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亮点回眸
■ 记者 盛余多
农业和农村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督、支持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作用。
2020年,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区委“三农”工作重点和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紧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突出中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重点,认真履行职责使命,积极融入发展大局,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人大应有贡献。
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
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其作为“头等大事”,在连续三年重点跟踪监督基础上,围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脱贫攻坚总攻“十大”专项行动等重点内容,专题听取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要求进一步提振士气,保持临战状态,坚决克服疲惫、厌战、浮躁情绪,做到“四个精准”“四个到位”,用力补齐补好短板,确保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主动抓实帮扶包联责任,召开联系贫困村脱贫攻坚院坝会6场次,组织开展劳动扶贫集体公益活动1次,督促机关干部扎实开展走访帮扶,为结对帮扶的8个镇街58户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增收措施,改善基础条件,培育支柱产业,“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推动未脱贫户如期脱贫、已脱贫户持续增收。
各级人大代表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示范带头和监督保障作用,切实把参与脱贫攻坚作为履行职能职责、担当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积极参与消费扶贫,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带货直播6场次、号召机关干部和人大代表购买扶贫产品,累计参与消费扶贫285.68万元,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推动“三社”融合
“三社”即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三社”通过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三社”振兴,进而促进“三农”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有重要作用。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谋划,坚持把“三社”融合发展纳入全区农业农村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精心组织、主动作为、扎实推进,为全区“三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体制等原因,“三社”融合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如何克服瓶颈制约,实现破题发展?去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农村“三社”融合发展专题调研,听取部分基层供销社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意见,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区农业农村委、区供销合作社、重庆农商行南川支行等单位的汇报,共同查找具体问题和困难,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力推进了农村“三社”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建设。
例如,建议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融入我区方竹笋、古树茶、中药材和南川米“3+1”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等;要强化涉农金融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开通绿色通道,推广普惠金融服务,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农业互助保险;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等。
助力重点项目
金佛山水利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和全市重点水利工程,是以农业灌溉、工业及城镇生活供水为主,兼顾水力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也是我市第一座高海拔大型水库工程。
为了推动项目建设,区人大常委会深入金佛山水利工程现场,对大坝枢纽工程、引水隧洞、渠系工程、甄子岩危岩治理、头渡集镇复建工程、两处移民自建安置点、库岸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等进行实地调研,并分别多次召开部门镇街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工程建设情况报告,同大家交流意见和建议。
随后,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合力推进各项收尾工程,多渠道化解遗留问题,提前谋划项目建成投用后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双丰收。
如今,金佛山水利工程已经顺利完成工程安全检测、移民安置验收、下闸蓄水验收,并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下闸蓄水,水位将从现在的730米上升到836米,整个蓄水过程要持续一年时间。届时,金佛山水利工程总蓄水量将达1.01亿立方米,可保障重庆、贵州两地约60万群众、30多万亩农田用水,为南川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战略保障。
聚焦民生重点
从2008年起,南川连续13年成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是国家生猪产业优势区和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但由于2019年疑似非洲猪瘟影响,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全区生猪产能一度下跌严重,养殖户恢复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
生猪养殖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更事关老百姓的“菜篮子”“钱袋子”,紧系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委深入到庆元、大有、楠竹山、兴隆、南平、中桥等乡镇(街道)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召集部分养猪大户进行座谈交流,为生猪养殖产业出谋划策。
经过调研,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科学规划养殖区域、鼓励提升生猪养殖场规模水平、积极引进现代化生猪标准化养殖企业、建立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定期会商会审机制等意见,有力促进了生猪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