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激发农文旅商融合新气象

    游客在金山湖体验漂流的乐趣。  记者 雷子欣  金山镇地处金佛山、柏枝山、箐坝山“三山”璧合腹地,位于金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景色秀美、物产丰富、商贸发达、文化繁荣,是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近年来,作为“178”环线的重要节点,金山镇围绕“好吃、好玩、好礼”,积极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立足优势  产业发展势头足  这段时间,每天晚饭后,玉泉村糯玉米种植大户王啓刚就组织农户到糯玉米地里采摘糯玉米,从晚上6点到9点,糯玉米地里总能看到星星点点的人影。“这两天忙着给城区的水果连锁超市供应,那边一天一个电话的催,根本忙不过来。”王啓刚说。  金山镇玉泉村平均海拔1300米,地势开阔连片,阳光充足,特别适合种植高山糯玉米及高山蔬菜。种植大户王啓刚于2008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0年流转本村800多亩撂荒地,坚持种植高山糯玉米15年,合作社现已带动本村发展糯玉米2000多亩,新增产值400多万元,解决100多人的临时就业,其中有11户脱贫户。  近年来,王啓刚带领种植户实践总结出高山糯玉米阶梯种植技术,填补市场需求,延长鲜糯玉米供货期,推动了高山糯玉米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基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海拔优势孕育了糯玉米独有的软糯醇香,合作社不断加大有机肥投入,提高种植技术,保证基地产品质量。同时,与重庆丰必达农业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我区糯玉米产业发展,把“金佛山糯玉米”品牌建设成为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  除了高山糯玉米,李子、葡萄、无花果等产业也稳步发展。今年上半年,全镇投资275万元完成新建产业路1.5公里,安装水管13.5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安装防护网4公里;维修沟渠4.4公里,新建沟渠200米、堡坎400立方米;新建提灌站1个;为糯玉米加工项目添置全自动机械化设备7台。上半年,金山镇的晚熟李、无花果、方竹笋、红提、中草药等农产品实现订单量破万。  盘活资源  旅游出行人气旺  金山镇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三岔沟”“清溪沟”“悬崖村”“科门寨盘山路”等热门景点,还可到金山湖漂流享受穿越湖山的清凉与刺激。  