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镇云雾村:“闲置地”变“藏粮地” 种植油菜促增收
南川网讯(记者 刘晓娟)这几天,大观镇云雾村9组,今年新播种的油菜苗长势不错,村民们忙着在地里管护油菜。 这片油菜田共有240余亩,在2018年流转给了企业种植中药材,由于疏于管理,一直没有收益。 “这么多地相当于被闲置,我们看着很心痛。”这片油菜田里有3亩属于村民张仁红家,地流转给企业,能有流转费收入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这几年看着这片地逐渐被闲置,心里很不是滋味。 今年,企业因亏损退出土地经营,云雾村村支两委立即决定将土地盘活,还耕于民,并动员村民成片打造油菜产业。 “我们以村集体的名义将地回收,由村里统一翻耕播种油菜,之后交还给农户,由农户自行管理和收成。”该村党总支书记李勋杰说,村里还邀请了区农业农村委技术人员在油菜生长过程中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接下来他们将聚焦农业产业全过程,在油菜开花阶段,探寻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延长产业链,助力乡村发展。 大观镇农服中心主任代先军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根地红线,确保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人的手中。接下来,该镇将紧紧围绕田园新城建设,着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旅游,大力推进秋播秋种,控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藏粮于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大观落地生根。
2022-12-22西城街道:五彩“小格”绘出“大治”风景

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漫步在环境优美的沿河步道,心情舒畅;徜徉在商贾云集的万达广场,尽享繁华……不断刷新的,是西城的“颜值”,而蕴藏其中的,则是西城的“品质”。 近年来,西城街道创新建好红色党建格、蓝色平安格、金色能量格、橙色信息格、绿色文明格“五彩格”,构建“力量在网格沉淀、工作在网格联动、问题在网格化解”的“小格大治”格局。 创新“小格大治” 社会治理更加有效 今年8月3日,我区首场“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进西城街道。 如何把公共安全、卫生健康、城市管理、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第一时间传达到社区群众,如何才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让社区生活更美好? “我们的办法是把西城街道按照单位、小区、传统村落划分成139个社区小网格,现已组建了139个‘格小西’团队。”西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杜仕敏介绍,“格小西”的主要工作是当好信息的采集员、政策的宣传员、身边的安全员、问题的调解员、行为的文明员“五大员”。 “网格化”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及时添置、清洗、维修及更换损坏的环卫设施,今年来,已组织6734人次对乱堆乱放、“牛皮癣”等进行常态化治理,清理辖区河道沿线和常态化清漂水面垃圾。顺利实施东方市场、交通局家属院、运管所家属院等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常态化抓好金台村、会峰村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建设泽恺半岛等9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全覆盖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 “网格化”守住平安稳定底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夜猫子巡护。通过“小格大治”,西城街道紧扣城市管理优化升级,推动城乡融合见实见效、群众生活品质整体提升。 紧扣“经济大局” 发展动能集聚增强 扎实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今年,西城街道已经完成西环高速、全民健身中心、渝湘高铁换乘中心、长远公交站等8个项目征地1182余亩,实施渝湘高铁上山公路租地100亩,完成白江线、白浙线800千伏特高压线搬迁90余户。稳妥推进氮肥厂片区、龚家塘片区等11个项目扫尾攻坚,用高质量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运行企业专班联系机制,“一对一”开展企业走访行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今年以来,新培育规上工业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027个、内资企业285家,不断培育企业发展沃土。 乡村振兴活力迸发。今年,顺利完成夏粮生产28845亩,发展永合晚熟李、晚熟桃种植3000亩,蔬菜、玉米、花椒共800亩,通过“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旅游融合”1+4产业发展,打造“种植+采摘+观赏”的农旅休闲模式,让特色产业成色更足。推进农村环境改善,抓好“四好农村路”和农村饮水等工程建设。全覆盖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等,让就业不再难,增收有保障。 提升“幸福指数” 普惠民生更有温度 走进西大街社区“五老”工作室,只见会议室、图书室、活动室一应俱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休闲、阅读、娱乐、健身场所。 