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供销社:农资送到家门口

       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区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优势,加大力度保障春耕农资储备、统筹调运,积极开展农资配送到家服务,让农户实现“足不出户”备春耕。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配送农资下乡21700吨,保障全区农民春耕生产农资供应。   特约通讯员 罗川 摄

2022-02-23

早春菌田管护忙

       2月12日,楠竹山镇隆兴村7组羊肚菌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村民趁着晴好天气管护菌田。羊肚菌属于“冬种春收”的菌类品种,该镇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发展羊肚菌产业,基地总面积约100亩,种植面积约80亩,带动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   特约通讯员 胡波 摄

2022-02-17

全区春耕农资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近日,区供销社依托现有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资供应服务渠道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春耕农资供应工作,为全区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调运储备各种化肥24000吨,基本能够满足全区春耕生产用肥需要。   每到春耕备耕前期,随着农资产品用量增多,化肥价格通常也有一定的波动,为了保障春耕期间农资供应,区供销社提前着手进行农资储备,按时足量收储,及时优化货源结构,针对价格浮动情况做好应对预案,带头稳定农资价格,避免春耕期间主要农资品种价格快速上涨、市场供应大幅波动等情况发生。   在切实做好保供稳价的同时,区供销社推进全系统农资配送到家服务,由城区配送中心配送到乡镇连锁经营网点,再由网点直接配送到农户。目前,全区共有80余个农资服务网点,实现所有乡镇100%全覆盖。

2022-02-17

合茗园1200亩白茶三月开始采收

        工作人员在调试制茶设备。记者 聂灵灵 摄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2月9日,春节假期刚刚过去,位于兴隆镇的重庆合茗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白茶基地就开始忙碌起来,增加茶树肥料、调整制茶机器……为即将开始的春茶采收做足准备。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栋生产厂房的主体刚刚完工,室内摆放起崭新的制茶机器,基地工作人员打开包裹机器的塑料膜,准备调试制茶设备。“去年底,我们完成1200亩白茶的栽种,建好白茶加工厂房,虽然刚建好不久,但已经能采收加工春茶了。”该基地负责人甘江涛说,白茶三月开始采收,预计能收2500公斤鲜叶。   据了解,于去年底新建完成的1200亩白茶基地,是我区三产融合项目。该基地除了种植茶叶外,还栽种了景观树,打造出1.8千米的步游道,供游客赏景休闲,同时配套设计了接待中心,供游客休闲娱乐。   走出加工厂房,1200亩白茶基地尽收眼底,58口蓄水池和6口山坪塘分布在基地各处,虎皮石铺设的步游道环绕在基地中,长11公里、宽4.5米的产业路连接起基地和通村路。基地里的茶树长势喜人,一簇挨着一簇,一排连着一排,整个山坡绿油油一片。   “目前茶树不大,基地采取‘以采代剪’的方式,不修剪枝叶,只采摘嫩芽,既保证了效益,又能让茶树很好的生长。”区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农艺师张成说。   据了解,重庆合茗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结合三产融合发展,计划在3年内打造出5000亩白茶园。

2022-02-15

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上榜“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供销合作总社等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我区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上榜。   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合作社加强对农业技术投入和开发,从山东引进“翡翠丝瓜”等种植技术和方法,成功研究出“丝瓜落蔓密植栽培方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精细化、精准化、可控化和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水果番茄亩产量达0.75万公斤,亩产值在4.5万元以上;“翡翠丝瓜”亩产量达1.1万公斤,亩产值在4万元以上。

2022-02-14

香芋“香”满山 致富路更宽

          村民从地里挖出的香芋装满背篓。记者 聂灵灵 摄   ■ 记者 聂灵灵   近日,记者收到一个种植户发来的信息:“我在撂荒地种上了香芋,不仅成功还丰收了,欢迎你来看看。”   发信息的人是大观镇的返乡创业农民余立伦,他放弃了在中心城区的工作,立志要在家乡闯出一片新天地,发展香芋就是他的计划之一。香芋是一种喜光喜热的作物,主产于广西、福建等沿海一带,在重庆范围内少有种植,能在我区种植香芋,不禁让人有些好奇。   带着好奇心,记者驱车前往大观镇石桥村,在经过半小时的盘山路和十分钟的步行后,记者看见10多个正在劳作的村民,大家忙着割香芋叶子,再从土壤中挖出手掌般大小的香芋,熟练地抖落根须和泥土,一个个香芋便呈现在大家眼前。   余立伦指了指村民挖出来的香芋说:“这不是最大的,目前种出来最大的有6斤多重。”   余立伦是石桥村人,此前长期在中心城区工作。2020年回乡后,他发现,村里修起了宽敞的水泥路,而且直通家家户户门口,但因为村里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导致部分田土撂荒。   “大观境内土质不差,用来发展种植业前景一定不错。”余立伦凭着对家乡的了解,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于是,他在重庆农产品批发市场多次走访了解,选择了较为冷门的香芋。   “市场上的香芋不多,但需求量较大,如果种植香芋,还有专门的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余立伦说。于是,2021年3月,余立伦购进了第一批香芋种子,在大观镇石桥村、中江村流转120亩土地开始发展香芋。   “他来发展香芋,我们也跟着受益。”村民宋玉会说,60岁的他不能外出打工,也没什么技术,香芋基地发展起来后,他就在基地务工,每天工资70元。   余立伦介绍,从开荒到翻土、栽种香芋再到日常管护、最终收获,每天需要10多名工人,他们每人每年能工作120天,一天工资70元。   靠着满山的香芋,村民受益了,余立伦也走上了致富之路。香芋销售可以从每年11月卖到来年3月,价格从每公斤7元到12元。据余立伦自己估算,除去成本,每亩地最低能收益2000元。   “香芋发展上路了,下一步,我想扩大种植面积并采用机械化耕作,让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共同发展香芋,让更多村民享受香芋发展带来的福利。”余立伦说。

