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王坪镇庙坝村进村道路改造升级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挖掘机轰鸣,运土大卡车穿梭,4月22日,山王坪镇庙坝村的进村道路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该工程全长3.96公里,将原有的狭窄水泥路拓宽为更加宽敞的柏油路,以改善当地交通状况。  施工方现场负责人梁旺介绍,此次改造工程对原有道路进行了大幅提升,改造后路面宽度将增加至7.5米,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同时,针对原有道路弯道多、坡度大的问题,施工方采取了裁弯取直的方式,使道路更加平直,改造后的坡度也将控制在16%以内,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庙坝村海拔1350米,地处三山夹两谷的“Y”字地形,自然环境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避暑。近年来,当地村民还发展了黄连、蜂蜜等特色产业。然而,庙坝村的发展也因为道路问题让村民们守着绿色宝库却难致富。  山王坪镇副镇长王勇表示,庙坝村道路改造是全区“四好公路”建设的一部分,完工后,将直接方便周边1000多人的出行,为庙坝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将促进当地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进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2024-04-25

旅游饭越吃越香 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近日,山王坪镇龙泉村村民刘志中一家充满了欢声笑语,他开的“廊桥人家”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这一切,得益于我区开发建设山王坪片区文旅康养项目的富民春风,吹进了寻常百姓家。  刘志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前些年,为了照顾家中患病的母亲,他不再外出务工,而是在家务农,偶尔在附近打点零工,收入不多,一家人生活拮据。  2022年,我区建设水鱼路,改变了公路沿线群众的生活,刘志中一家就是生动的例子。刘志中原来的家位于水鱼路规划线路上,是单排面的两层楼房,离公路有一段距离。为支持项目建设,刘志中一家积极配合拆迁工作,一点没耽误项目进度。  水鱼路竣工后,刘志中在公路边重建了一栋4个排面的两层楼房,刚好位于鱼泉到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的路口旁,距离公园仅8公里。每天望着门口来往的车辆,刘志中感觉生活比以前多了些生机。  山王坪镇政府工作人员为了帮助刘志中一家增加收入,建议刘志中借助交通、环境等优势,把自家打造成特色农家乐,吃旅游饭、挣旅游钱。刘志中高兴地说:“要得,要得!”于是在镇村的帮助下,刘志中的农家乐很快办齐了相关证照,于去年夏天正式对外营业。  刘志中的家门口就是鱼泉河,旁边有一座古老的廊桥,刘志中给自家农家乐取名廊桥人家。这里既可以吃农家饭菜、体验乡情乡趣,又能住宿,可就是没多少生意。  刘志中的女儿刘佳在网上浏览后发现,不少外地人对山王坪旅游特别感兴趣,但苦于缺少吃住玩等信息,刘佳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她用好山王坪旅游这张名片,在多个网络平台制作发布了一系列的旅游攻略,也给自家农家乐做了宣传。  父亲搞经营,女儿做宣传,这样的搭档很快就见到了效果。“去年夏天,每个周末都是满客,6个床位都不够住。以前我们从来没想到自己也能吃上旅游饭。”刘志中说。  去年9月,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生态石林景区全新亮相,到山王坪旅游的人比以前更多了,刘志中的农家乐自然也跟着热闹起来。  “现在区里正整体推进山王坪片区开发,打造康养首选地,我们这些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也得到了很好的带动。以前家里种的农产品都是自己食用,现在一部分会被游客买走,辣椒、土豆、红苕粉、蜂蜜、腊肉等都很畅销。”面对一天一天越来越好的生活,刘志中充满了感慨,也对明天充满了憧憬。 通讯员 陈放平

2024-02-27

山王坪镇举办羊肉汤锅擂台赛

  擂台赛上,参赛选手在制作羊肉汤。记者 黎明 摄  南川融媒讯(记者 黎明)12月20日,“金佛山178”2023年一镇一味羊肉汤锅擂台赛在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游客接待中心举行,该镇的9支代表队参加擂台赛。  比赛中,参赛者们制汤、切菜、摆盘、装台……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山王坪镇深厚的美食底蕴。不一会儿,鲜香的清汤羊肉汤锅、浓香的红汤羊肉汤锅端上桌,评委现场进行打分评判。  本次擂台赛的评委之一,国家钻级酒家酒店评审员、重庆市农家乐等级评审员、南川餐饮住宿业协会副会长唐合营介绍,擂台赛的评分标准为红汤汤色红亮不浑,清汤奶白无泡,香气四溢扑鼻,口齿留香,回味绵长。还有厨师刀功、器皿及个人卫生等评分标准。评委评判完后,进入现场观众品尝环节,大家纷纷举筷品尝美味。最终,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游客接待中心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  “山王坪镇有鲜美的生态羊肉,通过比赛展示出了当地特色美食的魅力。”山王坪镇党委书记何川介绍,本次擂台赛,以传承美食文化、打造精品美食、提高技艺水平、建设美食之乡为宗旨,推动全镇餐饮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挖掘烹饪技能名厨,持续打造“味道南川”新名片。  何川表示,接下来,该镇将紧紧围绕我区发展“1343”总体思路,坚持以山王坪片区康养项目开发建设为契机,围绕“打造康养游后花园、建设强富美山王坪”目标,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12-25

在山王坪寻一场秋天的童话

  11月19日,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秋景美如画。记者 甘昊旻 摄  □ 记者 熊堇言  在深秋和初冬交替的季节,于山王坪遇见最美秋色。  你也许看过额济纳的璀璨,也看过喀纳斯的恢宏,但你一定从未感受过这样的强烈反差。红色的水杉林与翠绿依旧的柳杉林一路相隔,将山王坪的秋天分成“泾渭分明”的独特美景。一半是翠绿之夏,一半是金黄之秋。  这整片树林是生态修复的成果,经历了近40年的生长,才形成了这一独具风格的美景。置身其间,风光旖旎。明媚阳光之下秋风拂面,耳边树林摇曳,哗哗声绵延起伏;眼前树木林立,根根笔直如柱。橘红、胭脂、青碧、金黄、油绿……各种颜色的植物相互簇拥,每一处都是别致的风景,每一处都充满着未知的惊喜。从林中走出,山风徐来,阳光从云层穿透出来,山野洁净透彻。这一瞬间,惊觉这样的秋天,就是极好。  这个季节,穿过一片秋色,去遇见山王坪,去寻一个秋天的童话。

