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江镇:党员“敲门送水”润人心

       党员志愿者为村民送水上门。 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金大爷,我们把水给你倒在水缸里了。”“要得,感谢你们!”8月16日,水江镇“青春筑梦队”的党员志愿者为水河村7组村民金正桥送水上门。  金正桥今年60岁,双腿残疾、行动不便,连日来都是这群党员志愿者为他送水上门,让他没有因为天晴缺水。“他们已经给我送过3次水了,感谢他们。”金正桥说。  当天,水江镇的志愿者们还将送水车开进了水河村。看到送水车到来,村民们开始有序接水。“我们组地势高,天晴久了就容易缺水,还好有镇里和村里送水,我们心里才觉得踏实。”前来接水的水河村6组村民金正芬说。  水河村党总支书记郑洪平介绍,全村共有7个组,1到5组吃水没问题,但6、7组在海拔700米以上,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村里开始出现生活用水困难,为此,水江镇号召志愿者参与到为村民送水的行动中。  考虑到村里部分残疾人、老年人担水困难,水江镇组织“青春筑梦队”开展“敲门送水”行动,为这部分村民送水上门。水江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青春筑梦队”负责人张伟介绍,“青春筑梦队”是水江镇党员服务队的其中一个服务队,队伍由40名青年人组成,其中党员就有19人。  据介绍,水江镇成立抗旱保障工作小组,全镇700余名党员积极参与,为缺水群众送水。截至目前,已为水河、石茂、双河、梓潼、大顺、长青、青龙等村(社区)1575户6126人送去2000余吨水,保障缺水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2022-08-18

水江镇:党员“敲门送水”润人心

          党员志愿者为村民送水上门。 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金大爷,我们把水给你倒在水缸里了。”“要得,感谢你们!”8月16日,水江镇“青春筑梦队”的党员志愿者为水河村7组村民金正桥送水上门。   金正桥今年60岁,双腿残疾、行动不便,连日来都是这群党员志愿者为他送水上门,让他没有因为天晴缺水。“他们已经给我送过3次水了,感谢他们。”金正桥说。   当天,水江镇的志愿者们还将送水车开进了水河村。看到送水车到来,村民们开始有序接水。“我们组地势高,天晴久了就容易缺水,还好有镇里和村里送水,我们心里才觉得踏实。”前来接水的水河村6组村民金正芬说。   水河村党总支书记郑洪平介绍,全村共有7个组,1到5组吃水没问题,但6、7组在海拔700米以上,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村里开始出现生活用水困难,为此,水江镇号召志愿者参与到为村民送水的行动中。   考虑到村里部分残疾人、老年人担水困难,水江镇组织“青春筑梦队”开展“敲门送水”行动,为这部分村民送水上门。水江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青春筑梦队”负责人张伟介绍,“青春筑梦队”是水江镇党员服务队的其中一个服务队,队伍由40名青年人组成,其中党员就有19人。   据介绍,水江镇成立抗旱保障工作小组,全镇700余名党员积极参与,为缺水群众送水。截至目前,已为水河、石茂、双河、梓潼、大顺、长青、青龙等村(社区)1575户6126人送去2000余吨水,保障缺水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2022-08-18

水江镇:发挥商会优势 做实纾困暖企行动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近日,水江镇双河社区3组的国中德正全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里,几十位村民正在采收花椒。   “今年基地的200亩花椒全面投产,我们要购买烘干、包装等加工设备,急需资金。”基地负责人左国木说。   今年来,受疫情影响,水江镇部分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物流成本增加、资金紧张等困难,制约企业发展。   正当左国木一筹莫展之时,水江镇商会向他伸出了援手。水江镇商会于去年8月成立,单位会员67家,国中德正全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其中之一。   左国木说:“水江镇商会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积极向区工商联报告,帮助我们解决贷款。”   “今年生产订单怎样?在产业发展、融资贷款等方面有没有什么困难?是否有科技服务需求?”“前期对接的营业执照问题,你们办理进度怎样,是否顺利?”在近日召开的水江镇“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座谈交流会上,水江镇商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需求,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并就前期企业反馈的困难问题办理情况进行跟进。   据介绍,自4月中旬开展“大走访、大谈心”活动以来,水江镇商会共搜集问题19个,已协调解决11个、同级转办4个,需向上级反映的4个。   5月中旬,会员单位重庆大方向物流公司、重庆鸿庆达产业有限公司都涉及与职工的劳务纠纷。   水江镇商会联系水江司法所,该所联系律师事务所派律师到企业向管理者解读国家用工劳务派遣以及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企业风险防范等知识。同时,向广大会员及时宣传,让其了解国家政策,熟悉惠企举措,并协调银行为企业提供快捷、低利率的金融服务等。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帮助会员企业协调解决涉法、涉诉、涉租赁、涉经济纠纷等问题,有效化解企业发展中的后顾之忧。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谈心’活动,了解辖区企业的问题,建立台账,分门别类处理,真正为企业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难题。”水江镇商会会长冯源斌表示。

2022-07-06

水江镇“四好农村路”铺就发展“快车道”

     ■ 记者 黎明   近年来,水江镇在山水、长青等16个村(社区)修建“四好农村路”136条,约161公里。今年,该镇还将建设大佛岩至庙湾等产业路、连接路12条,总里程24.2公里。道路的不断优化完善为水江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水江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四好农村路+民生”   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政府花钱修的这条路,让我们出行很方便。”5月5日,提起公路建设,水江镇长青社区2组村民杜民生说,原来的山路崎岖,一下雨就很泥泞,出行和生产都十分不便。去年,水乐路、水山路等国省道改建完成,他家到公路的土路也实施了入户便道硬化,出行不再难。   近年来,水江镇新安装“四好农村路”护栏54公里,新建招呼站30个、招呼点36个。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实施了入户便道硬化项目,解决道路不畅问题。同时,全力落实“路长制”,把农村公路管好、护好、运营好。投入资金对黄泥、石茂等村受毁严重道路进行集中养护,保障了该镇农村道路安全运行。   “四好农村路+产业”   公路通道成致富路   “今年花椒长得好,估计可增产两成。现在路修好了,大卡车可以直接到基地装货,大大节约了成本。”当天,水江镇双河社区3组的国中德正全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左国木望着满山丰收在望的花椒树喜滋滋地说。   水江镇以“公路+产业”的模式,打通交通动脉,助力产业发展,今年,该镇推进高标准农田整治1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4.2万亩、1.8万吨以上。在保持精品蔬菜、香菇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花椒、魔芋等新的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绿色生态为基调,产村融合的产业特色。   “四好农村路+旅游”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长青社区的“四好农村路”是该镇“公路+旅游”的典范。铺好农村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每到夏天,搭吊床、看风车、拍美景、吃美食、住民宿。   长青社区3组村民郑远洪感慨道:“公路建成后,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进出方便了,来游玩的人也多了。”   该镇还加大“农旅融合”力度,目前兴茂乐村康养旅游度假区已经初具规模,高空拓展、运动基地、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新引进的“山语涧康养旅游小镇”项目、归望云湖、长青森林公园等项目入驻,给水江带来了人气和消费市场。目前乐村片区具有观光休闲养生避暑等功能的农家乐14家,每年可接待游客近万人,带动附近村民增收。

