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谷雨至 百谷生

        ▲谷雨时节,大观镇铁桥村现代农业综试基地,村民正在移栽优质稻新品种。 蒋小波 摄        ▲谷雨时节,福寿镇大石坝村6组,当地村民正忙着耕田、施肥、插秧。 特约通讯员 李在华 摄        谷雨时节正值制茶高峰期,村民在大观镇铁桥村大坡茶园采茶,为加工厂供应茶叶鲜叶。周小顺 摄   4月20日,谷雨时节来临,我区各地村民抢抓农时加紧春耕春种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022-04-21

谷雨至农事忙

        4月19日,南城街道清泉社区居民在田间劳作。   4月20日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谷雨后,气温升高,昼晴夜雨天气增多,田间农作物迎来了最佳生长时节,我区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民劳作的身影,他们抢抓“春雨贵如油”天气,不误农时管理玉米、栽插水稻。   瞿明斌 摄

2022-04-20

春耕农事忙

        时下,正是种植辣椒的好时节。4月17日,木凉镇玉岩铺村辣椒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村民正在铺地膜,准备栽种辣椒苗。特约通讯员 夏于洪 摄

2022-04-19

春暖农事忙

        兴隆镇金禾村村民在栽插水稻。        石溪镇盐井村村民在栽种田坎玉米。        兴隆镇金花村村民在采摘白茶。   暮春时节,天气晴好,我区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处处是农民劳作的身影,他们抢抓“春雨贵如油”天气,采茶、挖土、插秧等,不误农时开展春耕生产,为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夯实基础。   瞿明斌 摄

2022-04-13

春暖育新苗

          3月26日,在鸣玉镇文化社区一家种苗培育基地,农民在大棚内管护种苗。   时下正值春耕时节,农民抢抓农时培育种苗,供应市场。   记者 喻梵 摄

2022-03-30

河图镇:苗木基地劳作忙

        村民正在翻土,为种植苗木做准备。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近日,河图镇河园社区的苗木基地里,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在基地里松土整地,有的则在移栽幼苗,大家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河图镇引进重庆多盟园林有限公司,在当地发展苗木产业200多亩,解决村民就业,带动村民增收。   据基地负责人李天恒介绍,苗木基地种植的苗木种类有红景木、海棠、桂花、金叶女贞等珍贵苗木。目前,已经种植了30多亩。   李天恒说,苗木场为周边村民特别是留守妇女提供了工作机会,据初步统计,至少2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人均月工资2000余元。   记者了解到,在该苗木基地务工的村民大多来自河图镇周边村社,而且基地务工的劳动报酬每日结算。此外,李天恒介绍:“公司按照租用农户土地和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实现了零散土地的集约化管理,村民在出租土地后还能以‘产业工人’的身份在基地务工。”   “我把自家的地都租给了公司,现在又到公司来务工,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挣钱养家两不误。”河园社区村民杨永会高兴地说。   据悉,河图镇把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农户+土地+公司”的模式,以土地为媒介搭建农户新的就业平台。目前,该镇已成功打造了茶叶、优质稻、板栗、蓝莓等产业基地,农户通过产业基地实现了就业,获得收入。

