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新动能助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工作人员在通过智能化设备进行药材核查。记者 刘晓娟 摄  开栏的话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承前启后之年,也是我区加快建设渝东生态新城的攻坚之年。目前,我区正以生态为笔、以发展为墨,在南川大地上奋力书写着“渝东生态新城”的壮丽篇章。即日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加快建设渝东生态新城”专栏,聚焦全区“1343”总体思路的生动实践,记录我区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产业升级、民生福祉、生态赋能中的铿锵步伐,展现全区以改革突破新成效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实现南川新作为的鲜活故事。  南川融媒讯(记者 刘晓娟)近日,位于工业园区大观组团的重庆上药慧远庆龙药业有限公司代煎中心,煎药桶通过传送带自动完成熬药、包装、清洗等工序。  这是一条全自动中药煎制生产线,在智能系统控制下,接方、配药、煎煮、包装等全流程实现自动化。该中心每天最多可满足3000个处方的中药煎制需求,生产人员从80多人减少到16人,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中药煎制生产线。  “220味中药,人为称重易出现漏称或误抓错抓,现在系统可全自动调剂,准确又高效。”重庆上药慧远庆龙药业有限公司代煎中心主任曾天凤说。  据了解,智能煎配中心的这套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智能AI系统数据分析,对不同处方药物的浸泡、煎煮时间与温度、加水量等关键环节精准控制,最大程度减少人工误差。重庆上药慧远庆龙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正龙介绍,“经过标准化煎制,不同煎煮锅的药液浓度、口感、颜色基本一致,偏差不超过1%。”  “数智化”不仅体现在生产车间。企业信息中心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同智能大脑,能自动分析生产设备排期、原料和人员储备、订单交货时间等,调配出最佳生产方案,实现一键下达生产指令。  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保障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9.52亿元销售收入。  在中药材种植环节,公司与德隆镇合作建成200余亩玄参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200平方米现代化初加工基地,玄参可直接供应公司。示范基地配备数字化管理平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通过高清监控、空气质量和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实时掌控环境数据和中药材生长情况,推动种植从“凭借经验”到“依靠数据”、从“看天吃饭”向“数字赋能”转变。  “从田间地头到病房床头,我们对玄参生长全程精准把控。”汪正龙说,通过药材质量溯源与经营管理驾驶舱,可实时监测全国73个药材溯源种植基地,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确保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识、市场有监测、过程可追溯。  近年来,我区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融合,引进创新主体,推动中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前,已引进华润三九、上海医药等40多家药企,其中34家已投产。同时,聚焦制药企业需求,推行GAP示范种植,探索生态化、数字化种植新模式,联动多家中药制造企业与乡镇共建3000亩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全区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20.05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1.5万亩、产量2.13万吨,种植品种30余个,规模化种植20余个,主要分布在南城街道、金山、头渡等镇街。  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佘国栋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围绕现代中药制造、药食同源、大健康食品等产业招商引资,推动投产企业扩能升级,提升园区产业能级,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20

全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暨国家中医药 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召开

2025-03-06

“数智化”新动能 助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2025-01-20

我区着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