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银杏自成诗
发布时间:2025-09-08 08:56:31 来源:
新闻摘要:

  

  □ 李林芮

  夏末秋初时节,抛下城市的喧嚣,去德隆银杏村赴一场诗意之约。

  一

  车刚拐进杨家沟泗坡院子后山,就看见那件粉红T恤在日头底下晃——朱老师早候着了,眼镜片上反着白光。他打着手势指挥:“车停这儿就成,下面路窄!”汗珠子顺着他后脖颈往下淌,在背上洇出个深色的地图。

  同行的朋友打趣道,“朱老师,今天怎么穿个粉嫩嫩的衣服,专门迎接我们的吧?”“哪里哪里!”他抹了把额头,“一大早上坡了几趟,其他衣服都穿得汗津津的。”

  来到院坝,映入眼帘的是两层木屋。竹骨木肌,透着清凉。屋舍虽简,却收拾得井井有条。

  堂屋里几个小孩子正追着疯跑,把板凳撞得东倒西歪。朱老师突然一嗓子:“同学们,不要打跳,坐好看电视!”话音刚落,自己先怔住了,扶了扶眼镜笑出声。我在旁边听了也忍俊不禁。那声“同学们”好似粉笔头,从三十七年的讲台上砸在了这帮小娃娃头上。

  接下来是探访古银杏群落的时间。出发前,朱老师拿出一顶洗得泛白的蓝色鸭舌帽戴上,右手拿上一个大喇叭认真地调节音量。一路上,他都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雄树的枝条往上翘,雌树的枝条往下垂……”从如何分辨银杏树的雌雄,到迎客银杏、伉俪情深、银杏三宝、五朵金花、安氏三妯娌……这些名字的由来,再到村落的发展变迁,朱老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的声音回荡在银杏林,把整个杨家沟都装进了露天的课堂。这是一位即将退休的教师,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人。他用质朴的身段诠释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二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沿着水泥公路,走进银杏林。这个时节的银杏没有“尽带黄金甲”,目之所及皆是绿。

  果然名不虚传!粗大的树要三四个人才能合围,树干端直,树枝粗壮。目光循着树干缓慢上移,树叶遮天蔽日。细看,枝头颗颗圆润青绿的白果在叶隙间时隐时现。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观察夏天的银杏果。它们藏在绿意中,以蓬勃的新生回应两千多年的沧桑。

  我想到这片土地是多么神奇,竟然成长了古银杏这种大树:在风雨中屹立,不论千百年,都不会倾倒;在岁月中锤炼,不论千百回,依然舒展着虬枝。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四季皆有独特美景。当地村民视银杏王为神树,常到树下祈福、许愿,越来越多游人慕名前来。

  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人们把千年古银杏当成最尊贵的象征,因为它最能象征我们的精神。

  我们的精神,是不会被困难的风暴摧垮的。

  我们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也不会散失。

  我们的精神,一旦被激发,心灵的坚韧都会永远在世间传承呀!

  当我如是思维,每次站在银杏树的浓荫之下,在它的挺拔中,总能保持着自我的觉察,觉察那种坚韧的信念。我也总能保持着内心的祝福,祝福凡是生命扎根之处,都有向上生长的力量。

  三

  来到村里的坝坝加油站,这里热闹非凡,像一个袖珍集市。村民们摆着各种摊位,有蜂蜜、茶叶、苞谷、干豇豆、野生刺梨,还有自家种的新鲜蔬菜。

  我在一位阿姨的摊位前停住了脚步。她的摊位上摆着一罐罐金黄透亮的蜂蜜,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嬢嬢,你这蜂蜜看起来真不错,是您自己酿的蜜吗?”

  她点点头,笑着说:“是啊,这是高山土蜂蜜。我家就在金佛山脚下,已经养了五年的蜂子了,这个蜂蜜又香又甜,绝对正宗!”

  “以前是怎么把这些蜂蜜卖出去的呀?”

  “以前可难咯,得走好几十里山路,到镇上去卖。有时候天还没亮就得出门,一天下来也卖不了几个钱。现在可好了,有了这个‘178环线’,来我们银杏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到暑期,这里就像赶场一样闹热。我也不用走远路了,在家门口就能把蜂蜜卖出去。”

  “那真是太好了!现在交通方便了,游客也多了,这不就是乡村振兴的好例子嘛!”

  “是啊!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路修好了,游客来了,我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了。”

  我看着阿姨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也充满了温暖。

  这小小的坝坝加油站,不仅是农产品的集散地,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在这里,农民们乘着“178环线”火爆出圈的东风,腰包越来越鼓了,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四

  泗坡院子下方不远处,一条山溪潺潺流淌。午饭后,我们同行的三个姐妹临时兴起,决定前去看看,一定是个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来到溪边,近处远处,孩童们手持水枪,雀跃欢呼。大人们也童心大发,在水中嬉闹,尽管衣衫竟湿,却笑容满面。

  我们脱掉鞋袜,一手提着鞋子,一手挽着裤脚,溯溪而上。这条山溪宽不过三米,深不过膝,清可见底。溪流两岸灌木丛生,野花点缀其间。溪水清凉,暑气一下子被清浅的流水带走。这条小溪,不仅驱散了我们的燥热,更让我们找回了童真,令人流连忘返。

  返回途中,同行的姐妹意犹未尽,怅然道:“身上刚凉快,还没耍安逸呢!”我安慰她,将这份美好留在心中,内心足以清凉宁静,已是这个夏天最佳的消暑之道。

  五

  下午,我们围坐在溪边的一处林荫地,诗会正式开始。

  以青石板为舞台,以溪水声为背景音乐。不必刻意寻章摘句,不用绞尽脑汁咬文嚼字。若要以诗心会意,何妨把今天的日子吟成即景的绝句。银杏、青山、蝉鸣、炊烟……皆是最熨帖的韵脚。

  “千年银杏翠泠泠,笔架山苍豁眼青。满座朗吟新雨后,诗声飞振寄鸿冥。”“有人激情澎湃地/用普通话朗诵着刚刚酿造的古诗/声音烫得像新鲜出炉的陶器/有人轻言细语地/用乡音朗诵着窖藏已久的新诗/每个字都像压在箱底的美玉……”

  我们都是最虔诚的吟游者,用笔墨将日常写成最隽永的诗行。秋风途经,所有诗行都簌簌扬起,生出羽翼飘向远方。我相信,当第一片金黄的银杏叶落下时,诗人们将回到这里,续写下一章诗篇。

  日头西斜,我们再度走向城市,带着银杏村的诗意,步履轻了,心也清了。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