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网讯 区司法局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司法行政工作相结合,围绕如何便民利民和为群众办实事,推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1234”便民服务措施。
打造一个品牌。开通714301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健全法律援助联络员工作机制,开辟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高效便捷,打出打响“法援惠民生”南川品牌。
做好二项建设。建立行政争议化解中心,组织开展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确保当事人实体权益。建立区社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进驻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10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聘请律师1至2名、心理咨询师1名,着力化解专业性行业性领域易发多发的矛盾纠纷。
推广三项服务。推行“公证加速”服务,实施办理公证事务所需亲属关系证明等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运用“公证云平台”“赋强通”软件开展涉外公证事项及一般事务性委托等简单公证事项在线申办服务,加快出证速度。推行“公证三优”服务,对公租房、廉租房等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批量办证的企业及军人军属、低保户、残疾人、经济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办理公证事项优先受理、优惠收费、优质服务。推行“公证代跑”服务,加强预约、上门服务的值守人力,将公证服务延伸到家门、医院。
开展四项活动。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走进人民群众”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公共法律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活动,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广泛参与企业法治体检、合同审查、普法宣传、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开展“送法进校园护花朵”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主题班会”“以案释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专题法治讲座,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模拟法庭”“宪法宣誓”等法治教育活动。开展“送法进乡村倡文明”系列主题活动,组织普法宣讲团、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送法进万家”、《宪法》《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宣传等各类乡村普法活动,扎实帮助群众涵养生活文明。
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