2022-05-07

《实干出实绩》水江镇成立专项服务组推动项目发展

     ■ 记者 黎明   “尽快将土地丈量完,让大家尽早种上玉米。”近日,水江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先全、工作人员任丽娟和双河社区综合服务专干龙显兰等人,在双河社区1组为村民丈量“水改旱”的土地。   由于渝湘复线高速公路项目的施工建设,造成该社区1组部分沟渠损坏,水田蓄不了水,又无法短时间恢复,为了不误农时,需要将辖区40多户30多亩水田改为旱田。   张先全介绍,该镇因项目发展造成的“水改旱”面积有400多亩,他们必须抓紧完成丈量,让群众有更充裕的时间做好春耕春播。   今年水江镇涉及的重点项目有23个,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该镇决定,由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公路,乐村康养开发,页岩气,工业园区,农村公路建设5个专项服务组,高速高效推进相关工作。   专项服务组成立后,专人专班,跟踪服务,限时办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和促进项目发展更有针对性和服务性。   “水乐支路”是水江至乐村公路通往乐村兴茂康养旅游度假项目的主要连接路,目前已完成路基和水稳层施工,即将进行油化。为保证道路建设和通车,该镇服务人员几乎每天都要来工地查看进度,了解情况,解决纠纷;由于页岩气项目施工,兴盛社区3组的道路被压坏,影响居民出行。接到群众反映后,该镇“页岩气”办负责人代剑波迅速到场排解矛盾纠纷,将损坏的80多米道路进行硬化……   水江镇党委书记马川介绍,5个“专项服务组”既有分工又强调协作,合力破除项目发展“梗阻”,同时,该镇还挂图作战,打表推进,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分析推进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2022-04-28

水江大道双线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4月18日,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站前6标水江大道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记者 甘昊旻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4月18日,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站前6标水江大道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   水江大道双线特大桥位于水江镇,全长835.45米,桥梁全宽12.6米,线间距5米,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其中,水江大道双线特大桥连续梁上跨水江大道,长144米,合龙段长2米。   “在连续梁合龙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现浇形式,包括满堂支架浇筑、连续梁的挂篮施工以及移动模架的施工,连续梁的顺利合龙标志着水江双线特大桥的梁部结构全部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桥面辅助系和桥面系的施工,以及桥下绿化工程和防护栅栏的完善工作。”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站前6标项目部常务副经理付罗靖说,连续梁合龙后,将进入桥面施工,预计明年能完成水江双线特大桥全部工程。

2022-04-21

康养水江 生态“四宜”

    近年来,水江镇围绕“居在镇中、业在园中、游在山中、养在林中”,着力打造“交通引领先行镇、产城融合特色镇、生态康养示范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四宜”重镇。   在水江镇劳动社区的广财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菜农有的在翻地,有的在捏肥球育苗,一派忙碌的景象。   合作社负责人 周碧云:我们正在育苗的是豇豆 丝瓜和苦瓜已经育起苗了   据了解,周碧云以前是开网吧的, 由于网吧行业不景气,需要转行 。经朋友介绍,现代农业属于阳光行业,种植蔬菜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又得知劳动社区在进行国土整治,于是决定在这里种植蔬菜。   合作社负责人 周碧云:我一共流转了200对亩土地 一年的产值大概有100多万   在水江,除了周碧云外,还有双河社区3组的王安全,通过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也在荒山上种植了近千亩的花椒,发展起了花椒基地。   花椒基地负责人 王安全:我们这个基地是17年起造的 通过石漠化治理 这些农户也得到了一笔退耕还林的收入 现在的产量也越来越多 收入越来越高   花椒基地按每株0.8元的管护费承包给村民,花椒采摘季节,务工的村民达到120多人。 64岁的村民邹大全和妻子就在基地承包了4000多株花椒的管理。   村民 邹大全:原来花椒基地没来的时候 我们老两口岁数大了 就纯碎没有收入 从花椒基地来了之后 给我们搭建了平台 我们保持4000多根 平时包的活做了又做点天 (我们)两口子的话 一年有60000多的收入   目前水江镇花椒产业已达2000亩,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水江镇在农旅融合上着力谋划,在保持精品蔬菜、香菇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花椒、魔芋、花卉种植等特色品牌,形成了以绿色生态为基调,产村融合的产业特色。   在水江镇长青社区,这里海拔1300米左右,3万亩的原始林海,夏季平均气温23度,让这里成为得天独厚的生态避暑居住地。目前正在推进兴茂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山语涧康养旅游小镇项目、乐村归望云湖森林康养项目、埠吉颐养南川基地项目四个康养组团,打造集健康、旅游、养老、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康养产业聚集区,康养旅游产业成为水江经济绿色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山语涧运营负责人 吴泽洪:依托金佛山世遗丰富的自然资源 打造46万方的“山语涧”康养旅游基地 目前项目已经推出一期一组团510套5层电力花园洋房 配套设施已经完成   水江镇镇长 赵雷: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水江的 区委枢纽优势 以及资源禀赋优势 强力推进 工业提档升级 康养稳步建设 实现水江全域景城乡融合发展

2022-03-28

春满菜地育苗忙

        村民正在搓肥球育苗。 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又是一年春播忙碌时,3月10日,在水江镇劳动社区广财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几位村民正忙着制作育豇豆苗的肥球,一会儿工夫,只见成垄的土地就被小小的肥球铺满。   “搓肥球可是个技术活,首先泥巴要碾细过筛,然后在泥巴里混入适量的复合肥和有机肥,这样种子才能被肥料包裹着。”村民梁大秀说。   记者看到,肥球育苗需要村民配制营养土,在充分搅拌后,将营养土揉捏成圆团,然后像包汤圆一样,把圆团按出一个窝,将种子放入肥球中心,再团成团,铺成一垄一垄的,上面盖上薄膜,就静待种子发芽了。   “肥球育出的蔬菜苗20天后就可移栽,为夏季蔬菜早上市打下基础。”基地负责人周碧云介绍,如果采用传统撒种的方法育苗,会造成种子的大量浪费,同时,出苗的质量也不高,蔬菜肥球育苗技术的推广使用,可以实现蔬菜的早播早栽、因时播种,避开或减轻不利气候危害,实现蔬菜丰产丰收。   周碧云说,基地面积有130多亩,现在育有豇豆、丝瓜、苦瓜、一串铃南瓜等苗子,要想蔬菜早上市,还要抓紧育苗。目前,地里每天需要搓肥球的工人近20名。   近年来,水江镇因地制宜,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业主建设蔬菜基地,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2022-03-17

水江镇 防治冬春季空气污染 守护“蓝天白云”

