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影的辨识度随想
发布时间:2025-11-17 09:03:26 来源:
新闻摘要:

  

  □ 易文

  重庆是一座有着深厚电影基因的城市。1938年,重庆成为战时电影制作中心,拍摄了《中华儿女》等经典影片。抗战岁月中,大批中国电影人齐聚山城重庆,《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经典佳作在此拍摄。这些历史印记已成为重庆的城市文化符号。

  时光流转,电影的火种在重庆一脉相承。而今,重庆依托场景重生、技术跃迁、政策驱动,正在对“电影之城”内涵进行深刻重塑,以不断提高重庆电影的辨识度。

  一、重庆电影基地,具有重庆辨识度

  2023年5月,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永川区举行。2025年7月,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在永川区举行,强化了重庆作为国际影业合作平台的辨识度。

  除了永川区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影视拍摄基地,大渡口区拥有集摄影棚、道具器材库、录音制作棚于一体的影视基地,两江新区打造影视动漫文创园,提供150余个实景拍摄空间。电影《一九四二》拍摄时建造的两江国际影视城,凭借“一城藏百年”的独特风貌,持续吸引剧组取景,成功转型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独特的地形地貌、厚重的历史文化、旖旎的自然风光、昂扬的奋斗精神和鲜明的现代感、浓浓的烟火气,让重庆拥有影视创作难以替代的场景优势。“天然片场”叠加“造梦工厂”,“流量打卡”变身“全域共生”,有超过504个拍摄基地、837个外景点位,近10年,吸引超过500部电影在重庆取景,形成了独特的影视IP资源库。‌

  电影拍摄基地繁多,努力实现“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但是有的拍摄基地知名度不够,并不具有重庆辨识度。有高辨识度的电影基地很好,在很好的电影基地上创作生产出重庆自己的优质电影更好。

  二、重庆电影节会,具有重庆辨识度

  除了首届重庆(永川)科技电影周,还有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已办6届)、重庆青年电影展(已办12届)、黔江少数民族电影展(已办3届)、重庆先锋艺术电影展(已办6届)。

  这些电影节会具有一定的重庆辨识度,但是还需要持续赋能。电影节会推出的重庆电影作品也不丰富,质量有待提高。有辨识度的电影节会很好,在很好的电影节会上脱颖而出重庆自己的优质电影更好。

  三、重庆电影政策,具有重庆辨识度

  《重庆市电影扶垚计划管理办法》《重庆市支持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先后重磅发布,覆盖企业落户、设备购置、内容创作、发行放映全链条的激励政策,旨在重塑产业生态和政策支撑体系。与《重庆市重大文艺精品项目资助和奖励办法》无缝衔接,形成“创作—制作—发行—放映”的完整支持体系,聚焦于产业源头与终端激励,从剧本孵化、电影拍摄,到后期制作、市场推广,重庆正在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电影生态,让更多光影梦想在重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从硬件补贴到内容激励,从企业引育到全链服务,重庆这套覆盖广、力度大、靶向准的政策体系,为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铺设坚实制度基石,释放出强大磁吸效应。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做到说话算话,落地见效,光影就是驱动城市更新、提升文化魅力、澎湃经济活力的核心引擎。有辨识度的电影政策很好,在很好的电影政策下催生出重庆自己的优质电影更好。

  四、重庆电影作品,具有重庆辨识度

  《幸福马上来》《大梦难忘》《开山人》《白云苍狗》这类重庆电影,具有一定的重庆辨识度,但是影响力不够大、传播面不够宽……像《哪吒2》之于四川,《1921》之于上海,《南京照相馆》之于江苏,《长安的荔枝》之于广东,《三大队》之于海南,《战狼2》《戏台》之于北京,这种既有分量又有辨识度的电影作品还不是重庆的强项。

  电影作品当然需要依托电影基地、电影节会、电影政策,但最终要贯彻到电影创作之中。电影创作的落脚点是要生产出标志性电影作品,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优质电影作品。优质电影作品的规划策划、研讨论证、立项备案、资金倾斜、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申报评奖、上星播出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给予大方而实在的配套支持。

