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南川的畜禽种质资源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8:21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守护好南川的畜禽种质资源初步发现南川鸡和南川金佛山中华蜜蜂为新畜禽遗传资源    区畜牧兽医渔业
守护好南川的畜禽种质资源

初步发现南川鸡和南川金佛山中华蜜蜂为新畜禽遗传资源

  

 

  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工作人员在调查金佛山中华蜜蜂种质资源情况。

  

 

  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工作人员在调查南川鸡生长环境。

  近日,记者从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了解到,去年6月,我区启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普查及数据填报工作。

  本次普查已知我区畜禽遗传资源共12个畜种、27个品种,初步发现新资源2个,分别为南川鸡和南川金佛山中华蜜蜂,拟申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

  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高级畜牧师姚福吉介绍,此次普查覆盖全区34个乡镇(街道)244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无遗传资源的行政村(社区)25个,有资源的行政村(社区)219个。行政村(社区)普查率、有资源行政村(社区)填报率、有资源乡镇(街道)完成率均为100%。

  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主任陈伟介绍,为做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及保护工作,我区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将普查工作充分与乡镇(街道)畜牧兽医水产站动物疫病包片工作机制衔接起来,层层压实责任,村村有普查员;加强与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畜牧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共同推进南川鸡、南川金佛山中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陈伟表示,下一步,将落实措施,明确责任,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全面、系统掌握我区畜禽遗传资源数量和分布状况,特别是做好新资源挖掘工作,保护和利用好南川的珍稀、濒危畜禽遗传资源。

  挖掘资源历史 讲好资源“故事”

  为进一步挖掘南川鸡和南川金佛山中华蜜蜂的差异性特点,3月中下旬以来,记者跟随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工作人员,翻阅史料,走访村民,深入挖掘资源历史,收集整理资源背后的故事。

  村民养蜂历史悠久

  今年59岁的大有镇水源村7组村民辜建明说,上世纪30年代,他的爷爷辜少甫就在房屋周围养蜂,当时养蜂还是用椭圆形状的老式养蜂桶,最多时能收蜜200多斤。

  辜建明说,那时候,原马嘴乡(今三泉镇马嘴村)有货物交易场所,当时重庆客商就用稻米来换蜂蜜。金佛山蜂蜜在当时就是非常畅销的商品。后来,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这门手艺,现在他成立了甘美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养蜂。

  金佛山上的自然蜂群

  说起金佛山的蜜蜂,辜建明说起自己早年间的故事。

  那是1996年的一天,他和朋友经过金佛山东坡半山腰小地名叫歪嘴石的地方,耳畔听到蜜蜂的“嗡嗡嗡”声,仰头向四周查看,发现有一棵两人合抱的树上有一个树洞,朝里看,发现树洞的一角挂着一个约一米高的蜂窝。

  辜建明说,这蜂窝的一列脾就长一米,蜂蜜量50多斤。一巢蜂的蜂蜜量达到普通蜂桶蜂蜜量的三倍。

  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高级畜牧师汪国领说,我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立体性、多样性气候明显,是多种动植物生长的适宜区。发现如此大的蜂群,说明金佛山自然资源好,孕育出拥有优异生物学特性的中蜂。

  多个地名叫“蜂桶岩”

  “我们这里的小地名叫‘蜂桶岩’,可能是岩石形似蜂桶而得名。”大有镇水源村4组蜂桶岩蜜蜂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光培说。

  他说,以前蜂农将蜂桶背到山上的岩壁下,将空蜂桶固定好,等蜂群自动“送上门”。如果运气好,蜜蜂会成群结队地飞来,自己钻进蜂桶里。然后蜂农用厚厚的布一裹,连桶带蜂背回家,“土蜂”就这样在“人间”安营扎寨了。

  记者跟随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工作人员查阅资料和走访时了解到,我区小地名叫“蜂桶岩”的地方很多,除了大有镇水源村,南城街道双河场村、头渡镇柏枝村均有“蜂桶岩”,黎香湖镇东湖村还有一个“上蜂桶岩”,足见我区有悠久的养蜂历史,并形成独特的地名文化。

