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实践
  • 新闻动态

沿塘社区啃下最后一块用水难的“硬骨头”

     南川网讯(记者 李佳遥)“吃水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我家的饮水池可以彻底‘退休’了。”1月21日,记者来到西城街道沿塘社区9组村民陈兴家中,说起人畜饮水工程带来的便利,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陈兴告诉记者,用水难一度是村民最头痛的问题,大家为了用水可谓是想方设法——修饮水池、屋顶储水、挑井水……   十多年前,陈兴和邻居一起修建了一口饮水池,几家人共用,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和降雨,简单沉积过滤后通过水管引入家中。由于靠天吃水,每年夏季和冬季,遇到枯水期,饮水池水量供应不足,用水很是不便。   “过去我们一年四季挑水吃,现在一开水龙头,水就来了。”聊到村里人吃水的变化,村民罗述英深有感触。罗述英年过七旬,该社区9组人畜饮水工程投用前,她和老伴都是挑水喝,虽然水井离她家只有一百余米,但由于上了年纪,体力下降,挑水十分费劲,每挑一担都会在途中歇几次。“像城里人一样吃上自来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变成现实了!”罗述英感慨地说。   “沿塘社区9组地势较高,水压不足,沿塘水厂的水无法直接引入村民家中,只能就地找水源,进行分散式供水。”沿塘社区党委书记陈文勇说,沿塘社区只有9组村民的用水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块用水难的“硬骨头”一直是他的心病,村民以前修建的饮水池渗透老化现象严重,水质较差,水量不稳定,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以前每逢枯水期,社区会统一给村民送水,暂时过渡,缓解用水难问题,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去年7月,西城街道实施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补齐供水基础设施短板,完善供水设施,解决用水难题。经过勘测设计,在沿塘社区9组修建了人畜饮水工程,蓄水量约150立方米,接通入户饮水管道,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问题,啃下了沿塘社区9组最后一块用水难的“硬骨头”。

2021-02-02

家门口就业 幸福感满满

          1月25日,重庆金鸿纬科技有限公司内,唐高尾正在车间组立钢结构。 记者 袁治卫 摄   ■ 记者 袁治卫   1月25日,天空下着小雨,气温不到10℃,重庆金鸿纬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与厂房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一号厂房内,工人唐高尾在组立岗位上忙碌着,他和另外两名同事,将一块块裁剪好的钢板,按照图纸组立成各种形状的钢结构,再传输到流水生产线的下一个岗位进行焊接。   “现在的工作比较轻松,通过操作设备把钢板吊装组立,再进行焊接,3个人配合起来,得心应手。”唐高尾说。   唐高尾是南平镇石庆村人,长期以来,他都在浙江打工。“一直在外打工,漂泊了十几年,进过厂、工地打过工、开过三轮车,没有挣到多少钱,还没有归属感。”唐高尾说。   近几年,唐高尾每年回家过年,都会听到或者看到,南平镇企业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好,认识的人中在工业园区南平组团上班的也越来越多,而且收入都很可观。   “看到选择回家上班的人变多了,总是心痒痒的,和妻子商量后也决定回家找工作。”唐高尾说。   2019年,唐高尾和妻子一起应聘成功,他成了一名组立工,妻子则成为一名钻孔工。每天,夫妻俩一起上下班,日子过得稳定又充实。   “我每个月有6000多元,妻子也有5000多元,这和我们在外打工挣的也差不多。”唐高尾乐呵呵地说,虽然挣的差不多,但夫妻俩可以住在自己家,照顾老人和小孩也非常方便。   去年,唐高尾按揭了一辆小汽车,现在每天和妻子开车上下班,节约的时间可以让妻子有充足的时间为儿子准备好丰盛的早餐和晚餐。   “现在工作稳定,不需要担心多少事,女儿已经结婚,等着儿子读完书,再把家中的房子翻修翻修,让一家人居住得更好。”唐高尾说。   重庆金鸿纬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尹正林介绍,目前公司的一、二期已经全部投产,三期正在抓紧建设,投产后,将形成一、二、三期70万吨产能,实现产值60亿元、税收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