据悉,“五老”工作室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其职能是辅助青少年成长、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参与基层治理,现已成为社区文明创建的“加油站”、矛盾纠纷处理的“减压器”、社区与群众密切关系的“连心桥”。 目前,西大街社区已组织辖区34名“五老”同志发光发热,成立舞蹈、书法、美术、乒乓球、党员先锋队、疫情防控等志愿队伍,辅助青少年成长、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参与基层治理。 一项项举措普惠民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户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扎实做好低保户、五保户、高龄养老、残疾人等各项救助事务,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管理,全面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推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发展,规范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配合开展青少年校外提升行动,为“双减”教育做好加法…… 接下来,西城街道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成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
2022-10-31南城街道清桥社区:整治区变示范区 实干造就幸福感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近日,南城街道清桥社区的居民们围坐在硫磺小区的休闲亭内畅所欲言,言语之间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硫磺小区是安置还房小区,居住人口约1600余人,在2019年被纳入A级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如今成为法治示范小区。”清桥社区志愿者从清桥社区的变化、发展结果等,与居民分享起自己的感受。 “此时,我们坐的法治文化长廊就是社区发展最好的见证。”居民田增产说。近年来,南城街道在硫磺小区大力实施“法润民心”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建成法治文化长廊和清风议事亭,并借此平台深化小区教育内涵,将法治宣传融入党建工作、融入小区服务、融入居民生活。“是呀,法治文化长廊内会不定时开展法治讲堂,居民都可以参与学习,不管哪家有个矛盾,大家坐在清风议事亭里,志愿者会帮忙调解。” 听着田增产的发言,居民都频频点头表示认可。“小区治理靠大家,平安楼、幸福楼、和谐楼等楼栋名副其实。”居民刘德全对社区发展感受最深的是,硫磺小区每年定期开展文明、礼仪、环保等宣讲,并开展“最美小区人”“法治小家”评选,在疫情防控“大排查”、环境卫生“大整顿”、矛盾纠纷“大化解”、治安状况“大整治”中,实现矛盾不出小区、小区治理靠大家,平安楼、幸福楼、和谐楼等楼栋都由小区业主自己命名而来。 “我们从小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如今,硫磺小区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多姿多彩。”“小区建设人人都该参与,小区建好了、规范了,我们就是最大受益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忆过往、讲发展、话幸福,欢声笑语在硫磺小区的上空久久回荡。
2022-10-20三泉镇:农闲人不闲 “李厨娘”们有点忙
■ 记者 李佳遥 10月下旬,秋收秋播告一段落,三泉镇的村民们趁着这段难得的农闲时光,开始有条不紊地为来年的农家乐生意作准备。 村民李双飞自称“李厨娘”,热情好客,喜欢下厨,做得一手好菜,农家乐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别人问她名字,她从来都答“李厨娘”。 去年,她开通了抖音号,昵称就叫“李厨娘”,用来记录农家乐的日常生活,点赞量近12万。“我们农家乐的很多客人都是看了我的抖音才过来的。”“李厨娘”笑着说,农家乐让她和客人从网友变成朋友,前几天,她过生日,还收到了不少客人远程为她送来的鲜花和蛋糕。 眼看地里的红薯成熟了,她一大早就给兄弟姐妹打电话,请他们一起帮忙挖红薯,待到天晴时,晒制红薯干。“人多干活儿快,男女搭配,干活儿不累嘛。”李双飞笑着说,请大家来她家地里干活儿,她好吃好喝招待起。 “农家乐一年四季都忙,旅游旺季忙着接待客人,闲暇时就打理好菜园子,制作特色土菜,备好迎接客人。”李双飞说,客人们很喜欢吃土货、新鲜菜,她做农家乐的秘诀就是把“农”味做足——土鸡、土鸭、腊肉、香肠、清水鱼、无公害蔬菜瓜果统统拿来招待客人。 “我做的泡菜酸辣爽脆,土腊肉盐菜麦块,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柴火、大铁锅炒制的回锅肉常常一抢而空……”李双飞介绍起自己的拿手菜喜上眉梢,滔滔不绝。她说,她家农家乐于2016年开始营业,开业至今一直生意兴隆,暑假是农家乐的旺季,两三个月挣20多万元。 秋季是登山远足的好时节,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不少游客选择在这个季节来到三泉镇登山、露营、观云瀑、逛老街,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观音岩老街位于观音村,悠长、古朴,各式小院镶嵌其中,花园里的鸡冠花、洋牡丹开得正盛,游客们三五成群,踏上石板路,享受慢时光,走累了在院坝里晒晒太阳,喝喝茶。 观音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观音岩驿站不吃谭糍粑真遗憾,由此可见大家对谭糍粑的喜爱程度。