2022-01-27

我区入列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100个县(市、区)入选,我区名列其中。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3+2”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业体系。今年,全区新增规模化种植中药材2.4万亩,新建茶叶基地2000亩,新种植方竹3000亩,建成绿色精品稻米基地5万亩,扩建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3000亩。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基础。   此前,我区还入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0个市级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创成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获评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激励区县,建成全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

2021-12-27

重庆市第六届劳动模范何兆平:牛日子,是“犇”出来的

  ■ 记者 陈蕗颖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南城街道半溪河村村民何兆平正是凭借这样的“牛”精神自主创业,让自己的肉牛养殖销售事业逐步走向稳定,过上了“牛日子”。   “我从小就喜欢牛,觉得牛代表着忠厚、勤劳、任劳任怨,很契合我的性格。”2017年,服役16年的何兆平退伍回到老家,开启了他的养牛事业。   对何兆平来说,养牛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早在部队当兵时,他就利用休息的空隙学习养牛知识,收集的养牛资料足足有一尺多厚。回乡后,何兆平先是流转了屋后的一片荒山,搭建起规范化的养牛大棚,后又借钱买了几十头牛犊,前前后后一共养了近100头牛。   脚踏实地,辛苦付出,这是搞养殖的“硬”功夫。为了购到高质量的高山草饲牛,何兆平常常需要去到偏远的地方采购,凌晨三四点就摸黑出发,日行近千公里;为了保证牛肉品质,何兆平有空就蹲守在牛场,打草、和料、喂牛,再到观察牛的吃喝拉撒、精神状态,每一样都详细记录。在别人看来,养牛很辛苦,可是他不觉得,他常说:“养牛人的快乐有几人能懂?只有我自己知道。”   尽管做了诸多准备,但创业初期并不顺利。“原本只养了十几头牛,周边的杂草就可以满足每天的草料需求,可是突然多了80多头牛,一天光是消耗的草料就需要原来的10倍左右。”创业初期困难重重,好在多年的部队生活给了何兆平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畏挫折的信念,他一边想方设法解决饲料问题,一边积极参加区内开设的畜禽养殖培训班,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养殖经验,牛场渐渐进入有序运转状态。   今年4月,养牛新手王松打算选购新的育肥牛,买卖双方根据估算的重量为牛出价,如何更准确地给牛估算重量是他急需解决的事情。接到王松的求助后,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田间示范秀》节目找到何兆平,以乡土专家的身份帮助王松解决难题。   “称牛的地秤和普通的秤不同,需要两三个人一起抬才能抬动,很多农户家里只喂养了一两头牛,也就不会买秤,因此买牛大多都是采用估重的方法。”何兆平说,采取估算的方式,双方能够在价格上有一个缓冲区,如果直接用秤称重,价格就没有回旋的余地,通常都是双方实在谈不拢,才会用秤。   卖牛方希望多估重量,买牛方希望低估,如果估重不准,一头牛的损失往往达到几百上千元,这时候考验的就是眼力和经验。刚开始时,因为估算不准,何兆平也吃过不少亏。为了练习估重,只要有空他就把自家的牛牵出来称一称,反复比对估算和实际重量,看看到底是哪里没看准。   “慢慢地摸索出了一些技巧,前胛、后臀、背部都是牛出肉的地方,这些部位的形态不同,出肉率和重量也就不同,再学着用自己的牛去对比别人的牛,误差就会小很多。”何兆平说,如果能估算出这几个部分,基本就能计算出牛的整体重量。以背部为例,如果牛背上看不到骨头,而是呈现一条沟的形状,说明这头牛背部这块肉很厚,这头牛可能会重一点,反之,如果背部呈现向两边下跌的形状,牛就瘦一些,两者的误差能够达到几十斤。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何兆平不仅把牛养得好,而且练出了“用眼估重”的技巧,即使是上千斤重的牛,估重误差也只在10公斤以内。接到求助的何兆平不仅帮助王松顺利解决了难题,并指导其养牛技巧,而且将“用眼估重”的技巧倾囊相授。   如今,在何兆平的努力下,养殖场里的肉牛检验检疫合格率达100%,肉牛年存栏量在100余头,并且在南平镇开设了规范化的屠宰场,在南川城区和重庆中心城区租赁摊位定点销售,全流程监督,保证肉质。他的诚信经营、用心服务,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可以卖出6头牛,每年利润近50万元。

2021-12-16

《以实干出实绩》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上榜“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

        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特约通讯员 罗川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供销合作总社等联合发布通知,公布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我区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上榜。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是农民合作社的先进典型。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是2010年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范围是蔬菜种植、销售;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社员生产的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   该合作社负责人姜国强介绍,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他便加强了农业技术投入和开发,从山东引进“翡翠丝瓜”等种植技术和方法,成功研究出“丝瓜落蔓密植栽培方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17年,姜国强整合周边6家农业企业,成立了南川区农业创业联盟,对蔬菜生产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销售,同时解决周边农户135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务工收入达到每年1.5万~2.8万元。   “我们合作社正在打造腾春智慧农业园,基地内设有数据采集、数据设定和预警、自动化生产作业、病虫害收集和图像上传系统等智能系统,实时监测大棚里面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远程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诱导杀虫等操作。”姜国强说。   目前,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精细化、精准化、可控化和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水果番茄亩产量达0.75万公斤,亩产值在4.5万元以上;“翡翠丝瓜”亩产量达1.1万公斤,亩产值在4万元以上。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将进一步提升智慧农业园区的种植管护技术,达到工业化产品标准,助力乡村振兴。”姜国强说。

