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江镇打好特色产业牌 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6-24 09:36:08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水江镇劳动社区村民在种植魔芋。记者 黎明 摄    水江镇双河社区村民在给花椒树打尖
  

  

 

 

  水江镇劳动社区村民在种植魔芋。记者 黎明 摄

  

 

  水江镇双河社区村民在给花椒树“打尖”,保证花椒的产量和质量。 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今年花椒长得好,三分之二的面积已经量产了。”6月15日,水江镇双河社区3组的国中德正全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左国木望着满山丰收在望的花椒树喜滋滋地说。

  其实,像双河社区这样依托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事例,在水江镇随处可见。

  近年来,该镇在“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多业”的业态上着力谋划、重点培育,在保持精品蔬菜、香菇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花椒、魔芋等特色品牌,形成了以绿色生态为基调,产村融合的产业特色。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在国中德正全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根根花椒枝条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

  左国木介绍,2017年他在双河社区种植了1000亩花椒。今年,该基地的大部分花椒即将投产,预计产量5吨以上。同时,花椒基地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在花椒管理季节,基地按每株0.8元的管护费承包给村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挣钱。左国木说,下一步合作社将出售花椒树苗,免费教授村民技术,帮助更多村民发展花椒种植,形成“合作社+农户”模式,让花椒带动更多人致富。

  截至目前,水江镇在双河社区、石茂村打造了2000亩花椒基地。

  在水江镇的魔芋种植示范基地里,村民梁大喜正在管理魔芋,他告诉记者:“这些魔芋种子是从江津‘嫁’过来的,质量很好。魔芋种植的关键就是消毒,只有把消毒工作做扎实了,魔芋种植才能成功。”梁大喜种过魔芋,他认为现在的这个品种不换茬,产量高,更好。

  据介绍,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增收,今年,由劳动社区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与江津一家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劳动社区示范种植100亩魔芋。该品种的魔芋亩产量在2.5吨至3吨之间,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水江镇农服中心主任李仕勇介绍,魔芋适合种植在海拔800至1200米左右的地方,水江镇内大多数地方都适合种植。下一步,该镇计划带动辖区17个村社打造万亩魔芋基地,并建立魔芋粗加工基地。

  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香菇曾经是水江的一张名片,光是长青社区的香菇产量就占重庆市场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走生态发展的路子,水江镇主动缩小了香菇发展空间,寻找新的产业支撑。”李仕勇介绍道。

  近年来,水江镇连续巩固和加强粮食生产“双万”工程,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稻10000亩、高产“双低”油菜10000亩,实施水稻高产示范片500亩、油菜示范片500亩,并打造川湘公路油菜观光带和乐村片区油菜观光带。

  围绕全区产业发展重点,水江镇主动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中医药产业,常年种植白花前胡、苦参、黄精、黄连、杜仲等中药材5000余亩,今年还将新增玄参、大黄、淫羊藿等中药材种植面积500余亩。

  在水果、蔬菜发展方面,目前水江镇在山水村打造了1700亩晚熟李基地,在古城社区打造了800亩车厘子基地,在山水村发展了100亩生态红心猕猴桃基地,在双河、水河、劳动、宏图等村社打造了2000亩蔬菜基地。

  养殖方面,全镇发展养猪大户20户,全镇生猪存栏1.5万余头,年出栏3万余头;发展养牛大户10户,存栏600余头;发展养羊大户13户,存栏1300头;发展养蜂大户30户,养殖中蜂2000余群。

  近年来,水江镇结合产业发展,强力推进石漠化治理和荒山造林等项目。到目前为止,共实施1万余亩退耕还林项目,种植了花椒、核桃、晚熟李等经果林以及水杉、柳杉、罗汉松等观赏林。

  “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更新经营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含金量’。”李仕勇说,近年来,水江镇以龙献米业扩能技改为契机,积极开发水江优质大米。以科瑞东和制药厂新版GMP认证扩能技改为契机,发展水江中药材,让中药材这个“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目前,水江镇发展家庭农场63户,农业专业合作社66家,农业发展公司31家。

  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该镇还加大“农旅融合”的力度,康养旅游实现新突破。

  目前兴茂乐村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第一批购房即将交房入住,高空拓展、运动基地、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新引进的“山语涧康养旅游小镇”项目、归望云湖、长青森林公园等项目入驻水江,给水江带来了人气和消费市场。目前乐村片区具有观光休闲养生避暑等功能的农家乐14家,每年可接待游客近万人,带动附近村民增收。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