谭糍粑是这里的特色小吃,村民谭小林是谭糍粑的第四代传人,他制作的糍粑外脆里糯,米香浓郁,只要来观音岩驿站游玩的游客,必定会在这儿吃点谭糍粑、喝碗油茶,再来碗柴火洋芋饭,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 观音岩驿站曾经是云、贵、川的必经之路,无数货物在此集散,万千商贾云集于此。后来,经过时代变迁,几近衰落,为了保存历史文脉,政府决定修缮驿站,将其打造为旅游景点。修缮完后,谭小林在此做起了生意,主要售卖特色小吃,开门是店,关门是家。 “这几年,村里的游玩项目更加丰富,来我们村玩耍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只要来三泉玩的游客,基本上都会来到观音岩老街逛一逛。”看着游客一天天的增多,谭小林相信,不久的将来,观音岩驿站又将恢复往昔的繁盛,他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在金佛山万卷书台露营基地,游客们支起一顶顶帐篷,在青山绿水花海间,悠享乡野生活。不远处,石板沟人居环境整治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项目以“花”为设计主题,从观音村的历史留存中提取设计元素,通过文化提升,精确表达村落特色和旅游主题,将改造建筑15户,完善步游道700米,新建文化广场2个700平方米,建设公厕1座,设停车场2处46个车位,建设田园打卡点,预计10月底完工。 近年来,三泉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依托金佛山和山王坪两大旅游景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镇——全镇共有200余家农家乐、民宿,新发展梵瑜山水、木房子等民宿2家,正在建设民宿2家。
2022-10-20南城街道:幸福坦途景中来
■ 记者 聂灵灵 青山如黛,大道如虹。 一条路的改变,能带来什么?天马旅游公路倚靠金佛山优越的生态条件,沿线布局休闲康养避暑产业、生态有机农业等,随着时间的积淀,逐步实现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美好画卷,蜕变而生的天马旅游公路,成为当地居民幸福生活的坦途大道。 秋日的薄雾穿山而过,阳光透过路旁的银杏树,洒在天马旅游公路沿线巴渝风格小院里,来来往往的车辆奔走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各家各户都忙碌了起来,采收菜园的蔬菜、收拾农家乐的桌椅、打理小卖部的货品……为了能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忙碌着。 在天马旅游公路沿线的住户中,有位居民叫李访华。近年来,随着天马旅游公路的改造,她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一个外出打工者,变成返乡创业者,回乡后的生活可谓是蒸蒸日上。 5年前,李访华和丈夫代启刚一直在外地上班,每月收入较低。听说家门前的公路要改造成旅游路,连接金佛山西坡,夫妻二人便合计着返乡创业。他们认为,家门前就是高速路口,宽敞的柏油路直通金佛山景区,对游客来讲很方便,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在沿线开办农家乐一定不会错。 随后,夫妻二人便回家装修自己的老房子,开始筹备农家乐。就在这时,他们又得到一个好消息,政府将对天马旅游公路沿线的房屋进行统一打造,改成白墙灰瓦的巴渝风格民居,同时在沿线栽种绿植和银杏树,铺设旅游步行道,让游客一下高速公路就有进入景区的美好印象。 李访华的家也在规划范围内,这更增加了她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李访华说:“现在,游客从高速路口下道到金佛山都是宽敞的大马路,沿途也是美丽的风景,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就多了。” 2019年,李访华的农家乐正式对外营业,不仅有南川特色菜品,还能为游客提供住宿。农家乐的生意不错,淡季每月能收入近万元,旺季时能翻倍。今年起,李访华将农家乐转租出去,自己则经营家里的小卖部,代启刚也到工业园区上班。 “以往在外地没固定工作,时常都要找活做,并且又脏又累。现在,打开家门就能挣钱,周边也都是就业的好去处。”李访华告诉记者,自从天马旅游公路建好后,游客多起来了,光靠经营小卖部每月都能收入四五千元,如今代启刚也算得上工薪阶层,和几年前的生活比真是大变样。 近年来,南城街道在天马旅游公路沿线实施农村旧房整治提升、改建农村卫生厕所、修建旅游公厕、铺设污水管网、设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项目,同时为增加游客体验感,打造了沃琪果园、基围虾养殖场、金佛山蓝莓园等农旅融合项目,提升游客满意度。 金佛山蓝莓园仿若南城街道的一个世外桃源,依山而建,依山而旺。 “前些年,因为路的问题差点就放弃发展。”蓝莓园业主高克君讲起了自己蓝莓的发展路,天马旅游公路正在建设,以前从三汇场集镇到蓝莓园还需走2公里的通村路,这条路不过3.5米宽,路窄、弯急,很多自驾车游客走上这条路都会折返。 路虽难,但金佛山一带生态条件优越、气候宜人,长出的蓝莓品质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去金佛山游玩的游客,还是有少部分会选择到蓝莓园体验采摘。 高克君坚信这是发展的潜力。于是,他继续将蓝莓园品种扩展到20个系列,种植面积也扩大到300余亩。 与此同时,南城街道了解到业主的发展难题后,积极规划辖区内金佛山沿线旅游配套设施,在建设天马旅游公路的基础上,提档升级通村路,形成有产业就有柏油路的发展模式。通往蓝莓园的通村路也被改成6.5米宽的柏油路,从此高克君的蓝莓产业走上发展的“高速路”。 近日,记者在金佛山蓝莓园看到,满山遍野尽是苍翠的绿色,站在蓝莓园远眺金佛山,美景尽收眼底,穿行蓝莓果园中,呼吸山间的新鲜空气,远离城市喧嚣,让人满满地惬意。 山间,一栋红灰相间的民宿在蓝莓园中格外引人注目。高克君说:“道路修好了,发展信心也足了,今年投用了蓝莓园的民宿。如今蓝莓园不仅能采摘,还能提供食宿,环山健身步道正在修建中,我未来的目标是,在蓝莓园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南城街道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景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产品供给、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民宿+乡土文化”田园综合体,同时推动把“景区”做靓、“城区”做美、“山区”做优,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吃得好”,使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2022-10-18“唠出”乡村幸福景

