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水作证 金山留芳——《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特别报道
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历时两个多月的《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全媒体主题系列报道,本期将告一段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以时间为轴、空间为面,追根溯源,快速索引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倾力推出《金山留芳 凤水作证》寻访南川党史特别报道。
2021-06-29《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革命烈士陵园
南川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东城街道办事处文化路136号,于1951年建立,现陵园内烈士纪念建筑设施主要有烈士纪念塔、忠骨陈列室、礼台和左右长亭,安放革命烈士忠骨52人。2001年4月被命名为“南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命名为“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被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06-10《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五烈士就义碑
“五烈士就义碑”坐落在西门桥半溪河畔,高4.85米,宽1.6米,碑身米黄色花岗岩镶嵌,四周镌刻了五烈士的生平简介及革命事迹。 1930年,受中共四川省委军委指示,要求红军游击队伺机暴动,夺取县城,建立苏维埃政权。南川地下革命组织积极响应,陈范畴、刘祯祥、王利彬积极组织暴动,遭到国民党及军阀镇压,于1930年被捕就义。谢德璋、李德俊积极投身土地革命农民运动,组织学生游行抗捐,参加农民武装,攻打据点,于1933年被捕就义。五位烈士在土地革命中,前仆后继,先后牺牲于西门桥蒿芝坝。1988年8月,原南川县委决定在河滨公园(原蒿芝坝)修建“五烈士就义碑”,该碑于1988年12月竣工。后在原址重建“五烈士就义碑”。
2021-06-10《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刘伯承邓小平住宿天主堂旧址
刘伯承邓小平住宿天主堂旧址 刘伯承邓小平住宿天主堂旧址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1949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移驻重庆,路经南川,刘伯承、邓小平等二野首长在南川城区天主堂住宿。2013年6月,被命名为“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
2021-06-10《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中共石墙(北路)区委:坚守黎明待曙光
楠竹山镇中心校原貌图。图中左边底楼靠围墙的房间,便是中共地下党员秘密开展革命工作的地方。 ■ 记者 王娟 提到南川的革命历史,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合溪。这个被誉为“南川井冈山”的地方,不仅先后建立了中共合溪特别支部、中共合溪区委,更培育了一大批如韦奚成、谭振武一样的共产党员。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画卷中,楠竹山镇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的重要革命据点,其重要地位及其产生的作用影响,与合溪并无二致。 6月5日,《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大型全媒体报道组走进楠竹山镇,跟随该镇党委副书记程在兵一起前往楠竹山镇中心校进行探访。 楠竹山镇中心校的前身为私立南川农化小学,初创于1929年,由徐汉昌等10多位爱国进步人士捐建而成,后曾几度更名,石墙乡中心国民学校、铁村乡中心小学、石墙乡中心校、铁村公社小学、铁村乡中心小学校,直至2015年10月更名为楠竹山镇中心校。这里不仅曾是“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刘隆华的工作所在地,也曾是中共南川县委领导的北路指挥中心。 “学校首任校长徐汉昌曾经受到萧楚女等革命先驱的直接教诲,学生大都是来自附近10多个乡镇的贫家子弟,教师大多具有进步思想,不但教学成绩优良,各项文化宣传和农民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在社会上、群众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时,中共党员蒋邦铎曾手书撰稿,谈起当年在农化小学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事。他在手稿中说,1940年改名石墙乡中心校后,历任校长多是进步人士,更有一些共产党人以此为依托,以教师职业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 时间拨回到75年前。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发动内战。根据蒋介石“戡乱建国”主张,国民党各地政府调整政策,致力于反共内战,镇压革命。1947年3月,中共四川省委领导成员被迫撤出四川。