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助力三大攻坚战工作综述
■ 记者 盛余多
党的十九大以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一鼓作气向终点冲刺的关键时期。决战决胜,必须攻坚克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只有攻下最难的堡垒、啃下最硬的骨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为此,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及市委、区委决策部署,把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依法履职尽责的重中之重,发挥职能优势,增强监督实效,以实际行动彰显服务大局的担当作为,在我区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中交出了漂亮的“人大答卷”。
强化风险防控
服务全区发展
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必须防患于未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作为抓好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在依法行使监督职权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完善国有资产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管好用好国有资源资产。
2016年,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监督办法,建立起政府每年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这一制度。
“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资源摸底登记工作”“要进一步规范砂石资源有序开发”“要创新闲置资产盘活运营的方式”……2020年5月,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专项报告,成为全市第一个听取该项报告的区县人大,进一步夯实了我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有力维护了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者权益,加快推进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底,为进一步加强人大常委会对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常态监督,区人大常委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三大集团公司投资的三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并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使用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以及投资运营监管的意见建议。
如今,三大集团公司已经重新优化了内设机构设置,健全完善了投融资、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采购管理、资产处置、财务监督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成熟完善。截至2021年6月末,三大集团公司共有下属子公司124家,公司资产总额1016.34亿元,比2016年末增加600余亿元;各公司五年来共计完成非税收入缴库近30亿元,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聚焦精准脱贫
造福一方百姓
2020年6月23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是自2016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监督。
自脱贫攻坚打响发令枪后,区人大常委会结合人大工作职能和实际,研究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哪里,人大力量和监督就汇聚到哪里。同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督导组,深入各镇街督导脱贫攻坚工作进展。
在日常帮扶中,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主动抓实帮扶包联责任,召开联系贫困村脱贫攻坚院坝会,组织开展劳动扶贫集体公益活动,督促机关干部扎实开展走访帮扶,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购买扶贫产品,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自2020年5月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前往六个片区分别召开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推进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督促部门与乡镇面对面协调解决危房拆除、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环境整治、资料台账、教育医保等重点问题。
与此同时,在连续三年重点跟踪监督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脱贫攻坚总攻“十大”专项行动等重点内容,召开主任会议听取政府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报告,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监督。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五年来,各级人大代表筹资、助学、帮扶、献策,坚持为民代言、为民谋利,以实际行动为百姓脱贫致富添砖加瓦,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助力污染防治
守护绿水青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分重点、分阶段、分节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向污染开战。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广泛性、随机性、潜伏性、隐蔽性等特点,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发挥人大优势,守护好南川的绿水青山?区人大常委会聚焦热点、矛盾,从广度、深度着手开展评议,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以法律的武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为扎实推进评议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实行上下联动评议,对全区开展全覆盖调研,组织召开4次专题座谈会,弄清基础数据,找出关键症结,明白深层原因,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并将评议意见细化形成14项整改清单。
随着评议意见的不断落实,我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秸秆资源化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五年来,区人大常委会紧盯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主战场,持续用力监督推动污染防治工作,对区政府贯彻实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开展执法检查,联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工作评议,听取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报告,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如今,南川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4.8%,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连续三年领跑主城都市区,4个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大溪河获评全市五条最美河流之一,被国家气候中心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荣获“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城都市区后花园的生态功能和地位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