2021-02-01

黄仕福的幸福午餐

       黄仕福夫妇在厨房里准备午餐。记者 袁治卫 摄   ■ 记者 袁治卫   “莫照、莫照,穿起围腰丑得很!”“哪里丑嘛,不丑,照得、照得!”   1月26日,走进三泉镇半河社区4组村民黄仕福家,黄仕福和妻子陈仕兰正忙着煮中午饭,看到温馨的一幕,记者不禁拿起相机记录下画面。   陈仕兰正在土灶上制作油茶,腊猪油刚碰到烧红的铁锅,便在煸油的滋滋声中爆发出浓郁的油香,等到油茶熬好倒入锅中,油香味、茶香味便随着蒸腾的热气萦绕在厨房里,香味久久不散。   很快,平菇炒腊肉、炝炒长白菜、油茶便上桌了,简简单单两菜一汤,夫妻俩吃得满是幸福滋味。   “以前在南川周边打零工,一到饭点,有馆子就吃碗面,没有就馒头配开水,那时候可想着家里的饭菜哩。”黄仕福说。   从2015年开始,重庆沙景山茶叶有限公司在半河社区4组承包了1200亩土地发展茶产业,形成60吨鲜叶生产能力,不仅完善了周边的道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还带动90余户就业,长期务工的有40余人,黄仕福就是其中一员。   “我们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没有茶厂的时候,就只能靠在周边打零工补贴家用,不仅到处跑,收入还不稳定。”黄仕福说,“现在稳定管理茶山,一年工资收入就有2万多元,空闲时一样可以做零工,这样说来还多了一份收入。”   陈仕兰生过病,不能干太过劳累的活儿,平时茶山工作不忙的时候,她就在家张罗饭菜。   “村里有了产业,道路通了、收入稳了,我每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回家能够吃上口热乎饭,心满意足。”黄仕福乐呵呵地说。

2021-01-28

我区152家医疗机构药房诊所开通成渝两地异地就医门诊结算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1月19日,记者从区医保局获悉,我区首批152家医疗机构、药房、诊所开通成渝两地异地就医门诊结算。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工作,是促进川渝两地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我区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高质量提供便民惠民医疗保障服务,满足群众便捷就医需求,重点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外来就业创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以及随迁异地安置老人的医疗问题。   目前,我区首批152家医疗机构、药房、诊所已经开通成渝两地异地就医门诊结算,参保人员无需备案即可在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用个人账户结算其普通门诊、药店购药费用。此外,我区具有住院资质的医疗机构已经全部接入全国异地联网直接结算平台,参保职工和居民就医后,直接申报即可实现医保报销。   记者了解到,参保人到市外异地就医应当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以到区医保局经办窗口办理,也可以通过电话办理(职工:71422971 居民:71433052),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接下来,我区还将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工作,着力提升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水平,逐步将更多医疗机构、药房、诊所纳入成渝两地异地就医门诊结算当中,不断提升参保群众异地就医便捷度。

2021-01-27

李洪霞:为大家服务是我的幸福

       李洪霞上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记者 甘昊旻 摄   ■ 记者 邓的   在金山丽苑小区有这样一个志愿者,业主李廷学和楼上邻居一直有矛盾,经她多次调解,他们签署了永久友好邻居协议;小区保安单身带着孩子不容易,她就组织邻里进行帮助,对两人给予照顾;小区花园被业主“开荒”种上了萝卜秧,她带头“复垦”,还把老人家说得心服口服……她就是李洪霞,金山丽苑小区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也是东城街道灌坝社区的“好邻居”志愿者。   “李书记,你去给我看一下我家的下水道哟。”1月18日,金山丽苑物管办公室,李洪霞刚向家中有外地亲友的业主宣传完疫情防控要求,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跟着去另一业主家中察看下水道问题。   路上,她又顺路检查了烟花爆竹燃放、防诈骗等宣传标语的悬挂、设置。这就是她每日繁琐忙碌的工作。   “我是从事物业办公室工作的,但是成为志愿者的5年里,我更愿意参与到业主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去。”李洪霞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党员,志愿服务就是她为人民服务最好的平台,也能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金山丽苑小区住着3580户,15000人左右,既有农村进城的业主,也有孤寡的老人,还有外地租户,大到通水通电,小到两口子吵架,事情又多又杂。像李洪霞这样的“好邻居”志愿者便主动将志愿服务延伸到小区各家各户。   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工作,李洪霞担任起小区防疫宣传、记录进出小区人员的任务。那段时间,李洪霞委屈过,不理解政策和不服从管理的人对他们出言不逊;李洪霞愧疚过,因为每天回家都很晚,陪伴孩子的时间减少;李洪霞生病过,每天重复的劝导让她声音嘶哑到说不出话……但她却只记住了感动。   “有一天特别冷,我和其他志愿者都在各个小区门口,量体温、守门,一个阿姨给我们送来了她亲自熬的油茶,阿姨说话的时候声音很轻,像家里的长辈,她说都是普通人,我们为了大家辛苦了,当时我很感动。”李洪霞说,那碗油茶很暖,让她相信这一切守候都很值得,志愿者最大的幸福就是被认可、被理解,这是来自精神上的富足。