同年9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指示,各地党组织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1949年3月,经中共川东临委派遣,共产党员刘隆华来到南川,参加南川县委工作。 结合楠竹山镇革命陈列室部分情况简介和2012年印刷出版的南川革命烈士事迹选《英烈千秋》一书,我们对刘隆华在南工作期间的活动经历作了大致梳理。1949年,刘隆华到南川,参加南川县委,之后,任綦江中心县委常委兼南川县委书记,主持南川县委工作,并决定开辟铁村、合溪、县城(师中校)三个革命据点。刘隆华到铁村,吴秋帆到合溪,李治平负责县城。4月,刘隆华到石墙乡中心校,以任教为掩护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培养发展中共党员,发动农民开展抗粮、抗丁、抗税“三抗”斗争。 而蒋邦铎正是刘隆华当年在学校发展的6名中共地下党员之一。蒋邦铎在手书稿中回忆道:“这年(1949年)3月,石墙乡中心校新来了一位年近三十,名叫刘碧筠的女老师,她生活朴素,对人谦和,很善于联系群众。她让大家都叫她‘刘大姐’。在为我和罗大立通知举行的入党宣誓仪式上,‘刘大姐’作为我们的监誓人出席,我便知道,‘刘大姐’原来是我们的‘上级’。石墙乡中心校就是当时县委机关所在地。” 1949年4月,在刘隆华主持下,中共石墙区委在石墙乡中心校成立,下设沙窝、桥塘、庄土屋基、桐子林、石墙场上、铁村坝6个支部,发展中共党员130人。石墙区委和城区区委、合溪区委、合溪特区区委一道,成为当时中共南川县委领导的重要党组织活动阵地和中心。 蒋邦铎回忆称,直到南川解放后,他才知道“刘大姐”本名刘隆华。在领导群众进行“三抗”斗争过程中,“刘大姐”非常重视发挥民歌民谣的宣传作用,经常帮助他和徐中文修改试作词曲。每次歌曲作好,都会先在学校内教唱,然后借晚上“家访”之便,到农民群众中教唱和传唱。这样的宣传发动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石墙乡中心校为据点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1949年11月,罗广文部在“十杀”布告中,扬言:石墙乡是“土共”(地下党)窝子,宁可错杀也不可留一个“土共”。所幸的是,解放军进军神速,罗广文部还未来得及开杀戒,便奉命开拔白马山驰援,石墙一带的党组织才免遭灾难。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讲好红色故事,2018年,楠竹山镇将该镇革命陈列室建在了楠竹山镇中心校内,授牌南川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并将“中共南川县委旧址”和“中共石墙(北路)区委旧址”牌匾悬挂于学校正门口显眼位置。
2021-06-10《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水江镇宁江小学
宁江小学前身是三线企业国营宁江机械厂子弟小学校和技工学校。1999年宁江厂搬迁至四川省成都市,将校址交给地方使用,学校改名为南川区水江镇中心小学校分校,2014年8月独立建制为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宁江小学利用宁江厂子弟校(技工学校)旧址,挖掘三线文化和精神资源,先后建成中国三线遗址教育开发示范学校、三线文化进校园实践基地、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基地学校、重庆市教育学会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全国“三线精神”校园文化传承基地。2020年9月,宁江小学被命名为“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
2021-06-08《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楠竹山镇中心校(地下党县委所在地)
楠竹山镇中心校原名私立南川农化小学,1929年由当地爱国进步人士捐建。1940年,农化小学改名为石墙乡中心国民学校。1945年春,中共巴县中心县委委员、綦南工委书记李治平到石墙乡中心国民学校任教导主任,共产党员陈治刚、陈梦英等也到校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4月,南川县委书记刘隆华化名刘碧筠到校任教,在学校主持成立了中共石墙(北路)区委,组织群众开展抗租、抗粮斗争。2018年6月,楠竹山镇中心校被命名为“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
2021-06-08《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南川太平场王化洪烈士墓
王化洪,号紫电,1909年4月出生于南川太平场杜家坝,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教于太平、增福、土溪、乾丰等地。1948年组织“灵官垭转转会”,团结教育贫苦农民及小学教师开展抗丁、抗税、抗粮和索薪斗争。南川解放后任职大观区委,主管太平乡征粮工作。1950年2月被土匪枪杀于土溪乡展望村。1995年3月王化洪烈士遗骸从遇难地迁葬于现墓地。2012年6月,王化洪烈士墓被命名为“南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命名为“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
2021-06-08《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南川区 尹子祠
