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优秀班主任陈用:扎根乡村教育 奉献无悔青春
发布时间:2021-10-13 09:18:14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陈用带领孩子们阅读。    陈用教住校的孩子整理内务。    陈用带着孩子们在球场玩耍。 记

 

  陈用带领孩子们阅读。

  

 

  陈用教住校的孩子整理内务。

  

 

  陈用带着孩子们在球场玩耍。 记者 罗苑瑜 摄

  ■ 记者 罗苑瑜

  近日,大有镇中心校三年级一班的教室里,39名小学生在班主任陈用的带领下学习新知识。

  陈用39岁,今年正好是他执教的第20个年头。他所在的大有镇中心校是典型的山区学校,学校所在地海拔900余米,距城区40多公里。

  但教书二十载,陈用却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也从未离开过这偏远的大山。

  教书育人

  如父爱般温暖

  大有镇镇域面积较大,辖几个村落地势陡峭,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为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学校为3年级以上学生提供寄宿。

  新的学年开始,陈用所带的班级升入了3年级,这学期,班上多了8名住校生。他们都是不到10岁的孩子,离开父母独自在学校生活,作为班主任,陈用除了当好老师,还要扮好“父母”的角色。

  “杯子要摆放整齐,手柄朝一个方向,被子和枕头放在床的一边,床底下的鞋子要一双挨着一双整整齐齐地放好。”中午,陈用利用休息时间,教孩子们整理内务。

  陈用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言语温柔亲切,眼里充满慈爱。很快,孩子们都学会了物品的摆放,将寝室整理得整整齐齐。“来住校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独立生活。”陈用说,作为班主任,应该多一份责任和细心。

  陈用的这份慈爱,给了学生父亲般的温暖。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告诉记者,陈老师从来不发火,对他们很好。和陈用长期搭班的教师谭黎也评价道:“陈老师很有爱心和耐心,孩子有什么问题,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情系大山

  放弃进城选择留守

  陈用在大有镇教书已20个年头,自19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开始,他从未离开。

  这些年,陈用先后被安排到大有镇周边的多个村小教学。从山的这边走到山的那边,可不管在哪,他都保持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20年说长不长,一眨眼的工夫,当年意气风发的师范生变成了已近40岁的中年教师;20年说短不短,柜子里一摞摞泛黄的荣誉证书记录了他多年的教学成果和艰辛付出。

  “年轻的时候想过离开,那时候日子很苦,摩托车都骑坏了几个,骑车的路上也不知摔过多少跟头。”陈用坦言。

  那时候,交通落后,从学校到镇上要走半天,从镇上坐客车到南川城区还得花半天。陈用很多次想过要离开,但一个信念又将这还未成型的念想打翻。“因为我就是山里长大的娃,我知道山里苦,也知道孩子们唯有努力学习才能走出大山,既然我成了一名乡村教师,我就要成为山里孩子们的引路人。”

  两年前,区里组织教师考调,妻子希望他回到城里,能多照顾一下家庭,所以悄悄为他准备了报考资料。可陈用却告诉妻子:“我的根在大有,我的学生在大有,我真舍不得离开。”拗不过陈用的这份执着,妻子也不再劝他。

  愿做灯塔

  照亮山里娃的远方

  有人说,当你像一叶小舟无奈学海迷途,教师就是那座远远亮起的灯塔。

  小吉(化名)是陈用班上的一名学生,父亲病故、母亲因精神疾病常年住院,幼小的小吉常年寄宿在姑姑家。面对小吉,陈用总会多一份关爱。

  在校期间,陈用帮小吉申请了各种补助,尽量为其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生活中,他更多留意孩子的身心健康,教他社交能力,学会融入集体。几乎每个月,陈用都会去小吉家里看看,与小吉的姑姑聊聊他在校的表现,聊聊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有时,他还自掏腰包为小吉送去关爱。

  两年多来,小吉从羞涩变得开朗,并且成绩优异、行为规范。小吉的姑姑说,“很感谢陈老师对小吉的关心,让孩子在学校健康快乐成长。”

  “在孩子们面前,我能感受到他们需要我。”陈用说,作为老师,他能给予的就是知识和力量,他愿做那盏灯塔,让孩子们有勇气去奔赴远方。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