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
重庆的晨雾还在摩天楼宇间游移,南川低山漕坝地区已悄然抖开一匹粉绡。白沙镇的春,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亦是李白诗中的琥珀光。千亩桃林在三月春风里苏醒,枝头攒动的花苞如少女初启的唇,吐露着整个季节的温柔,轻风掠过,桃枝轻颤,落英成蹊。溪水从石阶上淌过,叮咚声里浮着零星的桃瓣,恍若星辰坠入碧潭。竹影在卵石小径织就斑驳的暗纹,引着踏春人的脚步向桃源深处觅去。不过半盏茶车程,都市的喧嚣便碎在风里,唯余山岚与流云对弈,落英共松涛和鸣。
当大竹村的桃枝抖落第一片胭脂色,整座山谷便成了流动的诗卷。草坡是天然的宣纸,枝桠横斜作朱砂题跋,山雀衔来林涛谱就的琴谱。汉服女子广袖拂过落英,衣袂沾香处惊起一片蝶影;卖花女的俚曲裹着蜜糖般的乡音,漫过青石桥,惊醒了溪底沉睡的鹅卵;暮色初合时,绛纱宫灯次第亮起,桃花花神曳着流云广袖巡游溪畔,所过之处,连月色都醉成了琥珀光。
循着酒香,忽见一座“桃花酒肆”浮现:粗陶酒坛垒作塔,红绸半掩藏醇香。醉酒诗客的狼毫饱蘸春醪,在素绢上洇出黛色峰峦,转角忽见折扇轻摇的“唐伯虎”,与扛酒老翁斗着“桃花换酒钱”的机锋,卖酒翁的长柄木勺轻扬,新酿桃酒清冽如少女眼眸,陈年白酒滚过喉头时,似有春雷在肺腑炸响,仿若饮下整座春山的魂魄。市集的烟火在此生根抽芽:竹篮盛着带露的春蔬,土鸡蛋裹着稻草的体温,老妪皲裂的指节仍在编织时光经纬。斜倚桃树啜饮泉水豆花,看琥珀色的酒酿在粗瓷碗里荡漾,忽觉所谓诗意,原是市井温情与山林灵气的微妙融和。
桃源温泉的氤氲雾气,是大地馈赠的温柔契约。褪去尘劳浸入温泉,看粉瓣逐暖流跳起圆舞,听岩层与泉眼的千年絮语。温一壶桃酒对饮青山,蒸汽升腾处,千树芳菲化作无形的手,将烦忧捻作袅袅轻烟。此刻肌肤在泉水中舒展如初生婴孩,连指缝都渗着桃花的私语——原来涤尽铅华,不过是重拾与土地脐带相连的温存。
这里,土地与汗水酿成花海,诗意与烟火共生共长。这片土地的诗意,不止于风花雪月的浅吟低唱。当黎香溪的碧波倒映出渝湘复线高速的弧光,白沙人懂得,真正的桃源从不是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四横三纵的路网如同大地经脉,将20分钟车程外的都市脉动,化作滋养乡野的春霖。平均海拔550米,平均气温17℃,森林覆盖率61.3%的生态屏障下,推窗见绿、推窗即景徐徐铺展。芦沟溪守护着中心城区的生命之源,硫黄温泉与巴南东泉同脉共息,地下奔涌的不仅是37℃的暖流,更是一个小镇守护绿水青山的庄严承诺。
五千亩花果苗木织就锦绣,千亩水产养殖泛着粼粼波光。苗圃基地里,罗汉松虬枝定格时光的褶皱,紫薇树新芽迸发产业春讯;南美白对虾在循环水系统中划出弧线,如同书写激昂奋进的狂草。十二家酿酒作坊飘出的醇香,串联起《齐民要术》的古法与现代农业的智慧。当“张记藏酒”在闹市街头飘香,方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亦可酿出现代乡村振兴的玉液琼浆。
站在擘画的蓝图前,白沙人将诗意栖居的愿景,化作高质量发展的工笔。大竹村的温泉蒸腾着康养旅游的期许;红庙村的环山公路蜿蜒成越野自驾的五线谱;井泉村的二道桥红叶即将晕染秋日的宣纸,林下经济正为丹青添彩。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临摹古卷,“三品一标”认证如同给农产品插上飞向都市的翅膀,研学基地里孩童抚摸稻穗的瞬间,古老的土地正在破译基因密码。
当乡村酒吧的灯光点亮山居的夜晚,当都市人驱车来寻一坛土酒的真味,白沙镇正完成最动人的叙事——这里既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又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锐气。集体经济组织盘活的不只是闲置资产,更是唤醒沉睡的乡愁记忆;跨村联建搭建的不只是产业桥梁,更是共富之路的榫卯。
三月的风掠过稳糖稻育苗基地,古老的鲤鱼塘正在见证黎香溪旁孕育的新产业新业态。电商直播间里,土鸡蛋穿越光纤走进都市厨房,老篾匠的竹编在云端绽放新绿;生态停车场将停泊更多寻找诗意的车辆,充电桩与古柏树并肩而立。这不是传统与现代的割裂对峙,而是古老土地生长出的创新年轮。当78岁的非遗传承人在工坊传授竹编密语,当返乡青年用无人机巡检测土配方,白沙镇正演绎着最生动的辩证法:守护与创新,从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
暮色中的桃林又飘起细雨,润湿了旅游导览图上的墨迹。那些标注农家小院、共享农场的图标,像种子落在沃土里。我们知道,当明年的春风吹醒桃枝,大竹村的酒肆会飘来新的故事,红庙村的虾塘将倒映更多笑脸,“农文旅融合发展市郊第一镇”的名片也将越擦越亮。这片土地也永远怀着赤子之心——既能在青石板上聆听千年泉吟,也敢在时代潮头勇立第一排浪。
此刻,摘一朵春天别在衣襟,温酒听泉的雅事里,分明能听见种子破土的声音。归途的车辙碾过缤纷落瓣,忽觉衣袖间仍萦绕着桃香——原来白沙人早已将春天酿成了酒,研成了墨,绣进了每寸土地的年轮里。它的千年长卷,正等待所有追梦人挥毫续写:在山水与繁华之间,在传承与创新之际,在每个人的心尖上,种下一亩永不凋零的桃花源,一起“春赏花、夏摘果、秋闻香、冬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