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渡镇方竹村:冰雪“热”让乡村“冬闲”变冬忙

12月15日的一场初雪,让家住头渡镇方竹村2组的陆远坤忙碌起来。他正为自家经营的民宿操办着相关事宜,为周末的到来做足了准备。  其实准备早在11月就开始了。陆远坤经营着一家名叫“云端·听竹里”的民宿酒店,离“南国雪原”金佛山南大门不到1公里,每年下雪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以前我们都觉得住在高山上还下雪不方便。后来很多人来这里耍,我也不知道这会是个挣钱的‘资源’。”很多年前,陆远坤亲戚家开办了农家乐,生意很好,时常有游客到家里来询问能否吃饭。这让冬日无事的他有了开个农家乐的想法。于是,他在家中拼凑出两三张桌子,开办起了能吃点农家饭的农家乐。  经过几年的积累,陆远坤决心把农家乐提档升级。2021年,他把农家乐打造成了民宿酒店,能同时接待40人就餐、20人住宿。“上周末下雪,我们这里都爆满了,生意很好!”如今,陆远坤的民宿已颇具规模,每年冰雪季能够营收二十万元左右。  随着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的热度持续走高,来这里的游客不断增多,村里越来越多人看中了这份冬日里的营生。“以前冬天大家都闲着,现在冬天就盼着下雪挣钱!”方竹村党总支书记张承华介绍,如今的方竹村已开办餐馆、旅店32家,有民宿床位600余张,带动了1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现在我们村里,夏天和冬天都一样‘热’。如今游客能从南大门自驾上金佛山了,一定会让今年生意更好!”陆远坤说。  数据显示,12月16日~17日周末两日,金佛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大金佛山周边高海拔乡村也享受到了“冰雪红利”。很多像方竹村一样的高海拔乡村在服务“冰雪经济”发展中发生着变化。 记者 邓的

