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 助力“双升”
——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双减”监督工作侧记
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双减”工作监督部署会暨汇报会,听取相关部门关于“双减”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对开展“双减”监督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夏于洪 摄
“要精心组织实施,突出围绕政府履责、学校教育教学、校外培训三个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听取意见,推进‘双减’工作监督任务落地落实。”
5月7日,区人大常委会在启动对“双减”工作的监督时,提出了具体要求。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与区县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监督统一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把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入2022年工作要点,同时与乡镇人大上下联动开展监督。
充分筹备定方向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双减”工作情况,准确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在此项工作开展伊始,区人大常委会就成立专题调研组,确定调研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调研内容、调研方式和时间节点,确保“双减”调研工作方向不变,步骤不少、要求不减。
5月7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双减”工作监督部署会暨汇报会。
“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双减’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双减’工作监督是深入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是心系民生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现实需要。”
“要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依法监督,强化部门配合,凝聚工作合力,推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会议对开展“双减”监督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要求。
深入调研知实情
“90分钟的作业量是怎么控制的?培优如何保障?学生咨询哪方面的问题居多?”近日,市人大代表朱玉伦在书院中学和道南中学调研时询问校方负责人及心理咨询老师。
从4月下旬开始,“双减”监督专题调研工作启动。
除了走访了解、看资料、听介绍,调研组还与学校、培训机构负责人,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代表进行座谈,面对面交流“双减”工作中,学校、老师有什么压力?面临哪些困难?
“双减后,培训机构学科教师去向问题值得重视,要注重孩子空闲时间的管理。”城区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说。
“孩子心理健康才是正道,要关注孩子心理辅导。”参加座谈的学生家长代表直言不讳,“我想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不想让孩子成为政策的试验品。”部分家长对“双减”感到满意,“减了负担,增了兴趣,双减后和孩子沟通的时间多了!”
“课后辅导一定程度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特别是初中教师已感到身心疲惫。”“要立足课堂抓质量,优化作业设计,通过‘课改’促‘双减’。”教师代表在发言中反映面临的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工作思路。
“减负提质,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评价机制与减负提质存在一定的矛盾。”个别学校负责人坦言。
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11所义务教育学校和5个校外培训机构实地调研,累计走访34位教师、22位学生家长代表和37位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精准审议促实效
9月21日,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
“学校多措并举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促进校内减负提质增效,抓实课后服务,有效开展校外培训监管,‘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前阶段“双减”工作成效一致认同。
调研组作审议发言时指出,“校内减负提质增效还有弱项,部分学校教研实效不强、课堂效率不高、作业设计创新不够、课后服务要素保障不足;校外培训监管力度亟待加强,监管力量薄弱,隐形变异的培训查处难度大,资金监管还不全面……”
“优化教学设计,突出作业‘教育性’‘层次性’‘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健全家长培训体系和家校社协同长效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将有关审议意见列出11项整改清单交区人民政府办理,要求区人民政府2023年3月向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并接受满意度测评。
夏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