2022-03-21

春满菜地育苗忙

        村民正在搓肥球育苗。 记者 黎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又是一年春播忙碌时,3月10日,在水江镇劳动社区广财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几位村民正忙着制作育豇豆苗的肥球,一会儿工夫,只见成垄的土地就被小小的肥球铺满。   “搓肥球可是个技术活,首先泥巴要碾细过筛,然后在泥巴里混入适量的复合肥和有机肥,这样种子才能被肥料包裹着。”村民梁大秀说。   记者看到,肥球育苗需要村民配制营养土,在充分搅拌后,将营养土揉捏成圆团,然后像包汤圆一样,把圆团按出一个窝,将种子放入肥球中心,再团成团,铺成一垄一垄的,上面盖上薄膜,就静待种子发芽了。   “肥球育出的蔬菜苗20天后就可移栽,为夏季蔬菜早上市打下基础。”基地负责人周碧云介绍,如果采用传统撒种的方法育苗,会造成种子的大量浪费,同时,出苗的质量也不高,蔬菜肥球育苗技术的推广使用,可以实现蔬菜的早播早栽、因时播种,避开或减轻不利气候危害,实现蔬菜丰产丰收。   周碧云说,基地面积有130多亩,现在育有豇豆、丝瓜、苦瓜、一串铃南瓜等苗子,要想蔬菜早上市,还要抓紧育苗。目前,地里每天需要搓肥球的工人近20名。   近年来,水江镇因地制宜,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业主建设蔬菜基地,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2022-03-17

我区打造32万亩优质稻基地 推动“南川米”规模品牌双提升

        3月15日,福寿镇大石坝村村民正忙着平整秧田,为春耕生产做准备。特约通讯员 李在华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3月15日,西城街道永合社区1组村民文世录和妻子正在进行水稻地膜保温育秧,他计划今年种植3亩水稻,目前正抢抓时节进行春播。今年,我区将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优质稻基地32万亩,建设绿色精品稻米基地5万亩。   近年来,我区着力抓示范基地、抓精深加工、抓科技支撑、抓品牌营销、抓联农带农,优质稻米发展势头良好,“南川米”产业取得良好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区水稻种植面积38万亩、产量18.8万吨,绿色高端米价格可达40元/公斤,总产值实现6.6亿元。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今年,我区将聚焦品质提升打响“南川米”品牌。继续扩大生产,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优质稻基地32万亩,同时,实行品种、培育壮秧、规范栽插、配方施肥、绿色防控“五统一”。优化品种,广泛开展优质稻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和品质鉴评,统一采购10个适宜我区种植的优质稻品种,依托1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2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推广。   此外,近年来我区投入2000余万元,改造提升精米加工生产线7条,建成投用储备粮公司日产精米100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精米约8万吨。在品牌打造上,统一使用“南川米”地理标志和“金佛山”公共商标,优质大米远销北京、广东、四川、新疆等地。

2022-03-17

乾丰镇:茶香溢满致富路

          茶农正在采摘春茶。 记者 罗苑瑜 摄    南川网讯(记者 罗苑瑜)春茶开采,各地茶山忙着抢“鲜”。3月9日,在漫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乾丰镇九台村的茶山里,茶农正忙着采收今年的新茶。   “现在正是茶山大量用工的时候,每天有40多位工人在基地采茶。”该公司负责人李成禄向记者介绍。   公司根据茶农采摘数量,以每斤32元的价格支付工钱。   “一天能挣100多元,一个春茶季下来能赚到6000多元。”茶农陈小容从九台村邻近的农化村来,连续几年春茶开采季节她都来务工,已经是茶园的老员工了。   近年来,乾丰镇锚定“千亩茶乡”目标,全力推进全镇茶业提品质、扩规模。经过几年发展,全镇茶业种植规模已从3000亩扩大到6000亩,今年有5000亩茶园喜获丰收。   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该镇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技术,实现了农药减量、茶园增产。“过去茶园依靠化肥来实现高产,但化肥的费用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李成禄说,“用养殖场的动物粪便做的有机肥替代高额的化肥,让茶园的成本降低不少,但茶园的产量反而有了提高,提升了茶园效益。”   该镇党委宣传委员李宁静介绍,该镇将在春茶的基础上提升夏秋茶产量,延伸产业链,拓宽业主收益面。一方面,通过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夏秋茶的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由政府主导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式打开夏秋茶销路。

