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唯” 我区怎么干?
发布时间:2021-10-29 10:11:50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区如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月19日,记者采访了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人魏帮维。

  魏帮维介绍,我区将重点在推进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推进学校评价改革、推进教师评价改革、推进学生评价改革、推进社会选人用人评价改革等方面着力,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魏帮维介绍,在推进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方面,我区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规划优先、投入优先、资源配置优先,完善党委和政府每年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有力解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各项问题。

  全面履行政府教育职责,按照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综合督导评价体系全面开展自查自评自纠,接受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查。把乡镇(街道)、区级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确保关于教育工作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位,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

  建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政府督查、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教育督导、宣传、审计等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高分学生”和升学率。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改革学校评价

  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推进学校评价改革方面,魏帮维介绍,我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改进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的评价体系。

  继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按照全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幼儿园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并纳入挂牌督学经常性督导内容,定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布督导评估结果。

  中小学校评价改进则按照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评价。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等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强化整改落实,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重庆市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把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作为普通高中重点评价内容,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

  按照全市职业学校评价实施细则,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落实技能抽查、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抽检等随机性检查制度,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把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评价内容。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

  改革教师评价

  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魏帮维介绍,在推进教师评价改革中,我区将继续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实施幼儿园教师保教实践能力提升行动,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执行全市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标准,建立健全成果奖励及推广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

  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措施,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和教师家校联系情况计入工作量并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切实精简人才“帽子”,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开展人才称号使用专项清理和人才待遇专项检查规范人才称号工作。

  改革学生评价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完善德育评价方面,我区将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思政课,结合各学段特点构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优化“四有八为”区域德育课程,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中小幼一体化、系统性学生德育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

  在强化体育评价方面,落实全市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构建中小幼相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将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按要求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

  在改进美育评价方面,构建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培养,逐步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并按照全市中小学生美学素养标准,逐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在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方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开展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组织开展劳动技能、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严格学业标准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稳步推进落实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学校招生行为。

  社会选人用人评价改革

  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魏帮维介绍,在推进社会选人用人评价改革方面,首先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

  同时,落实平等就业要求,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创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