2023-12-25

头渡镇稳步推进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

   记者 邓的  9月,开车沿着金山湖岸的公路朝头渡镇驶去,崔巍壮丽的金佛山下,金山湖波光粼粼,路边成千上万的花朵艳丽绽放,如此景致,让人感受到了高海拔地区的凉爽,更感受到了头渡镇的美丽。  2021年12月,头渡镇被纳入全市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范围,该镇以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场镇功能、提升场镇品质、提升管理水平为抓手,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优风貌、三年强功能、四年厚文化”的“分步走”思路,打造市级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经过近两年建设,该镇各方面品质得到提升,“颜值”越来越高。  坚持规划以人为本  每天早上,头渡镇村民张秀和邻居都会约着去该镇农贸市场旁的集镇交叉路口边坡的小公园走走,这里依山而建,平坦的人行步道旁种满了鲜花,大家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边拉拉家常,锻炼身体,很是惬意。她说:“听说城里有‘口袋公园’,这也是我们的‘口袋公园’。”  别看这里这么漂亮,以前可不是这样。过去,头渡镇农贸市场周边地块都是闲置地,部分商户在此无序摆摊,地面板结严重,环境较差。而集镇交叉路口原为边坡闲置地,周边居民圈地开荒种菜,卫生环境较差,用“雨天泥土满地,晴天尘土满天”来形容毫不夸张。  “这里要是修个公园多好,大家也能有个消遣的地方。”在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的意见收集院坝会上,村民把想整治改建这里的愿望告诉了党委政府。  “建什么,怎么建,在我们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初期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在全镇每个村社都召开了院坝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头渡镇人大主席朱光书介绍,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在谋划建设阶段,从群众反映较多的集镇环境脏乱、功能缺失、特色不明等问题着手,针对性谋划本年度建设内容。  现在,这里两块相连的闲置地一起整治好了,建设了180米步游道、1个儿童活动乐园、1个景观休闲亭、1个儿童室外活动场地,植树造绿3500平方米,原来脏乱差的闲置地焕然一新,成为了儿童游乐,群众和游客休闲打卡、观湖赏景之地。  立足实际整治环境  头渡镇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金佛山、金山湖、飞拉达攀岩、前星峡谷等热门旅游景点,也是绳命国际绳索救援大赛、金佛山半程马拉松等大型赛事举办地。  为此,在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过程中,该镇立足实际,深化烛台峰、集镇入口整治,增设停车位、垃圾桶、太阳能路灯等市政设施,统一店招店牌等立面环境,布设花箱小品等景观。  如碧玉般清秀夺目的金山湖旁,青山掩映,盛开的格桑花娇艳、生动,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画。可过去头渡镇金山湖公路沿线多为乱石和小土丘,游客逗留乱停车等情况屡见不鲜,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观景效果。于是,头渡镇对金山湖公路沿线共5公里路段进行整治,新增停车位40余个,沿线种植格桑花、百叶菊等花草植物。  集镇出入口建设也为头渡镇增添亮色,过去,该镇集镇入口是一片荒地,周边环境较差,经综合整治建设,现该处已成为外来游客观金山湖、望柏枝山的观景台,也成为了当地群众茶余饭后的休闲地。  集镇出口面对烛台峰,此处众多摄影爱好者、画家、游客慕名来游。经综合整治,这里环境得以提升,方便了群众和游客停车、打卡、休闲。  完善功能规范秩序  随着“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的持续走红,头渡镇作为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在此次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过程中积极完善功能、规范秩序。  过去,头渡镇集镇公厕、停车、照明等功能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需要。  在此次项目建设中,该镇对集镇现有7个公厕进行维修,对部分功能设施改造升级,新建1个公共厕所;对集镇停车场改造提升,增设154个停车位,油化路面4200平方米;对集镇A区照明提升改造,增设92盏太阳能路灯、35盏太阳能庭院灯、20盏太阳能草坪灯。  不仅如此,头渡对集镇金山湖沿线339块店招店牌统一风貌,增设商业外摆花箱、小品等,主干道沿线商业秩序得以进一步规范,商业氛围得以进一步提升。对道路沿线行道树进行了更换、移栽。在集镇内增设120个两分类垃圾收集桶、20个四分类垃圾收集箱等环卫设施,全面对场镇内垃圾进行清运,安装未开发地块的安全文明围挡等;拆除沿街道路两侧违规设置、影响容貌及安全的户外广告和招牌,以及各类违法建筑。  据了解,头渡镇以美丽宜居示范乡镇项目建设为依托,同步推进“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市级园林城镇创建”、集镇旅游等系列建设,统筹推进集镇发展。今年4月,头渡镇已高分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市级评估。

2023-09-25

柏枝村被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近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公布了2022年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名单,我区头渡镇柏枝村被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其产业为中蜂。  据了解,“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柏枝村位于金佛山南坡,这里地处山区,山场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暖潮湿,空气纯净,又有野黄柏花等丰富的蜜源,具有养殖中蜂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  柏枝村党支部书记张春会介绍,该村村民有养殖蜜蜂的传统,近年来,柏枝村的蜂农在技术上得到了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大力支持,该村珙桐林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蜂场也被列为“十三五”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的示范蜂场。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如今柏枝村已经有养蜂大户16户,带动64户农户养蜂,养殖规模达到1800群,产值90余万元。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不论是中蜂规模,还是蜂蜜品质都有了提高。  据区养蜂协会会长唐洪介绍,蜂业是我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头戏。近年来,我区中蜂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区养蜂协会目前有会员195人,协会会员养蜂规模达3万余群,每年可提供种蜂群约28000余群。  唐洪说,柏枝村被认定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将对我区中蜂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未来协会将利用“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效应,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行业标准,提高蜂蜜品质,打响南川蜂蜜的名气,形成南川蜂蜜自有品牌。

2023-03-23

头渡镇启动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作

     南川网讯(记者 邓的)近日,头渡镇召开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作。   国家卫生乡镇是我国城镇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是展示城镇实力和形象的靓丽名片。   据了解,此次创建分为宣传动员、集中创卫、申报、查漏补缺、迎接验收阶段。该镇成立了创建国家卫生乡镇领导小组,由镇长负责统筹指挥全镇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在建环办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创卫工作开展;各有关单位、职能部门和各村要根据责任分工,落实人员,负责创卫各项工作的开展。   接下来,该镇将根据全国爱卫会《国家卫生乡镇标准》(2021版)的要求,结合该镇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的工作需要,创建工作将围绕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生态环境、重点场所卫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疾病防控与医疗卫生服务等7个版块开展工作。