2022-03-15

草莓季疏果忙

        近日,大观镇中江村纷禹生态草莓园内,工人正对草莓进行疏果,为周末采摘旺季做准备。   特约通讯员 胡波 摄

2022-03-14

永安村:葡萄园里管护忙

      南川网讯(记者 梁向红)春季是果园管理的关键时期。近日,位于南平镇永安村的腊梅富硒葡萄园里,工人们正抢抓时节,对葡萄进行科学管护,为今年葡萄丰收打好基础。   在腊梅富硒葡萄园,一排排葡萄藤架整齐排开,翠绿的葡萄藤长出新芽,工人们一边修剪枝丫,一边搭建大棚,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管画面。   果农王春梅介绍,春季雨水增多,搭大棚可避免过多雨水导致葡萄长虫。葡萄发芽后,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基地内,十多个工人将进行修枝、抹芽、施肥等工作,待葡萄长出双芽时,还要及时抹掉一芽,防止葡萄营养流失。   为了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该种植基地采用现代化设施和有机肥栽培,种植的葡萄是全市唯一通过国家富硒认证的葡萄,含硒量比普通葡萄高,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促进成长发育等作用。   果园业主吴开伦介绍,目前,葡萄园面积共200多亩,种植有富硒葡萄、阳光玫瑰、摩尔多瓦、夏黑、水晶葡萄等8个品种,今年预计产出葡萄5万公斤。   近年来,该基地充分发挥交通和景区优势,发展采摘体验观光旅游,促进农旅融合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将葡萄销往全国各地。去年,还新发展蜂糖李约20亩。

2022-03-09

农机“体检”备战春耕

        农技人员与种植大户对农机设备进行维护。 记者 聂灵灵 摄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眼下正值春耕春播时节,区农业农村委农技人员走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地,对农机设备进行“体检”,全面维护、保养,确保农机设备高效、优质投入春耕生产。   2月24日,在位于南城街道万隆村的车榜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插秧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摆放在仓库中,农技人员与种植大户逐一对农机设备进行维护,打黄油、换机油、检查机身各个零件,据该合作社负责人说:“农机检修是春耕的前提,今年他们将为周边农户提供水稻、油菜等作物的全程社会化服务,提高耕种管护效率。”   近年来,我区积极引导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村民等流转土地,实行农业规模化生产,随之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据了解,去年全区农业生产投入各种农机具3.56万台(套),开展机耕作业面积8.952万公顷、机播面积2.646万公顷、机收面积2.778万公顷、机械脱粒粮食31.12万吨、农机运输作业28674万吨公里。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57.38%,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0.88%,玉米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2.30%。   为保障农民利益,区农业农村委根据春耕春播需要,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机具进行定点全面检查,并安排技术人员开展上门检验、维修维护服务,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为顺利安全开展春耕生产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农技人员已走进大观镇、兴隆镇、南城街道等乡镇(街道)提供农机具维护维修技术指导,预计今年将有3.7万台(套)农机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2022-03-01

种植羊肚菌 增收不分季

        冯秋容在采收羊肚菌。记者 李崎君 摄   南川网讯(记者 李崎君)2月22日,在大有镇水源村,种植大户冯秋容正在大棚里忙碌着,采收他种植的羊肚菌。   冯秋容从事蔬菜种植多年,是当地出了名的蔬菜种植专家,种植的番茄、黄瓜凭借其较高的品质,常年供应中心城区、綦江、万盛经开区等地。长期以来,冯秋容种植蔬菜只在夏秋两季,然而,去年蔬菜收获后,本应农闲的他,开始接触从未种植过的新产品——羊肚菌。   冯秋容告诉记者,去年在主打品种番茄、黄瓜收获后,土地就闲置了,他一直在思考,究竟应该怎么把土地利用起来,既不影响种植番茄、黄瓜,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考虑过换季时种植青菜头,但是附加值不高,后来了解到了羊肚菌,大有镇无论是空气湿度、海拔高度,还是土地的含磷含钾量都很适合种植,最重要的是,羊肚菌属于‘冬种春收’的菌类品种,不会影响来年应季蔬菜的种植。”冯秋容说。   有了方向后,冯秋容于去年11月开始试种羊肚菌。他边种边学,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时下羊肚菌已经到了收获时节。   “羊肚菌单斤能卖到100元以上,今年试种亩产能有400斤左右,亩产值能达到4万元,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冯秋容笑着说,等他的种植技术更加成熟,羊肚菌亩产还能更高。   冬闲变冬忙,用勤劳的双手在寒冷的冬季也能种出“幸福花”,今年,冯秋容的收入又多了“一季”。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冯秋容对种植羊肚菌更有信心,他还计划着在今秋蔬菜收获后,进一步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增加收入。

