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园区龙岩组团记者 喻梵 摄

东街项目记者 任前蔚 摄

建设中的良瑜国际养生谷项目 记者 任前蔚 摄
记者 黎明
作为服务全区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2020年,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攻坚克难,采取有效措施,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上下足功夫,全区项目用地指标得到有力保障,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土地要素保障,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注入强大动力。
强化土地供应 全力提高用地保障
2020年5月13日,我区举行招商引资项目“云签约”,鸿路钢构集团投资20亿元,打造鸿路(南川)绿色建筑产业园(三期)项目,拟占地600亩,建设生产性厂房面积约30万平方米,并建设物流配套基地,成立装配式建筑开发公司等。土地保障摆在眼前,在该项目建设工作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加快对鸿路钢构等项目用地相关手续的办理,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项目快建设、经济大发展,必须强化要素保障。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为主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主动服务用地企业。为用地企业搭建了更好的服务平台,强化项目保障。
该局在重点项目上开通绿色通道,在用地预审、报批、征收、供应、登记等环节,实行用地时序优先、程序简化、并联推进,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努力解决项目投资及开工遇到的国土难题,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坚持走访服务制度,每月不少于1次深入企业现场办公,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好实际困难。同时,加强用地指导、建议、提醒等,引导企业合法合规高效利用土地,推动营造规范有序、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2020年新土地管理法施行,缩小了征地范围,延长了用地报批时间。为项目用地不受政策调整影响,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挂图作战保障项目用地。
明确任务,形成合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带头落实、业务科室具体承办、相关科室(单位)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用地单位落实专人,主动对接区级相关部门,积极准备报批资料,及时筹集报件资金;相关区级部门主动参与,及时出具用地报批所需资料,为顺利完成用地报批奠定基础。
一宗一策,精准服务,为提高用地报批效率,落实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全程服务,每周主动对接两次,找准每个项目存在的具体问题,细化报批所需资料清单,与用地单位一起,逐宗明确任务清单、落实主体和时间节点,形成“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30个市级、133个区级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专人专班、提前介入、简化程序、高效服务。
挂图作战,狠抓落实,为抓住国家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试点政策契机,相关业务科室开启“挂图作战”模式,将正在开展用地报批的项目上墙公示,细化到报批资料提供时间、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做好图表化推进、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落实。同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2020年以来,在全市土地供应因疫情影响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强化项目用地报批,获批用地29宗、面积9264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做好土地储备 土地出让收入创新高
“土能生万物,地能长黄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着力做好土地储备工作,2020年新增储备土地3114亩,整治土地2350亩,出让土地3033亩,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土地出让面积创下2012年以来历史新高。
“项目建设,土地先行,我们全力做好项目用地供给,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该局在项目用地保障上不断加强与各开发平台、部门的对接,加大项目开、竣工督查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为我区项目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根据土地整治进度及市场需求,大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已成功出让工业园区龙岩组团、工业园区南平组团,东街棚改项目、花山公园地下停车场等重点项目地块。
我区提前谋划、超前服务,在征地统筹费标准调整前,为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等13个项目加急办理用地报批,共为项目节省征地统筹费近4.4亿元。
与此同时,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强化土地供后监管,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处置批而未供土地面积1530亩,划拨土地903亩,超额完成闲置土地处置315亩目标任务,收取划拨土地价款3.16亿元,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坚持精细化服务 保障民生实事项目
2020年,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争取对接,强化主动服务,优先保障民生实事项目,全力为民生项目加快建设提供坚实的规划自然资源保障。
提前介入对接,尽早开展前期工作,提前对接项目牵头单位,核实项目用地需求,积极做好配合前期论证工作,指导用地单位科学选址。完成商贸物流园区停车场等民生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为道南小学、水江镇中心校运动场扩建等民生项目做好选址选线工作,为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打好了基础。
积极争取跟踪,全力保障用地需求,采取“一对一服务项目、人盯人衔接报件、天对天追踪进度”的方式,提前指导用地单位准备报批资料,实时跟踪进展,最大限度缩短报批时间。截至目前,已获市政府批准隆化八小旁道路、金华公园和道路等28宗建设用地、面积9246亩,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用地实现应保尽保。
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提升审批时效,将民生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在空间规划、土地供应、方案审查、产权登记等环节上,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快办,有效提速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截至目前,组织召开专家咨询、评审会8次,审查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方案设计11个;为花山公园停车场项目、东金华五人制足球场项目等民生实事项目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2件,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24件、国有土地危旧房改造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4件。
创新工作方式,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大力推行“不见面登记”“马上办、即时办、优先办、预约办”等系列便民服务措施,为群众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63896件,为208家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办理不动产土地房屋抵押类业务,为行动不便的特殊服务对象提供预约上门服务80次,提供延时服务148次,服务对象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成绩来之不易,发展势头弥足珍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2020年新版《土地管理法》的施行,原来的“点状征地”政策被取消。下一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入市前期所涉及的规划编制工作。
强化土地供应,保障项目建设需求。严格临时用地管理,建立用地会审机制,严格审核临时用地是否存在占用基本农田、未批先用、非法开采等违法占地行为。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对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用途、复垦验收和后期利用情况进行全时段、全周期监测。
做好土地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等供地前期工作,优先安排成熟区域优质地块出让,确保土地出让有序高效推进。按照2021年供地计划,拟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19.7公顷,计划土地价款入库29亿元。作为本次林地定级和基准地价制定3个试点区之一,率先开展自然资源公示地价体系建设。
实施精准服务,大力提升项目用地、办证便利度,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为我区同城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多的国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