2022-05-07

头渡镇推动基层治理从“分而治之”向“联动联处”转变

  南川网讯(记者 邓的 通讯员 李毅)“有什么事情需要调解的,需要跑城里法院、司法局的,有什么政策需要咨询的,只要到这里,都能讨到公道,弄个明白。”近日,来到头渡镇综治中心,提起镇里的治理环境,在这里办事的村民都把“安稳”挂在了嘴边。近年来,头渡镇把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战平台”、平安建设的“坚实底座”、便民利民的“服务窗口”,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走出一条镇域治理有效的特色路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综治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台。在头渡镇综治中心,设置有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受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公益诉讼线索受理、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法律咨询等6个受理窗口,建立了矛盾纠纷综合调处中心,内含区法学会会员工作室,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一站式”调处服务,设立有平安稳定分析研判室,开展研判分析、调度指挥,是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平台。  该中心由镇党委书记、专职副书记和政法委员分别任综治中心主任、副主任。采取平安办、信访办常驻,派出所、司法所、妇联等与群众诉求反映密切的镇级部门轮驻,“一镇一法官”、驻镇检察官及区级调解专家随叫随驻等三种入驻方式,整合专业化人力资源。此外,该中心强化触角延伸,吸纳村社干部、优秀党员、乡贤名士等全镇精英力量为29个网格配齐配强网格员,推行党员与网格员联户、党建网格与平安网格融合的创新格局,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乡村最末端。  柏枝村村民周祥就是其中一员,自从担任网格员后,不论晴天雨天,还是清晨傍晚,根据村里情况,他不定期入户,及时掌握群众生活情况,同时将民法典宣传册带到农户家中,让每家每户知法懂法,提高群众法治意识。  “我们主张小事不出村,乡亲邻里之间如果发生什么矛盾纠纷,基本上网格员入户协调就能解决,比较复杂的到综治中心就能调解,在基层就能解决问题。”头渡镇党委书记、综治中心主任晏清云介绍。  今年3月,村民罗某两兄妹因父亲赡养问题、分户问题及两家房屋之间的灶炕的使用问题发生争议,向综治中心申请了调解。经过司法调解员、法律顾问、派出所民警等人用不同的案例分别给兄妹二人做了大量劝解,同时告知如果不能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还将遭受法律的惩处等,最终兄妹俩达成一致意见,矛盾得到化解。  可见,头渡镇综治中心实行的是“中心摇铃,部门报到”,可以调动派出所、司法所等政法力量,整合民政、林业等部门力量,发挥村居网格优势,开展法规宣传、推动依法治理,优先诉前调解、推动诉源治理,加强人文关怀、推动疏导稳控,形成优势互补、力量统筹、集中发力、及时化解的联动机制。  数据显示,2021年,头渡镇综治中心召开联合调度会议79场次,开展联合执法31次,联合处置纠纷24件,做到第一时间“一揽子”化解,防止矛盾外溢上行。与此同时,该中心及时调整充实镇、村、社三级调解组织,现有调解员14名,落实定期排查、研判制度,排查纠纷64件,预防了一批隐患。定期开展平安建设专题调研,梳理分析近年来人民调解案件、涉头渡镇诉讼主要纠纷类型,针对性开展矛盾纠纷主动发现、预测预警能力和调解技能培训;组建重点项目纠纷化解突击队,建立领导包案机制,聚力聚智解难题化积案;对疑难复杂或专业性行业性问题提请区级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增援。调解成功化解率达100%,切实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头渡镇综治中心与移动公司合作安装视频监控171个,与电信公司合作安装视频监控144个,加大了联网运用水平,提升镇、村、社三级联防联控安全风险隐患防治能力。同时,将法院易诉易解系统、信访办网上信访系统和司法局人民调解案件审核系统、刑满释放人员管理系统延伸到镇综治中心,分社组建微信群,及时收集并处理相关信息,实现了“地上网格与云上智慧”的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传递速度和处置效率。  据了解,我区将以头渡镇综治中心作为试点,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形成纵横贯通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2022-04-18