2021-12-09

我区试点政策性中药材保险

  南川网讯 近日,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我区2021年政策性中药材保险试点工作已经开始,种植玄参、白芷、大黄、金钱草4个品种可在12月15日前购买保险。   区农业农村委调研员王兴良介绍,在开展政策性中药材保险试点品种中,大黄、白芷的产量主要受气候影响,玄参、金钱草的产量相对稳定,但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投保单价将根据玄参、白芷、大黄、金钱草1年的平均亩产和种植投入情况来计算,玄参的保险标的为亩产值3500元,金钱草的保险标的为亩产值2400元,大黄的保险标的为物化成本第1年每亩4000元、第2年每亩5500元、第3年每亩7000元,白芷的保险标的为物化成本每亩2000元。   按照投保依据,保险费率确定为保险标的的5%,各品种保险费为大黄第1年每亩200元、第2年每亩275元、第3年每亩350元,白芷每亩100元,玄参每亩175元,金钱草每亩120元。   “保险费由财政资金补助80%,需药农自筹20%。本次保险试点采取‘投保则补,不保不补’,不缴纳自筹部分保险费的不予投保。”王兴良说。以1亩白芷为例,可以投保种植险,保险标的为2000元,保险费为100元,财政补助80元,种植户只需自筹20元。   为了降低赔付风险,玄参、金钱草的价格险由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南川区支公司负责承保,大黄、白芷的种植险由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川支公司负责承保。种植户应于12月15日前,将自筹部分保险费交到村(社区),然后统一投保。   投保后,哪些损失可以享受赔付?以种植险为例,在保险期间,遇到暴雨、泥石流、干旱、雹灾、雪灾、冻灾、内涝等自然灾害;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大黄出现轮纹病、炭疽病、霜霉病、根腐病等常见病害和斜纹夜蛾、大黄拟守瓜等虫害,白芷出现斑枯病、紫纹羽病等常见病害和黄凤蝶、蚜虫等虫害,可以享受赔付。以价格险为例,在保险期限内,当保险标的的实际销售价格低于投保时约定的保险价格时,保险公司则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王兴良介绍,以前我区主要对玄参单一品种进行投保,此次试点政策性中药材保险扩大了品种,进一步降低了种植户风险,有利于推进我区中药材重点品种发展,培育“渝字号”特色中药材品种。如需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可致电71687765咨询。(本报记者)

2021-12-09

《以实干出实绩》山下养猪 山上种茶

  山下养猪 山上种茶   “茶+沼+畜”串起循环农业生态链      兴又缘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绿意盎然。记者 陈蕗颖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兴隆镇永福村的兴又缘茶叶有限公司,茶叶基地里目之所及尽是绿意,茶农们穿梭其中,正在进行茶树冬管。   兴又缘茶叶有限公司现有茶园780余亩,年产量可达1.5万公斤。“我从事茶叶种植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从前几年开始,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品质也有所下降。”该公司负责人黄兴文告诉记者,影响品质和产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化肥,由于一直施用化肥,土地板结严重,工人在进行土地深翻时明显感觉到挖不动。“由于土地出现问题,茶叶的口感也没有以前好了,质量一下降,价格也就卖不起来了。”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黄兴文想起年轻时和父辈学习种茶的经历。“那时候种茶都是施用农家肥,化肥出现后,大家觉得施用化肥简单方便,并且能够迅速增产,才渐渐开始改用化肥。如果用回农家肥能不能改变现在的困境呢?”黄兴文决定改用农家肥,但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成本的增加,整个茶叶基地每年至少需要600吨肥料,再加上运输的费用,投放农家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解决用肥问题,2019年,黄兴文在山下修建了一个年出栏10000头的生猪养殖场,尝试用猪粪代替化肥。“效果非常好,使用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土地板结的情况有所缓解。”黄兴文说。   今年,我区承接了农业农村部2020年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项目,选择特色明显、基础好、产业链条完善的茶叶产业作为试点产业,实施面积10000亩。经过公开申报,兴又缘茶叶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区农业农村委遴选,成为项目实施主体之一。   经过专家专业指导,再结合兴又缘茶叶有限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茶+沼+畜”的项目技术模式。生猪养殖场产生的猪粪进入发酵池进行“干湿分离”,“干”的部分与油饼混合发酵为茶叶提供有机肥,“湿”的部分转化成沼液沿着提灌管道上山,遍布在茶叶基地的2万多米管道随开随用,能大大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茶+沼+畜”的循环农业生态链也已具雏形。   “现在不仅省下了肥料钱,而且茶树的长势更好,茶叶的品质、色泽等外观和质量数据都有明显提升。”黄兴文说,今年的气候和倒春寒对茶叶种植的影响很大,按以前的情况,茶叶基地的产量至少减产一半,损失极大,但“茶+沼+畜”模式使得产量与往年持平,基本没有损失,从目前茶树生长情况来看,明年的产量预计能够增长三分之一。

2021-12-08

我区召开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培训会

     南川网讯(记者 袁治卫)11月26日,我区召开中药材重点品种大黄、白芷种植培训会。   培训会前,区科技局和区农业农村委邀请了中药材专家学者、部分区内中药材种植企业及种植大户,开展了“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人才沙龙活动,共同探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分享成功经验。   培训会上,相关人员介绍了全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向乡镇(街道)农服中心负责人、区内中药材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普及中药材种植及保险政策,专家学者就“中药材大黄和白芷市场及种植效益分析”“白芷规范化种植技术”“大黄栽培及根腐病防治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讲解。   据介绍,为推进我区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种植,今年年初,我区邀请了中国中药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以及市药研所组成的专家团队,按照“有种植基础、有技术支撑、有市场前景”三原则论证确定了以玄参、大黄、淫羊藿、白芷、金钱草5个药用植物品种和水蛭、林麝2个动物品种的“5+2”中药材重点发展品种。   下一步,在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中,我区将按照《南川区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第一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区中医药产业产值300亿元以上,推动南川建成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

2021-12-02

我区一地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公布<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2021)>的通知》,公布了全国2210个农村创业园区(基地)名单。其中,位于我区的富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玉带悦意生态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   据了解,农村创业园区(基地)是推动农村创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平台,为高质量建设农村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打造一批县域返乡入乡创业平台载体。富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河图镇上河村,占地面积1000多亩,建有优质水稻示范种植、精米深加工、水果种植等3个示范教学基地,主要为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培训。