  “重庆是中国电影的题材宝库”,依托这个题材宝库,可以创作出有辨识度的优质电影作品。有辨识度的优质电影作品很好,在很好的优质电影作品中涌现出重庆辨识度高的电影更好。

  五、电影主题征文,为了重庆辨识度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重庆电影放映120周年,促进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电影创作,重庆市文联举办“渝艺同行——我与重庆电影”主题征文活动。从征文主题看,是“促进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电影创作”,而不仅仅是电影生产、电影基地、电影放映、电影消费,从这个角度看,提升重庆电影辨识度还要从弱项切入,在弱项发力。

  电影创作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电影生产的数量与质量,间接影响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剧本创作数量,电影作品生产数量,重庆电影的票房情况,重庆电影院数量及票房产出数量,都影响着重庆电影的辨识度。

  光影之道,剧本为先。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涉及基础与方向。很多电影作品为了追求流量和热度,忽略了剧本的质量和艺术的内涵,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真正的电影艺术应该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将就观众而粗制滥造。

  打造优质电影作品,从电影创作做起,创作优质剧本,打造重磅作品,是突显重庆电影辨识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重庆每年举办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坚持发掘优秀电影剧本,重在实用性,可操作,能转化。有辨识度的电影征文很好,在很好的电影征文中评选出重庆自己的优质剧本更好。

  六、界定电影范围,提升重庆辨识度

  重庆电影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大,但知名度、影响力还需要不断加强。与市外电影企业联合出品的院线电影,因其没有版权或者版权份额太少,影响重庆电影的辨识度。

  微电影(微短剧)、网络电影、电视电影因其进不了电影院,辐射面相对较窄,影响力相对较弱,也影响重庆电影的辨识度。

  只在重庆取景拍摄而没有在重庆立项备案的院线电影,具有的重庆电影辨识度也比较有限。注册一个电影公司,拿了重庆电影补贴就转战南北,因其不可持续,同样影响重庆电影的辨识度。

  实际上,来重庆实地取景拍摄的电影,不一定是重庆电影;重庆电影人创作生产的电影,不一定是重庆电影;讲述重庆故事、反映重庆事迹、塑造重庆人物的电影,也不一定是重庆电影,因为要看电影版权归属。

  重庆电影企业独立出品或者领衔出品的院线电影,才是重庆电影,因为版权全部或者大部分归属重庆电影企业。

  七、形成电影合力,增强重庆辨识度

  电影是光影艺术,每一帧都有时光印记,每一格都有文化积淀。时光印记与文化积淀都离不开合力的支撑。

  各级宣传部、电影局、作协、文联、影协,要形成合力。在《中国作家(影视版)》杂志上发表电影文学作品,重庆市作协也给予奖励,这是非常正确的举措。

  电影是综合艺术,不仅是事业,更是产业。应该依法办事,认真贯彻落实《电影产业促进法》。

  要合力支持重庆电影企业独立出品或者领衔出品的院线电影。对于重点电影项目,需要握紧拳头,不宜单打独斗,也不宜各自为政。

  重庆电影人人才辈出,包括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出品人、投资人。如果重庆电影人缺乏代表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那就需要合力加速培养,以促进其迅速成长,成长为全国著名电影人,并带有重庆辨识度。

  有辨识度的电影合力很好,在很好的电影合力中共同打造出重庆自己的优质电影更好。

  综上:辨识度关乎知名度、美誉度、公认度、典型性、标志性、代表性。为此,应该要找准着力点,不宜遍地开花,应该突出重点,不宜全面推进。

  重塑“电影之城”内涵,提升重庆电影辨识度,核心要义是,依照《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规定,聚焦于产业源头与终端激励,在有辨识度的电影基地,有电影政策、电影节会、电影征文、电影合力的加持,不断创作生产出立项备案地、版权归属地是重庆的标志性优质院线电影,形成“创作—制作—发行—放映”的完整支持体系,从剧本孵化、电影拍摄,到后期制作、市场推广,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电影生态,让电影产业持续蓬勃发展,更多光影梦想在重庆生根发芽、在全国开花结果。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