金山湖漂流项目水源源自金佛山天然泉水,河道水质清澈见底,沿途拥有峡谷浅滩、深潭、激流、缓流、天然滑道等自然风光,是重庆2小时都市经济圈休闲度假和户外运动体验的胜地。  在院星村的金山湖漂流起点,游客们正排队等待漂流。“这里风景优美,水流有急有缓,十分好玩。”游客王先生一家从合川过来游玩,两个大人加一个小孩乘坐一艘漂流船,随着河水流动的方向,他们冲下第一个陡坡,尖叫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漂流全长3.5公里,体验时间约60~90分钟,项目以“山、水石、植物、村落”为资源依托,打造重庆首个“生态休闲漂流+梦幻夜漂+亲子漂流”运动体验基地。  从起点出发沿河而下可到达终点的金山文旅小镇。金山文旅小镇占地面积120余亩,是“178”环线的重要节点。小镇集聚特色酒店、乡村民宿集群、精致露营基地、卡丁车体验场、农耕体验基地、水上娱乐项目、户外足球场、学校研学基地等特色业态于一体,能全面满足游客和大众休闲度假、餐饮住宿、民俗体验、户外运动、拓展训练、会务接待等多元化需求。自项目投用以来,深受广大游客青睐,实现年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次。  金山镇镇长魏朗介绍,下一步将与当地村民联动,采取城市居民认领、认种等农场模式,将金山文旅小镇打造成吃、住、玩、休闲、健康生活的旅游综合体。  深耕文化  商旅融合奔头好  在金山湖漂流游客中心,不少游客簇拥在非遗手工坊展柜周围,只见柜台上陈列着各式画作——清雅高洁之竹、纯洁美丽之荷,翩翩起舞之蝶……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名叫金佛山笋壳画的佳品。  “笋壳画”顾名思义也就是取材于各类竹子(方竹、楠竹、斑竹等)笋壳的手工制品。金佛山笋壳画形成于清朝末期,是流传于金佛山南坡的一种传统技艺。笋壳经晾晒、熨烫、构型、剪裁、烙烫、装裱等十六道工序,融入中国水墨画、剪纸、雕刻等技法,以每幅画案的色调根据笋壳斑纹修剪,粘贴成图画。具有题材广泛、造型淳朴、藏巧于拙、格调高雅的特点,极具艺术价值。“笋壳画既环保又好看,价格也算实惠,买回家当装饰品和送人都不错。”游客孟女士说道。  为做好文化传承和保护,金山镇将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金山小学建成“笋壳画教育体验培训基地”,多名师生、志愿者共同参与“笋壳画”作品研学创作。为促进文化产业化发展,金山镇依托民间文化传统技艺,发展小河手工米粉、面条等加工厂25家,油粽子、油糍等小吃餐饮企业46家,竹编、藤椅、盆景等传统手工艺制作坊6家,开发金山风物“伴手礼”,积极打造具有金山辨识度的文旅产品。金山镇还依托金佛山积极推进精品体育赛事活动,成功承办首届金佛山半程马拉松赛、南川区首届露营·民宿·冰雪欢乐节等大型赛事,进一步推进了农文体旅深度融合。