湖畔公路建设忙

        3月19日,头渡镇玉台村,建设中的金山湖滨湖公路正抓住晴好天气施工。目前,头渡镇正加快推动金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金山湖滨湖公路、南坡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头渡旅游知名度,形成“春赏花、夏纳凉、秋采笋、冬玩雪”的四季旅游、全域旅游新局面。特约通讯员 胡波 摄

2022-03-25

头渡镇前星村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头渡镇前星村村民黄行禄在管护新建花台的花草。(9月27日摄) 资料图片   南川网讯(记者 李崎君)近日,记者在头渡镇前星村看到,有的村民正聘请工人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改造翻修。   “这是统一设计的,保留了原来的风貌,没有做大的改动,但是在房前屋后的一些小角落,我们也进行了统一整治,这样让每个地方都能达到干净整洁。”前星村党总支书记任小强说,前星村自然资源丰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村里开始探索围绕乡村旅游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而第一步就是环境的改善。   青瓦白墙、小院露台、依山傍水……走进前星村2组村民黄行禄的院坝,眼前的农家小院让人眼前一亮。“之前就是泥巴院坝,坑坑洼洼的,硬化后比之前舒服得多。”黄行禄说,院坝硬化后,他把院坝围起来做了花台,现在也种上了花草,生活环境简直大变样。   黄行禄家居住环境的改变只是该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角。据了解,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今年5月开始启动,计划在12月全部覆盖完。“每到夏天,前来避暑乘凉的游客很多,为了给游客更好的游玩体验以及提升村民的居住环境,我们正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任小强说,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他们一方面做好环境卫生的整治,另一方面重点对农村的老旧房屋进行了整改。   为了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前星村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围绕整村提档升级,前星村还规划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开展公路桥改扩建、增设人饮水池和管道、新建生态停车场及观景台等旅游配套设施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1-11-09

头渡镇柏枝村笋农张家兵:把深山美食销往全国各地

     ■ 记者 梁向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金佛山,勤劳的笋农们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增收致富,更是发挥他们的智慧,扩大金佛山方竹笋的销量,笋农张家兵就是其中之一。他坚持品质、诚信经营,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把金佛山方竹笋销往全国各地。   线上销售 把金佛山方竹笋销往全国各地   “这些年,我坚持做品质,收获客人好评,线上订单一年比一年多,三年来,订单总量达到4000单。”10月27日,在西街佳苑的金佛山方竹笋门店,张家兵正精心打包方竹笋,给远方的客人邮寄。   订单来自北京。张家兵介绍,这位客人是他的老顾客了,在北京开火锅店,最开始购买他的方竹笋时,这位客人曾要求他在产品里附上检测报告,并只购买了20斤去试试,但过了不到5天,客人反馈方竹笋品质好、味道好,于是又发来了订单,后来长期购买,成了他的老顾客。   说起经营线上商店的经历,张家兵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早些年,方竹笋价格低、销量不高,他和大多数笋农一样,面临“有笋卖不出”的困境。那时候他看到网上销售火爆,于是萌生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金佛山方竹笋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立即在电商平台上开了“金佛山特产店”,主要销售干笋。为了经营好线上平台,他坚持做最好的方竹笋。   “如果要想销量好,需要积累客人的好评。”张家兵说,刚开始购买的客人反馈不知道怎么加工、担心方竹笋品质,线上平台销量一直不高。为此,他每发一个订单,都会用心装上亲手制作的便贴,上面注明食用和储存方法,并留下了他的联系电话、二维码,方便客人联系。同时,他把笋子进行分类,最大最好的笋子为大根,稍微小一些的为中根,价格上也区分开,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慢慢地,客人好评增多,销量也好了起来。   经过几年的用心经营,他的线上平台累计订单已达4000单,方竹笋销往北京、福建、山东、广州等全国26个省市,年销售1000公斤。   勤劳肯干 把最好的方竹笋搬到餐桌   张家兵承包的笋林位于海拔2200多米的柏枝山,那里土壤土质呈碱性、通透性好,十分适合方竹笋生长。来自柏枝山的方竹笋是方竹笋中的佳品,笋子个头大,十分厚实。   而这些笋子,来得并不容易。从头渡集镇开车到柏枝山脚下,还要再步行约50分钟的山路,才能到达张家兵承包的方竹林。受交通条件限制,方竹笋的运送全靠工人肩挑背扛。   每年的采笋时节,方竹笋发笋快,要在短时间内采到最鲜嫩的方竹笋,张家兵和10多个工人住进山里,不管天晴下雨,每天一早进林采笋,中午采回来分捡后背出山林,每天只能运送500公斤笋子出山。   他的方竹林面积约20公顷,刚承包时,竹林老化、发笋少,年产量只有约1吨。通过这些年的精心管护,竹林逐年年轻化,发笋也逐年增加,目前年产量达到20吨。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扶持方竹笋产业发展,改扩建从头渡集镇到柏枝山脚的公路,笋农们上山的路好走了,距离也缩短了。金佛山方竹笋得到全市‘双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和央视《魅力中国城》的宣传推介,知名度更高了。”张家兵说,他今年专门购买了一辆皮卡车,用来运输方竹笋。张家兵在城区开了金佛山方竹笋特产门店,门店里除了有方竹笋,还有蜂蜜、竹荪、茶树菇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金佛山美食。   “只要坚持做优品质,一定会有销路,我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扩大我们的销量,让金佛山方竹笋走出大山,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张家兵说。

