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上下功夫,深入领悟六中全会精神

     重庆日报评论员   日前召开的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中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更加深入扎实地学好六中全会精神,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提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   在“学”上下功夫,要学出政治自觉。“两个确立”让全党有了值得信赖的“主心骨”,全国各族人民有了可以依靠的“顶梁柱”,中国有了能够行稳致远的“定盘星”。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就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牢记“国之大者”,着眼国之大事,更好地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在“学”上下功夫,要学出初心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就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切实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转化为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要真正把不忘初心体现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中;要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在“学”上下功夫,要学出历史自信。我们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就要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从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增强历史主动,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加积极主动把重庆现代化各项事业推向前进;要树立大历史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在“学”上下功夫,要学出人民情怀。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就要更加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全力造福群众,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在“学”上下功夫,要学出责任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就要进一步胸怀“两个大局”,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工作部署兑现落地;要不断提升能力本领,练就干事创业的宽肩膀和真本领;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   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以学促行,奋力开启重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原载《重庆日报》12月1日4版)

2021-12-02

锚定既定奋斗目标 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锚定既定奋斗目标   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按历史规律办事,就能无往而不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对于全党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全党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我们就一定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我们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把14亿多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我们就一定能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我们要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坚持自我革命,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人民日报11月20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2021-11-25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把“坚持自我革命”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我们党能够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风华正茂,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都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自身坚强有力,什么时候党和人民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从严管党治党,谋划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出顶层设计;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进一步对坚持党的领导作出制度性规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党的建设,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思想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正如全会指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我们党在刮骨疗毒中解决了自身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激浊扬清中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在革故鼎新中重塑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优势,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而复杂的,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尖锐而严峻的。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壮士断腕,才能让自身始终过硬,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自我革命,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全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正如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的: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引领伟大斗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新征程上,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就一定能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人民日报11月19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2021-11-24

奋力开创新时代重庆人才工作新局面

     重庆日报评论员   11月22日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重庆人才工作。强化做好人才工作的战略共识,不断开创新时代重庆人才工作新局面,对于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十四五”全新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对重庆而言,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机遇,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归根结底靠人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贯彻人才工作的“八个坚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更加坚定加快人才强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明确广大人才科研报国的方向和推进人才工作的使命任务,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营造良好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广大人才在重庆建功立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出台重庆英才计划、举办重庆英才大会、健全“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体系,推动全市人才事业发展持续向好,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重庆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人才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进一步开创新时代重庆人才工作新局面,就要明确目标要求,主动积极作为,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   新形势下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是落实中央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需要。要结合重庆实际,发挥战略机遇、人才集聚、良好生态、产业发展等优势,找准有效路径,进一步推动重庆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发展平台能级较高、人才制度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活力迸发、人才作用发挥突出、人才生态近悦远来;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注重精准发力,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瞄准重庆有作为的领域,加快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夯实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根基;要盯牢关键环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更多人才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为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应有贡献。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抓好服务保障、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新时代重庆人才工作水平,下好人才这个“先手棋”,让重庆成为天下英才心向往之的奋斗热土!   (原载《重庆日报》11月23日3版)

2021-11-24

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

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深刻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与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更好为人民谋幸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正如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的: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   从“能吃饱肚子”到“吃‘净颗子’”,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回忆起陕北黄土高原上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如今,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人民日报11月18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2021-11-23

深刻领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

深刻领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着眼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深入研究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百年历程,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强调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凡是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砥砺奋进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惊涛骇浪中坚如磐石,风险挑战中运筹帷幄,充分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领导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掌舵者。正如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的:“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实践充分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只有在全党激发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我们党才能以新气象新作为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讲政治要求化为内心自觉、内在主动,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日报11月17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2021-11-22

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刻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对于全党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决议》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人民日报11月16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2021-11-19

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深刻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深刻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深刻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党的经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决议》精辟概括的十条历史经验,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顽强奋斗、不懈奋斗,我们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书写新的恢宏篇章,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人民日报11月15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2021-11-18

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全面回顾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基础上,以更宏阔的视角,从五个方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即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这五个方面的概括,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一百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决议》全面、深刻、系统阐述了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深刻揭示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今天,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天,党已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心潮澎湃、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一心、顽强奋斗,风雨无阻向前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人民日报11月14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2021-11-17

