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金龙村吹起“文明风”

          大观镇金龙村党员志愿者在村民家门口张贴卫生评比结果。记者 任前蔚 摄   ■ 记者 聂灵灵   在大观镇金龙村,说起“文明”带来的改变,大家都会夸夸村民刘进民,自从参加了“金龙村农民素质提升”,她好像“脱胎换骨”一样。近日,记者在金龙村听说了刘进民身上的新鲜事。   以前,刘进民总爱东家长、西家短,遇上邻里需要帮忙,她也避而远之。“她本质并不坏,只是一些事情处理起来,让大家很不愉快。”村干部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劝她加入农民素质提升的行列中,空闲时学学文明礼仪知识、参加村里志愿活动。   几个月学习下来,刘进民令人刮目相看。前不久,邻居骆小栎因家中有事外出,刘进民看到她家菜园的竹栅栏损坏,鸡鸭跑进去把种的菜都啄了。刘进民心里琢磨着,等到骆小栎回来再修补栅栏,天色晚了不说,可能种的菜都被啄坏了。于是,她与丈夫一起,找来竹子为骆小栎修补好了竹栅栏。   骆小栎回来后,打心里感谢刘进民:“以前遇到别人的麻烦事,她是有多远走多远,现在她是能帮忙就帮忙。”   近年来,金龙村举行的农民素质提升行动中,开设了家风家训、健康卫生知识讲座、文明礼仪培训、扫黑除恶知识宣传、依法上访等课程,村民参与度达到100%。   “一个村子要真正的文明起来,不能光看‘面子’还得注重‘里子’。不管什么活动让村民都参与进来,每一次活动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金龙村党支部书记罗春兰说。   据了解,金龙村制定出天天有声音、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调查的活动机制。通过“金龙之声”、院坝会、印发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文明村创建宣传,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六美家庭”等评比活动,提升创建成果。同时,实现半小时文化服务,完善村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制定管理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坝坝舞、腰鼓、龙灯表演等文化体育活动;成立文艺队伍编排文艺节目,在各村社进行巡演。   村民谭明兴看着身边熟悉的人有的加入了“夜猫子”巡逻队、志愿者服务队,有的获得“最清洁户”“十星级文明户”,还有的加入了文艺小分队,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节目,他也有些“坐不住”了。前不久,他找到罗春兰,提出要加入村里环境卫生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谭明兴说:“邻居通过参与到村里的活动都发生了改变,相信自己也会有很多收获。”   “现在的金龙村不管是学习还是院坝会,或者志愿者服务活动,村民都积极参与其中,为金龙村的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罗春兰说。

2021-02-26

官地村民领了“年终奖”

          2月4日,村民在官地村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签字确认领取土地入股分红金。记者 聂灵灵 摄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2月4日,南城街道官地村便民服务中心的会议室热闹不已,几十名村民等着发放“年终奖”。   官地村紧邻南川城区,地势较高,近年来以发展高山蔬菜为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可是,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在家的老年人要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有些困难。”官地村党支部书记程乾森说,后来通过多方协商,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来带动村民发展。重庆市健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整体发展打造高山蔬菜,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产业中,并实行保底分红。   保底分红即每年年底都会按照每亩300公斤谷子给村民分红,如当年谷子市场行情较好,村民所得的分红相对就会提高。公司产生效益后,除了保底分红外,还会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分配给村民。   村民杨喜讯在外打工,家里的土地就闲置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把2.89亩土地入股到公司,平时也没管理过,没想到这几天刚一回家就通知领钱,他说:“出门前把土地交给公司,一回家就领了2000多元,划得着!”   “我不到1亩土地都领了700多。”“张二伯,你的信封里的钱不少哟!”“走,钱领了去城头买点年货。”……会议室内村民拿到了自己的年底分红,个个都打趣道:“农民还有了‘年终奖’,这个生活还是过得。”   据了解,当天官地村68户村民共领到17.76万元的分红。