  筑巢“招蜂”形成经验

  在金佛山周边地区,每家每户都爱在房前屋后挂蜂桶“招蜂”。

  辜建明说,“招蜂”是一门手艺活,摆放蜂桶很有讲究,靠的全是经验。新做的蜂桶,蜜蜂不爱来,要先用蜂蜡擦新蜂桶,用柏枝皮点燃熏蜂桶。

  如何摆蜂桶?以辜建明的经验,蜂桶要摆放在容易被蜜蜂发现的地方。同时要避开上午10点到中午1点这个被太阳晒到的时段,且蜂桶前两米,不要有任何遮挡物。

  把蜂群留下,当地人叫“收蜂”。据介绍,蜂群转移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蜂群体量太大,要正常“分家”;二是蜜源不够;三是蜂巢被毁,蜂群被迫“搬家”。

  “收蜂”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款待”好“向桶蜂”。“向桶蜂”就是一群蜜蜂分群后寻找另一个“家”的侦察兵。

  如何区分“向桶蜂”呢?辜建明说,就得看它的脚。普通的蜂,飞行时,脚就像飞鸟的脚一样,是顺风方向向后紧贴着身体的,而“向桶蜂”是向下垂着的。

  有经验的蜂农发现“向桶蜂”,就会尽快打扫蜂桶,迎接它的到来。

  “特别是蜘蛛网,一定要打扫干净。不然把‘向桶蜂’网住了,它就不能回去报信,蜂群就不能到来。”辜建明说。

  蜜蜂入户筑巨巢

  别人都是“招蜂”上门,而大有镇水源村7组蜂农梁明忠却是蜜蜂主动上门“安家”。

  梁明忠今年76岁,他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他家楼上有一个高1.5米、长3米、宽1.2米的空粮食柜。

  有一天,一群蜜蜂在柜子里筑了巢。这个蜂巢位于柜子的一角,蜂巢的最大直径达70厘米,高80厘米,像一个圆锥桶一样吊在柜子一角。

  梁明忠当时非常高兴,他说,以前没有买卖蜂群的行为,全靠蜜蜂自己来,如有蜜蜂前来,就像燕子飞到家筑巢一样,预示着家庭兴旺。

  梁明忠非常珍爱这群到自家粮柜里安家的“小家伙”,平时尽量不去打扰。取蜜时更加小心翼翼,先用柏枝皮熏开蜜蜂,再取蜜。这一巢蜂前后养殖了10多年,后来他们搬家,这巢蜂才散去。

  梁明忠认为,蜜蜂在柜子里筑这么大的巢,一是证明金佛山蜜蜂品种优良,蜂巢能达到如此大的程度;二是证明产量非常高,普通的列脾平均一次取蜜20斤左右,而这个一次取蜜60斤以上,是普通蜂桶的3倍;三是证明金佛山的蜜源好,能够供应如此大的蜜蜂种群。

  做蜂桶不能用有气味的木材

  南城街道双河场村8组村民秦兴怀今年75岁,养蜂已有50年。

  秦兴怀说,本地蜂身上是乌黑色的,身上有麻点,身材偏大且耐寒,早出晚归采蜜很勤快。它的性格和气候有关,天气闷热就会很烦躁,容易攻击人。

  秦兴怀说,做蜂桶不能用有气味的木材,如香樟等,最好用杉木、杂木等做蜂桶。蜂桶上开眼最好开在下面,蜜蜂喜欢在桶里黑暗的地方筑巢。木制的蜂桶如果有较大的缝隙,要用水牛粪糊住缝隙。

  秦兴怀说,如果蜜蜂太多,就像人一样要分家,分蜂大多在春分时节,且分蜂的场面很热闹,邻近的几家人都用尽招数吸引蜜蜂到自家的蜂桶。

  用蜂蜜治牛病

  今年81岁的刘联光曾在原古花乡畜牧兽医站当站长多年。他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农户大多用牛犁田,但牛喝了含水蛭的水,就会得病。

