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早市
发布时间:2025-04-29 09:40:43 来源:
新闻摘要:

  

  □ 李林芮

  清晨的南川菜市场,早已热闹非凡。

  天刚蒙蒙亮,街边的路灯还亮着,北街农贸市场里已经人头攒动。青翠欲滴的菜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透着一股子清新劲儿。摊主们在地上把刚从地里摘来的瓜果蔬菜一字排开,码得整整齐齐,吆喝声此起彼伏。

  “新摘的蕨苔哟——”

  “香椿香椿,二块五一两!”

  “野生折耳根,嫩得很嘞!”

  城市的春天,往往难觅南归的燕雀,也少有先知水暖的鸭鹅。唯有菜市场,这扇通往乡间的门,率先将田野的春讯传递到城市的角落。菜农们肩上那一担担新绿,在向久居钢筋水泥楼里的人们呐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同行的朋友正蹲在一个老婆婆的菜摊前挑香椿。

  “快帮我看看。”她压低声音说,“哪个是真的香椿哦?我刚才问了三家,说的都不一样。”我忍不住笑出声,指着她手里攥着的那把:“这个就是啊,你看叶子是羽状的,掐一点点来闻,还有种特殊香气。”旁边卖菜的大婶插嘴道:“小妹儿,假香椿叶子是圆的,味道儿也不对头。”朋友恍然大悟,连连道谢,立马买了两小把。

  市场东头飘来阵阵香气。小河米粉店的老板娘手脚麻利地烫粉、加料、浇汤,一气呵成。

  “二两小粉。”

  “三两杂酱粉,多放点葱花。”

  喊声不绝于耳。

  转过一个拐角,卖活禽的区域人声鼎沸。铁笼子里的鸡鸭“咯咯”“嘎嘎”叫个不停,地上满是羽毛和饲料屑。一个穿着胶鞋的大叔正在给顾客现杀土鸡,刀光一闪,鸡血“哗”地流进碗里。旁边卖鱼的水箱冒着白气,鲫鱼时不时“扑通”跳一下,溅起水花。

  “这鲫鱼怎么卖?”

  “十八一斤,都是今早刚从水库捞的土鲫鱼。”

  “老板,便宜点嘛,我要三条。”

  走到菜市场口,一位五六十岁的嬢嬢推着小推车,车上有三个铁桶,分别装着现熬的油茶、油茶羹和现蒸的花卷、馒头。我挨个打开桶盖瞅了瞅,油茶桶和花卷桶已经快见底了,看来生意很不错。

  朋友觉得新奇,忍不住要了一碗地道的油茶羹。嬢嬢一边麻利地调配食材,一边说起制作过程:“这油茶羹啊,可是纯手工制作的,主要材料是米、水、调料和馓子。先把米和花椒一起用小火慢炒,炒出香味来,等凉了再磨成面,然后加水煮,冲调成米羹,再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加调料,最后撒上一把金黄酥脆的馓子。”

  朋友接过碗,吃了起来:“这油茶羹味道真是太独特了,大米的醇香配上麻辣的调料,再加上馓子的香脆,脆柔相融,回味无穷。”

  “吃之前先用勺子搅拌均匀,香味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几个老街坊也围了过来,一边吃着油茶羹,一边唠着家常,热闹极了。

  “大姐,你这油茶羹越做越香了哦。”

  “那是那是,我用的可是南川的优质大米,还有自家调的作料,保证每一口都是纯手工的味道。”

  “给我再来碗,多加点海椒。”

  每到周末,我都会去菜市场逛逛,菜市场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总能给人带来慰藉。相比线上团购和普通超市,菜市场的叔叔孃孃都很热情,会给我说怎么做菜,买几个洋芋还要送小葱,这种人情味儿让我觉得很温馨。

  有时候,我会买菜回去,但有时候我只是慢悠悠地看看,两手空空。我想,春天是有脚的,不管我买与不买,它都从远远的田地里、山野里,来到了菜市场,来到了小城人的心里。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说:“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菜市场里有最生动的日常,也有最温暖的人间。这里的每一声吆喝,每一次讨价还价,都是这座城市最生动的注脚。

  若你想读懂南川城,不妨先去它的菜市场转转,听听吆喝声,闻闻烟火气,尝尝时令鲜。在这里,你能触摸到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脉搏。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