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三管齐下”整治农村面源污染
发布时间:2022-03-17 09:45:02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 记者 黎明  近日,水江镇劳动社区广财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周碧云正和村民一起给
  

  ■ 记者 黎明

  近日,水江镇劳动社区广财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周碧云正和村民一起给地里的蔬菜苗子覆盖上地膜。周碧云说:“我们是可降解地膜推广示范点,这样的地膜可重复使用,并且可降解。”

  截至目前,我区已有水江、金山、南平、大有等8个可降解地膜推广示范点,全区铺设面积已达520亩。

  自2018年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我区累计回收废弃农膜398.9吨,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3.9%、2.6%。

  加强防控 土地绿色治理

  “普通地膜经过使用后,残膜难以清除干净,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破坏土壤结构,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影响下一季农作物生长。”河图镇长坪村品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永祥说,普通地膜使用后残膜难以清除干净,使用可降解地膜的价格虽然较高,但使用后便于再回收利用。

  近年来,我区通过设立推广示范点,以点带面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户使用可降解地膜,充分促进农膜利用的“减量化、循环化、无害化”,助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顺利推进。

  畜禽粪污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区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253家,连续2年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力推广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异位发酵床”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6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推广技术 减少肥药污染

  “化肥农药用多了土地承受不起,容易酸化、板结,应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日前,太平场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赵大伦来到河沙村蔬菜示范基地就农药残留问题进行抽样检测,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该镇农技人员每个月都要对种植户施用化肥和农药进行督促和指导,使减少化肥、农药“双减”目标落到实处。

  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干部职工和农技人员深入大有镇、三泉镇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市控点例行监测现场勘探工作,全面启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170个市控监测点位建设工作,落实落地化肥农药“双减”措施。

  “我区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提前实现了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区农业农村委农技中心负责人介绍,减少农业化肥使用,我区重点在“精、调、改、替”上下功夫,精确控制施肥量、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我区正实施土壤酸化治理2.5万亩。

  综合利用 秸秆变废为宝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我区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相关知识,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委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指导,推广秸秆还田等技术,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

  此外,我区正在兴隆镇金花村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由重庆朗沃农业专业合作社承担,将投资280万元,建设一座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包含厂房、设备、厂区附属设施设备及秸秆收储点,其中包括生物有机质生产A区新建秸秆发酵车间2419平方米,采用秸秆综合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处理秸秆,并在项目地周边乡镇建立5个秸秆收储点。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收集处理秸秆10000吨的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年生产秸秆基质4000吨。每年可为农户直接增加秸秆销售收入400万元,企业减少东北草炭土、进口泥炭等的采购支出,节支增收200万元以上,同时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