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大了这个东西就会发出声音,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地质灾害。”3月2日,西城街道沿塘社区3组村民袁远洪指着电视柜上一个像音箱的装置对记者说。袁远洪所在的地方名叫田家,这里居住着100多村民,去年被纳入灾后重建项目。
“一般来说,地质灾害都和雨水天气有关。所以对雨量的监测就非常有必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人张旭指着一处居民房顶上的一台装有太阳能发电板的设备介绍,这台设备是自动雨量计,专门用来收集雨量,当雨量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就会通过线路连通村民家中的一个类似音响的装置,然后通过网络提前预警,提醒村民加强防范。
去年,我区投资80余万元,探索在20个稳定性较差、威胁人数较多的重要地灾隐患点安设雨量监测计,及时建设地质灾害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启动地质灾害群专结合普适性监测项目建设,完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三级)建设方案,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监测预警精度。
为更加全面、实时的对地灾进行监测预防,近年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自动化实时监测设备安装,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下雨量超过设定值、地表发生位移,报警器就会现场报警,确保群众在第一时间迅速撤离。
去年,我区在2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设群专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仪器,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张旭介绍,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是对地灾隐患群测群防的有效补充,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有效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开展“科技防灾”,进一步完善了群测群防工作。
张旭介绍,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化建设要求,2021年我区被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区地质灾害智能化预警水平,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决策提供技术依据,降低因灾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