2021-02-18

“矿老板”做了“果树王” 矿山复绿成“聚宝盆”

     ■ 记者 刘晓娟   1月26日,兴隆镇金花村远雪农场,村民们在果园里对桃树、李树进行冬管。   农场业主是一位曾经卖了十多年石英砂的“矿老板”,名叫卢开远,如今他放弃自己的老本行,改行种植果树,让400亩荒山披上绿装。   2015年以前,卢开远以采矿业为生,将金花村7组、8组的几座富含石英砂的40多亩山头承包下来。开采的石英砂和硅矿,销往垫江、涪陵等周边区县和南川本地。“厂里鼎盛时期,请了几十个村民务工,挖机驾驶员每个月工资有6000多元,其他工人每月也有3000~5000元。金花村曾经有80%的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于采矿。”卢开远说。   可以说“石头经济”是金花村的经济支柱。然而数十年的开采,使得整片矿山地表植物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整座山体变得坑洼不平,光秃秃的,当地村民形象地称之为“癞头”。   采矿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让村民积怨渐增。“石英砂资源渐渐枯竭,采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卢开远敏锐地察觉到该加快转型了。   2015年,卢开远将石英砂矿厂关停,着手进行荒山整治,复垦还绿,开始栽树种果的绿山行动。   然而,一个不懂农业的“门外汉”要种好果树谈何容易。3年时间里,他仔细研究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请教专家,对不同种类的果树进行针对性管理,通过不断摸索钻研,改良技术,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付出,种出了李子、桃子、梨、桑葚等多个品种1.3万余株果树,打造出一个“四季果园”,让这片荒山披上了绿装,昔日的矿区无迹可寻。   走进果园,稍加注意就能看到,果园里不少桃树、李树、柚子树上挂着牌子,上面有“领养人”名字,原来这些果树早已“名果有主”。   2017年,果园挂果第一年,为了增加果园的人气,农场便推出了果树认领活动。果树仍由农场负责管理,领养人拥有果树的所有权,结的果子归领养人,他们随时可以来看果树的管理情况,还可以参与修枝、除虫、施肥等体验活动,让领养人在享受田园生活之余,还能收获甜蜜的果实。   这种“卖果又卖体验”的模式吸引了不少区内外游客,带活了果园人气。“‘卖体验+卖风景’的模式,既不会对资源有所损耗,还能凝聚起更多的人气,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卢开远说。   “卖体验”只是农场农旅融合的一个开端。卢开远还在果园旁边建了一处有30多个床位、可容纳上百人就餐的民宿,配套建设垂钓鱼塘、儿童乐园等,与同村的上千亩茶园、蓝莓、蔬菜和虾场连成一片,形成乡村旅游环线,抱团发展乡村旅游,将这里打造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基地,带动了全村20人就业。   目前,远雪农场已经成为许多公司、单位开展拓展训练的基地、户外团建活动的首选地,城市高端小区的菜园、果园。   卢开远在农业圈里稳扎稳打,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远雪农场获得了“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实验基地”“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等荣誉。卢开远对未来农场的发展充满信心:“以前我带着大家卖矿挣钱,现在我也要用果园带动大家就业,打造品质,做出特色,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走得越来越长远。”