        环卫工人在清洗街道。 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今年以来,水江镇结合实际情况,开展“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力推进守护“蓝天白云”冬春季空气污染防治。   努力守卫蓝天白云   “今年以来,我能明显感觉到洒水车和清扫车的作业面积扩大了,这少不了环卫人员的功劳!”近日,水江镇大龙社区居民赵长云感叹道。   该镇规建环保办负责人刘心毅介绍,今年以来,水江镇结合实际增加洒水和清扫面积,增大清扫冲洗面积18000平方米,每天增加作业时间1小时。   为了控制交通道路扬尘污染,水江镇严查脏车入城。在城乡接合部路口,引导布局洗车场,确保进入场镇车辆清洁。对进入城镇区域的城乡接合部道路,进行硬化或油化整治,确保车辆通行畅通,并控制扬尘。   在元旦、春节期间,加大控制生活扬尘污染的力度,广泛宣传集镇内禁止烟熏腊肉,并加大了巡查力度,对集镇集中设置的烧烤点和产生油烟的餐饮点全部暂停营业。   节日期间,水江镇严格执行《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依法查处违法燃放行为,进一步扩大烟花爆竹禁放范围,将烟花爆竹禁放范围扩大到集镇及周边村(社区)。   督促如机关食堂、水江中学食堂等大型集中食堂开展油烟净化设施清洗维护,实现达标排放。   实行“路长制”,加大集镇管理考核力度,对集镇单位、门店及居民住房实行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门前三包”。   强化空气深度治理   近日,重庆科瑞东和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内,洒水车往返作业,厂区里一片洁净。而在水江镇另一建筑工地,记者看到,一辆卡车出工地时,第一道喷淋设施启动,对车身进行冲洗,到了大门口,还要经过一道更加仔细的人工冲洗程序。   刘心毅介绍,2022年,水江镇根据工业企业特征、地理气象特点、季节变化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开展冬春季空气污染防治攻坚。   首先是控制工业粉尘污染,在重污染状态下,对水江工业企业实施限产、错峰生产。   水江镇全面提升扬尘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对施工工地的检查力度,督促不合格工地尽快整改,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对非煤矿山、石材来料加工企业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建筑施工扬尘的控制,春节期间,土石方工地非雨天停止施工作业。   对拆迁工地和建筑工地实施《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管理标准》,加大施工工地监管力度,督促工地落实控尘“十项强制性规定”。去年以来,共调查处理环保案件36件,违法建筑巡查261人次。   严抓“三散”治理   “现在大家走在工地墙外面再也不会担心踩两脚泥、沾一鼻子灰了。”近日,路过南陵大道附近一个施工工地的居民韦延洪说。透过围挡墙的豁口,行人能看见工地上的喷淋设施正在洒水抑尘。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抑制散尘,散尘是‘三散’中的一种。”刘心毅说,“三散”指的是“散乱污”企业、散煤、散尘这三大污染源,“三散”污染是目前影响水江镇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抓好了就能为完成全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水江镇在“防”字上下功夫,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通过汇总问题线索,形成问题清单,移交各相关单位并明确整改时限。将问题突出的村(社区)、部门、单位和影响恶劣、逾期未整改、整改不力的问题按程序启动镇级环保督查。   相关单位的问题整改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通过督查督办的方式对工作不力的单位组织实施约谈、专项督查,以促进问题整改。   “春耕生产不久后,村民就有烧草灰的习惯,我们正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开展禁止露天焚烧宣传教育。”刘心毅说,下一步,该镇还将根据季节变化污染物排放状况,打出“组合拳”,守护水江的“蓝天白云”。

2022-03-11

水江镇:为民办实事 “走实”又“走心”

     ■ 记者 黎明   近日,水江镇镇长赵雷与镇执法队、规建环保办工作人员经过一整晚,在解决完居民与供水站的纠纷后回到了单位。   此前,区泽禹供水公司水江供水站工作人员在巡查管线时,在劳动社区郑家湾处发现供水主管网漏水需立即抢修。但在维修过程中,居民杨某、郑某因管网维修需安装的供水设备要占用他们两家的地块,遂与维修人员发生矛盾。劳动社区工作人员在现场协调未果,随即上报至镇政府。了解情况后,赵雷同镇执法队、规建环保办工作人员一起,前往居民家中协调。   考虑到停水区域涉及水江供水站管辖范围内的居民用水,如果长期停水,将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工作人员耐心地给当事居民做思想工作,直至次日凌晨5时许,杨某、郑某才与供水站达成一致,同意设备安装。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水江镇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本单位实践活动方案,拟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清单任务75条,已完成32条、正在推进43条,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该镇建立镇域“商铺群”,通过群里收集意见,主动解决全镇范围内商铺遇到的疑难杂事。   水江集镇是片区物资集散中心,人流车流拥挤。在南涪路一侧的集贸市场,由于缺少停车位,一些卖菜的商贩和买菜的居民将三轮车、摩托车等随意停放,给本不宽敞的南涪路交通带来了影响。商家把这个情况反映到群里,该镇立即着手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规划了停车位。同时,按照城市管理标准,该镇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各村(社区)也加强了对街道、集市、店铺等各个点位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2021-10-13

《以实干出实绩》水江镇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

        水江镇农技人员指导椒农种植技术。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在水江镇,有一群扎根乡土的奋斗者,他们的名字叫“致富带头人”。如今,他们已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   近年来,水江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养产业,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从政策帮、产业扶、技术提三方面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目前已经发展“致富带头人”22人,帮助221名群众稳定就业。   政策帮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   近日,记者走进水江镇古城社区6组的宏通袁服装厂,只见十几个工人专注地在缝纫机前忙碌着。   该厂负责人袁刚曾是贫困户,2015年,他贷款办起了服装加工厂,吸纳了部分村民就业。   小小缝纫机,圆了袁刚的脱贫梦,他也成为水江镇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他说,如果资金宽裕,他还想再增加设备、扩大规模,让更多的人到厂就业。   日前,水江镇根据专项扶贫资金“致富带头人”培育项目计划,下达给宏通袁服装厂项目资金5万元。袁刚用这笔钱新购置直驱多针机、电脑双针机、电脑四线机、电脑四合扣机各1台,电脑平车6台,新购置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带动了当地14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人、残疾人3人。   据了解,水江镇利用相关政策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利用政策搭建平台,积极创建迅柯编织袋厂、宏通袁服装厂、安天下等扶贫车间3个,通过发展种植养殖、提供劳务等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在创业政策扶持方面,引导自主创业98户,发放创业补助33户26.4万元,并为4户需扩大生产经营的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万元。   产业扶   特色产业成致富“金元宝”   在水江镇宏图村6组的重庆实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村民正在收获天鹅绒红叶紫薇花。   基地负责人杨帮琴在该地承包了约3.3公顷土地,发展原生态药食同源农业种植项目,主要涉及食用玫瑰、天鹅绒红叶紫薇、药用黄菊等。该公司吸纳长期务工村民5人、季节性用工50人,帮助村民增收。   杨帮琴扎根农村、深耕产业,是水江镇着力支持和培育的“致富带头人”。她表示,下一步,将利用食用鲜花的这种特殊性,打造采摘、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近年来,水江镇积极实施“致富带头人”工程,着力激发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自力更生的斗志。他们有的团结群众、凝聚人心,以励志精神感召四里八乡;有的“凤还巢”,饮水思源、富不忘本,真心实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走进水江镇双河社区2组韦中勤的花椒基地,只见一片片花椒树碧绿葱茏,充满生机。   韦中勤原来在外务工,后来,他将双河社区2组已经石漠化的山坡承包下来,在约37公顷的“石窝地”种上了花椒苗。去年开始,合作社吸纳20多位村民就业,还带动周边村民也种起了花椒。   水江镇还在产业资金等多方面对“致富带头人”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在水果、蔬菜发展方面,目前水江镇在山水村打造了约113公顷晚熟李基地,在双河、水河、劳动、宏图等村社打造了133公顷蔬菜基地。   养殖方面,该镇发展养猪大户20户,生猪存栏1.5万余头,年出栏3万余头;发展养牛大户10户,存栏600余头;发展养羊大户13户,存栏1300头;发展养蜂大户30户,养殖中蜂2000余群。   技术提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政府送了我10箱中蜂和20个蜂箱,还让我参加区里组织的中蜂养殖培训并实地观摩学习。我学到了中蜂养殖技术,现在养蜂50多箱,年收入可达8万元。”水江镇山水村1组村民梁正焱感慨地说。   随着梁正焱养蜂技术的提高、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周边许多养蜂人开始找到他,让其帮忙解决养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指导养蜂技术。梁正焱耐心细致的指导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水江镇各部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成功举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巾帼科技示范基地”骨干培训班,各类“致富带头人”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此外,该镇通过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对有创业意愿农户进行针对性培训,采取对产业发展、产品销售跟踪技术指导等方式,突破农户创业没思路、发展缺技术、销售无门路的产业发展瓶颈,让农户无后顾之忧。在政府的引导下,目前该镇已培育“致富带头人”项目8个,带动24户村民增收。