2021-11-02

头渡镇方竹村:污水处理站本月投用

        工作人员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日常检查。 记者 李崎君 摄   南川网讯(记者 李崎君)10月8日,记者在头渡镇方竹村2组看到,新建的污水处理站已经完成,本月投入使用。   据了解,在修建污水处理站以前,该组是利用一个较大的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方竹村也成了游客避暑纳凉赏景的好去处,该组目前已有两家农家乐营业,后续还有十余家农家乐开门营业。随着游客的增多,方竹村污水处理能力逐渐跟不上,为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水平,头渡镇在村民开办农家乐较为集中的地方修建一个污水处理站。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了方竹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助力乡村振兴。”头渡镇规划建设管理环保办公室负责人郝禄伟表示,该污水处理站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可达50吨,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集中收集,全部纳入一体化污水处理机房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供村民灌溉使用,实现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021-10-14

头渡镇:修路有“绝招” 群众说了算

     ■ 记者 邓的   数据显示,仅三年时间,头渡镇农村公路46.7千米中,已改扩建公路5条17.3千米,硬化公路25条33.44千米,道路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全镇道路建设步入了新起点,也让头渡练就不一样的修路“绝招”。   修路:群众来做主   “方竹笋背下山都要一上午,不修路没出路!”“家里老年人好多年没赶过场了!”……三年来,按照“一事一议”制度,头渡镇召开社员会专题研究公路改扩建事宜20多次,涉及群众近720户、3200多人。该镇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耐心引导群众参与,让群众真正掌握主动权,决定“公路修不修,怎么修”。   “‘要致富先修路’已经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大家都迫切地希望参与其中。”该镇党委书记晏清云介绍,在制定全镇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时,该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各个农业社,挨家挨户收集群众反映的道路交通建设意见,让群众把他们迫切希望修建的道路、怎样修的问题都提出来,再综合考虑项目实施总体价值,由党委会集体决定。通过这样的方式,项目实施起来一方面最贴近老百姓需求,另一方面项目实施中群众支持力度大、矛盾少。   建设:群众来管理   看到村里的路越来越好,头渡镇前星村村民杨仕娥打心眼里骄傲,修路时,她可是村民们选出来的“监督员”。   在头渡镇农村道路建设中,该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采取群众监管的形式,在道路建设施工中,建立了独特的四条管理规则。   晏清云介绍,一是由镇政府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对施工现场和搅拌场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二是成立检查小组,每500米做一次阶段性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500米的路段施工,每次阶段性检查都形成书面检查意见,存档备查。三是村委会将施工路段划分为多个质量监督责任段并落实专人负责,以调动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四是由村民自己选取有参与意识、信得过、善于管理的群众代表组成“5人管理小组”,负责公路修建日常事务,并及时动态地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做到修建过程的自主管理,保障道路建设质量。   杨仕娥说:“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次检测,每一分钱怎么用的都清清楚楚、完完整整,能给每个村民交代!”   养护:群众来参与   “现在的头渡这么漂亮,路也越修越好,来这里耍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靠山靠水吃旅游饭,所以我们更要爱护公路!”9月5日,头渡镇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宣传爱护道路知识。   在头渡镇,为了更好地养护道路,该镇利用赶场天,通过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培养群众“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人有责”的意识,宣传车每天不间断地宣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定,动员群众参与。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养”,头渡镇在建好农村公路的同时注重农村道路的维护养护。   该镇同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道路养护管理办法、公路管养办法,并对考核及奖惩措施做了规定。积极落实养护专职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定路段、定标准、定工作队,为全镇所有路段都配置了镇、村级公路养护专职人员。同时,凡每次召开村社干部会,都要求村社干部要提高爱路护路意识,加强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公路设施管理。