深刻把握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

深刻把握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成就辉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历史贡献,对于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决议》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同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必将激励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荣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决议》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对于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重点总结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必将极大鼓舞和激励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够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征程上铸就新的时代辉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人民日报11月13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2021-11-16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中央决定通过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充分体现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反映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同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必将激励全党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等五个方面总结概括的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全面、深刻、系统阐述了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十个方面总结概括的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贯通历史、现在、未来,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全党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人民日报11月12日社论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2021-11-15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下功夫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下功夫   ——论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⑨   重庆日报评论员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归根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协同推进“川渝通办”事项以来,两地办事要素逐步统一、办事流程不断优化,在人社信息“两地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近认”、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老百姓纷纷点赞。当前,要以《规划纲要》公布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健全应急联动机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是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通过联合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等手段,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通过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等方式,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当前,重庆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借此机会,研究解决好两地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难题、高频事项,谋划推出一批新的通办事项清单,让两地老百姓和各类市场主体享受更多“同城待遇”。   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看发展,既要看经济等“硬实力”指标,也要看教文体等“软实力”水平。川渝两地要联手做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合作共享;要构建“书香成渝”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打造“成渝地·巴蜀情”等文化品牌,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等资源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体育项目合作和竞技人才交流培养,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方能让两地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指向的是川渝两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疫情期间,重庆与四川建立了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效果很好。如今,川渝合作迈上新台阶,更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在医疗方面,要发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建设;在养老方面,要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鼓励养老设施跨区域共建,让老有所养成为现实,为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探索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安全,是发展的底线所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对于这个底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和侥幸心态。重庆要与四川携手守住安全底线,通过强化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重大灾害事件预防处理和紧急救援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联动长效机制等方式,健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标准和规划体系,进一步增强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通过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下功夫,不断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我们就一定能为川渝两地群众带来更为“安逸”“巴适”的高品质生活。   (原载《重庆日报》10月31日3版)

2021-11-05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论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⑧   重庆日报评论员   成渝地区虽然城镇密布,但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近期公开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渝地区要“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推动这一规划落地见效,需要我们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为目标,不断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既有效激活乡村土地、人口等资源要素的价值,持续释放乡村发展潜力;也要以城带乡,避免城市过度“虹吸”,最终实现资源要素的均衡配置。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需要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要加快取消重点群体的落户限制,实现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公共资源,完善集体经济组织人力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机制,建立衔接协调的劳动力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要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探索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制度,深化土地用途转用模式探索,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管理、统筹开发利用制度。要增强城乡建设资金保障,支持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建设项目,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需要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要推动城乡一体规划,提高规划适应性,开展城市体检,强化城市风貌管理,延续城市和乡村文脉,保护传统的山水城格局,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和超越发展阶段撤村并居。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城市市政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及其管护资源向乡村延伸,全面改善城乡居民卫生环境、出行环境。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教育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政府、社会、企业、居民多方共治,推动实现智慧化治理。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需要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不是拉低压高一刀切平,而是通过产业协同带动发展、融合发展。要依托相应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依法流转和高效配置,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要培育高品质特色小镇,着力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要优化提升美丽乡村和各类农业园区,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   城乡融合发展潜力无限、时机正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需要久久为功,不断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把县域作为重要切入点,强化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共享发展红利。只有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分工合理、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才能让川渝大地广大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为当之无愧的融合发展样板!   (原载《重庆日报》10月30日3版)

2021-11-04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聚焦关键领域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聚焦关键领域   ——论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⑦   重庆日报评论员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明确目标:“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我们要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将成渝地区打造成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典范。   成渝地区是我国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是西部地区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提升市场活力,在西部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将成渝打造成联结国内国际的重要枢纽。要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西部省区市协作,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要统筹完善亚欧通道,加强协调联动,强化多式联运衔接;要优化畅通东向开放通道,构建东向国际开放通道,加强陆水、港航联动。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高水平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成渝城市群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形成西部开放新平台。要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进首创性、差异化改革;要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扩大国际航权开放;要高标准实施高层级开放合作项目;要共建“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建立灵活的境外人才执业制度。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加强国内区域合作。立足川渝资源和交通优势,将成渝打造成协调联动国内交通、产业、技术的桥梁。要加强与西部地区协调联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要有力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优化沿江经济布局;要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交流互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转变思维、改革创新,又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要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加快实现区域内“一网通办”。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改革,保证市场主体间公平竞争,不断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支持开展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加快完善国资监管体制;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规范化、常态化政商沟通机制,缓解民企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经济区与行政区分离,是协调经济关系和行政管理矛盾的重要手段。要探索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建立跨行政区财政协同投入机制,推动两地重点领域企业整合和高效运营,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   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川渝携手,既要抢抓时机,又要蹄疾步稳。我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聚焦关键领域,以扎实行动和有效举措,深化川渝务实合作,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原载《重庆日报》10月29日3版)

