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摆渡人
发布时间:2025-01-06 09:08:54 来源:
新闻摘要:

  

  □ 信鸽

  自从单位换工作地点后,上班的路线从老城区辗转到了新城区。按平时的步伐,步行大概需要40分钟,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就会乘坐出租车。

  那天早上,单位开晨会,我便在清桥花园路口等出租车。不一会儿,车来了,但不是空车,车上还载有一位乘客。师傅见我等车,安全靠边后,询问我去哪里。我问师傅:“行政审批中心顺路吗?”“赶紧上来。”原来车上那位乘客要去市民广场,刚好顺路,于是我坐上了车。后来出租车行驶到重医附属南川医院妇儿分院,路边一位乘客想去北街,师傅说不顺路,摇摇头就开走了。透过车窗,我看到那乘客垮着脸,嘴里嘀嘀咕咕的,估计是骂师傅拒载。真是冤枉!师傅说:“习惯了,有些乘客性子急,误以为我们拒载,其实真的是不顺路,要是顺路我们怎么会不载他们呢。”

  师傅说:“还是有理解的乘客。前面在市民广场搭载了一位乘客去客运西站,上车前,跟她说清楚第一站要先去龙济小区,等第一位乘客下车后才能沿永隆山靠山路去客运西站。那妹儿听后说‘高峰期,打车较难,绕一点就绕一点,没关系。’”师傅心里感到安慰。

  出租车师傅作为城市的摆渡人,也是城市的搬运工,每天都在城市奔跑,成为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跑久了,就知道什么时间段是打车高峰期,在哪个路口等的乘客最多,哪条路线比较堵车。他们有他们的行业规范,比如遇见等车的人,如果车上有其他乘客,会先尊重乘客意见,是否顺路,是否接受绕路,减少乘客之间、乘客与司机之间不必要的误会。

  他们说:“早上7点左右载得最多的群体是学生族,忙碌了半小时后,上班族出现在等车的路口,这中间几乎是无缝衔接。”有了他们的保障,上学的到了学校,上班族没有迟到。随后他们穿梭在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来来往往,重复着同样的线路。有时候运气好,往返的途中乘客换了一批又一批;有时候运气不怎么好,绕了几次路线连一个乘客都没有。有的师傅自我安慰,一天规定了你能挣几个钱是有依据的,别想突破他,少点抱怨,多点阳光,心态摆正,心气就顺;有的师傅坚信,越努力,收获就越大。为了能搭载到更多的乘客,师傅们还兼职网约车司机,开启了一口价接单,也学会利用智能导航避开拥堵路线,能挣几个算几个。

  “等哈,兄弟,能否允许我去公共厕所方便一下。”对于此,不同的乘客有不同的回答。“好吧,反正不赶时间,你先去,我在车上等你。”“那不行啊,我要赶时间,迟到了全勤奖就丢了。”遇上理解的,师傅赶紧去一趟厕所,不理解的只好先把乘客载到目的地,憋一憋再去。出租车行业作为服务行业,三餐不固定,饮食不规律,甚至连上厕所也不固定,相互理解吧,各行有各行的不容易,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温暖。

  一次,和我同行的是一对老年夫妻,他们要打车从宏仁医院到裕隆驾校。婆婆问:“师傅,付多少钱?”师傅说:“你随便给嘛。”“随便付我就只给起步价哟。”师傅笑着说:“七元钱。”婆婆在包里摸出了一把零钱,数了数,刚好有六元。“就给你六元行不,六六大顺,图个吉利?”“可以,大娘会说话。”一车的人都笑了。

  风里来,雨里去,此时,一辆辆出租车正穿梭于大街小巷,摆渡下一位乘客,遇见不同的善与暖。

相关新闻推荐