2024-08-20

金山镇:用美食填满你的旅程

    个大圆润的无花果让游客体验了采摘的乐趣,更让当地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记者 甘昊旻 摄  南川融媒讯(记者 雷子欣)近日,走进金山镇老街,卖手工米粉的店铺前排着长队,吃米粉的游客三五拼桌享用美食。餐饮店里热腾腾的小河米粉一碗接着一碗,在浓郁香气中开启了专属于金山镇的美妙旅程。  金山镇原为小河乡,后因金佛山而得名,也因金佛山而出名。它既有金山湖盛景、甑子岩天险,又有小河米粉的清香和小河面条的柔韧;既有金佛山糯玉米的甘甜,又有金山脆李的可口和无花果的清甜淡雅。于金山镇走一遭,无异于一场舌尖之旅。  特色美食品地方风味  张秋石磨米粉是金山镇上的“网红”米粉店,老板张秋开店已有36年,放佐料、煮粉、盛粉,从清晨到晌午,一拨接一拨的食客络绎不绝,张秋和店员们始终忙碌着。  下午2点,张秋坐在店门口的小凳上扇着扇子,脸上的汗珠从额头一直流到下巴。“从早上忙到现在,刚准备休息就又有客人来。”张秋笑着感叹道,“以前‘178’环线没火的时候也要排队,只是队伍没这么长,排队时间也没这么久,现在节假日高峰期差不多要等半个小时。”还没休息几分钟,又来了一家五口的顾客,张秋又起身张罗。只见顾客手上提了一袋手工米粉,说是在附近买的,“因为是纯手工的米粉,路过看见他们正在做觉得很新鲜,就买一点回去。”游客笑着说。  沿着老街往北走200米就来到游客提到的这家手工米粉店,只见一张张圆形的米皮晾在屋内的木杆上,店主娄双和丈夫正在一旁忙碌。从浸泡、打浆、蒸煮、晾晒再到切条,制作米粉这件事娄双和丈夫已经做了7年,如今早已技艺纯熟,但他们依然坚持凌晨2点起床。“起来了就要把米皮切条分装,再逐个送到餐馆。”娄双说道。送完货回来,娄双夫妇就进行散装售卖,售完即止。提到“178”环线的好处,娄双直言让他们的米粉售罄速度陡然增快,“节假日特别明显,来购买米粉的游客很多,基本上上午9点不到就卖光了。”娄双笑着说。  除了小河米粉,到金山镇还可品味地道的小河白酒,品尝白油方竹笋、油粽子、油糍等多种当地美食,可谓风味十足。  亲手采摘尝水果香甜  在金山镇,水果采摘成为另一道风景线。又大又圆的李子高高挂着,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还有树上那圆润饱满的无花果,各式水果给了游客多样的选择。  梁大建是金玉良园无花果基地负责人,当天,他正在果园里安装声波驱鸟器。他说,驱鸟器覆盖面积较小,这些天果实熟得快,必须得增加一些才能保证果子的完好度。  在果园内,不少游客正拿着篮子采摘,其中不乏跨越千里远道而来的客人。梅先生一家趁着假期从苏州自驾到重庆,听说南川有个“178环山趣驾”线路,就一路开了过来,首站便来到了金山镇。梅先生说:“我们都喜欢吃无花果,在路边看到招牌说这里有个基地还可以自己采摘,就沿着路牌过来了。”梅先生拿出篮子里的采摘成果向我们展示,只见个个都有拳头大,根茎处的汁水还未干,无花果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饱满多汁。整个无花果基地有60亩,一会儿工夫,不断有游客驾车前来,他们拿着篮子穿梭在果园里,尽享采摘乐趣。从2017年始建无花果基地至今,基地年产量可达3万公斤,年收入将近60万元。为此,梁大建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梁田良地”,并于去年将无花果小作坊投入初加工生产,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渠道,把鲜果和果干卖到全国各地。  在小河坝社区,金山晚脆李正逐渐成熟。果树上的李子颗颗分明、圆润饱满,一口下去可知果肉脆嫩、鲜美多汁。金山晚脆李比本地李子采摘时间延长两三个月,目前正逐渐成熟进入采摘期。据介绍,每年到基地采摘的游客达到7000余人次。除此之外,葡萄园里黑提、阳光玫瑰、美人籽等品种繁多,从8月中旬至11月底会大量成熟,果香四溢静待客来。  记者手记  以“本土性+体验感”  让游客“刹一脚”  乡村游是贴近大自然的旅程,自驾更是让旅途多了一分自由与随性。除了观赏风景与打卡留恋,最能让游客“刹一脚”的莫过于当地的特色美食。金山镇通过打响小河米粉金字招牌,让游客只要路过都愿意停下脚步去老街嗦一碗米粉,甚至带一包手工米粉回家。  产业的发展催生了水果采摘的好点子,不论是缓解路途奔波还是出于转换口味的需要,极具参与感的水果采摘项目总是能吸引游客眼球。乡村游重在地方特色,也重在融入和体验,既有辨识度又有参与感才能不让游客“一晃而过”,而是选择“刹一脚”。