2021-11-02

齐心协力守护好巴山蜀水的美丽画卷

  齐心协力守护好巴山蜀水的美丽画卷   ——论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⑥   川渝两地共处长江上游,肩负着保护长江母亲河的重大责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我们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成渝地区山水相连,生态环境休戚相关。共治生态环境“一江水”,既是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客观需要,也是顺应两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落实《纲要》,就要聚焦生态共建共保、污染跨界协同治理、绿色转型发展等重点领域,坚持靶向发力,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大力推动生态共建共保。奏响生态保护“合奏曲”,既要共建生态网络,又要共抓生态管控。“建”的重点要放在共建绿色生态廊道、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强化重要生态空间保护等方面;“管”的重点要放在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禁捕长效机制等方面。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但生态保护修复丝毫不能松懈。重庆要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精心编制长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态廊道规划,加快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绘就美丽生态蓝图。   不断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推动环保标准统一,才能形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合力,实现一张负面清单管川渝两地。这既是《纲要》的要求,也是协同治理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川渝两地才能在“跨界水体环境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土壤污染及固废危废协同治理”三个方面有所作为。重庆要以最大的决心肩负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责任,在长江、嘉陵江一级支流开展水环境治理试点示范,与四川共建跨省市空气质量信息交换平台,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让巴蜀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努力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的。如今,成渝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绿色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更需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要大力支持万州及渝东北地区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支持广阳岛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和补偿、绿色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尽快突破。要学好“两山论”,走好“两化路”,以“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齐心协力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我们就一定能守护好巴山蜀水的美丽画卷。(原载《重庆日报》10月28日4版)   重庆日报评论员

2021-11-01

着力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 国际消费目的地

  着力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 国际消费目的地   ——论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⑤   重庆日报评论员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近日公开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发展富有巴蜀特色的多元消费业态、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培育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独特区位、生态优势,区域内风物多样、人口密集、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开放程度高,具有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举措,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不断增强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增强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需要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是当下最“吸金”的消费空间。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就要着重打造城市消费品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要通过改造提升商业街区,集聚高端消费资源,打造世界知名商圈,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要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建设特色消费集聚区和特色商业名镇;要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扩大国际旅游品牌影响力,发展巴蜀乡村旅游;要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增强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需要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丰富的消费业态能够刺激消费动力、挖掘消费潜力。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需要持续推动消费供给升级,不断发展消费新场景。要大力创建美食地标,丰富文创消费场景,发展特色运动,推出特色化、品质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产品,提升市场化供给质量,壮大社会服务消费;要引导新消费形态健康发展,促进线上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服务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发展更多参与式、体验式消费模式和业态;要发展假日经济,擦亮夜间经济名片,展现国际时尚范、巴蜀慢生活。   增强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需要塑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良好的消费环境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消费活力。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还要不断完善消费促进政策,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要规范发展消费金融,支持将闲置厂房、办公用房等改为商业用途,优化免税购物体验,促进国际消费便利化;要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发布行业优质企业名录,强化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加强重点领域广告监管;要探索线下无理由退货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制和赔偿先付制度。   促进消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机遇,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优质商品服务,不断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提供澎湃动力。(原载《重庆日报》10月27日5版)

2021-10-29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   ——论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④   重庆日报评论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和成渝发展基础、现实与未来,提出将成渝地区建设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增进创新合作,合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强化体制创新,面向国内外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与创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共享共建,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接下来,要以《纲要》为依据,在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优化创新空间布局、提升协同创新能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四个方面发力。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水准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与科研平台,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要聚焦战略性产品开发,在成渝重点区域布局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教基础设施,引导建设系列交叉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原始创新集群;发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引领作用,吸引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强化开放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支撑成渝全域高水平创新活动。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实现创新驱动离不开创新空间布局的优化,要以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依托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格局。要瞄准新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建设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要依托大学城、高新区等,夯实智能产业、生物医学发展基础,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要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要推动中科院等在双城经济圈布局科研平台。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川渝两地历史渊源深厚,拥有天然协同优势。要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共享科技成果,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创新研究中心和综合性检验检测平台;要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合作申报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共建共用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打破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瓶颈,才能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要大力吸引创新人才,实施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在人才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引进国外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科研;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改革试点,深化科研资金改革,探索建立两地改革举措和支持政策异地同享机制;健全创新激励政策体系,加大对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先进科技成果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服务。   创新决胜未来,须臾不能停歇。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统筹协同,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发挥成渝地区科教人才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创新环境优化,加强创新开放合作,促进创新资源集成,大力推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向着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迈进。   (原载《重庆日报》10月26日8版)