2021-09-17

头渡镇柏枝村养蜂人唐洪:“蜂”生水起酿出“致富蜜”

       唐洪在查看蜜蜂产蜜情况。 记者 李崎君 摄   ■ 记者 李崎君   唐洪,返乡创业养殖中蜂,通过书中学到的宝贵经验,慢慢地学会了如何选取具有耐寒、高产、强群、抗病力强等特质的优良蜂种,掌握了饲养管理技术、人工育王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控技术和绿色蜂产品生产等技术,这不但让他的产业逐渐有了起色,也坚定了他在家乡创业的信心。   养蜂开拓创业路   近日,在头渡镇柏枝村4组,唐洪正在蜂场取蜜,他小心翼翼地把蜂脾放进桶内,由慢到快摇动。“每年只取一次蜜,所以蜂蜜的品质非常好,黏稠度非常高。”对于蜂蜜的品质,他颇为自信。   别看唐洪现在对于选何种蜂、如何养蜂、何时取蜜的整个过程一清二楚,甚至看一眼巢脾就能知道这一箱蜂蜜的产量,殊不知,他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花了十余年。   唐洪说,遇到困难他没有想过放弃,他想的是查原因、解决问题,所以他到处寻找、翻阅了很多关于中蜂养殖的书籍,总算解决了病蜂的问题。   2013年,头渡镇政府组织蜂农外出学习,唐洪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不仅抓住了有限的时间了解到了相关的养殖技术,他还通过培训结识到更多的养蜂人和养蜂专家。培训回来后,唐洪还常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和同行相互探讨养蜂技术,向专家询问相关知识。   经过多年的发展,加之掌握了养殖技术,如今唐洪的收入已经不仅仅依靠卖蜜,他还培育蜂种增收,仅2020年,他就出售了400余群蜂种。   热心助邻传善意   养蜂十多年,唐洪也成了集理论实践于一身的“专家”,除了照料自家的蜂场,唐洪还不忘关心邻里养蜂人的情况。   “今年的蜜怎么样,一箱能收多少斤?”“不太理想,可能只有5斤左右。”在得知同村蜂农李兴海收成较低后,唐洪立即去了李兴海的蜂场。   “巢脾间距要稍微加大一些,太小了有蜜都会流出去,肯定就会影响产量。”在查看蜂箱的过程中,唐洪发现,李兴海蜂箱中的巢脾间距小了,会影响蜂蜜的浓度和产量,当即给了他一些设置巢脾间距、分蜂和清脾的建议。   李兴海养蜂已有6年。曾经他的中蜂患了囊状幼虫病,李兴海一度想放弃养蜂,唐洪知道后,给他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还帮他剔除了病蜂,留下了最后一群“独苗”。依靠这群“独苗”,现在李兴海已经有了30多群中蜂,仅靠蜂蜜就能增收2万元左右。“当初要不是唐洪帮我,我已经没有养殖中蜂了,是他帮我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李兴海说。   行业思考展未来   在唐洪家旁边,一栋新建的楼房主体已经完工。“传统的包装技术已经落后了,费时费力不说,还没有那么卫生。”唐洪说,明年他打算引进一条从过滤、洗瓶、烘干到完成包装的生产加工线,这样不仅能节约人工成本,还能让产业更加标准化。   唐洪深知,抱团发展才能共同致富,如今他发起成立的珙桐林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已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64户。规模化以后,他更加注重加强中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市场销售等培训,同时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也为社员提供咨询服务、进行技术交流,提高蜜蜂养殖品质和产量。   除了合作社发展,在担任区养蜂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后,针对蜂蜜品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唐洪希望未来能够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行业标准,提高蜂蜜品质,通过养蜂人的共同努力,打响南川蜂蜜的名气,形成南川蜂蜜自有品牌。