2022-03-01

李子园里管护忙

          2月17日,程世贵正在给李子树施药。 记者 李崎君 摄   南川网讯(记者 李崎君)眼下即将迎来李花盛开的季节,李子基地也进入了花前管护的关键期。2月17日,在金山镇小河坝社区程世贵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李子基地,300亩李子管护工作已经铺开。   “我一早就来到李子基地忙活了。”正忙着施药的该合作社负责人程世贵说,李子树春季管理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开花前这段时间的清园工作尤其重要,花前施药能有效消灭越冬害虫,不但能保花保果,还会提升李子结果的质量,确保有个好收成。   程世贵种植李子已有八年时间,对李子何时该施肥、除草、修枝等种植要求都已经掌握。“种植李子对海拔和土地是有一定要求的,海拔越高,产量越低,海拔1500米以上的话,就不会结果了。”程世贵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李子的产量和品质,程世贵还通过探索实践,以嫁接的方式在李子基地种植了新品种,不但果大肉厚,还香甜多汁。如今,每到结果季节,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李子供不应求。   近年来,金山镇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将特色产业与扶贫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巩固方竹林6万亩、晚熟李1万亩、中药材8500亩、优质稻1000亩。今年,金山镇将继续着力发展金山方竹笋、晚熟李、中药材、高山蔬菜等优质产业,在现有基础上扩面提质,突出金山品牌,改造升级方竹林、李子示范片,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等,同时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2-02-23

区供销社:农资送到家门口

       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区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优势,加大力度保障春耕农资储备、统筹调运,积极开展农资配送到家服务,让农户实现“足不出户”备春耕。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配送农资下乡21700吨,保障全区农民春耕生产农资供应。   特约通讯员 罗川 摄

2022-02-23

会峰村: 田里收菜头 家家腌菜忙

        会峰村村民在晾晒青菜头。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今年青菜头个头大,最大的有四五斤,每亩增产10%,可以说是大丰收。”2月14日,西城街道会峰村3组村民程厚志和妻子边晾晒青菜头边说,他种植的5亩多青菜头,今年预计可出坛3000多公斤老盐菜。   这段时间的会峰村,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晾晒在地坝的青菜头密密麻麻地挂满了竹竿。程厚志介绍说,每年一翻年,会峰村的村民就忙碌起来,他们将青菜头砍下来,在地里放一两天,这叫“杀青”,然后又忙着搬运青菜头回家用食盐腌制。腌制好的青菜头再进行晾晒,然后放入瓦缸中腌制,到4月份老盐菜才“出坛”。多年来,会峰村按传承下来的“三腌三晒”工艺制作的老盐菜,风味独特,香味醇厚,广受消费者喜爱.   “每年我的老盐菜出坛,周边区县甚至浙江的商贩都上门收购,去年从我手上销出的老盐菜就有将近10万斤。”程厚志说。   “老盐菜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村里常年种植青菜头800余亩,不少村民因种植青菜头实现了增收。”西城街道会峰村党总支书记熊敏说,近年来,因为种植青菜头,村里大部分“冬闲田”变增收田。去年,会峰村青菜头产量1800多吨,制成老盐菜约150吨。   为了让传统产业产生更多效益,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收购农户的老盐菜,保障了老盐菜收购的价格。农户还以自己种植青菜头的面积入股,合作社获得的补贴以分红的形式反馈给农户,使农户可以获得种植收入、打工收入、分红三部分收益。   熊敏介绍,通过合作社引导,村里在种植、采收、加工、包装上建立了完善的设施与标准,传统的农产品也逐步有了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统一包装,会峰老盐菜价格翻番,增加了农民收入。