2021-01-22

“靓”出南川“国际范”

          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的宣传图片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资料图片   ■ 记者 罗苑瑜   城市名片,反映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经济发展,代表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   “十三五”期间,我区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十佳魅力城市”“中国冬季旅游名城”“全国优秀政务大厅”等国家级荣誉,这些荣誉也成了一张张彰显南川颜值和内涵的城市名片。   南川,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将城市名片不断更新?或许,可从大美南川的无限风光登上大洋彼岸的荧幕,从南川的文旅精品走进各大城市的繁华街头,从南川优良的营商环境圈粉无数间洞悉。   文旅走出国际范   亿万年前,在神秘的北纬30°附近,大娄山脉与四川盆地的一次美丽邂逅,成就了享有“世界第一桌山”之称的金佛山。金佛山植物种类多达5000多种,被誉为“地球生物基因库”。同时,金佛山现已查明有中药资源4967种,其中药用植物4180种、药用动物491种、药用矿物43种、药用真菌253种,因此又被称为“中华药库”。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文旅精品营销策略,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接轨,南川文旅精品多次成为荧幕焦点。   2018年,南川亮相央视《魅力中国城》大舞台。“天下第一桌山”“地球生物基因库”“南国雪原”“中华药库”等一张张靓丽名片,将南川的万种风情带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南川也最终斩获“十佳魅力城市”的美誉。   同年8月,“金佛山·福南川”旅游推介会走进西安,把“南川故事”、金佛山的魅力呈现给西安市民,在千年古都上演了一场自然与历史、生态与人文的精彩碰撞交融。   2019年7月,“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文化旅游推介代表团走进新西兰最大的港口城市奥克兰,南川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摄影展惊艳亮相奥克兰国际艺术空间,展出了我区包括金佛山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厚重的历史文化、奇特的气象景观等30余幅精选作品。   2019年、2020年,南川在全市“双晒”舞台上“晒”出了深厚的文化根脉、优厚的旅游资源、醇厚的本土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南川在重庆旅游版图上的独特印记。   城乡共治秀颜值   如果说,南川的山,给你留下了风光旖旎、巍峨豪迈的印象,那南川的城、乡,一定是秀外慧中、乡愁浓浓的另一番记忆。近年来,我区持续抓大保护促绿色化、抓大城乡促融合化、抓大文旅促品质化,书写了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答卷。   1月15日,在冬日的暖阳下,南川城别有一番雅致:凤嘴江、龙岩江、半溪河三江汇流,水光潋滟,如丝带般穿城而过;花山、永隆山、九鼎山三山聚首,伫立城边,宛若绿色屏风拱卫城周;樱花广场、中央花园广场等小广场、小游园像一颗颗玛瑙点缀在城市中……一派山、水、林、城、人交织的和谐画面。   “十三五”期间,我区启动“创国卫”工作,全区上下一心、全民参与,对标对表目标任务补短板、找不足,狠抓城乡卫生工作,成为全国一次性通过材料评审关的9个城市之一,吸引全国多地来我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如今,城市建设和管理已成为我区的一项常态化、标准化工作循序推进。   在农村,干净整洁美观也成为常态。近年来,我区狠抓乡村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通过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入户便道、旧房修缮、家禽家畜圈养等举措,累计有4个镇、12个村创建成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18个村创建成为市级绿色示范村。十二金钗大观园凭借其秀美的田园风光、丰饶的农特产品、精彩的文旅活动,逐渐成为重庆乡村旅游的“一朵金花”。   营商环境获点赞   2020年12月27日,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结果出炉,我区政务大厅推出的《废除46项证明事项 优化办事流程》入列十佳创新案例。这是继2019年我区政务大厅荣获全国优秀政务大厅“服务优化奖”后取得的又一殊荣。其背后,折射出我区良好的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具有良好的软实力。   政务大厅处于“放管服”改革的前沿阵地,做好这篇文章,既关系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又影响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民营企业审批事项按照“春风接待+政策宣传+提前介入+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环节跟踪”7个环节实行流水线作业,办事企业无需过多操心,服务中心人员全部搞定;制定“2.5天”办理制,以2.5天为标准,设立民营企业开办专区和综合受理窗口,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近年来,区政务大厅全面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为提高办事效率、压缩办事程序和时间,创新探索出民营企业审批服务流水线、“2.5天”办理制、“大厅金融街”、大学生就业创业绿色通道等四大“绝招”,实现项目快速审批、快速落地、快速建设。