“唠出”乡村幸福景 三泉镇村民古道旁“晒幸福”驿站边“话变迁” 村民围坐在观音岩驿站坝坝加油站畅聊幸福生活。 记者 李佳遥 摄 南川网讯(记者 李佳遥)“重庆南川古驿站,位于三泉观音岩,栈道连接云贵川,经商送信过此地,来往行人不断线,过客到此歇歇脚,张家油茶暖心田,既提精神又鼓劲,爬坡上坎都不累,还有谭家糍粑香,吃了回味有点甜,高速公路门前过,又是一道风景线,还是党的政策好,如今旧貌换新颜,转告你的好朋友,欢迎常来古驿站。”10月12日,三泉镇观音村的村民们围坐在观音岩驿站坝坝加油站,吃着香甜软糯的谭家糍粑,喝着醇香浓郁的油茶,畅聊幸福生活,乡贤任隆兴一时兴起,作诗一首,引得大家拍手叫好。 “家乡是一个人的根,不管离开家乡多久,离得有多远,家乡永远是每个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谁不说咱家乡好,我希望我的家乡好上加好!”任隆兴说,他17岁时离开观音村参军入伍,退伍后在南川城区定居,离开家乡50多年,家乡旧貌换新颜,现在交通很方便,他常常带着儿孙回到故土走走转转,一年又一年,见证了家乡的变迁,现在他逢人就夸家乡好,主动当起了家乡的“推介官”。 “我记忆中的家乡凋敝、落后,昏黄的钨丝灯、泥泞崎岖的山路,大家住的土墙房、木架房……”村民李姿颖说,家乡曾经是她一直想要逃离的地方,但是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巨变,左邻右舍盖起了小洋房,家家户户买上了小汽车,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去年,她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官,由于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加之家乡旅游资源丰富,她打算学以致用,带领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 “这几年,来我们村玩耍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的农家乐生意越做越红火。”村民李大炬高兴地说,观音村毗邻山王坪景区,以前接待的游客大多是去山王坪景区游玩的“过路客”,这些年,随着马嘴云瀑、万卷书台景区、睡佛山森林公园等景点的走红,村里游玩项目更加丰富,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往,现在,很多游客就是直奔观音村来耍的,他的农家乐生意兴隆,没怎么打广告,光是接待回头客都忙不过来。 …… 大家吃着、聊着、笑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随后,大家来到观音岩驿站旁的“百姓影棚”合影留念,定格这幸福的一瞬。观音岩驿站曾经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叫卖声、驼铃声、马蹄声不绝于耳,无数货物在此集散,万千商贾云集于此……大家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又将恢复往日的兴盛。
2022-10-16水江镇举行农特产品展销活动

2022-10-11
医养结合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南川网讯(记者 刘晓娟)近日,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来到东城敬老院,为老人开展血糖、血压等常规检查,并提供健康指导。 这是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之一。近年来,为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该中心建立了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与辖区13所养老机构签订医疗养老服务合作协议,以家庭医生在签约服务过程中提供健康评估及巡诊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具体包括,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人免费提供一次常规体格检查、化验检查以及彩超辅助检查等体检;为65岁以下老年人提供常规体格检查、血糖、心电图等检查,对有健康问题的老人进行指导、为其提供咨询和危险因素干预服务;同时为养老机构老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定期到养老机构上门巡诊,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并结合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开展上门诊疗、送药等服务。
2022-10-09发展蔬菜种植 带动村民增收

9月18日,西城街道永合社区占地50亩的蔬菜基地里,村民正在采收水白菜。 据了解,该基地实行多季节轮种模式,种植有水白菜、萝卜、茄子等时令性蔬菜,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同时该基地还吸纳当地12位村民长期务工,带动他们增收。 特约通讯员 罗建 摄
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