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深化督办评价机制推动建议落地有声
发布时间:2025-08-21 09:48:49 来源:
新闻摘要:

  

  □ 隆运娇

  “区交通局不仅重新回复了建议,还详细说明了难处、沟通了下一步计划,这份重视让我很受触动。”8月5日,区人大代表郑洪远对建议办理情况十分认可。他于年初区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修建拓宽黄淦村道路的建议》曾因资金、用地问题被列为C类,经区人大再次督办,如今有了初步计划——区交通局将积极向上对接,将该道路改道申报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库,争取资金支持。

  这是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化“一商二督三评价”机制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聚焦39件代表一次评价“基本满意”和列为C类的建议,通过专题研判、跟踪问效、二次评价等举措,推动建议应办尽办、能办则办,真正实现落地有声、惠及民生。

  聚焦“基本满意”评价

  变“关注点”为“发力点”

  城市化进程中,夜间噪音污染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让区人大代表安永茨格外揪心。为此,他提交《关于加强治理城市夜间噪音的建议》,呼吁规范广场舞、露天卡拉OK时间,加大巡逻执法力度。然而,因承办单位区公安局与代表沟通不到位,他给出了“基本满意”的评价。

  “建议办理不能‘一答了之’。”7月3日,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组织代表与区公安局召开座谈会。会上,区公安局不仅重新汇报办理情况,更用数据说话:联合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开展常态化执法,出动警力1400余人次,处置涉噪声警情130余起。“这些数据让我看到了诚意,这种面对面沟通、实打实改进的方式,我很满意。”安永茨代表的“心结”就此解开。

  对“基本满意”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靶向治疗”:督促承办单位逐件与代表“面对面”沟通,摸清“基本满意”的症结所在,制定针对性方案。通过把代表的“关注点”变成工作的“发力点”,让建议办理既解难题,更暖民心,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分类破解C类难题

  为“暂难办”画“路线图”

  区人大代表韦晓敏提出“在大有片区设立生猪定点屠宰点”的建议,因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被列为C类。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农业农村委再次与代表沟通,细致解读政策法规,最终赢得了韦晓敏的理解。

  “不是所有建议都能马上解决,但必须说清‘难在哪’,让代表看到‘努力办’的劲头。”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因政策限制、资金瓶颈等暂无法推进的C类建议,区人大常委会要求承办部门“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解释”,同时对纳入计划解决的建议,明确办结时限,到期后由代表进行二次评价,不满意则重新办理,直至问题解决。

  如今,郑洪远代表的道路拓宽建议有了推进计划,钟辉炎代表提出的“林堡社区7组杨柳溪路口至延伸路道路铺设沥青及路灯安装”建议,也由南城街道办事处承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沟通与研判,代表们不仅理解了“暂难办”的原因,更感受到被重视的诚意,期待条件成熟时建议能真正落地见效。

  提升办理质效

  促“办一件”向“成一片”

  代表建议落地见效的背后,是“一商二督三评价”机制的持续深化。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一府一委两院”及部门落实“三见面”制度,主办单位与代表见面沟通率较去年提升11.7%;推动区交通局、住建委等单位规范办理流程,实现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5.9%;借助数字系统赋能,建议交办、答复、一次评价等环节较以往提前1个月完成。

  把民生小事当大事办,区人大常委会采取“重点督办+分工督办”模式,将16件社会关注度高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件,由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牵头督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专工委也将督办建议作为监督重点,推动办理提质增效:

  ——区人大代表唐郁提出的《关于推动“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品质提升的建议》,促使区文旅委建成13处充电站、4个公厕、6个临时停车场,让“趣驾”更舒心;区人大代表赵雷关于“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能力”的建议,推动区农业农村委加快编制建设方案,加大地力保护补贴、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巴掌田”变身“高产田”。

  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完善督办评价机制,提升建议办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明年初的区人代会上,还将组织全体代表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