2021-01-19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我区三年改造提升400公里国省道,二级公路占比超98%        俯瞰新建的国道243金头路。记者 李彬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近日,位于国道243的金头路改造提升工程施工现场,数台设备轰鸣,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这条当地百姓盼望已久的路,已经完成了90%的路基工程、9座桥梁、25道涵洞和1个长达268米的隧道,水稳层铺设也正在施工中,预计今年三月即可通车。   国道243是连接重庆和贵州的一条主通道,受地理条件限制,这条通道在两省边界的山区一直存在着通行瓶颈,约有10多公里的道路是依山靠河而建,弯多路窄,多年来,已经成为国道243上的一个长期堵点。   “我们在开车转弯的时候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叫转弯视距,而国道243金山段的转弯视距只有5米,且路面宽度只有6米,13米以上的货车基本无法通行。”该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周勋杰说,通过金头路改造提升工程,一条全新的绕行线路已建设就绪,总长约9.3公里,目前正在加紧进行水稳层铺设,预计在今年三月即可通车,原本弯多路窄的道路即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一条平坦宽敞的二级公路。   改线之后的道路避开了原本的河谷地区,而是通过大量的桥梁隧道拉出了一条直线,让国道243的日通行能力从当前的3000辆次左右,一跃达到7000辆次以上,视距最少能达到40米以上,而且路面宽度拓宽到了8.5米,大大改善了通行条件,所有的车辆都能够通行。   国道243的改造提升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作为连接城区至金佛山南坡的快速旅游通道,也为沿线乡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金佛山水库开始下闸蓄水后,位于金佛山南麓的头渡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国道243途经头渡镇,通行能力的提升和交通堵点的突破也为镇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目前,头渡镇正在打造滨湖小镇和冰雪小镇,按照规划,五年内的旅游要达到2万人次,而现行公路远远无法满足规划需求,国省道的改造提升为该镇的旅游发展提前布好了局,能够有效地将整个规划全盘激活。   国省道改造是我区干线公路由“量”到“质”的提升,实现了群众出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三年交通计划开展以来,我区对全区400余公里的国省干线公路进行了改造。截至目前,国省道二级公路以上,即(宽度)8.5米以上公路的占比达到了98.3%,较‘十二五’期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国省道乡镇覆盖率超过了90%,34个乡镇(街道)已全部通油路。”区交通局建设办主任程仕云说。   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G353、G243十字形国道骨架与S103、S532等5条省道及多条重要县乡道串联、环绕的干线路网,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改善,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2021-01-18