2021-09-09

南川区普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韦中勤:“石窝地”种花椒 荒山坡圆创业梦

        韦中勤在管理花椒树。记者 黎明 摄   ■ 记 者 黎明   实习生 李苗   “今年收获了20多吨花椒,收成很不错。”近日,走进水江镇双河社区2组韦中勤的花椒基地,只见太阳下,收获时剪掉的花椒树已长出嫩枝,放眼望去,一片片花椒树碧绿葱茏,充满生机。   “这是从江津区引进的九叶青花椒,成熟后的果实颗粒饱满,麻味十足,很受市场欢迎。”韦中勤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水江镇人,韦中勤原来在外面打工,由于聪明肯干,后来自己做起了业务,成为建筑小“包工头”。2017年,他发现花椒市场一片红火,便毅然返乡创业种植花椒。   水江镇双河社区是我区受石漠化影响较重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很薄,村民称这种石漠化的土地为“石窝地”。由于这样的土地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社区便开出条件,免4年流转费,4年后每年每亩地按100元的价格流转。   韦中勤通过深入了解发现,这片地是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虽然不太适合种庄稼,却正适合种花椒,平整地面上的一亩地只能种80株花椒树,在陡坡上却能种100株。于是,他将这几片山坡承包下来,并签订了8年的土地流转协议。   种植过程中,韦中勤在土壤薄弱的地方铺泥土,在石缝里“见土插针”种花椒苗。他还请来技术人员教授管理技术,学习更好的管理技术。   “其实和传统观念不同,花椒枝条越剪越肯发,不剪才不发,这就是花椒种植新技术。”韦中勤按照新技术要求,提高剪枝强度,确保花椒结果率,每株花椒树鲜椒产量达5千克以上。   后来,韦中勤成立了南川区普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建起了烘干房,在采摘地就能烘干,保证了花椒品质。   如今,韦中勤种的花椒不但产量高、品质好,他还与一些采购商签订了购销合同,解决了销售问题。   “这些石漠化土地虽然要多花费人力物力,但只要掌握了技术,也能够种出好花椒。”尝到甜头的韦中勤说,他的花椒基地不仅解决了当地20多位村民就业,还带动周边村民也种起了花椒。   下一步,他将出售花椒苗,免费教村民种植技术,帮助更多村民种植花椒,让花椒带动更多人致富。

2021-08-26

水江镇 打通新冠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   

    在水江镇长青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给村民接种疫苗。 记者 李崎君 摄   南川网讯(记者 李崎君)8月21日上午10点过,在水江镇长青社区卫生室,青龙村监委会主任李按中又送了一批村民来接种新冠疫苗。“7点就开始接送村民来接种疫苗,现在已经五趟了。”李按中说。   在卫生室外,辉煌村综合服务专干陈琴搀扶着一位刚接种完成的老人。陈琴告诉记者,老人名叫杨友碧,已经70多岁了,家住辉煌村4组,她家离长青社区卫生室有近20千米山路,今天是特地去家里接她来接种疫苗的。“因为腿脚不方便和路程远的原因一直都没能打疫苗,感谢村委会帮忙接送,现在打完疫苗我就安心了。”杨友碧高兴地说。   原来,水江镇青龙村、辉煌村、长青社区离水江中心卫生院路程较远,为了方便村民接种疫苗,该镇特地在长青社区卫生院设置了临时接种点。而在接种之前,各村干部就下沉到每家每户,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摸排登记、排忧解惑等工作,针对高龄、残疾、孤寡老人户,村干部还会提供接送服务,并进行“保姆式”全程陪同,保证高效工作的同时,也确保人员安全。   在水江中心卫生院,前来接种的村民也依次排队等候。据了解,该镇按照德治、法治、自治“三治”齐唱的工作思路,以领导包片责任制+驻村责任制+属人属地责任制+部门归口责任制+企业单位主体责任制+公民主体责任制等六位一体,全员发动、全体协作、全力以赴,推动镇域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按照一个不落、应接尽接的要求,我们针对常住人口、旅居人口、经商务工人员、探亲就医人员等全覆盖开展查、找、宣、接等措施。”水江镇疫情防控办负责人李克勇说。截至8月20日,该镇已组织镇辖人口26783人、区外在镇居住人口13000人共39783人参与疫苗接种。

2021-08-25

新能源 新风景   

         8月18日,三泉镇风吹村风电场项目基地,一座座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组矗立在山巅。该风电场安装了10台明阳智能4.0MW风机,通过风力发电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记者 甘昊旻 实习生 吕俊男 摄

2021-08-25

紫薇花开好风景

         村民在晾晒紫薇花。        村民在基地采摘紫薇花。   8月6日,水江镇宏图村6组的天鹅绒红叶紫薇花开正艳。2016年重庆实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该地承包了约3.3公顷土地,发展原生态药食同源农业种植项目,主要涉及食用玫瑰、天鹅绒红叶紫薇、药用黄菊等。该公司吸纳长期务工村民5人、季节性用工50人,帮助村民增收。   特约通讯员 彭应忠 摄