2023-11-27

环境巧“梳妆” 乡村迎“蝶变”——山王坪镇和美乡村建设扫描

秋天的山王坪镇,远处青山着黛,近处碧水含烟,鱼泉河从白墙青瓦的一处处村落穿过,一幅村美院净的画面徐徐展开。  山王坪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环境优美,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线助推乡村振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山王坪镇着力打造和美乡村,建设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文化体验和农耕休闲为辅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各村通过环境整治、民居风貌改造提升、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实现了村域内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成为“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沿线的一道靓丽风景,农旅融合发展初显成效。  塑形铸魂 美丽乡村新“名片”  “我们的房屋非常好看,环境也好,真是享福哟。”近日,走进龙泉村1组村民杨德才家,他满脸笑容地说。  杨德才家位于山王坪镇龙泉村秦家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示范点内,漂亮的民居依山而建,蜿蜒的柏油路两旁绿树成荫,农家小院白墙青瓦,搭配原石、原木的庭院围墙,整体外观与庭院相得益彰;文化广场周围,雕塑黑叶猴顽皮可爱;走进中草药种植示范园“百草园”,只见玉簪花园里花满枝头,黄精、前胡等中药材都有种植;村民们在房前屋后或散步,或聊天,整个小村落沉浸在一派幸福祥和中。  去年,山王坪镇在该村实施了“农旅融合促乡村振兴”项目,对这里的人居环境、村民农房进行统一设计改造。  据介绍,该示范点是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项目包括人居环境整治、主题公园、乡村广场、中草药种植示范园等。  如今,福寿寺路口入口建起了大型黑叶猴卡通IP形象雕塑,在其间点缀17个形象各异的黑叶猴小型景观艺术雕塑,周边的乡土艺术景观墙尽显魅力;秦家湾乡村广场里有形象墙、乡村广场艺术景观墙、黑叶猴景观艺术雕塑、乡土特色艺术摆件小品、村落停车场等;中草药种植示范园建设内容包括种植区、药田步道、乡土艺术景观墙等。  同时,龙泉村还扎实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业清洁生产,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推动乡村绿化美化洁化,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  据介绍,计划到2025年底,龙泉村将打造成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休闲体验农业、休闲度假产业四大产业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乡村。  向美而建 人居环境新“地标”  走进山王坪镇河嘴村,只见小村里房屋焕然一新,一派绿树村边合、碧水映农家的美丽画面。  今年,山王坪镇实施了河嘴村移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和水利局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重点整治提升河嘴村的人居环境,目前项目已进入尾声。  “以前我们村的路又窄又坑坑洼洼,现在整村都是水泥路,还安装了路灯,村里处处变得漂亮起来。”村民谭明珍一脸幸福地说。  走在村里,水泥路宽阔干净。据介绍,项目实施的公路硬化达10处,全长795米,都是宽3.5米的水泥路,还安装了138盏太阳能路灯。  风貌改造部分,错落有致的房屋均进行了外立面改造,农舍外墙改造达69户、12633平方米。实施庭院改造15处、2532平方米;新建庭院花台24处、496米,还配套了绿植。  村中心位置,是新改造的820平方米移民活动广场。广场有一块上百平方米的观景台,广场周边新建1处文化长廊,配套种植了绿草鲜花。  接下来,该村还将增设园林景墙小品、党建小品,配套了休憩座椅和健身器材等。  为使整个村庄有颜值更有气质,该村在环村路房屋外立面改造中增加巴渝民居和地方文化元素,处处彰显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到小广场上逛逛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方式。村民们表示,房前屋后治理好了,村容村貌美起来了,促使群众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保护乡村文化的良好习惯。  今年,山王坪镇围绕村庄面貌,改造完成了鱼泉古井景观、杨岩河大石头景观、广盖子景观、鱼泉桥桥头景观。  梦萦青山 农旅融合新“局面”  一汪碧水、一片花海之间,是看得见美丽、感受到宜居、体会到幸福的浓浓乡韵,悄然记录着山王坪镇的和美姿态。  沿着宽敞的柏油路行驶在山王坪镇乡间,只见沿途许多农家乐、民宿和露营基地,游客们有的在林中散步,有的正忙碌做美食,小孩们的嬉闹声回响在山谷中。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山王坪镇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村集体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做优做强中药材、蜂蜜和糯玉米、乡村旅游等三大特色产业为抓手,依托自身高海拔地理优势,发展3000亩黄连、4500余群中蜂、3000多亩糯玉米,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如今,在山王坪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正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一个个精品村居、一处处乡土美景,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望正成为现实。  接下来,山王坪镇将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依托自身高海拔地理优势,重点抓好“苦、甜、游”三大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一三产业有机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黎明 文/图