2024-08-20

金山镇举办消防安全宣讲会

  村民在宣讲会上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见习记者 夏语 摄  南川融媒讯(见习记者 夏语)12月5日,金山镇在龙山村举办“人人关心消防事 家家户户保平安”消防安全宣讲会。  “冬季天干物燥,一定要对用火、用电安全引起高度重视。”龙山村法治广场,金山镇党委副书记王华从冬季取暖问题出发,结合身边的案例,向现场村民强调冬季防火消防安全,提醒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所遗留的灰烬要用水将余火彻底浇灭,每家应做到灶前清、水缸满,用火不离人,人走断电。在室内用煤炉、炭火取暖时,要勤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流通,谨防一氧化碳中毒。此外,冬季正是家家户户熏腊肉、熏香肠的时候,如果疏于看管,也可能引发火灾。王华提醒村民要将腊肉和火源保持相对安全的间距,以防油脂滴下引燃腊肉和上方覆盖物。  接下来,金山镇将继续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入户发放宣传资料,提醒村民家庭防火注意事项、讲解消防安全知识。

2023-12-11

“青绘178”志愿服务队走进金山镇龙山村

2023-05-25

龙山村来了一群名叫“青绘178”的“客人”

   志愿者为农家乐经营者提出发展建议。 记者 聂灵灵 摄  ■记者 聂灵灵  深山的鸟儿唱起悦耳的歌曲,层层薄雾还萦绕在山间。近日,金山镇龙山村一大早就热闹起来,村民的家门不断被敲开,一声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群特殊的“客人”,讨得村民喜欢不已。  其实,这群“客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客人,而是走进龙山村的“青绘178”青年志愿者,他们来自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消防救援支队等8个单位部门。这几日,他们分为4组走访龙山村农家乐“把脉问诊”,以青年人的视角去了解农村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酒也要有人知。”青年志愿者走进金国山庄时,硕大的4个酒缸吸引了他们的注意,经过走访了解到,此处农家乐以酿酒为主,夏季则少量接待游客。志愿者苟思源大胆地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围绕“酒”做农家乐文章,游客到了这里不仅可以避暑纳凉,还能参与酿酒过程,走的时候再带上自己酿的酒,增加旅行的意义。  “这个小妹妹说得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农家乐老板对苟思源的意见大加赞赏,“我们就没得这些思路,多年的农家乐也就平平无奇,今年夏天我一定把这个想法落实了。”  青年志愿者有的逐户走访,有的则在院坝同村民拉起家常。“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游客对出行的要求也就高了。”“龙山村的农家乐依旧是传统模式,我们可否提升服务,把我们好客、热情服务的一面展现给游客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青年志愿者抛出问题,村民们也积极思考,遇上问题大家互相探讨。青年志愿者王泰萍说:“首先我们要文明用语,其次要有文明的行为,最后把微笑留给游客。”  王泰萍话音刚落,院坝里就响起阵阵掌声,村民苟光林说:“以前就是不知道怎么服务好游客,今天可算是明白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氛围十分热烈,村民们收获满满。  志愿者们在龙山村走访时,了解到这几年村民靠着这绿水青山富了腰包,日子也越过越好,青年志愿者徐畅找到村干部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可以打造一册龙山村的旅游手册,将龙山故事讲在里面、龙山村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并将农家乐信息一一罗列,这样既宣传了龙山村,游客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心仪的农家乐。  听了志愿者的建议,村民张金全连连称赞,“年轻人在外面见多识广,想法很接地气,希望他们多到我们这里来,给我们多提建议把龙山村变得更好,让更多的游客喜欢这里。”

2023-05-24

李子园里管护忙

          2月17日,程世贵正在给李子树施药。 记者 李崎君 摄   南川网讯(记者 李崎君)眼下即将迎来李花盛开的季节,李子基地也进入了花前管护的关键期。2月17日,在金山镇小河坝社区程世贵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李子基地,300亩李子管护工作已经铺开。   “我一早就来到李子基地忙活了。”正忙着施药的该合作社负责人程世贵说,李子树春季管理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开花前这段时间的清园工作尤其重要,花前施药能有效消灭越冬害虫,不但能保花保果,还会提升李子结果的质量,确保有个好收成。   程世贵种植李子已有八年时间,对李子何时该施肥、除草、修枝等种植要求都已经掌握。“种植李子对海拔和土地是有一定要求的,海拔越高,产量越低,海拔1500米以上的话,就不会结果了。”程世贵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李子的产量和品质,程世贵还通过探索实践,以嫁接的方式在李子基地种植了新品种,不但果大肉厚,还香甜多汁。如今,每到结果季节,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李子供不应求。   近年来,金山镇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将特色产业与扶贫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巩固方竹林6万亩、晚熟李1万亩、中药材8500亩、优质稻1000亩。今年,金山镇将继续着力发展金山方竹笋、晚熟李、中药材、高山蔬菜等优质产业,在现有基础上扩面提质,突出金山品牌,改造升级方竹林、李子示范片,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等,同时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2-02-23

