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侧记
■ 记者 罗苑瑜 刘晓娟
1月9日,上午8时40分许,出席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肩负70万南川人民的重托,带着对南川美好未来的期望走向会场,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李兴容代表在踏入会场的前一刻,整理了下胸前的代表证,此时的她,难掩内心的激动。“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代表。过去五年,我和乡亲们亲身感受到南川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我带着父老乡亲的嘱托而来!”
会场内,气氛庄重而热烈,主席台正中的国徽与会场顶部的灯光交相辉映,分列两侧的红旗鲜艳夺目。
9时整,大会开幕。全体起立,高唱国歌。雄壮、嘹亮的国歌声响彻会场,激动与豪迈在代表心中回荡。随后,代表们端坐在会场,仔细聆听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一张砥砺奋进、逐梦前行的“成绩单”。报告中直观的数据述说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会代表感同身受。
获得感来源于民生投入的持续增长: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投向民生,普惠小微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分别增长29%、21%,实施棚户区改造1.08万户、143万平方米,“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幸福感来源于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滚动实施164件民生实事,新(改)建学校38所,医共体建设初见成效,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覆盖城乡……
安全感来源于城乡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司法公信力居全市前列……
这更是一份催人奋进、时不我待的“新蓝图”。未来五年,全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特色更加明显,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到2026年经济增速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翻番。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跻身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康养胜地,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区,全面融入中心城区“一日生活圈”,环境质量、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等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全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2年已经翻开新的篇章,起跑要有好速度,开局要有新作为。今年各项工作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政府工作将着力抓好九个方面——持续用力释放内需潜能、着力提升工业经济质效、加快推动旅游提档升级、精心描绘乡村振兴画卷、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擦亮绿色发展生态本底、聚焦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
一个个目标、一项项举措,勾画了充满希望、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热烈的掌声在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反映着民意,传递着信心,凝聚起磅礴的追梦伟力。
大会结束后,走出会场的代表们纷纷畅谈内心感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张雨代表说:“报告提到,要统筹景城乡一体发展,打造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这就是南川未来旅游实现升级发展的路径图。作为民宿产业从业者,也是南川旅游发展的受益者,我对南川打造旅游升级版充满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市域铁路、快速通道、城际铁路为主的快速网。作为一名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这正是我期待的。”冯源斌代表说,交通的通达便捷,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政府工作报告在对未来五年工作谋划中,把交通放在突出位置,足以看出我区对交通建设工作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他还注意到报告提到要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他表示,一定全力加快企业自身发展,积极承担发展重任,在智慧物流、大数据服务方面加强建设,为南川高新区创建贡献一份力量。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杨中福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在肩,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不辜负全区人民的重托。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代表们集智慧、聚力量,定雄心、鼓干劲,正朝着新的目标大步向前,为辉煌灿烂的明天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