2021-10-28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抓好重点任务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抓好重点任务   ——论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③   重庆日报评论员   推进产业协作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中之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把“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塑为契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强化机制创新,优化、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已经具备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成渝地区仍然存在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等问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紧扣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四项重点任务,下功夫、见实效。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根据《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从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整合优化重大产业平台四个方面入手。当前,成渝地区主导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较强,协作的重点是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等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重庆要抓住这一机遇,与四川共同完善两地产业链“图谱”,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尤其要发挥两江新区旗舰作用,深化重点园区协作互动,推动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政策叠加、服务体系共建。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数字经济的大幕已经拉开。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快5G网络建设,布局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积极拓展数字化应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提升数字安全水平。对重庆而言,这既是责任,也是利好。要继续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努力谱写数字经济发展精彩华章。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推动服务业现代化,是唱好“双城记”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商贸物流发展水平、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重庆服务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我们要乘势而上,持续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全产业链价值。要做大做强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支持万州等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完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要高水平办好智博会、西洽会,打造一批专业的会展品牌。唯有多措并举,才能不断提升重庆服务的竞争力、影响力。   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大机遇。重点要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上下功夫,打造成渝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三农”既是突出短板,也是最大潜力。要以《规划纲要》发布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潼南柠檬等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做靓“巴味渝珍”等特色品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兴则经济兴。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理念,与四川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为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原载《重庆日报》10月24日3版)

2021-10-27

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要凝聚合力

  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要凝聚合力   ——论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②   重庆日报评论员   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是成渝相向发展、联动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有力支撑。近日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带动作用,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凝聚合力,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引领作用。我们要抓住《纲要》发布的有利契机,紧扣“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发展目标,聚焦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协同、合作共建,建成覆盖18.5万平方公里、9600万人口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要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道路通,百业兴”,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带动川渝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要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织密国际航线网络;要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要完善双城经济圈公路体系,畅通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和主要城市间联通;要推动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建设,健全航道网络;要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衔接融合。   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要强化能源保障。能源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要认清川渝地区能源矿产丰富的先天优劣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协同优化能源供给和开发;要优化区域电力供给,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发展,优化川渝电力资源配置,培育发展电力现货市场和川渝一体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要统筹油气资源开发,完善天然气管网布局,发挥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作用,完善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川渝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衡,要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功能;要研究推进跨区域重大蓄水、提水、调水工程建设,推动大型水库及引水供水重点工程建设;要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现代化改造和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建设;要推进实施防洪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要协调发展、补齐短板,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川渝携手,凝聚合力,团结一致向前行。我们要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全局思维,群策群力,加快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只要我们深刻理解《纲要》,确保落实落地,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局面就会加速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就会加速实现!   (原载《重庆日报》10月23日3版)

2021-10-26

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要找准抓手

  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要找准抓手   ——论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①   重庆日报评论员   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对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和期望。   空间格局决定发展格局。《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格局作了明确规定: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这一空间格局,充分考虑了成渝地区的现实条件和特色优势,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我们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指引,意义重大。   一子落而全局活。《纲要》作为“施工图”,将实质性地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要求,把提升双城发展能级、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作为有效抓手,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不断提升双城发展能级。《纲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双核引领,区域联动”。优化重庆主城和成都功能布局,有利于发挥双核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重庆而言,就要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   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介于大城市和城市群之间,其中成员的行政边界虽然存在,但限制逐渐被打破,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实现有序流动、合理布局。因此,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也要把握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的规律,做到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对重庆而言,重点要关注“梯次推动重庆中心城区与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率先实现同城化”“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等方面,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等方面下好“先手棋”。   大力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携手者并进,合作者共赢。依托资源禀赋、人员往来、产业联系等方面优势,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互动和毗邻地区协同,是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格局的必经之路。要从四个方面唱响“协奏曲”: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发展。以此为突破口,与四川齐心协力、相向而行,重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科学施策,推动公共资源在各级各类城市间合理配置,对于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和功能布局至关重要。作为中心城市的重庆,要在提升发展能级的同时,统筹兼顾多元需求,实现瘦身健体。大中城市既要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水平,又要增加医疗、文化、体育资源供给,提升功能品质。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要推动公共资源适当向县城倾斜,提升重庆县域经济发展能力。要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加强对都市圈范围内重点镇的规划统筹,下功夫培养专业特色镇,增强一般小城镇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功能。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也是落实《纲要》起步之年。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我们就一定能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原载《重庆日报》10月22日1版)