2022-02-22

田间地头 备耕忙

        一年之计在于春。进入春耕备耕时节,在冷水关镇幸福村,随处可见村民耕地、除草、整田的忙碌身影,为今年的丰收丰产打下基础。   陈玉中 摄

2022-02-18

返乡创业办加工厂 村民成了合作伙伴

        村民在给青菜头剥皮。记者 刘晓娟 摄   南川网讯(记者 刘晓娟)春回大地,正是劳作的好时节。2月11日,位于东城街道黄淦村的盐菜加工厂里,村民们围着一大堆青菜头坐了一圈,一人一个背篓、一把小刀,快速给青菜头剥皮。   一直以来,黄淦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青菜头、制作盐菜的习惯。最初,把新鲜青菜头腌制成盐菜只是为了能保存更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盐菜逐渐成了美味佳肴不可或缺的调味菜。   几年前,黄淦村村民刘高木返乡创业发展青菜头种植和盐菜加工产业,并带领村民一起种植青菜头。如今,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是刘高木的“合作伙伴”。截至目前,他发展周边农户种植青菜头,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10亩发展到现在的100亩。   从1月中旬起,刘高木就开始在村里收青菜头,共计采收60多万斤。而且,每天都有20多个村民在加工厂给青菜头进行腌制前的剥皮。   “靠这个加工厂,我平时可以来务工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家里。”村民肖芳会坐在小板凳上,手脚麻利地给青菜头剥着皮。她说,种植青菜头每年收成不错,刘高木还会全部收购,她便跟着种了三亩青菜头,加上一年能在厂里干两个月的活,一年她能收入5000多元。   “青菜头的种植时间在4个月左右,去年9月播种,今年1月底采收,且不费肥料、技术含量不高、见效快。”村民刘高华是刘高木的“合作伙伴”之一,从2017年起,他就加入了种植队伍,从刚开始的尝试种植,到现在种植了10亩,他每年种植青菜头的收入有6000多元,加上务工工资,一年能增收1万元左右。   同时,刘高木还鼓励大家自己加工售卖成品,卖不出去的,他再以3元一斤保底收购。   “盐菜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里100多户村民增收,接下来,我们打算在村里发展高粱产业,引导村民上半年种植高粱,下半年种植青菜头,让土地不闲,增加村民收入。”黄淦村党委第一书记陈才军说。

2022-02-18

早春菌田管护忙

       2月12日,楠竹山镇隆兴村7组羊肚菌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村民趁着晴好天气管护菌田。羊肚菌属于“冬种春收”的菌类品种,该镇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发展羊肚菌产业,基地总面积约100亩,种植面积约80亩,带动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   特约通讯员 胡波 摄

2022-02-17

全区春耕农资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近日,区供销社依托现有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资供应服务渠道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春耕农资供应工作,为全区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调运储备各种化肥24000吨,基本能够满足全区春耕生产用肥需要。   每到春耕备耕前期,随着农资产品用量增多,化肥价格通常也有一定的波动,为了保障春耕期间农资供应,区供销社提前着手进行农资储备,按时足量收储,及时优化货源结构,针对价格浮动情况做好应对预案,带头稳定农资价格,避免春耕期间主要农资品种价格快速上涨、市场供应大幅波动等情况发生。   在切实做好保供稳价的同时,区供销社推进全系统农资配送到家服务,由城区配送中心配送到乡镇连锁经营网点,再由网点直接配送到农户。目前,全区共有80余个农资服务网点,实现所有乡镇100%全覆盖。

20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