2023-10-24

山王坪镇推动农文旅融合激荡乡村振兴澎湃活力

  龙泉村“农旅融合促乡村振兴”示范点风景。  记者 黎明 文/图  日前,市乡村振兴局评选出全市45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经验,山王坪镇发展“苦、甜、游”三大特色产业入选其中,并夺得乡镇级一等奖。9月5日,记者走进山王坪镇,探寻获奖背后的故事。  沿着蜿蜒的柏油路前行,只见森林茂密、田园青绿、农舍精致……曾经的边远乡镇,已经焕然一新。  近年来,山王坪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做优做强中药材、蜂蜜和糯玉米、乡村旅游“苦、甜、游”三大特色产业,发展3000亩黄连、4500余群中蜂、3000多亩糯玉米,乡村发展“风生水起”。  兴产业  种植药材告别“苦”  “今年黄连行情很好,每斤能卖105元,我能卖50多万元。”说起黄连,山王坪镇庙坝村村民夏春学喜上眉梢,他在庙坝村种植了50亩黄连,因行情好价格高,能挣不少钱。除了黄连,今年,他还在龙泉村种植了270亩黄精、40亩虎杖等中药材。  夏春学中药材种植的发展壮大,是山王坪镇提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王坪镇以“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相关制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添置生产设备、开展技术培训、培育黄连经纪人等方式,在庙坝村打造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发展200亩以上黄连种植基地2个,积极引导农户做优做强中药材产业。现已累计发展黄连、玄参、五倍子等中药材共3000多亩,实现人均增收1200余元。  挖潜力  玉米蜂蜜一样“甜”  近年来,山王坪镇依托海拔和气候优势养殖中华蜜蜂,通过为蜂农开展技术培训、培育致富带头人等方式,鼓励群众养蜂增收。目前,全镇中蜂养殖规模达4500余群,年产蜂蜜约7吨,产值约150万元。养蜂成为村民甜蜜的事业。  如今的山王坪镇,又增加了一味“甜”——糯玉米。  眼下,山王坪镇的村民正忙着抢收糯玉米,田间地头一片热火朝天。  “我们种植的糯玉米个头大、口感好,而且我们村海拔高,采收期较晚,10月前都是糯玉米的采收期,正好错峰上市。”河嘴村种植大户王德华今年种植了300多亩糯玉米,他预计今年产量约20万斤。  据介绍,2021年,山王坪镇邀请市农科院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和规划种植糯玉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山王坪镇充分拓展和整治撂荒地,动员企业和大户种植以香甜糯为主要品种的糯玉米,目前种植规模已达3000余亩。  抓特色  一村一品产业“旺”  在龙泉村天之游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有村民正往印有“白颊黑叶猴糯”的包装箱里装糯玉米。  “‘白颊黑叶猴糯’是我们山王坪镇的糯玉米品牌,以前不起眼的苞谷,现在可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合作社负责人夏秋木介绍。  庙坝村的黄连、中蜂、笋竹;龙泉村的油菜;河嘴村的水稻、糯玉米;山王坪村的高山反季节蔬菜……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让各村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科学种植,进一步巩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乡村特色发展。  同时,山王坪镇还深挖“山王坪”“黑叶猴”等特色元素,打造“百颊黑叶猴”蜂蜜、花糯品牌,把原生态“土货”变精变美变好,并积极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持续打响山王坪农产品品牌。  深耕资源禀赋 加码乡村旅游  “这里地处‘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位置好风景美,让人来了还想再来。”近日,从中心城区自驾前来山王坪镇山王坪村云崖森林露营基地露营的罗女士说,露营地的水电、厕所配套非常完善,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合理布局 全域旅游“花盛开”  云崖森林露营基地负责人宋春宇介绍,他们基地有55个营位,每个营位通电、通水,配套完善,自8月1日试营业以来,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露营。  近年来,山王坪镇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把风景优美、气候舒适、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的村社打造成为中心城区避暑纳凉、森林康养的好地方。山王坪镇也殊荣不断,该镇获评“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称号,庙坝村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山王坪村获“重庆市绿色示范村”称号。  如今,山王坪镇不断提升旅游品质,新建露营地12家,营位1000余个,打造“杉语·银杏树下”精品民宿1个、天山坪峡谷游客接待中心1个,高标准打造人望坪民宿项目,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依托资源 村民吃上“旅游饭”  “今年南川最火的就是‘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这里海拔1000多米,来此纳凉避暑客络绎不绝。”8月29日,山王坪村“石林修竹”农家乐老板韦琴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说。  韦琴以前在外打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她改造了自家老房,开办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又挣钱又能顾家,这不比在外打工好多了吗!”韦琴说。  近年来,山王坪镇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截至目前,该镇已引导群众改造老旧院落开办特色农家乐20余家。  游客的到来,让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原本漫山遍野生长的竹笋、村民放养的鸡鸭、种植的高山蔬菜,如今纷纷变身“爆款”土特产,成为装进游客汽车后备箱的特色旅游产品,给村民又添了一笔收入。  科学规划 农旅融合“新作为”  走进山王坪镇龙泉村秦家湾,这里的人居环境和村民农房进行了统一设计改造,已经完成改造的农家小院白墙青瓦格外亮眼,搭配原石原木的庭院围墙,整体外观与庭院相得益彰,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  据悉,山王坪镇将该村的秦家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作为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成立的南川区山王坪黑叶猴主题“农旅融合促乡村振兴”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课题之一,该项目包括福寿寺路口入口区域形象提升工程,秦家湾乡村广场建设工程,中草药种植示范园建设等,在景观建设的同时美化着乡村人居环境。项目计划到2025年底,将龙泉村打造成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休闲体验农业、休闲度假产业四大产业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乡村。  山王坪镇党委书记何川介绍,下一步,该镇将聚焦山王坪国际旅游度假区大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抓手,接续规划、加速建设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提升工程、人望坪精品民宿、秦家湾美丽乡村等项目,源源不断为山王坪镇的发展注入活力。

2023-09-07

山王坪镇获评“巴蜀气候标志·清凉避暑地”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近日,重庆市气象学会、四川省气象学会联合发布“巴蜀气候标志”名单,我区山王坪镇荣获“巴蜀气候标志·清凉避暑地”称号。  山王坪镇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越、山水独特、资源富集,距南川城区35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5.5%,是国内知名喀斯特生态公园,也是“中国首批森林氧吧”“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  走进山王坪,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三绝”,可谓神奇罕见、震撼人心。一绝是生态石林。山王坪生态石林占地约520亩,喀斯特地貌显著,是国内已探明的面积最大、特色最显著的生态石林。二绝是多彩林海。山王坪坐拥10万亩森林,“一秋看四季、一山分春秋”的多彩林海绝无仅有,点缀出春夏秋冬不一样的色彩。三绝是冰雪雾凇。山王坪“夏无酷暑、冬有积雪”,每年6~8月平均气温19.6℃,冬季积雪时间最长可达3个月。  近年来,山王坪镇依托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打造“杉语·银杏树下”精品民宿1个、天山坪峡谷游客接待中心1个,正高标准打造人望坪民宿项目;引导群众改造老旧院落开办特色农家乐20余家,新建露营地12处、营位1000余个。今年该镇预计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0万元。

2023-09-05

圆黄梨丰收 果农盼销路

   村民正在采摘梨子。 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8月29日,山王坪镇山王坪村佳投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的王庭旭正和家人一起采收圆黄梨。这段时间,他栽种的50亩近1.5万公斤圆黄梨集中成熟,但销路遇阻,让他深感焦虑。  走进梨园,只见茂密的梨树成排成行,梨树枝头挂满了套着棕红色纸袋的果实,沉重的果实将树枝压弯了腰。而在王庭旭家的院坝,刚摘下的一筐筐圆黄梨高高堆起,剥开套着梨子的纸袋,梨大且新鲜。  王庭旭介绍,这些圆黄梨是2017年种下的,经过多年栽培,去年开始挂果。圆黄梨果实大,果面光滑平整,果肉为纯白色,细腻多汁,酥甜可口,品质很好。  王庭旭说,今年圆黄梨遇上丰产期,已卖出4000公斤左右,剩余的现在不知道怎么销售出去。  为了保证这些圆黄梨的品质和口感,王庭旭急盼能尽快销售出去。需要购买的市民可拨打电话15923180567联系。

