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乡建”特色 促进内涵发展
——电大南川分校工作综述

电大南川分校开展植保无人机飞手培训。

电大南川分校农村行政管理学员罗春兰在田间地头带货直播。

学员到兴隆镇永福村开展实践活动。

重庆祥永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为乡村振兴学员讲授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法律知识。

重庆开放大学在电大南川分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电大南川分校开展思政课教学。

电大南川分校学员在手机上听直播课。

电大南川分校和区老年大学共同选送的节目《祖国颂歌》获国家开放大学首届全国老年教育教学成果展一等奖。
记者 陈蕗颖
核心提示
近年来,电大南川分校以办好南川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为宗旨,以“圆大学梦、铺名师路”为办学理念,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注重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统一,突出“乡村建设”办学特色,结合区域实际,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把课堂铺到广袤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我区作为全市乡村振兴六个综合试验示范区县之一,肩负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作用,为深入落实“南川区探索电大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深改项目,电大南川分校实施了“乡村振兴人才培训项目”“乡村振兴千名大学生培育计划”“重庆开放大学乡村建设学院创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着力助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
因地制宜 开设涉农专业
针对我区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电大南川分校开设“农村行政管理”“乡村旅游管理”“农业经济管理”3个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建立乡村治理人才“释放张力”、新型职业农民“创造活力”、专业技术人才“供给动力”的人才队伍体系,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乡村振兴大学生培养”电大学历教育支持项目,重点培养村(社区)“两委”委员、村(社区)后备干部、合作社带头人、复原退伍军人、乡镇企业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科技致富能手,以及服务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教育、卫生管理等工作的各类人才896名。
该校重视各专业课程设计,在必选课程外,挑选适合我区发展、学生需求的选修课程。安排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和课程辅导老师,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辅导方式,指导学员开展课程学习,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提升育人质量。
专业建设
打造特色课程
统筹城乡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着力点。该校在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改进,突出乡村建设特色,立足“乡村建设主题”,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针对乡村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出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统筹城乡发展概论》,打造了“乡村建设基础理论与实践”校本特色课程,建成“乡村建设基础理论”网络课程资源,从课程说明、课程大纲、实施方案、课程考核等方面建立了系统的课程体系,制作了49个授课视频,设计了4次形考任务,以及相关教学辅导内容,课程纳入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全覆盖乡村振兴项目专业。
理论+实践
赋能乡村振兴
在乡村建设学院创建过程中,该校提出了“1+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指1项学历教育,“X”指X项非学历实用技能培训。即在完成“1”的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开展“X”项非学历教育培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完成学历教育要求的必备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X”项实用技能。
电大南川分校先后与重庆派托拉农业有限公司、大观镇金龙村、重庆市祥永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建成了乡村建设学院实训基地和乡村行政管理及法学专业实训基地,并依托实训基地开展了“植保无人机飞手培训”等实训活动。
做全民学历提升的助推器
教育不止步,学习无尽头。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全面系统有效的学习已日益成为现实需要。电大南川分校着力提升学历教育的含金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全民各阶段各种学习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适应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助推全民学历提升。
凝聚共识 思政课程扎实推进
坚持干部职工政治学习常态化,并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全校重点工作、中心工作,通过持续“浸润式”学习引导,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按照区教委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认真落实思政课程教学活动,提升思政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实效;积极开展各类思政课程活动。
线上线下
教学有机结合
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电大南川分校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授课平台及腾讯课堂让学生参与网上学习,利用国家开放大学、重庆开放大学网络学习平台,适时进行直播课推送,使学生根据自己工作实际,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线下开展集体面授、思政课程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弥补线上教学的“短板”,确保教学效果良好。确立学生咨询“首问责任制”,凡是学生有疑问需要咨询的,谁先接待谁负责引导、协助解决问题。
质量管理
教育教学创优提质
积极参与上级学校各教学团队活动,目前,该校进入市电大教学团队7人,教研人员18人,教学支持团队1人;努力打造学校教学团队,学校已建有“乡村建设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筹建“乡村建设基础理论与实践网络教学团队”“乡村振兴研究室”“乡村旅游研究室”“乡村教育研究室”“创新创业研究室”5个团队;完善教学督导管理,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督导室的作用,开展常态化的过程性督导检查活动及年度督导检查;加强集中面授等重要环节的过程管理,施行重大教育教学与管理责任事故追究制。
科研创新
项目课题成果丰硕
近年来,该校项目课题成果丰硕,在全国享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承担完成国家开放大学课题1项,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1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重庆开放大学决策咨询项目5项、重点科研项目2项。其中,重庆开放大学创建基层单位试点项目《三教统筹,服务南川强美富建设》获评优秀。
该校“乡村振兴大学生培养”电大学历教育培养项目取得丰富的实践成果,1人被评为全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3人在重庆开放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近100人注册公司、开办实业;50余人获市、区级各个部门表彰。
社区教育助力市民终身学习
我区全面开展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依托电大南川分校成立“区社区教育学院”1所、“社区教育学校”34所、“社区教育学习中心”243个,出台了《重庆市南川区社区教育学校年度考核细则》,构建完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实现了社区教育学校100%全覆盖,让居民可在家门口享教育服务。2021年,我区被评为“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区”,区社区教育学院在首届全国老年教育教学成果展上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特色鲜明 课程建设提内涵
针对市民需求,区社区教育学院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雅艺术进社区,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公民素养、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早期教育、运动健身、养生保健、文明礼仪、生活休闲、安全和物业管理等教育培训活动,并结合我区地域文化特点,大力挖掘教育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南川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申报的重庆市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读本编写项目——“南川井冈山”红色文化读本获得市级立项。
丰富内容
活动开展多样化
近年来,我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区人力社保局、卫生健康委、妇联等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设了大量与部门工作密切相关,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教育培训活动。目前,已成功创建区级示范乡镇(街道)5个、区级示范村(社区)学习中心8个。
截至目前,接受社区教育各类培训20余万人次。其中,下岗待业失业人员培训参训率达53%;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参训率达34%;劳动力外出转移培训参训率达56%。
(本版图片由电大南川分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