2021-12-01

我区2.6万亩玄参可助农增收5000万元

     村民在采挖玄参。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我们这里地势稍低一些,玄参挖得早。今年玄参长得好,一窝有五六斤。”11月8日,德隆镇中药材产业基地,村民李昌全正在地里收获玄参。   李昌全今年种植了4亩玄参,预计亩产干玄参300公斤,按去年每公斤13元计算,他今年的玄参收入在15000元左右。   玄参为何长得好?李昌全介绍,除了今年天气较好,他和村民种植的玄参还是我区金渡公司与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新品种,抗病能力强,产量比一般玄参高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其含药成分能达到千分之五十五,比一般玄参高千分之十。我区玄参因内在药用成分含量高,深受市场青睐。   近几年来,我区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引导,种植的玄参均采用统一种苗,并通过了中药材GAP种植管理规范认证,由于我区是玄参主产地,加之上市时间又比其他地方早半个月,产量品质都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我区玄参已经形成“南川玄参”品牌。   据了解,今年我区共种植玄参2.6万亩,鲜货总产量预计在5万吨左右,可以给药农带来五千多万元的收入。

2021-11-22

我区油菜总产值达1.3亿元

         村民在查看油菜生长情况。 记者 李彬 摄   ■ 记者 李彬   粮油是最普遍的农作物,也是最基础的民生物资,如何在收购价与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让农户们实现增产增收?过去五年,我区以油菜品种更新为突破,以品质换效益,以此带动整个油菜产业的总产值不断提升。   秋冬时节,正值油菜的移栽管护期,11月10日,在东城街道三秀社区,村民正抓紧时机,对油菜幼苗进行管护。今年,大家选用的这批幼苗,就是油菜新品种“庆油8号”。   村民黄友学说:“我们非常愿意种这种品种,这种品种确实产值很高,大家种植非常有积极性。”   村民的积极性,源于身边人的试种成功。过去两年里,三秀社区陆续有150多户村民开始换种“庆油8号”,不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有明显提升。   村民邢伯树说:“相比原来那个品种,新品种出油率高,原来的品种一百斤菜籽榨油只有40斤,现在这个新品种一百斤可以榨油50斤,产量也比原来要高,原来的产量是每亩300斤,现在这个新品种每亩地可以多产二三十斤。”   同样的种植面积,稳定的收购价,村民们想要提高收入,只能依靠油菜单位产量的提高。为此,过去五年,我区对油菜品种连续更新,今年大面积推广的“庆油8号”就是目前国内油菜优良品种,它以含油量高、抗病强为特点,含油量能够达到51.5%。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敏介绍:“从2015年开始通过‘庆油1号’增产增收,它的含油量大概在42%;前面两年我们推广的是‘庆油3号’,它的含油量接近50%;从今年开始推广‘庆油8号’,它的含油量达到52%。含油量高的品种,榨油出油率就比较高,村民在生产过程中,同样的产量,产值会更高一些。”   据了解,我区油菜种植面积维持在13万亩上下,为了推广高产品种以及相应的配套技术,我区每年都会设置集中示范点进行推广。2019年,位于三秀社区的高产示范片每亩产量曾达到205.6公斤,创下了重庆近年来油菜机械化收割实产的最高值。   宋敏说:“近五年来,通过油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每亩的增产增收达到了200元以上,全区的油菜总产值增加了4000多万元,达到1.3亿元。”

2021-11-12

《实干出实绩》我区提高蔬菜产品自给率地产蔬菜日均产量1500吨

             水江镇劳动社区,菜农将蔬菜装车。 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这两天我们的莲白大量上市,每天采收2000公斤,供应区内市场。”11月8日,水江镇劳动社区广财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周碧云和菜农一起,将一筐筐莲白装车运往市场。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目前,我区地产蔬菜平均日产量约1500余吨,全力保障区内农贸市场及超市蔬菜正常供应。   10月以来,我区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如何保障人民群众“菜篮子”稳定,成为关乎民生的重要工作。区农业农村委迅速作出反应,加大力度,稳产稳供,全力做好蔬菜生产和供应工作。   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峰介绍,目前采取的措施,一是抓好蔬菜生产,在鸣玉镇、太平场镇、南城街道等地加强蔬菜生产,保障供给,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约28万亩,品种20余个;二是抢抓农时,提前育苗,扩大种植面积,下达叶类蔬菜种子补助资金5万元,稳定市场种子、肥料等农资供应,增种叶类蔬菜,增加本地市场供应,提高全区蔬菜产品自给率。   据悉,区农业农村委农业技术人员组成4个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小组,通过农技推广APP在线或实地指导菜农加强田间管理,通过标准化栽培技术、设施生产技术、防灾减灾技术,促进在田蔬菜早发快长,及时采收。   在农产品冷藏保鲜方面,今年我区已下达补助资金100万元,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库1838立方米,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问题,延长供应周期,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王峰介绍,随着气候逐渐恢复正常,如果不再出现大面积的极端天气影响,我区部分速生叶类菜就可大量上市,届时蔬菜价格应该会有所回落。

