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运娇
“渝厦高铁重庆段开通,来南川避暑更方便了。”刚过去的周末,市民吴先生一家在山王坪喀斯特国家森林公园享受清凉,松林间帐篷点点,山溪边笑语阵阵。“以前来玩顶多转一圈就走,现在住得舒服、玩得丰富,每周都想来”。吴先生的感慨,道出了“178环线”品质提升带来的显著变化。
山王坪喀斯特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山王坪村,是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沿线的核心节点。这处曾是“过路地”的山村,如今因“178环线”的火爆,变得热闹非凡,年均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而这背后,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助推。
监督关口前移,助力品牌“起好步”
“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游客流量、消费偏好、特色活动等信息……”4月24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协商推动提升旅游综合体、露营基地品质座谈会,约请职能部门、乡镇负责人、商户代表和专业人大代表围坐畅谈,直指露营设施同质化、餐饮配套不足等痛点,提出了“共享信息、联合营销、协同提质”等建议。
这并非孤例,而是区人大常委会将“人大协商”深度融入178监督工作,推动监督触角前移的常态化实践。
早在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便首次召开“研究完善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人大专题协商会议。会后,及时汇总形成专题会议纪要,抄送区委、区政府全体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着力将原汁原味的民智民意融入项目前期规划,让品牌打造更接地气、更贴实际。今年,更是将专题协商推动178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纳入重点监督议题,先后围绕提升旅游综合体和露营基地品质、推动中蜂产业发展、优化暑期旅游市场服务等开展专题协商,推动环线释放活力、提升品质。
协商现场不只在会议室,更搬到项目一线。针对道路交通标识不清、设施不足等具体问题,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门、乡镇和代表等开展深入调研,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推动完善了178标识标牌和道路交通设施,显著提升了游客体验感,让“趣驾”之名更加名副其实。
赋能产业协同,激活生态“新价值”
“178环线”藏着“生态宝藏”——云雾缭绕的茶园、岩壁间的蜂蜜、山林里的方竹笋。如何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区人大常委会将监督重心放在生态价值转化和产业协同发展上。
茶叶是沿线农户的“钱袋子”。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沿线茶产业乡镇全覆盖调研。创新成立“茶叶产业人大代表工作站”,构建“调研—监督—落实—反馈”闭环机制。代表们深入茶园茶企,围绕品牌推广、品质管控、技术升级等提出精准建议。在人大持续监督推动下,南川茶产业实现产值12.3亿元,“千年金山红”走出国门,夏秋茶出口拼配集散中心落地建设,成功推动产业从“一季春茶”迈向“四季有茶”的全链升级。
中蜂养殖户也曾犯愁“蜂蜜好但卖不远”。区人大专题协商后,推动职能部门出台《中蜂产业发展年度任务清单》。这份清单将目标细化为可执行、可追踪的重点任务,如打造“中蜂旅游产品”,将养蜂体验、蜂蜜品鉴、文化展示融入旅游线路,有力促进了“农旅融合、以旅促农”的良性循环。
生态“宝藏”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富民“金矿”。如今,环线已培育大树茶、方竹笋等22个特色农产品,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增长近35%,5万余名农民捧起 “生态饭碗”,户均年增收1500余元。
聚焦优化升级,推动流量“变留量”
“旺季一到,充电桩不够用、停车位找不到,再好的风景也留不住人。”这是“178环线”火爆背后的群众呼声。区人大常委会瞄准“流量转留量”的关键,从细节入手推动品质升级。
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建设渝东生态新城、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引导代表围绕环线品质提升常态化履职。在今年初的区人代会上,区人大代表唐郁提出的《关于推动“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品质提升的建议》被纳入区领导重点督办事项。该建议系统性指出了交通网络、配套设施完善、体旅融合深化、旅游市场规范等关键环节的优化方向。在人大督办下,相关部门积极落实:6大提升行动同步推进,13处充电站、44把充电枪、4个公共厕所、6个临时停车场建成投用,新增停车位700余个。
硬件是基础,业态是关键。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推动康养避暑、山地运动、采摘经济等多元业态与环线深度融合。开展山王坪片区文旅康养项目开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助力山王坪片区文旅康养成形起势,“花好月圆”主题文旅项目即将开园,归山屿项目稳步推进;协助引进“慢闪178村咖”、洞穴飞拉达、金山湖直升机观光等特色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深层次需求,让游客真正“愿意来、留得下、玩得好”。
数据印证变化:1~7月,“178环线”的自驾车辆达191.03万辆次,全区接待游客2749.2万人次,同比增长10.7%,游客总花费173.8亿元,同比增长10.7%。
“人大履职,既要‘看得准’,更要‘推得实’。”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的“178环线”,不仅是条风景环线,更是让山林常绿、群众致富、区域发展的“幸福路”——这背后,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