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崎君
“今年糯玉米收成不错,销售额40余万元。”近日,在金山镇玉泉村启刚蔬菜股份合作社基地,负责人王啟刚高兴地说。
“玉泉村海拔高,与低海拔地区的蔬菜生产上自然错季,所以产品交错上市。”王啟刚说,自己种植的高山糯玉米因为交错上市,价格还会高于应季玉米。
王啟刚告诉记者,他种植糯玉米10余年,在这之前,这片土地也有业主种植糯玉米,但由于收益并不明显而放弃,直到2010年,他把这80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
创业之初,王啟刚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培训,同时,他还前往高山蔬菜种植先进地区学习取经。这片地能不能种糯玉米?怎么种效益最好?带着这些问题,王啟刚多方求证、探讨,本身就长期务农的他,经过再次“武装”,开始了糯玉米、甘蓝等蔬菜的反季节种植。
在谈起10多年的种植探索时,一些经历让王啟刚记忆犹新。他以为上市时间越晚越好,所以刻意去拉长糯玉米的上市时间,却遭遇了绝收的困境。“农业就是靠天吃饭,不仅气候变化和病虫害难以预料,每年的市场价格也会有所波动。”王啟刚说,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他再次对种植技术和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通过不断的学习,学会使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让种出来的产品质量更高。
经过不断的尝试探索、更新技术,王啟刚的高山糯玉米产业算是稳定了下来。为了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王啟刚还牵头成立了启刚蔬菜股份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种植高山糯玉米。现在合作社种植糯玉米360亩、蔬菜100亩,收获时,要请20多个劳动力来帮忙。“由于玉泉村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蔬菜香、脆、甜,比低山区的口感要好,深受市场欢迎,特别是秋季糯玉米销量大、采收快,适合大面积种植。”王啟刚说,相对于应季上市的玉米,高山糯玉米成熟期会晚50天左右,这时不但价格更高,销量也更好。
如今,高山糯玉米因生长环境良好、生产过程用药少,其品质得到了消费者肯定,王啟刚的糯玉米非但不愁销路,收购商还会上门取货,这为他节约了一大笔开支。对于未来,王啟刚想从产品包装、品牌打造、销售渠道等几个方面着手,扩大产品的增值空间,打响高山糯玉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