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信鸽
我的家乡南川,作为中国名茶之乡,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土壤透水性良好,是孕育优质茶叶的宝地,其中南川大树茶与南川金佛玉翠茶尤为著名。
每到茶叶飘香的季节,农户们便前往自家茶山采茶,用新鲜茶叶制作南川独有的“油茶”。
这油茶的制作过程颇为讲究,费时费力。刚采摘的新茶需先烘干水分,再倒入菜籽油中,待油温升至七成热,茶叶在“呲呲拉拉”的声响中由“短直发”变为“卷卷头”,释放出浓郁茶香。此时需迅速用漏勺捞起备用,若茶叶糊了,便会破坏口味。接着,一勺腊猪油入锅融化,放入茶叶,用木瓢将卷曲的茶叶擂碎,加入山泉水,煮沸后熬制成金黄色茶汤,再放入盐巴、腊肉、葱花、黄豆、花生米等调料,一碗提神醒脑的油茶便大功告成。水是天然山泉水,茶是高山云雾茶,柴火则是青杠木,如此熬制的油茶,怎会不香?
等待的过程虽漫长,但奇妙的口味值得期待。熬油茶如同熬人生,蕴含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当油茶汤端上桌,葱花如绿宝石般浮在金黄色的茶汤上,花生米沉淀其中,喝起来仿佛是在寻宝。
油茶不仅提神醒脑,被当地人称为“干劲汤”,一碗下肚,整个人便精神十足。科学研究表明,茶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茶氨酸等成分,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解毒醒酒、生津止渴等药理作用。川渝地区饮茶历史悠久,陆羽在《茶经》中提及:“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这说明在陆羽考察“巴山峡川”茶源时,江州(重庆)与当时的长安、洛阳一样,已家家户户都喝茶。家乡人喝油茶的传统由来已久,祖祖辈辈相传至今,听老一辈人说,喝了油茶能不误农时。小时候,舅舅总会在晚上雷打不动地喝一碗油茶,他常说:“喝了油茶才能四更起,做猪食、种庄稼,不抢时间怎能行?”在那个年代,养家糊口实属不易。
南川油茶与其他地方的油茶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相似的是,与重庆黔江打油茶、贵州务川擂钵茶一样,都需要将茶叶捣碎;不同的是,清江土家打油茶则无需捣碎茶叶,有些地方虽名为油茶,却根本不含茶叶,如安徽某地的油茶,以新鲜骨头熬汤,加入花生米、海带皮、豆腐皮、芝麻、核桃仁、百合、丁香、花椒等多种原料熬制而成,鲜美可口。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油茶汤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礼仪。在南川南部片区,但凡有客人来访,主人都会热情地说:“先坐,我去烧碗油茶,一会儿就好了。”主人的热情让原本滚烫的油茶更加烫嘴。主人还会贴心提醒:“喝的时候小心一点哦,油茶也是油汤,油汤不出气,可别把嘴烫起泡,喝的时候沿着碗边转着喝,就不那么烫。”
喝油茶不分时间地点,早茶、午茶、夜茶,干活歇息、院坝座谈,无论人多人少,一个人独饮可悟人生,一群人共饮则充满人间烟火味。
一年春天,我们作为志愿者来到南部片区的大有镇农家院坝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家围坐在院坝,与村民们畅聊梦想与未来,探讨如何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让文化生活更丰富。院坝里热闹非凡,灶房里朴实的大娘忙碌着熬油茶。大家喝着热气腾腾的“干劲汤”,越聊越起劲,越聊越兴奋。一位年轻的返乡大学生提议:“租一间铺子,命名乡野村咖。里面既可以喝咖啡,也可以喝南川油茶,再配上营养的粗粮粑粑,真是一场惬意的享受。”“妙!这个有创意!”村民们纷纷鼓掌称赞。乡野村咖既时尚又接地气,不仅受年轻人喜爱,中老年人也颇为喜欢。“可以呀,还可以把油茶做成精致的礼品小包,方便携带与冲调,让身在异乡的朋友也能随时品尝家乡的油茶。”
此刻,闻着花香与茶香,走进一家村咖店,点上一杯家乡独有的“土咖啡”——南川油茶,聊一片叶子的故事,品一杯茶汤的韵味,写一篇小文,描绘茶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