2021-11-12

姜国强种蔬果有诀窍

         姜国强在查看草莓生长情况。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10月26日,记者走进大观镇金龙村腾春智慧农业园,标准化的蔬菜大棚内,现代化的灌溉系统随处可见,白色营养袋整齐地排列着,里面的苗子长势良好。   “这是种植的20多亩精品草莓,白色营养袋里是蚯蚓粪。通过精细化、精准化、可控化和数字化的管理,能促进草莓品质提升,提早上市时间。”姜国强说,蚯蚓粪是从中桥乡运来的,一次引进,可使用两三年,是真正的变废为宝。   为何要用蚯蚓粪?原来,中桥乡一家养牛场创新地把牛粪发酵,养殖蚯蚓,剩下的牛粪就是蚯蚓粪,成为有机质含量高的营养土,解决了养殖场牛粪处理问题。   姜国强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采用蚯蚓粪代替土壤,采用数字化营养管理模式。他介绍说,数字化营养应用技术就像是为草莓订制营养食谱,合理“荤素搭配”。具体来看,就是核算出生产中所需微量元素的量,输入到智能施肥系统,然后根据数据,每天定时定量地输入到草莓根部,实现草莓品质的统一性,形成标准化农产品。   姜国强带着记者来到总控制室,指着监控画面详细介绍:“基地完善了监控系统、智能喷灌系统等。大棚内外都安装了智能设备,可以测风速、温度、菜地里的病虫害,以及土壤的湿度、温度等,还有每天蔬菜的生长情况,全部收集到电脑后台,一目了然。”   这套智能设备是今年初完工的,可记录和传输农作物的各种生产环境数据,实现可视化后台监控,远程种植。姜国强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实时监测每一株作物的状态,及时调整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指标,再通过水肥一体系统,轻松完成管理工作。   姜国强介绍,依靠“数字化营养+蚯蚓粪+精细化管理”,不但能种植草莓,还能种植水果黄瓜、水果番茄等蔬菜、水果,大大提升了蔬菜水果品质,精耕细作的蔬菜品质更好,效能也更高。

2021-11-01

我区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

        10月20日,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工作人员在庆元镇龙溪村生态鱼繁殖基地进行测量登记。 记者 聂灵灵 摄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10月20日,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工作人员到庆元镇龙溪村的生态鱼繁殖基地对繁殖鱼品种的生长、养殖模式、养殖产量等情况进行普查。   “青波鱼,长40厘米、宽12厘米……”普查现场,工作人员对该基地实施的繁殖鱼类进行查看,并了解相关生长情况。该基地有养殖面积80余亩,繁殖品种为鲈鱼、青波、中华鲟等10种,此次普查主要对繁殖品种的外形、苗种来源等进行登记。   据了解,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主要对全区从事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种、繁育、养殖的企业、合作社、个体户等水产养殖场(户)进行走访,了解分布在全区养殖场(户)内的鱼、虾蟹、贝、藻、两栖爬行、棘皮及其他类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包括其物种分类单位下可能包含的原种(本土)、国审新品种(自主培育)、引进种等,做到应查尽查,应统尽统。普查内容包括普查主体信息、资源名称和类型、资源所属物种名称、区域分布、群体数量、资源评价、资源照片、资源利用情况等。   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水产站站长向军说:“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是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产养殖原始创新、推动现代水产种业和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我们将用3年时间摸清我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特征特性及遗传结构等状况,进行资源收集与保护,促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据了解,本月底,我区将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2022年,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搜集一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一批种质资源纳入保种场保护,相应遗传材料纳入国家种质库保存。2023年,全面完成全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任务,调查、保存、登记等相关信息数据录入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并统一纳入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

2021-10-26

唐洪:肯钻研的养蜂人 酿出甜蜜生活

    在南川的养蜂圈里,唐洪这人也算是有名。圈里的养蜂人还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年蜂蜜行情好不好,就看唐洪的蜂好不好。虽说是句调侃,但足见大家对他养蜂技术的肯定。一个“80后”小伙,如何年纪轻轻就成为区养蜂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又是如何通过养蜂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我们一起走进唐洪的故事。   在头渡镇柏枝村,唐洪正在自己的蜂场取蜜。这个蜂场一共有200多群蜜蜂,每年8月底到9月中旬取蜜。   【同期声 唐洪:这里蜂蜜的效果就是很好的 光是这一张巢(脾) 就大概的话 有五斤蜂蜜 整个这一箱的话 至少是十斤以上】   今年受到气候影响,雨水较多,蜂蜜产量不及往年,但是唐洪的蜂场还是给了他一个相对甜蜜的收获。   【同期声 唐洪:今年预计产量每群蜂十斤左右 预计产量在2000斤左右 卖蜂群和蜂蜜的总产值估计在30万左右】   现在的唐洪,对于育种、病虫害防控等养蜂的各个环节早已驾轻就熟。可在多年前,他对于养蜂还是不屑一顾, 认为那是老手艺,挣不了大钱,没出路。在唐洪老家,一直有着养蜂的传统,08年在外打工闯荡一年多的的唐洪四处碰壁,灰溜溜地回到了老家。而与自己境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年他的父亲却通过养蜂收入了1万多元,这让唐洪第一次对养蜂产生了兴趣,小小蜜蜂居然真的能挣钱?就此他下定决心在老家当个养蜂人。然而,雄心勃勃的事业刚一开始就被现实击得粉碎。   【同期声 唐洪:在2012年的时候 几乎给我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我总共六十多群蜜蜂 就有四十多群蜜蜂感染了这个病】   唐洪说的病是一种叫囊状幼虫病的传染病,那一年,他颗粒无收,虽然最终通过看书查资料解决了问题,但是这样的经历让唐洪意识到,自己没有掌握技术,永远不可能实现规模发展。思想转过弯来,唐洪的创业之路也迎来了转折。2013年,头渡镇政府组织蜂农外出学习,这让唐洪第一次真正对养蜂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找到了打开养蜂大门的钥匙。   【同期声 唐洪:当时有些学员学完就完了 我是挨个把培训的老师的电话都留着 然后在以后遇到问题之后 就找他们给我解答 就是这样慢慢的 一次一次的联系 我就接触到了我们重庆这个养蜂界的专家】   靠着一股钻研劲儿,唐洪得到了很多市级养蜂专家的亲睐和指导,养蜂技术突飞猛进。在2020年更是被选为区养蜂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身份的转变,让唐洪不仅仅只是照顾好自己的蜂场,他还抽出大量时间帮助周边的蜂农,就像当初别人指导他一样,将知道的知识倾囊相授。   【现场同期声 (唐洪指导蜂农技术)这个巢脾之间的间距还可以拉大点 拉大点了之后它就再出来点 它就不像这样太进 去了 它就装得多一些】   【同期声 蜂农李兴海:平时我遇到问题 就找他给我介绍(解决) 他指点我 就技术方面的东西 我都问他】   身份的变化也让唐洪的眼界更加开阔,对于养蜂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想法。他认定抱团发展才能共同致富,于是便成立了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会员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了现在的64户。他说自己的最终梦想不仅是让蜂蜜成为群众的致富门路,更要成为家乡的又一张名片。   【同期声 唐洪:现在我们南川的蜂蜜品质参差不齐 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有些好的也在卖 差的也在卖 所以这个对于我 们南川蜂蜜市场的长期发展 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今后 我想不断地改良我们的蜂王品种 提高蜂群的品质 不断摸索制定一套适应我们地方的蜂蜜标准 从而提升蜂蜜的品质 打造一个真正属于我们南川的蜂蜜品牌】   2021-10-22 20:16:10

