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将白菜整齐摆放装筐。
□ 通讯员 张延 王梓涵/文
特约通讯员 罗建/图
在我区,每天的烟火故事从街边潮汐摊区的讨价还价声中开启,在这个精心划定的公共空间,菜农在规定时间临时占道售卖自家蔬菜瓜果,实现城管、菜农和市民的“三向奔赴”。
3月20日,在金科世锦城小区外,“潮汐摊区”城市管理开放日角色互换体验活动迎来一群朝气蓬勃的参与者——22名道南中学学生。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挑起扁担扮演菜农,另一路穿上背心尝试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在沉浸式体验中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课。
菜地晨曦:采摘运输初体验
当天清晨6点,天色微亮,西城街道龙济桥社区的菜地里,学生们开启特别的“早课”。菜农吴登群担任指导老师,耐心传授采摘白菜技巧。“砍菜贴根部,别掰掉菜心。”吴婆婆示范并叮嘱,学生们三四人一组,分工协作:一人挑选成熟白菜并初步分离,其余学生剥离破损叶片,并将新鲜白菜整齐码放进背篓。
“摘菜真不容易!”晨间天气凉,孩子们手被冻得通红,身上沾满泥土,但为赶上早市,干劲十足。不到1小时,便装满背篓、菜筐满载而归。随后,学生们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背着满载蔬菜的背篓,迎着朝阳踏上前往城区“潮汐摊区”的3公里路程。尽管肩挑背扛几十斤蔬菜,路途艰辛,但大家团结互助,唱着《团结就是力量》,终于在8点前抵达金科世锦城小区外的潮汐摊区。
角色扮演:菜农与城管的双重挑战
2023年,区城市管理局通过建立潮汐摊区作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创新实践。目前城区设有31处潮汐摊区,包含2100余个免费潮汐摊位。
抵达潮汐摊区后,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12名学生分为3组,在吴婆婆指导下开启卖菜比赛;另外10名学生穿上执法背心,经南川区城市管理执法队员岗前培训后,成为“小小执法员”。
然而,两边的学生刚“到岗”便遇难题。扮演菜农的学生王诗漫虽成功吆喝招揽到第一笔生意,却在称重时因不会操作电子秤导致价格无法显示,最后在菜农帮助下才完成交易。而“小小执法员”杨鲤杰和小伙伴们则面临菜农李婆婆对摊位摆放位置的质疑。杨鲤杰灵机一动,承诺帮忙卖出摆出线的两把菜(1.5元/把),成功打动了李婆婆。但售卖过程并不顺利,最终杨鲤杰自掏腰包补贴0.5元差价,才将菜全部卖出。
实践感悟:收获成长与理解
上午10点,3组“卖菜小分队”卖完蔬菜,小组长清点收入,结果出现意外巧合——每组均卖得114元。菜农吴登群接过收入,高兴不已。她表示,自己摆摊一天收入多为40至50元,而学生们不到半天收入已赶超其一周业绩。
活动最后,依据学生卖菜和执法综合表现,评选出“优秀卖菜助手”和“优秀执法助手”各3名,并颁发奖励证书。
谈及活动体会,“不容易”成为孩子们提及最多的词。王诗漫感慨农民的辛苦,此次体验让她深刻体会到他们的不易,决心珍惜粮食。杨鲤杰则表示,体验城市管理角色后,才发现这份工作特别不容易,城市管理队员与摊贩日常相处融洽,让他感受到更多温暖。学生张煜枭提到,从采摘、运输到售卖及执法的全过程让他感触颇深,“潮汐摊区”设计既方便市民,又提升生活幸福感,是一项贴心举措。
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指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职业的艰辛与意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助其理解城市治理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