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上了央视
发布时间:2021-04-23 09:11:28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何兆平听说和牛互动会让牛的心情愉悦从而提高肉质,于是他常常在清理完牛场后与牛互动。    图①

  

 

  4月13日凌晨4点,何兆平前往五十公里外的武隆区凤来镇收购高山草饲牛。

  

 

  天还未亮,何兆平的收牛工作已进入尾声。

  

 

  回到牛场后,何兆平开始清理牛场,保证牛场的整洁。

  

 

  上午的工作完成后,何兆平才能有一点时间补充睡眠。

  

 

  每当收到买牛肉的订单,何兆平都会第一时间亲手将牛肉送到顾客手中。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何兆平会抽出时间来学习养牛知识。

  

 

  曾是军人的何兆平在部队时获得不少荣誉。

  

 

  何兆平发奋图强、自主创业的故事受到央视关注,被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邀请作为《田间示范秀》节目嘉宾,在节目里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任前蔚/文图

  这段时间,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的村民都在谈论一件事——村里养牛的何兆平上了央视!

  原来,何兆平因为吃苦耐劳、发奋图强,靠着养牛走上致富路的故事在当地传扬开来,引起了央视的关注。4月9日,他被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邀请作为《田间示范秀》节目新一期的嘉宾,在节目里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传授“牛”经验,推广“牛”精神。

  4月13日,记者前往半溪河村见到了这位“名人”,走进了他的一天。

  当天凌晨4点,天还是黢黑一片,何兆平却已早早准备就绪。这天他要前往五十公里外的武隆区凤来镇收购高山草饲牛。事实上,为确保一天的工作顺利进行,何兆平每天早上3点就起床工作。

  前往凤来镇的山路弯多坡陡,摸黑前行需格外小心,更何况空中还飘着细雨,可对于常年往返这条路的何兆平来说,哪里能提速哪里该慢行,他早已烂熟于心。为了收购到高质量的草饲牛,他常常前往更偏远的地方收购品质牛,在他眼中今天的收购之行已经是较为轻松的。

  为什么把养牛作为自己的梦想,何兆平说:“从小就喜欢牛,也许是牛的忠厚、勤劳契合了自己的性格吧。”早在部队当兵时,何兆平就利用休息的空隙,广泛搜集、学习养牛知识,可以说养牛这件事已经在他心中酝酿了好几年。

  2017年,服役16年的他回乡开始自己的养牛梦,他建牛圈、买牛犊,前前后后一共养了近100头牛。纵然何兆平信心满满,奈何缺乏经验和技术,周边荒地、山坡上的杂草根本满足不了牛的吃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前青贮草料才行,而且草料的营养搭配问题也是一个大学问。

  回忆起刚创业的那几个月,何兆平心头百味杂陈:“实在是太累了,累到躺下后就不想起来。”虽然累,但部队生活给了何兆平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畏挫折的信念。在此期间,他多次参加区内开设的畜禽养殖培训班学习,也拜访了相关企业学习管理、财务运算、产品销售等知识,并在养牛场的具体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有效实践,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养殖经验。一段时间后,牛场渐渐进入有序运转状态。

  当天收购完牛后,天才蒙蒙亮,来不及吃早饭的何兆平又匆匆返程。

  因为牛在货车中容易站立不稳,磕了碰了难免会导致牛产生淤血进而影响到牛肉品质,何兆平只好减慢车速“悠”着往前走,这让回家的路程变得漫长且枯燥。

  回到养牛场已是中午12点,何兆平依然顾不上自己,而是先去把牛喂饱。割草、和料、喂牛、打扫牛圈,待所有工作完成后已经是下午2点,这时他才可以吃上一口热饭并小憩一会儿。一小时后,买牛肉的订单接踵而至,何兆平将提前宰杀好的牛肉打包好,骑上三轮车穿梭在城中的大街小巷,亲自将每一份牛肉送到顾客手中。傍晚6点送货结束,晚上9点又开始宰杀第二天要卖的牛,一直到夜里11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经过四年的摸索与实践,何兆平的养殖事业逐步走向稳定。他诚信经营、用心服务,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6头牛,每年利润近50万元。

  对于未来,何兆平将继续保持“牛”劲,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把自己的牛肉做好做精。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