第三种:接种第一剂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或者出现其他属于接种禁忌的情况,第二剂就不建议接种了。   第四种:接种第一针后,被狗咬伤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记者:优先接种第二针的环境下,是需要预约还是等通知?   余小容:通常情况下,会由所属村居(社区)、接种单位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第二针的接种时间。如遇特殊情况,第一针接种时间已超过49天仍未接到通知,可以主动联系所属村居(社区)或接种单位进行预约接种。接种当天根据接种点疫苗量,先到先接,接完为止。   记者:在本地接种过第一针,到外地还能接种第二针吗?   余小容:可以凭第一针的接种凭证,根据当地接种点的安排,按照推荐的间隔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即可。   记者:第二针疫苗不同厂家可以混打吗?   余小容: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目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建议接种2剂,重组新冠疫苗(CHO细胞)建议接种3剂。现阶段建议用同种类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同厂家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严禁不同种类的疫苗产品混打。   记者:不记得第一针接种时间了,怎么办?   余小容:可以通过关注“育苗通”微信公众号,绑定并完善个人信息查询接种信息,或用疫情防控健康码“渝康码”查询接种信息,或者带上身份证去接种门诊现场查询。在第一针接种间隔21天后,即可带上身份证或按照接收到的短信通知到指定地点接种第二针。   记者:打完第二针是不是就安全了?   余小容:疫苗保护率不是100%,接种疫苗后,仍需自觉遵守社区防疫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生活习惯。

2021-06-09

我区首个方舱接种点启用

          我区首个方舱接种点启用 6月2日,我区首个新冠疫苗方舱接种点启用。 记者 喻梵 摄   南川网讯(记者 李崎君)6月2日,我区首个新冠疫苗方舱接种点启用。上午,区体育馆方舱接种点外,前来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排队等待,民警和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   记者在现场看到,接种点分等候区、预检区、接种区、留观区以及不良反应处置区等多个区域,均安排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也配备了完善的医疗设备。现场接种流程顺畅,受种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有序接种新冠疫苗。   为保证接种现场高效、快速,接种点配备了30名医护人员、4名现场工作人员、20多名安保人员以及多名志愿者。   为避免市民排队后出现无苗可打的情况,区人民医院会提前一天在方舱接种点入口张贴次日疫苗情况,包括数量、厂家、联系电话等信息,接种现场也会在大屏上更新当日疫苗剩余信息,让市民实时了解动态,做好安排。   区人民医院疾病预防科副科长杨丽表示,目前已开放的接种A区日接种量约在8000剂次,后续根据市民接种情况,还将在该接种点启用疫苗接种B区,增加10个预检台和10个接种台,日接种量能够达到15000剂次。

2021-06-03

我区着力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川区结核病防治所在全国率先开展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住院隔离治疗试点工作,有效控制传染源。        南川区结核病防治所利用体检车,方便群众就医。        南川区结核病防治所实验室2018年创建成为“重庆市结核病区域中心实验室”。   记者 陈蕗颖/文 喻梵/图   作为全区结核病控制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区结核病防治所始终奋战在防痨抗痨的前沿阵地,推动我区完成“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不断提升全区结核病防治水平,消除结核危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20年,区结核病防治所荣获第二届全国“最美防痨人”团队荣誉称号。   织密防治网络 构筑“三位一体”模式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为了尽早、尽可能地发现结核病患者,让每一位结核病患者都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我区以区结核病防治所为中心,建立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机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诊疗服务,不断织密结核病防治网络。由区结核病防治所负责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管理等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发现、推荐转诊和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健康促进与培训等工作;其他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患者发现、推荐转诊等工作,确保防治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随着‘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机制的建立,不仅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职责,也有效提高了我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区结核病防治所所长任昌理说,发病率从2015年的67.4/10万下降到2019年的60.2/10万,治疗成功率达90%。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现代肺结核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区结核病防治所严格按照国家肺结合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开展患者治疗管理,患者管理率一直保持100%,规范服药率保持在90%以上。   防控学校结核病 筑牢校园健康防护墙   学校是人员密度大、相互接触密切、容易发生结核病流行的特殊场所,一旦存在结核病传染源,很容易造成传播。对学校结核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是预防和控制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区从行政主管部门、专业技术机构、基层机构三个维度建立“医教结合、防控联动”机制,联合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确保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无死角、无漏洞。区结核病防治所也将学校作为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将学校结核病防控作为常规性、日常性的防控工作,有效防范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和流行。   此外,区结核病防治所一直坚持进行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让结核病防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持续提升防治水平 打造区域中心实验室   随着区结核病防治所基础设施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该院实验室也随之发展壮大。2018年,成功创建为“重庆市结核病区域中心实验室”,承担周边区县的分子检测和耐药检测任务,辐射范围包含南川、武隆、綦江等临近区县。同时,前后参与“DOTS干预措施”“耐药结核病人治疗转归调查”“不良反应患者的基线调查及结局调查”“FDC药品临床试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潜伏感染干预技术研究”等国家级和市级科研课题,不断提高防控能力。   近年来,该院不仅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在强化基层防痨人员能力提升方面也亮点纷呈。作为结核病防治专科医院,区结核病防治所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防痨人员工作能力提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患者发现、转诊与追踪、患者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知识培训和专业培训,及时帮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各项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5年间,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培训人员达1400余人次。   防治结核病这些知识你该了解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1.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2.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易发病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三、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2021-05-27

