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黎明
“现在黄连行情好,每公斤能卖到210元,比前两年翻了两三倍。”近日,山王坪镇庙坝村3组村民夏春学向记者说道。
今年53岁的夏春学,是山王坪镇庙坝村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从17岁开始种黄连,最开始种植了两三分地,五六年后,在他精心“伺候”下,黄连长得很好,有了收益。现在,他不仅种植了50亩黄连,还在龙泉村种植了黄精、虎杖等中药材,年收入上万元。
早年间,种黄连卖黄连都不容易。夏春学说,当时的庙坝村路不通、出行难,从庙坝到黄连收购点有20公里路,他在凌晨三点就要出门,到目的地已是八九点,卖黄连还需要排队,先到先称。因为庙坝村路远,所以庙坝的药农都是最后到。
“后来村里通了公路,我就买了摩托车,但是泥结石路也很难走,特别是下雨天,每次运黄连头上身上都是泥巴,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目标,坚持大力发展黄连,鼓足干劲往前冲。”他说,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村的路变成了水泥路、炒油路,运送货物、拉肥料也更方便,收黄连的商贩也能进村来了。
2015年,夏春学获得5万元扶贫贷救,他全部用来发展黄连,规模越来越大,收益越来越高。后来,他又当上了药材中介,自己种黄连的同时还收购别人的黄连。
夏春学说:“黄连这样的中药材,种植周期长,要有耐心,逢贱不懒、逢贵不赶,价格低的时候也要种,价格高的时候及时出手,就能卖个好价钱。”
“黄连采挖过后,要充分利用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前几年,夏春学又在庙坝村发展了100亩方竹,去年,依托政策支撑,他又到山王坪镇龙泉村发展了270亩的中药材、120亩黄豆与玉米轮作。
“不要给自己留空闲期,在种植虎杖当年没有收益的时候,我就发展黄豆与玉米轮作来弥补工人工资和当年的支出。”他说,在龙泉村发展的土地全是撂荒地,能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自己坚定的信念。“这几年确实要感谢国家的政策好,区里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有政策支持,发展得很好。现在我家两个女儿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儿子已在读大学。国家政策好,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夏春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