始建于清光绪五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南方局安排程履绎(南京雨花台烈士)等一批青年党员和积极分子隐蔽到尹子祠里的道屏中学,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地点。1946年1月,中共綦南工委书记、南川县委书记李治平在道南校任教,道南校成为綦南工委的机关所在地。1947年10月,中共南涪工委成立,道南校成为南川革命的摇篮。2013年6月,被命名为“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
2021-06-08《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东街、刘伯承邓小平住宿天主堂旧址
南川东街是以旧城完整的年代感建筑空间、街巷肌理和最真实的平凡人生活样板为蓝本,打造的国内首个以平凡人原真生活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体验项目,集人文记忆空间、艺术展演空间、社交体验空间、商业消费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等于一体,营造了富有时代印记的社交、休闲、娱乐、住宿、购物等消费场景,是南川独有的文化坐标。 刘伯承邓小平住宿天主堂旧址 刘伯承邓小平住宿天主堂旧址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1949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移驻重庆,路经南川,刘伯承、邓小平等二野首长在南川城区天主堂住宿。2013年6月,被命名为“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 五烈士就义碑 1930年5月至1933年10月,革命烈士陈范畴、刘祯祥、王利彬、谢德璋、李德俊先后在南川城西蒿芝坝就义。1988年8月,原南川县委决定在河滨公园(原蒿芝坝)修建“五烈士就义碑”,该碑于1988年12月竣工。后在原址重建“五烈士就义碑”。 革命烈士陵园 南川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东城街道办事处文化路136号,于1951年建立,现陵园内烈士纪念建筑设施主要有烈士纪念塔、忠骨陈列室、礼台和左右长亭,安放革命烈士忠骨52人。2001年4月被命名为“南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6月被命名为“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被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06-08《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农民自卫军武装暴动——“川东春雷”
四镇乡农民运动纪念馆“攻打南川县城”场景画。 记者 王娟 摄 ■ 记者 王娟 1927年1月1日,在涪陵大顺场一民房内,几名男子神情紧张,正向另一中年男子低声汇报当下南川县的新情况:“南川团练局长张茂春率步兵二连、手枪兵一排,准备进攻石牛溪民团办事处!” 汇报者正是中共党员、时任南川县东西北民团联合会(以下简称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副校长兼政治军事部主任的韦奚成。而中年男子则是涪陵四镇乡民团办事处主任李蔚如。 此次并非韦李二人的初次碰面,早自1926年10月起,为执行重庆地委“加强綦南涪武力联合”的指示精神,韦奚成等人就在中共南川支部派遣下,多次拜见、联络李蔚如。双方一起分析时局,研究对策。 这次会面,双方当即决定,趁此时机,举事暴动,师出有名,打败团阀。计划以南川东西北联团3000农军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县城,李蔚如率3000人增援攻城农军,綦江农民武装则从南面逼近南川城。 1927年1月3日,綦南涪农民自卫军在石牛溪成立,李蔚如任总指挥。6000农军被整编成三个营和一个总预备队。 1927年1月4日,綦南涪农民自卫军在石牛溪万寿宫召开围攻县城誓师大会。会上,韦奚成公布各营进军路线及攻打目标:“第二营作为自卫军前卫营,夜宿福寿场,次日向南川县城进攻……” “万寿宫,就是我们现在石溪镇政府办公楼所在的位置。”5月25日,石溪镇综合文化中心主任陈立全站在暴动誓师旧址上介绍说,万寿宫本是一座寺庙,管理用房是上庙,祭拜区域为下庙,南川县东西北联团办事处就设在下庙。 “据说当时在联团办事处的有100多人,那个时候,附近老百姓看到这么多人,一般也不敢靠近,没哪个晓得里面的事情。”陈立全说,为做好武装暴动准备,东西北联团还在距离万寿宫六七百米远的仁寿阁小学办起了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 党史资料显示,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是1926年10月,由中共重庆地委派遣回川的綦江人明金鼎、谭向愚,和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古宋县人秦绍恬,与南川中共党员韦奚成、汪石冥等创办,王懋迁任校长,韦奚成任副校长兼政治军事部主任。干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训联团中队长以上干部。可惜,培训仅办了两期,学校便被国民党右派和反动驻军捣毁。 学校历时虽短,但其作为中共南川支部仿照黄埔军校和广州农讲所而创办的农民干部学校,为当时改造民团、组建农民自卫军打下了基础。 时光荏苒,如今,学校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山下客运班车候车点悬挂的“仁寿角”站牌,似乎还在一直提醒着人们,这里的些许过往。 1927年1月5日,綦南涪农民自卫军围攻南川县城的战斗打响了。