产业集聚新动能 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 记者 陈蕗颖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扬长避短、提速追赶,不断培育壮大发展产业,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这五年,我区六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百亿级现代建筑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中铝80万吨氧化铝项目全面复产,页岩气日输售气量超过500万立方米,工业投资持续保持高增长;金佛山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东街文旅商业综合体开街运营,推出康养地产40余万平方米,中医药、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3+1”特色产业品牌效应凸显;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由0.46%提高到1.67%;数字经济从无到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我区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   聚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框架   走进位于工业园区水江组团的水江氧化铝公司,厂区内一片勃勃生机,车间里人声鼎沸,锅炉里燃着熊熊烈火,总控室显示屏上的数字不停跳动着。   这个年产80万吨氧化铝的重点工程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曾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完全停产。如今,在市区两级的不断推动和持续努力下,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重庆市南川区水江氧化铝有限公司,以租赁中铝重庆分公司资产方式启动复产。2020年1~10月累计实现产值10.6亿元。   “十三五”期间,工业园区主动调整“一园四组团”规划,特别是空间规划,促进工业园区未来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规划,逐步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通过产业链培育、引进、整合,围绕中医药、铝材料、页岩气、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六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六大产业集群框架,凝聚起强大的工业发展后劲,为我区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增添新动能。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工业园区先后签约项目160个,开工建设项目123个,建成投产项目97个,累计升规38家,实现工业总投资249.49亿元,园区入驻企业由“十二五”末的186户增加至239户。鸿路钢构、水江氧化铝、中涪南、鸿庆达、中石化、超群轮毂、铝器时代等一批企业逐年达产增效,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32家,其中,中涪南、鸿庆达、中石化等3家企业产值突破5亿元,水江氧化铝、鸿路钢构等2家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   新动能催生新业绩。目前,园区主导产业投产已达到145户,占投产企业户数的84.3%。截止2019年底,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实现工业产值37.10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22.17%。市级科技型企业73家,实现工业产值99.1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59.26%。   聚人气:擦亮金佛山“金”字招牌   2020年3月17日,区惠农文旅集团与金佛山北坡原运营公司签署收购协议。   2020年3月31日,区惠农文旅集团集中入场金佛山北坡,交接收购金佛山北坡资产事宜。   ……   金佛山北坡资产收购是金佛山旅游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2020年,区惠农文旅集团整体收购接管金佛山北坡景区,金佛山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实质进展。   区惠农文旅集团对金佛山北坡资产正式交接以来,着力围绕升级、规划、宣传等重点工作,推动金佛山北坡旅游开发提速增效,先行启动滑雪场升级改造工程,持续提升景区品质,同时实施北坡酒店、古佛洞等景点改造,策划实施索道、拜佛台等项目新(改)建。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带来了金佛山景区冬季游客爆发式增长,2020年冰雪季以来,我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连续3个周末达到景区最大游客承载量,累计接待游客20.9万人次,同比增长280%。   “十三五”期间,我区深入推动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持续放大品牌效应,文旅经济高速发展,通过突出自然优势,挖掘文化内涵,真正擦亮金佛山“金”字招牌,让金佛山成为更多游客的诗与远方。   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杨裕灿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区累计接待游客近一亿人次,旅游收入超400亿元,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持续保持17%以上的增长,实施文旅重点项目97个,招商引资文旅项目20个,“金”字招牌效应逐渐显现,康养产业迅速崛起,文旅产品推陈出新,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聚智能: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重庆超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全球个性化轮毂定制及超轻量铝合金汽车轮毂的现代化制造企业。与传统铸造轮毂对比,重庆超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群轻量化轮毂减重25%~30%,燃油车综合节油达6.06%;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提高10.03%;使用超群轻量化轮毂,燃油车的刹车距离缩短3.6米,新能源车的刹车距离缩短3.9米。   产品提升离不开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超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重视研发,仅在2017年研发投入就达到1052万元,截至2018年8月公司申请专利有35件,其中授权的外观专利有15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发明专利6件。   “十三五”期间,我区大力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创新体系,夯实创新基础,提升创新能力,创新生态持续向好,创新主体引育成效明显,全社会研发投入高位增长,创投体系初步构建,社会民生创新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创新发展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点燃了我区发展的强劲动能。全区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十二五”末的5家增加到26家,高新技术产品由22个增加到75个,入库科技型企业由14家增加到2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由23家增加到4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例由25%增加到3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实现持续增长,由“十二五”末的8588万元增加到6亿元左右,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我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01-14