2021-10-25

基围虾在我区实现淡水养殖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近日,记者从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获悉,福建一水产养殖团队在我区经过4年研究,实现基围虾淡水养殖,今年能产出基围虾4万公斤。   在南城街道清泉基围虾养殖基地,有七八个大小不一的养虾池,阳光下一台台增氧机打起水花。   基地负责人江泽聪说:“经过4年研究,基围虾在南川实现了淡水养殖和销售。”   江泽聪是福建人,在当地是一名基围虾养殖大户,他养的基围虾,主要销往重庆、贵州等地。但基围虾从沿海空运到内地,不仅运输成本高,且时间较长、对基围虾的品质也有影响。根据多年养殖基围虾的经验和对重庆海鲜市场的判断,江泽聪认为如果能在西南地区实现基围虾的淡水养殖,前景十分可观。   经过对重庆范围内各区县的生态环境、水质、气候条件等综合考察后,江泽聪最终选择了在背靠金佛山,生态条件较好、水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的南城街道清泉社区,流转了110亩水塘进行基围虾养殖。他说,目前基围虾的养殖周期可以从每年5月到11月,每亩田在粗养的情况下,可以达到250~500公斤,技术继续提高后能达到1000公斤。   在攻克基围虾淡水养殖技术中,江泽聪水产养殖团队先后从虾苗淡化、强化虾体质、培育水中藻类、调整虾饲料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最终成功把从沿海进购的0.6厘米的虾苗养殖到12厘米的成虾,并在白沙镇建立140亩基围虾养殖基地。据江泽聪介绍,淡水养殖的基围虾身体更加强壮,运输中存活率能达到90%,重庆范围内的老百姓能在短时间内吃上新鲜的基围虾。   目前,该基地每天能销售500~1000公斤基围虾,销售价格每公斤80~100元不等。

2021-10-19

10月8日起禁捕水域休闲垂钓须更规范

  南川网讯(记者 李彬)10月8日起,《重庆市禁捕水域休闲垂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今后,每名垂钓者只能使用一根鱼竿,用泥鳅、虾“打窝”等行为将被严格禁止。   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尹江介绍,我区21条主要的天然河流全部属于禁捕范围,禁止一切生产捕捞等行为,允许垂钓时间为每年7月到次年2月。此次《办法》对日常休闲垂钓行为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   尹江提醒,今后垂钓人员要特别注意四个方面垂钓行为:一是垂钓的方式,只能允许一人一竿进行垂钓,每天的钓获物不能超过2.5公斤,超过部分必须放回水体;如果钓到了单条重量超过2.5公斤的鱼,除了这条鱼可带回外,其余部分必须放回水体。二是鱼钩的宽度不能超过两厘米,避免对鱼类资源构成严重破坏。三是不能使用泥鳅和虾等窝料诱集方式进行垂钓。四是允许钓获的品种规格更明确,如果钓到了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要立即放回原水体,如果不能辨认,可在“渝钓通”微信公众号进行查阅和辨别。如果是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鱼类,如小龙虾、巴西龟、罗非鱼、食蚊鱼、清道夫等,则不纳入钓获物管理。   为保障新规执行,当前,我区已建有一支50多人的护渔队伍,每个乡镇都设有一到两名专兼职护渔队员。尹江介绍,10月8日开始,如果查实违反了休闲垂钓的管理规定,将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没收钓获物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没收渔具,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如果出现收购、销售通过休闲垂钓等方式在禁捕区域捕获的渔获物及其制品的,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将按职责分工,没收其渔获物及其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2021-10-09

金秋丰收季 快乐丰收节

                9月15日,北师大南川附校乐善田园行小分队志愿者在学习收割稻谷。洪越玥 摄          9月15日,区农业农村委农技专家在福寿镇为学生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特约通讯员 李在华 摄   在全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我区开展邀请专家田间授课、学生参与收割体验、现场捡拾稻穗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田间实践中逐步养成“节粮、惜粮、爱粮”的优良品德。  

2021-09-17

今年我区计划种植晚秋作物6667公顷

        9月11日,太平场镇河沙村蔬菜基地,村民正栽种水白菜苗。 特约通讯员 夏于洪 摄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目前,我区低海拔地区进入秋播秋种阶段。今年,我区计划种植晚秋作物6667公顷,主要推广免耕和套种技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达到增产增效目的。   9月8日,木凉镇玉岩铺村的村民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在现有的樱桃树下翻地、播种、栽菜,套种起葱、白菜、萝卜等周期短、管理粗放、技术要求不高的作物,以此增加收益。   樱桃树是村民们去年才栽下的,还未产生效益,村民邹家贤说:“前不久,农技人员指导大家在林下套种蔬菜,让我们的田土不闲,实现增产增收。”   “晚秋作物具有成本低、时间短、产量高、品质优、商品率高等特点,发展晚秋作物已成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敏说,今年晚秋作物种植,全区主要以开发利用冬闲田、冬闲土为重点,因地制宜做好晚秋作物的规划布局,以培植规模种植大户为基础,主推稻草覆盖秋洋芋、油菜免耕直播、免耕蔬菜等模式,积极示范推广秋洋芋套种油菜或蔬菜或秋玉米新耕制,不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一份土地多份收益,还通过秸秆覆盖、免耕种植,达到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今年,我区计划发展晚秋作物6667公顷,其中秋洋芋1667公顷、秋红苕1000公顷、秋玉米667公顷、秋菜3333公顷。秋玉米规划在交通方便的乡镇(街道),秋冬蔬菜充分利用中低山和高山地区反季节生产优势,种植绿叶菜类、根菜类和白菜类等速生蔬菜,且品种各有侧重,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