2021-09-16

头渡镇笋农高强:勤劳肯干护林增收

     高强正在分装毛壳笋。 记者 梁向红 摄   ■ 记者 梁向红   “高大哥,今天还有笋子吗?”“有,我一会儿给你打包送过去。”8月20日,头渡镇方竹村笋农高强放下电话,马不停蹄地把一袋袋笋子运出竹林。   “我们10多个工人从8月10日就到竹林采笋,每天要采上千斤笋子。”高强说。   眼下金佛山方竹林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笋农们为了采收到最鲜嫩的方竹笋,会早早地来到竹林里的笋棚,吃住都在其中。   高强承包的方竹林位于金佛山海拔2000米的白鸡坪,面积有20公顷,预计今年能够采收鲜笋25吨。   13年前,高强把这片方竹林承包下来,为了建笋棚,他和家人肩挑背扛把材料运进竹林里。笋棚建成后,缺电缺水,他们自己挖水池、装水管,解决用水难题;安装太阳能电灯解决临时用电,协调最近的电厂搭电线上山,解决用电问题。到采笋季,在笋棚一住就是两个多月,条件十分艰苦。   在高强看来,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最让他忧心的还是笋林因老化导致产量不高。“前几年在笋棚上投入的精力过多,对方竹林的管护少了,导致方竹笋产量不高,12千克鲜笋能够烤1千克干笋,一年只能收获500多千克干笋。”高强说。   为了提高笋子的产量,他按照科学的管护技术开展方竹林抚育。“采笋前做好垫林抚育,才能保证多发笋,提高笋子产量。在区林业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总结了一条垫林的方法,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老留嫩、砍坏留好,采笋时留蓄母竹。”高强说。   经过年复一年的精心管护,方竹林逐渐“年轻化”,每年的出笋量逐渐提高,质量和口感也更好。令高强更欣喜的是,近年来,金佛山方竹笋通过全市“双晒”和央视《魅力中国城》等平台的宣传推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方竹笋卖得越来越好。高强还成了村里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每年带动10多个农户采笋增收。   “这几年鲜笋数量和质量都好了,交通也方便了,鲜笋的价格相应提高,每年我的方竹笋都供不应求。去年,我又在柏枝山承包了一片方竹林,用来制作干笋,收益很可观。”高强说。   从最初的困境,到现在的致富带头人,高强说,方竹林更需要人们的保护,只有通过以林养林、精心管护,才能获得丰收。

2021-08-31

金山湖畔头渡美

            5月25日航拍的头渡新集镇。群山环绕的头渡新集镇是一个宁静朴实的地方,红白相间的居民楼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街道穿插其中,在这儿静赏山水之美,实为人生的一大享受。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完整视频。记者 汪新 摄

2021-05-27

头渡镇“党史夜校”开班

     南川网讯(记者 邓的)4月2日,头渡镇“党史夜校”开班,每周一堂的“党史夜校”将成为该镇党史学习教育的集中学习时间。   “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头渡镇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形式,开办‘党史夜校’进行学习,以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进行,并将学习扩大到每一个机关干部,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取得实效。”该镇党委书记晏清云介绍。   该镇制定“党史夜校”学习方案、学习计划,要求该镇党员每天通过“学习强国”“南川发布”进行自主学习,将不定时抽查“南川发布”中“今日打卡学习”的练习题答题情况;每周机关、村社干部指定一天开展夜校集中学习。每个党员将轮流制作课件进行领学、讲解,或邀请专家学者、老党员、优秀共产党员上专题党课,增强每一位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和决心。   “头渡地处偏远乡镇,大部分工作日大家都没有回家,夜校学习还能丰富我们职工的业余生活。”晏清云说,他们还将组织大家集中观看革命题材电影,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据了解,进行形式丰富的学习后,该镇党员干部还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交流研讨,分享学习体会和学习心得,坚持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村社工作的动力,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为推动头渡镇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