在三天时间里,6000多名农民自卫军不仅对县城形成了东、西、北三面围攻态势,还四处张贴“打倒军阀郝跃庭”“打倒团阀张茂春”等标语,散发《綦南涪革命民众宣言》,号召革命群众同仇敌忾,给予以张茂春为首的地主武装极大的震撼,并传播了革命思想。 在位于涪陵区大顺乡大顺村的四镇乡农民运动纪念馆,二楼陈列室展示着一幅“攻打南川县城”的场景画。画中,大多数人裹着头巾、拿着大刀,少部分人举着枪,激情澎湃,朝着“南川”方向奔去。 遗憾的是,由于给綦江民团送信的信使被张茂春截获,綦江农民武装未能按时赶来。1月7日,随着四川军阀刘湘派出的援军进入南川县城,敌我形势发生逆转。为保存实力,李蔚如决定自卫军分道撤离县城,轰轰烈烈的南川武装暴动最终失败。 关于这场暴动的影响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南川卷》如是记载:“南涪农民自卫军围攻县城的武装暴动,打击了封建主义、国家主义、国民党右派的嚣张气焰,迫使县知事廖泽臻分别撤销张茂春团练局长和李暄荣教育局长职务,显示了南川人民的力量;牵制了川东南军阀、团阀的部分力量,减轻了川南的压力,间接声援了顺泸起义。这次暴动时间短,影响大,被誉为‘川东春雷’,在南川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05-28《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余家院子 中共在南最早的革命活动阵地
1925年12月,南川青年社在余家院子成立。这份《南川青年社宣言》目前珍藏于南川区档案馆。 记者 王娟 摄 ■ 记者 王娟 96年前,在龙济桥一个坐北朝南的三合院内,同时挂着“南川青年社”和“南川女子职业学校”两块牌匾。院里招收了很多男女青年,但具体干什么,院外的人并不清楚。 因为院子主人姓余,当地人都称它余家院子。院子占地面积大,建得也气派,在当地颇为有名。所以,即便到了今天,一提起余家院子,仍有不少曾生于或长于龙济桥附近的人记忆犹新。 5月16日,在西城街道居民汪良荣、温素英、王玉刚等人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余家院子旧址,现如今的道南小学。 “当年余家院子就在这里,院子的大朝门坐南朝北,跟现在校门位置差不多。朝门斜对面就是当年的皮家院子,再过去一点到现在的川湘商场附近就是罗家洋房。”年近九十的汪良荣从出生起就一直住在余家院子,直至2010年迁建新房。对于这个院子,汪良荣记忆深刻。他站在校门口,给我们比划着当年余家院子的外观、朝向等。 为什么要寻找余家院子?它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何关联? “青年社开始在余伯谦的院子(即余家院子),后来搬到了罗家洋房。”在1984年南川县委组织的青年社健在社员座谈会记录簿上,我们从当年座谈会特邀代表罗德琼的讲述中找到了答案。 据《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南川区卷》一书记载,1925年12月,共青团南川支部针对全国形势和南川青年爱国热情高涨的实际情况,发起组织成立南川青年社。 汪石冥、余启彬、张鸿沉、张庆余、张庚白、王懋迁、谈如渊等均是青年社骨干成员。 区党史和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刘先忠介绍,在早期活动中,青年社主要是开办女子职业学校、办教育,通过《南川青年》刊物扩大影响。 根据1984年和1985年南川青年社健在社员座谈会、部分青年社社员回忆录以及知情群众走访整理笔记,当年,南川青年社对外挂着两块牌子:一个是南川青年社,一个是南川女子职业学校。女子职业学校开设了三个班:织袄子、养蚕桑、打衣服。为方便发展,青年社常以“为职业学校招生”为名,招收吸纳进步青年。 1926年3月,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派遣中共党员、南川人张嘉铭回南川县,将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建立中国共产党南川县支部,张庚白任书记、谈如渊任组织委员、汪石冥任宣传委员。 “在南川青年社基础上,南川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可以说,余家院子是我党在南川最早的革命活动阵地。”刘先忠说。 吴秀柏的兄长吴秀夫曾是青年社成员,和汪石冥、张简行、谈如渊、张庚白等是第一高小同班同学。据吴秀柏在1984年座谈会上所讲,当时的南川青年社影响很大,到各地演剧宣传,反对李暄荣任教育局局长,轰动了整个南川。 “当时,我家姐和嫂嫂将家里的织袜机、座钟、养蚕用具和桑刀桑剪等都捐给了青年社。”杨经璠曾在1985年《关于青年社员张庆余、张琢云和杨鹏骞的情况》中,从侧面反映了青年社当时的群众影响。 到1926年秋,中共南川支部先后在南川青年社和女子职业学校的先进青年中,发展韦奚成、曾庆华、张琢莹、张昆瑶、陈明慧、汪兴武等31人为共产党员,壮大了南川党支部队伍。 《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南川区卷》记载,中共南川支部成立后,仍紧紧依靠青年社这一组织在青年中开展各种活动。大革命时期,党领导青年社相继开展青年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群众运动,领导青年社员团结起来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96年过去了,当年的余家院子早已无迹可寻。站在如今道南小学宽敞的操场上,面对着当年余家院子坐南朝北的大朝门方向,我们或可依着史书记载,勾画一幅青年战士为民众解放而勇敢斗争的场景,耳边回响着青年们坚定的铮铮宣言:“……我们的目的是:求南川民众解放,提倡南川民治事业……我们的态度是为南川民众说话,唤醒南川民众都能得着解放,是至公的,无为的。决不对付私人!决不袒护私人!”
202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