区卫健委组织医务人员敬老院义诊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大爷,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情。”5月18日,区卫健委组织医务人员走进水江镇敬老院开展义诊。   义诊现场,15名医务人员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等,并当场将健康评估和建议告诉老人。对身体情况异常的老人,耐心叮嘱他们按时用药,规律生活作息。   水江镇敬老院院长李林霞介绍,目前,水江镇敬老院在院老人97人,年龄主要集中在60~80岁之间,院内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此次义诊活动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诊疗。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区卫健委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忠诚奉献、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呵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要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为老百姓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南川中心血站医生张林芳说。   义诊结束后,区卫健委还向老人们赠送了毛巾、扇子、订制水杯、棉袜等物品和板蓝根等常备药品,发放了健康知识保健手册。

2021-05-26

高血压 糖尿病 实现门诊用药保障全覆盖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3月29日,区医保局、区卫健委联合召开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推进会,对“两病”门诊用药、诊断管理、待遇保障、就医管理等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确保门诊用药保障全覆盖。   记者从推进会上获悉,凡符合中国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需长期门诊用药的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的“两病”患者,都在此次门诊用药保障范围之类。值得注意的是,纳入“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一类管理的为一级高血压低危组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以下简称一类管理对象),纳入“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二类管理的为一级高血压中危组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以下简称二类管理对象)。   一类管理对象门诊治疗范围为药品目录中降血压、降血糖药物,二类管理对象门诊治疗范围按照居民医保慢特病政策执行,优先选用集中带量采购药品。门诊用药保障方式通过按项目付费和按人头付费两种方式执行。按项目付费,“两病”患者在我区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保障范围规定的药品和检验检查费用,不设起付线,按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额报销后,剩余费用由本人承担。使用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限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一、二类管理对象报销比例为100%,使用非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一类管理对象(限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60%,二类管理对象报销比例为一级医疗机构80%、二级医疗机构60%,三级医疗机构40%;“两病”门诊检查检验项目(限二类管理对象)报销比例为一级医疗机构80%、二级医疗机构60%、三级医疗机构40%。   报销限额:一类管理对象为每人每年500元,二类管理对象每人每年1000元,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每人每年1500元,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及其他一种慢性病的报销限额为每人每年1500元,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慢性病病种,报销限额增加200元。按人头付费,居住地或工作地相对固定的“两病”参保患者,可就近选择一个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本人“两病”门诊定点治疗机构,不需缴纳相关费用。定点治疗机构将为患者提供门诊复查、检查、供药等治疗服务。   目前,“两病”诊断机构扩大到我区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均可对“两病”进行诊断,确诊后“两病”患者不再另行申报办理“两病”就医凭证,直接凭社会保障卡或电子医保凭证即可就医。

2021-04-01

定点医院接种忙 符合条件者应尽快接种

     南川网讯(记者 盛余多)宏仁医院是我区12个定点新冠疫苗接种点之一。3月24日早上,在该院预防接种门诊外,市民有序地排队接受新冠疫苗注射。   预检、登记、接种、留观,在医护人员认真仔细的引导下,一上午就有一百多人接种疫苗。“身体感觉很好,没有什么不适,就和平常打其他疫苗的感觉差不多。”王润容是南城街道清桥社区的居民,她听说现在普通市民也可以免费注射疫苗,特地赶过来接种,并在医生的叮嘱下完成了半小时留观。“现在国家免费提供疫苗,还是到正规医院注射,我非常放心,回去我就通知家人和朋友,喊他们早点过来打疫苗。”王润容说。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途径,建议符合条件的市民都尽量接种新冠疫苗。”长期从事预防接种的医生苏美红介绍,接种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挡新冠病毒感染,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人群中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就可形成有效群体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蔓延。   “我区接种的新冠疫苗都是国家批准使用的合格疫苗,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苏美红介绍,宏仁医院从开始接种新冠疫苗至今,已经完成了九千多针次的疫苗注射,没有出现一例严重不良反应,身体符合条件的市民朋友可以放心前来接种。   哪些人属于身体符合条件的市民?苏美红介绍,此次新冠疫苗免费接种面向的是符合条件的18岁至59岁市民。“除了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及急性疾病期患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人,患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等人员,其他人都可以接种。”   当前,我区一共开放了12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市民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做好个人防护,就能就近前往接种疫苗。需要注意的是,我区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需要接种2剂次,接种第一剂次后,要间隔8周再接种第二剂次。

2021-03-26

全民免费!我区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工作

    南川网讯(记者 盛余多)人人接种,共筑防疫长城。3月24日,区中医院、西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万达广场设置了我区首个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正式拉开了我区全面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工作的序幕。   “您回去后记得一天内别洗澡、不饮酒,晚上早休息,别熬夜。”疫苗接种现场,家住西街佳苑的市民余海琼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注射了新冠疫苗。随后,医护人员向她叮嘱注意事项。在她身后,不少市民正在排队,等待注射疫苗。   临时接种点一共设置了5个疫苗注射通道,并分为了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等不同区域。在预检台,医护人员详细询问市民的疾病史、过敏史、身体状况、其他疫苗接种史等情况,并对符合条件的市民进行登记。在接种台,医护人员从专用冰箱内取出新冠疫苗,将疫苗盒上的二维码扫入电脑,以便出现不良反应追溯源头,在接种人员签名确认后对其进行接种。疫苗接种完成后,医护人员详细告知接种人员有关注意事项,并引导他们到留观区观察半小时,没有不良反应后才离开。   “前阶段,我区新冠疫苗的注射对象主要是一线医务人员和重点人群。从今天起,无接种禁忌的18岁~59岁人群都可持身份证到就近新冠疫苗接种点进行免费接种。”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余小容介绍。当前,我区正式启动了新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工作,逐步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区共有12个定点新冠疫苗接种点(详见右图),市民可就近接种。今后,我区还会根据疫苗接种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临时接种点,为市民提供最大的便利。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