2021-08-13

水江镇打好特色产业牌 助推乡村振兴

            水江镇劳动社区村民在种植魔芋。记者 黎明 摄        水江镇双河社区村民在给花椒树“打尖”,保证花椒的产量和质量。 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今年花椒长得好,三分之二的面积已经量产了。”6月15日,水江镇双河社区3组的国中德正全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左国木望着满山丰收在望的花椒树喜滋滋地说。   其实,像双河社区这样依托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事例,在水江镇随处可见。   近年来,该镇在“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多业”的业态上着力谋划、重点培育,在保持精品蔬菜、香菇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花椒、魔芋等特色品牌,形成了以绿色生态为基调,产村融合的产业特色。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在国中德正全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根根花椒枝条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   左国木介绍,2017年他在双河社区种植了1000亩花椒。今年,该基地的大部分花椒即将投产,预计产量5吨以上。同时,花椒基地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在花椒管理季节,基地按每株0.8元的管护费承包给村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挣钱。左国木说,下一步合作社将出售花椒树苗,免费教授村民技术,帮助更多村民发展花椒种植,形成“合作社+农户”模式,让花椒带动更多人致富。   截至目前,水江镇在双河社区、石茂村打造了2000亩花椒基地。   在水江镇的魔芋种植示范基地里,村民梁大喜正在管理魔芋,他告诉记者:“这些魔芋种子是从江津‘嫁’过来的,质量很好。魔芋种植的关键就是消毒,只有把消毒工作做扎实了,魔芋种植才能成功。”梁大喜种过魔芋,他认为现在的这个品种不换茬,产量高,更好。   据介绍,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增收,今年,由劳动社区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与江津一家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劳动社区示范种植100亩魔芋。该品种的魔芋亩产量在2.5吨至3吨之间,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水江镇农服中心主任李仕勇介绍,魔芋适合种植在海拔800至1200米左右的地方,水江镇内大多数地方都适合种植。下一步,该镇计划带动辖区17个村社打造万亩魔芋基地,并建立魔芋粗加工基地。   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香菇曾经是水江的一张名片,光是长青社区的香菇产量就占重庆市场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走生态发展的路子,水江镇主动缩小了香菇发展空间,寻找新的产业支撑。”李仕勇介绍道。   近年来,水江镇连续巩固和加强粮食生产“双万”工程,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稻10000亩、高产“双低”油菜10000亩,实施水稻高产示范片500亩、油菜示范片500亩,并打造川湘公路油菜观光带和乐村片区油菜观光带。   围绕全区产业发展重点,水江镇主动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中医药产业,常年种植白花前胡、苦参、黄精、黄连、杜仲等中药材5000余亩,今年还将新增玄参、大黄、淫羊藿等中药材种植面积500余亩。   在水果、蔬菜发展方面,目前水江镇在山水村打造了1700亩晚熟李基地,在古城社区打造了800亩车厘子基地,在山水村发展了100亩生态红心猕猴桃基地,在双河、水河、劳动、宏图等村社打造了2000亩蔬菜基地。   养殖方面,全镇发展养猪大户20户,全镇生猪存栏1.5万余头,年出栏3万余头;发展养牛大户10户,存栏600余头;发展养羊大户13户,存栏1300头;发展养蜂大户30户,养殖中蜂2000余群。   近年来,水江镇结合产业发展,强力推进石漠化治理和荒山造林等项目。到目前为止,共实施1万余亩退耕还林项目,种植了花椒、核桃、晚熟李等经果林以及水杉、柳杉、罗汉松等观赏林。   “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更新经营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含金量’。”李仕勇说,近年来,水江镇以龙献米业扩能技改为契机,积极开发水江优质大米。以科瑞东和制药厂新版GMP认证扩能技改为契机,发展水江中药材,让中药材这个“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目前,水江镇发展家庭农场63户,农业专业合作社66家,农业发展公司31家。   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该镇还加大“农旅融合”的力度,康养旅游实现新突破。   目前兴茂乐村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第一批购房即将交房入住,高空拓展、运动基地、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新引进的“山语涧康养旅游小镇”项目、归望云湖、长青森林公园等项目入驻水江,给水江带来了人气和消费市场。目前乐村片区具有观光休闲养生避暑等功能的农家乐14家,每年可接待游客近万人,带动附近村民增收。

2021-06-24

水江至乐村公路开始路面铺设

       水江至乐村公路开始路面铺设施工。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5月28日,记者在水江至乐村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大型沥青摊铺机、压路机、平地机正在加紧进行沥青铺设和路面平整,运送沥青铺装材料的卡车来往不断,工人正有序地开展作业。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现在铺设的是第一层沥青路面,每天在路面上工作的工人有十几人,目前,各环节正加紧施工,力争早日实现全线通车。   水江至乐村公路改扩建项目是我区交通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路线全长10.13公里,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为8.5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该项目工期2年,预计今年10月全面完工。建成后,能够有效提升水江至乐村的道路通行能力,促进区域内乡村的康养业、旅游业、农业等产业发展,加快助推景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2021-06-08

水江镇 “大喇叭”让党史学习“声”入人心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妄想从她身上打开缺口,破获地下党组织……”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点,水江镇17个村(社区)的“村村通”大喇叭都会准时响起,播报《每日党史》广播栏目。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水江镇利用“村村通”广播开设了《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专栏,播报如《播火——李大钊在北大红楼传播马克思主义》《吃剩下的半条皮带》《杨靖宇:坚决战斗坚贞不屈》等一系列党史故事,让群众聆听中国共产党的英勇事迹,感受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历程。   “通过广播,我知道了好多原来不知道的故事,这些革命人士是真正的英雄。”大龙社区村民金开旭说,如今,无论在家休息,还是在田间地头,只要广播响起,他都会认真收听。   据了解,乡村“大喇叭”播报的党史故事均摘选自“学习强国”平台。每天在节目最后播放红色经典歌曲,群众在耳熟能详的歌曲声中,重温革命历程、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截至目前,水江镇综合广播共播报党史专栏20多期。

2021-06-04

《以实干出实绩》水江镇:“商铺群”连民心监督服务“零距离”

     ■ 记者 黎明   “这些废纸箱,需要的就放在店里,不需要的尽快处理吧。”5月25日,负责集镇管理的工作人员刘吉来到南陵路上的一家小日杂店铺,提醒该店业主,及时将门口散乱堆放的纸箱加以处理。   “为了加强和商铺业主的沟通,我们建了一个QQ‘商铺群’,里面有上百名商铺业主,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也在群里。这个纸箱的事情就是有人在群里提出来的。”刘吉说。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水江镇根据实际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检验成果的“试金石”。建立镇域“商铺群”就是为民办实事的举措之一,通过群里收集意见,主动解决全镇范围内商铺遇到的疑难杂事,提高群众满意度。   水江集镇是片区物资集散中心,人流车流拥挤。在南涪路一侧的集贸市场,由于缺少停车位,一些卖菜的商贩和买菜的居民将三轮车、摩托车等随意停放,给本不宽敞的南涪路交通带来了影响。商家把这个情况反映到群里,该镇立即着手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规划了停车位,让道路整洁有序。   同时,按照城市管理标准,该镇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各村(社区)也加强了对街道、集市、店铺等各个点位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现在,居委会经常有人来巡视,发现问题会劝说我们及时清理、整改。群里也经常通报卫生情况,如果在群里被通报卫生没搞好,感觉没面子,现在大家都积极打扫门前卫生。”店主刘建强说。   垃圾收运员陈理华每天都开着三轮车清理垃圾,有的商铺临时产生了需要拉走的垃圾,就在“群”里告知,陈理华就会及时将垃圾清运走。该群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什么通知事项就在群里传达,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解决。   “除了进行规范化管理,‘商铺群’在管理清洁卫生、‘门前三包’上起到很大作用。”刘吉说。   此外,针对群友提出的“水江广场绿化少”“社区缺乏健身设施”的意见,水江镇通过对水江广场绿化带整修补植、在社区加装健身器材等,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2021-05-28