2023-09-04

紫色玉簪盛开 浪漫花海享清凉

2023-07-13

这个蜂农有“头脑” 养了中蜂办露营

     梁大文在查看蜜蜂情况。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山王坪镇庙坝村,原始生态良好,为鸟类提供了天然栖息地。近年来,这里成为摄影爱好者的胜地,吸引了来自各地的鸟类摄影爱好者。当地蜂农梁大文“嗅”到了商机,在发展中蜂的同时,办起了露营基地,赚起“双份钱”。  今年53岁的梁大文是山王坪镇庙坝村村民,多年前,他在外地干过喷漆、电焊、钳工。因为长期不能照顾家里,最后他还是决定返乡创业。  回到离开十多年的庙坝村,他发现近年来村里通村路、通社路、入户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来村里的游客逐渐增多。  回到庙坝村的梁大文养起了中蜂。第一年,他养殖了30群中蜂。由于庙坝村的生态非常好,产出的蜂蜜被称为“药蜜”,销路很好,当年他卖蜂蜜的收入就达到5万元。  随后,他逐年扩大养蜂规模,如今,他的中蜂达到150群,年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后来,他又成立了雄蕊中蜂养殖合作社,吸纳5家农户参与。  一次,梁大文在养蜂时,一位摄影爱好者拿出一些鸟儿的照片给他看,问他认不认识这些鸟,说这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梁大文看了照片后,说这就是老家人说的“野鸡”,小时候很常见。  在梁大文的指引下,这位摄影爱好者成功拍到红腹锦鸡,他将照片发布到网上,引发爱好者们的狂热追捧,一些摄影爱好者前来庙坝村拍鸟。  梁大文看到摄影爱好者整天抱着又长又粗的长焦镜头,不辞辛劳地在山林间穿梭,寻找拍摄野外珍奇而美丽的鸟类,梁大文便动了为这些摄影爱好者提供摄影“庇护所”的念头,一来可以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住宿,二来可以增加点自己的收入。  2016年,梁大文一边养蜂,一边开始将自家的老屋子翻新,用作客房,又在院子里搭上遮阳棚,打造出一个露营基地。  由于村子偏僻,山路又长又难走,摄影爱好者肯定想要多拍些照片回去,只能在梁大文家多住几天。有了露营基地,前来拍鸟的人不再受日晒雨淋,而且还有伙食供应,虽是“粗茶淡饭”,但总算解决了吃饭问题,因此广受欢迎。  近年来,摄影爱好者在庙坝村拍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等。一传十、十传百,这里竟成了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  梁大文说,有了小小的露营地,拍摄者就有了安心拍照的“摄影棚”,不再惊动鸟儿,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2023-05-31

《庙坝村志》编纂工作启动

    南川网讯(记者 李佳遥)近日,《庙坝村志》编纂工作启动仪式在山王坪镇庙坝村举行。  据介绍,《庙坝村志》将是我区第一部中国名村志,也是我区继《金佛山志》之后的又一部名特方志。《庙坝村志》将以村志的形式展现庙坝村发展变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成果,反映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历史智慧和现实借鉴。  按照《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编纂要求,《庙坝村志》将采用纲目体,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记述时限追溯到解放前的庙坝,断限2022年12月,个别事项延至2023年搁笔时间,记述该村基本村情、自然景观、民风民俗、大事纪略、人物履痕等,此外,还将增设森林乡村、扶贫工作、乡村振兴等自定类目来展现庙坝村在进入新时代探索发展的历程。  庙坝村地处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自然生态保护完好,拥有黑叶猴、红腹锦鸡、银杏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但由于受交通条件及地理位置制约,庙坝村曾是市级贫困村。近年来,庙坝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和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已于2015年顺利脱贫。  近年来,庙坝村先后获评首批“国家森林乡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重庆市文明村镇”“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并作为重庆市唯一入选中宣部第一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活动的村落,“把村党支部建成乡村振兴指挥部”等做法经验先后被《当代党员》《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等宣传报道。

2023-05-04

山王坪生态石林上榜重庆石林地图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重庆石林地图,我区山王坪生态石林上榜该地图。  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个在建的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公园面积2.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5.5%。  山王坪生态石林位于重庆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内,面积524亩,发育于奥陶系中统灰黑色灰岩中,是我市植被和岩体融合最好的石林。石林中各种树木、藤蔓丛生,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岩体与乔木、灌丛和绿苔融为一体,掩藏于遮天蔽日的原始林海中,“树抱石”“石抱树”等生态石林的特色奇观随处可见,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盆景。

2023-04-28

药农夏春学的“致富经”

    ■ 记者 黎明  “现在黄连行情好,每公斤能卖到210元,比前两年翻了两三倍。”近日,山王坪镇庙坝村3组村民夏春学向记者说道。  今年53岁的夏春学,是山王坪镇庙坝村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从17岁开始种黄连,最开始种植了两三分地,五六年后,在他精心“伺候”下,黄连长得很好,有了收益。现在,他不仅种植了50亩黄连,还在龙泉村种植了黄精、虎杖等中药材,年收入上万元。  早年间,种黄连卖黄连都不容易。夏春学说,当时的庙坝村路不通、出行难,从庙坝到黄连收购点有20公里路,他在凌晨三点就要出门,到目的地已是八九点,卖黄连还需要排队,先到先称。因为庙坝村路远,所以庙坝的药农都是最后到。  “后来村里通了公路,我就买了摩托车,但是泥结石路也很难走,特别是下雨天,每次运黄连头上身上都是泥巴,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目标,坚持大力发展黄连,鼓足干劲往前冲。”他说,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村的路变成了水泥路、炒油路,运送货物、拉肥料也更方便,收黄连的商贩也能进村来了。  2015年,夏春学获得5万元扶贫贷救,他全部用来发展黄连,规模越来越大,收益越来越高。后来,他又当上了药材中介,自己种黄连的同时还收购别人的黄连。  夏春学说:“黄连这样的中药材,种植周期长,要有耐心,逢贱不懒、逢贵不赶,价格低的时候也要种,价格高的时候及时出手,就能卖个好价钱。”  “黄连采挖过后,要充分利用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前几年,夏春学又在庙坝村发展了100亩方竹,去年,依托政策支撑,他又到山王坪镇龙泉村发展了270亩的中药材、120亩黄豆与玉米轮作。  “不要给自己留空闲期,在种植虎杖当年没有收益的时候,我就发展黄豆与玉米轮作来弥补工人工资和当年的支出。”他说,在龙泉村发展的土地全是撂荒地,能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自己坚定的信念。“这几年确实要感谢国家的政策好,区里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有政策支持,发展得很好。现在我家两个女儿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儿子已在读大学。国家政策好,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夏春学说。

2023-03-10

农家院坝听宣讲 快板声中谈奋

  农家院坝听宣讲 快板声中谈奋斗  山王坪镇庙坝村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 见习记者 易浩然)秋日的暖阳透过山王坪茂密的树林,洒在庙坝村错落有致的屋宇间。11月3日,在山王坪镇庙坝村的“坝坝加油站”,一场主题为“学习二十大 奋斗正当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这里进行,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微宣讲”方式开展,村民们围坐一圈,聚精会神地听着“六讲”志愿者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群山之中,字字回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董善学念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神情严肃。2021年,庙坝村被评为重庆市“文明村镇”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村,虽然这些成果令人欣喜,但董善学知道未来任重而道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只要我们踏实肯干、努力奋斗,大美庙坝,真是未来可期。”董善学指着手中的报纸,眼神坚定、充满自信。  董善学的话,令庙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坤祥感慨不已,“要晓得以前我们庙坝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坝坝,地广人稀,山高路陡,真的是‘望得到屋,走得人哭’哟。”望着眼前崭新的庙坝新街,程坤祥一脸自豪的笑容,“这都是一代又一代的庙坝人团结奋斗出来的。现在我们农民的生活让城里人都羡慕,一到夏天,城里人都抢着来避暑、观光。”  “对对对,只要肯干,就有米饭,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开上了小轿车,咱庙坝村也成了城里的年轻人都爱来打卡的热门地。”本土人才李兰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满是骄傲地说道:“穷沟沟要成为富窝窝咯。”  李兰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村民们为之一振,一向沉默寡言的产业大户张廷刚也表态:“我是种植竹笋的,今年的方竹笋产量已有万多斤。努把力,加把油,我有信心,明年方竹笋的产量在今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让城里的火锅店都摆上我的竹笋。”  “明年我要把庙坝蜂蜜卖到全国各地。”“我要让外国人也尝尝我们庙坝产的黄连。”……在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后,村民都干劲十足。  活动现场,不仅有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的学习和讨论,还有提振人心的快板表演。“二十大指航程,乘风破浪踏歌行,不忘初心有担当,继续书写新篇章,继续书写新篇章!”文艺志愿者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群众最关心的内容。精彩纷呈的快板表演也把这场特别的院坝会推向了高潮,一时间,掌声、欢呼声、议论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进行曲,响彻院坝上空。  活动结束后,村民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望向远方的田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知道,在乡村振兴大计之下,在以农致富道路之中,在魅力南川沃土之上,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2022-11-09

