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梁勇:倾其热爱 桃李芬芳
发布时间:2021-09-13 08:56:55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梁勇在辅导学生学习。记者 梁向红 摄  ■ 记者 梁向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梁勇在辅导学生学习。记者 梁向红 摄

  ■ 记者 梁向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来自水江乐村,一个偏远的山区,通过勤奋努力的学习,走出大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他怀着满腔热爱投身家乡教育事业,从教24年,像父亲一样关心关爱学生,带领一批又一批孩子踏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他是水江中学教师梁勇,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回归母校潜心教学

  1997年,梁勇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自己的母校水江中学,成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

  物理作为高中比较枯燥乏味的科目,学生一旦没有学习兴趣,很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物理,他认真钻研教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他的教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勾画着重难点。每次备课,他都会带着问题思考,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写,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如何把这些知识点与生活密切结合,让学生加深理解,学有所用。

  “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源于教材、始于生活,生活在变,每次看教材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所以,我注重去读懂编者意图,梳理教材的逻辑顺序,结合学生的认知,开展教学。”梁勇说。

  学生黄小敏说:“每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梁老师都会认真给我们梳理重点难点,他会把教材上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我们明白书上的知识点如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喜欢他的课。”

  在担任物理教研组组长期间,梁勇还带领教研组教师钻研业务,探讨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理念,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不断提升学校物理教学质量。

  “梁老师经常来听我们的课,我们不足的地方,他会及时指出来,每次教研或备课,他都会分享他的教学经验,对于年轻老师来说,常常有很大的收获。”新教师周俸夷说。

  教学相伴亦师亦友

  水江中学大部分学生是住校生。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梁勇,以学校为家,每天起早贪黑,把时间留给学生。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24年,也因此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都如数家珍。

  在四川上大学的周洪军,每次放假回来都会来看看梁老师,和他摆谈近期的生活、学习情况。对于周洪军来说,梁勇亦师亦友。

  周洪军曾是梁勇高2018级班上的一名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周洪军自觉性差,不爱学习。但梁勇却发现,周洪军虽然成绩不好,但却有组织能力。鉴于他这个优点,梁勇鼓励他担任班干部,力图从行为习惯上对他进行教育和管理。

  “周洪军很聪明,他不是学不好,只是不想学,所以我要尽力去教育引导他。”梁勇说,通过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周洪军开始转变学习态度,也非常信任梁勇。每当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都会主动找梁勇聊天,两人后来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高考中,周洪军顺利考上本科,进入大学学习。

  “高中这三年,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三年,我能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当他们以后回想起高中这几年,是美好的,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梁勇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勇叔,我们爱你!高2021级1班。”这是高2021级孩子们写给梁勇的话,虽然简短,但却饱含着孩子们对老师深切的爱。梁勇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大家都喜欢叫他“勇叔”。

  “去到大学后,依然要努力,坚持锻炼,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老师相信你没问题。”看到自己的学生将远离家乡,到新的城市求学,“勇叔”又像老父亲一样千叮万嘱。

  今年,他的学生周兴垍考上郑州大学,在周兴垍即将去大学报到前,他再一次上门家访。谁曾想,正是几年前的一次家访,改变了周兴垍的命运。

  当时,周兴垍考上高中后,成绩却直线下滑。梁勇发现了周兴垍的异常后,主动找周兴垍谈话,得知她有了不想上学的想法。

  梁勇立即利用休息时间家访。在这次家访中,梁勇了解了周兴垍家的实际困难,也明白了她不想上学的原因。

  回校后,梁勇立即向学校申请,通过减免学费、生活补助等方式尽全力帮助周兴垍。他还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周兴垍谈心,鼓励她不要有心理负担,有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一定能渡过难关。

  “梁老师是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很难走出心理困境,很感激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周兴垍说。

  24年从教,梁勇一直坚守在母校水江中学,教过的学生很多都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曾经,梁勇也有到城区学校工作的机会,但经过再三考虑后,他都放弃了。

  “做教育首先要热爱教育,才甘心做教育。对于母校,我有很深的感情,希望带领更多的农村孩子,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梁勇说,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他就感到很幸福。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梁勇对教书育人充满了热爱,又以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让爱在水江中学沉淀了24年,而这份爱还会一直延续,帮助更多大山的孩子走出大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