金山镇:旅游产业遍地开花 休闲慢城再写新篇

          金山文旅小镇。资料图片   编者按:公路,一头连接着经济发展,一头连接着民生幸福。从即日起,区融媒体中心将推出“沿着公路看南川”行进式采访,组织全媒体记者沿着四好农村路深入一线,分时分段报道全区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区“三会”精神情况,展现各地新气象新面貌。敬请关注。   ■ 记者 李崎君   近年来,金山镇立足“绿水青山”旅游资源,融入金佛山旅游和全区发展大格局,梯次规划旅游产业,打造以康养、消暑为主的高品质宜居宜游目的地。大力改善交通条件,进一步缩短中心城区、周边区县到金山镇的距离,同时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旅游品质,延长旅游产业链,通过建设民宿酒店、开发旅游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等多个方面不断提高金山旅游附加值。   打造文旅新风向   2月17日,走进金山文旅小镇,山林环抱下,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映入眼帘,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金山文旅小镇是金佛山环线旅游重要的接待型小镇,为金佛山南坡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支点。   在金山云溪酒店,前台服务员正在为前一晚入住的客人办理退房手续。酒店主管杜松说,今年春节期间,每天都达到了满房状态,其间还不断有客人打电话过来订房。   曲径深幽、造型美观……在酒店旁边,一栋栋民宿已修建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民宿一共有70多间房间,在今夏就能开门迎客,既可单间预订又可整栋预订,不仅能满足散客,也能满足团队需求。   在民宿抓紧内部装修的同时,河道旁,挖掘机也正加紧施工。杜松告诉记者,他们规划在河道旁修砌堡坎、增设阶梯,这样不仅能预防汛期河流涨水,也能让游客玩水时更方便、更安全。   据了解,在金山文旅小镇二期,还规划了包括越野摩托车体验、F3方程式赛道、水上乐园等体验项目,“这些项目是为了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让游客不仅要住得满意、耍得满意,还能够留下来多耍几天。”杜松说。   纳凉避暑富农家   龙山村,地处金佛山西南面,是一个夹在金佛山、柏枝山、箐坝山中间的村庄,海拔900~1400米,夏季平均气温比南川城区低5℃左右,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在村主干道沿线,整治立面、打造文化墙、改造排水沟;在村民屋里屋外,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硬化院坝、连户路、排水沟等工作不断完善。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如今,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正悄然发生着可喜变化。   与此同时,龙山村凭借优厚的自然资源,避暑旅游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让这个昔日偏远的小村庄热闹起来。现在,该村有农家乐80余家,早已名声在外,美了村庄,也鼓了村民的腰包。   村民杜先全就是其中一员,借助发展旅游的东风开办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记者见到杜先全时,他正在打扫院坝。杜先全告诉记者,生活环境好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才更好,而且游客到乡村来旅游,对环境卫生尤其重视,干净整洁的环境更能吸引游客耍得下、住得下,所以现在他们都养成了随时保持清洁卫生的习惯。   谈及开办农家乐后的收入情况时,杜先全的笑容就没停过。“我的农家乐有近20个房间,除了接待一日游的游客,也接待整月租户。现在很多都是回头客,5月就开始预订房间,夏季旅游火爆,往往一房难求。”杜先全说,去年夏季几个月,他的收入就有15万元左右,乡村旅游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现在的生活是越过越美。   在离杜先全的农家乐不远处,一栋四层楼的主体已经完工,这是村民李传友修建的房子,他计划着也要开办农家乐。“村里旅游火了,我也想跟着吃上‘旅游饭’。”李传友介绍着农家乐的布局,会有花园、停车场、休闲步道……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   全域旅游美画卷   随着黄泥垭隧道建成投用、金头路通车、连接金山的道路提档升级,金山镇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加之优良的生态环境,又处在我区环金佛山旅游大通道的重要节点,给该镇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该镇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不但精心推出金山方竹笋、金山晚熟李、金山糯玉米、小河米粉、小河白酒、小河挂面等特色旅游产品,还规范提升农家乐集群,在现有农家乐的基础上,鼓励镇内其他农户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民宿产业,同时加强电商平台与产业发展融合,进一步提高金山农副产品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下一步,我们还将以方竹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基础,筹划对集镇进行整治,在避暑休闲、乡村旅游上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一条具有金佛山特色的慢游小街,并持续推进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使之成为热门打卡地。”金山镇党委副书记王华表示,未来金山镇将围绕“特色产业重镇、山水休闲慢城、游客集散中心”的目标定位,发展避暑休闲乡村旅游,特别是以水上游乐项目为突破,打造全域旅游,大力提升集镇形象,并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集镇改造提升为具有金佛山特色的边贸集镇、可以观山游水避暑度假的慢游之城。