2021-10-25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做好区县、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系列谈   重庆日报评论员   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是换届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打造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在接续奋斗中谱写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对“十四五”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具体部署。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对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作出安排。顺利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这次换届,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选准用好堪当改革发展重任的优秀干部,配好建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一线“指挥部”“战斗部”。   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第一位的素质,政治把关是选人用人第一位的任务。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把政治标尺立起来、严起来,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情况,对政治不合格的一票否决,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在强化政治素质把关的同时,要严格把好廉洁关,确保每个人选在廉洁方面都是过硬的,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优先使用在重大斗争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这些年,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级干部积极投身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等重大任务,特别是在战疫情、战复工、战脱贫、战洪水等大战大考中经受了考验。要聚焦重大斗争一线生动实践,大力选拔使用对党绝对忠诚、素质能力过硬、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干部。对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扛过重活、打过硬仗、一贯表现好的干部要重点关注、大胆使用。要积极选用专业素养好的干部,结合功能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差异化配备,整体提升领导班子专业化水平,以高素质干部队伍保障高质量发展。   适应和引领现代化建设,对领导班子结构、功能提出更高要求。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提升领导班子配备水平,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优化结构、增强功能,着力换出“加强版”领导班子。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选优配强党政正职,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最能打的人推向主战场。这次换届选出来的领导班子,承担着跑好新征程第一棒的重大责任,年轻干部要跑两三棒、甚至更多棒。要坚持着眼长远、战略培养,把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拓宽眼界视野选,健全常态机制配,让优秀年轻干部一茬一茬成长起来。要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配备工作。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原载《重庆日报》5月31日2版)

2021-09-28

在“力行”中创造无愧时代的新业绩

  在“力行”中创造无愧时代的新业绩   ——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重庆日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学史力行,就是要知而后行、知行合一。要从百年党史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切实提升我们办实事、开新局的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   当前,重庆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需要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不断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更好地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学史力行要在锤炼党性上雷厉风行。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的基石,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从马克思主义在重庆传播、土地革命,到红岩精神、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直至重庆解放,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为寻找救国济民之路进行艰辛探索和革命实践,生动诠释了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行动的力量。新时代,重庆众多党员干部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涌现出了毛相林、严克美、杨骅、周发春、赖晓东、甘秀妮、张晞、王红旭等一批闪耀着党性光辉的璀璨群星,激励着巴渝儿女砥砺前行。学史力行,就是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我们的党性修养,厚植英雄之城的底蕴,汲取红岩精神的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学史力行要在为民服务上身体力行。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合川1万余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利用休息时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南岸区针对假期孩子看护难的问题,成立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璧山区让党员发挥所长,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上下聚焦群众痛点难点问题,掀起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热潮。学史力行,就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既聚焦发展大局,又关注基本民生,着力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等方面持续发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史力行要在推动发展上实干笃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绩是实干得来的。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着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无不需要我们在“国之大者”中明确职责使命,在历史任务中找准角色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大显身手。学史力行,就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动重庆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以实干实绩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只有知行合一,方能“力行而后知之真”。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牢记殷殷嘱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努力办好重庆自己的事情,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原载《重庆日报》8月13日1版)

2021-08-17

在“崇德”中永葆政治本色

  在“崇德”中永葆政治本色   ——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学史崇德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要通过学习教育,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政德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崇德”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落实在奋进新征程的火热实践中。   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对党忠诚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人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刘国鋕被关押在白公馆后,对试图营救他的亲属说:“有党在,我等于没有死。如果我出卖组织,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砥砺对党赤诚忠心,就应以先辈先烈为镜,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   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说:“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我的操心事”,生动展现了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道德风范。重庆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狠下功夫,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拥堵等解难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就是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征程上,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红岩烈士车耀先在家书中写道:“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字里行间流露着道德风范、体现出人格力量。身为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筑牢廉洁自律的底线。   领导干部有政德,才能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重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将党史的滋养转化为不变的政治本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赓续红色血脉,涵养浩然正气,接续奋斗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就有了源源动力和坚实支撑。   (原载《重庆日报》8月12日1版)