水江镇 水河村:今年要办四件民生实事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五四运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近日,水江镇水河村便民服务中心,水江镇党委书记郝位翔给该村党员上党课,追寻红色足迹,感怀革命精神。   党课结束后,郝位翔和该村党员座谈交流,梳理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为标准,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水河村一些道路没有路灯,到了晚上,村里漆黑一片,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安全。”水河村党总支书记郑洪平说。   考虑到村民的迫切愿望,水河村把筹划路灯安装事宜作为该村为民办实事的第一件大事。准备村集体投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在4公里的道路上安装60多盏路灯,照亮乡村道路。   除此之外,今年村里规划新修和拓宽从该村1组老南涪公路到5组连接中桥乡3.5公里的通村路,方便村民出行;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乡村美丽内涵;依靠花椒、中药材产业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2021-05-27

杨帮琴返乡创业当“花农”种出200亩花果园

 杨帮琴在晾晒食用玫瑰。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今年花期早,从4月初到现在已经采摘了很多次。”近日,水江镇宏图村6组小地名叫罗家湾的地方,重庆实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帮琴正在采摘食用玫瑰。   这两天杨帮琴格外忙碌,她白天要领着村民采摘玫瑰,闲暇时便通过微信不断发布有关玫瑰园的信息,销售玫瑰系列产品。今年50岁的杨帮琴外出打工多年,2015年返乡种玫瑰,当起了“花农”。   打工妹想种花   理由有点浪漫   “我们种植的有墨红、四季、滇红3种食用玫瑰,面积40多亩。”杨帮琴边采摘玫瑰边介绍。   1991年,刚刚20岁的杨帮琴到广东打工。和玫瑰花结缘,是因为她打工的企业是生产化妆品的,而化妆品的许多原料都是从花中提取而来。   一次机缘巧合,和她一起打工的一个云南姑娘带来了家乡生产的食用玫瑰花,用水一冲,香气扑鼻。当她第一次听说有食用玫瑰,并且能做出许多产品时,感觉开了眼界,也引发了她的思考:“何不自己找块地种玫瑰。而且在花田里劳作,再种上水果,搞自己的事业,多浪漫呀!”   不顾家人反对   流转土地开荒   “在外面待得好好的,怎么又要回农村?”当她把想回乡种花的想法说出来的时候,丈夫不能理解,也不愿意回去,于是固执的杨帮琴便独自一人返乡当“花农”。   “我不是盲目干,在种之前也特意去做了考察。”杨帮琴说,为了种好玫瑰,她专门带着老家的土样去做了化验,土壤偏酸性,适合玫瑰种植。在做好充分准备后,2015年杨帮琴返回水江,拿出多年的积蓄并申请了贷款,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开始了她的创业梦。   但创业过程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浪漫,反而充满了辛酸苦辣。   “基地完全是在荒坡上开垦出来的,光是挖机都挖了两个多月。”杨帮琴说,那段时间,她都扛着锄头和工人在地里翻耕、种苗。为更好地管护玫瑰苗,她还租住在罗家湾的一处民房,那片荒寂的山岭里常常只有她一个人孤单的身影。   玫瑰花和果树一样,都需要几年的生长期。在玫瑰花生长的3年中,每年都需要再投入,这也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花田里的玫瑰花开了,色彩斑斓、花香醉人,杨帮琴的玫瑰园呈现出勃勃生机。   公司步入正轨   憧憬美好未来   从2018年开始,杨帮琴的玫瑰园有了收益。   “食用玫瑰采摘下来8小时内必须处理,而且还不能存放到冷库保鲜。”杨帮琴表示,食用鲜花的这种特殊性使她必须打造采摘、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为此,杨帮琴成立了重庆实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了玫瑰系列产品的生产资质。   她把采摘的玫瑰加工成玫瑰花茶、玫瑰花酒、玫瑰花露等系列产品,玫瑰干花每斤300元,一瓶玫瑰花露80元。   除了食用玫瑰,基地还发展了60亩红叶紫薇花、10亩皇菊、120亩晚熟李,年收入达到16万元。   对于未来,杨帮琴有更多规划。她说,食用玫瑰集观赏、食用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在市场对玫瑰干花蕾等原料的需求很大,价格也呈上升趋势。玫瑰产业符合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产业潜力无限。“未来,我们将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玫瑰种植面积,准备办农场,办农家乐,打造乡村旅游。”杨帮琴说。

2021-05-26

水江隧道双洞掘进突破千米大关

      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南川段全长约54公里,有隧道6座、桥梁25座。其中,水江隧道全长3432米,以Ⅲ级、Ⅳ级、Ⅴ级围岩为主,是全线控制性高风险重点工程之一。目前,水江隧道双洞掘进总长度突破千米大关。   图为5月18日,工人正在隧道截面处进行挖掘工作。 记者 任前蔚 摄

2021-05-21

水江隧道打造“智慧工地”