南川“十三五”期间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搏击中流立潮头 趁势而上展宏图   南川“十三五”期间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2020年,重庆市超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小康、广汽、北汽等车企的供应商,全年产值不降反增,突破8000万元,相比2019年翻了一番。记者 袁治卫 摄   ■ 记者 袁治卫   南川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压力巨大,发展速度长期低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我区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成为重庆市4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依托于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旅游资源优厚“三优禀赋”叠加优势,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推动全区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2019年南川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预计2020年达到350亿元、较2015年增长164亿元。从速度看,2015年GDP增速列全市26位,2020年前三季度排全市11位、提升15位,连续16个季度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工业 支撑更明显   一身朱红色的工装,戴着头盔、护目镜,手拿钢铲,系着青色围裙。冷水关镇平安村贫困户李树权在重庆金鸿纬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已经两年了,最大的收获就是工作稳定了、收入增加了、日子变好了。   “南川工业发展好了,像我这样的贫困户也能找到工作。”李树权说。   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十三五”期间,我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工业提质”精准发力,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17年~2019年,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区工业各板块陆续引进培育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不断上马,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其中机械制造方面,培育引进超群工业、康世德源,发展壮大科朗制动、泽齐传动等汽摩配套企业;中医药方面,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实现“从无到有”,引进上药慧远、金木药业、华润三九等知名企业;新型建材方面,着力培育引进金鸿纬、渝桥建筑等装配式建筑企业;铝材料方面,中铝“80”项目复产,南邦铝业、玛谛家居等企业稳定生产;精细化工方面,鸿庆达满负荷生产,江南、江菊化工投产;页岩气方面,页岩气开发取得突破,成为全国重要页岩气基地,中石化重庆页岩气公司落户南川。   目前,我区的中医药、铝材料、页岩气、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六大主导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百亿级现代建筑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全区工业也通过聚链成群、协同发展,朝着差异化、特色化的方向提档升级,鸿路钢构、水江氧化铝、超群工业、铝器时代等一批企业逐年达产增效,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32家,工业经济发展快马加鞭。   旅游 客走旺家门   2020年12月27日,在第八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揭晓的“2020年度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风云榜”中,我区荣获“2020年度中国冬游名城”称号,南川冰雪旅游闻名全国。元旦期间,我区共接待游客2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推动“金佛+春夏秋冬”产品提升行动,实施北坡滑雪场、假日酒店、古佛洞等项目提升改造,同时完成了天马旅游公路、南万高速文凤互通出站口扩宽改造。   2020年3月31日,区惠农文旅集团整体收购接管金佛山北坡景区,实现政府主导经营管理,为后续金佛山旅游品质提升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我区联合乐山市发起成立“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先后与四川都江堰、乐山、峨眉山、广安等地签署景区合作协议,倡议签署重庆市—阿坝州“9+3”精品景区合作协议,打造成渝最强旅游CP,与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建立产品互进、政策互惠、游客互送,组织成渝双城互动活动。2020年以来,金佛山景区累计接待四川游客5.1万人次,同比增长17%。金佛山景区被评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乡村 春风拂山田   进入冬月,天气更加寒冷了,以前兴隆镇金花村的村民便进入了冬闲时期。   现在,村民们分外忙碌。在重庆嘉蓝悦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蓝莓种植园里,村民们正忙着冬管,施肥、除草、修枝、移栽。   在大观镇龙川村,嘉蓝悦霖还建设了蓝莓科技种植示范园,是公司的蓝莓科技和三产融合发展的试验示范园,主要进行蓝莓商品苗培育、蓝莓全基质栽培试验、蓝莓引种试验、蓝莓休闲采摘、蓝莓加工产品展示。   除了生产基地和科研培育基地,嘉蓝悦霖还建立了加工基地,对蓝莓进行冷链存储,或加工成蓝莓酒等。目前该公司已建设完成4000亩精品蓝莓基地、组培育苗中心、科研中心、万吨保鲜冷藏库、深加工生产线、旅游观光工厂,形成了全国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按照规划,到2022年,南川将成为重庆市最大的蓝莓生产、加工基地。   “十三五”期间,我区不断把特色资源变成特色产业,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等,探索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一大批项目在南川全域开花。   我区以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3+1”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通过乡村规划建设,大观片区被确定为全市首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示范片,大观镇中江村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通过乡村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累计有4个镇、12个村创建成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18个村创建成为市级绿色示范村。   城市 品质新生活   “现在的东街很清晰地看到以前的影子。”“东街是南川的记忆,是南川人的寄托。”   东街开街,让南川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南川的时代变迁。东街项目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街区风貌和小镇青年平凡生活为主题,展示了“城市底片、记忆乡愁、休闲客厅”,是南川城市的文旅新地标。   “十三五”期间,我区按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要求,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营造优美、安全、舒适、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增强了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出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的城区环境。   而作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我区正持续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老旧小区由于建设时间长、功能配套落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发展和提升。我区把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什么实施什么”的方式,将老旧小区公共区域修缮、管线改造、停车库(场)规划、加装电梯等纳入改造范围,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   “十三五”期间,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荣膺《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获评“双晒”最佳作品奖、最佳营销奖,“金佛山·福南川”惊艳亮相澳大利亚、新西兰,打造了国际绳索救援邀请赛、博鳌国际康养文旅论坛等赛事节会品牌,南川高品质生活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2021-01-11