  刘联光说,牛若喝了含水蛭的水,就会消瘦脱毛,气血不振,失去耕作能力。受当年医疗条件的局限,他和同事便尝试用“土方法”来治牛。

  刘联光说,以前蜂蜜是奢侈品,但却是治疗水牛寄生虫病的特效药,先给牛喂10个鸭蛋,隔10几分钟后,再灌1斤纯蜂蜜,连续治疗3次,就能有效。

  “经我手治疗的牛有上千头,证明很有效。”他说,当地人都认为蜂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这个方子是有经验的民间兽医韦果木传授的,说明当地养蜂治牛病很普遍,并且历史久远。

  冯九姑靠鸡发家的传奇

  在大有镇石良村5组石良山下的渝黔古道边,有一座古墓名“冯九姑墓”。根据墓上的文字记载,该墓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墓前立有2012年列为南川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今年92岁的村民江开权说,冯九姑的故事在当地很有名,他小时候就经常听。

  据他讲述,冯九姑由于幼年生“天花”,脸上有麻点,年方二十还不愿嫁人,父母作主让冯九姑与张家公子结婚,后被夫家休弃。

  冯九姑回到娘家后,做起了鸡蛋生意,将乡下的鸡蛋收购上来,然后转销给下重庆的挑夫,由挑夫挑到重庆销售。在收鸡蛋的同时,冯九姑又孵养小鸡,将孵养的小鸡卖一部分,自己饲养一部分,就这样,冯九姑以蛋孵鸡,以鸡养鸡,养鸡生蛋,生意越做越大,多年下来,挣了不少钱。

  有了钱后,她还广发善心,除资助穷人外,还捐资修桥铺路,修石良桥时她也捐了银子。石良桥竣工后,她请修桥的石匠师傅给她自己修了一座坟墓,当地人称为“鸡蛋坟”。

  冯九姑在渝黔古道边收售鸡蛋,由挑夫经古道挑到重庆销售,可以说明当时南川鸡的养殖已经达到非常大的规模,同时说明鸡蛋的品质很好,很畅销。

  “月米酒”送鸡、蛋的习俗

  “南川鸡”饲养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南川县志》记载:“清朝初年间,婚后头胎生育,主人必办‘月米酒’(生小孩后7天左右),亲友俱送鸡、蛋及婴儿鞋袜等祝贺。”

  南川土鸡鸡肉细滑,骨小,鸡汤鲜、甜。煮食时香气满屋,汤面有层较厚且金黄的鸡油,营养丰富。特别适合孕妇、产妇、老人、小孩食用。

  江开权说,以前南川农村还有“送米酒”吃“满月蛋”的习俗。“送米酒”一般是娘家人准备好鸡、鸡蛋和米酒等食物,等到外孙出生后将这些东西送去,看望坐月子的女儿和刚出生的小外孙。

  孩子满月后,要摆“满月酒”宴请村里人,而“满月蛋”就是主家提前把鸡蛋染成红色,作为回礼送给来吃酒席的客人们的。

  金佛山中蜂形态

  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高级畜牧师姚福吉介绍,南川金佛山中华蜜蜂体色以黑为主,兼以黄黑相间,吻较长,具有适应性强、飞翔迅速、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等特性,并且具有群势强、产量高的优良性状和生产性能。

  南川鸡、蛋长怎么样?

  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高级畜牧师汪国领介绍,南川鸡成年公鸡体型中等,体质结实,雄壮。羽毛紧凑,黄、红色羽色,皮肤白色,颈羽金黄发亮、鲜艳,带金属光泽,主、副翼羽和尾羽为黑绿色;喙黑色,脸红色,冠中等大、单片为主,有少数脚羽。

  成年母鸡体型较小而圆,肌肉结实;羽毛松,羽色淡黄或麻黄,肤色以白色为主,尾羽尖黑色;喙粉色,脸红色,冠小浅,冠型以单片为主,头部清秀,凤头占20%左右;跖粉色为主,胫细短,有少数脚羽。

  南川鸡母鸡年产蛋量80~140枚,蛋重42~53克,与普通鸡蛋相比,鸡蛋个头偏小,蛋白浓稠。

  (本版稿件和图片由记者黎明采写或拍摄)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