山王坪镇获评“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乡镇

2022-10-31

山王坪镇 一“路”成长 一“路”变化

       “四好农村路”建设便利往来出行。     山王坪镇集镇风貌。     宽敞笔直的沥青大道直接通往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  记者 陈蕗颖  一路通畅,一路兴旺。  近年来,山王坪镇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促进脱贫、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连接生态美景,带活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得益于交通路网建设,一条条通村畅乡的国省道、通村路、入户路,串起了一路风景,带活了一片产业,造福了一方群众。  目前,全镇公路共137公里,其中省道15公里,乡道28公里,村社道94公里,硬化、油化道路127公里,形成了省道、乡道为主干,村社道路十分完善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村社全部通硬化或油化路,95%的农户通硬化公路,解决群众出行,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在日前公布的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市级乡镇评选结果中,山王坪镇榜上有名。  大道坦途 路畅业兴不再难  在老一辈山王坪镇村民的记忆里,山王坪镇是因“路”聚集人气才形成的乡镇。  川黔茶盐古道是一条横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的商路,而山王坪镇境内的龙泉古道、鱼泉廊桥都是其中的商贾要道,繁华时,盐商、马帮往来极为频繁。随着时代发展,这条川黔茶盐古道慢慢被更加快捷的公路所替代,人们不再从古道通行,而是由公路直接从涪陵去往重庆方向,曾经因路而兴的山王坪镇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1971年,因没有公路被长久困扰的村民们修出了山王坪镇的第一条公路——从山王坪镇通向水江镇的鱼水路。尽管当时的鱼水路不足6米宽,只有粗糙简陋的泥巴石子铺路,但每天一班的客车总算能开进镇里,村民们都喜悦不已。2006年,山王坪镇对鱼水路进行升级改造,原本的泥结石路成为了沥青路,通行条件得以再次改善。  “如果山王坪镇的交通布局是一张网,那么鱼水路就是最重要的‘主动脉’,其他的道路都是由此延伸的‘毛细血管’。”山王坪镇党委宣传委员李如洪说,如今,山王坪镇已经有了4条出境公路,除了鱼水路外,另外3条路分别由景区通往贵州道真和正安、由三泉镇半河通往贵州道真、由庙坝村连接水江镇通往武隆。  随着山王坪镇交通条件的改善,许多项目和产业得以顺利入驻,高山黄连、中华药蜜、民宿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全镇产业被“盘活”了。  更好的发展对基础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有了多条公路,但鱼水路仍是全镇主要通道之一,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十多公里的路存在坡度陡、弯道多等问题,可视范围有限,即使开车也要50分钟左右。”2020年10月,鱼水路改扩建项目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施工,目前道路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附属工程施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坡陡弯多的鱼水路经过路面拓宽、截弯取直、坡度改小等处理后,路面从7米拓宽到了8.5米,弯道数量大大减少,坡度进一步降低,更好地保证了过往车辆的安全通行,虽然整体里程比之前增加了几百米,但通行时间却缩短了十几分钟。  四通八达 以路带产富村民  58岁的夏秋木是山王坪镇龙泉村的产业大户,今年他刚刚流转了100多亩撂荒地,发展了52亩玉米和60亩菜籽。  “要做农业产业,交通条件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要是没有一条好的产业路,根本不敢来发展。”夏秋木是龙泉村秦家湾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次流转的100多亩地离他家不远,可以说他是眼看着这些土地怎么荒废的。“对我们农民来说,是最看不得那么好的地荒着的,可是没得产业路,我是看着这些好地也不敢去发展,费时费力费钱。”夏秋木说。  夏秋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没有产业路,从播种开始,种子、化肥、农具等都只能依靠人工背进去,到了收获的时候,一亩玉米产量能达到近千斤,而一亩菜籽的产量也有两三百斤,所有收成只能靠人工运输出来,人工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有了产业路,农用车跑一趟就抵得过一个人用背篓背一天了。  龙泉村是全区确立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之一,山王坪镇将该村的秦家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作为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成立的南川区山王坪黑叶猴主题“农旅融合促乡村振兴”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课题之一,以黑叶猴主题文化为核心,以休闲度假消费为主体进行打造,计划到2025年底,将龙泉村打造成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休闲体验农业、休闲度假产业四大产业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乡村。  规划有了,基础设施配套也要跟上。正因为这一思路,龙泉村秦家湾分别规划建设了一条5.1公里和一条2.6公里长的产业路,农用运输车能直接开到田坎边,农用机械车可以进入田地耕作。  “有了这两条路,才算是安了我的心。”看着产业路修到了田间地头,夏秋木主动找到镇政府申请流转撂荒地。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该镇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一大批产业路、旅游路与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苦、甜、游”主打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到5000余亩,中华蜜蜂3000余群,甜糯玉米种植1500亩,乡村旅游农家乐26家。  打通“堵点” 阡陌交通连成网  翻开山王坪镇历年来的交通建设项目计划,能看到许多“特别”的项目,这些项目的里程特别短,有的是2公里,有的只有1公里多,最短的是一条只有906米的通村路。  “修宽路、修大路,村民们当然高兴,但是最合村民心意的就是这些里程并不长的路。”李如洪说,这样的项目里程虽然不长,但打通的往往是全镇路网中的“堵点”,真正方便了村民出行。  这条906米的通村路位于山王坪镇河嘴村大堰河到侯家沟,连通的是河嘴村1组和2、3、4组。河嘴村1组靠近集镇,与2组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左右,1组有一半以上村民家的土地都在2组,两个组之间来往非常频繁。  “虽然看着近,走着可远了。”河嘴村2组村民段永生告诉记者,由于1组和2组之间没有一条直线相通的道路,所以1组的村民想要去自家位于2组的土地,需要绕路到大路上才能过去,绕行一次单程距离就有3公里,遇上庄稼收获的时候,不知道要跑多少趟冤枉路。  1组村民耕作难,2、3、4组的村民赶集也难。河嘴村离集镇很近,可是2、3、4组的村民赶集时,也只能绕路而行,最不方便的是有孩子上学的人家,不仅路程远,而且大路上车辆多,家长也不放心。  了解到村民的出行需求后,山王坪镇将这条不足1公里的堵点纳入了建设计划,2019年12月顺利竣工通车。如果说1组和2组的位置像是一把弓的两端,原本村民们就是从弓背绕行,兜了一个大圈,一次要走上大半个小时,但大堰河到侯家沟的通村路修好后,就是在弓上拉了一根弦,走一次只需要十几分钟时间,便利了500多人的出行。  “这条路修得特别好,我们特别满意。”竣工那天,好多村民特意从这条不长的新路走过去赶集、上学、耕作,还有村民“拦”下了政府工作人员,想请他们喝一碗油茶,谢谢政府为他们修了一条好路。  因路而变,因路而兴。从泥结石路到水泥路,再到沥青路,山王坪镇的道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四通八达的国省道、通村路、入户路,变化的不仅是路,路的变化也见证着村民出行之路更加坚实,产业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本组图片由山王坪镇提供)