2021-09-16

区农业农村委服务到地头 丰收有盼头

  ■ 记 者 黎明   实习生 李苗   9月10日,走进木凉镇汉场坝村的香炉寺茶叶基地,只见群山叠翠、云雾缭绕,攀上制高点,但见茶树一垄环抱一垄,青翠碧绿,蓝色的黏虫片、黄色的杀虫灯点缀其间,蔚为壮观。   茶园内,一株株老茶树被修剪后留下了矮矮的树桩。   “只留二三十厘米就够了,这更便于管理。”正在进行现场指导的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科技特派员李伟说,这种方法叫作台刈,就是把老茶树的树头全部割去,是彻底改造树冠的方法。这样做之后新抽生的枝梢都是从根茎部萌发,其生理年龄小,所以抽出的枝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形成整齐的树冠和健壮的树势,在加强肥培管理条件下,能使茶树迅速恢复生产,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据了解,该茶园有一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种植的茶树,因树龄较长、树势衰弱,使这部分茶园进入低产期。为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须针对低产老茶树进行改造,以复壮树势,提高产量和品质。   据介绍,改造后第3年茶叶产量即可达到870千克/公顷以上,达到丰产和提高品质的目的,让老茶园绽放生机。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区农业农村委制定了任务清单明细表,梳理了27项民生实事内容。该委组建区级农技随访队伍,强化技术指导服务,重点对示范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进行产业规划和田间管理指导。   5月31日,区农业农村委在兴隆镇金花村组织召开了全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试点推进会。全区34个乡镇(街道)的农技骨干40余人参加,现场观摩了植保无人机飞防演示和水稻后期重大病虫害的田间示范防控,切实加强稻水象甲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实现农药使用减量和“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   6月29日,区农业农村委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水稻秧田期及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调查防控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做好稻水象甲及其他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预报,将较大危害的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今年,我区在南城街道、水江镇等稻米主产乡镇(街道)开展稻叶面阻隔剂喷施。7月19日,区农业农村委使用无人机作业方式在南城街道组织开展稻叶面阻隔剂喷施暨现场技术培训会,向当地农户宣传推广叶面阻控技术,大力推进我区农用地土壤防治和农业绿色发展,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目前我区水稻已进入收割时节,为确保机收工作顺利开展,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工作人员,先后深入城区附近及大观镇、水江镇、兴隆镇等主要水稻机收现场,对机收作业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实现颗粒归仓。

2021-09-15

区供销社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宣传

     今年以来,区供销社物资回收总公司在34个乡镇(街道)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巡回宣传,让群众深入了解废弃农膜的危害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特约通讯员 罗川 摄

2021-09-14

今年我区计划种植晚秋作物10万亩

  几场秋雨过后,我区低海拔地区进入了秋播秋种阶段。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挖土刨坑、栽苗下种,全力奋战秋播秋种。在木凉镇玉岩铺村一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在樱桃树下套种白菜、葱、萝卜等,这些晚秋作物生长周期短、管理粗放、技术要求不高,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期声  村民 骆诗友:我们在家闲起没有做事情,现在这样做了达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增收,不出门就能找钱。】 【同期声  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邹安红:在秋播的时候大概每天的工人在二十人至三十人之间,在后续的除草,还有萝卜、白菜还有整理葱这些。要持续一到两个月之间。】 据了解,今年晚秋种植,全区主要以开发利用冬闲田、冬闲土为重点,主推稻草覆盖秋洋芋、油菜免耕直播、免耕蔬菜等模式,计划发展晚秋作物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秋洋芋、秋红苕、秋玉米共5万亩、秋菜5万亩。目前,全区秋播秋种工作已陆续展开,预计下个月底前完成全部秋播秋种。

2021-09-09

我区成立农机服务小分队

        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为机手送消暑物品。 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 实习生 李苗)9月2日,区农业农村委农机管理科工作人员来到兴隆镇金花村水稻机收现场,查看水稻收割情况,给在高温下作业的机手送去了消暑物品。   “非常感谢他们的关心!去年我也来南川收过水稻,挣了7000多元,我们收割机过高速公路是免费的。”来自江苏的机手罗荣兴笑着收过消暑物品说。   连日来,来自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的约400台套大中型收割机,在我区开展水稻机收作业。   区农业农村委农机管理科工作人员牟参介绍,为保障我区水稻机收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区农业农村委农机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2个农机服务小分队,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外来水稻跨区作业机手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引导外来机手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抢晴作业。   在机收作业中,区农业农村委将根据机收面积和时间计划,合理调配收割机具,保证收割机连片顺利作业,按平坝到浅丘、公路沿线向两侧推进的顺序安排作业,收割时间宜早不宜迟,达到90%的黄熟就应收割,减少水稻落粒损失。   在实施机收过程中,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大力推行“机收—脱粒—秸秆处理”一条龙复式作业,防范焚烧秸秆现象发生。   此外,我区农机管理部门严格做好《跨区作业证》发放工作,确保领取跨区作业证的联合收割机具备合法有效的号牌、行驶证,年度检验在有效期内,驾驶人员符合准驾要求。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预防农机事故发生。   据介绍,今年机收的特点就是要结合疫情防控,区农业农村委将引导机手服从指挥并配合防疫机构做好转移路径追踪记录,在做好消毒防疫的前提下分时有序作业,确保我区水稻机收与疫情防控“两不误”。