2022-02-22

金山镇聚焦基础设施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

     ■ 记者 李崎君   今年以来,金山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为民办实事,将完成污水管网整治3千米,修建“四好农村路”30公里,农村电网提档升级改造400户,另外实施卫生厕所、天然气入户等项目,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生产生活需求。   一路通 百业兴   近日,记者在小河坝社区沙滩坝至香炉湾的通村路改造工程现场看到,挖掘机正在平路基,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正在改造的这条路是只有3.5米宽的泥土路,是小河坝社区沙树坪组、香炉湾组通往集镇的主要通道。经过多年发展,山上还开办了数家农家乐,但土路历经多年风吹日晒,早已坎坷不平,如遇下雨天,轿车都难以通行。“这条路又窄又烂,给村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一旦遇到雨水天气,路上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困难,游客上山也需要绕行,车辆出不去进不来。”小河坝社区党委书记李光让说。   9月,该路段开始升级改造。“这条路将会改造为6.5米宽的沥青路。”李光让说,工程预计明年6月完工,届时将能保障村民和过往游客的出行。   清水流 绕人家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金山镇持续推进污水管网提标升级治理工程建设,目前,安装工程全面完成。   “原来的污水管网不完善,农户的厨房废水、厕所污水和洗涤用水,有的直接排放到河道,导致河水发臭;有的排放至田间,导致泥土发黑。”金山镇规划建设与环境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杨万刚介绍,之前雨污混流,污水处理率也比较低,此次污水管网提标升级治理工程本着“污水应收尽收”原则,计划在集镇人口密集区改造污水管网约3千米,高效发挥污水处理系统“净化”作用。   现在,农户的厨房废水、厕所污水和洗涤用水都被纳入污水管网,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沿线约2300户农户的95%以上生活污水将得到有效收集,在集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农网弱 再升级   在金狮村兰家湾组,村民夏伟开了一家小卖部。除了家用电器外,他还使用了两台冰柜,但苦于电压不稳,不时出现的跳闸、断电情况让他头疼不已。   今年,金山镇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8月完成的电网改造让他用电不再担心。   据了解,改造之前,金狮村普遍存在供电线路线径较细、部分供电设施老化现象,且随着村内各种用电设备的不断增加,供电线路末端低电压已影响到村民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   “电压稳定了,完全可以满足用电需求,我现在又给家里新添置了一个微波炉。”看着电杆上的新线路和变压器台架上焕然一新的变压器,夏伟高兴地说。

2021-11-05

金山镇:强基础补短板 增进民生福祉

    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产生活。今年以来,金山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集镇污水管网改造,农村路网建设、电网升级等,着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   在金山镇,新的污水管网已经沿着集镇安装到了2公里外的小河坝社区石坝组。埋管、回填...工程如期推进,已经接近尾声。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集镇建设久远,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当地一直处于雨污混流的状态。考虑到人居环境和长远发展,金山镇将集镇人口密集区纳入污水管网改造范围。   【同期声 金山镇规划建设与环境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 杨万刚:现在实施这个工程主要是搞雨污分流,通过雨污分流过后,沿途居民95%的生活污水能够得到有效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通过本次工程(远期)能够满足上万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   在完善集镇基础设施的同时,金山镇还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提升。9月初,小河坝社区沙滩坝至香炉湾通村公路开始改造,这条泥土路原本宽3.5米,是当地村民到集镇的主要通道。   【同期声 小河坝社区党委书记 李光让:可能在明年6月就能竣工,为什么这条路要修成6米5的草油路,就是关系到1000多人,几百户人的出行问题,一旦这个路不修,遇到前面那种下雨天,老百姓,像车那些的话进都进去不到。】   在金溪村兰家湾,村民夏伟去年改造了厕所,今年8月又享受到电网升级带来的便利。夏伟在当地开了一家小卖部,用电高峰期,冰柜、电磁炉、微波炉几个大件一起上,用电也不会受到影响。而在电网升级前,让他最头疼的就是跳闸。   【同期声 金溪村兰家湾村民 夏伟:负荷一大了,电就拖不动,就容易跳闸,现在的话,改造过后,就没有发生类似情况,电压是非常稳的。】   同夏伟一样,兰家湾附近的村民都完成了改厕和电网提升,如今房前屋后不臭了,用电也有了保障,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同期声 金山镇宣传统战委员 王仕梅:今年我镇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来为民办实事,将完成污水管网整治3公里,修建通村路、四好路等30公里,农村电网提档升级改造400户,另外实施卫生厕所、天然气入户等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生产生活需求。】