2022-10-25

山王坪镇保障380余亩生产灌溉用水和700人的生活用水

    ■ 记者 陈蕗颖  “幸亏补水及时,不然损失难以想象。”近日,在山王坪镇龙泉村,看着从灌溉系统中喷洒出的清水洒向玉米地,村民夏春学松了一口气。  眼下正值山王坪镇高山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用水,但前段时间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夏春学的120多亩玉米地出现严重干旱,干涸的土地上裂出了手指宽的缝隙,晒得焦黄的玉米叶子在烈日下打着卷。  “高山糯玉米可以分为五六轮种植,收获时间能从7月中旬一直持续到国庆节之后,特别是在8月中旬后,市面上基本没有普通玉米销售了,而反季节的高山糯玉米不仅甜糯爽口,还能卖出更好的价格。”今年是夏春学第一年种植高山糯玉米,一共种植了五轮,共计120多亩地,7月中旬就收获了第一轮的2000公斤,虽然当时地里已经出现干旱的情况,但是产量只少了10%左右,而且对玉米的品质也影响不大,想着只要下了雨,地里的情况就能有所好转,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之后的数十天都没有下过雨,地里的干旱也越发严重。  为了缓解地里的干旱情况,夏春学带着7个工人开始人工浇灌。白天气温太高,他们只能晚上戴着矿灯浇水,从傍晚6点多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按照正常情况,第二、三、四轮正是丰产的时候,可受到连续高温晴热天气的影响,第二轮和第三轮损失较大,第二轮只收了3000公斤,损失达到30%,第三轮应该收获1.5万公斤,却只收获了4000公斤。  反季节蔬菜的价格往往会随着时间走高,高山糯玉米的价格也从每公斤2元涨到了4元,看着越来越高的价格和越来越低的产量,夏春学实在坐不住了,找到镇里的农服中心,希望镇里能帮助他解决困难。  “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抽调人员实地察看需要引水抗旱的具体田地,因地制宜改建抗旱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把灾害影响降至最低。”山王坪镇农服中心主任梁明江说,经过现场查看,发现玉米地附近符合修建灌溉水池的条件,而且在3公里远的地方找到了一处新水源,可以通过沟渠将水引过来,并且还为夏春学“量身打造”了一套喷灌系统,在精准变量灌溉的同时,大大节约了用水量。  记者在夏春学的玉米地附近看到,新规划的灌溉水池蓄水量约140立方米,新水源正源源不断地从沟渠将水流到水池中,玉米地里刚刚铺设的3600多米管道和150个喷头组成了一个新的喷灌系统。只要打开喷灌系统,田间设定好的喷头就一组接着一组开始喷水,每一组喷水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农田里的玉米终于喝上了“解渴”水。  “今年,全靠政府帮了我们的大忙,把灌溉水解决之后,目前60%的苗子已经保住了,如果没有引来灌溉水,剩下的苗子可能都会被干死,损失就太大了。”夏春学说,喷灌系统安装好后,精准喷灌的效果很好,比人工浇灌更节省人力,节水上也比人工浇灌要节省30%到40%。  针对今年连续晴热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山王坪镇经过前期摸排,在全镇规划了7口人畜饮水池和灌溉水池,目前已经有3口投入使用,还有4口本月完工。预计这7口灌溉水池和人畜饮水池全部投用后,能达到800立方米左右的蓄水量,能满足380余亩的生产灌溉用水和360余户农户近700人的生活用水,最大程度降低干旱对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09-02

山王坪镇:为农田“解渴”为农户解忧

2022-08-31

山王坪镇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图为8月20日,山王坪镇卫生院疫苗接种点,村民有序排队接种新冠疫苗。   为引导动员60岁以上老人、青少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山王坪镇安排干部职工深入各村社面对面答疑解惑,并有针对性地向老年人宣讲政策和接种流程,调动镇内老年人的接种意愿,并安排车辆上门接送行动不便和距离偏远的群众前往疫苗接种点接种。   记者 甘昊旻 摄

2021-08-25

山王坪镇养蜂人田开权依托美景养蜜蜂 收入一年胜一年

        8月7日,田开权在查看蜜蜂采蜜情况。记者 聂灵灵 摄   ■ 记者 聂灵灵   “老田,还有蜂蜜卖吗?”“卖完了,卖完了。”连日来,山王坪镇庙坝村3组的田开权越来越期盼月底的到来。   “去年的蜂蜜早就卖完了,今年的蜂蜜还未到收获的时节,所以这段时间来买蜂蜜的游客都空手而归。”田开权说,“每年8月底收蜜,收了蜂蜜以后才有得卖。”   今年70多岁的田开权家旁边长着一棵老白果树,白果树粗大的树干让三四个成年人合抱都有些费力,后来大家索性把这里称为“白果树院子”。夏天满目苍翠的白果树在院子撑起一把巨型绿伞,为游客遮阳避暑;秋天,满树金黄的叶子错落有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渐渐地,白果树院子成为游客拜访打卡的拍照胜地。   靠着这样的优势,田开权家门口的游客也逐年多了起来,他不出家门就能卖出自家的蜂蜜。   说起卖蜂蜜,田开权说,上了些年纪后,种庄稼、养猪那些体力活做起来太吃力,再加上老伴吴光秀患过脑梗塞,手脚不便,儿女又都在外打工,家里所有事情都落在他一人身上。   “我就想着开始养蜜蜂。”田开权说,因为庙坝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这里盛产五倍子,而五倍子蜜也深受大家喜欢。但第一年收蜜时他却犯难了,满屋的蜂蜜无人问津。那时,出村的道路泥泞不堪、破损严重,有时还会遇上滑坡堵塞道路,田开权只有把蜂蜜背到山王坪镇上才能卖出去,每卖一次蜂蜜往返山路就需要走8到10小时,每公斤蜂蜜的售价最高也不过160元。   但这样的经历,在近年来得到全面改变。产业路、便民路、通村路连接起村民各家各户,实施“五改”后整个村子环境变得美丽整洁。一到夏天,避暑纳凉的游客在村里打起拥堂。   “游客到这里玩,总要带走些土货,我的蜂蜜就成为热销产品,不出家门,蜂蜜价格从每公斤160元卖到240元。”田开权说,因为收益好,他今年养蜂60桶,一桶能收益720元,一年下来就能收益近5万元。