2021-02-05

住新房迎新年

          安水池集镇安置点记者 任前蔚 摄   ■ 记者 梁向红   2月1日,在石墙镇安水池集镇安置点前,贫困户李久怀吃过早饭,打扫干净屋子,便来到集镇健身广场锻炼。“集镇的河边步游道整治好了,健身广场也建起来了,搬到集镇安置点后,我就喜欢早晚出门散散步,到健身广场锻炼身体。”李久怀说。   走进李久怀家中,首先看到的是明亮整洁的厨房和餐厅,厨房安装了淡蓝色的橱柜和米色的灶台,摆放着冰箱、电饭锅、烧水壶等家电。餐厅与厨房相邻,摆放一张可以收放的餐桌。客厅的主要家具是一个烤火炉和一台电视,家里打扫得很干净,物品摆放整齐,十分整洁。   李久怀和妻子都60多岁了,儿子在城里打工,平时就老两口在家。老两口都是农民,一直靠种植养殖贴补家用。令老两口没有想到的是,在山里住了大半辈子,如今还能享受好政策,搬到集镇居住。   李久怀的帮扶干部李方文介绍,2013年,李久怀一家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夫妻俩老家在石墙镇石蛾村4组。石蛾村4组地型以坡地为主,没有修通公路前,村里路不好,步行要走1个小时。第一次入户走访时,他们发现,李久怀一家的住房十分简陋,屋顶、墙面因年久失修,出现了厚厚的青苔。屋内光线昏暗,十分潮湿。由于经济条件不好,交通不便,夫妻俩没有能力改造住房。   “老房子修建多年,一到下雨天,屋顶渗水、漏雨,冬天大风透过窗户往屋里灌,冷得人直发抖。”2020年,李久怀一家享受到政策扶持,搬到了集镇安置点,“现在这新房暖融融的,再也不担心屋顶漏水,窗户灌风了。”李久怀说。   近年来,石墙镇大力实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建成投用智慧社区健身中心、集镇电影院,完成河滨步道、农贸市场环境整治。给群众创造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休闲娱乐场所。   “出门能散步、游园,跨街就能逛农贸市场,小孩子、老人还有了活动、健身的地方。去年,老家的公路也修通了,回老家的路不难走了。”李久怀感叹道。

2021-02-04

七旬村医陈述芳:山村健康“守门人”

          在村卫生室里,陈述芳为前来的病人接诊。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周闻韬 柯高阳   戴上口罩、肩挎医疗箱,乡村医生陈述芳开始了新一天的走访。她的工作之一是做好返乡人员健康监测,守好基层卫生室这道农村疫情防控的“前哨”。   医疗箱内,额温枪、血压仪、听诊器、笔记本等物品一应俱全。每到一户,陈述芳都要详细询问对方身体状况,针对外地返乡人员,还要对其提供的核酸检测报告进行检查登记。   在地处山区的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72岁的陈述芳已经服务超过半个世纪,她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也见证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14岁的陈述芳开始在鸣玉镇文化社区从事卫生员工作,起初为小朋友发放糖丸、参加改井改厕行动;16岁时她当上“赤脚医生”,再后来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有她在,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村民蒋石全说。   随着时代变迁,农村卫生条件发生很大变化,陈述芳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到健康扶贫、公共卫生和服务建卡贫困户上。针对村里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她一般一个季度要上门随访一次,遇到特殊情况更是随叫随到。“对他们的情况,我都很熟悉。”陈述芳说。   走进陈述芳的家,一间诊室格外醒目。20多年前修建新房时,陈述芳无偿将一个房间改造为卫生室。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就诊台,另一旁的药品柜里有各类药品,书桌的抽屉里装满了荣誉证书。   如今,上了年纪的陈述芳身体已大不如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开始“找上”她,为此需要把药长期带在身边,可陈述芳总说:“我只想为大家服好务。”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社区考虑到陈述芳上了年纪,不让其到一线参与防控,但她却主动请缨,每日为村民测体温、送口罩、做记录……在陈述芳的走访记录里,有这样一段总结:“2020年1月26日至6月25日,86天,走访29家98人,测体温1558次……”   关于未来,陈述芳说,自己的想法是为群众服务到底,只要能走,还要“继续干下去”,但她也有一个心愿——找到一名年轻的继承人。“我愿意手把手、不计代价地培养他,把乡村医生这份职责担当起来,继续守护好乡亲们的健康。”陈述芳说。   新华社重庆2月2日电

2021-02-04

腊月晒鱼干年味扑面来

       2月1日,庆元镇龙溪村村民趁着冬日暖阳,晾晒起了年货——鱼干。传统方法腌制的鱼干,经过太阳的照射,香味浓郁,口感咸糯,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记者 任前蔚 摄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