2021-10-28

金山镇以“小厕所”促进“大进步”

     南川网讯(记者 李崎君)防滑瓷砖、冲水蹲便器、淋浴器,屋外连着三格式化粪池……近日,记者走进金山镇金狮村村民夏伟家中,看到了改造后的厕所。   “和过去的厕所相比,现在的厕所真是好,既方便又卫生。”夏伟说,过去的厕所杂质多,化粪池每几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堵塞,完全靠人工疏通不说,溢出来的水还又脏又臭,有很多蚊虫。   得益于金山镇开展的农村改厕工作,夏伟家装上了三格式化粪池,如今臭味没了,苍蝇少了,环境卫生也变好了,这让他对改厕这一民生工程赞不绝口。夏伟说:“池口是盖住的,上面干干净净,改了之后更加美观、卫生、环保。”   和夏伟一样,村民王应碧家的厕所也进行了改造,提及改造后的厕所,王应碧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改了卫生厕所,装上了三格式化粪池,经过层层过滤直接排到了排水沟,厕所里面干净了,房屋也没味道了。”   农村厕所简陋脏乱,是乡村颜值提升的一块绊脚石,近年来,金山镇持续摸排清理卫生厕所使用情况,全覆盖推进改厕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635户农厕改造。   “改厕事小,却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关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我们坚持改厕要让老百姓自己感到满意,每家每户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需求来修建。”金山镇党委宣传委员王仕梅表示。

2021-10-20

金山镇玉泉村种植大户王啟刚:高山玉米铺就致富路

     ■ 记者 李崎君   “今年糯玉米收成不错,销售额40余万元。”近日,在金山镇玉泉村启刚蔬菜股份合作社基地,负责人王啟刚高兴地说。   “玉泉村海拔高,与低海拔地区的蔬菜生产上自然错季,所以产品交错上市。”王啟刚说,自己种植的高山糯玉米因为交错上市,价格还会高于应季玉米。   王啟刚告诉记者,他种植糯玉米10余年,在这之前,这片土地也有业主种植糯玉米,但由于收益并不明显而放弃,直到2010年,他把这80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   创业之初,王啟刚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培训,同时,他还前往高山蔬菜种植先进地区学习取经。这片地能不能种糯玉米?怎么种效益最好?带着这些问题,王啟刚多方求证、探讨,本身就长期务农的他,经过再次“武装”,开始了糯玉米、甘蓝等蔬菜的反季节种植。   在谈起10多年的种植探索时,一些经历让王啟刚记忆犹新。他以为上市时间越晚越好,所以刻意去拉长糯玉米的上市时间,却遭遇了绝收的困境。“农业就是靠天吃饭,不仅气候变化和病虫害难以预料,每年的市场价格也会有所波动。”王啟刚说,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他再次对种植技术和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通过不断的学习,学会使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让种出来的产品质量更高。   经过不断的尝试探索、更新技术,王啟刚的高山糯玉米产业算是稳定了下来。为了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王啟刚还牵头成立了启刚蔬菜股份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种植高山糯玉米。现在合作社种植糯玉米360亩、蔬菜100亩,收获时,要请20多个劳动力来帮忙。“由于玉泉村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蔬菜香、脆、甜,比低山区的口感要好,深受市场欢迎,特别是秋季糯玉米销量大、采收快,适合大面积种植。”王啟刚说,相对于应季上市的玉米,高山糯玉米成熟期会晚50天左右,这时不但价格更高,销量也更好。   如今,高山糯玉米因生长环境良好、生产过程用药少,其品质得到了消费者肯定,王啟刚的糯玉米非但不愁销路,收购商还会上门取货,这为他节约了一大笔开支。对于未来,王啟刚想从产品包装、品牌打造、销售渠道等几个方面着手,扩大产品的增值空间,打响高山糯玉米品牌。

2021-10-12

院星村葡萄园内春管忙

       4月13日,金山镇院星村葡萄园内,工人在管护葡萄。近来年,该镇以“春看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赏雪”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高山晚熟李、优质葡萄、中药材等产业,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示范镇。   李在华 摄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