          水江隧道在修建的同时进行喷播植草、灌木种植等一系列绿化施工,保障了路容路貌与施工进度同步推进        水江隧道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的隧道施工中率先使用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为工程施工安全、规范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水江隧道内,隧道台车设备在有序忙碌   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南川段全长约54公里,有隧道6座、桥梁25座,设白沙、黎香湖、鸣玉3个互通,设黎香湖、桥塘2个服务区,其中桥塘为开放式服务区,设河图、水江2个枢杻互通。其中,水江隧道全长3432米,以Ⅲ级、Ⅳ级、Ⅴ级围岩为主,是全线控制性高风险重点工程之一。   水江隧道的“高品质”,不仅体现在工程外观的“高颜值”,更体现在工程内在的“高质量”,从大局着眼创新管理技术、从细节入手改进施工工艺,从而打造出内实外美的高品质隧道工程。   先进技术助力施工“高效率”   去年12月,水江隧道出口双洞明洞顺利完成施工,该隧道施工进度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水江隧道出口双洞掘进长度达500米,进口双洞掘进长度达330米,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南川段的隧道工程中是进度最快的。   在水江隧道内,记者看到好几台设备在有序地忙碌。   “这台是多功能防水作业台车,主要用于隧道防水施工过程中的防水卷材、土工布自动铺设及支撑作业,实现隧道内防水板铺设自动化。”   “这个是我们的混凝土湿喷机械手,采用无线遥控器控制,遥控距离达100米,操作灵活,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在施工现场,一台由中铁四局自主设计加工制造的智能分窗浇筑二次衬砌台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传统设备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主受力构件强度高、内部作业空间大、操作方便、减少浪费等优点,不仅克服一孔灌到底浇筑导致混凝土离析、产生“人”字坡冷缝的弊端,而且减少了人工换管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操作人员,节约了浇筑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像这样的设备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还使用了很多,每一个都能发挥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施工进度,提升了施工水平。”中铁四局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巴彭段五标项目工程部副部长唐运红说。   智慧工地打造施工“高质量”   在建设施工中,隧道建设属于高风险项目,往往存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高,安全隐患多,施工规模大,施工环境复杂等重难点,因此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今年,水江隧道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的隧道施工中率先使用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以“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为新思路,推行智慧工地建设,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隧道施工智能化管控,为工程施工安全、规范提供了技术保障。   据了解,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系统、隧道安全步距监测系统、隧道语音对讲系统以及门禁管理系统。   记者在现场看到,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云平台,将数据转换到后台管理监控,在后台监控中心即可全面掌握洞内施工实时状态,达到规范施工,科学有序管理,从而实现隧道施工智能化管理。   “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提供的高效管理和安全保障,无疑是为隧道施工安全系上了一根‘保险绳’,一旦隧道内发生紧急情况,我们能够迅速作出响应。”唐运红说,目前,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已经推广运用到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的隧道建设上。   绿色隧道扮靓工地“高颜值”   水江隧道属于山岭隧道,需要穿山而过,从而达到缩短距离或避免大坡道的目的。山岭隧道在修建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对山上的绿植造成一定破坏,但是在水江隧道的施工现场除了干净整洁外,隧道口两侧随风摇曳的青草和鲜花,与传统隧道两侧的拱架护坡格外不同。   记者在隧道出口右侧的山坡上看到,右洞周围的绿植已经基本恢复,与山体原本的环境融为一体,基本看不到开挖痕迹,隧道出口左侧的大挖方路基段4级边坡已经完成了喷播植草、灌木种植等绿化施工,之后将逐渐恢复施工前树木葱茏、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点主要源于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了施工和绿植恢复同步进行。”唐运红说,在隧道两侧设置拱架护坡主要是为了防止土质滑坡等问题,但是混凝土浇筑的拱架在山坡上显得较为突兀,同步恢复绿植不仅可以起到护坡的作用,而且做到最大程度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影响、最快速度恢复生态平衡,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施工组织设计上,水江隧道始终秉持‘零开挖、零破坏’原则,在保证最少开挖量的基础上实现进洞施工;在具体施工中,严格把控施工与绿化同步的原则,在对原地面进行开挖作业后,同步进行喷播植草、灌木种植等一系列绿化施工,保障了路容路貌与施工进度同步推进,引领绿色高速公路建设。   记者 陈蕗颖/文 任前蔚/图

2021-05-13

水江镇:将党史教育“搬”到革命故事发生地

       3月19日,在水江蒿芝湾金家祠堂,志愿者给大家讲述刘邓大军解放南川的故事。记者 任前蔚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3月19日,在水江蒿芝湾金家祠堂,水江镇十七个村(社区)书记、副书记共同重温入党誓词、齐唱《我和我的祖国》、聆听刘邓大军解放南川前后那些事,上好“履新第一课”。   蒿芝湾金家祠堂是一座三层的西式洋楼,镂空窗花,瓶柱木栏,粉墙吊灯,螺旋盘梯,塑花、草、鱼、鸟于天花板,被当地人称作“蒿芝湾洋房子”,这座建筑作为革命故事发生地,见证了南川解放前后的一段重要历史。1949年11月25日,南川县城和平解放,郑重宣布“原南川县政府已与广大人民脱离关系,自此宣告终络”。解放后的南川迅速迎来新旧政权的过渡。12月5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第四支队二中队到达水江蒿芝湾金家祠堂,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川东区南川县委、南川县人民政府。   南川是解放军入渝后第一个粮食主产区,而蒿芝湾金家祠堂则作为建国初期第四区粮库,装有公粮70余万斤,由当时的冷水关保乡队固守。1950年3月12日,川黔边区土匪包围了蒿芝湾粮库,冷水关保乡队坚守三天三夜,胜利守住了公粮。   这堂特殊党史课的“课堂”就在这个极具意义的革命故事发生地,洋楼前的一块空地,一张小小的四方桌、几十张塑料凳就搭起了的临时“课堂”,“课堂”两侧的展板上展示着刘邓大军革命故事、蒿芝湾红色故事、韦奚成烈士革命故事、韦延鸿烈士革命事迹等内容。“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更好的创造明天,我们从革命先辈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就要更好的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水江镇平安建设办工作人员刘乙雨说。   看着眼前历经沧桑的蒿芝湾金家祠堂,听着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大燕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永琴很受触动。“站在革命故事发生地听这堂党史课,让我对解放南川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100年的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朱永琴说,作为一名22年党龄的党员,也是一名村社干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将始终坚持为民办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党100年走来,非常艰辛,但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从贫穷走向了富强。”石茂村党总支副书记魏安中说,他们将在村里广泛开展党史教育活动,将党的历史讲给更多的老百姓听。

2021-03-19

水江镇全力服务“两高”项目建设

          渝湘高速复线水江隧道施工现场。记者 黎明 摄        水江镇“两高办”工作人员在了解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困难。 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倾情助力重黔铁路”。日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至黔江铁路(渝湘高铁)站前6标段项目部给水江镇政府送来了一面锦旗,表达感谢。   锦旗上写的“重黔铁路”指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目前该铁路南川段控制性工程已全部动工,工程进度列全市第一。   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水江镇内建设里程有29.5公里,渝湘高速复线项目在水江镇境内里程有9.75公里,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水江镇高度重视、上下同心,千方百计优环境,全力服务“两高”项目。   抽精兵强将成立“两高办”   “去年4月以来,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渝湘高速复线项目在水江镇相继启动,由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服务项目,镇里迅速成立‘两高办’,专人专班,限时办理,高速高效推进相关工作。”水江镇副镇长潘方勇介绍说,在具体项目建设推动工作中,各种矛盾、压力和遗留问题迎面而来,水江镇涉及该项工作的全体人员着眼全局,直面矛盾,化解矛盾。   走进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徐家堡隧道出口,只见隧道内机声轰鸣,施工现场,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   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项目在水江镇境内建设里程29.5公里,途经宏图、古城、黄泥等9个村居18个农业社。渝湘高速复线项目在水江镇境内里程9.75公里,途经水河、双河二个村居5个农业社。   拆迁任务重,涉及村庄多,“两高办”挂图作战,项目建设“加速跑”   “为挽回受新冠肺炎疫情耽误的工期,按时间进度及区政府及建设单位要求,我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完成项目进场施工用地交地及工程节点控制性工程处房屋拆迁,确保项目能顺利进场并开展施工前期相关工作。”水江镇“两高办”主任韦堂刚说。   去年4月以来,中铁4局、中铁17局、中铁18局、北京局、中铁11局等项目部及所辖施工单位陆续进场,与水江镇接治项目部选址、勘深、用地、房屋拆迁、管网搬迁、施工用水电、群众大会等事项,事项多、压力大,部分工作协调难度大。   面对矛盾,水江镇强化宣传,开好听证会、院坝会、座谈会、户户协调会,深入细致讲解政策,收集群众意见,有力推动项目建设。   和谐征拆用真心破梗阻   征地拆迁是一块“硬骨头”,水江镇内,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项目里程29.5公里,需红线内征收上地609亩,拆迁房屋60户19000平方米;渝湘高速复线项目需红线内用地700余面,需拆迁房屋20余户7000平方米。   面对如此艰难的征迁工作,为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处理施工生产与村民生活之间的矛盾,去年4月以来,该镇“两高办”、拆迁办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调研,实地走访。   针对农户土地界畔不清争议较大问题,工作人员会同当事人及村社干部,实地踏勘、重新丈量、还原事实,结合相关政策,反复召开涉及争议农户院坝会,倾听心声,找准矛盾焦点,最大限度平衡大家利益。   针对部分农业社人均耕地面积过大问题,工作人员积极联系指挥部及相关区级部门,专人专班重新核实该社土地二调及三调面积,重新核实村社人口,在此基础上,多次反复宣讲政策,分人分批入户讲解,攻坚克难。   “项目征地拆迁量大,涉及村民人数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我们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耐心细致做工作。”张先全说,除了干部的的齐心协力外,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他们的配合,有力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优环境服务项目早结果   “去年10月,部分村民因为施工放炮影响日常生活,于是来与我们交涉,我们解决不下来,就联系了当地政府,他们马上前来解决了问题。”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站前6标段项目部3分副总经理张建春说。   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两高办”及时与工程施工单位协调对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加强与政法、综治、公安等单位的协调联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履行职能,消除梗阻,组织开展好建设环境专项治理行动。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方面,至目前,完成红线内交付用地609.8亩,临时用地324.1亩。18个农业社完成72份征地协议的签订,完成铁路沿线18个村社人均耕地核实工作。   渝湘高速复线项目方面,至目前,完成红线内交付用地608亩,临时用地124亩。签订红线范围内房屋拆迁协议22份,面积6732.43平方米,完成房屋拆除4户,拆除房屋面积约750平方米。   潘方勇介绍,下一步工作,水江镇将加强力量,增添措施,找准差距,抓住问题的关键节点,全力服务好高铁、高速项目,按项目进度时间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021-03-18