2021-08-17

山王坪镇庙坝村党支部: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 记者 邓的   一到夏日,前往山王坪镇庙坝村避暑的游客就络绎不绝。这里绿树成荫、产业丰富、设施完善、空气清新,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多项荣誉。2020年,该村入选中宣部第一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活动的村,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央媒的关注与报道。   谁又能想到,这里曾是无区位优势、无特色产业、无便捷交通的穷乡村呢。为了改变庙坝村,这些年来,庙坝村党支部以党建为统领,精准制定脱贫规划,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4600元增长到30000元。   特色党建夯实发展之基   “村里的事都是打表推进。”要想发展好,制度少不了。庙坝村党支部书记程坤祥介绍,该村党支部坚持每周一次班子会研究村级重要事务,查漏补缺,督促落实。严格落实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坚持每月公示财务、重大事项等。严格按程序培养党支部后备军和生力军,培养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3名。   为了强化党员管理,该村还商讨制定了《山王坪镇庙坝村党员积分管理办法》,每个党员100分基础分值,从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履行义务、带头落实政策、带头弘扬正气四个方面对不符合的进行扣减,同时,从争做为民先锋、争做道德模范、争做建言标兵、争做平安卫士四个方面对党员进行激励加分,将最终的积分作为党员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渣滓洞、歌乐山烈士陵园学革命精神、石柱县中溪乡华溪村学脱贫攻坚经验、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取“致富经”……程坤祥说,庙坝党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主题党日活动常常走出去,他们到不同的地方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结合村里实际谋求更好的发展之路。   做强党建点亮发展之路   “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打造文旅融合亮点。”程坤祥介绍,庙坝村党支部三驾马车并驾发展,党员们都争做“领头雁”,为村里的发展贡献了党建力量。   “村里项目多,每一个项目都有党员参与其中。”程坤祥介绍,在该村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聘请党员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村民自治管理,对村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监督,同时邀请党员参与扶贫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后期验收,保障了扶贫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在特色产业培育中,该村结合本地特色,由村社干部、党员代表带头发展产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订单销售等方式,支部书记包村、支部委员包户的形式大力发展黄连、中蜂、笋竹、农家乐等产业,培育专业合作社5个,注册“百花·黑叶猴”蜂蜜商标,培育黄连种植大户17户,中蜂养殖大户5户。2020年全村黄连、中蜂、笋竹和乡村旅游产业年收入达到600余万元,同年通过引入业主合作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6.1万元。   同时,村党支部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颊黑叶猴”全球分布最北界生态环境的宗旨,多次召开文旅融合研讨会议,精心打造“黑叶猴主题村”。现已累计发展农家乐5家、游客接待中心1个,年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万元。

2021-07-16

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王坪镇人民政府:乘着脱贫“春风”实现乡村蜕变

         被青山环抱的山王坪镇。 记者 任前蔚 摄   ■ 记者 陈蕗颖   在重庆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山王坪镇人民政府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山王坪镇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镇上下整体动员、尽锐出战,牢牢抓住脱贫攻坚的主动权和制胜权,持续用力抓好脱贫攻坚和成果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精准帮扶   筑牢脱贫振兴基础   在山王坪镇龙泉村,村民程太容如今有了新的职业目标——“持证上岗”的月嫂。这样的职业目标来源于她参加镇上的母婴护理技能培训班,经过专业培训,开始从事月嫂工作,每月待遇在5000元以上。   像程太容这样由农民“转型”新职业的村民在山王坪镇并不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山王坪镇通过对有意愿的建卡贫困户开展培训,累计实施就业创业、技能技术、雨露计划等培训800余人次,对培训的学员发放证书;积极对接在家待业贫困群众,为103名有意愿的贫困户推荐就业岗位;为79名贫困群众提供保洁、林业、水利等公益性岗位。   同时,山王坪镇坚持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鼓励贫困群众发展中蜂、黄连等特色产业,发放到户产业扶持补助约69万元;累计139户贫困户获贷561.6万元,获贷率65.26%;累计帮助大学生发放学费资助189人次106.2万元;建卡贫困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医生签约、义务教育阶段子女享受教育扶助相关政策全面落实,实现3个100%的切实保障。   截至2020年底,全镇在档建卡贫困户213户879人已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4341元提高到2020年的14359.29元。   改善民生   镇村面貌日新月异   走进山王坪镇,生机勃勃的优质稻田、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清澈洁净的河水……一幕幕乡村风貌都在无声讲述着脱贫攻坚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庙坝村3组小地名叫三元的地方是山王坪镇最偏远的地方,不仅山高坡陡,出行不便,甚至到上世纪90年代才通了第一盏电灯。五年时间里,山王坪镇在庙坝村3组的悬崖绝壁上修出了一条风光旖旎的挂壁公路,成为当地村民的便民路、致富路。   而在龙泉村村民杨永木家的院坝,经过整治后的庭院干净整洁,沿着围栏打造出的小花园显得绿意盎然。“以前的院子可不是这样,杂物都乱糟糟地堆在院角,院坝边缘就是一条水沟,又脏又乱,自己也不愿意去花心思打造。”杨永木介绍,镇里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时,帮他家的院子平整了地面、修葺了围栏、疏通了水沟,整个院坝焕然一新。“真没想到,农村的院子还能这么漂亮。”谈及山王坪镇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杨永木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自脱贫攻坚以来,山王坪镇投资4819万元,实施交通建设63公里,基本实现了全镇范围内的通达通畅;新建水池53口,铺设管道9.75万米,基本解决了全镇农户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6户417人,推动C、D级危房改造321户,基本解决了全镇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深耕产业   挑起群众增收“大梁”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山王坪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探索“旅游+扶贫产业”的模式,将美丽资源转化成为“美丽经济”。围绕“苦、甜、游”,不断巩固提升中药材、中蜂、乡村旅游以及传统增收产业,发展黄连2000亩、前胡500亩、烤烟400亩、优质稻示范片1000亩、油菜示范基地26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600亩、养殖中蜂4500群;累计发展农家乐20余户、高端民宿2家,联合区城投集团开发“山南·稻田居”民宿集群项目,贫困村庙坝村黑叶猴主题文化村建设成效明显,乡村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群众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年人均增收900元;在山王坪景区大门处规范设置农产品交易摊位,优先出租给贫困户,贫困群众可以通过销售农副产品获得稳定增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家乐等通过吸纳贫困户务工、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购买贫困户农产品,带动贫困户增收,让贫困群众享受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这几年,村里的黄连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我们种着苦黄连也能享受高收益的‘甜’。”庙坝村村民夏春学笑着说,他家曾因学致贫,后来依靠小额扶贫贷款,逐步增加了笋竹、黄连种植面积和中蜂种群,并且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种植养殖技术。如今,夏春学不仅在镇上买了房子和车子,而且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我不仅要自己富,还要带着村民富,为庙坝村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夏春学说。   如今的山王坪镇,黄连、中蜂、乡村旅游……一项项产业扎根在山间河畔,承载着乡村振兴希冀,正透露着勃勃生机。