2021-09-07

我区水稻机收面积占比达76%

           8月30日,东城街道永生桥社区的稻田里,村民机收水稻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记者 甘昊旻 摄      8月31日,在兴隆镇金花村的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田里,村民在收割水稻。陈 军 摄      8月31日,兴隆镇金禾村村民抓住晴好天气晾晒水稻。记者 甘昊旻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 实习生 李苗)喜看稻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金秋时节,大片大片的水稻垂下沉甸甸的稻穗,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忙碌,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和稻穗的沙沙声,我区各地水稻陆续开始收割。今年,我区水稻种植面积为25333公顷,计划水稻机收面积19333公顷,机收面积占总面积的76%,预计9月中旬完成全区水稻收割工作。   8月31日,在兴隆镇金花村8组,村民尹清荣正在稻田里和机收工人谈价格,尹清荣告诉记者,机收价格要根据土地干湿、稻子生长情况来决定,每亩地价格在100元~150元。“机器收割节省时间,节约成本,减少了劳力。”尹清荣说。   “要是忙活起来,一天可以收十几亩地。”来自河南驻马店的收割手郭胜利说,他将在南川停留几天,待这里的水稻收得差不多时,便会前往下一个地区继续收割。   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机收工人纷纷出现在稻田里,和村民讲好价钱后便启动收割机作业。收割机驶过的地方,稻谷被收割脱粒,村民只需在一旁将脱粒的稻谷装进袋里拿回家翻晒,整个过程流畅省力。   “近年来,我区机械化农业水平逐年提高,机收面积较往年大幅增长,今年机收面积可以达到76%。”区农业农村委种子植保站站长赵亮说。   据介绍,目前我区引进的跨区服务组织主要来自河南、江西、浙江等地,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区水稻机收工作,区农业农村委提前做好了机收后勤保障工作,收集了各乡镇的水稻收割时间,帮助机手制定作业路线和范围,同时还将引进外地联合收割机366台,适用于山地大坝的小型收割机40多台。   此外,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区农业农村委加大对外来机收人员的疫情防控管理和监督提醒,对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通行绿码和拖拉机牌照等进行检查,保障合法安全秋收。

2021-09-02

非法电鱼27尾生态补偿2万尾

        8月25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龙川江增殖放流。 记者 聂灵灵 摄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8月25日,区农业农村委就“张某、黄某龙川江非法捕捞水产品”一案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现场增殖放流,在龙川江放流成鱼10.88千克、幼鱼2.414万尾。   6月17日晚,市民张某、黄某相约在河图镇龙川江干流三元桥河段使用电鱼工具捕鱼。6月18日凌晨,因群众举报,二人被区公安局民警当场查获。三元桥河段水域属于龙川江禁渔范围,民警现场查获二人非法捕捞电鱼工具以及捕捞到的鱼类共计27尾、2.72千克。区公安局当日立案侦查并移送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区人民检察院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对“张某、黄某龙川江非法捕捞水产品”一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鉴定报告结合张某、黄某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的事实、龙川江鱼类资源情况、电捕鱼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禁渔期捕捞作业对水生生物的破坏十分显著,建议对破坏的水生生物资源进行生态修复。   经法律法规规定及相关部门认定,张某、黄某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责任三项处罚。8月20日,区农业农村委就“张某、黄某龙川江非法捕捞水产品”一案与相关部门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责令他们对破坏的水生生物资源进行生态修复。在民事赔偿中,张某、黄某需在8月27日前在非法捕捞水域放流成鱼10.88千克、幼鱼2.414万尾,折合人民币2762元,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正在进一步认定中。   区农业农村委提醒,电捕鱼会导致所触及的各类水生动物死亡或受损,对鱼类资源破坏极其严重,导致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遭受破坏和危害水体生态安全。同时,电捕鱼还会造成土著鱼类数量减少,形成生态空缺,给外来物种入侵提供可利用的环境,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2021-08-27

我区茶叶产业链信息化及智能提升项目通过验收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 实习生 李苗)8月10日,大观茶业生产大楼里的智慧农业平台大屏幕上,该企业的许多数据信息映入眼帘,还有茶叶批发价格月度变化、电商销售额最新数据等。这是我区实施的茶叶产业链信息化及智能提升项目,目前已通过验收并投用。   “项目位于大观镇铁桥村、龙川村,于去年9月启动,今年4月建成投用,包括我们的茶叶基地和加工车间。”大观茶业总经理尹刚介绍。   项目完成了基于人脸识别的茶叶采收系统开发、茶叶加工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统开发、茶叶基地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和线上销售渠道搭建工作,解决了茶叶产业链中,从采收、生产到线下客户关系维护和线上销售各个环节的可视、可控、可管的建设需要。   “以前采茶季节,由于基地范围广、用工量大,采收时管理容易出现混乱。有了这个平台,就将麻烦的事情解决了。”尹刚介绍,基于人脸识别的茶叶采收系统,可通过手持终端及人脸识别系统,快速识别茶农的个人信息,并关联到茶叶等级、价格和重量,快速出票和完成数据上传工作,减轻采收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劳动产出率。   据了解,茶叶加工信息化系统可实现对茶叶加工各个环节的数据管控,提升管理透明度和数据呈现实时性,同时该系统具备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以及简单的财务管理,满足中小茶叶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   基地基础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及探头的布置,可以实时回传茶叶基地的温度、湿度、风力、降水、土壤温湿度及PH值等数据,以及茶苗长势情况和虫害监测等数据。尹刚说,通过实时动态监管,实现茶叶产量和质量双增长,为我区茶叶在市内乃至全国范围内打造知名品牌助力。同时,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三个线上平台开设店铺,面向国内外销售茶叶产品,扩大销售渠道。   尹刚说,茶叶产业链信息化及智能提升项目的实施只有一个目的——为茶叶产业发展做好服务,最终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例如,在精确的农业指导下,将有效降低60%以上的农药、化肥等有害农资投入,减少水土污染;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综合监测实现了面源污染及大气污染零排放,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茶农收入。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