水江镇全力支持大项目倾情服务展风采

     ■ 记者 黎明   近年来,水江镇针对镇内工业、交通、旅游等重点项目多、体量大,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实化工作举措,强化使命担当,把服务保障重点项目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作之一。   强化征地拆迁   促进项目落地   近年来,水江镇落地项目不断,该镇助推中铝复产,吉鑫冶金、中涪南热电联产、丰威新型磁性材料钛精矿、电子气、水江至武隆输气管道等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要落地,用地保障是关键。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是项目推进的一座“大山”。为了攻克这座“大山”,该镇进行了入户大走访,主动加强与村民的沟通,破解征迁难题。   大燕社区是工业园区水江组团的主战场,征地拆迁工作量大,事情琐碎繁杂,近年来,各项目建设征地200亩,拆迁房屋15000平方米,涉及农户22户。   在每一个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大燕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朱永琴一方面与镇拆迁办联系,学习相关政策,了解工作重难点,协助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搬迁存在的问题,对他们做思想工作,使群众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最终签订协议,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奠定基础。   此外,水江镇全力保障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去年完成红线内交地1300亩、房屋拆迁近2万平方米,持续推进水江至乐村、水江至山王坪等旅游公路建设,交付项目用地400亩。   “干好征地拆迁工作,只要把村民的事当自己家的事情来办,肯花心思、肯花时间、肯用真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该镇征地拆迁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制定责任清单   助推企业发展   兴茂乐村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规划建设康养小镇、生态科普园、运动拓展基地等多业态综合配套设施,满足游客家庭旅游、亲子研学、企业拓展、养生度假、体育运动等多元需求。   记者看到一份《兴茂乐村项目责任清单》,内容包括:加快乐村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与兴茂一期项目交房同步投用;协调生态科普园及运动文化园配套设施、地块连接道路林地手续审批;按照7米宽的标准启动水白路至瓦屋基处的道路改(扩)工作;协调乐村老场镇项目土地调规……水江镇都是责任单位,上面有具体的完成时限。   目前,兴茂乐村项目建设顺利,该项目地产网签销售202套、0.82万平方米。   水江镇是页岩气开发的主要战场,全区22个钻井平台中,该镇就分布有20个平台,钻井平台涉及9个村(社区),输气管网涉及12个村(社区),牵涉上千人。   水江镇积极支持页岩气项目建设,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全面负责矛盾纠纷协调。修复损毁道路,解决了300余户1090人反映强烈的道路出行问题。   山水风电场项目场内海拔高程在1350~1650米之间,自去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水江镇派出“精兵强将”,配合工程项目部克服疫情及雨季影响,战胜场内道路山高坡陡路险难修等困难,全力做好项目进场道路、升压站、输出线路用地及矛盾纠纷协调工作。   强化矛盾协调   营造良好环境   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水江的发展,落地项目越来越多,如先锋氧化铝、博双建材、吉鑫公司、渝湘高铁等,涉及的企社矛盾就越多。该镇通过着力做好矛盾纠纷协调解决工作,助力企业生产发展。   “多亏了政府从中协调,我们和群众的矛盾才能够这么快得到解决。”由于停工时间长,中铝厂区管道内淤积了不少沉淀物,工人在处理过程中不小心把沉淀物排放到了附近鱼塘中,给村民造成了损失。得知情况后,该镇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矛盾,以最快速度解决了问题,既为村民挽回了损失,也推动了项目复产工作有序进行,受到了双方的肯定。   2020年,该镇围绕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全过程,不断强化矛盾协调工作举措,落实排查制度,深入村社、企业,全方位摸底排查。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认真制定方案,及时进行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成功处理了土地、青苗、水源、噪音、道路损坏等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矛盾纠纷,有力助推了企业发展。

2021-01-29

辉煌村李庆兰的脱贫“平凡事”

          李庆兰在喂猪。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近日,水江镇辉煌村7组村民李庆兰正在给猪喂食。“这个圈里的都是猪崽,另外个圈里的就是大猪,去年出栏了生猪10多头。”李庆兰说。   李庆兰所在的辉煌村山高坡陡,长年云雾缭绕,种植条件很差。“我和女儿住在一起,因为女儿身体不好,就靠着女婿外出打工挣点生活费,还要供两个外孙读书,日子过得很难。”李庆兰说。   2013年,李庆兰一家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也是从那时起,如何摆脱贫困成了她和女儿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因为当地种植条件差,在多方权衡后,李庆兰和女儿决定养猪。“家里能力有限,不能一开始就大规模养殖,我们决定从一只养起,再按情况逐年增加,这样慢慢滚动发展,总有出头的时候。”李庆兰说,对于养猪,她有底气,只要细心和肯下力气,就有能力养好。到2016年,李庆兰已经发展了5头生猪,并且有了一定收益。   2019年,李庆兰主动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并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修建了养殖场。同时,猪的喂养李庆兰都亲力亲为,虽然辛苦,但有收获。当年她便卖出了13头架子猪、3头大肥猪,为家里增收25000元。但李庆兰并不满足于现状,2020年,她又养殖了20头猪,还养了3头牛、5群中蜂,种植了5亩水稻和玉米、1亩黄连。   从贫困到脱贫,除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勤劳是李庆兰脱贫致富的“法宝”。李庆兰说:“自己身子骨还硬朗,多干点事情,为家里减轻负担,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