2021-08-16

在“增信”中创造新的业绩

  在“增信”中创造新的业绩   ——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重庆日报评论员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学史增信,最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信仰、信念和信心。当前,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从用力抓好有效投资,到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从毫不放松抓好实体经济,到高水平办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智博会;从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到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每一项任务,都要把信仰、信念、信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以信仰的力量推进奋斗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学史增信,就要感悟信仰的力量,让心灵得到滋养、思想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和执着追求,激扬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以信念的力量照亮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史增信,就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努力。   以必胜信心创造新的业绩。学史增信,就要切实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必胜信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岩精神,持续巩固恢复性增长好势头,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天的巴渝大地,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展现出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化精神为动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我们就一定能在“增信”中创造新的业绩,谱写新时代重庆发展新篇章。   (原载《重庆日报》8月11日1版)

2021-08-13

在“明理”中汲取前进动力

  在“明理”中汲取前进动力   ——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重庆日报评论员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速达6.6%。这一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这一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对“能”“好”“行”的问题做了精辟论述,这对于我们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前行动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百年大党之所以风华正茂,是因为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发展史、理论创新史。学史明理,就是要从中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增强前进动力。   “明理”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重庆面临的新情况层出不穷,面对的新问题也愈加复杂多变。要应对新挑战、取得新成绩,就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在汲取党的历史经验中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明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当前,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和风险挑战,稳增长的压力还比较大。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从宏观谋划还是微观布局,无论是政策部署还是战略执行,都需要思想的引领、理论的指导。我们要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集中精力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明理”才能更好地知行合一。面向新的伟大历史征程,我们必须筑牢信仰之基,把真理的力量更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集中精力办好重庆的事,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重庆实践的新篇章。   (原载《重庆日报》8月10日1版)

2021-08-12

在“知史”中增强开拓前进的底气定力

在“知史”中增强开拓前进的底气定力 ——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重庆日报评论员   上半年,重庆GDP同比增长12.8%。含金量较高、有后劲支撑的速度背后,是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也得益于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强大发展动力。   历史之中,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密码,既有启示和借鉴,更有规律和大势。回顾历史,我们党能有今天的局面,就是因为能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重庆正昂首阔步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做好今天的工作,肩负起新的使命,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做到“知史”,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走向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学习党史、用好党史提供了生动教材。通过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我们要读懂百年党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读懂百年来的成就变化,读懂百年来的启示规律。深刻体悟中国何以能平视世界,体悟中国共产党如何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增强开拓前进的底气定力,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好引领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知史,才能抓住用好各种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奋发有为。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第一步很关键。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举措更加精准务实,劲头更加昂扬向上,集中精力抓好当前重点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第一步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坚决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重庆担当”……当下,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各自实际,用心学起来、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奋进新征程,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一步一个脚印,闯关夺隘,笃信实干,我们就能在历史新画卷上书写属于重庆的崭新篇章。   (原载《重庆日报》8月9日1版)

2021-08-11

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   “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根本要求,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同志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把握讲话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深刻领会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以高度政治自觉传扬百年光辉历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磅礴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百年艰辛奋斗,百年苦难辉煌。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在新征程上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我们更加坚定、更加自觉!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答好新时代的考卷,我们更加清醒,更有信心!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要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要继续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不断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前进道路上,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我们就一定能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懈奋斗,永远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人民日报7月14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2021-07-21

新征程上,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征程上,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我们党能够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风华正茂,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都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自身坚强有力,什么时候党和人民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必须看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党的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只有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才能让自身始终过硬,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继续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保持“赶考”的清醒,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就一定能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引领伟大斗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就一定能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人民日报7月13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2021-07-20

新征程上,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新征程上,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一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实践充分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团结,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奋进新时代、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的伟大时代!中国人民的每一分子,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都应该为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在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奋进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人民日报7月12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2021-07-19

新征程上,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新征程上,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   “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一百年来,正是坚持一以贯之的斗争精神,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在前进道路上,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坚定斗争意志,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奋勇搏击、迎难而上,闯关夺隘、攻城拔寨,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人民日报7月11日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