2020,“南川坐标”之变

     ■ 记者 邓的   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明确,重庆主城扩围,南川入列主城都市区,并跻身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更高的战略平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南川迎来战略性、历史性机遇,为南川发展再添新翼。   区位更优   辐射能力持续增强   我区处于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黔北地区的连接带,是东向、南向出渝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距离重庆解放碑CBD(中央商务区)仅88公里,境内“五高两铁”内畅外联。立足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定位,我区强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打通内部循环,优化出行方式,大力推进高铁、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连接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建设“一日生活圈”“1小时通勤圈”。   过去,重庆到贵州的高速公路只有一条渝黔高速(兰海高速G75)。“十三五”期间,南川至贵州道真高速公路开通,形成了连接南川、道真两个地区的快速通道。   2020年10月20日,于2016年底开建的南川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顺利通车。使得石渝高速、包茂高速、沪渝高速、银百高速相互串联,形成更加便捷的路网通道。这条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南川到两江新区的距离将从原来的108公里缩短为77公里。便利的物流运输通道将为我区工业园区蓬勃发展和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南川即将进入高铁时代。经过长达4年的筹备,2020年6月以来,渝湘高铁重庆段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预计5年后将建成通车。这意味着,届时从南川出发,15分钟可到达重庆中心城区、30分钟到黔江、3小时到达湖南长沙。   当前,我区正着力完善快速、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机遇空前   区域协作强强联手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把成都和重庆推到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2020年3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南川在相关领域都有较好的基础。   2020年3月31日,我区召开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发挥“三优禀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0年4月11日,我区举办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   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蕴藏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区不仅与四川省各地在文旅、经济、医疗、人才、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更努力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探索创新。   去年来,我区不断提高金佛山“含金量”,推动金佛山与峨眉山、青城山等四川名山联动发展,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着力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我区自然生态禀赋,推动中医药产业、康养产业、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增长极。为建设全市特色工业基地,我区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培育铝精深加工和页岩气、装配式建筑及其关联产业,补链成群、做大规模,打造全市铝工业基地、页岩气新能源基地、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同时,我区积极建设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景区、城市和乡村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一体服务,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快捷之城、生态之城、优居之城、消费之城、文明之城建设,高标准建设全市乡村旅游综合试验示范区,打造军民融合特色小镇,构建景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生态赋能   绿色发展稳步向前   《魅力中国城》节目中,著名文化学者蒙曼曾这样评价:“在发展中,南川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守住了南川的山水生态之美,传承了人与自然相生相融的和谐之美,更挖掘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美。”   我区全域森林覆盖率54.8%,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2天,居重庆主城都市区第一,80%左右区域海拔在800米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年平均气温16.6℃,荣膺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奖”,是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大都市中的“避暑天堂”“天然氧吧”“生态屏障”。   生态是南川发展最美的底色,也是南川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工作政治站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为推动南川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大环保行动、河长制等工作,全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更加优化完整,生态环保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绿色生态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通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我区积极发展培育避暑纳凉型、景区依托型、产业支撑型、体验观光型等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康养、运动、建设等生态健康产业,有效带动了全区农民脱贫增收。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