2021-05-28

小孩突发疾病 民警及时送医

     南川网讯(记者 梁向红)5月8日,山王坪派出所民警和辅警及时将昏倒小孩送医,大家纷纷为他们点赞。   是日一早,民警李陵川和辅警龙海洋来到街上执勤,出发后不久,看到一个老人正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一边奔跑一边呼救:“快来人救命啊!娃儿遭了!娃儿遭了!”李陵川和龙海洋立即上前了解情况,只见老人焦急万分,怀里的孩子已经昏迷,不省人事。   李陵川见状,立即接过孩子,扶老人坐上警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医院。经过检查,孩子是因为突然高烧引起了痉挛,经过物理降温,孩子慢慢苏醒过来,脱离了危险。   事后民警了解到,老人是该镇龙泉村2组人,名字叫简云珍,是孩子的外婆。简云珍介绍,孩子本来好好的,突然就摔倒了,还翻白眼,接着昏迷。看到孩子突然昏倒,她急坏了,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由于年纪大了,跑了一会儿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只好一边奔跑,一边呼救。   “多亏民警的帮助,才让我们及时就医。”简云珍说,民警很热心,全程帮她抱着孩子,待孩子脱离危险才离开,她十分感激,孩子现在已无大碍。

2021-05-14

庙坝村绿水青山就是致富的“靠山”

          走进山王坪镇庙坝村,青山掩映,流水潺潺,景色旖旎,农家乐、露营基地、停车场点缀其间。记者 甘昊旻 摄   ■ 记者 陈蕗颖   3月17日,记者走进山王坪镇庙坝村,青山掩映,流水潺潺,景色旖旎,农家乐、露营基地、停车场点缀其间,行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黄墙灰瓦、窗明几净的农家屋舍和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道路两旁鲜花盛开。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中,山王坪镇庙坝村榜上有名。但在2015年,这个小村庄还鲜为人知,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也只有4600元左右。   关于庙坝村,《南川县志》上有零星的记载:如之字旋折横脊曰黄柏岗,岗之东面曰烂坝场(地极荒瘠);前后三元地形北狭南广如胆如囊,此等山原荒旷罕见居人。高山深谷将祖祖辈辈居住在庙坝村的村民牢牢地“锁”在了大山深处,吃饭、出行、上学是村民脱贫路上的三道难关。   “望得到屋,走得人哭”是以往该村村民出行难的生动写照,到最近的集市要先跨过一个峡谷,再翻越一座大山,往返一趟需要七八个小时。“三元庙坝石旮沓,红苕洋芋包谷粑。”这句当地的顺口溜形容的就是以往村民的一日三餐,红薯、土豆、玉米是日常维持生计的口粮,大米则需要村民背上土豆、玉米步行几十公里去换取。   吃饭和出行的条件虽然苦,但读书这条出路更为艰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唯一的小学是由寺院改建的,在建校之前,村里鲜有识字的人。村小办成之后,因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娃儿零零散散地读完小学后就辍学了。2000年以前,村里甚至没有出过大学生,上学难困扰了庙坝村几代人。   2014年,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至庙坝村的公路硬化通车,将景区和庙坝村串联起来,使昔日与世隔绝的庙坝村峰回路转。近年来,庙坝村建成通村硬化道路约25公里,打通村社支路、入户路、院坝路15公里左右,至此,庙坝村再也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先后获得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殊荣,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纳凉、康养旅游胜地。   2019年,年近六旬的程坤祥不仅投入了所有积蓄,还向银行申请了60万元的贷款,将自家的旧屋重新修建成了一栋4层高的农家乐。60万元的贷款不是一笔小数目,程坤祥并不担心自己还不上,一方面是他对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信心十足,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带动村民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吃上“旅游饭”。   走进村民李龙伟家,宽敞明亮的厨房里通上了自来水,原本堆放杂物的房间成了村里的小卖部,废弃多年的房间也完成了改造,计划租给夏天来避暑的游客,丝毫看不出这个家曾经有过生活拮据的窘境。“那时候,家里负担大,收入却极其有限,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如今,李龙伟家一年的收入能有十四五万元,家里的黄连种植面积也达到十五亩,最让他高兴的是,女儿还考上了大学。“现在我们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李龙伟说。   村里的巨大变化,让大山外的游客走了进来,也让大山里的孩子走了出去。“感谢你不辞辛苦地送我走上大学的征途,同时也要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家的每一个人,谢谢你们让我的生活变得别有一番天地。”这是贫困户陈明发的孙女陈容2020年考上大学后,写给村里第一书记感谢信中的一段话。如今,贫困户家庭走出了9位大学生,他们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变成现实,打破了家里贫困的局面,也为自己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如今,庙坝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原本“锁”住村民发展的高山,成了村民致富的“靠山”,就如同村委会宣传橱窗中的那副标语: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黄连中蜂演绎先苦后甜。

2021-03-24

山王坪景区提档升级

     关键词:山王坪景区 提案人:罗代华 责任部门:金佛山管委会、区城投集团        山王坪景区生态停车场。记者 甘昊旻 摄   南川网讯(记者 罗苑瑜)2020年区两会期间,区政协委员罗代华提出《关于山王坪景区发展的建议》,提出在景区增设停车位、加强管理等建议。   针对旅游旺季时节的管理,区公安局、山王坪景区制定了景区勤务安排和应急保障方案,在景区大门及人流大的地段设置劝导站维护交通秩序。去年以来,山王坪景区旅游秩序可控,游客出行体验满意度增加。   在基础设施改善上,进入山王坪景区的主干道杨山路(杨柳嘴至山王坪)正在实施升级改造,建好后全长8.2公里,路面拓宽至8.5米宽,且进行了弯道取直、坡度改小,预计今年7月完工。   日前,区城投集团正牵头对山王坪景区实施进一步升级改造,计划将山王坪景区及其沿线、附近纳入山王坪国际度假区项目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力争把山王坪景区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计划将停车位增加至2000个,日均接待游客可达10000人。目前,相关规划方案正在设计中。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